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8-01 19:21:15| 人氣1,4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看歷史人物身在江湖裡如何生存?(6)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歷史人物身在江湖裡如何生存?(6)
 

滅楚之戰,秦始皇憑報價定主將

如果用個人的幸福指數來衡量,名將並不是一個理想的職業。吳起、李牧和白起死於非命,廉頗鬱鬱而終,樂毅和田單雖然屬自然死亡,不過觀其一生也是頗多凶險,更別說樂羊
了上位吃掉自己的兒子,孫臏輕信同學而變成殘障人士。

如果用現代人力資源的角度來看,名將顯然是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的高危險群,長期遊走於死亡邊緣和承擔巨大責任的心理壓力以及大規模殺戮而
生的罪惡感,很容易導致心理問題,心理健康都無法保證,自然也就很難談得上幸福了。

不過王翦好像是個例外,這位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大功臣就其戰績來說並沒有超越前輩白起,甚至比不上自己的對手李牧。可是要說幸福指數,王翦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將當中,恐怕穩居榜首了。所以,如果職業人士想在獲得事業成功的同時享受個人幸福生活,王翦是一個非常
得效法的人物。

和前輩白起一樣,王翦也是一位土生土長的秦國將軍,他的家
是頻陽東,也就是今日的陝西省富平縣。《史記》記載王翦「少而好兵」,也就是說王翦從少年時期就表現出卓越的軍事特質,因此得到秦始皇的重用。

秦始皇十一年,王翦領兵攻破趙國的閼與(今山西和順),占領了九座城邑。秦始皇十八年王翦再次領兵伐趙,這次他遭遇到了生平第一個
大的對手李牧,經過一番激烈交戰,王翦發現自己在軍事上無法戰勝李牧,於是就運用了離間計。

糊塗的趙幽繆王中了王翦的離間計,殺掉了名將李牧,
王翦滅趙拆除了無法逾越的高牆。一年後,王翦攻破邯鄲,實現了秦昭王和白起當年的夢想。趙幽繆王趙遷投降秦國,從此趙國徹底滅亡,成秦國的一個郡。

第二年,
望的燕王派出著名殺手荊軻刺殺秦王,企圖挽回燕國覆滅的命運。可惜荊軻雖然勇氣過人,但是武功欠佳,最後秦始皇有驚無險,大難不死。逃過一劫的秦王惱羞成怒,馬上派遣王翦率領大軍進攻燕國。

王翦大破燕軍主力,燕王不得不逃到遼東,王翦順勢占領了燕國的薊,得勝而歸。後來秦始皇又委派王翦的兒子王賁率兵進攻楚國,楚軍大敗,王賁撤軍的途中順手對魏國發動攻擊。懦弱的魏王實在無法忍受與秦國無休止的戰爭,自己放棄了抵抗,投降秦國,魏國步趙國的後塵成
秦帝國版圖的一部分。

當時秦國已經平定了韓、趙、魏三晉之國,燕國隨著燕王出逃已經名存實亡,而楚國在秦國的打擊下節節敗退,秦始皇就鎖定了看似
弩之末的楚國做下一個吞併的目標。

秦始皇在滅楚的時候多了一個大將選擇,那就是李信,這位
人就是後來漢朝著名的飛將軍李廣的祖先。與王翦的沉穩謹相比,李信當時年輕氣盛,正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在進攻燕國的時候,李信曾經率領數千士兵追擊策畫荊軻刺秦王的幕後主使燕太子丹。李信追至衍水,太子丹的父親燕王喜
了得到喘息機會,派人殺死了藏身衍水的太子丹,將其人頭獻給了李信。李信得到秦始皇的死仇太子丹的人頭,立下了功勞,因此得到了秦始皇的賞識。

於是要策畫滅楚戰爭時,秦始皇非常自然地把李信列入了主將候選名單,並很快把李信找來談話。秦始皇問李信:「吾欲攻取荊,於將軍度幾何人而足?」(我打算攻取楚國,由將軍估計調用多少人才
?)

戰爭是人類各種有組織的活動當中最耗費資源的一種,因此秦始皇非常在意如果任用李信擔任主將發動滅楚戰爭所需要的兵力,投入兵力的多少決定了這場戰爭預算的大小。秦始皇當時的心理類似於業主裝修房子先向裝修公司索取報價一樣,這樣的業主肯定屬於節儉持家的類型,過高的報價很可能嚇
這種價格敏感型的客戶。

李信雖然年輕,但是也深知客戶心理,此外,年輕的李信急於接一個大單來確立自己在兵家業界的地位,於是他
心報了一個讓同行無法競爭的價格,李信說:「不過用二十萬人。」(最多不過二十萬人。)

秦始皇心裡沒底,馬上又找來王翦報價。王翦卻是一個注重品質的兵家,他關心的是履行合同的把握,於是王翦說:「非六十萬人不可。」(非得六十萬人不可。)

這場戰爭承包工程的競標到此再無懸念,秦始皇立即落槌宣布李信競標成功,獲得滅楚戰爭的標案。
了炫耀自己省下了四十萬兵力預算的精明,秦始皇還不忘了揶揄王翦:「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

(王將軍老囉,多
膽怯呀!李將軍是果斷勇敢,他的話是對的。)

老王聽到秦始皇諷刺自己老邁怯懦,絲毫沒有表現出氣憤和不滿,他非常厚道地笑了笑,
話也沒說。

競標成功的李信立即走馬上任,率領二十萬秦軍踏上征途。老將王翦知道這時候秦國不再需要自己,於是,向秦始皇請了病假,回到老家頻陽準備安度
年。

笑容掛上,計算放心上

李信的年輕莽撞與王翦的老謀深算高下立見。不知道王翦是
的看破名利,反正秦王家大業大也不是自己的,或是天性豁達,或是他已經預料到李信必定會失敗,總之,能這樣笑笑不說話的修養,恐怕各國兵家無人能出其右。

首戰告捷李信得意忘形,楚軍主力突現大敗秦軍

了保證滅楚戰爭勝利,秦始皇派出另一位名將蒙恬當李信的副手一同出征。李信和蒙恬很快商定了對楚作戰的計畫:由李信率領一支部隊從楚國的平與(今河南平與北)進攻,而蒙恬則率領另一支部隊從寢(今河南靈泉)發動攻勢,兩路大軍遙相應和,迫使楚國首尾難顧。李信和蒙恬的計畫一開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兩路大軍幾乎同時大破楚軍,首戰告捷。

捷報傳來,秦始皇非常欣慰,二十萬軍隊如果就能滅掉
大的楚國,那自己的統一大業指日可待。秦國是人才輩出,年輕的李信很快就能成接替王翦的傑出將領,秦始皇自己起用新人收到的奇效感到非常得意。

前線的李信不僅很欣慰而且很興奮,白起和王翦在自己這個年齡根本不可能立下滅掉一個大國的蓋世奇功,只要自己乘勝追擊,就會成
秦國乃至戰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名將。

李信被自己輝煌的前景振奮得心花怒放、滿面紅光,接下來李信
緊戰機擴大戰果,馬不停蹄地發動了對鄢和郢的攻勢。年輕壯勇的李信此刻如戰神附身,勢不可當,很快就再次大破楚軍。按照原定作戰計畫,志得意滿的李信在獲勝之後馬上向西開拔去城父(今河南平頂山市北)與蒙恬會師。

得意忘形的李信沒有注意到身後出現了楚軍主力,他
怎麼也沒想到被自己屢次擊敗的楚軍並沒有喪失志,或者說此前楚國軍隊不堪一擊的表現根本就是假象,此刻楚軍集結了主力精銳部隊像影子一樣跟了上來。楚軍這次行動可謂兵貴神速,三天三夜,楚軍主力人不卸甲,馬不離鞍,緊緊追蹤著李信的部隊來到城父。

成功會師的李信和蒙恬正沉醉在勝利的喜悅當中,全軍上下非常放鬆地享受著李信創造的歷史成就。就在這時,凶神惡煞的楚軍主力仿佛從天而降,向沉醉在勝利之中的秦軍發起猛攻,李信和蒙恬猝不及防,還來不及整頓隊伍、集結陣形就被凶猛的楚軍主力打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楚軍主力很快突破秦國的兩道防線,七位秦軍的都尉在混戰中陣亡,秦軍大敗而逃。

秦王EQ過人認錯勸老將,灞上送別王翦求田


秦始皇之所以能成統一六國的千古大帝,的確有其過人之處。這位大帝沒有像自己的先人秦昭王那樣惱羞成怒,行命令王翦出山,他接到前線的情報以後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騎著快馬一口氣到王翦的老家頻陽,登門拜訪。

秦始皇見到王翦以後馬上承認錯誤,他說:「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向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我由於沒採用
的計策,李信果然使秦軍蒙受了恥辱。現在聽說楚軍一天天向西逼進,將軍雖然染病,難道忍心棄了我?)從秦始皇的話裡我們不難發現這位大帝不僅繼承了秦昭王的雄才大略,而且還具備了秦昭王沒有的過人EQ

對於自己用人錯誤,秦始皇並沒有回避,他首先坦率地承認自己犯了冒進錯誤,因
沒有接受王翦的報價,輕信李信的豪言壯語,秦軍損兵折將、慘敗而歸。

其次,秦始皇巧妙地利用國家利益和榮譽來打動王翦,此時楚國軍隊正在乘勝追擊,秦國即將陷入本土作戰的危險境地,這樣的危急時刻正需要王翦這樣的英雄出來力挽狂瀾。

最高明的是,秦始皇並沒有點破王翦因
鬧情而裝病的裝,他給王翦留足了面子:「雖然將軍生病了,但是能忍心就這樣棄寡人?」秦始皇對王翦說的最後一句話非常煽情,仿佛一個犯錯的小女孩向自己的老爸撒嬌。

這時的王翦在心裡笑了,不過表面上仍然不能輕易妥協:「老臣疲病悖亂,唯大王更擇賢將。」(老臣病弱疲乏,昏聵無能,希望大王另擇良將。)
然當初秦始皇嘲笑自己老邁怯懦,王翦乾脆就承認自己不中用了,請秦始皇另請高明。

秦始皇錯也認了,道理也講了,甚至連嬌都撒了,王翦還是不鬆口,秦始皇只好祭出自己的法寶:我說
就行,不行也得行。秦始皇說:「已矣,將軍勿複言!」(好,將軍不要再說什了!)王翦知道自己必須控制情了,他不是戰爭機器,也不想成第二個白起。

於是王翦順勢提出自己的條件:承包可以,報價不變。王翦說:「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萬人不可。)一分錢一分貨,交了學費的秦始皇決定不再跟王翦討價還價:「
聽將軍計耳。」(都聽將軍的謀畫了。)

灞上,出征的大軍浩浩蕩蕩,軍容整肅。秦始皇親自送別王翦,親切關懷之意溢於言表。臨別時刻,王翦再次提出條件,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王翦
沒有向老要求增兵派將,也沒有要求裝備糧草,而是提出了個人的加薪要求,他請秦始皇答應給自己封賞大量的良田莊園和花園別墅。秦始皇很詫異,即將踏上征途去浴血奮戰的將軍提出這樣的要求不僅在戰國歷史上無僅有,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非常罕見。

於是秦始皇安慰王翦:「將軍行矣,何憂貧乎?」(將軍儘管上路就好,何必擔憂家裡日子不好過呢?)身
秦國的首席名將,王翦的薪酬待遇可想而知,就算即將退休也不至於擔心無法維持富足的生活。可是王翦卻不依不饒,他理直氣壯地提出自己的理由:「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子孫業耳。」

(替大王帶兵,即使有功勞也終究難以得到封侯賜爵,所以趁著大王特別器重我的時候,我也得及時請求大王賜予園林池苑來給子孫後代置
產吧。)

王翦和白起不同,白起很早就得到了武安君的分封,因此即使退休也可以依靠分封的食邑維持安逸富足的生活。但是王翦卻始終沒有得到這種封賞,由於名下沒有地
物業,王翦退休以後只能按照退休標準領取養老金,所以王翦認自己應該趁著秦始皇需要他的時候多要點田園物業,自己的子孫後代打算。

王翦的這種想法也算合理,不過敢於把這種想法大膽地向老
表白卻非常罕見。

最需要的時候=提加薪最適當的時機

提高薪水福利乃理所當然,千萬不要怕開口,而且不要只看著薪水、退休金,或是空有頭銜沒有實權的主管職,最好能把目標放在未來有機會增
的股票,或是乾脆成股東之一。

老將軍求財若渴,秦始皇疑心盡消

看著王翦可愛地打著自己的小算盤,秦始皇站在灞上的橋頭哈哈大笑。

王翦率領的秦軍主力很快到達了秦國的邊境關隘,王翦派出使者回去向秦始皇彙報工作,不過再次出人意料的是,王翦彙報的工作跟軍事行動無關,仍然與自己的利益有關。王翦再次希望秦始皇一定要按照在灞上的約定封賞良田莊園給他,更過分的是王翦一連派出了五個使者,而彙報的工作只有一個:要田要地。

王翦的親信幕僚看不下去了,他們覺得王翦
裡還有一點名將的氣度,簡直就是個貪得無厭、斤斤計較的市井之徒。親信說:「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將軍請求賜予家業,也太過分了。)王翦太過分了,親信幕僚覺得自己有必要提醒王翦差不多就行了,王翦這樣自己打小算盤的表現不僅難看,而且很可能會激怒秦始皇。

王翦笑了,他向親信公布了自己的
實想法:「不然。夫秦王怛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這說不對。秦王性情粗暴對人多疑。現在大王把全國的武士調光,特地委託給我,我不用多多請求賞賜田宅給子孫們置來表示自己出征的堅定意志,竟反而讓秦王平白無故地懷疑我?)

對於一代名將而言,最難得的資源不是良田莊園,而是老
的完全信任。

王翦早就發現秦始皇是一個粗暴多疑的老
,現在了滅楚,秦始皇不得不徵調國的兵力交給王翦。在實力決定一切的戰國時代,老做出這種決定以後一定會極度缺之安全感。

在管理學當中有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一個成功的上級必須要給下級充分的激勵和滿足。王翦身
秦國首席名將早已名利雙收,他還缺什呢?他對這個世界還存在什樣的欲望呢?這個問題不解開,不僅秦始皇沒有安全感,王翦也沒有安全感。

樂毅和李牧都是因
沒有給自己的老提供一個具安全感的充分理由而失業,導致一個出走跳槽,另一個身首異處。

現在王翦
秦始皇和自己找到了一個滿足安全感的充分理由,王翦要得很貪婪,也很實,這個即將退休功德圓滿的老將沒有可怕的政治野心,只有貪婪的物質欲望。而對於一個即將擁有天下的帝王來說,要滿足將軍的物質欲望,就像有錢人出去消費,向服務人員打點小費一樣,都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王翦對帝王心理的揣摩和對人情世故的領悟,實在是太透澈了,令人嘆
觀止。如果按照EQ排名,王翦很可能再次榮登戰國名將的冠軍寶座。

信任,萬事好處理;老不信,萬命賠不起

主動營造與君主之間的信任關係,是在戰場上取得勝利的前提,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王翦比白起、李牧、樂毅等前輩都更高明。

秦軍吃好睡好頭好壯壯,養精蓄銳一
攻破楚國

王翦很快到達了前線,與楚軍對峙。楚王早就聽說過名將王翦的名字,得知王翦
傾國之兵而來,楚王不敢大意,動員了全國的軍隊開往前線。

但王翦並沒有發動攻勢,而是選擇了堅守對峙。按照一般的戰爭規則,遠道而來的遠征軍都急於速戰速決,可是王翦似乎一點也不著急,後來楚軍著急了,開始頻繁地
到王翦大營前挑釁。

王翦下令堅守不出,每天閒來無事就要士兵們睡覺、洗澡,想辦法改善
食。士兵們看見老王每天到士兵的食堂跟大家一起吃飯,一邊吃飯老王一邊跟士兵們話家常。家裡幾口人?種了幾畝地?對食滿意不滿意?想吃點?要不要讓食堂加兩個菜?想喝酒?那不行,等打完了仗再喝。

士兵們覺得自己太幸福了,這
裡是來打仗賣命,簡直就是旅遊度假。王翦也很幸福,手下幸福自己也就幸福,這就是管理者的境界。

幸福的日子一天一天過,年輕士兵們的精力如同積蓄在水庫裡的水逐漸升高,蓄勢待發。

有一天,王翦在和士兵們吃飯的時候,又開始和坐在旁邊的小兵聊天。這次王翦詢問軍中戰士有沒有做什
娛樂活動,身邊的小兵笑著說:「方投石超距。」(正在比賽投石,看誰投得遠。)士兵們跟著王翦吃得好、睡得足,閒得無聊就開始運動,比賽石頭和跳高、跳遠。

士兵們的活動是士氣體力和精神狀態的指標,就像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人們不會增加奢侈品消費一樣,士氣低落、疲憊
廢的士兵們也不會去做體育活動。

王翦聽到了小兵的彙報,自言自語地說:「士卒可用矣。」(士兵可以派用了。)

楚國大軍連續挑釁卻無法與王翦決戰,逐漸失去了戰
的欲望,於是他們悄悄地向著東方撤走了。

王翦看到敵人把後背對著自己,馬上露出凶猛的名將本色。他立即下令,派出精銳部隊追殺楚軍。楚軍這次的遭遇與上次他們大破李信的戰役如出一轍,秦軍跟著楚軍的屁股
命追殺,楚軍軍容大亂,狼奔豕突。

秦軍追殺楚軍一路到了蘄南(今安徽宿州東南),楚國將軍項燕在這裡被秦軍殺死。這位項燕雖然死得窩囊,但是他的孫子卻是了不起的大人物,楚霸王項羽。

楚軍司令被殺,楚軍群龍無首,徹底陷入了混亂狀態。王翦率領六十萬秦軍趁勝擴大戰果,迅速占領楚國的廣大領土。一年之後,楚王負芻被王翦俘虜,楚國徹底滅亡,楚國原屬領土按照秦國的規矩,整合成郡縣,納入秦帝國的版圖。

王翦平定楚國後,繼續向南方進軍,用武力征服了南方的百越部落。王翦的兒子王賁也不含糊,他和李信搭檔對燕國和齊國發動攻擊。王賁活捉了末代燕王姬嘉,徹底滅掉燕國,立下奇功。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國統一天下,中華大地上的混戰狀態終於結束,一個
大的帝國出現在世界的東方。

員工的幸福指數,就是公司的獲利指數

王翦帶兵打仗很像是一個成功的體育
練帶著一隊運動員去參加比賽。想要比出好成績,不僅需要科學訓練,還需要調整好運動員的身心狀態。所以他讓士兵睡好、吃好,每天都像度假一樣,等到的要上戰場時,士兵體力充沛、心情愉悅,效率奇高。同樣的道理也適用現代職場,員工若還要擔心水費電費不出來,又如何專心工作。

王家父子聯手滅四國,功高不震主安享


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在王翦和他兒子王賁的領導下先後滅掉了趙國、魏國、楚國、燕國等四個國家,稱得上是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的第一功臣。

可是俗話說功高震主,何況王翦王賁父子伺候的是中國歷史上以殘暴多疑著稱的秦始皇,不過王翦父子的結局非常好,兩人都得以安享
年,自然而幸福地走完人生旅途。

王翦之所以能
將自己的家族保全得如此圓滿主要是因他坦率地表白了自己貪婪的物質欲望,從而構建與君王雙向的安全感;又因王翦分寸拿捏到位,王氏家族不僅在秦始皇時期生活幸福,而且榮華富貴一直延續到了秦二世時代。

與王翦家族相比,蒙恬家族就非常不幸,由於捲入了公子扶蘇與秦二世的政治
爭,蒙恬被逼得服毒自盡。不僅如此,王翦一邊巧妙地構建與秦始皇的和諧關係,一邊也自己的家族爭取了大片的良田物業,因此退休後的王翦的成富甲一方的大財主。這位脫下戎裝的大財主後來定居在頻陽老家,每年靠組織農業生和收租子維持著自己幸福的生活。

王翦創造了一個奇蹟,不僅是因
他和他的兒子滅掉了戰國七雄中的四個國,更因他還創造了一種名將名臣與帝王相處的標準模式。

從王翦的成功經驗當中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無論是名將還是名臣,所謂成功的職業人士必須公私兼顧,無論完全犧牲個人利益成全組織利益,還是
棄組織利益追求個人利益都不可取,個人和組織的雙贏才是可持續發展之道。

儘管王翦情商極高,成功地處理了與皇室的關係,但是他也無法逃脫「
將三世者必敗」的歷史定律。

秦二世的時候,陳勝率先揭竿起義後天下大亂,原六國的諸侯後裔紛紛被各地義軍擁立起來抗秦。王翦的孫子王離領命去進攻造反的趙國,將趙王和張耳圍在巨鹿城。

當時很多人基於王離祖父王翦的威名,對王離大軍非常戒
恐懼,認在王離率領下的大秦軍必會大敗趙國,但是一個趙王的門客卻提出相反的觀點:將三世者必敗。

《史記
白起王翦列傳》記載的原文是這樣的:「或曰:『王離,秦之名將也。今將彊秦之兵,攻新造之趙,之必矣。』客曰:『不然。夫將三世者必敗。必敗者何也?必其所殺伐多矣,其後受其不祥。今王離已三世將矣。』

(當時有個人說:「王離,這是秦朝的名將。現在他率領强大的秦軍攻打剛剛建立的趙國,戰勝是必然的。」一個過客說:「不是這樣的。說來做將領的世家到了第三代的必定要失敗。說他必定失敗是什麽道理呢?一定是他家殺戮的人太多了,他家的後代就要承受爲惡的懲罰。如今王離已是第三代將領了。」)

老王家傳到王離這一代正好是第三代,後來王離果然被
來救趙的項羽擊敗俘虜,王離的部隊也投降項羽。巧合的是,當年項羽的祖父項燕,就是被王離的祖父王翦在滅楚之戰中殺死的。王翦家族對項燕家族欠下的債,到了第三代終於還了。

個人與組織雙贏才能長久發展,要求合利益建立雙向安全感

讓老
知道要什、且有信心可以滿足的要求,才能建立良好、安全、和諧的關係。這個盲點不只是古代將領,連現代人也很難突破。

或許東方的價
觀總不喜歡把人格和「貪」上關係,把錢掛在嘴上也顯得銅臭,更擔心自己獅子大開口讓老覺得這個員工不得這多,殊不知這是展現信心,替自己尋求合理利益、保障,也讓老安心信任的最佳方法。



 

台長: 幻羽
人氣(1,496)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何處無江湖? |
此分類下一篇:─國際通關潛規則─
此分類上一篇:看歷史人物身在江湖裡如何生存?(5)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