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7-18 20:17:01| 人氣2,2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宇宙中最大的天體可能隱藏著超越我們維度的入侵者】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宇宙中最大的天體可能隱藏著超越我們維度的入侵者】
 

在充滿宇宙的星系網中有一個巨大的空洞。由類星體所構成的一根巨弦可以跨越數百億光年。一個由劇烈爆發所構成的環形占據了可見宇宙的6%。隨著對宇宙觀測能力的日益大,天文學家們開始識別出比此前已知的還要更巨大的結構。對此隻有一個問題:們中任何一個都不應該存在於那里。

自從哥白尼提出了他的革命思想,即地球在群星之間並沒有什特別的地方,天文學家就把根本。宇宙學原理則更進了一步,認宇宙中沒有任何地方是特殊的。當然,在局部上可以存在不同等級的系統,例如太陽系、星系和星系團,但當進入更大得多的尺度,宇宙就應該表現出均勻且各向同性。沒有巨大的星系壁,沒有巨大的空洞,也沒有巨大的結構。

也難怪,這些接二連三的最新發現讓宇宙學家們火冒三丈。然而,對這個問題的解答也同樣充滿了爭議。有人提出,這些大質量的結構是另一個維度投影出的幻象,是存在我們自身之外現實的第一個誘人證據。如果是這樣,那這些龐然大物就並非是存在於我們宇宙中的物理實體,宇宙學原理依然適用。

在現代宇宙學中有一個魔就是宇宙中的青睞區域。自文藝複興以來,所有的科學想法都一直在反對這個念。青睞區域會使得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來究引力在宇宙演化中的作用變得更加困難。如果假設宇宙幾乎是均勻的,那求解愛因斯坦的方程就會容易得多。不過目前,宇宙學原理僅僅是一個假設。沒有具體的證據能佐證是正確的,反倒是確實越來越多有證據來否定

以之前提到的宇宙巨洞例,的直徑達到了近20億光年。相比於宇宙中星系的平均密度,這個巨洞中的星系數量少了約10 000個。根據最新的觀測數據,天文學家認宇宙學原理隻有在約10億光年的尺度及以上才成立。此時,對於任意給定體積,其中物質的平均總質量才基本相等。然而,存在一個比這一尺度還要大2倍的巨洞著實讓整個畫面顯得突兀。10多年前,天文學家在宇宙微波背景中發現了一個巨大的低溫斑塊,這個超巨洞興許可以解釋這個現象(見頁)。

然而,超巨洞其實還不算大。早在2012年,就有天文學家團隊宣布發現了跨度超過40億光年的巨大結構,其大小是超巨洞的2倍。那會是什東西?顯然,肯定很不尋常。然而,這一次並不是太空中一片空無一物的區域,反而卻特別擁擠。被稱巨類星體群,包含有73個類星體——非常遙遠星系的明亮活躍中心區。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天文學家就已經知道,類星體有聚集在一起的趨勢,但在此之前還從來沒有發現們會在這大的尺度上成群。

2015年初,另一個天文學家團隊則發現了一個巨大的γ射線暴群。γ射線暴是發生在遙遠星系中的短暫高能爆發現象。發生這些γ射線暴的星系看上去似乎形成一個直徑達56億光年的環形,占據了整個可觀測宇宙的6%。天文學家們並沒有想到會發現這大的結構。的大小是宇宙學原理成立尺度的5倍。

宇宙學原理是我們認識宇宙的根本基礎,因此這些有違宇宙學原理的現象深深地讓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感到不安,即使是這些現象的發現者也是如此。例如,對於由γ射線暴所組成的環形,有一種可能性是們也許被其他星系所包圍,但由於這些星系過暗而沒有被看到。這就像在一個黑暗的房間中均勻地放置著燈泡,當走進房間時,僅有幾隻被點亮了,那麼你很可能會就燈泡的分布得出錯誤的結論。這並不一定會破壞宇宙學原理。



宇宙微波背景低溫斑塊

宇宙微波背景是大爆炸所遺留下來的輻射,保留著宇宙僅約40萬年時的樣子。上面獨特的印跡代表著嬰兒宇宙時期溫度稍高和稍低的區域。我們對宇宙這一時期的認識預言,這些溫度起伏應該都很小,而且彼此之間也應該差不多大。然而,在2004年,使用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科學家宣布發現了有一個低溫斑塊要比其他的大得多。一開始他們認,這可能是測量結果的誤差。此後,歐洲空間局的普朗克衛星也觀測到了這個低溫斑塊。對此,迫切地需要的一個解釋。

超巨洞是最有希望的解釋,不過卻是宇宙學原理捍衛者的眼中釘。有理論提出,在這個低溫斑塊的方向上存在一個超巨洞。了抵達地球,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光子必須要穿過這個超巨洞。由於宇宙在加速膨脹,當光子從這個超巨洞穿出時,會發現這時其周圍的物質密度比剛進入這個超巨洞時還要低,其所經曆的引力勢就會減小,於是們的能量也會減小。當利用光子的能量來計算一個源的溫度時,這會使得我們錯誤地發現其原本所在的區域溫度會比其他地方更低。

調和矛盾巨大的類星體群也引發了激烈的爭論。有天文學家認並非是一個正的結構。2013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對發現這一結構的算法和數據進行了分析,計算了隨機分布的類星體也呈現出結構的率。結果顯示這個幾率還是相當高的。不過,現在就下結論還太早。該類星體群的發現者認,這一反對意見保守且不現實。他們認,與模擬隨機分布不同,所有的反對者應主要到一個事實,即這些類星體都擁擠在約3億光年的尺度之內。

和類星體群一樣,超巨洞也被認可以與宇宙學原理相調和。宇宙學原理並沒有說不允許任何地方出現漲落,而是說宇宙在大尺度上的平均意義下是均勻的。總之,發現類似超巨洞這樣的結構其率並非零,但數量不會很多。

然而,也有理論物理學家認,無視這些宇宙巨型結構的做法也許是錯誤的。事實上,在宇宙學原理依然成立的情況下,們仍能存在。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認為它們實際上並不存在。相反,們其實是其他維度侵入我們宇宙的首批證據,是在我們均勻光滑的宇宙背景上留下了的痕跡。

這似乎是一個驚人的大膽​​建議,但卻是建立在堅實的理論基礎上的。一方面,超越4維時空的額外維度並非是什新鮮事。幾十年來,許多理論物理學家們認,額外維度的存在是我們調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20世紀物理學其他成就——量子理論——的最大希望。前者描繪的是大尺度上的現象,後者描述的則是微觀世界,這兩個看似完全不同的念之間的聯姻會催生出一個可以描述宇宙各個尺度的理論,常被稱終極理論萬物理論

一個熱門的候選者是M理論,是弦理論的一個擴展。M理論認,我們生活在一個11維的宇宙中,其他的7個維度緊緊地蜷縮在一起而無法被觀測到。這是一個優雅且在數學上吸引人的框架,有一批有影響的支持者。但也有一個重大缺陷:缺乏可以用來檢驗的堅實預言。對弦理論的另一種推廣,被稱膜理論,則也許可以做到這一點,並就此解決宇宙學原理的困境。

膜理論的核心思想是,我們所知的宇宙是一張漂浮在更高維時空中的4維膜,在這個更高維的時空中還存在其他的膜。這樣的想法可以與現有的引力理論相一致。事實上,即使是有無窮多個額外維度,仍然可以回到廣義相對論。

雖然其他的膜也占據著額外維度,但們無法被直接探測到。該理論認,我們也許隻能探測到當鄰近的膜與我們所在的膜相交疊時所出現的效應。

宇宙間的重疊那,這又是如何有助於解決宇宙學原理的問題呢?了測量遙遠天體的距離,天文學家利用一種效應,被稱紅移。使用分光計,天文學家可以分解天體所發出的光,揭示出其中的譜線。由於宇宙的膨脹,正在遠離我們的任何天體所發出的光都會被拉長,其譜線就會向光譜的紅端移動。越遠的天體,其退行的速度就越快,其紅移的量就越大。如果天文學家看到許多天體都具有相同的紅移,會將此解釋成某種形式的結構,就像γ射線暴環或者是巨類星體群。

除非,當有另一個膜與我們自己的相交疊時,觀測這一交疊區可能會曲對紅移的測量結果。此時,一個膜中的光子會對另一個膜中的帶電粒子施加一個作用力。在這個交疊區域中,會改變原子能級間的距離。當電子在這些能級之間躍遷時,們會發射或吸收光子,生我們用來測量距離的譜線。

如果膜的交疊使得能級間距縮小,所發射出的光子其波長就會變長,而這個紅移量和宇宙的膨脹沒有任何的關係。如果沒有考慮這一點,假設所測量到紅移完全是由宇宙學距離所導致的,那就會系統性地高估膜交疊區域中天體的距離。

如果這個模型是正確的,那膜交疊區域會出現有天體聚集在某一個紅移上,而在其他紅移上則沒有天體。由此導致即使是均勻的宇宙看上去也會包含大質量結構和超巨洞的錯覺。這一下子就解釋了巨類星體群、γ射線暴環和超巨洞的起源,這些結構和潛在的膜交疊相符。

期待證據當然,這非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了達到最終的目標,這個理論中包含了許多的假設,其中一些可能有點太過理想。另外,此前也有人對膜理論中的一些假設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其中不乏弦理論家。盡管如此,這個模型肯定是可以檢驗的。

通過觀測天空中的高密度區和與之毗鄰的低密度區,可以對這一理論進行檢驗。如果在所有情況下紅移測量結果間的差異都是一樣的,那麼它很可能表明,我們的膜與另一個存在交疊。

斯隆數字巡天已經完成了有史以來最詳細的宇宙三維圖,有科學家正在計劃究其中的紅移數據庫,來尋找支持這一理論的證據。這將會是證明我們的宇宙並不唯一的重要證據,不僅能解釋天文觀測中一些令人困惑的結果,還能抽象的弦理論打下實驗的基礎。

不過,把宇宙中最大的這些結構化整零的解釋方法可能會在原地招來新的麻煩。例如,發現超出我們自身所在的膜會對人類自身在宇宙中本已脆弱的地位造成嚴重的挑戰,並且使得宇宙均勻性的念也變得沒有意義。畢竟,在一個包含有相互作用膜的巨大多重宇宙中,宇宙學原理很有可能將不再成立。


台長: 幻羽
人氣(2,227)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宇宙系列 |
此分類下一篇:地球新能源時代(上)
此分類上一篇:世界上最大的洞穴~:~越南-韓松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