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9-07 19:37:03| 人氣2,1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略知--參禪悟道之路(上)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之生命,首賴精神之充溢,故精神須加培養;培養之法,但使心空身寧,使生理機能,生生不已;生之不絕,耗之日少,自然充沛勝常。精神隨色身氣血之衰旺而見盈虧,氣血以思慮勞疲而漸消失;故安身可以立命,絕慮棄欲,可以養神。

 

古醫者謂生機籍於氣化,氣運流動,循脈以行;脈非血管,謂身體內部氣機運行必循此一規則之脈路;惟此事微妙,非粗淺所可知。內經言奇經八脈,當從古代道家脫胎;道家以任督沖三脈為養生修仙之要,西藏密宗亦以三脈四輪為即身成佛法要。密典如甚深內義根本頌,論氣脈之學,較之《內經》《黃庭》諸書,各有其獨到之處。

 

唯藏密與道家,雖皆修三脈,而道家主前後,藏、密主左右,此為修法之大不同者。但均重中脈(沖脈)為樞紐,兩家之見皆同。坐禪姿勢,採取毗盧遮那佛七支坐法,雖不明言專注氣脈,而其功效,已蘊涵其中。兩足跏趺,使氣不浮,易沉丹田,氣息安寧,心易靜止,氣不亂行,漸循諸脈流動,反歸中脈,迨其脈解心開,妄念不生,心身兩忘,斯入於大寂之境。如其心脈不寧,而雲能得定,絕無是事。

 

如得定至初見心空者,必感身體輕安愉快,神清氣爽,無可言喻。足見心理、生理二者,交互影響,元是一體也。人身神經脈絡,由中樞神經左右發展,而相反交叉,故兩手結定印,兩發拇指相拄,成一圓相,左右氣血,起交流作用。體內腑臟,皆掛附於脊椎,若曲脊彎背,五臟不能自然舒暢,必易致病,故豎直脊樑,可使腑臟氣舒。肋骨壓垂,肺即收縮。故肩平胸張,可使肺量自由擴張。後腦為思慮記憶機樞,頸間兩動脈之活動,連輸血液至腦,增加腦神經活動,故後腦稍向後收,下顎略壓兩動脈,使氣血運行和緩,減少思慮,易得寧靜。兩齒唾腺間產生津液,可助胃腸消化,故舌接唾腺,以順自然。心目為起心動念之機括,見色而動,聞聲逐象,皆目為之機,心亂則轉動不止;傲而散者則上視,陰而沉思者則下視,邪險者常左右側視,故斂視半閉,可凝止散亂之心。

 

鬆解束縛,使身安適,常帶笑容,使精神愉悅,皆為靜定之要。故禪坐姿勢,皆有關於氣脈,雖不專言調和氣脈,而已存攝於其中。倘不調正姿勢,隨意而坐,曲背彎腰,久必成病,故修禪習坐者,或致氣壅,或致嘔血,色身禪病,坐是叢生,可不慎哉!如依法修持,身體本能活動發生作用,氣機流行,機能活潑,大樂現前,光明流露,皆為禪定過程,乃心身動靜交互摩蕩所生現象,概不可著,執之即為魔境,致成向外馳求。若修定合法,心身必得利益,如頭腦清涼,目明耳聰,呼吸深沉,四肢柔暢,甘粗糲若珍饈,宿病消除,精力充沛。

 

定慧入門,首重發心,次當修諸福德資糧,方能入道。以四無量心為重,若無大願大行,終入歧途。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吾人六根外對六塵,逐妄迷真,隨流不止,《楞嚴經》中稱謂六賊,如雲: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於器世間不能超越。今欲依禪定之力,而返還性真,亦當如世俗成事,而有藉於工具。修定工具,不待外求,即吾人六根是也。無論眼耳鼻舌身意任取何種,系心一緣,熟練漸純,即可得初止境。

 

達摩初祖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發心真切,福德圓具,自然時節因緣易熟,擇法智慧分明,故曰: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既具辦此心胸見識已,須覓真善知識,依止明眼過來人,急覓拄杖,直趨大道,不生退悔心,今生不了,期之來生,堅志三生,無有不成者。

 

古德有謂:抱定一句話頭,堅挺不移,若不即得開悟,臨命終時,不墮惡道,天上人間,任意寄居。須知古德中之真善知識,深明因果,絕非自欺欺人者,其所立言,寧不可信!話頭者,即為入道之拄杖,善知識者,猶如識途老馬,手握拄杖,乘彼良駒,見鞭影而絕塵,聞號角而脫鎖,自他互重,子啄母啐,一旦豁然,方知本未曾迷,云何有悟耶若以起疑情、提話頭、作工夫,而並論參禪,其中過程,可作影響之談。

 

須知此所言者,實為影響,非實法也,與人有法還同妄,執我無心總是癡!如執以為鑒,印己勘人,皆變醍醐成毒藥,喪身失命,過在當人。倘輕以為非,則龍見葉公,頓時遠避。是法非法,交代清楚,不任其咎矣。

 

青原惟信禪師。上堂法語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緇素得出,許汝親見老僧。

 

故曰:參要真參,悟要實悟。若大死一番,忽然大活,初見悟境現前,心目定動,覓此身心,了不可得,古德所謂:如在燈影中行,乃實事境象。到得此時,夜睡無夢,而可證得醒夢一如之境。三祖所謂:心如不異,萬法一如。眼如不寐,諸夢自除。方乃親見實信,純為實語,非表詮法相。

 

故陸大夫向南泉禪師曰:肇法師也甚奇特,解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師指庭前牡丹花曰:大夫,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此所指夢相似,以及經教所示如幻如夢之喻,皆與事合。

 

及乎至此,亦視力有深淺,須加保任。 雲岩示道吾以笠,囑蓋覆,庶免滲漏,正為此也。而蓋覆保任之功,如百丈示長慶,曰:如牧牛人執杖視之,令不犯人苗稼。否則,仍複退失。世之禪人,亦多經此境,究乃如蟲禦木,偶爾成文。俗謂瞎貓撞著死老鼠,自無把握。若明得見得,如牧牛保任之功,自然複能深入。但初得此象,易發禪病。

 

韶山示劉經臣居士曰:爾後或有非常境界,無限歡喜,宜急收拾,即成佛器。收拾不得,或致失心。黃龍新示靈源清曰:新得法空者,多喜悅,或致亂,令就侍者房熟寐。若到得此已,能隨處茅茨石室,長養聖胎,只待道果成熟,然後向世出世間,兩邊行履,一切治生產業,與諸實相不相違背。說得的即是行得的,悟行合一,不落邊際,大義當為之事,雖鑊湯炭火在前,應無分別而行。久久鍛煉,於念而無念之間,自在運用矣。

 

然猶未也,於此無實相境象,仍要捨離,著此即落法身邊事,涅槃果海,猶隔重關。仍須死活幾番,打得心物一如,方得心能轉物。苟以前境純熟,得如圓滿月時,恰為初悟。曹山所謂:初心悟者,悟了同未悟。於此語中,須細檢點。

 

故南泉玩月時,有僧問:幾時得似這個去?”師曰:王老師二十年前,亦恁麼來!曰:即今作麼生?”師便歸方丈。何以謂至此須打得心物一如,方可轉此重關?歸宗曰:光不透脫,只為目前有物。南泉曰:這個物,不是聞不聞。又 云:妙用自通,不依傍物,所以道通不是依通。事須假物,方始得見。又云:不從生因之所生。文殊云:惟從了因之所了。夾山曰: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凡此等等,難以枚舉,皆有事相,非徒為理邊事也。

 

既到此已,又須拋向那邊,如靈 雲法語,可通斯旨。 長生問:混沌未分時,含生何來?師曰:如露柱懷胎。曰:分後如何?師曰:如片雲點太清。曰:未審太清還受點也無?師不答。曰:恁麼含生不來也? 師亦不答。曰:直得純清絕點時如何?師曰:猶是真常流注。曰:如何是真常流注?師曰:似鏡長明。曰:向上更有事也無?師曰:有。曰:如何是向上事? 師曰:打破鏡來與汝相見。然則打破鏡來,已是到家否?曰:未也。到家事畢竟如何耶?曰:豈不聞乎:向上一路,千聖不傳。雖然如此,姑且指個去路,曰:最初的即是最末的,最淺的就是最高深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如上簡述,皆是事理並至,實相無相,影響之談。是法非法,由人自揀。倘是上根利器,早已不受他人惑亂之言。但切勿輕率口說禪道,事相毫無證得,知解自重,狂言吞人。

 

古德云:大悟十八回,小悟無數回。我已身心皆忘,不識不知,頓然入寂,大死大活過幾回,猶未在也,何得言之極簡?若言頓寂與大死大活無數回,統屬工用邊事,如曹洞師弟所稱功勳位上事,不盡關於吾宗門之實悟事也。惟悟後行履,不異舊時人,只異舊時行履處。不執功勳,亦重功勳耳。利智之士,直探根源,但如賊入空室,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何有於理於事哉!雖然,也須出一身白汗始得,非如畫眉點額事,輕淺可及也。所言出一身汗,終亦不可執相,不出汗而悟者,亦大有人在。但示非甘苦到頭,終不踏實耳。

 

然則,參禪悟後人,複修定否?曰:修與不修,乃兩頭語。不擒不縱坦然住,無來無去任縱橫。終日著衣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未曾穿著一條線,如飛鳥行空,寒潭撈月,終無事相之可得。若猶未穩,一切法門,皆同實相,自可任意摩挲,不妨從頭做起。臨濟示寂時有偈曰: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離相離名人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

 

曰:還須坐禪否?曰:是何言哉!行住坐臥四威儀中,自然處處會得方可,未可獨謂坐禪方是,亦不可謂坐禪不是,如是悟道人,自解作活計,長伸兩足眠一寤,醒來天地還依舊。又有何處不是耶?黃龍心稱虎丘隆為瞌睡虎,豈偶然哉!

 

臨濟悟後,在僧堂裏睡,黃檗入堂,見,以拄杖打板頭一下。師舉首見是檗,卻又睡。檗又打板頭一下。卻往上間,見首座坐禪。乃曰:下間後生卻坐禪,汝在這裏妄想作麼鐵牛定悟後,值雪岩欽巡堂次。師以楮被裹身而臥。欽召至方丈,厲聲曰:我巡堂,汝打睡,若道得即放過,道不得即趁下山。師隨口答曰:鐵牛無懶耕田,帶索和犁就雪眠。大地白銀都蓋覆,德山無處下金鞭。欽曰:好個鐵牛也。因以為號。

 

但石霜會中,二十年間,學眾多有常坐不臥,屹若株杌。天下謂之枯木眾。亦非獨謂睡方是道也。玄沙見亡僧謂眾曰:亡僧面前,正是觸目菩提,萬裏神光頂後相。學者多溟滓其語。複有偈曰:萬裏神光頂後相,沒頂之時何處望?事已成,意亦休!此個來蹤觸處周,智者撩著便提取,莫待須臾失卻頭。此之所舉,須切實參究,不可草草,落在斷常二見。

 

據說十地菩薩,住首楞嚴三昧,得諸佛秘密法藏,自然得一切禪定解脫,禪通妙用,至一切世界,普現色身,或示現成等正覺,轉大法輪,入涅槃。使無量入毛孔,演一句經,無量劫其義不盡。教化無量千億眾生,得無生忍,尚喚作所知愚,極微細所知愚,與道全乖。大難!大難!珍重!

 

《金剛經》云:我所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然則上來所述種種,皆作夢語觀可也。若有作實法會取,即化醍醐成毒藥,言者無心,聽者受過矣!

 

                 君心印作何顏耶?心印誰人敢授傳。

                 歷劫坦然無異色,呼為心印早虛言。

                 須知本自靈空性,將喻紅爐焰裡蓮。

                 莫道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祖意如空不是空,盡機爭墮有無功。

                 三賢尚未明斯旨,十聖哪能達此宗。

                 透網金鱗猶滯水,回塗石馬出紗籠。

                 慇勤為說西來意,莫問西來及與東。        (續)

 

                         

台長: 幻羽
人氣(2,140)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禪七修行系列第六次七七 |
此分類下一篇:略知--參禪悟道之路(下)
此分類上一篇:略識--上座部--南傳佛教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