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3-15 11:40:04| 人氣1,6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詩雨26~:~日本強震核電爆...顯現其國力及中日情結之省思~:~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為日本外務省副大臣伴野豐13日晚上在機場迎接中國救援隊抵達

 

日本是東亞島國,面積37.77萬平方千米,由四大主島和3900個小島組成。日本先民是由對馬島和庫頁島南下的突厥——鮮卑(通古斯民族群)語系的部落和順菲律賓——琉球島鏈北上的馬來語系部族組成。其民風悍野,亦不乏纖秀。日本地處西太平洋板塊的斷裂帶,地震、火山噴發、颱風、豪雨不斷,島民堅韌、質樸。自晉朝以後,日本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在唐朝達到高峰。1274年和1281年,蒙元世祖忽必烈出動聯合艦隊,兩次渡海征日,由於天時(颱風季節)、地利(一支從來不習海戰的大陸軍隊)、人和(中國和朝鮮軍隊不願效力)不濟,均遭慘敗。

 

日本是一個處於亞洲東部,孤懸於太平洋之中的島國,國內自然資源相對貧乏、領土狹小、易受到颱風等自然災害的影響。通常,大陸人是很難理解和感受島國和島國人民的心頭。日本四周是波濤洶湧、浩瀚無邊的海洋。時常有颱風襲擊,四季有地震威脅。因此他們與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更加保守,更缺乏安全感,更有危機感,更渴望獲得真正的陸地。 這種危機使日本人不敢有一點怠惰和不認真。日本人自強奮發,以極強的精神和極快的速度吸收外來先進文化、科技。然而,因為隔著海洋,他們對大海那邊的陸地充滿浪漫的幻想。他們比任何大陸國家都更嚮往著能擁有廣闊的陸地,而擁有陸地的方法,則只能通過海洋。這就釀成日本民族群眾的擴張意識。100多年來,從明治維新開始,它就沒有放棄過在本土以外的擴張,二戰是最典型的事例。在日本“帝國擴張夢”中,核心就是擁有海洋。擁有了海洋就有了廣闊的陸地,有了海洋就有了海洋中巨大的資源寶藏和島嶼本身的戰略價值;有了資源寶藏和戰略價值也就有了日本的戰略地位。這樣的海洋國土觀註定了日本對島嶼和海洋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日本,一個和我們有著非常深的淵源的國家,人口約1.26億,GNP4萬美圓/年。這是一個擁有深厚戰爭潛力的國家,而且擁有相當豐富的大規模戰爭經驗,對戰爭潛力的培養以及全面的戰爭動員都不陌生。總體說來,日本現階段的戰爭潛力足以應對一場高強度、大規模的現代戰爭,但是,由於先天條件的不足,其進行長期戰爭的能力依然有很大缺陷。下面從一些具體要素加以分析。

   

日本具有較雄厚的核技術潛力。1996年,日美有關機構決定在核子物理領域展開合作研究,這勢將進一步提高日本的核技術能力。據日本專家估計,就目前的技術水準而言,如果需要,日本可在半年之內生產出原子彈和氫彈。在發展核技術的同時,日本還在積極儲備核物質。據日本政府公佈的數位,日本現在存儲有10.9噸鈈。其中,武器級鈈的存量為2377公斤,日本是個資源十分匱乏的國家,對資源進口依賴程度很高。據日政府統計,日本的煤、原油、天然氣等能源對外依賴程度達90%以上。鐵礦石、銅礦石、鐵礬土、磷礦石等幾科全部依賴從海外進口。每年從海外進口的物資約達7億噸。因此,日本十分重視保護海上航線,並以此為藉口,大力擴充海,空軍實力。

    

自然地理及其影響:自然地理條件雖不能直接算做戰爭潛力的一部分,但它卻相當程度上決定了戰爭潛力的培養和轉化,同時也是國家總體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國土狹長,領土自東北方的千島群島,一直向西南綿延3000多公里的先島群島,西臨我國東海,西南連至臺灣海域,通過朝鮮海峽、津輕海峽和宗穀海峽控制日本海和太平洋之間的聯繫,整個列島島鏈連綿不斷,正遏制住東北亞國家通向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它的本土島嶼眾多、地形複雜,其中山地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72.8%,森林面積約占68%,河流湖泊眾多,平原多為河流下游的衝擊平原,一面靠海,三面臨山,主要城市都分佈在其上。同樣由於地質原因,日本的海岸線漫長曲折,約為3多萬公里,形成很多天然良港,而且內陸任何地方距海岸的直線距離都在100公里內。

    

日本的自然條件在軍事上有著先天影響:首先,日本靠近大陸而又擁有狹窄的海峽阻隔。其次,日本的海岸線漫長,而且陸地缺乏縱深,不利於組織嚴密的海岸防禦。最後,日本的城市多集中分佈在沿海平原上,交通方便、物產豐富,但由於城市化的緣故,其抵抗轟炸的能力十分脆弱。

   

人力潛力:評價人力潛力的標準,不僅僅取決於國家的人口基數、生產年齡人口、勞動力人口和役齡男子數量等資料,在當前高科技戰爭條件下,軍隊不再像以往全面戰爭那樣需要徵集那麼多的戰鬥人員,但是軍工、科研等直接與戰爭掛鈎的部門將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需要從其他生產部門中抽調出來的各種專業人員。換句話說,人口的品質和結構組成比單純的人口數量更為重要。目前,日本總人口約為1.26億,居世界第7位。雖然人口基數大,但增長率只在0.2%左右,老齡化趨勢嚴重,15-64的生產年齡人口約為1億。日本女性的工作率較低,這其中的勞動力人口約為6752萬,比例僅有62%(根據日本總務省2001年資料)。家庭主婦和學校學生雖然可以在戰時動員為勞動力,但熟練工人的培養還是需要很長時間的。不過,日本各種專業技術人員的儲備十分充足,根據日本自己的統計,它有教授、副教授級別的研究人員約85萬人(平均52.5/萬人),其中製造業就有36.1萬人,包括電機(14.5萬人)、化學(6.1萬人)等各個方面,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參與軍事工業的運轉。從兵員數量的角度來講,目前自衛隊士兵的入伍年齡為18歲,軍士的退役年齡為53歲。按照這一範圍,2003年,日本有役齡男性人口3310萬左右。

    

財力潛力財力潛力是一國戰爭潛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戰爭的勝負大多跟國家財政能力有關。財力潛力的大小取決於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實力、戰略儲備以及平時財政狀況等因素,也跟國家資源狀況和對外運輸有一些關係。相對工業生產等物力潛力來說,才力潛力的轉化更加容易一些。日本目前是世界第三經濟大國,年GDP總值約為520萬億日圓(4萬億美圓左右),每年國家預算為85萬億日圓(約6550億美圓),其中軍費約為450——500億美圓,占GDP1%多一點。此外,日本手中還有約11000億美圓的外匯儲備可以作為戰略資金,這都保證了日本戰時有足夠的財政動員能力。但是,由於最近10年的經濟不景氣和財政政策的錯誤,目前日本政丅府的債務達到了660萬億日圓(約5萬億美圓),是GDP130%。以海灣戰爭為例,75萬人的多國部隊在“沙漠風暴”作戰期間的日均戰費為2.95億美圓,陸上作戰期間為5.2億美圓。按這種標準計算,如果日本在戰爭中動員200萬軍隊(對一場中等規模的局部戰爭,這一數位不算很大),每年的直接戰費就需要2870-5000億美圓,再加上人力物力動員、軍隊的擴充和訓練和國民經濟轉產等消耗,相對於政丅府日常的開銷,這筆錢簡直是不可想像的。

    

物力潛力物力潛力的主要內容,包括各種工業產品的生產、儲備,對軍隊的供應量,民用工業轉產為軍工產品的能力以及軍工生產的潛力等。這其中能否保證原料的供應,能否有時間保證民用工業的生產,是物力潛力能否得以發揮的關鍵。由於日本的工業發達,其主要戰略產品的產量和品質都是很高的。2003年日本粗鋼產量為1.09億噸(中國為2.35億噸),4輪汽車產量1632萬輛(美國為2200萬輛,中國為326萬輛),造船量接近1000萬噸,化學纖維230萬噸,半導體和積體電路2.5億多塊。而且由於經濟剛剛有起色,這些資料是在工廠開工不足的情況下創造的。比如2003年的鋼產量就比1993年下降了15%。此外,日本在軍民兩用產業如冶金、機械、電子、材料化學、航空航太及核工業等產業上都具備拔尖的技術優勢和充足到幾乎過剩的生產能力,軍工產業也都有著良好的擴充能力。下面將詳細論述:航空工業二戰期間,日本曾經在5年內造出6.9萬架飛機和萬10.7台發動機。目前,日本能夠生產飛機的企業包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等。雖然由於定貨緣故年產量不高,但關鍵部件——發動機和雷達電子設備等裝備的生產能力都足以滿足局部戰爭的需要。日本在二戰時期還曾將汽車工業轉產飛機,取得過相當的效果。目前汽車年生產能力約在3000萬輛左右,如果30%,也就是大約900萬輛的生產能力轉產飛機(按照一般觀點,每300-450輛汽車可轉產1架飛機,此處按450輛計算),年產飛機可達到2萬架。雖然現代飛機的技術水準、製造工藝、武器裝備都要比過去複雜的多,但也可以看出日本飛機生產的潛力是很大的。

    

核潛力 毋庸置疑,核武器問題是最近有關日本的焦點問題之一。從技術上說日本毫無疑問具備發展核武器能力。截止到2003年末,它擁有多套原子能發電設備,發電量占日本總發電量的45%。日本還大量儲備了核原料,據不完全統計,它目前擁有天然鈾1300多噸,貧油4000多噸鈈54噸以及大量釷和濃縮鈾等待能夠。可以說,日本的確有足以製造數千枚核丅彈頭的原料。值得一提的是,以往日本都是將核廢料運往法國進行再處理,但19934月,日本開始在青森縣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核燃料再處理工廠,可以在這裏自行處理核廢料並提煉鈈。像日本這樣一個核門檻國家,在短期內能夠製造出一定數量的核武器,這是毫無疑問的。不過核武器造出來之後,還要投放到敵方那裏才行,否則不能構成核威懾。而日本的缺陷恰恰體現在投送能力上。首先要有了戰略導彈,但發射井如何佈置?要不要陸基機動導彈?如果發展海基核力量,還要在發展戰略核潛艇,攻擊核潛艇等一系列裝備。如果還要追求可靠的核威懾,成本會非常高,也只有美俄中這3個國家勉強承擔(英法皆是象徵性核威懾)。以日本的財政能力是無法在戰爭爆發後再做這一系列工作的。況且前面已經提到,日本整個國家國土面積狹小,1.2億人口中的90%都集中在各個城市,而其中越的人口集中在東京、大阪等10大城市及其周邊地區(僅東經城市圈就集中了日本25%的人口)。這裏不僅人口高度密集,還集中了日本幾乎所有重要的政丅府機關、大學和科研機構,大部分先進的工業生產和經濟金融機構,以及重要的外貿港口。脆弱而密集的國土佈局,使日本比別國更加無法承受核武器的傷害。從這一角度來講,日本隨有製造核武器的能力,但缺乏打核戰爭的潛力。

    

原料供應與海運:工業原料和農產品,是支持戰爭的基本物質,也是戰爭潛力的基礎之一。根據估算,在未來戰爭中為了維持一個陸軍師,每年需要鋼7.63萬噸、鋁1400噸、銅4000噸、鉛1800噸、鋅3000噸,師一日的進攻戰鬥就需要燃料40-70噸;為了維持每百萬噸級艦艇,每年則需要鋼9500噸、鋁5000噸、銅5800噸、鉛2900噸、鋅3100噸、石油15萬噸;為了維持每千架飛機,每年需要鋼450噸、鋁3噸、銅19噸、鉛9噸、鋅14噸、石油203萬噸。而對於日本來說,其戰爭潛力的重要特徵,也是致命弱點,就是在工業原料和農產品上對海運的高度依賴。 

   

總的來說,理論上日本有足夠的物力潛力去應付較大規模的戰爭。但應該指出,以上推算的這些能力,都是以日本本土不受攻擊為前提的。還有一個前提,就是日本有能力維持充足的原料供應,能保障海上運輸線的暢通。而這卻是日本戰爭潛力中最為薄弱的環節。由於日本是個島嶼國家,其對外貨物運輸基本上依賴海運。而且日本國內的貨運也多依靠海運,在戰時也會受到空襲和潛艇的影響,這都使其原本雄厚的生產力大打折扣,也決定了日本無法維持一場長期戰爭。

   

從本次日本大地震後日本政府軍隊第一時間的反應,所遭受的損失,以及現在狀況來看。我們遭受汶川大地震時候第一時間派出了14萬部隊參與救災,而日本只能派出5萬人的部隊,而且在地理環境遠遠優於中國山區的情況下,行動緩慢,成效甚微,現在救人靠的是幾架直升機象徵性的一次幾個災民的速度在行動。松島軍用機場的F-2戰鬥機聯隊,由於海嘯的衝擊,戰機全部被毀。並且,福島核電站發生爆炸,並出現嚴重的核洩漏,已經造成數人死亡,多人住院,還疏散了五萬多人。暴露出了日本的致命弱點,就是如果戰爭爆發,可以採用巡航導彈搭載石墨戰鬥部的方法,炸毀日本的數十座核電站,造成核洩漏,日本將不戰自毀。

   

美國實際也做過沙盤推演,如果對日本動武,可以在6個小時內,讓日本陷入癱瘓,美國部署在日本周邊的核潛艇將發射兩千枚巡航導彈搭載石墨武器和其他特種戰鬥部,攻擊日本的各個要害地方,日本的電力,運輸,通信等將在第一時間癱瘓,日本陷入一片混亂,將宣佈投降。當然,美國對日本的要害地方瞭若指掌,其他國家可能需要數十倍的導彈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不得不做美國的看門狗的一個重要原因。

 

全世界都在對日本的大地震表示震驚、反思。並試圖從中吸取有益的教訓和經驗。有趣的是一些歷史學者們正從日本的歷次大地震的發展史中尋找日本人的性格。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有記載的歷史表明日本曾經發生過多次大地震,人們感到奇怪的是每次大地震過後日本都能夠很快的從災難中恢復過來,並且,每每大地震一次日本就進步一次。

 

改變國運的事件:關東大地震

 

192391發生的這次強震損毀了大量工廠和民房,令股票和商品交易陷於癱瘓,使得本已蕭條的日本經濟雪上加霜。針對大地震的“救災票據”令日本銀行業背上了4.3億日元貸款的沉重包袱,成為1927年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包括鈴木商店的破產和臺灣銀行的倒閉。與此同時,爆發於美國的全球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也波及日本,進一步將日本推向了危機的深淵。1923年,日本曾經歷短暫的民主時代,政黨政治一度令人民感覺大國夢已不遠。但是,地震給日本民族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創傷,全民族的焦躁、軍人勢力的做大以及經濟危機的影響,最終令日本在不到十年間走上了法西斯擴張的不歸路。

 

戰爭結局的寫照:東南海大地震

 

1944127,日本自珍珠港挑戰美國開始已過去整整3年,在日本中部的三重縣紀伊半島近海發生了7.9級大地震,這一場大地震危及名古屋、靜岡縣、長野縣和歌山縣等大部分地區,並引發9高的海嘯,橫掃日本中部沿海地區。美國《紐約時報》在第二天的報導中稱:“這一場地震,讓地球搖晃了整整6個小時。”

 

這一場地震的遇難者和失蹤者至少達到1200人之多,但日本政府在地震發生後卻對媒體下達了禁止報導的命令——洩露消息者將以“通敵罪”論處。當時,日本海空精銳已在太平洋上被美軍消滅殆盡,瘋狂的日本法西斯逐步收縮戰線妄圖與美軍進行“本土決戰”,因此日本政府管制新聞的理由是:不能動搖抗敵的軍心。但任何舉動已無法改變日本戰敗的事實,僅僅8個月後,日本戰敗。這場被日本政府隱瞞的巨大災難,也逐漸被日本民眾所瞭解,成為了日本反思法西斯主義的重要教訓。

 

全民救災的序幕:阪神大地震

 

1995117,神戶及附近地區發生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1000億美元,總損失達國內生產總值的1%~1.5%。地震後的2月份,神戶各大型零售店的銷售額同比跌落幅度高達18.6%。這次地震死傷人員之多、建築物破壞之強、經濟損失之大,是日本關東大地震後最為嚴重的一次,也是日本戰後50年來所遭遇的最大一場災難。

 

阪神大地震給日本民眾帶來了深刻的教訓,也成為日本團隊互助模式發展的契機,逐漸形成市民參與救災的模式。地震後,日本政府開始建立中央防災指揮系統,內閣設立防災大臣統籌自衛隊、員警、海上保安廳等救災力量。此後,日本政府連續三次修改《建築基準法》,把各類建築的抗震基準提高到最高水準。如今我們提到日本的建築物時,首先就會想到“堅固”二字,這正是修改後的《建築基準法》的功勞。

 

新幹線神話的破滅:新潟大地震

 

20041023,新潟發生裏氏6.8級地震,全縣各地區約4.2萬居民已被疏散。地震發生時,行駛於浦佐至長岡間的新幹線列車“朱 325號發生脫軌事故,所幸的是151名乘客中沒有任何人受傷。要知道,自從東海道新幹線1964年開業以來,運行中的日本新幹線出現脫軌還是第一次,此次地震無疑打破了“新幹線列車從不脫軌”這一持續了長達40年的“安全神話”。此次強震至少造成約285億美元的巨額經濟損失,成為自阪神大地震以來日本損失最為嚴重的一次地震。

 

這次新幹線列車脫軌事故的發生,一方面反映了地震探測系統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新幹線系統本身存在的缺陷。日本人善於從失敗中總結教訓,一些科研部門開始將高速行駛的新幹線列車如何應對震源較淺的直下型地震作為今後研究的重要課題。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大地震塑造了日本人高貴的團隊精神,有的認為大地震培養出日本人自卑和孤傲的性格。上述說法都不完整。我認為:日本頻發大地震使日本民族的不安全感與生俱來、恃強淩弱渾然天成,掠奪成性,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這些都可從日本對亞洲人民的侵略史中發現痕跡。

 

這次的日本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世界各國都緊急行動起來了,一方面是在災難面前的國際大協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日本在世界各地的災難面前也有所作為。我們中國作為世界大國也積極的參與其中是一個大國的必要態度,何況日本也對我國的災難有過必要的支持,中國目前的行動是必要的,無可厚非。但是我們要警惕悲情下的日本的小動作!我們要認真思考,積極防範。

 

有人說,日本大地震後,已經無力再在軍事上與中國在東海和釣魚島上搞對抗了,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日本在國際上的信譽是不爭的事實。何況這次大地震,悲情下的日本更容易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如果日本搞出些小動作極容易獲得國際間的理解與同情。我們不要回避現實,美國以救援為名派出三艘航母,有無必要?美日會不會有什麼聯合舉動危機我們的利益?再有日本的聯合國“入常”一事,日本會不會打悲情牌?

 

日本的地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種恐怖的氣氛正在慢慢的蔓延,這場自然災害,帶給日本傷痛,帶給世界的記憶,將是永恆的。其中尤其是日本的兩座核電站紛紛發生了爆炸,而且產生了巨大的核污染。雖然日本和國際社會都在支援和積極救助日本,但是日本地震帶來的後續效應正在慢慢的擴散。

 

現在世界的經濟危機正在水深火熱的時候,而日本的地震,無疑也會給世界經濟的復蘇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同時同樣是由於地震的原因,美國在東北亞建立起來的同盟國,也發生了岌岌可危的現象。那麼隨著這次天災,未來東亞和世界經濟走向將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我們對這些問題做一下大膽的揣測。當然,不論怎麼揣測,日本這次地震,會否導致日本衰退十年呢?美國在東亞的夥伴,誰還能支撐起局面來呢?

 

日本的災害是已經結束,還是剛剛開始

 

這次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通過修正,從8.8級變成了9.0級地震。不論是那個級別,地震已經發生了,伴隨著地震的是海嘯和火山爆發。從現在的局面看,日本的地震,雖然已經告一段落,但是直到現在世界範圍內的有實力的國家都沒有表明這次地震的能量已經釋放完了。也就是說,很可能這次地震只不過是災難的一個開始,更加恐怖的還在後頭。

 

從最近來看,出了大火,火山,核污染也成了籠罩在日本和東亞各個國家頭上的一個難題。日本先後有兩個核裝置爆炸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面積的核污染,而且這次污染,堪比一次小型的核戰爭。

 

由於日本所處的地理位置的原因,火山活動異常增加,可以收此次能量還沒有完全釋放完,那麼這次災難恐怕還會持續下去。而由於這次災難帶來的後續效果,將持續的影響著日本和東亞,以及中美俄大三角的關係。

 

不能承受之重的核污染將從環境向經濟和政治擴散

 

雖然在核電站爆炸的當口,沒有人受到傷害,但是由於核污染已經形成了,而且大面積的污染已經逐漸的蔓延開來。我們考慮到的是這次災難已經將日本推向了風口浪尖,那就是這次地震和這次核污染將從環境逐漸的向經濟和政治擴散。

 

此次地震,對日本的經濟造成的重創,也將是史無前例的。在大面積的被海嘯毀滅的地區,想要進行重建,將是困難的;而對於核擴散,雖然現在還沒有人出來指責菅直人政府,但是在隨後的調查之中,對核爆炸造成的這次核污染,也會肯定的記在日本首相的頭上。但是總的來說,此次地震和核爆炸,最大的受益者是菅直人,至少他不會徘徊在低迷的支持率下,為了維護自己的閣僚,而絞盡腦汁。

 

但是即便如此,此次災難對日本的重創,同樣的也會逐漸的向世界範圍內擴散。由於日本是第三大經濟體,人均GDP也是世界舉足重輕的一個國家,這次災難加上核污染,還有火山爆發,不但會將大量的資金從日本抽走,還會造成其他行業的大幅縮水。更重要的是這種影響,將是長期的。即便其不會再失去十年,也會造成巨大的損失;而且隨著經濟衰弱,導致日本踩上了美國經濟衰退的步伐,兩個過去想緊密的抱團的國家,不得不面對日本國內巨變產生的巨大影響。

 

失去東亞立足點,美日韓聯盟行將解體

 

今後日本經濟的立足點,將更多的關注自己的國內問題,對於周邊局勢和一些敏感問題,都將逐漸的失去主導作用。同樣的,美日韓之間的同盟關係,恐怕也會面臨解體。就在美韓針對朝鮮的軍事演習剛剛告一段落的時候,就在美日想要在釣魚島進行奪島演習的時候,日本的突發地震,致使美日之間的軍事演習,向後無限期的推延了。

 

這次地震和核污染對日本造成的致命的傷害,在短時間之內,日本是難以從感情和實力上恢復過來的;所以今後日本將採取保守的策略,應對周邊事態。而日本的保守,將大大的加重美國在東亞的佈局和咄咄逼人的攻勢。加上日本和美國同步的衰退,所以今後美國是否還能緊密的開始軍事方面的合作,都尚在未知數;就算日本有了這個想法,也會被現實之中的災難所影響。

 

那麼在美國達不到東亞目的的時候,而且經濟和政治正處在低潮期的美國,是否還有有必要和日本進行廣泛的合作,來達到制約中國和俄羅斯的目的呢?

 

通過這次核污染,讓東亞的一些有核和無核的國家都出了一身冷汗;其中韓國最為明顯,如果像日本的事情發生在韓國怎麼辦?狹小的地域,以經很難容得下一次大規模的核污染,就更別提一次巨大的核打擊了。所以在這次核污染爆發之後,韓國恐怕也會減少刺激朝鮮的軍事活動,因為核造成污染太恐怖了,而核武器造成的污染,將更加的恐怖!所以懾于這些恐怖,韓國也將採取柔性的措施針對朝鮮。而在美國一次次的難以達到自己的目標的時候,那麼東亞這個曾經緊密的聯盟,將踩在解體的邊緣。

 

中俄將主導東亞未來發展,對日領土爭端的利與弊

 

而對應的中俄,將產生巨大的地緣優勢作用;不但能很好的介入朝鮮和韓國之間的紛爭,還有就是針對日本的領土問題上,到底是落井下石呢?還是等等看看呢?由於南千群島在俄羅斯的手裏,所以俄羅斯的做法,只要平靜的聽著就行了。但是對於中國來說,面對日本的災難,中國是就此罷手呢?還是繼續加緊攻勢?

 

中國有句話,叫做哀兵必勝。日本現在身處危難之中,對於釣魚島問題中國是需要加緊部署,還是靜觀其變呢?可以想像,在日本今後的重建之中將大大的依賴中俄和韓國的幫助,在這種期望之下,中國是否會放鬆了對釣魚島的巡航和爭取呢?日本作為中日之間的爭議領土,現在是最好的時候,尤其是當美國在日本重建問題上退出之後的時候,中國和俄羅斯將的主導東亞的局勢,同時對自己所宣稱的領土都會加緊管理和治理。

 

此次日本地震震出的問題非常的多,尤其是關於中國自身的問題。堅持在領土和主權問題上不動搖,堅持在涉及自己利益和尊嚴問題上不動搖,堅持對待日本和美國衰退問題上採取觀望姿態不動搖,只有這樣才能將日本的地震災難,化為中國的優勢。核擴散帶來的是恐怖,又有什麼比這個威懾要好的呢?

 

在二次大戰中,日本給中國造成的傷亡和損失(包含平民):死亡 1700萬、受傷:1800萬,合計死傷3500萬,其中中國軍人死亡:國軍135萬,共軍13萬。直接財產損失高達1000億美元,間接損失達5000億美元。(以當時的物價水準計算,如果以現在的物價計算,則直接財產損失為1萬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5萬億美元。)

 

近代史上日本對中國的掠奪:

 

(1)1874年春,日本以琉球船民在臺灣遇難為由,悍然出兵侵犯臺灣,遭到中國軍民的堅決抵抗。清政府遂派恭親王與日本特使大久保利通談判,于同年簽署中日《北京專條》,中國賠款庫平銀50萬兩,含中日《北京專條》中規定的日本修道築房費40萬兩、撫恤費10萬兩。日軍退出臺灣。

 

(2)1895年甲午戰爭賠款庫平銀23150萬兩,含中日《馬關條約》中規定的軍費2億兩、威海衛駐軍費150萬兩;《遼南條約》中規定的贖遼費3000萬兩。

 

(3)光緒初年,清政府的年平均財政收入為8000萬兩,GDP世界第一,相當於現在的美國。這兩項賠款相當於清政府3年的財政收入。按美國現在的年GDP計算,約合42萬億美元。

 

日本近代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發展,是建立在中華民族的苦難和血汗之上的,當你對這樣的歷史回顧,懷抱著對今日之日本災難深深的同情和熱愛時,也請日本想想那3500萬死難的中國先祖之靈魂。興許這也就是現今中國人的曾祖父、曾祖母,或是祖父、祖母...當先輩們被日人一次屠殺30萬的情景,而日人殺先輩比賽時的那副得意之像...731部隊拿你的先輩活體解剖時的慘像...16歲的國軍女護士被綁在柱子上,親眼看著自己的子宮被日軍官用戰刀剖出,用瓦片焙熟吃下的情景...日人在靖國神社裏做什麼?而日本為什麼要篡改教科書?為什麼永遠不向中國人認罪?想想日本現在為什麼想造核彈?...........................

 

 

此次海嘯,損失的全部為雙座型F-2B,隸屬於第21訓練中隊。

 

最新消息顯示,日本強震已導致包括新日鐵、JFE、住友金屬在內的5家鋼廠停產,部分鋼廠甚至遭遇“結構性破壞”,很可能面臨長達半年的停工修繕。由於日本是重要的中高端鋼材出口國,也是亞洲地區主要的鐵礦石客戶,日本鋼廠遭破壞,很可能推高中國中高端的鋼材出口報價,並對鐵礦石短期需求造成打擊。

根據西本新幹線分析人士的介紹,此次地震區域影響了大比例高品質鋼鐵和其他金屬材料、汽車發動機,微型軸承的生產。而對於部分中高端鋼材產品,如不銹鋼、鍍鋅鋼板、冷熱軋寬幅帶鋼、特殊用鋼等產品,中國將有機會彌補這一暫時的市場空缺。“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冷熱軋寬幅帶鋼、鍍鋅鋼板領域,2010年,日本這個三個品種鋼材的出口量超過1400萬噸,因而階段性價格上揚幾率,應該較其他品種要高、幅度要大。部分高附加值鋼材價格也會持續高位。”這意味著,寶鋼、鞍鋼、武鋼、馬鋼和太鋼不鏽等具有中高端鋼材生產能力的企業將因此獲益。而對於鐵礦石市場受到的影響,日本鋼廠的受損情況確如報導所言,那麼海運礦石市場將可能喪失2220萬噸的需求。對於礦商而言,每個月約有350余萬噸鐵礦石銷路要面臨新的選擇,這將緩解全球鐵礦石的短期供應緊張。

 

台長: 幻羽
人氣(1,686)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