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06 12:49:11| 人氣7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高等教育中的性別隔離與女性就業》讀書報告(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高等教育中的性別隔離與女性就業》讀書報告(二)

大三的教育社會學報告,
真能掰,掰到超過六千字,
結果貼文還要拆成兩篇,


*****************************

《高等教育中的性別隔離與女性就業》讀書報告(二)



第三章分為三個小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問題與假設」,第三節為「研究方法」。


第一節,本文的研究結構如下:經濟發展影響社會結構的變遷,社會結構變遷則影響到教育發展、家庭結構變遷、職業結構變遷,其中,教育發展又與後兩者發生關係,這三者一起影響到女性高等教育參與之變化,再深入探討高等教育中的性別隔離,及職業隔離。


第二節和第三節,前文已提及。


第四章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社會變遷過程對教育擴張的影響」,第二節為「教育擴張後女性高等教育參與之變化」,第三節為「台灣高等教育中性別隔離狀況分析」,第四節為「高等教育科系與就業的關係」。


第一節:根據數據及分析,可知其相關性,國民生產毛額提高,第二級產業過渡到第三級產業,平均每戶可支用所得的提高,都增加教育的普及,另外女性勞動參與率的提高,生育率的降低,更增加女性受教育機會,和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第二節:女性在增加受教育機會,仍偏重在技職教育裡,符合女性教育是在家庭有餘力之後的教育選擇。所以民國70年代的高職教育內,女性人數多過於男性,但是高中裡,仍然是男性多過於女性。也就是男性被認為比較應該是接受正統的普通教育,將來進高等教育體系中。


第三節:在「大學各科系性別隔離狀況」方面,在學類類別上,在傳統女性集中學類的方面,有的是女性集中的類別,而且數年來變化不大,例如教育學類,藝術類、人文學類、大眾傳播學類;有的則有略微下降的趨勢,例如家政學類。在傳統男性集中的類別,有的仍是男性集中的類別,但女性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例如數學及電算機科學類、建築及都市規畫類、運輸及通信學類、醫藥學類;甚至超過半數,例如經社與心理學類、商業及管理學類、法律學類;或者甚至成為女性集中的類別,例如觀光服務類;有的類別女性仍維持低的比例,例如工程學類;或變動不大,例如體育學類、農林漁牧學類。


但在各學類內,仍有科系內性別隔離的差別,例如醫藥衛生類,女性集中在護理系,男性則集中醫學、牙醫、中醫等,而藥學、復健、醫事技術、公共衛生就屬於中性的科系。所以即使在同一學類內,如果科系內男女比率差距過大,仍屬於性別隔離。按各學類男女人數的比例而言,隔離指數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可見各學類的性別隔離已經越來越小,但仍未代表已經趨於男女人數已經相當。以學類內各科系的隔離指數而言,指數高表示性別表現在科系呈現高度隔離,例如在女性投入本就少數的類別,通訊數書學類、工程學類;或者學類的男女比例相當,但學類內各有男女集中的科系,隔離指數也會高,例如教育學類、醫藥衛生學類;隔離指數呈下降趨勢的,代表兩性投入分配比例越來越相近,例如教育、商業管理、自然科學、醫藥衛生、工程、農林漁牧、大眾傳播。總體而言,大學教育中的性別隔離,不管在學類或科系上,有緩緩下降的趨勢。


即使在分析各類科科系重新分組後性別隔離狀況後,發現趨勢如下,男性集中的科系向性別中立移動,或性別中立的科系向女性集中移動,或男性集中的科系向性別中立或女性集中的方向移動。可見大學科系中的性別隔離狀況有隨著教育發展而趨於減小的趨勢,主要是因為女性進入原本傳統男性集中的科系而達成。


「在影響性別隔離變動原因探討」上,1.「教育體制內變革」,民國73年大學聯招將考試類組重新劃分,使得同名科系在不同類組,男女人數就有差別,造成科系內性別差異的原因之一。2.「因應外在社會變遷因素」,女性對環境中的社會支持度比男性更為敏感,比較在乎組織氣氛及對女性的支持度,比較不傾向專業性的科系,所以與未來職業相關不高,而後來進入收入、地位較低的職業。但是女性角色的轉變,也使得越來越多女性強調自我發展,另外有些科系或職業男性投入減少之後,空缺由女性填補,使得男女比例也因此改變。還有某些學校或科系的招生限制,也形成男女比例差別的原因。


第四節: 女性集中在佐理人員,其次是主管監督人員、其他專門人員、買賣工作人員。行業則集中在金融業和工商服務業,因為是女性投入最多的行業,所以女性主管也是最多的行業。但總體而言,即使是非女性的行業中,女性投入已有相當的成長。


第五章做出結論並提出建議,認為將來可以朝專科及高職教育程度之性別隔離與就業,和影響學生科系選擇的因素及隔離變遷因素方面研究。另外,在使用官方的調查統計資料時,發現政府資料出版品仍然內容上,連慣性、完整性不足,或者即使調查性質相同,也有不同的單位執行,針對不同的對象,所採用的分類標準也不同,影響到資料的客觀和精密度。


經濟成長、職業結構轉變,核心家庭增多,婦女就業率提高,這些社會變遷使得高等教育的參與提高,也大幅提高了女性的高等教育參與,但台灣高等教育中的性別隔離,卻可見反映在科系上,所選擇的科系又影響到女性未來的就業,比較偏重在非專門性的行業,和輔佐人員方面。但這種性別隔離隨著時代慢慢降低,原因可歸於教育體制內的改變,外在社會變遷因素等。


四、評論


本文善用許多統計數據,利用客觀的數字,數字會說話,成為作者論點的證明,作者收集龐雜的資料,而且資料來源不一,雖然許多是官方資料,可是政府本身並沒有很好好的做好這些統計工作,仍有許多問題,尤其在大學的資料方面,有些科系曾經變更學院,或增加或取消招生限制,或更改大學聯招的考試類組,或本身資料就不完全,或改名、合併等種種的問題。可是作者一一收集、剔除、整理這些數據,分析並畫成表格、圖表,利用客觀數據印證假設。


可是作者也太偏重於數據的證據,而比較忽略數據以外的證據,而且許多的歸因與探究,作者找到的根據也是國外學者的研究結果,雖然這也是因為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不如國外,可是畢竟國內外的民情不同,直接以國外的研究做為國內情況的定論,實在有點說服力不足。


另外,作者提到因為女性多就讀於大學的人文、社會科系,不是專門性的科系,職業性相關少,所以女性未來多從事非專門性的行業,或佐理人員。可是女性多佐理人員 ,而非主管人員,應該還有其他原因,因為女性在所謂的專門性的行業,依然升遷困難,或者說比男性較為困難,即使在所謂人文、社會科系,將來所從事的行業中,女性任高階主管,依然不是常態,女性依然是佐理人員,甚至從佐理人員升遷成主管,也是升遷困難。


作者依國外研究,探討到國內的大學教育,是否也有出現性別隔離,而且從傳統的大學就學和各學院人數性別比例,擴大到各科系的性別隔離差距。可以使得注意到性別隔離依然存在,雖然不是存在在大學總人數上,但卻反而存在科系之間,女性會傾向就讀傳統女性的科系,而且是在自願的情況所選擇。可是雖然性別隔離存在,但這個問題卻也可以看出有日漸解決的趨勢,雖然速度極為緩慢,但是對一個慢慢消失的問題,作者研究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想要證明什麼?證明女性高等教育參與提高,證明科系依然有性別隔離的情形。可是最重要的原因,作者卻沒有探討出來,為什麼會性別隔離,還有為什麼性別隔離已經慢慢消失?雖然作者提到一些,但感覺上卻沒有中到要害,依然是一些模糊的概念,降低這個研究的完整性。在知道性別隔離確實存在之後,然後要如何消弭這個問題呢?可以探究出原因,並加以加速解決這個問題嗎?或者還是等時代的社會變遷,慢慢的性別隔離就慢慢消失?作者沒有深入探究這個部份,使得本文失去在這個問題上,所能產生的最大價值和意義。


五、結論


台灣的教師有一個情形,就是女性教師偏多,例如1997年,國中女教師的比例是56.6%,國小女教師的比例是64.7%。而且年級越低,女性教師的比例越高,幼稚園是99.1%,小學是64.7%,國中是56.6%,大專院校是34.1% 。後來教育界也有發現這點,所以大學聯招中,師範學院招生分為男女兩組,希望達到教師的性別平衡,否則女性教師過多,學生比較無法接觸到另外一個性別的教育。可是即使在分為兩組之後,好像女性教師依然比男教師多,為什麼?這些被培養的男教師去哪裡了?


還有一個有趣的情形,那就是雖然師範院校招生分為男女兩組,但女生組的分數始終都比男生組的分數多很多,為什麼男性不想來當教師呢?在過去經濟狀況不好的情形下,女性受教育的機會常會首先被剝奪,所以過去師專非常競爭,甚至有人可以考上第一志願的高中,卻考不取師專,因為師專可以公費,而且將來從事的教師也是被社會認可很適合女性的職業,甚至到現在師院,女生組也比男生組的分數高。所以對有些女性來說,這是唯一的機會,不念師專,不當老師,就沒有受教育的機會。


這些就讀師範院校的男學生,將來成為男性教師的人,到底去哪裡了?以至於現在教師的性別比例是女性為多數呢?退公費,不當教師,改行?或者當教師之後,考試升主任,當校長?這個原因是為何?而且女性教師在越低的年級比例越高,如果教師是女性的傳統行業,為什麼到大專院校的部份,女性教師就降為三成?是否因為教師是比較不專門性的、輔佐性的、少升遷機會的、薪資比較沒有發展、雖然有社會地位,但算不上成功職業的一個行業呢?所以就恰好適合女性?為什麼女性會讓自己傾向選擇來當教師,因為教育熱忱,想要作育英才?還是因為這是傳統所認為很適合女性的行業?


女性會不自覺的傾向選擇她們所認為女性所應該的選擇,認為她們就該念社會組,就該念人文、社會的科系,就業時,就應該去從事女性該從事的行業,甚至對升遷也不夠積極。例如女性就會傾向念護理系,當護士,而不是想要念醫學系,將來當醫師,當然在這樣的社會,女性當醫師,在男性眾多的環境中,還是比較辛苦,這是不爭的事實。可是女性做這樣的選擇,會是因為害怕競爭,害怕成功,害怕受矚目,害怕自己不被認同,害怕自己違反傳統女性角色嗎?


當輔佐人員並不是不好,當護士,當家庭主婦,也不代表就低人一等,甚至當教師,也不代表就僅是貪圖有寒暑假、工作穩定,可以當孩子家教。而是女性在做這樣的選擇時,是以自己的意願為依據,還是眾人的眼光,是甘心情願的自我選擇,還是受限制下的無奈選擇?


班昭雖然身為女性,但寫的書《女誡》,依然認為女性天生柔弱,要服從男人;甚至在歐洲,19世紀時鼓勵女性受教育,所持的理由也是因為女性要有基本知識,才能擔負她的小孩的幼兒教育。


可是身為現代女性要自立自強,要重視自己,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使在做大學科系選擇時,即使在選擇職業,如果選擇的恰好是傳統女性的行業時,也要仔細思考,自己做這樣的選擇,是因為自己真正喜愛呢?還是落入了傳統女性角色的窠臼?


因為傳統上認為女性的,就是軟弱、不成功、低等、非專業性的,可是即使選擇到傳統女性的行業,如果是自己真正喜愛的選擇,那麼同時也不要在乎他人眼光,相信自己做這樣的選擇,是因為自己要的,而不是他人所謂的害怕成功、沒有能力等的原因。


本文開拓令一個眼界,即使在倡導男女平等的多年,性別隔離依然存在,反映在大學教育的學院和科系中,反映在職業類別上。男女仍然沒有真正的平等,女性仍然要多努力,不僅是在外在權益的爭取上,也在女性內心的自覺上。

台長: 白菜2號
人氣(7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白菜園 |
此分類下一篇:青少年個別訪談與分析(一)
此分類上一篇:《高等教育中的性別隔離與女性就業》讀書報告(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