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1-16 03:37:27| 人氣1,8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表演工作坊《寶島一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15110日,週六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該戲已經巡演了許多場,應該也可以算是近年華文戲劇中的一個奇葩了,不只在台海兩岸,港澳、新加坡、美國等地,也都在其巡演的範圍之中,《雷雨》、《茶館》或非常林奕華的作品,都不見得能有這番光景。

 

從內容來看,這是一群1949年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的難民及其下一代的故事,他們「暫時」生活在政府所配置的眷村之中,只是漸漸地,從「想家」到「想回家」,到後來「這裡就是家」,期間經歷了五、六十年,眷村第二代都已經是在台灣土生土長了,各有各自的抱負夢想與情感歸宿,有人想要離開眷村,到村外甚至繞著地球跑,有人則依舊承襲上一代的庭訓與家業,村裡村外的界線似乎也越來越模糊,人際之間的情感網絡才是構成眷村文化社群意識的主要因素。

 

這是以某一特定社群的集體記憶為主角的戲劇故事,村外的人事多半只做為故事的背景,如村外的木工師傅小黃及其徒弟、電視接歌競賽節目、周胖在村外結識的一些台客流氓、藍天使夜店、大陸探親、拉斯維加斯賭城、村外(島外)配偶等,眷村第一代是從大陸流離而來,眷村第二代則是紛紛地離村而去,兩代的離散經驗雖然不盡相同,但生命的軌跡永動不居則一也。

 

從空間來看,眷村多半是一、二層樓毗鄰而居,大體說來,是水平延展的生活空間,生活其中的人想要串門子、守望相助、偷聽偷窺隔鄰家事八卦等,都很容易,就像劇中的周家、朱家、趙家一樣,而且朱家是硬插在周家跟趙家之間,利用兩家牆間的空間硬是生出「98-1號」,而且還仗著家中的電線桿做了接電收費的營生。但隨著時移境遷,寶島一村也面臨被拆除的命運,拆除前的最後一次年夜飯,街坊鄰居再相約從各地返回相聚,只是再散之後,回到各自的家屋,應該都已經是樓房公寓或住宅大廈了,垂直式的空間,每戶多半鐵門鐵窗,阻隔了過去眷村的緊密活絡感,或許得要重新創造社區住民的共同意識,而那又是另一番時光與另一種人際相處的模式了。所以說,眷村時代結束了,它只能留在許多人的記憶之中,《寶島一村》也只能是戲劇性地重現當年。

 

我已經忘記是第三次或是第四次看這齣戲了,每次看時都會有些角色換人演。以這次來說,黃小貓所飾演的「大毛」趙麗文有點太溫,角色的性格出不來;另外像林麗卿所飾演的錢老奶奶、蕭艾所飾演的冷如雲、許乃涵所飾演的鹿奶奶、王安琪所飾演的諸多角色,看起來也都還卡卡的,和這一村人有點隔閡。范瑞君所飾演的朱嫂,以及翁銓偉所飾演的周胖,有演出他們自己的味道。至於其他大部分演員所飾演的角色,多半是原班人馬,算是已經長進去了,沒有太大問題。徐堰鈴所飾演的趙嫂,則似乎有點用力過頭。

 

如果說這戲裡戲外都同是寶島一村的村民,戲的設計與表演情感的呈現都是往這樣的目標營造的,那麼似乎可以考慮一個問題,總還是有些不曾踏進村裡的觀眾,或者反過來問,這村裡的觀眾會不會去看別的演出?而國家戲劇院三番兩次讓這一村的村民,暫住在台上,每次都能吸引爆滿的觀眾進場觀賞,如果可以利用演出之前的幾分鐘,用些短片廣告戲劇院接下來的製作節目(如TIFA),讓這些村民們知道除了寶島一村之外,這村外(戲外)還有更多的戲、更大的世界。總希望戲劇作品和觀眾之間的關係可以更拓展,不要只是某一社群的觀眾只看某一些戲,戲劇或表演藝術想要產業化,或許可以原有的基礎上,再多想些什麼、做些什麼。

台長: 于善祿
人氣(1,8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