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1-02 01:50:52| 人氣5,978|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華人戲劇圈的應用劇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按:應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主辦「跨越與連結──華人論壇劇場交流會」之邀,擔任第一場專業座談主講人,於2013年12月13日下午在該中心以此粗略年表為綱,做了演講。

1977年,汪其楣與一群聾人朋友成立「臺北聾劇團」。

 

1980年代初期,香港開始出現社區劇場。

 

1989年,「彩虹樹劇團」成立,由一群患有唐氏症、自閉症、腦性麻痺和情緒困擾的智能障礙者所組成。

 

1990年,新加坡「戲劇盒」成立。

 

1990年代初期,臺灣開始出現社區劇場、教育劇場的概念,逐漸引介外來理論與實務方法;同時之間,本土民間儀式社區劇場的既有活動與研究論述,也不乏其人,如邱坤良、王秋桂、蘇桂枝等人。

 

1990年代初期,鍾喬開始廣泛地接觸亞洲的民眾劇場,並參與了一系列工作坊與《亞洲的吶喊》的製作。

 

1993年,賴淑雅參加民眾劇團,每兩週有一次讀書會,讀的就是英文版的《被壓迫者劇場》。「當時劇場同伴們英文普遍不好但求知欲很高(或者說年輕的我們在向大師行敬畏膜拜禮吧),影印的篇章上擠著密密麻麻五顏六色的音標和中文解釋,但由於書中前幾章深奧難懂,加上時有新人加入,因此每次都從第一章唸起,唸了許久仍然停留在第一章……

 

1996年,鍾喬成立「差事劇團」。

 

1996年底,Playback theatre由亞洲民眾戲劇節協會引進香港;同時之間,亦發展Forum theatre;該組織並參與成立香港第一個「一人一故事劇場」劇團:聆動空間;出版香港第一本「一人一故事劇場」專書《流動塑像》。楊秉基原是聆動空間的成員,和同好成立「好戲量」,並逐步將Playback theatreForum theatre結合,發展成Playfrorward theare

 

1996年,「可樂果劇團」成立,由因病或意外早成肢體殘障者(後增加精神障礙、智能障礙)所組成。

 

1997年,「角落劇團」成立,關心邊緣社會議題與行動參與。

 

19977月,香港藝術中心首度上演了一人一故事劇場。

 

1998年,亞洲民眾戲劇節協會莫昭如促成《澳門故事一二三》來台演出交流(演員是譚碧琪、蔡錦濠、李棫基),首次將Playback theatre引進台灣,後並促成了「一一擬爾劇團」與「悅萃坊」等團體成立,陳淑慧、林淑玲、高伃貞等人,紛紛成為重要的引導者。

 

19985月,台南人劇團邀請英國格林威治青少年劇團(Greenwich and Lewisham’s Young Peoples TheatreGYPT)來台舉辦「教習劇場」(Theatre in EducationTIE)工作坊。

 

1998年,「新寶島視障者藝團」成立。該團2000年左右邀請王墨林擔任藝術總監,連續好幾年策劃主辦了「顏色狂想藝術節」(2002-2004)及「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培養了好幾位視障演員,王墨林並經常引介不同的藝術家與身體訓練方法給這群演員,這一脈絡目前仍由牿嶺街小劇場所承續著。而且,透過這個表演藝術祭,我們也見識了香港保新誼《落葉飄到鄰家》、謝偉祺《閃:我的戲劇生涯》、他們兩位所合作的《等待明光》,以及「無言天地」與「卓新力量」的作品演出。

 

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財團法人跨界文教基金會、差事劇團舉辦了幾次的國際社區劇場與教育劇場的研討會與工作坊,如200172327日的「2001新視野──戲劇、劇場與教育歐亞連線國際研討會」,共有五場專題演講、十六篇論文、三場綜合座談會、兩場演出與論壇、三個工作坊,打開了臺灣在應用劇場方面的國際視野。當時,正值台灣「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教育政策即將實施之際(20019月),由於能將表演藝術融合教學方法的師資與方法奇缺,故教育界(師範學院)、劇場界、出版界、學術界等,紛紛引介各式各樣的理論、方法、技巧,是一個「由外而內」的高峰期。

 

19982000年,我在揚智出版社策劃了一套「劇場風景」系列叢書,至少就促成了《被壓迫者劇場》、《當代台灣社區劇場》、《在那湧動的嘲音中:教習劇場TIE》、《魔幻帳篷》等書籍的出版。

 

2000年,澳門的黃樹輝、李俊傑、袁惠清、周杰成、許沛鋒成立「戲劇農莊」。

 

2001年,李俊傑和許沛鋒到香港參加展能藝術會所舉辦的Theatrespots課程,認為其精神和社會功能很好,馬上將其引進澳門,並獲International Theatresports InstituteITI)的正式授權,成為該團很重要的發展方向,目前應該是亞洲華人戲劇圈裡的翹楚。

 

200322427日,香港舉辦首次的社區劇場會議「藝創無限:社區劇場會議2003」。

 

2003年,香港「好戲量」成立。

 

2005年,Playback theatre進入廣州,並有「木棉劇團」之成立,該團為中國大陸第一個「一人一故事劇場」劇團。

 

2005年,「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為順應劇場人才培育多元化,將系名更改為「戲劇與劇場應用學系」,並於2006年成立碩士班。

 

2006年,「臺南大學」為因應九年一貫表演藝術戲劇教育師資培育之迫切需求,成立「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原於2003年成立的戲劇研究所亦改名為「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2006年,「臺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Centre for Applied Theatre, TaiwanCATT)成立,希望建立應用劇場專業人才的整合與交流平台。

 

2007年,香港主辦「國際戲劇劇場與教育聯盟第六屆世界會議」(The 6th World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Drama/Theatre and Education AssociationIDEA 2007)。賴淑雅與郭慶亮結識於此,開啟後來雙方的深度合作。

 

2009年,世界華人教育劇場會議於香港舉行。

 

2009年,廣州成立Playback theatre「同聲同戲劇團」。

 

2013年,臺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主辦「跨越與連結──華人論壇劇場交流會」,邀請新加坡戲劇盒、香港好戲量、廣州木棉劇團一同參與。

 

接下來……我們一起寫!

台長: 于善祿
人氣(5,978)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薛西
2009,台灣被壓迫者劇場推展中心成立。
2014-01-02 03:30:44
于善祿
感謝補充
這份粗略的年表,本來就只是拋磚引玉之用
希望任何有興趣的人,都可以自行增刪
2014-01-02 12:36:53
感謝善祿的整理,華人戲劇圈的相互參照太重要了。

澳門方面稍作補充:
1993年之前周樹利老師已開始推廣長者戲劇及講故事至今
1999年石頭公社1999年與香港民衆戲劇節協會,以及明愛特殊學校合辦的“大木偶工作坊
2000至2003年Veronica Needa來澳為澳門演藝學院教授playback theatre(一人一故事劇場)促成“澳門幼稚園”第一個playback 組織成立,浪風劇社開始與聾人協會維持了近半年的“一人一故事劇場”課程。演藝學院開辦「戲劇教育基礎課程」以應用劇場為課程核心。
2008年專門推廣playback theatre的零距離合作社成立
2014-01-15 01:32:31
王婉容01
Dear 善祿:

我是婉容, 很高興也謝謝你在站上為大家整理華人的應用戲劇歷史, 是拋磚引玉為大家做一些整理,但是因為當時沒有到場的人就沒有機會寫下自己的分享和故事, 很覺得遺憾, 所以我就不揣冒昧地補上我參與創作與知道的部分,以及我們在台南大學戲劇系所在應用戲劇所作和努力的部分, 來補強目前這一份資料的缺漏, 還請你見諒,僅供你和其他讀者參考,就如你所說的, 大家一起來寫歷史, 不僅是之後的,也是之前的, 才會更完整.

在1990年代卓明到南部, 東部培養與啟發了許多地方社區劇場的創作人才, 計有黑珍珠劇團, 台南人劇團, 高雄南風劇團, 台東公教劇團(後來改名為台東劇團)等, 是台灣應用戲劇不能或缺的一筆史前史

在1998年許瑞芳與蔡奇璋共同引進了英國的教習劇場(Theatre in Education),這種教育劇場的形式中, 大量運用了論壇劇場與被壓迫者劇場的理念與戲劇策略,並針對台灣當時的社會議題開始於台南人劇團進行多齣教習劇場的劇本創作與展演,是台灣應用戲劇的教習劇場形式蠻早期和先峰的建樹,許瑞芳近年來在博物館中推動教習劇場來展演歷史, 也持續出書探討教習劇場的工作理念與方法.

同時, 鄭黛瓊也引進了教習劇場的方法和策略,從事了一些創作和在教育場域的展演與實驗.

從1990年代到2000年的現在, 容淑華也與中小學及不同社會團體進行了許多T.I.E. 的劇場創作與展, 探討不同的社會議題, 產生了許多迴響.

王婉容於1998年應新寶島視障者劇團之邀擔任藝術總監直至王墨林接任, 總共與該團編導創作與指導展演了[黑夜天使], [斑衣吹笛人, 越夜越美麗],[上帝也瘋狂]等三齣戲,其中兩齣戲並收錄於與楊壁瑩所編劇的盲人戲劇[我駕著翅膀穿透黑夜]共同出版的[我駕著翅膀穿透黑夜]一書中 一直以來討論這個盲人劇團的時候, 不知為甚麼都沒有出現這段源頭歷史, 我想我不該因為自謙, 而不寫出來這段歷史.
2014-08-04 11:55:49
王婉容02
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所自2005年由林玫君創立至今已有十年, 在台南與南部地區,致力推廣戲劇教育及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師資培育, 同時, 在應用戲劇的領域,也不斷培育創作的人才, 也致力開發與推廣應用戲劇,在課程中老師們如許瑞芳及王婉容, 陳韻文, 張麗玉等,致力於創作種種不同的應用戲劇的劇目與形式, 並帶領學生親赴社區展演創作, 其中包括了: 博物館劇場, 社區劇場, 口述歷史劇場,教習劇場, 故事劇場與教育戲劇等互動式戲劇的形式,在台南各地與南部各地的偏鄉巡迴, 以及與台灣歷史博物館,台灣文學館及楊逵文學館等地方博物館,社區及中小學等教育機構都有長期的展演合作, 對南部地區的應用戲劇推廣與教育以及創作展演, 始終創作與教學不輟, 仍然持續進行中.而該系也成立了台灣戲劇教育與應用學會,協力推廣南部的應用戲劇諸多教育工作坊和展演工作,並於2005到2014年間舉辦了十次的應用戲劇與戲劇教育國際研討會, 讓國內外的應用戲劇與戲劇教育的操作者與研究者能齊聚一堂, 切磋交流, 對應用戲劇的全球研究與在地化研究交流, 也持續努力, 廣植建樹.

以上只是就我所知道和經歷過的略加補充,可能還有一些年代上的錯誤,還請大家指正, 也請善祿見諒包涵,並請大家再來多多補充,不管是之前的歷史, 或是之後的歷史,大家都一起來加入書寫和創作的行列,使得台灣的應用戲劇能更加豐富而茁壯.

最後, 要感謝善祿的首先拋磚引玉, 為大家做整理, 以及聯結北藝大戲劇系和應用劇場中心一起來辦理華人的論壇劇場交流展演會, 應用戲劇絕對應該在台灣與所謂的主流劇場多對話及交流, 才不會被邊緣化, 也帶給主流剧場更多不同的刺激!
大家一起加油!祝福暑安清涼,
婉容
2014-08-04 11:56:35
AU YI MAN
補充:
香港教育劇場論壇(TEFO)成立於2002年,一直致力推動戲劇教育及應用劇場的發展,連繫業界與國際同業交流及對話。TEFO是本港唯一一個國際戲劇/劇場與教育聯盟(IDEA)的註冊會員,代表香港向海外分享本地實踐。從2008年起,TEFO註冊為慈善團體,並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年度資助,2013年更成為三年資助團體(戲劇)。

TEFO相信戲劇是多元藝術媒體,能夠應用於社會不同界別、不同範疇,應用劇場/戲劇教育將藝術、文化與生活結合,藉由參與不同形式的應用戲劇活動,除了培育人們對戲劇藝術的興趣外,TEFO更重視在過程中人們對自己、他人、社會,以至世界有更深入的連結及理解,提升人文精神及藝術素養,令應用戲劇成為個人及社會轉化的力量。

自成立以來,TEFO主要專注於建立網絡平台、出版、先導實踐及舉辦專業會議的工作。在建立網絡平台方面,我們積極聯繫在地的教學藝人、劇場工作者、教師、學者、社工,以及所有關心應用劇場/戲劇教育的人士及機構,定期為他們舉辦論壇、專業講座、工作坊、交流團、錄像播放會等活動,促進實踐經驗的交流及引進新觀點與視野。出版方面,TEFO定期出版本港唯一的業界學術期刊及專業雜誌,整存與記錄香港的應用劇場/戲劇教育的發展,亦藉此鼓勵對話及建構理論,促進業界追求卓越。除此之外,TEFO亦積極進行先導實踐,希望藉以積累經驗為業界參考,例如一系列的「古蹟劇場」製作,計劃探索本地的歷史與古蹟保育的應用戲劇實踐的可能性。另外,TEFO亦多次主辦國際及地區戲劇教育會議,如「兩岸三地戲劇與教育會議2005」、「國際戲劇/劇場與教聯盟」世界大會(IDEA 2007)、「世界華人戲劇教育會議2009」及「戲劇教育會議2015」,藉此平台,分享及推廣香港與世界各地應用劇場/戲劇教育的實踐經驗和專業研究成果,促進交流、對話及相互接軌。
2016-01-10 12:59:5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