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3-02 00:21:58| 人氣4,26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評《變形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2009年2月20日,週五,晚上7點45分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演出:冰島西港劇團&英國倫敦利瑞克漢默史密斯劇院《變形記》

如果仔細看一下《變形記》(Metamorphosis)這齣戲的宣傳單或節目冊的封面,有一位上班族模樣的男人,雙手抓著一張椅子,整個人似乎飄浮了起來,但是卻又發現他的頭髮與領帶卻違反地心引力地往上垂飄,白牆上則出現一個巨大甲殼昆蟲的身影。這個圖像設計非常凝練且傳神地表現出這個演出的內容與形式,而這也是我這次(2月19日至21日)到香港看藝術節演出期間,最喜歡的一個作品。

很明顯地,這位上班族模樣的男人(演出由Gísli Örn Gardarsson飾演),就是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原著小說中的Gregor Samsa,一覺醒來,成了一隻大甲蟲,形體與聲音雖然都改變了,但是仍未失去理智與感知能力,因此,旁人對他的厭惡與鄙棄,使得他更覺自卑與孤獨,自慚形穢。最後的結局不但是家人無情地棄絕了他,他也在無盡的悲傷中死去!這是卡夫卡留給後代千千萬萬讀者的曠世之作,也是人類存在處境的荒謬縮影,讓人深感萬千無奈,低迴不已!

前面提到的「飄浮」感,則是這次演出最吸引人的部分。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的舞台被分隔成上、下兩個樓層,是為Gregor家的縱切面,觀眾可以一目瞭然其家俱擺設與設計風格,透露出某種奧匈帝國末期東歐中產家庭的空間韻味。最值得一提的是設在二樓的Gregor的房間,透過視覺扭曲的錯體空間設計(a perspective bending split-level set),從觀眾席來看的話,是以側視的角度窺視一樓的起居客廳,但是卻以俯視的角度盯看著二樓的房間,樓層間則以一座狹窄的樓梯連結,樓梯成了不同視角的轉換空間。飾演Gregor的Gísli,必須以大量的懸吊和騰空的肢體動作,來符合觀眾對於二樓房間的俯視邏輯,既要表演、說台詞,還有費力的肢體動作,這一切的空間與肢體表演的設計,又完全契合於卡夫卡式的超現實詭異風格。

除了舞台空間的迷離幻化,幾位演員的表現也都稱職可嘉。飾演父親的Ingvar E Sigurdsson身材高大,行走於幾個不同的舞台空間之中,更顯空間的侷促感與比例的失衡感,他所表現出的一絲不茍,正好和Gregor的變形成了強大的對比。母親(Kelly Hunter飾)和妹妹葛蕾特(Lára Sveinsdóttir飾)則表現出女性的溫柔,在Gregor變形初期還願意接受,不過當Gregor嚇走了房客(Jonathan McGuiness飾)之後,她們最後的一點耐心也完全失去,欲速除之而後快!戲的最後停格畫面,是Gregor纏垂死在一條紅色的綢布裡,而父親、母親、妹妹三人則在二樓的房間裡,妹妹快樂地坐著鞦韆,背景已經變成了繁花盛開的春天,三人的歡樂笑靨之下,早已忘卻了垂死在一樓陰暗空間裡的Gregor。

這樣的結局與舞台畫面的處理,令人興起更多的喟嘆與唏噓之情!

台長: 于善祿
人氣(4,26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老虎先生
利用在香港的空檔
我也看了這齣《變形記》
好看得沒話說:)
2009-03-29 09:55:5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