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31 14:11:13| 人氣17,2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了解腸胃炎》按合谷穴止絞痛解痙攣 背部刮痧可止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更新日期:2009/10/31 00:07 ◎記者李叔霖/專題報導

腸胃炎不適,適合用中藥調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呂庶熙表示,最近在臨床上碰到許多因腸胃發炎造成腹痛、腹瀉的患者來求診,有些是因為腸胃型感冒而引起,有些則是飲食所造成,以中醫療法而言,不同的症狀有不同的分類與治療對策,若患者突然感到腸胃不適,可先按摩合谷穴或背部刮痧來緩解不舒服的症狀。

大部份的腸胃炎都是由於不潔的食物引起,所以它通常在用餐後的四到六小時發作,初期症狀是腹部覺得陣陣絞痛,接下來開始發生連續的嘔吐以及拉肚子,每次嘔吐或腹瀉後,腹部絞痛可能會稍微舒緩一點,但大約半小時後,又開始腹痛與上吐下瀉,對一般人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後,身體就慢慢就恢復正常,但若出現發燒、血便、脫水、休克等嚴重症狀時,最好立刻住院治療比較妥。

呂庶熙醫師指出,中醫將腸胃炎區分類為嘔吐、腹痛、泄瀉、痢疾等病名,一般而言,中醫認為腸胃炎是感受外邪、飲食所傷而造成,也就是因為不潔食物所造成的「感染」,在治療上主要還是以內服的藥物為主,在腸胃炎急性期造成上吐下瀉的症狀劇烈發作時,常用的治療方劑是藿香正氣散、葛根芩連湯、胃苓湯等處方,這些處方中,藿香、蒼朮、黃連、黃芩、黃柏等藥物具有止吐或抗菌的效果。

這些方劑在臨床上也的確對於腸胃炎所引起的上吐下瀉等症狀有相當顯著的療效。較為特別的是,在腸胃炎的治療上,若患者沒有脫水或電解質失衡的疑慮,那麼中醫較不傾向給予止瀉劑,在必要時甚至還會給予緩瀉劑或催吐劑,因為這時的腹瀉是因為體內急欲將誤食的有毒食物排出,所以可視情況以藥物來加速毒性物質的排出。

此外,在腸胃炎上吐下瀉的症狀稍微緩和後,還必須搭配香砂平胃散、參苓白朮散、保和丸、安中散等處方以便加速腸粘膜的再生,進而調節腸胃蠕動,最後達到健胃整腸的效果,對於腸胃炎有較佳的預後作用。

不過,很多急性腸胃炎患者想知道的是,是否有穴道按摩的方式可用來緩解腸胃炎的不適。對此,呂庶熙醫師進一步指出,其實一般人較熟悉的「合谷穴」就是一個相當好用的穴道,合谷穴就在大拇指與食指間,也就是俗稱虎口的地方,當腸胃痙攣或腹部絞痛發作時,可重壓這個穴道來達到止痛解痙的效果,但必須強調的是,按壓力道要稍重,否則不會出現明顯的療效。

另外,背部刮痧也有不錯的止吐與舒緩腹痛的效果,需使用刮痧棒或稍硬的物體,延著脊椎兩側約十五公分的距離,在皮膚塗抹凡士林或其他潤滑劑後,將刮痧棒由上而下移動,直到皮膚約略發紅為止。刮痧要注意,儘量不要在皮膚造成傷口,而且要注意器物的消毒與清潔,以免造成皮膚的感染或發炎。

台長: 柚子
人氣(17,2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健康報報 |
此分類下一篇:《了解腸胃炎》脾胃保養好 體健抵抗力自然強
此分類上一篇:《了解腸胃炎》飲食以軟性、低刺激為主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