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2-16 22:22:43| 人氣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淺論]從文化創意產業的角度,看霹靂布袋戲的經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要寫這樣一篇文章,其實事先應該針對霹靂內部做一份企業個案的分析或訪談,實際了解霹靂內部的商業操作,可惜筆者並沒有這樣的人脈和資源,也沒有商科的專業素養,僅能就筆者從網站、報章雜誌上閱讀的資料,做一些整理,有缺誤之處還請指教。

文化創意產業是近來藝文界熱門的議題,也是政府「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劃」的要項之一,政府所界定文化創意產業的意涵,主要是強調此文化根源於地域,蘊含地方特色,具有「獨特性」、「個性化」與「在地性」等無法取代的「創意」要素,有別於20世紀所謂的「文化工業」這種資本主義生活的文化形式﹝例如:好萊塢電影娛樂工業的大量生產製造與跨國傾銷﹞,以其具特色的文化內涵為經濟之基礎,其經濟規模接近於中小型企業。簡單來說,文化創意產業到底賣的是什麼呢?它要賣阿里山當地的奮起湖便當,也要賣7-eleven的奮起湖便當。

還不是很了解對吧?姑且不論政府關於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白皮書是多麼讓人眼花撩亂,文化創意產業與其說是政府推動的政策,其實早在我們生活四周,就看得見這樣的商品存在。記得現在仍在高雄展出的新藝術代表性畫家慕夏的作品嗎?慕夏一開始是在劇場裡工作學習,劇場的演出與經營本身也算是文化創意產業的一種,它必須結合劇作家、舞台設計、服裝設計、演員、劇場行政人員、經營者等人的創意,以表演藝術為基礎、收益為目標,舉例來說:例如紐約的百老匯。而慕夏以他個人特殊的新藝術唯美風格,廣受大眾的喜愛,商業設計上,為雜誌繪製月曆、為劇場設計海報,甚至運用到香煙、糖果的包裝上,之後還跨足珠寶設計,商人以他的創意為噱頭販售商品,既推銷了慕夏、也賣出了商品,這又是文化創意產業應用的另一個例子。

那麼,你會發現,霹靂的走向似乎符合上述的幾個特點,然而,霹靂要選擇成為文化工業抑或是文化創意產業?

當黃強華兄弟從黃俊雄手上接下當時負債累累的霹靂布袋戲,霹靂跳脫了雲州大儒俠與傳統布袋戲傳頌忠孝節義的劇情內容,以腥風血雨、權謀鬥爭的武林生態為架構﹝以現實黑道情仇為參考﹞,融合社會現況加上天馬行空的劇情設定、鮮活的人物,一步步開拓錄影帶布袋戲市場。隨著戲迷的增加,民國八十三年成立自己專屬衛星電視台,藉著有線電視更廣泛的收視戶通路行銷既有的布袋戲作品;為了突破電視布袋戲的表演型態,製作了實驗性質濃厚的電影「聖石傳說」,2001年、2002年藉著聖石傳說在大陸、日本上映的成功,霹靂正式以劇集霹靂圖騰進軍日本,開拓海外市場,從傳統藝術轉型為大眾娛樂,從國內市場推廣到國外,霹靂這一系列為在業界生存擬定的行銷策略,讓霹靂目前的成功有目共睹,然而,將重點放在商業上大量獲利的追求,是文化工業讓學者最為批判的癥結,也是文化工業與文化創意產業最大的差別。那麼,站在文化創意產業的角度審視,霹靂目前做到了什麼,未來又可以做到什麼?

鑒於霹靂布袋戲表現方式與傳統布袋戲在結構上有極大的差異,我們並不能從傳統布袋戲的標準檢視霹靂保存與傳承傳統技藝的功能,但回歸布袋戲的原點,從以前到現在,不可或缺的要素不外乎是戲偶、操偶技術與劇情,而這正是布袋戲生命力所在,文化創意產業一詞中產業的「文化」基礎。以戲偶來說,個人一直覺得近來霹靂劇集﹝尤其是封靈島以降﹞,不知是否顧慮角色美型以吸引觀眾,許多角色面貌類型相似﹝例如滅輪迴、希望宮城之主龍魁海、金子陵、絕鳴子、刀王等等,網路上有一說這幾仙都是君皇出品,故風格相去不遠。﹞,某些角色甚而讓個人覺得突顯不出劇情賦予的特色﹝例如刀王、逍遙子﹞,與電視重播霹靂舊作相比,舊人物五官或許不比之精緻、華麗,卻尊尊都能顯出其角色個性,詳細例子曾在個人「關於戲偶造型變遷」一文提及,此不多贅述。重點在於,假如霹靂在選擇新角色外型,與當下電視台「偶像劇」擇角考量相同、意欲以「
俊男美女」的方式包裝劇集、而非以劇本本位為主要考量時,那麼首先,角色在出場前已經先失去了自我個性,同時也降低劇集本身的內容深度。不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筆者並不清楚在這個現象下霹靂考量為何,故使用「假如」二字推測可能產生的負面結果,對比文化工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差異。

再者,要提到的是操偶技術。霹靂以其使用電腦科技結合聲光效果的表現方式﹝主要是在武戲表現上﹞,提供給觀眾緊湊精采的視覺效果,但科技終究無法喧賓奪主,角色要能活靈活現,取決在操偶師傅們的用心。筆者前一陣子剛看過日本名導北野武的電影「淨琉璃」,在日本,所謂的「淨琉璃」全名為「人形淨琉璃」,指的是需要三人操縱、約一人半身大小的「文樂人偶」﹝有興趣者可找漫畫「傀儡師左近」一觀﹞。電影中節選的是一段殉情的橋段,雖只短短幾分鐘,但人偶不僅肢體動作細膩,甚至竟靈動到恍若看得見人形臉上的表情,讓筆者驚訝不已。也當然,日本人形淨琉璃構造與布袋戲戲偶不同,表演方式也不同,要求兩者達到同樣境界無疑是強人所難。但筆者在封靈島時期有一種很深的感覺,霹靂或許因為趕戲,過度依賴電腦動畫補強武戲不夠精細之處,加上封靈島後半劇情混戰連連,不免讓筆者感覺製作上為求速食而失去對品質的嚴謹與堅持,而速食文化正是文化工業最為人詬病的致命傷。不過,近來兵燹在操偶、走位、畫面運鏡上較封靈島有所改進,仔細觀賞武戲細處,也可見工作人員的用心。不管霹靂將自己定位為純娛樂商品抑或是具有藝術價值的影像成品,製作的嚴謹與堅持是一個藝文工作者、甚而是媒體工作者都應該自我要求的基本原則,而能從傳統技藝中發掘出其生命力加以創新,才具有獨一無二的「不可取代性」。

最後,是劇情。霹靂既然一開始跳脫忠孝節義的故事內容,以險惡的江湖為主題,其中混亂的價值觀以及許多將信念置於道德性命之上的江湖人物,不僅讓觀眾印象深刻,並且著實提供許多值得思考討論之處。十多年的劇集,由於編劇主筆的不同、環境變化的不同,長此以來許多網友對劇情有相當多的批評與爭論。關於劇情,站在文化創意產業角度實難以論斷目前發展究竟好壞如何?而未來又可以往什麼地方發展?既身在江湖紛爭本就難明。不過有一點或許可以建議的是,希望霹靂尊重編劇心血、以劇本為本位,以制度化的規範,屏除「人」為干涉人物生死、工作人員洩露劇情的情況出現,維持創作的完整,譁眾取寵並不是經營的長久之計,同樣也是文化工業的弊病之一。

筆者期望,霹靂身為目前電視布袋戲市場的龍頭,能以文化創意產業的角度思考,與其向國外的迪士尼看齊,不如師法宮崎俊吉卜力工作室,製作出台灣代表在地性、無可取代的作品。以上。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4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