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17 13:30:25| 人氣2,5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堂論鞮譯】三浦葉〈幕末‧明治時期日本詠嘆海外的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為明治十二年(1879)三月所刊行的《棧雲峽雨日記》二冊及其《詩草》一冊。明治八年(1875),竹添進一郎(1841-1917)隨公使森有禮(1847-1889)出使清國,駐留北京。其後竹添聽人言蜀中山水風土,極為神往,隔年遂偕人前往四川遊歷。期間,訪洛陽、西安、咸陽,過蜀之棧道,遊成都、重慶,下三峽,而至上海,歷時三月半。後來,他將沿途所經陜川鄂贛四域的風土人情以漢文和漢詩記之,而成《棧雲峽雨日記》及其《詩草》。「棧雲峽雨」之名,起自陜川之間的棧道和長江沿岸的峽谷。明治十二年(1879)三月,《棧雲峽雨日記》二冊及其《詩草》一冊出版,在清國及日本皆獲美譽,竹添文名登時竄起。在這三冊裡,除漢詩文外,還有清國知名人士俞樾(1821-1907)、李鴻章(1823-1901)等所撰的序文以及竹添與俞樾之間的贈答詩,為時人所注目。鑽研漢詩的岩城秀夫(1923-)教授以現代日文譯注此部日記和詩草,將漢詩當作對應日記的部分而置入注釋裡,完成《棧雲峽雨日記:明治漢詩人的四川之旅》一書,平成十二年(2000)由東京的平凡社出版,是目前《棧雲峽雨日記並詩草》最詳盡的日譯本)



【譯前說明】

幕末時期,日本開始出現詠嘆海外事物的詩作。不久後,明治的新時代來臨,當時所興起的遊外風氣帶動這些詩的寫作,因而在數量上和種類上較前更為豐富多樣。作者即就這類在幕末至明治時期的「海外之詩」,詳論其起因、演變、特色及類別,力圖呈現潛藏於作品背後的、日本近代文化的一個變貌。

此文原題為〈海外の詩〉,昭和五十三年(1978)發表在《二松詩文》四號上,後收於專著《明治漢文學史》。今為揭櫫文章意旨,更譯題名為〈幕末‧明治時期日本詠嘆海外的詩〉。

【作者簡介】

三浦葉(1911-2002),岡山縣人。昭和八年(1933),自早稻田大學畢業,擔任該校牧野謙次郎(1862-1937)教授的助手,同時從事雜誌《東洋文化》的編輯工作,因而展開漢文學的研究。其後,曾任就實女子大學文學部教授、財團法人無窮會理事和岡山市西大寺文化資料館館長等職。研究領域為明治時期的漢文學和漢學。學術著作主要有《備前の漢學》(1978)、《近世漢文雜考》(1983)、《岡山の會陽》(1985)、《岡山の漢文學》(1990)、《明治の漢學》(1998)、《明治漢文學史》(1998)和《明治の碩學》(2003)等書。


〈幕末‧明治時期日本詠嘆海外的詩〉

我國漢詩史上特別值得記載的一件事,為始於幕末詠嘆海外事物的詩。幕府時代因禁止航行到海外,蘭學者以外,一般人關於歐美的知識都很少,當然也沒有吟詠這類事物的漢詩。幕府僅在長崎的出島與荷蘭進行交涉,這裡是吸收歐洲新知識的窗口。而且,每當新立將軍,朝鮮便會派通信使,此時就吸收到朝鮮甚至是中國的知識了。這在當時是唯一的海外知識。

萬延元年(1860),幕府派遣使節新見正興一行赴美,隔年又派竹內保德一行到歐洲。此時他們一行人才開始深入地見識到歐美的實情。使歐之時,竹內一行人裡面,同行的有擔任通譯的福地源一郎及同雇的福澤諭吉,而出身長州、兼為小使賄方(註一)的杉新介(號聽雨)也加入隊伍。杉將當時所見英雄興亡之跡和風景名勝的感觸詠於漢詩之中,因此這些漢詩算是最早詠嘆海外事物的詩作。後來到明治三十七年(1904),這些詩集結刊行,成《環海詩誌》一冊。其中收有九十四首詩。

元治元年(1864)六月十四日,新島襄在函館搭乘柏林號航往美國,七月一日他在上海的河口聽蛙鳴而賦七絕一首。隔年三月,在香港又作了望鄉之七絕。這些皆是海外之作,但只述其懷,沒有詠嘆外國之風物。

其後進入明治的時代,視察、留學等遊覽海外者逐漸增加。當時,這些人具備漢學的素養,裡面會漢詩文的人也很多,因此接觸其風土、人情等與日本國內相異的事物、探訪其史跡後,自然會想作漢詩詠讚之。特別是在清國,透過漢文便能了解,所以興趣更加濃厚了。

日清兩國間,從上古就有深厚的交流,且同為漢字文化之國,是故,在國交展開後,兩國都派文人充任公使館員,加深彼此的交情,而我國派出竹添進一郎、副島種臣等一流的文人赴任。

竹添進一郎(號井井居士)在明治八年(1875)隨森公使(註二)至清國,翌夏入巴蜀之地,以詩文記其風土、政治。此即《棧雲峽雨日記》及其《詩草》。清國人士亦譽之,給與遠超出日人水準的高評價。

再舉一首有關清國的詩。愛知縣人籾山逸(字秀才,號衣洲,著有《明治詩話》),明治三十九年(1906)以譯學之任被清國招聘,至明治四十二年(1909)為止待在天津四年。歸國後,當年八月收集四年間所作七十餘首古今體詩而成二卷一冊,題曰《燕雲集》出版。試舉其中詠嘆燕景如一幅畫的〈津門途上作〉:

亂蟬涼動夕陽村,滿地槐花帶雨痕。極目高梁三百里,斷虹落處是津門。

接著來看一首關於歐美的詩。明治六年(1873)成島柳北周遊歐美而歸,其時得〈航西雜詩〉之作:

(那邪哥羅觀瀑之一)

客夢驚醒枕上雷,起攀老樹陟崔嵬。夜深一望乾坤白,萬丈珠簾捲月來。

這種吟詠新世界的詩,在詩壇別開生面。

明治八年(1875),森春濤所刊行的《東京才人絕句》,因春濤所倡之清新,而使詩壇的詩風為之一變。其中讓人領略其清新的一個表徵,是詠嘆博覽會、照片、人力車等所謂文明開化景象的展現,但更能引起其興趣的是詠嘆海外事物的詩。此即這本詩集中成島柳北及鳥居圭陰(名斷三,美濃人)、水野龍松(名遵,尾張人)、柴田蕘蹊(名承桂,尾張人)、長三洲(名光,豐後人)、永井禾原(名溫,尾張人)、菅竹洲(名巢二,美濃人)等人的作品。其中,柳北的〈航西雜詩〉,如前所述,獲得極高的評價。

鹿兒島的中井弘(號櫻洲山人),三度赴海外遊覽,而後在旅遊時,至法國、瑞士、德國、澳洲、義大利、英國,途經美國而歸。其間的記程收成三卷之書,於明治十一年(1878)出版。此即《漫遊記程》。詩收在這記程裡面,中卷還把詩作部分彙集起來題為〈航海新說拔粹〉。其中有這首題為〈西紅海舟中〉的膾炙人口的名詩:

〈西紅海舟中〉

煙鎖亞羅比亞海,雲迷亞非利加洲。
客身遙在青天外,九萬鵬程一葉舟。

同年土方久元也出版《歐美遊草》一卷。

新島襄在明治七年(1874)歸國,隔年創立同志社。之後,在明治十七年(1884)踏上周遊歐美的旅途。彼時他在瑞士的山中觀月,詠出下面的七絕:

〈在瑞西雪山中觀〉

多年辛苦期成業,宿痾使吾及此行。
自愧枉作風流客,積雪山中對月光。

明治二十五年(1892)十月,彙集這類歌詠海外史跡和景觀之詩的《海外觀風詩集》出版。舉出此詩集所收的作者姓名,則有以下的人士,共五十七名。這些列名的人士,有的是政治家,有的是學者、報社記者、軍人等,職業各式各樣(括號內為號,數字表詩數)。

菅了法(桐南4)
中井弘(櫻洲山人41)
志賀重昂(矧川14)
南條文雄(碩果25)
草場謹(金臺27)
河上房申(遂堂11)
衣笠濟(豪穀12)
石橋寶(雲崖6)
巽義師(東海鈞者4)
栗原亮一(後樂10)
中田敬義(雪莊9)
近藤真鋤(訥軒13)
赤羽四郎(鶴川9)
北條竹潭(20)
平山成信(竹溪7)
足利忠八郎(蒼崖19)
久米邦武(易堂2)
谷謹一郎(朝軒16)
北方蒙心泉(月莊30)
松延珐(薀所5)
末松謙澄(青萍11)
柳原前光(青青22)
鳥尾小彌太(得庵居士1)
村田保(1)
太原里賢(成淵閑人3)
榎本武揚(梁川2)
伊藤博文(春畝山人1)
菅巢二(竹洲2)
成島弘(柳北9)
渡邊昇(東民31)
毛受真一郎(綠軒16)
末廣重恭(鐵腸7)
宮本小一(鴨北散人13)
綾部新五郎(葛里2)
長岡護美(簾雨22)
北條直方(鷗所6)
松平康國(破天荒齋4)
土方久元(秦山3)
長井行(懸崖俠襌6)
小牧昌業(櫻泉5)
竹內正志(天樂12)
竹添進一郎(井井居士22)
西岡逾明(宜軒4)
志水直(香夢仙史7)
奧井清風(穆堂4)
杉田定一(鶉山11)
小田切萬壽之助(惜香13)
兒玉少介(奎海波臣3)
高橋義雄(淮亭居士3)
金子堅太郎(溪水3)
小澤豁郎(天遊2)
田邊太一(蓮舟5)
柴四郎(東海散士3)
江南哲夫(蝦農狂生14)
副島種臣(蒼龍2)
古澤滋(介堂1)
長光(三洲4)

在以上所舉人士之外,或許還有遺漏者。且舉筆者注意到的人物,《明治二百五十家絕句》裡有野村素介(號素軒,長門人)、日下部東作(號鳴鶴,彥根人)、小室重弘(號屈山,東京人)諸人,而《明治名詩鈔》可見本多秀(號種竹,德島人)之名。

當時漢詩流行,且吟誦者多,是故這類詠嘆新鮮珍奇之異國風物、史跡的詩作,符合文明開化的時尚,而被廣泛閱讀。

再者,這類遊觀之詩,實際上必須出訪海外才能作出。不過如果是歷史的事件,在國內也可詠為漢詩。明治十年(1877)刊行的二冊《海外詠史百絕》,即是這樣的詩集。作者是茨城縣人河口寬。明治十年前後是世人深為關注海外諸國的時代,這些詩,就趁此時機而作。

《海外詠史百絕》的內容是異國未知之事,且以漢詩的限定形式來吟誦,因而讓人有較難理解之憾。所以,才在每首之後附上序文說明。此詩集始於亞當和夏娃的樂園故事,止於俾斯麥使俄時贈妻之信,涵括耶穌、穆罕默德、薔薇戰爭、百年戰爭、華盛頓領導的獨立、大憲章、紙幣、牛頓、富蘭克林、瓦特、史蒂文生等宗教、政治、經濟、法律、制度、醫學、科學之各類事物而頌讚其歷史。其中還有這樣的詩:

兩婦紛爭日欲沉,訟庭風急落花深。
刀光一閃兒將死,便見天然母子心。

以色列王所羅門即位之初,有兩婦人為爭兒而上訴,王當場手按劍柄,說:「我把兒子劈成兩半,然後妳們各取其一吧」。這時,甲婦辭色不改,只說謹奉王命;而乙婦則哀泣不止。王見此而對乙婦說:「他是妳的兒子」。此詩就是在述說以色列王所羅門作出公平巧妙的判決的故事。

在這百首詩裡,收有歐美的代表人物、事件,對當時人們的世界史知識起了啟蒙的作用。前面曾提到過,詠海外見聞者甚多。至於詠其歷史者,卻極少聽聞。從以漢詩詠讚多數人不太熟知的海外歷史這點,可以窺見作者的長技。

以上實際舉出了詠嘆海外見聞之感的詩作和詠嘆歷史作為不出洋也能獲知之知識的詩作。此外,還有翻譯的漢詩。

在能作漢詩文且通曉外國語的新進學生裡,即使不曾放洋過,也有人讀了外文(德文居多)後感興趣,譯之為漢詩。內田周平先生(號遠湖)曾漢譯〈德意志祖國歌〉。這類漢譯詩還有志賀重昂的〈劍歌〉,而最有名的是森鷗外。

鷗外在明治十四年(1881)七月自東京大學醫學部畢業,畢業前以漢詩體意譯德國作家豪夫(註三)的童話,題為〈盜俠行〉,明治十七年(1884)三月刊登在《東洋學藝雜誌》(後收在《於母影》)。

明治十七年(1884)至二十一年(1888),鷗外在德國留學,當然會有海外的詩作(《德意志日記》)。

附帶提一下。鷗外在德國生活了五個年頭,體驗、見識過各種事情。而且,他富有文學的感覺和豐富的詩藻,所以寫出的詩和單純遊觀類的詩作不同。例如,鷗外就有詠嘆柏林婦人的七絕。而觀其詩題,他提到了試衣娘子(時裝模特兒)、賣漿婦(賣汽水的女子)、行酒兒(女服務生)、歌妓(在喜劇登場的侍女)、家婢(婢女)、私窩兒(妓女)、露市婆(行商的老婆)等在那被忽略、陰暗的社會的角落裡生活的女子,而以之為詩。

要言之,那時是謳歌文明開化的時代,人們棄舊求新,深切關注海外的文明,因而這些詩就能迎合時尚。詩材罕見珍貴,自然生出了新的詩的語言,為詩壇帶來新風潮。不過,作遊觀之詩的人士,只限於出訪海外的少數人,況且當時被當成詩人的人不多,所以傑出的作品也少。能寫出許多普通詩作的作者,根本無法詠嘆海外事物,只能在旁眼睜睜地讓機會流逝。這就是海外之詩雖能迎合時尚卻不見其流行的原因。


註一:(譯注)小使賄方,為使節團中負責烹調之人。
註二:(譯注)森公使,即明治時期出使清國的政治家森有禮(1847-1889)。
註三:(譯注)豪夫,即威廉‧豪夫(Wilhelm Hauff, 1802-1827),德國的小說家、童話作家。選取浪漫的題材而以樸素的寫實手法進行描寫,為其特色。著有小說《皇帝的肖像》和童話集《商隊》等。

譯自:三浦叶,〈海外の詩〉,收入氏著,《明治漢文學史》(東京:汲古書院,1998),頁139-145。

圖片來源:http://club.pep.ne.jp/~akio.kobayashi/shoseki-5/contents.html

※請安裝櫻花輸入法或是微軟IME等任何日文顯示軟體,以利閱讀。

台長: 寂寞道人殊一
人氣(2,5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