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19 19:01:52| 人氣1,4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玉海拾譯】齋藤茂吉〈子規與棒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中人像為明治時期的俳人、歌人正岡子規(1867-1902),以著球服、持球棒之姿,攝於明治二十三年(1890)三月。在日本近代史上,正岡以俳句改革者而聞名,但更能呈現個人特色者,應是他在棒球運動方面的事蹟。棒球據說是明治六年(1873)由美國人傳入日本,之後在東京大學預備門流行。明治十九年(1889),在東京大學預備門就讀的正岡,開始熱中棒球,隔年起還以名捕手著稱。明治二十三年(1890)四月,正岡把自己著球服的照片,連同書信一起寄給友人大谷是空(1867-1939)。信中,首次出現「能球」、「野球」的雅號。這是因為正岡的幼名「升(のぼる)」與「野球(ノボール)」同音(皆作noboru之音),故取此雅號。正岡曾把〝baseball〞譯成『弄球(ろうきゅう)』,但後人以訛傳訛,生出「把〝baseball〞譯成『野球』(即中文的「棒球」)者為正岡子規」的誤解。正岡在和別人合寫的棒球小說《棣棠之一枝》裡,親自描寫球棒、球、壘包、球帽、球網等各式棒球用具。而他在明治二十九年(1896)的報紙上連載的隨筆《松蘿玉液》,則是日本最早出現棒球規則和棒球相關譯語的文獻。書中「直球」、「打者」、「走者」(「跑者」)、「四球」(「四壞球」)、「飛球」(「高飛球」)等譯語,至今仍被使用。正岡以棒球為題材的俳句、短歌和小說、碰巧與棒球一致的雅號、制定的棒球規則和棒球譯語等,對於棒球在日本推廣的功績甚大,而他本人更是棒球草創時代的知名捕手。在正岡歿後一百年的平成十四年(2002),東京的棒球體育博物館正式將正岡子規之名及其事蹟納入棒球殿堂,以表彰其於棒球發展上的貢獻)


【譯前說明】

作者少時崇拜正岡子規(1867-1902),後學歌作亦從其流。在作者這樣私淑正岡者的眼中,正岡的五首和歌以寫生的方式,如實勾繪球場上種種場景以及棒球和球員、觀眾、球場之間錯綜微妙的情緒,從中生出棒球的魅力。同時,主體的正岡感情在歌作中逐漸消淡,盈滿的是客體的棒球情感。作者引歌入文,正欲傳達正岡子規的「棒球兒」形象。

【作者簡介】

齋藤茂吉(1882-1953),明治至昭和時期的歌人、醫生。山形縣人。本姓守谷,別號童馬山房主人。明治二十九年(1896)至東京後,寄寓於日後創辦青山精神病醫院的齋藤家,後入贅齋藤家而改姓。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專攻精神醫學。明治三十九年(1906),師事歌人伊藤左千夫(1864-1913),參加其師伊藤主導的短歌雜誌《馬醉木》。《馬醉木》停刊後,再加入《馬醉木》的後繼雜誌《阿羅羅木》。其師歿後,成為歌壇上「阿羅羅木派」的領導中心。大正二年(1913),以古樸的萬葉語表達人類強烈的感情、流露生之感動的歌集《赤光》出版,獲得高度評價。為了研究醫學,而赴澳洲和德國留學。回國後,成為青山精神病醫院的院長,在醫界大為活躍。同時,也展開旺盛的短歌創作和獨特的寫生論述。昭和十五年(1940),獲帝國學士院獎;昭和二十六年(1951),獲頒文化勳章。另著歌集《璞玉》、《白山》、《燈火》和歌論《童馬漫語》、評論《柿本人麿》等。


〈子規與棒球〉

我七歲時,進入村裡的小學讀書,正值明治二十一年(1888)。恰好那時候,我哥哥把鎮上小學的棒球帶入農村。於是,在童稚的玩伴間,造成一時的小流行。東北地方農村的百姓,根本沒有這樣的空閒,因此百姓之間不流行玩棒球。

正岡子規(1867-1902)(註一)在第一高等中學打棒球,也在明治二十二年(1889)前後。而他在隨筆《松蘿玉液》(註二)中談論棒球,則是明治二十九年的事了。《松蘿玉液》的文章,明快俐落,叫人驚訝。在本基(home base,「壘包」)、廻了(home-in,「跑回本壘得分」)、討死、除外(out,「出局」)、立尽、立往生(standing,「殘壘」)等他的譯詞中,今日仍可見當時所留下的痕跡。

「觀球戲者應當觀球」的名句,乃子規所創。這是因為「棒球只有一顆球。而球常在防守者的手裡。此球正是此遊戲之中心,球所至處,即遊戲之中心。球兒常動,故遊戲中心亦常動」。

明治三十一年,子規作出九首棒球的和歌。提到這明治三十一年,正是子規歌作的最初時期,即屬百中十首(註三)的時期。

「遠在天邊外╱金黃髮亞美利堅人╱始開風氣先╱傳入棒球騁球場╱屢觀數見不生厭」。子規也是走在明治新派和歌歌人之前端的人士,但「遠在天邊外」(註四)的枕詞(註五)因為與天(a me)有關,故接上同音「亞美利堅」的「亞美」(a me)。像這樣自在的技法,子規也不會捨棄。而且,在這一首中,又加入西方語言系統的「亞美利堅人」和「棒球」兩個詞彙。因此,在末句使用「屢觀數見不生厭」之類純粹的萬葉語以平衡風格。換言之,子規此時的思考在於,詞彙者,通古今東西,以自由自在為目地。其材料絕不會有拘束,而能靈活運用。棒球和歌之創作,畢竟也是基於這樣的想法。在此之前雖有名為「開化新題」的和歌,但與這首、與子規的新派和歌並不相同。

「青年精力盛╱同場競賽之遊戲╱昔日已成例╱今繞棒球滿場奔╱如此遊戲未曾有」。這首是在讚美棒球遊戲之整體。

「本國棒球員╱交戰外國人球員╱場上互競技╱你來我往球兒飛╱目睹過程眉深鎖」。競賽不只是國內的活動,也會和外國人一決勝負,此首就是歌詠這情況的作品。而隨筆裡,也說「自從最近第一高等學校和在橫濱的美國人之間的比賽以來,沒想到『棒球』之語竟傳入了世人耳裡」。

「棒擊脆聲響╱白球拋線高飛揚╱直竄雲彩間╱轉個圈兒又落入╱防守球員手套中」的末句「防守球員手套中」,如實描寫了棒球的技術。「如今球場上╱依次接續三壘包╱滿是人身影╱不知不覺內心底╱波濤洶湧氣難平」,則使用「壘」字來歌詠滿壘的狀態,也就是歌頌讓人提心吊膽的狀態。這雖是一首小和歌,但回顧起棒球的歷史,內心不免感慨萬千。


註一:(譯注)正岡子規(1867-1902),明治時期的俳人、歌人。愛媛縣人。本名常規,別號有獺祭書屋主人、竹乃里人等。幼學於私塾,並向藩儒學習漢學。就讀松山中學時,接近自由民權思想,立志當政治家。明治十六年(1883)至東京,隔年進入東京大學預備門就讀,明治二十二年(1889)認識夏目漱石(1867-1916),與夏目成為知交。此一時期,求學的志願改為美學,開始創作俳句和短歌。明治二十五年(1892),自東京帝國大學肄業後,進入日本新聞社。甲午戰爭期間的明治二十八年(1895)三月,以戰地記者的身分隨軍出征。五月,在歸國途中喀血,情況一度危急。此後便一直待在病床上,一邊與病魔纏鬥,一邊從事俳句、短歌等文學活動。俳句方面,在俳論《獺祭書屋俳話》裡提倡俳句之革新,領導明治三十年(1897)創刊的俳句雜誌《杜鵑》,並於報紙《日本》和俳誌《杜鵑》上指導寫生式的新俳句創作。短歌方面,在歌論《致短歌作者書》裡主張萬葉調,並設立「根岸短歌會」,力圖改革短歌。此外,也嘗試寫生文的寫作,欲以寫生文推動文章的革新。另著俳論《俳諧大要》、俳句集《寒山落木》、短歌集《竹乃里歌》和隨筆《松蘿玉液》、《墨汁一滴》、《仰臥漫錄》、《病床六尺》等。
註二:(譯注)《松蘿玉液》,為俳人、歌人正岡子規(1867-1902)於明治二十九年(1896)四月至十二月間在報紙《日本》上連載的隨筆。「松蘿玉液」的名稱,取自正岡平日愛用的中國墨水之銘。此書記錄正岡在病床上的種種思索,並包含一篇在當時罕見而珍貴的介紹棒球的文章,與《墨汁一滴》、《仰臥漫錄》、《病床六尺》並稱晚年四大隨筆。正岡歿後的大正十一年(1922),《松蘿玉液》才出版。
註三:(譯注)百中十首,為俳人、歌人正岡子規(1867-1902)受俳句互選方式之觸發,遂請各專家代為挑選歌作,而於明治三十一年(1898)二月發表的短歌作品。
註四:(譯注)「遠在天邊外」,在原文作「久方の」。「久方の」是日本傳統和歌中冠在特定語句上用以修飾或調整語調的「枕詞」。在作者所引正岡子規的短歌中,為「遙遠彼方」之意,用以修飾下句「亞美利堅人」,故斟酌譯為「遠在天邊外」。
註五:(譯注)枕詞,為日本傳統歌文的修辭法之一,特別指和歌中冠於特定的語句上,用以修飾或調整語調的語句。修飾語和被修飾語之間有一定的規則,不容許作者個人的創造。一般而言,使用五音節的情況最多,但也有用三音節、四音節及七音節。從平安時代到現代,曾出現發語、歌枕、諷詞、冠詞、頭詞、かぶり、よそひ、かざし、玉かづら等種種名稱。而枕詞之名,是到室町時代才有的。

譯自:斎藤茂吉,〈子規と野球〉,收入平出隆編,《日本の名随筆‧別卷73‧野球》(東京:作品社,1997),頁32-34。

圖片來源:http://www.mainichi.co.jp/osaka/itiosi/200201/12.html

※請安裝櫻花輸入法或是微軟IME等任何日文顯示軟體,以利閱讀。

台長: 寂寞道人殊一
人氣(1,47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