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4-17 00:33:23| 人氣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中間路線有必要予以埋葬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引發全球「第三條路」(The Third Way)風潮,並有英國首相布萊爾「國師」之稱的英國社會學理論大師紀登斯(Anthony Giddens)日前應邀來台訪問。陳水扁總統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總統大選前夕的英國行,因受紀登斯的啟發,曾提出台灣版的「新中間路線」的主張,陳水扁當時以「台灣的新中間路線:一個全新的政治視野」在倫敦政經學院發表專題演講,筆者有幸陪同當時仍為總統候選人的阿扁一連串英國行程,對演說後開放現場聽眾提問,所引發的兩岸學生統獨爭議,引起現場不懂中文的聽眾一陣錯愕,至今仍歷歷在目,而紀登斯的學者風範,著實令人景仰。

當初紀登斯提出「第三條路」主要是為了因應「全球化」的風潮,並為社會民主政黨解套,在右左派間找出另一平衡點,其主張將英國工黨改造為「新工黨」(New Labour),並使年輕的布萊爾贏得一九九七年的大選。而美國的柯林頓與德國的施洛德也同樣高舉「第三條路」的大纛,一舉奪得政權,在九○年代後期,引發全球風潮。

論者批抨「第三條路」只適合為選舉口號,因其本身只提供模糊的「概念」,而無具體內容與藍圖,故無法有效解決當今種種問題。有人甚至質疑其向新自由主義妥協,甚至接受了新自由主義的觀點,視全球化為理所當然,使左派追求社會正義的精神蕩然無存,更無視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嚴重破壞,背棄「反全球化」運動的宗旨。在實踐上,現今英國工黨面臨第二階段新中間路線的困境,其推動私有化,反引發種種社會問題,交通醫療沈痾依舊,甚至日前布萊爾甘冒民主國家加稅的大忌,以解決社會福利問題;德國施洛德的社會民主黨,更因貪污醜聞,赤字連連,失業率攀升;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灣,經濟成長下降,失業率提升,統獨意識僵持依舊等等,來質疑新中間路線存在的價值,謂「第三條路」已成為走不通的「死胡同」,必須予以「埋葬」。

其實論者皆忽略了一個事實,即「第三條路」與其說是解決所有政治社會甚至經濟問題的特效藥或萬靈丹,無寧說是為跳脫意識型態的爭執,提供一種新思維的頭腦改造工程。任何社會改造運動千頭萬緒,除非革命,否則無法一蹴可幾,因此布萊爾與陳水扁不約而同,一致呼籲選民應耐心以待,多給予時間,以解決多年沈疾。而且任何政治議題,人的因素絕對不可忽略,不能以政治人物的表現就完全抹煞新中間路線的根本價值。就如學者威爾布蘭所言「根據歷史的教訓,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都要修正,向中間靠攏」,在全球化的時代,現在已經沒有人會天真的如福山等新自由主義學者所言,西方的自由主義終將獲得全面的勝利,是故新中間路線也可說是當代左派在全球化思潮下的反思,在高舉理想的同時,務實地考慮政治實踐可能性的一種價值體系。

紀登斯在台時,被問了很多兩岸及台灣經濟與社會福利等等問題,但紀登斯總是語帶保留,對台灣政治實踐的問題不以評論。但從演講中仍可得到些許蛛絲馬跡,即台灣政府不能無視全球化的腳步而閉門造車,政府的一些施政措施必須務實且與時並進,才可因應詭譎多變的世局,以避免被全球化浪潮淹沒。此外,政治需要新的思維才能保護人民,而且必須遵守民主的信條,以回應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的雙重革命,故台灣不能放棄民主的理念與堅持。儘管台灣無歐陸左右對抗的傳統,但紀登斯主張個人主義不是自私自利,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也有相對的義務,而政府應創造就業機會,以主動積極的精神彌補社會福利的不足,更是暮鼓晨鐘。此外,紀登斯表示台灣應積極參與這一波全球化的潮流,而台灣加入WTO不只是經濟上的改變或是政府部門措施的調整,更具有全球化意義,實際上正符合陳總統「全球佈局」的思維。

就如布萊爾在一九九八年費邊社演說中所提「信念乃政治之首要,政府若無堅定的目標與價值,不論在國會佔有多少席次,都將失去方向而無法順利運作。」相信對貴為國會第一大黨的民進黨,應有啟示的作用。而台灣版的「新中間路線」,與其說是師法紀登斯的超越左右之外的第三種選擇,無寧說是對台灣傳統思維方式的調整,而以務實的態度,試圖在統獨與新舊之間,尋找最大公約數與解決的可能性,跳脫統獨二分,避免族群對抗,這仍是台灣目前急待努力的目標。我們無須把新中間路線當作聖經,甚或教條來謨拜,紀登斯的來訪不應只是「學術灌頂與加持」,在實踐面,台灣應自己尋求解決之道,為國家尋找可行的新方向。



附圖:里茲大學校園一景。



台長: Ian
人氣(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