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10-06 09:21:19| 人氣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撞機到赴醫:日本如何看待美中日三角互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刊載於四月二十二日中央日報


美中關係正因四月一日的撞機事件,雙方劍拔弩張,衝突一觸即發,現今談判仍持續進行中。僅管日美間,有「日美安保條約」的盟國關係,但日本政府至今仍未對此一事件表態,僅於事件發生當天呼籲美中雙方自制,日本對此一事件的立場,十分低調曖昧,彷彿事不關己。而在處理李登輝赴日就醫的申請,日本考量的重點,處處卻以北京為出發,幾乎到了「媚中恐中」的地步,看在盟國美國的眼裡自然很不是滋味,從這兩個事件可看出美中日大三角互動,此刻正發生微妙的改變,附帶將影響美中台、日中台小三角的變化。

日本長期受美日安保體制提供安全的保護傘,戰後在外交上處處以美國馬首是瞻,並提供美國海外駐軍所需的基地與後勤補給,使美國在亞洲有伸展其實力的著力點。但身處於美中兩強之間,日本因求生本能,早就練就一套「洞燭機先」「察言觀色」的本事,舉例來說,在「尼克森震撼」後,東京即在美中「關係正常化」前,先背棄台北與北京建交。在中共崛起成為亞洲強權後,日本馬上嗅出美中日間微妙的變化。我們可從日本在危機處理過程中,無充分時間應變的情形下,所做出的動作,最能發現其真正的意圖,譬如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時,日本不顧美日同盟道義,完全不動聲色,唯恐被捲入美中爭端。

由於地緣政治因素, 日本對中共潛在的威脅十分敏感,且在亞洲的安全議題上,譬如防止北韓的躁進和阻止核武擴散等,皆須取得中共的全力配合。此外日本更懷疑美國核子傘的保護強度,對於美國可否會為了日本而承受核武攻擊一事,一直是日本揮之不去的夢靨,因此日本自然有一套不同於美國的安全觀。所以日本的「親中勢力」一直存在,且力量龐大。

布希政府將美中關係從「戰略夥伴」關係改為「戰略競爭」關係,在亞洲轉而扶持日本,卻使日本陷入外交上的兩難困境。華盛頓與北京的對抗,將迫使東京面臨選邊的壓力。而美中撞機事件更迫使日本馬上處於選邊的困境中,特別是連布希政府對中共政策的走向都尚未釐清之際,日本就必須冒著與中共攤牌的危險,因此日本在美中撞機事件中,寧可選擇按兵不動。

日本對李登輝赴日就醫一事又馬上面臨兩難的壓力。日中雙邊關係正值多事之秋,從日本凍結對中共的經援、限制中國大陸農產品進口,到新版教科書問題,一再與中國發生摩擦,外相河野洋平認為李的訪日,正值日中關係最低潮,時機非常不對。對此中共不惜以撤回駐日大使、貿易報復與不邀請新首相訪問中國大陸作為要脅,在此情況下,日本從堅決反對到迫於輿論壓力,附條件同意李前總統赴日就醫,但仍刻意沖淡其政治意涵,將其視為個案來處理,顯示在台灣問題上,日本的「恐中媚中」情節依然濃厚,處處以中共的意向為最優先考量。

看在美國眼裡,日本的「親中情結」讓美國不得不懷疑當美中在台海發生衝突時,美日的同盟關係是否不保?只要日本嚴守中立,事實上美日安保體系即失去其價值,從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到美中撞機事件,日本態度一直保持低調,表示日本仍企圖左右逢源,一方面躲在美國安全保護傘下,一方面又不支持美國對抗中共。美國一旦與中共在台海發生戰爭,恐怕只能自求多福。

從美中撞機事件與前總統李登輝赴日就醫受到刁難,這兩件事恰恰足以證明台灣在美中台、中日台三角關係的定位,還是跳脫不了美中日大三角的格局。對美日來說其與台灣的關係依然附屬於其與中共的關係之下,這是國際政治的現實問題,國家是相對力量的對比,台灣只是 美中日三強運用的籌碼。在此格局下,台灣唯有小心翼翼,利用三強的利害糾葛,發揮以小搏大的技巧,從中取利,台灣的國家利益絕對與美日不同,切勿盲目跟隨。
 

台長: Ian
人氣(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