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5-06 23:01:04| 人氣2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阿瘦皮鞋羅水木 從擦鞋匠一路擦亮百億品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財富人生 2008/04/24

從路邊不起眼的擦鞋攤,到年營業額超過30億元的龍頭企業,儘管羅水木一度身陷底層掙扎,不過,他總是因為全心投入而獲得顧客的信任,一再意外地扭轉乾坤。

【文/高行】


50年代,正值早晨上班時刻,台北市延平北路二段「東雲閣」大酒家的騎樓下,一早就站滿了一條人龍。倒不是一夜春宵的酒客準備搭車回家,而是在對面華南銀行「金融一條街」的上班族,正等著名聲響亮的「阿瘦師」擦鞋,當時擦一雙鞋要價兩元,甚至比一餐的價格還要貴。在多數人還穿不起皮鞋的年代,擦鞋,可算是金字塔頂端的五星級服務。


只見身手俐落的阿瘦仔拿著豬毛刷、擦布,飛快地上油,按順時針方向擦亮磨光,同樣程序,毫不馬虎地堅持三輪才算大功告成。


西門商圈附近的擦鞋攤、擦鞋店林立,但想要找到「擦三遍、亮三天」的師傅,除了阿瘦外,可說是別無分號,「擦鞋找阿瘦」的口語也不脛而走。


這位當年紅遍西門町的擦鞋名師,就是當前國內鞋界領導品牌之一「阿瘦皮鞋」的創辦人兼董事長羅水木,今年73歲的他笑著回憶,「年輕時長得瘦小,體重還不到50公斤,街坊都叫我阿瘦,聽來既親切又貼切。」


春風少年兄浪子回頭



別看羅水木當年一副弱不經風模樣,少年時的他,在賭桌上可是架勢十足,骰子頭、天九牌樣樣精通。不過,賭術再高超也不比莊家高明,在23歲之前,做過小販、攤販及文具行外務的羅水木,曾因出入賭場而歷經兩次大起大落。第一次在家鄉宜蘭欠債而「跑路」到台北,第二次,則是把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切仔麵攤給輸個精光。


山窮水盡的他,只好典當身上僅剩的一支手表所換的120元另起爐灶,隻身走到西寧南路的店鋪買足了擦鞋工具,開啟了擦鞋生涯。羅水木表示,「當時僅是為了填飽肚子而背水一戰。」沒料到,靠著這項技術門檻不高的技藝,也能打下一片天。


「我絕不會因為人客一多,就為了搶時間而少一道工序。」羅水木驕傲地說:「客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騙得了一時,兩、三天後客人還是會發現,這也是顧客一再回流的關鍵因素。」十歲就輟學的他,隱約地建立起品牌觀念,阿瘦的招牌,沾不得一點兒灰塵。


儘管非科班出身,50年代的羅水木不但有著「先進」的品牌概念,還在「擦鞋界」中開了廣告先例,他特別將客人擦好但未取件的鞋子放在玻璃櫃中展示。「和新的一樣!」過往路人不禁嘖嘖稱奇。


從擦鞋到賣鞋的轉折


某天,有位過路客突然要求購買玻璃櫃中的鞋,這讓羅水木嚇了一跳,不過,也在他心頭激起乾脆來賣鞋的念頭。當時擦一雙鞋賺兩塊錢,但一雙皮鞋的售價卻高達200元。羅水木特別回到家鄉宜蘭,高價禮聘製鞋師傅,一針一線做起了製鞋與賣鞋生意。


從擦鞋到賣鞋,羅水木的格局始終維持在「攤販」的階段,製鞋師傅一天的產能不過四雙鞋,而他的「店面」就是一台推車,玻璃櫃中擺著20來雙皮鞋,上面掛著「阿瘦皮鞋號」的招牌。看來相當陽春的「店面」,優勢則是老主顧特別多,許多人衝著羅水木擦鞋建立起的信用向他買鞋。


「事實上,當時產量有限,無法生產完整的尺碼。」羅水木回憶,「多數的情況是我拿著皮革樣品向老主顧推銷,為客戶們量身訂製,用料實在,好穿又便宜。」


還是流動攤販的羅水木靠著口耳相傳建立起口碑,儘管生意不錯,但產量不多,加上手頭資金有限,離開店面仍有大段距離。但一個偶然的機會,卻讓羅水木從此大發利市。


走出西門町的小池塘


當時電視還沒出現,聽收音機就是一般人最普遍的娛樂,某電台「淡水河邊」的節目最為火紅,恰好電台的業務就是羅水木的老主顧,眼見阿瘦的生意愈來愈好,而節目冷門廣告時間沒人買,便向他推銷11至12點的晚間時段。


廣告費用所費不貲,核算一下,一周的費用就是他賣四雙鞋的價格,算盤打得精的羅水木原本不太想登,但在不願得罪老主顧,加上對方一口價打五折的誘因下,他半推半就咬著牙便答應了。


沒想到,這個意外決定,讓阿瘦由流動攤販一舉進階到擁有實體店鋪,也奠定了阿瘦鞋業王國的根基。


原來當時因夏天太熱,很多民眾晚上睡不著覺,紛紛到戶外乘涼,邊聽收音機邊聊天,炒熱了原本在冷門時段的廣告時段。午夜強力播送,阿瘦一時間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資料來源:【更多精彩內容,請看財富人生第24期 2008年4月號。訂閱財富人生電子版】

台長: 康吳地產
人氣(2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 個人分類: 人物 |
此分類下一篇:王建民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