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19 21:05:56| 人氣1,0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淺談太極拳---張 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聽到『太極拳』,不少人直覺上會將它歸為老人家的養身運動,然而,『太極拳』所蘊含的意境與精神卻更適合血氣方剛的青壯年練習....   『太極拳其實是一種動禪』,過去多數人以為太極拳的運動量是屬於老一輩人的運動養生方式,實際上太極拳由於需要下盤穩定,同時全身上下隨時變動身體姿勢,因此運動量並不輸給一般運動。除了在肢體方面的運動與協調,練太極拳的同時,能透過呼吸吐納配合,排除體內的濁氣,達到讓身體
更清朗、健康的目的。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的健身運動,一招一式均由剛柔相濟的圓弧動作組成,如行雲流水,輕靈圓活,綿綿不斷,用意念引導氣穴運行全身,周而復始,以達到動靜結合,渾然一體。太極拳架式平穩舒展,沒明顯的起落和激烈的跳躍,很適合各年齡層、性別和體質的人鍛練,對中老年、婦女,腦力工作者及體弱與慢性病患者更為相宜。
   現代醫學證明,太極拳是一種合乎生理和體育原理的健身運動。經常練習,可增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促進人體各部份肌肉和關節的活動;增強關節之穩定性、柔韌性和靈活性。又能改善循環系統功能,有利於保持心臟、血管、淋巴系統的健康;並能增強呼吸機能,擴大肺活量,同時由於緞鍊中膈肌、腹肌的收縮和舒張,對內臟器官起到一種自我「按摩」,故能促進消化功能及體內物質代謝。從中醫角度來說,太極拳還是鍛鍊經絡的重要方法,能使氣血循經絡暢通。


   練習太極拳時,除了對腿部的肌耐力、肢體柔軟度與全身協調方面有顯著的效用外,對於收斂心性鍛鍊精神力也有相當大的助益。因此近年來有不少的父母將小孩送去練習太極拳,主要是為了要平定小孩心浮氣躁的個性,也因此讓太極更為年青化許多。太極拳講的是一種『感覺』的運動,同樣的動作,會因各人的體認與領悟而有所不同,有的人強調要先練氣,再做其他的動作,也有人覺得,動作做了,久了之後,感覺自然會出來,但是,不論那一個流派的太極拳,一般都會強調的重點部份有:
1.目光--眼神是很重要的,當身體四肢動作時,視線必
        須要專注而且隨著身法動。
2.腰----腰是身體的主宰,因為腰部上連軀幹,下接
        雙腳。腰正,軀幹自然挺直,兩腳自然有力。
        同時,太極拳中,相當多的虛實變化,也都是
        透過腰部來運動。
3.四肢--在雙腳部份,要求步步有根,要能不動如山,
        至於雙手,則要做到沉肩垂肘,也就是要放鬆
        肩膀,讓手肘維持在自然下垂的情況。
4.意境--太極拳綿長而連續的氣勢,是一種意境的表
        現,因此在意念與心境上,都要能集中配合,
        才能展現出太極的精神。
故,練習太極拳,首先要使大腦「鬆靜」下來,以引導全身內外放鬆,切忌精神緊張、肌肉緊繃和雜念叢生。其次應全神貫注,以意識來引導動作,使勁力毫無阻礙地集中到一點,輕柔自然,連綿不斷,忌用拙力和僵勁。同時應注意動作與自然呼吸相協調,氣沉丹田。太極拳流派甚多,動作大同小異,一般在練習時要求頭部正直,舌頂上顎,有意識地收斂臀部,胸背應順其自然,肩要下沉,肘要下墬,身體保持中正,腰脊鬆而沉直,以腰為活動樞軸,左右旋轉,帶動雙臂作各種螺旋弧行動作。步法要有虛有實,重心左右交替,出腳如貓行,協調一致。
  練習時間一般以早晨和傍晚為宜,並以選擇環境安靜、空氣清新的場所為佳。並應根據個人體質情況循序漸進,注意身體之保暖,遇感冒、發燒時應暫停練習。飽食及醉酒之後不宜練習。
初學者先習基本套路,再習其它進階套路就比較容易了。學習太極拳最好由有經驗者教授,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至於,太極拳流派多,招式各異,在學習感覺上似乎難以取捨,而事實上,不論是屬何種流派,其開始練習的招式多半是練單一動作,經過整理之後,最初的連續套路是十三勢,一般稱太極拳十三勢,之後,配合上步伐與動作的轉換,而衍生出二十四式或一百多式,實際上,有些動作是重複的。一般人可能會在招式上的多寡計較,其實,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架勢都有它的意義與精神,必須用心揣摩,仔細領會,只要能正確的掌握太極拳的精神,動作其實在精確而不在多寡。
 練習太極拳時有幾個要領,在此提供有意學習者參考
(此十五式要領摘錄與網路文章)
1.尾閭要中正:兩股要有力,臀部前收,尾閭向前托起丹田 ,這叫做尾閭中正,我意欲向何處去,尾閭便直向何處,這樣尾閭上可以與整個椎體對準,肌脊樑自然豎起,脊柔筋韌,膂力自生,前與任脈中線相沖,尾骨鼻準、肚臍三點保持 上下一線,一動三點皆動。尾閭與夾脊得中,自然立身中正,前進後退左旋右轉,尾閭猶如船舵之船的相互關係,實為兩腳虛實變換的樞紐。
2.對拉拔長:腰之上下要有對拉拔長之意,上拔者即頂勁上領,下沉者即鬆腰落胯,腰是上下身之關鍵,腰以上氣往上行,腰以下氣往下行。上下一氣貫通、輕沉兼備
3.腰脊斂氣:兩肩鬆開,以意將氣下沉貼於背,由兩肩收於脊骨,斂於腰脊,謂之腰脊斂氣。腰脊能斂氣,即腰有向後依偎隆起之意,然後便能注於腰間;能注於腰間,便能使腰成為主宰。
4.頭頂百會穴與襠中的會陰穴,上下虛虛對準(練拳架上是長強穴),意氣相貫通形成一中心主軸,是立身中正的基礎,長強穴鬆沉直豎,有益于穩定自己重心和發放對方,也是做好尾閭中正之關鍵。
5.左右肩井穴與兩足心之湧泉穴,貫串於身軀兩側,為左右氣機的通道,是人體內在的兩個支柱,要上下虛虛對準,以利吸收地氣,上下流通,上如浮雲,有益於鬆肩,下似流水,步伐則更趨穩固靈敏。
6.足肩同寬時,因兩湧泉穴在人之足底,兩肩井穴在人肩頭,站樁時則兩者上下相沖,才能氣機上升,運行於身,好像大井要打在泉眼上似的,否則打不出水來的。
7.胸前善膻中穴與背後夾脊穴要前後呼應。膻中和兩肩窩要鬆,胸前空闊坦蕩,才能氣息平和,下沉丹田,全身輕靈,主宰於腰。由於背脊同肩臂相連,力由脊發,是自夾脊穴沿肩胛骨順兩臂達勞宮穴,是上肢開合發勁的基礎。
8.命門穴與神闕穴(肚臍)要互相吞吐,走化吸氣時,命門吸神闕,謂之吞,發放呼氣時,命門催神闕且要膨腰有往後塞之意謂之吐,是氣宜鼓盪的根源。
9.兩膊相繫,兩腕、兩肩以及兩掌宮穴要互相照應,有如一條線相繫體般相吸引,護中用中。
10.拳勢無論如何變化,兩肩及兩胯都要始終保持平行四邊形的幾何狀態,身正才能勁力完整。
11.腳下要分清虛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左右相繫,互為主輔,步法合度,周身才會自然協調。
12.兩腿的虛實變換要--移步重定心,落步重心移,不可上身重心和腳步一塊動,前進後退有如貓之補鼠行步。
13.每一拳勢都應做到眼有神、身有譜、腳有根、空鬆圓活,外柔內剛,不散不懈,不僵不滯,內外相合,周身一家一動一靜,皆有精神,外在的形態和內在的神意和諧統一,對稱平衡才算入門。
14.要周身輕靈慣串,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九曲珠乃是腿部之踝、膝、胯、身部之尾閭、命門、夾脊、手臂部之肩、肘、腕共九顆珠子,意想內氣像一條線將九顆珠子串連起來,便是節節貫串。如果由身發出整體之勁,足底下這條線一鬆,九顆珠子自然轉為鬆軟圓活,中心之珠(第五顆)即命門之運用極關重要,因腰為主宰,可給尾閭、胯、膝、踝下四顆珠子做後援,還能保持夾脊、肩、肘、腕四顆珠子的鬆軟圓活,故如能掌握和利用這顆珠子發人則可奏速效又不易被對方發覺。
15.練拳要做到以意領形、以腰走勁、剛柔並濟、清沉兼備、虛實互根、開合相寓、曲直相求、方圓相生、快慢相勻、正隅相化、上下相隨、內外相合、氣勢飽滿、八面支撐、周身一家-----等。

 

台長: 真善美
人氣(1,08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六、太極心庫 |
此分類下一篇:認識太極拳----(前)陳淳禮 老師
此分類上一篇:(前)老師的話---陳淳禮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