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1-08 23:40:25| 人氣4,4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3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蛇窯

「蛇窯」源自中國大陸,由於多屬官窯,官窯多使用「龍窯」的原名,民間沿用不敢僭用「龍窯」之名,故易龍為蛇改稱「蛇窯」。鶯歌地區製陶初始,主要以柴燒 蛇窯為主,由於蛇窯溫度僅能提升至一千一百度左右,所燒製的陶器主要以傳統缸甕等主。

蛇窯
,亦即龍窯,是一種窯體的結構為細長型、圓筒狀的窯,外形並不彎曲,而其長度可達100公尺以上,大多蓋在山坡上,所以窯體上下兩處有高低落差,上方接著高聳的煙囪,下方為燃燒口,中間窯身擺放要燒的坯胎,而一般蛇窯的斜度大約15度
蛇窯大致上可分為窯頭、窯室、煙囪三部分,其中窯頭有觀火眼、投柴口、通風口,是擺放燃料生火之處,而窯室位在中段,內部沒有間隔,空間設計上是前面低窄,中段增加高度及寬度,後段則繼續增加高度但減少寬度,至於窯門則大多設於窯室中段處[1]。煙囪是整個蛇窯中所在地勢最高者,而由於蛇窯有斜度可產生抽氣效果,所以不用蓋得太高


窯的分類

以造型分:包仔窯、蛇窯、登窯、四 角窯

以燃料分:柴窯、煤炭窯、重油窯、電窯、瓦斯窯

以火焰分:直焰、橫焰、半倒焰、全倒焰

 

 

 


陶器與瓷器的區別
一、燒成溫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一般都低於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 瓷器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

二、堅硬程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低,坯體並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低沉,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 瓷器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製坯燒成,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土作坯。 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 高嶺土在燒製瓷器所需要的溫度下,所製的坯體則成為瓷器。 但是一般製作陶器的黏土製成的坯體,在燒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

四、吸水率不同
吸水率小於0.5%為瓷,大於10%為陶,介於兩者之間的為半瓷

五、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 
瓷器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

六、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熔融。 瓷器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中國瓷器的真正起源,至今仍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河南鄭州商代遺址出土的一件帶釉的灰白色尊,已經具備了瓷器的基本特徵,因而斷定遠再三千三百多年以前的商代,就已經有了瓷器。其所持的理由是:
1. 商代瓷器已經帶有以青綠為主色的瓷釉。
2. 胎骨細膩堅硬,出土以灰白色者居多,這種灰白色的胎骨,顯然是以高嶺土燒成的(高嶺土是製瓷器最作好的黏土),因此將它視為中國瓷器發展初級階級的瓷器。
亦有人認為,在商、周時代,中國所創造的是原始瓷器。因為從商、周遺址出土的青釉器物或碎片,表面上都敷有一層青、青灰或青褐色的薄釉,它們的燒成溫度比 一般的陶器要高,胎子的基本燒結質地堅硬,吸水率比陶器顯然小多,敲擊的聲音清脆,認為這類器物,實際上已不同於陶器,基本上已具備了陶器的特徵,但在技 術上還比較原始,所以稱為原始瓷器。到了東漢或魏晉時期,製作技術更加成熟,完成由陶向瓷的過渡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

另有一種意見,認為瓷器的直接祖先應該是中國南方的幾何形印文硬陶,印文硬陶一出現,就逐漸像瓷器發展。商周時代已經在這種硬陶上加施含鐵成分的釉, 到了漢代,瓷土的選練技術提高後,給以後的瓷器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他,尚有人將瓷器的起源定於隋、唐時代。認為:
1. 瓷器在隋唐時已普遍的使用較高的火度燒成,故瓷器的胎質更為堅硬。
2. 當時由於瓷器的出現,普遍的代替了金、銀器的使用,故產量大增。
3. 唐代出現了「窯」的專稱。象徵著瓷器的生產已經很嚴密。
4. 著名的邢窯白瓷與越窯青瓷品質較過去顯著提高。



台長: 楊元中
人氣(4,476)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