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03 16:29:03| 人氣5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活泉茶館326-高利潤高風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活泉6年3月3日

  就像「宗教都是勸人向善」的觀念深植人心一樣,「高利潤必定伴隨著高風險」也是大家所深信不疑的。

  第一個觀念使得人「不能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箴8:35、約10:10、約20:31)第二個觀念則使得人們視投資理財為畏途,不敢越雷池一步,永遠杵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所提及的E或S象限(請參閱「活泉茶館175-四個象限」)。

  關於風險與利潤,華倫巴菲特在1984年於哥倫比亞大學所發表的一篇演講曾有提及,「以價值為導向的投資組合,其報酬的潛力越高,風險越低。」(註一)報酬率越高的投資組合,它的風險越低,這實在是跟主流的高利潤高風險背道而馳!

  最近聖經速讀讀到申命記,摩西說:「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申30:19)並且他建議我們要選擇「生命之道」(註二)同樣的,華倫巴菲特也建議我們接受「價值投資法」。

---------
約8:24 所以我對你們說,你們要死在罪中。你們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

約14:9~11
耶穌對他說: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嗎﹖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將父顯給我們看呢﹖
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你不信嗎﹖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乃是住在我裡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
你們當信我,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即或不信,也當因我所做的事信我。
---------

同樣的,你總該因華倫巴菲特所做的事而相信他吧!

華倫巴菲特使用「價值投資法」的成績:
---------

巴菲特致股東函
2004年版

附註:下表係董事長致股東信的參考資料,並載於年度報告的封面。

Berkshire’s Corporate Performance vs. the S&P 500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in Per-Share in S&P 500
Book Value of with Dividends Relative
Berkshire Included Results
Year (1) (2) (1)-(2)
1965 ............................... 23.8 10.0 13.8
1966 ............................... 20.3 (11.7) 32.0
1967 ............................... 11.0 30.9 (19.9)
1968 ............................... 19.0 11.0 8.0
1969 ............................... 16.2 (8.4) 24.6
1970 ............................... 12.0 3.9 8.1
1971 ............................... 16.4 14.6 1.8
1972 ............................... 21.7 18.9 2.8
1973 ................................ 4.7 (14.8) 19.5
1974 ................................ 5.5 (26.4) 31.9
1975 ............................... 21.9 37.2 (15.3)
1976 ............................... 59.3 23.6 35.7
1977 ............................... 31.9 (7.4) 39.3
1978 ............................... 24.0 6.4 17.6
1979 ............................... 35.7 18.2 17.5
1980 ............................... 19.3 32.3 (13.0)
1981 ............................... 31.4 (5.0) 36.4
1982 ............................... 40.0 21.4 18.6
1983 ............................... 32.3 22.4 9.9
1984 ............................... 13.6 6.1 7.5
1985 ............................... 48.2 31.6 16.6
1986 ............................... 26.1 18.6 7.5
1987 ............................... 19.5 5.1 14.4
1988 ............................... 20.1 16.6 3.5
1989 ............................... 44.4 31.7 12.7
1990 ................................ 7.4 (3.1) 10.5
1991 ............................... 39.6 30.5 9.1
1992 ............................... 20.3 7.6 12.7
1993 ............................... 14.3 10.1 4.2
1994 ............................... 13.9 1.3 12.6
1995 ............................... 43.1 37.6 5.5
1996 ............................... 31.8 23.0 8.8
1997 ............................... 34.1 33.4 0.7
1998 ............................... 48.3 28.6 19.7
1999 ................................ 0.5 21.0 (20.5)
2000 ................................ 6.5 (9.1) 15.6
2001 ............................... (6.2) (11.9) 5.7
2002 ............................... 10.0 (22.1) 32.1
2003 ............................... 21.0 28.7 (7.7)
2004 ............................... 10.5 10.9 (0.4)
Average Annual Gain — 1965-2004 21.9 10.4 11.5
Overall Gain — 1964-2004 286,865 5,318


資料以歷年制為準,除了1965年及1966年係至9/30;1967年則為至12/31的15個月。

從1979年開始,會計原則規定保險公司持有的股權投資必須採用市價法取代原先的成本與市價孰低法,在本表中,1978年以前的資料已依照該原則重新調整,除此之外,其他的數字皆依照原則的結果未作更動。

S&P 500指數係以稅前為準,而Berkshire的數字則屬於稅後,如果Berkshire直接投資S&P 500並依此課徵相關稅負,則當S&P 500的報酬為正時,Berkshire的表現將不如S&P 500,相反地若S&P 500的報酬為負時,Berkshire的表現將優於S&P 500,就長期而言,Berkshire額外負擔的稅負成本將使得中間的差異日益擴大。
---------
Average Annual Gain — 1965-2004 21.9 10.4 11.5
Overall Gain — 1964-2004 286,865 5,318

  從1965到2004年,巴菲特所主理的約克夏公司(Berkshire)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而美國股市S&P 500指數的年複合成長率為10.4%,雖然只有區區11.5%的差別,但經過了40年結果卻有天壤之別:

  如果你是約克夏公司的股東,1964年你投資100元在約克夏公司,到了2004年就成了286,865元,但如果你投資在S&P 500的指數型基金上,到了2004年就只有5,318元(其實也是蠻多的,因為你如果投資在年複合報酬率為5%的儲蓄險上,也才成長為704元,但如果現在銀行2%的利率持續40年的話,100元存銀行利滾利40年後你會領到221元,扣除本金100元,你才賺到121元,難怪有人會建議錢存銀行不要存太久)

  現在炒得很熱的18%,如果能利滾利40年,那麼100元變成75038元,100萬元就會變成75038萬元,只是天底下沒有這麼好康的事。誰說沒有!!華倫巴菲特就做到了,而且是100萬元變成286,865萬元(很難算的數字)

  所以「價值投資法」是可行的,問題只在於要如何去做而已。

---------

168 巴菲特投資理財網
20020915十倍速的巴菲特

根據永恆的價值一書中的記載

1942年11歲的巴菲特開始投資股市,當時他的淨值不到100美元
13歲那年,巴菲特靠著送報賺取1,000美元
巴菲特22歲大學畢業那一年,投資淨值約為一萬美元
等到他25歲在自家臥室成立合夥企業,個人資產已超過10萬美元
1961年巴菲特31歲時,他已經是個百萬富翁了
1965年35歲的巴菲特透過合夥企業取得波克夏紡織經營權時,他個人的身價也正式突破一千萬美元
或許你會問那麼他何時突破一億美元呢?
答案是1981年
1988年突破10億
1997年突破100億
許多人終其一生 能掙得6個零 就已經很不簡單了
巴菲特花了67年讓自己的身家後面多了10個零
如今高齡73歲的他正往第十一個零邁進
依照這種速度巴菲特極有可能在2009年突破1,000億美元
不過屆時他也已經80歲高齡了


**********
註一:
168 巴菲特投資理財網
葛拉罕–陶德超級投資者

編輯註:本篇論文係根據華倫巴菲特在1984年於哥倫比亞大學所發表的一篇演講稿潤飾而成,該次演講是為了慶祝由班哲明.葛拉罕與大衛.陶德合著《證券分析》發行五十週年。該書所闡釋的觀念隨後為《智慧型股票投資人》發揚光大。巴菲特的論文提供了精闢的研究,說明了葛拉罕的門徒是如何利用葛拉罕的價值投資法,在股票市場上獲得驚人的成就。


葛拉罕與陶德追求「價值遠超過價格的安全保障」,這種證券分析方法是否已經過時?目前,許多撰寫教科書的教授皆認為如此。他們認為,股票市場是個有效率的市場;換言之,股票價格已經充分反應了公司一切已知的事實以及整體的經濟情況。這些理論專家認為,市場上已經沒有價格偏低的股票,因為聰明的證券分析師將運用全部的既有資訊,以確保適當的價格.投資者能經年累月地擊敗市場,純粹是運氣使然,「如果價格完全反應了既有資訊,則這一類的投資技巧將不存在」一位現今教科書的作者如此寫到。

在此撇開主題,以40美分的價格買進一美元的紙鈔,人若不能接受這項概念,就永遠不會接受他,......

表八是華盛頓郵報公司的退休基金,幾年之前,他委託某家大型銀行管理基金,我建議該基金應該聘請以價值為導向的基金經理人。

如同記錄上所顯示的,管理方式改變之後,其整體績效名列前百分之一,......。

表九的績效屬於FMC公司的退休基金,我本人沒有管理資金,但是在1974年,我影響了決策而選擇以價值為導向的基金經理人,在此之前,他也依照大型企業的慣例延聘經理人,在他皈依價值法之後,其投資績效目前在貝克退休基金調查報告中名列首位,......。

因此這九項記錄皆來自於「葛拉罕-陶德村」的銅板投擲者,我並非以後見之名而從數千名對象中挑選出他們,我也不是在默念一份彩券中獎者的名單,在他們得獎之前,我不曾聽過他們的名字,我乃是根據他們的投資決策架構,而在多年前便選定他們,我了解他們所接受過的訓練,並且知道他們的智慧、個性和脾氣,我們務必了解,這 群人只承擔了一般水準以下的風險,留意他們在股市疲弱期間的記錄,他們的投資風格雖然大不相同,但心態上始終恪守:買進標的是企業,而非企業的股票,他們當中有些人偶爾會買下整個企業,但是他們經常只是購買企業的一小部份,不論買進整體或一部份的企業,他們所稟持的態度完全相同,在投資組合中,有些人持有幾十種股票,有些人則集中少數幾支股票,但是每個人都受惠於企業市場價格與其內含價值之間的差值。

我相信市場上存在著許多沒有效率的現象,這些來自於「葛拉罕-陶德村」的投資人成功地掌握了價格與價值之間的缺口,華爾街的群眾可以影響股票價格,當最情緒化、最貪婪的或最沮喪的人肆意驅動股價時,我們很難辯稱市場價格是理性的產物,事實上,市場經常是不合理的。

我想提出有關報酬與風險之間的重要關係,在某些情況下,報酬與風險之間存在正向關係,如果有人告訴我,我有一隻六發彈裝的左輪手槍,並且填裝一發子彈,你可以任意地撥動轉輪,然後朝自己扣一次板機,如果你能逃過一劫,我就賞你100萬美元,我將會拒絕這項建議,或許我的理由是100萬美元太少了,然後他可能建議將獎金提高為500萬美元,但必須扣兩次板機,這便是報酬與風險之間的正向關係!

在價值投資法當中,情況恰巧相反,如果你以60美分買進ㄧ1美元的紙鈔,其風險大於以40每分買進1美元的紙鈔,但後者報酬的期望值卻比較高,以價值為導向的投資組合,其報酬的潛力越高,風險越低。

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1973年,華盛頓郵報公司的總市值為8,000萬美元,在這一天,你可以將其資產賣給十位買家之一,而且價格不低於4億美元,甚至還能更高,該公司擁有華盛頓郵報、商業週刊以及數家重要的電視台,這些資產目前的價值為20億美元,因此願意支付4億美元的買家並非瘋子。

現在如果股價繼續下跌,該企業的市值從8,000萬美元跌到4,000萬美元,其beta值也上升,對於用Beta值衡量風險的人來說,更低的價格使他變得更有風險,這真是仙境中的愛莉絲,我永遠無法了解,用4,000萬美元而非8,000萬美元購買價值4億美元的資產,有人竟然認為其風險更高,事實上,這筆交易基本上沒有風險,尤其是分別以800萬美元的價格買進十種價值4,000萬美元的資產,其風險更低,因為你不擁有4億美元,所以你希望能夠確定找到誠實而有能力的人,這並不困難。

另外你必須有知識,並且能夠粗略地估計企業的價值。但是你不需要精密的評價知識,這便是班哲明‧葛拉罕所謂的安全保障。你不必試圖以8,0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價值8,300萬美元的企業,你必須讓自己保有相當的緩衝,架設橋樑時,你堅持載重量為3萬磅,但你只准許1萬磅的卡車穿梭其間,相同的原則也適用於投資領域。

有些具商業頭腦的人可能會懷疑我撰寫本文的動機,更多人皈依價值投資法,將會縮小價值與價格之間的差距,我只能夠告訴各位,自從葛拉罕與陶德出版《證券分析》,這個祕密已經流傳了50年,在我奉行這項投資理論的35年中,我不曾目睹價值投資法蔚為風潮,人的天性中似乎存在著偏執的特色,喜歡把簡單的事弄得更複雜,最近30年來,學術界如果有任何作為的話,乃完全背離了價值投資的教訓,他很可能會繼續如此,船隻將環繞地球而行,但地平之說仍會暢行無阻,在市場上,價格與價值之間,還會存在著寬廣的差值,而奉行葛拉罕與陶德理論的人也會繁榮不絕。

--------
註二:
申30:15~20
看哪,我今日將生與福,死與禍,陳明在你面前。
吩咐你愛耶和華─你的神,遵行他的道,謹守他的誡命、律例、典章,使你可以存活,人數增多,耶和華─你神就必在你所要進去得為業的地上賜福與你。
倘若你心裡偏離,不肯聽從,卻被勾引去敬拜事奉別神,
我今日明明告訴你們,你們必要滅亡;在你過約但河、進去得為業的地上,你的日子必不長久。
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作見證;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
且愛耶和華─你的神,聽從他的話,專靠他;因為他是你的生命,你的日子長久也在乎他。這樣,你就可以在耶和華向你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所賜的地上居住。


台長: Sam
人氣(5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消費情報(網拍、網購、買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