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8-10 16:37:01| 人氣5,8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逃殺】:年輕人永遠都是受害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世紀之初,一個國家的崩潰!失業率逾15﹪,一千萬人失業,八十萬學生杯葛校園制度,成年人失去信心,因為懼怕青少年,於是通過了一條法案:『新世紀教育改革法』(Battle Royale),通稱『BR法』」!

日本電影《大逃殺》開頭的這一段話,開宗明義的揭示一個動亂的世代。電影一開始,一架直昇機緩緩下降,裡面載著「BR」遊戲的優勝者,這個滿身是血的小女孩,對著鏡頭冷笑,這個笑容涵義很深,代表的可能是理性的喪失,也可能是一種控訴!這是電影虛構的場景,也是對現實的一層隱喻。

在大人以「保護青少年」為前提的「暴政」之下,受害的其實是年輕人,偏偏這些受到大人「保護」的年輕人永遠被壓制,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否則會變成「叛逆」,不能有自己的意見,否則就叫作「違反倫理」,那會受到更多的壓迫、更大的懲罰,可悲的是,我們都是這樣活過來的,而當我們變成大人後,也很有可能再把這樣的「暴力」加諸在下一代身上,這種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讓年輕人在慘綠色的青春裡面,被一群以「體制」為名,以「保護」為藉口的成年人,實行迂腐而偏執的行為控管,以及思想控管!

這群掌握權力的成年人,透過政治、透過教育,要把世界變成他們理想中的樣子,他們不容許年輕人尋求變革,因為腐敗的人是害怕改變的,所以喜歡尋求變化的年輕人,是他們懼怕的對象,更是他們想要馴化或是除掉的目標,電影裡的「BR法」,就是在這種扭曲的腐敗思想底下發展出來的「保護青少年政策」,對照現實世界的發展,我不敢保證那完全是虛構的!

什麼是「BR法」?簡單來說,就是把一群大人們認為「已經沒救」的青少年(也就是意見很多、想法很多的青少年)丟到荒島上,被政府軍強勢壓迫,參與為期三天的「大逃殺」,他們被派給糧食及千奇百怪的凶器,唯一的原則是「互相殘殺」!想要逃走?不可能,因為每個人的脖子上的項圈都有引爆裝置,隨時能夠遙控引爆!想反抗?更不可能,因為不但有軍隊駐守,還有人心險惡!這個遊戲只准一人生還,大家唯一能做的,不是「殺」,就是「自殺」,或者「被殺」!

按照慣例,任何「違背善良風俗」的作品(也就是掌權者不喜歡、不了解,甚至直接諷刺或威脅到掌權者的作品)都會受到「殘害」的命運,政治力干涉創作意念的現象,誰都知道是不對的,但是人有了權力,就會開始腐化,而腐化的掌權者可不會在乎對錯,因為他只要搬出「道德論」、搬出「保護青少年」那套偽善論調,就等於是「免死金牌」,要怎麼高壓專制都沒問題,這種現象在極權國家常常可以見到,但在號稱民主國家的地方也好不到哪裡去!

在日本,這部片引發「禁映風波」,甚至有國會議員把導演找來「審問」,認為他簡直是拍了一部「直接批評體制」的電影,而在台灣,《大逃殺》漫畫原作《生存遊戲》遭到「逾越限制級規範」為理由強行干涉,導致出版社不敢繼續發行,而電影版《大逃殺》也在爭取多時之後,隔了好幾年才能在台灣上映。

這些掌權的「大人們」以「制度」為名,隨意操控人的言論自由、思想自由,和片中那些迫害青少年的行為其實是相互呼應的,也就是為了鞏固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而對所有跟他意見不同的人趕盡殺絕,這不是電影虛構的情節,而是現實世界裡的一種現象,而這樣的現象,沒有人敢說是錯的,因為膽敢批評的人往往會遭受壓迫,如同出版社一受到壓力,就不敢再發行漫畫,也如同電影裡的人民看到這麼多青少年被迫自相殘殺,竟然沒人敢阻止,這就是高壓統治之下的「寒蟬效應」!

當沒有人敢發出聲音、沒有人敢表達意見,那麼錯的事情,就會變成對的!這對所有「被統治者」來說,就會是一種傷害。《大逃殺》用極度渲染的強烈影像,要批判的就是這樣的一種傷害!

什麼是「寒蟬效應」?古代人認為冬天的蟬是不會鳴叫的,所以當一個人不敢表達意見,或者無法表達意見時,我們會用「噤若寒蟬」來形容,而在高壓統治或是威權壓迫之下,會變成沒有人敢再說出不同的意見,因為講出不同的意見,就會受到打壓,所以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敢講話了,這就是所謂的「寒蟬效應」!

成年人把社會越來越亂的責任推到青少年身上,認為年輕人都罪大惡極、無藥可救,但他們永遠不會聽年輕人多講一句話,久而久之,就成為年輕人的「寒蟬效應」,演變成「反正說了也沒用」,就不想再去溝通。

然後在鴻溝越來越深的情況下,成年人卻還是不會檢討自己,反而主張這一切都是電動玩具的錯、都是漫畫的錯、都是電影的錯,這些東西都把年輕人教壞了,於是他們要「保護」年輕人,要對年輕人施行「思想淨化」,阻止和大人不同的意見繼續蔓延,但是他們永遠不了解年輕人的需求、想法,或期望,他們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加諸在年輕人身上,強迫他們順從,不順從的,就想辦法「對付」!

《大逃殺》就是把這種成年人想要「除掉」年輕人的扭曲心態,變成「強迫年輕人自相殘殺」的情節,而男主角的父親常常跟他說「要加油」,但自己卻跑去自殺;北野武飾演的老師,口口聲聲要教育下一代,卻只因為他自己家庭不幸福,就以迫害學生作為情緒發洩的出口,成年人把社會搞得一團糟,卻要這一切代價全部轉嫁到下一代身上,這不但不公平,而且簡直不負責任!

逃出殺戮遊戲的男主角說:「我以後絕對不要成為這樣的大人」,這句話倒是給了年輕人一點啟發,既然我們知道這些掌權的大人是如何愚昧,那麼有朝一日,當我們真正成為「未來的主人翁」,真正換我們掌握權力的時候,我們就要以他們作為借鏡,不要犯下和他們相同的錯誤。

以《無仁義戰爭》、《里見八犬傳》聞名的深作欣二,在日本有「殿堂級導演」的美名,他拍完《大逃殺》第一集不久,就因病過世,因此第二集由他的兒子繼續完成,不過第二集的成績實在差強人意,相較之下,第一集可以說是深作欣二的最後遺作,成績也相當可觀,它探討一種「疏離」,用一種近乎極端的批判方式,冷眼看人生,強烈的影像和意念卻又是那麼一針見血,在刀光血影的殘酷畫面之中,我彷彿聽見一個創作者用盡生命的最後一絲力氣,對現實社會發出的一聲吶喊……


台長: 馬來魔 (魔哥)
人氣(5,8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非英語外片 |
此分類下一篇:電車男:人生百態,在網路上串聯
此分類上一篇:真情流露與過度美化:再見了可魯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