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2-27 15:51:57| 人氣5,487|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透視時空之窗 - 一堵牆的歷史斷面 102-2-26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環境解說課開始不久 望著窗外湧動著的綠樹蔭濃 彷彿即將破窗而入 老師有感而發地說道 他覺得面對著滿窗的綠意上課 是一種享受
話語方才落定 教室外頭旋即傳來機具施工的聲音 如魔音穿腦般的 將那美好的愉快的情境摧毀

第二堂課 情況仍未改善 老師在討論遺產與歷史建物時 先提到文薈廳 隨後做了個決定 要帶我們到金山南路上 走訪一段圍牆 一處歷史的遺蹟
所有的人都在五分鐘之內收拾妥當 離開教室至對面大樓前等候校車
在校本部下車後 開始沿著金山南路徒步

老師先帶我們步入金山南路二段203巷內 以日據時期總督府山林課的舊宿舍群為主的錦安里 因現今仍有人居住而得以保存 由農委會林務局管理
隨後 老師停在一棟高聳的中華電信大樓旁邊的另一條巷口 一堵圍牆的起始處駐足

我想像著 若是沒有解說牌 也老師沒有帶我們來到這裡 指著解說牌告訴我們 它就是日據時代舊台北監獄的北面圍牆
還可能會有其他的原因 讓我被這堵牆吸引 願意停下腳步 探問它的歷史嗎?

其實在我很小的時候 時常隨著父母親 拜訪住在金山南路上一棟日式宿舍的姨婆 上大學以後的家距離師大校本部並不算遠 然而我對於這個區域 顯然十分陌生

在一個解說牌上頭 我讀到 距今一百零貳年前 日人以拆除清光緒年間建造的台北舊城牆的安山岩與淇哩岸石為材料 在此地蓋起台北監獄的高牆
如今僅一南一北各剩餘一段 分別被降低 加高 或延長 當作中華電信大樓與宿舍的圍牆 這是舊台北城"殘餘的價值"

在另一個紀念聯軍飛行員的解說牌上頭 幾株蕨類開始在上頭駐紮 它們和苔蘚地衣正尋得了安身之處 開始一面以萌竄展露生命力 一面風化著這面舊牆
 
沿著小巷走到底 才發現北面圍牆築得高低參差 一面貼上磁磚 一面敷以水泥 而我們已無從探究它從什麼時候開始是這樣的
只在水泥大塊剝落之處 露出了顏色不一的淇哩岸石 讓我仍能夠憑藉著它 追想曾經是清光緒年間台北城時期的那段歷史
彷彿就從那水泥剝落處 開鑿了一扇窗口 使我得以窺見百餘年之間 清朝的台北城 日據時代台北監獄的更迭 以至於光復後 做為公營機構圍牆的剩餘價值 以及再重新被挖掘, 被保留的那一頁歷史切面

牆的背後 隱含的原始意義是"隔離"
清台北城 隔離了城裡與城外 城市與鄉村
日據時代的舊台北監獄 隔離了被認為有罪的人與無罪的人(真的有罪嗎?)
牆內也曾經關過羅福星與其他抗日人士 二次大戰期間被擊落的盟軍飛行員 甚至羅織了假審判 在二戰結束之前58天將他們處死 造就了一座無形卻也無止盡 陰陽永隔的"牆"
過去的監獄高牆 在如今壁立的高樓之下 再怎麼也顯得古老而侷促了

老師帶領的討論結束之後 我們又在回程的徒步中 遇見了殘留的南面圍牆 厚實的淇哩岸石牆 或許是保留作宿舍圍牆 高度較低 也令人無從推知它最初的面貌

無論是與去年十二月造訪的安平 或者這個月初才造訪的澎湖相較 我都覺得 台北市在某種程度上來說 似乎過於年輕
過於年輕 以至於人口不斷地流動 湧入; 過於年輕 以至於不斷地為了追求擴張與更新 而不斷地摧毀著過去; 過於年輕 以至於 某些事物消失的時候 就連一堵牆也不容留存 徒留後世無以憑弔的遺憾.... 

與台北監獄北面圍牆以一條小巷為隔鄰的一列民宅 以及緊鄰著南面圍牆內已經淨空的中華電信舊宿舍 在未來的都市更新計畫中 想必都會隨著時間之流 被判定瓦解 隱沒的命運
屆時 這兩面碩果僅存 足以代表清光緒年間遞變為日據時期與光復後的台北城舊蹟 還存在著, 被重視嗎?
或者只是被更多高牆似的拔地而起的新建築給包圍 隔離 與淹沒?


DSCF3698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JPG


DSCF3701金山南路 錦安里的日式宿舍群落.JPG


DSCF3707日據時代台北監獄北側圍牆.JPG


DSCF3711從水泥剝落處 彷彿為我展開一扇窗 看見百餘年之間 清朝的台北城 日據時代的監獄 以至於光復後用於公營機構 以及再重新被挖掘 被保留的歷史切面


DSCF3715這或許是舊台北監獄時期的一扇門 當時作何用途 後來因何而堵起來 對我而言都謎


DSCF3720面對的圍牆的舊房子 我被門前掛的玉蘭花 以及特殊的門牌所吸引.JPG


DSCF3721這扇紅色的木門 讓我想起從出生住到小學畢業 但是現在已經因為都市更新消失的舊家


DSCF3722與舊台北監獄圍牆僅一巷之隔 仍有人居住的老社區 據說不久之後也將因都市更新而消失


DSCF3724歷史未必沉重 蕨類與苔蘚植物正逐步進駐 開始一面展露著生命 一面風化著這面舊牆


DSCF3725舊台北監獄的南側圍牆 可較完整地看見築台北城的淇哩岸石.JPG

後記:

三月中旬的週五 我牽著瑀魚 在細雨之中再走一遍在日治時期名稱是台北刑役所的舊台北監獄

我們先是坐在隔著金山南路對面的一間小吃店遙遙相望 想著它的前世 曾經是如今已完全消失的台北城
而後我們走近了它
我們沿著長長的舊台北監獄城牆走著
這一面已有一百年歷史的南面圍牆 據說並沒有被指定為古蹟 正與華光社區同樣面臨被災拆除的命運

左手邊就是已成為廢墟的華光社區
接收日式黑瓦屋為法務部的官舍 與看雜亂的違章建築比鄰著 錯落著

因為問路 一位看來粗獷的中年男子 卻為我們仔細介紹了南面圍牆與華光社區
折返師大的時候 我們走在人行道已經完全被老榕根系盤據的人行道上 使我理解了時間的力量

我想像著這裡即將被夷平 即將蓋起的金融大樓
在追求更新與繁榮的時候 所有關於地區歷史的喟嘆 為生物的呼喊請命 最終都將淹沒在大歷史的洪流裡 不復記憶

 

註:

1. 關於舊台北監獄遺蹟 

請見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5%8C%97%E7%9B%A3%E7%8D%84%E5%9C%8D%E7%89%86%E9%81%BA%E8%B9%9F

臺北監獄圍牆遺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座標25°1′58″N 121°31′37.15″E / 25.03278°N 121.5269861°E / 25.03278; 121.5269861

臺北監獄圍牆遺蹟。

臺北監獄圍牆遺蹟位於臺北市大安區愛國東路底、金山南路交叉口附近,也就是今中華電信台北南區營運處(電信金山大樓)的周圍。分倨該公司營運處南北兩端,各百公尺的兩石材邊牆,不但是臺北府城城牆僅存的遺蹟,也是臺灣日治時期臺北刑務所的四周圍牆。

背景

1895年,台灣邁入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了維持社會治安與鎮壓反日運動,研擬興建臨時性監獄。在台灣北部方面,總督府特地將位於台北城內的清朝參府衙門略加修改,成為台灣第一座西方式監獄。名稱就定為台灣總督府台北刑務所。

拆城與監獄

在城內興建刑務所同時,入台北城後的日本統治者,於1899年公告第一次市區改正計畫後,開始以街地整理與貫通道路為由,動手拆除台北府城城牆及城內文廟武廟。台灣總督府並將台北石城城牆的安山岩唭哩岸石堆積於城外四處。不久,1904年底,除了刻意留存的四座城門之外,台灣總督府幾乎已將台北城所有城牆拆除。從南城牆拆除的石材,則大多運往南門附近。

1910年代左右,以台灣總督府主導的維護治安與鎮壓行動日漸興盛,台籍犯人增多。為此,總督府特別使用使用城牆遺留下的石材興建新的台北刑務所,而此刑務所即為戰後的台北監獄。

戰後

充當犯人牢獄的該刑務所,於戰後仍被中華民國政府拿來當作關押犯人的「臺北監獄」,設於圍牆內的該監獄直至1963年才漸次拆遷移監,僅存四周圍的邊牆。

今建物全部拆除殆盡的臺北監獄,只剩南北兩邊,高約三公尺,長約百餘公尺的石牆。而該兩堵牆所用石材,大多取自1900年總督府所拆除的臺北城東與南城牆所遺留下來的安山岩及唭哩岸石。因為有著雙重且二維的歷史空間標定,因此於1998年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

其他

臺北刑務所於日治時期為總督府對死刑犯的絞刑行刑所在,抗日人士羅福星即於此被日人絞殺。

 

2. 關於舊台北監獄在日據時代曾經關過羅福星的記錄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5%E7%A6%8F%E6%98%9F

1913年12月29日羅福星在淡水被捕,同時也有千人遭到拘役。行政當局乃稱此事為「苗栗事件」,在苗栗召開臨時法庭,除了苗栗羅福星外,被捕的抗日人士尚有臺南關帝廟李阿齊、東勢角賴來、大湖張火爐及南投陳阿榮等人,共計921人接受集中審判,羅福星等20人被判死刑。1914年3月3日,羅福星絞死於台北刑務所(監獄),得年僅28歲。 

以及另一篇 官塑的抗日英雄:羅福星

http://www.southnews.com.tw/Myword/03/0300/0329.htm

台長: 玉山薄雪草
人氣(5,487) | 回應(2)|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都會區的自然觀察 |
此分類下一篇:風空今昔 102-3-10
此分類上一篇:薜荔小築102-2-9

:)
堵起來的聽說是運屍口喔
2014-04-16 20:31:02
玉山薄雪草
臺北城城牆石
https://g0v.hackpad.com/M2N0PCz0lo3
2015-04-21 06:30:4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