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24 22:03:26| 人氣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以保育之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覺得自己只是個愚婦一枚,在面對很多公共政策的立場辯論,而且也很膽小,深怕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前陣子收到一個消息,關於海生館要再引進4隻白鯨的消息,幾年前,在台灣死掉了2隻白鯨的新聞我還有印象。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發出了一則消息,提供白鯨被圍補的畫面,並條列了重要的理由,反對海生館再度引進白鯨,請見連結。
http://www.east.org.tw/01/link3-42.htm

我也簡短寫了幾句話給海生館的館長,希望我們不要將自己的幸福快樂建立在別的物種的痛苦上云云。今天收到了一封館長給大家的回信,裡面附了二張聲明,第一封在說明海生館是公家單位,以BoT的方式與海景公司合作,海生館「會盡力去要求與海生館合作的私部門(指BOT廠商)遵照國際的規範來改善情況」,意思大概是那些行為是私部門幹的勾當,我會去監督他們的。「海生館是公立博物館,因為在規畫時對社會做的民意調查有超過九成以上的民眾希望能展示海豚,因此館方有義務去執行」,意思是,因為民眾想要看,所以我們就去找海洋生物來表演娛樂大家?那教育民眾保育生物的功能去哪裡了?而且現在講的不是"白鯨"嗎?又怎麼扯到海豚身上去了?
然後又提到「我也答應將引導海生館的第三個館〝世界水域館〞的興建,讓它有50%以上的展示以虛擬實境的電子手法來表現,如此在野外的生命可以減少被捕捉,如此可以領導世界水族館的發展方向,讓更多的生命被保護。」這個又跟現在討論的白鯨問題有什麼關係?接著又是「我已完成了我的承諾,即將在數個月後開幕的〝世界水域館〞有60%的展示是虛擬實境,如果這個嘗試是失敗的,我將失去我事業上的名聲,如果它是成功的,願上帝祝福水族館業和野生動物。」我看不懂這是什麼意思!
「儘管我私下是環保人士,從事的研究也偏重環境生態,但是我的公職是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和水族館的館長,努力執行社會中多數人的期望是我的責任,就像一位和平愛好者如果做了國防部長,不管他喜不喜歡,他一定要建立一支有效的武力,就算他辭職,軍隊還是要建立。」這一句,我昏倒了!

第二封信,看了很容易被說服,我也有一點立場動搖了,放上全文:
------------------------------------------------------------
篇名為「既要保育又要教育」

這幾天,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等保育團體,對於海生館引進白鯨一事,有了一些批評,我們謹表示感謝。雖然,民眾關懷動物的「保育」和「保護」是好事,兩者皆要不遺餘力進行,但事實上,還是有衝突的地方;例如巴西龜,為了保育應予消滅,但基於對生命個體之尊重,則需予保護。而研究會此次對本館之批評起源應來自「保育」和「保護」觀念權衡的差異。保育是確保生物『族群』延續以供後代子孫能永續利用;「保護」則植基於對『個體』生命之尊重。其實在不會影響族群生存及永續利用之下,適度取用部份個體做為教育展示之利用,是可被允許的。雖然,對白鯨個體,必需遠離家鄉,並被圈養在水族箱中,的確令某些人士或團體感到遺憾,但對曾經造訪海生館的一千多萬人所帶來之教育及娛樂價值,兩相權衡之下,我們覺得就像是要求每個成年男子要服義務兵役一樣,應是可以被接受的。所以對於研究會單以動物權之觀點批評本館,我們雖可接受,但覺並非全然合理。
海生館和海景公司是委託經營管理(BOT)關係,對海景公司之督導是根據彼此合約,如果有動物保育團體能夠指正我們之缺失,那麼在合約層面外又多一層輿論的監督,對本館的成長是為良性的刺激。
有關在引進白鯨的輸入手續方面,在農委會嚴謹審核及本館嚴格遵守相關法令,並要求俄羅斯提供輸出國CITES之証件下,也就是以輸出國國家名義証明該批生物之輸出,不會影響該種生物族群,此完全符合國際法之規定。政府官員根據法令處理事務是最基本要求,雖然道德層面未能滿足所有需求,但所有手續皆為國際法令規範所允許的。
研究會批評本館的行為屬於變相鼓勵獵捕鯨豚,而沒有救援鯨豚,恐怕是未盡了解事實。本館自民國85年即投入鯨豚救援,在國內整個鯨豚救援體系中擔任後送醫療及復健之工作,參與鯨豚救援案例共30件,其中有醫療行為達16件,在處理件數及參與程度上皆不曾落後。雖然在鯨豚救援未能有達到成功野放的實例,但在海龜方面則己成功野放8頭海龜,目前也仍持續進行各項海洋生物救援工作。
白鯨雖屬華盛頓公約附錄二之保育種類,但並未到達絕對禁止利用的限制,在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利用仍被允許,也允許原住民適量捕捉食用,可見適度之利用是可被接受的。加拿大是全球保育工作之模範生,於1988年至1996年間該國政府允許原住民愛斯基摩人(又稱Inuit)就該年之白鯨資源補充量捕捉400至700頭(2001年為405頭)。但學者報告之數據認為加拿大每年應有1000頭白鯨被原住民捕食,阿拉斯加則為150至500頭。相對於此,被圈養的白鯨尚較幸運。全加拿大境內共有8個白鯨族群,有3個被認為有滅種危險,而主要原因是環境污染及原住民捕殺,並非水族館捕捉。
本館在所有展示上儘量做到「寓教於樂」,讓每個遊客都能高高興興的參觀,不能只見到本館在娛樂部份的成績就完全抹殺教育上的效果。
本館白鯨蓄養池之各項條件無論在水表面積、水體容積等各項指標,皆遠遠超出美國農業部(USDA)動植物健康檢查服務所(Animal and Plant Health Inspection Service)頒布的動物福利規範(Animal Welfare Regulation)之規範。而處理水質的維生系統採用臭氧處理及電腦自動控制,以維持最佳水質,堪稱全世界屈指可數,最先進的鯨豚畜養池之一。
研究會希望讓白鯨回家,在實際上是很難達成的,以研究會所指稱的,在威鯨闖天關的虎鯨威利,於2002年7月在大家的協助下,花費2000萬美元,將它野放回海洋,但許多人並不清楚的是,次年12月威利卻死亡了。它在人工圈養下活了20多年,野放後18個月就死亡,在投入巨大資源後仍告失敗收場。可見人工圈養的鯨豚,並不適合野放,而海生館此批購進的白鯨,實際上巳在俄羅斯圈養一年,就算退回俄羅斯,也只是換間水族館,甚至可能是更惡劣的環境。所以在權衡對白鯨最好的權益下,提供生物更適合的生存環境,包括乾淨的水質、居住的空間,細心的照顧及觀察,應是動物本身最大的福利。
----------------------------------------------------------

或許有一天,某個遙遠星球的外星人為了協助保育地球上的人類
派出戰鑑圍補幾個漂亮的人類,造成其他人類的受傷與驚恐
將這些補回去的人類展示在美麗的瓶中,訓練其表演供外星人娛樂及教育之用
外星人告訴我們,我們抓回來的人數並不影響人類的生存,
你們地球的汙染與戰爭如此嚴重,被我們抓回來的地球人才是最幸福的...
我們能當作服義務兵役一樣地接受嗎?

這就是我們的保護動物教育,把動物弄離他們的原生環境,將他們圈養起來,大人小孩笑嘻嘻排隊與動物合照幾張,留下美好的回憶。
我也會想要親眼看見小白鯨,看見貓熊,看見企鵝,無尾熊,但這樣的快樂的背後被犧牲的東西,是我們很少有機會去了解去碰觸的。做為民眾,總是在不夠的資訊下做選擇,貓熊居然以統戰工具的身份成為政治議題,在媒體上很少見到誰在談貓熊的保育與棲息地問題,關心這件事的朋友,請看以下連結:http://www.cotaiwan.info/EAST/EAST_Petition01.nsf/0/A725A79E45137C7048256E820024C26B/$FILE/index.html?OpenElement

最近買了一本書,「百年愚行」集結了許多人類以自己需要為中心而傷害環境,傷害其他物種與其他人類的照片,包括了污染、垃圾問題、戰爭、動物實驗等等,真的很可怕,但一定要有更多更多的人來關心這些議題,世界才會更美好。(好爛的結尾,愚婦只能做到這樣了,鄉親啊,按尼呷系愛台灣啊~~~~)

台長: kanchhi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4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