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13 16:32:12| 人氣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歷在目的時代鬧劇 - 青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聽說有一批巴金研究者正雲集浙江古城嘉興,舉行學術研討會。這是早已定下來的計畫,原本還有著慶生團聚的味道,此情形下卻有了幾分嚴肅。眾聲喧嘩裡,這些學者要努力告訴大家,偶像巴金還有一個真實的面貌。人類真正的理想香火,總是靠一絲細細血脈來延續的。

-----------------------------------------------------------------------

文壇上諸多大事,於當事人萬分緊要,可是在青田這樣的閒人看來,無論喜劇悲劇都少不了鬧劇的味道,而每一次梳理故事的前後脈絡,又好似自己糾纏其間,無關痛癢之下,頗多俗世的樂趣,由此體味人情的溫暖也說不定。可是這一次,跨越生死界限,事情的開始就變得令人無所適從的嚴肅和沉重。十月十七日黃昏時分,巴金辭世。

【巴金的死和一個時代的結束被聯繫在一起 】

此前半月,已經聽說巴金病危,可是乍聞這個噩耗時,還是感到突兀。從一九九九年老人在搶救中被割開氣管,從此「封喉」,如今又是七年過去了。七年裡又不知道有多少人,包括文壇上一些著名作家生老病死,可是巴金依然好好地活著。四季輪換,總有一些事情發生,次數多了,就如同時間的標記,比如說,巴金的生日。作為風燭殘年的老人,他多年以前就已經退出公眾視線,可是每到十一月份的光景,媒體總是會熱鬧一回,十一月的上海秋高氣爽,是一年裡最好的季節,菊花黃了,大閘蟹也肥了。大家心情都不錯,就這樣數著他從九十幾歲一直到了一百歲,然後還有了一○一歲。

一個老人,尤其是一個代表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太多內容的老人離世而去,總是一件讓人傷感的事。整個社會上上下下在對於巴金去世的看法上達到了驚人的一致:都說是一個時代結束了,巴金的死最終帶走了活著的人和輝煌的五四時代的藕斷絲連。據說連最前衛的小娛記近日都在那裡念叨:魯郭茅、巴老曹……。實際上毋庸如此傷情,因為當巴金的死和一個時代的結束被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已經暗示了一個事實,我們實際上離開那個時代早就很遠很遠,只能靠病榻上奄奄一息的老人勉強去維繫。而對於巴金,這是一個更加心酸的事實,他是從那麼一個遙遠的時代走過來,很久以來就已經是一個人舉目無助地活在這個世界上。他最好的朋友靳以去世已經五十年,然後蕭珊去世,接下來,熬過「文革」的同輩人,胡風死了、李健吾死了、沈從文死了,曹禺死了,冰心死了,蕭乾死了,柯靈也死了,他送走一個又一個朋友,晚年的文字留下那麼多關於懷念的題目,他已經沒有一個同輩的朋友,成了所有人的長輩,並且後輩們還如此光怪陸離。他的理想,他的文學,都已經不為後輩所理解了。周作人引《莊子》曰,壽則多辱。這話因為周作人晚年的境遇被簡單化,真正的「辱」實則決不在某一人的實際處境,還有更加複雜的內涵。新浪網的一個調查顯示,稱讚巴金為人的遠高於稱讚其作品的。在很多年以前,在網上叫囂「巴金過時」的聲音就已經不絕於耳。他成為一個象徵性的偶像,被擺在這個世界上。因此,這一次的故事真有點中國人傳統的「老喜喪」味道,終於結束了!

【巴金的第一個筆名是PK,如今成為年輕人最紅的語彙 】

不過,與巴金本人的喜哀無關,當小記們哼哼哈哈忙忙碌碌的時候,意味著緊接一個喜劇又無可避免即將上演。這和往年生日故事不過是一回事。巴金去世的確切時間是傍晚七點零六分,到七點半,新華社所發的通訊,大的如新浪網有了專門網頁,小的如復旦BBS各個版面也都赫然可見,回貼如潮。巴金進入彌留狀態,之前已有多日,他的家人和晚年的一些重要朋友都陸續趕到,開始一段揪心的送別。青田已無法想像是日病房裡一日一日被「絕望—希望」不斷交替所折磨的床邊人心中所思所想,不過,當病房內哭聲尚未消失時,醫院外面等候的老記們———這種等候不僅需要內部消息,還需要圈中甚至上鋒的認可,非老記不可———已經紛紛雀躍,精神抖擻地搶頭條了。而外圈諸位也都在為自己地盤上的頭條絲毫不敢怠慢。頭功既定,就要比深度廣度,星期二到星期三,是上海及至整個大陸大大小小諸種週報週刊截稿的日子,一位青田熟識的編輯就說,他們本來指望巴金能活到星期二,反正趕不上截稿,就能有一星期的時間闊綽地準備。卻沒想到竟早了一天,為了填滿膨脹的版面,整個媒體當即四處出動,挖掘資源,折騰人。青田留意了一下,除了巴金家人從未在媒體前露過面外,其他的作家大腕如王蒙、金庸、王安憶、余華等等,無論身在北京、香港或者什麼旮旯角落中,都被扯到這個現場;日常安靜的大學校園也被背著攝像機的記者吵得如同片場,更不談此起彼伏一刻不得平息的聯繫採訪的電話鈴聲。這之外,巴金病房裡的醫生護士、擔任守衛任務的武警,悉數都在大眾面前露了臉;甚至巴金住過的諸處老房子,躺過的病床,童年時代的街道,等等,等等,都成了媒體的寵兒。更接下來,媒體連著不是媒體的起哄者,就開始沒心沒肺地追問巴金身後安排等等,興致勃勃地來「暴料」。巴金的第一個筆名是PK,這兩個普通的英文字母如今成為年輕人最紅的語彙,由此也可見巴金之超越時代的力量。

巴金以一個德高望重的文學泰斗的身分去世的,同時也兼了中國政協副主席的差事,因此官方也必須給予相應重視,有的文化官員出於尊重巴金而自願守護病床送老人上路,也有更多因為有官員在場而必須在場的隨從或者下級,官方支持和鼓勵了媒體的這種瘋狂報導外,並且舉行公開的各種悼念活動。到十九日前後,上海作家協會、上海圖書館、北京現代文學館等處的生平展覽都已經向公眾開放,其效率之高頗可讓人稱讚。但讚後卻也禁不住懷疑,這大概和小記們的稿子一樣都是現成的。二十二日巴金遺體移靈,從醫院運到殯儀館,上海市民聚在馬路兩邊第一次看到了莊嚴的儀式,大開眼界;二十四日舉行告別儀式,政府要員和各地趕來的市民分不同時間段與老人的遺體告別,人群擁擠,以致員警出動來維持秩序。青田親眼見到一位著名劇作家,被擠在市民群裡大喊大叫而不得入內。這使人想起了巴金作為一個曾經信仰無政府主義的人,終於被政府搶了風光。

【「人民作家」終於有了其實質 】

實際上,這一切都與本故事的主角毫無關係。青田有此耐心來講這一星期裡發生的事情,首先是因為在巴金老人身上,這是最後一次熱鬧,更加重要的,就算在這樣的鬧哄哄裡也可以看到一種力量,它平時隱而不見,卻在這種時刻,能調動起千軍萬馬(據說當天有五千多市民去向老人告別,如果算上北京和成都的悼念人群,不會在萬人以下),讓人得以面對如此沉重的話題。巴金七年前在決定接受切開氣管的手術時曾經留下一句話:從此,我就為你們活著。但七年來臥床不起,意識清醒卻不能發一言,其感受的痛苦恐怕不僅對巴金本人,對他周圍所有的人,都是一個難以承受的挑戰。一個思想和情感上都太過沉重的老人,同時也是一個被困在病床上不能說話的病人,為什麼還有自信說,我對你們是有意義的?然而早被封閉在病房裡的巴金今天真的去世了,而整個像沙一樣稀鬆渙散的當下中國則被捲在這場悼念活動中,這種意義或者說力量,不言而自明。

青田流覽近日網上的留言,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話題就是關於巴金被授予「人民作家」的問題,真誠的、惡意的、幫腔的、打渾的,全都圍著這個帶著政治色彩的封號而展開。青田此時突然想起巴金崇拜的那些法國作家,盧梭、伏爾泰、左拉、羅曼羅蘭……這些反對政府甚至反對整個時代的勇士們,有一天卻將接受共和國的榮譽勳章,而其中最傑出者,也將由共和國舉行葬禮儀式,在先賢祠中長眠。共和國的理想讓他們不會以為這是在接受政府的招安。這個共和國的傳統來自古老的雅典。伯里克利告訴雅典城的公民,自由的意義是不被奴役,是所有的公民共用城邦的統治權,這是今日已經成為濫調的「民主」在源初時代的理解,也是巴金年輕時代所信仰的無政府主義的一個重要思想源頭。青田要說的是,給予伏爾泰、盧梭和左拉榮譽的,並非是時的法國政府,而在共和國的傳統裡,它來自全體公民的稱譽。「人民作家」當然是政府授予巴金的封號,可是在他的去世激起全民的反應裡,「人民作家」終於有了其實質,而他活著這件事本身也就有了意義。

【偶像巴金還有一個真實的面貌 】

青田氏曰:斯人已逝,但其一生所懷的安那其理想是否仍在?其終身服膺的文學事業是否延續?這是最值得一問的。就在青田落筆之時,聽說有一批巴金研究者正雲集浙江古城嘉興,舉行學術研討會。這是早已定下來的計畫,原本還有著慶生團聚的味道,此情形下卻有了幾分嚴肅。眾聲喧嘩裡,這些學者要努力告訴大家,偶像巴金還有一個真實的面貌。人類真正的理想香火,總是靠一絲細細血脈來延續的。

台長:
人氣(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