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5-15 14:04:53| 人氣8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_新書上市_席慕蓉_除你之外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很不情願把這本書轉出
索性就放久些待周末讀個不醉不醒
幾乎純粹是繁體中文連插圖都沒有
一本小巧可愛的口袋著作

除你之外
中文書 › 文學小說 › 詩 › 華文現代詩
2016年3月1日 - 書名:除你之外,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1335483,頁數:272,出版社:圓神,作者:席慕蓉,出版日期:2016/03/01,類別:文學小說

web: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nfam_7Waw

目錄

〈代序〉我想叫她穆倫.席連勃 向陽

篇一      自敘
〈線條—給慕蓉〉 陳育虹

自敘               
偶得——之一
偶得——之二
五月的沼澤
我讀詩 
不滅 
時光刺繡
山火
除你之外

篇二      初心
〈為了美—敬致席慕蓉〉 吳晟

大地哀歌
猿踊
湮開的詩
流動的月光
初心
發光的字

篇三      軌道上
〈致:席慕蓉〉 林文義

軌道上
動詞的變化
名詞的照面
人生轉向
夢在窺視

篇四      餘生
〈你的族人—寫給席慕蓉〉 陳克華

現代畫像石
請給我一首歌
彎曲的河岸
狂歡鶴
有人問我草原的價值
我家隔壁
《沒有墓碑的草原》
餘生
伊赫奧仁

篇五      英雄組曲(二)
〈大雁的傳說—致席慕蓉〉 滿全

英雄博爾朮
代跋 瘂弦
〈後記〉海馬迴
謝啟

代序

我想叫她穆倫.席連勃 向陽 


  十一月三日下午,詩人席慕蓉應我的邀請,到臺北教育大學來演講。這場演講是在我開的課「文學大師講座」中進行,詩人演講的題目是「我的原鄉書寫」。早在九月,我在臉書上發布消息次日,臉友預約她的演講就已額滿。演講這一天,沒有預約而前來聽講的人更多,國際會議廳瞬間爆滿,走道、角落都坐滿了年輕的學生。詩人的魅力,由此可見。

  北教大曾是席慕蓉的母校,她也曾獲北教大頒贈傑出校友,面對著滿堂或坐或立的聽眾,可以感覺她重返母校、目睹昔年舊景與流光的心情。她侃侃而談當年在學校大禮堂自我介紹時發生的舊事,並由此開展她和蒙古原鄉的追尋之旅。兩個小時下來,毫無冷場。蒙古的興亡歷史、草原的壯闊景觀、族人的記憶與認同,通過一串串故事,娓娓道來,都讓聽者心動。

  當天的席慕蓉,既是詩人,也是叩問鄉關何處的旅人。她從年輕時的身分困惑談到中年後的返鄉尋根、從異鄉漂流談到對家國與文化的護持,逐一道來,都讓在場的聽眾深刻感應了她在動亂流離年代中的困惑、追尋和終於安靜找到自我的篤定。我既是主持人,也是她的聽眾,這場演講後,記得我在總結時這樣說:席慕蓉以身體、行踏和書寫,覓尋記憶、建構認同,圓滿了她與蒙古的重遇,無論心靈或者信仰都找到了故鄉。

  是啊,故鄉,對在臺灣出生的我來說,那是多麼親切且容易擁抱的概念,生身之地、生活之鄉,兩腳所踏、雙眼可視之處,就是故鄉。但是,對席慕蓉來說,故鄉兩字,卻是一生的尋覓。年輕時,故鄉的面貌於她,是「一種模糊的惆悵」,她接受的是漢文化的教育,「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及至中年回到蒙古草原,她才看到「少年的父親曾經仰望過的同樣的星空」,而終於又在追尋希喇穆倫河源頭後「在母親的土地上尋回了一個完整的自己」。那是一九八九年的事,但即使如此,故鄉於她,仍然是必須不斷尋訪、行踏的長路。故鄉於她,是個過程,不止於土地,還及於歷史,以及這樣不斷反溯的時空移動之中對蒙古文化、生態的強烈關注。席慕蓉的鄉愁是動態的鄉愁,整個蒙古的歷史和草原,是這個鄉愁的動脈與靜脈,無論發而為詩,書而為文,都和她的生命連結於一,不離不棄。

  當天的演講,席慕蓉的解釋是,這鄉愁來自「血緣」,是血脈上的牽繫,只有在一個人遠離族群,或整個族群面臨生存危機時才會出現,只有在那個時候,血緣才會從生命裡走出來召喚你。這在她寫給我的一封信中也曾提及:  我之所以想要為內蒙古發言,只是我的私心,因為草原是我族人的原鄉。若是沒有血脈上的牽繫,我會關心嗎?

  我相信我恐怕不會像此刻這樣投入的。  我可以理解詩人的這種鄉愁可能真如她所說,來自血脈,但是我認為猶不只如此。席慕蓉從一九八九年展開的草原之旅,一如詩經〈蒹葭〉所說「溯洄從之,道阻且長」,也如屈原〈離騷〉所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那樣,無法僅僅依賴身上所繫的血源而不以為苦。從一九八九年起,她每年回蒙古一或兩次,足跡從父母之鄉到愈發遼敻的大興安嶺、天山山麓、額濟納綠洲、鄂爾多斯、貝加爾湖—這樣的旅途,開展了她的歸鄉之路,已經不純然只是出於尋根、溯源的血脈或鄉愁,而是詩人對蒙古文化和國族命脈的高度凝注了。
 
  這樣的高度凝注,使得席慕蓉的詩與散文有較此之前更具突破性的發展。一九八一年她推出第一本詩集《七里香》,一九八三年出版第二本詩集《無怨的青春》,都造成轟動,席捲出版市場,形成「席慕蓉現象」,詩壇對此有褒有貶;但是她從一九八七年推出第三本詩集《時光九篇》之際,她已經開始探究時間與生命的課題,拔高視野,進行生命的內在思索;二○一一年她出版的詩集《以詩之名》,則更凝聚於蒙古高原的探索。她為父祖、故鄉蒙古寫詩,也為蒙古歷史、文化寫詩。我讀她以蒙古為題材的詩作,總感覺到詩中的蒼茫、冷凝與厚重,已非一般詩人可以企及。我喜歡她在《以詩之名》「英雄組曲」一輯中寫的詩,她的詩出入蒙古歷史、文化與民族想像的多重空間,表現出了一種流離和定根、空間與時間、他方與在地的多重視角,因而成就了詩人穆倫.席連勃的全新的文學生命。

  她的散文力作《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也是,或者說更是,將蒙古文化、土地與價值觀延而伸之、刻而繪之,透過與蒙古族青少年的訴說、叮嚀,把她年輕時的認同疑惑、苦悶的「背面」和中年之後不斷尋索、逐步清朗的「正面」,疊合於一,讓逐漸消失的、頹萎的蒙古文化得以浮現。從這個角度來看,她和書寫《鄉關何處》的薩伊德(Edward Wadie Said)一樣,都表現了一個曾經陷入國族認同困惑的知識分子的追尋之旅。她對自我生命的追尋,毋寧也可以說是對隱藏在「席慕蓉」名下,或者換句話說,是對被「席慕蓉」淹沒的另一個自我(穆倫.席連勃)的追尋。她曾經和她的父祖、故鄉、蒙古高原斷裂過,如今她通過這長達二十多年的行踏與書寫,找回了自己的生命,文學的,以及國族的。那些無根(rootlessness)、失所(dislocation)、離散(diaspora)的逝昔,都已化入她的行踏與書寫,篤定地勾勒出與席慕蓉對照的穆倫.席連勃的清晰面容。

  聽完席慕蓉的演講,當晚我重翻《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在第十八封信〈生命的盛宴〉中看到了席慕蓉的這一連串問話:

  有沒有可能?在生命過程中的有些牽扯與失落,包括那隱忍的委屈或者突然的落淚,主角並不是我?而是住在我身體裡的那個她? ⋯⋯是不是住在我身體裡的那個她,已經開始慢慢與我和解了呢?  答案再清楚也不過了,下次見到席慕蓉,我想叫她穆倫.席連勃。   
 
  ——原發表於《印刻文學生活誌》二○一四年十二月號。

〈有人問我草原的價值〉
 
不遠千里而來 向我鄭重提問
他說 他代表了許多許多人
要我解釋 就今日的世界而言
那遠在北方的草原
究竟 還有些什麼存在的理由和價值?
(末日之門已經開啟 黑暗中
億萬隻蟲蟻的鱗翅正在熱烈顫動)
請等一等
讓我先來發問
如果你一向習慣用右手寫字
是不是 就可以讓左手從此消失?
如果你反正也察覺不到自己的肝和肺
是不是
就可以任由它們日漸枯萎?
(最深的海溝會有多深?
最驕傲最貪婪的人心 會有多愚蠢?)
要多巨大的痛苦才能讓你們止步?
要多慘烈的災難才能將你們阻攔?
末日之門已經開啟
難道 沒有一個人願意知曉
地球如你也需要呵護 需要疼惜
更需要一個完整的生命和身體
或許
這樣的毀滅
在宇宙間早已是不斷重複的歷史
末日之門已經開啟
還來得及明白嗎?
那即將被吹散的所謂人類的存在
以及 那如微塵般飄浮著
我們猶在心心念念盤算不停的
所謂 價值
〈沒有墓碑的草原〉—敬致作者大野旭教授
往昔 草原是沒有墓碑的
死去的親人與大地成為一體
是合葬 也是重生
來年芳草遍野 是文化深處
對大自然的孺慕與疼惜
如今 草原也是沒有墓碑的
遍野都豎起了蠻橫的鐵絲網
大自然的循環被迫斷裂 走向死亡
所有的生命最後只能與文化合葬
其中原由 後人
或許可以從你的書中探究
而我們的悲傷呢
那時會在何處 在何處隱藏?

台長: WitchVera
人氣(813)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拾人牙慧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_台東穀倉藝術館_侯文詠
此分類上一篇:波蘭電影節_高雄市(轉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