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1-05 23:41:12| 人氣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逐鹿天下:北齊和北周四十年爭霸史

不想再看無腦的台灣電視節目把觀眾當白癡耍,也厭倦了網路充斥內容農場標題聳動而毫無根據的文章,還是靜下來好好的閱讀書籍充實自己吧!
今天,在這兒跟各位推薦一本好書:逐鹿天下:北齊和北周四十年爭霸史!!!


< async src="//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

-暢銷書排行榜
本週排行榜第一名:
很多網友都推薦說讚喔!


下面是整理了關於同類書籍的介紹,都是今日的優惠折扣,過了今天價格就會調回原價 趕快點進來撿便宜喔!
點下面的圖片進去, 就可以看到整理的分享!






< async src="//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

逐鹿天下:北齊和北周四十年爭霸史

















  • 《逐鹿天下:北齊和北周四十年爭霸史》




    逐鹿天下【 北齊北周四十年爭霸史】526-581
    漢化的鮮卑皇帝 VS 鮮卑化的漢族皇帝
    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時期的風雲史話

    西元六世紀初時,曾威震天下的北魏帝國在內憂外患的打擊下,最終徹底崩潰,只留下一堆華麗的歷史碎片。千里北方大地上,狐兔狂奔,胡沙漫天,各路軍閥勢力為了獲得北方天下的統治權,大打出手。

    真正從群雄中殺出重圍的,是鮮卑化的漢人高歡和鮮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震撼歷史的雙雄爭霸拉開了序幕,此後,河橋之戰、沙苑之戰、邙山之戰、玉壁之戰,歷史銘刻了屬於他們的驕傲。

    一切總會被時間終結,但幸運的是,在高歡和宇文泰的子孫們的堅持下,脫胎於東魏的高氏北齊帝國,和脫胎於西魏的宇文氏北周帝國,延續著父輩的熱血與鐵血,上演了一齣齣精彩的攻防戰。

    但讓他們都沒想到的是,他們並不是最終的勝利者。笑到最後的,?是一個名叫普六茹那羅延的漢人,他就是楊堅。

    歷史總是充滿著不可預知的神秘色彩。

















    • 作者介紹






      姜狼

      姜狼豺盡,男,生於七十年代後期,長大後曾經在國有企業工作過一段時間,後來從事一線體力勞動,做過推銷員,現在為自由職業者。酷愛歷史文學,有一定的歷史知識積累和駕馭文字的能力,最喜歡的一本書是《三國演義》,尤其鍾愛亂世的歷史,如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這次創作《逐鹿天下:北齊和北周四十年爭霸史》,希望以自己獨特的筆觸,帶領讀者在輕鬆的笑聲中去觸摸那一段段充滿血腥和殘忍的歷史。

















    逐鹿天下:北齊和北周四十年爭霸史-目錄導覽說明






    • 前言 007
      一北魏王朝的崩潰 013
      二改變北魏國運的河陰之變 021
      三短暫的爾朱榮時代 031
      四初出江湖的高歡 044
      五高歡艱難的起步過程 053
      六高歡和爾朱兆互相算計的精彩片段 058
      七高歡的人才儲備情況 069
      八爾朱家族覆滅記 075
      九初出江湖的宇文泰 093
      十宇文泰的上位之戰 104
      十一高歡、元修、宇文泰的三角大博弈 109
      十二小關之戰 131
      十三沙苑秋風起 135
      十四亂戰河橋 148
      十五高歡和宇文泰之間的互相拆臺 161
      十六邙山生死劫 168
      十七發生在西元五四四年的治貪風暴 184
      十八西魏蘇綽改制 190
      十九玉壁夕照 202
      二十如風逝去的高歡時代 218
      二十一高歡的家庭生活 229
      二十二侯景叛變 234
      二十三長社之戰 241
      二十四高澄遇刺的前前後後 254
      二十五東魏傀儡皇帝元善見的辛酸人生路 263
      二十六北齊建國始末 268
      二十七高洋殺人實錄 276
      二十八高洋的另類行為藝術 284
      二十九高洋成功的另一面 292
      三十高洋治軍 297
      三十一西魏對殘梁的擴張戰爭 304
      三十二西魏傀儡皇帝的辛酸人生路 314
      三十三宇文泰之死 321
      三十四北周建國 327
      三十五北周殘酷的權力鬥爭 332
      三十六曇花一現的高演時代 339
      三十七高湛殘殺宗室實錄 349
      三十八周齊大戰 360
      三十九祖珽的官場生存術 374
      四十「和士開時代」的興衰榮辱 380
      四十一高緯兄弟殘殺 388
      四十二宇文護被殺的前前後後 394
      四十三高緯的荒謬人生 401
      四十四斛律光之死 406
      四十五高緯最後的瘋狂 413
      四十六太建北伐 422
      四十七北周對北齊的第一次大規模東征 431
      四十八晉陽已陷休回顧,更請君王獵一圍 437
      四十九北周攻克晉陽之戰 445
      五十如風消逝的北齊帝國 453
      五十一定鼎中原 459
      五十二宇文邕的千古之恨 466
      五十三周宣帝宇文贇的荒誕人生 474
      五十四隋朝建國始末 481

















    前言

    說到中國歷史的幾大著名亂世,一般有兩個標準,一是正式的大分裂大動盪時期,比如春秋、戰國、漢末三國、東晉十六國、南北朝、唐末五代十國、金元與南宋。還有一種就是隱性的亂世,即名義上為統一政權,實際上內部已經四分五裂,外敵橫踞門下,虎視眈眈。如隋唐之際、元朝末年、明朝末年、清朝末年、民國初期。通常所說的亂世,主要還是指前一種。

    說英雄,道英雄,究竟誰是英雄?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英雄,每個人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要成為一個英雄,除了他的所作所為符合歷史發展的主流標準之外,非常重要的標準是氣勢磅礡,有血性,有擔當。正如《三國演義》中曹操對英雄的理解:「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由於《三國演義》的橫空出世,將三國這段本來與其他亂世沒有太大區別的歷史,渲染成中國人最為熟悉的歷史,甚至漢唐宋明清也不如三國的知名度響亮,更遑論其他同樣英雄輩出的亂世了。

    其實就歷史階段劃分來看的話,真正屬於亂世只有三個時間段:春秋戰國、魏晉(五胡)南北朝,五代十國。從東漢中平元年(西元一八四年),張角發動黃巾起義以來,截止於隋開皇九年(西元五八九年),隋軍大舉滅陳,史學界一般將這段長達四百年的亂世稱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三國只是這個大亂世的一個階段。

    任何一個時代都不缺少英雄,而且英雄往往都是一窩蜂似的出現,讓人眼花繚亂。比如在五胡中期,北中國突然湧現出苻堅、王猛、慕容?、慕容恪、慕容垂、姚萇、呂光等五胡史上著名的鐵血精英,這還沒有包括同時代的東晉那位可愛的「奸臣」桓溫。

    總有一種感覺,群毆式的亂戰局面,遠沒有兩個死敵一對一的單挑,必有一人上天堂,必有一人下地獄,更能讓人熱血沸騰,就像普希金和他的情敵喬治?丹特斯的決鬥一樣。
    在南北朝中前期,雙雄單挑的局面並不少見,比如拓跋珪單挑劉義隆,元宏連續單挑蕭道成、蕭賾、蕭鸞。只是這些雙雄單挑,在整體氣勢上總讓人覺得似乎少了一些精彩,過程和結果都相對有些沉悶。即使是拓跋珪和劉義隆連袂上演的那場著名的魏宋攻防戰,亂戰過後,除了漫天飛舞的雞毛,並沒有給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好在這種無聊局面在南北朝中後期逐漸被打破,高潮不斷。梁武帝蕭衍單挑魏宣武帝元恪,以及元恪那位風騷多情的胡皇后,過程打得非常漂亮。

    緊接著出場的是南朝傳奇名將陳慶之和北朝傳奇權臣爾朱榮的單挑,陳慶之北伐,在即將壽終正寢的北魏王朝的墳頭上又添了幾把土。

    曾經累世強盛的北魏王朝,在內憂外患中最終堅持不住,轟然倒塌,只留下一堆堆華麗的歷史碎片,讓後人憑弔歎息。北魏漸漸分裂成一東一西兩個互相獨立,又互相仇恨的政權,史稱東西魏爭霸。

    東魏和西魏,在名義上依然是鮮卑拓跋部建立的政權,因為他們的皇帝都是北魏皇帝的正牌子孫。但所有人都知道,東魏和西魏真正的主宰者,並不是他們,而是站在他們身後的那兩個絕世梟雄。

    這對梟雄雙璧,就是鮮卑化的漢人高歡,和他一生的知音和對手︱鮮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

    在南北朝其他階段出現的雙雄對峙局面的時候,雙方其實都沒有打算吃掉對方,他們之間的戰爭,更像是爭奪山頭。今天你搶我一塊地皮,明天我再搶回來,最多也就是朝對方院子裡再扔幾塊磚頭。

    而高歡和宇文泰的情況有所不同,在他們的鐵血生涯中,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要吃掉對方。所以東魏和西魏之間的戰爭打得異常慘烈,名局不斷,比如沙苑之戰、邙山之戰,以及殘酷至極、悲壯至極、精彩至極的玉璧攻堅戰。

    如果從北魏分裂的那一年(西元五三四年)算起,高歡和宇文泰的雙雄爭霸戰打了整整十三年,直到西元五四七年,玉璧慘敗後,高歡淚流滿面地吟唱著《敕勒歌》,含恨離開人世。

    高歡和宇文泰的雙雄爭霸,之所以過程如此精彩,結局如此悲壯,除了二人的雄才大略外,更不能忘記的,是站在他們背後的鐵血名將群。

    高歡:斛律金斛律光竇泰高敖曹堯雄彭樂庫狄干段榮段韶慕容紹宗莫多婁貸文侯景
    宇文泰:賀拔勝李弼于謹獨孤信趙貴王羆王思政侯莫陳崇蔡佑宇文貴達奚武楊忠韋孝寬
    三國名將如雲,是三國魅力經久不息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東、西魏爭霸時代的這些名將,整體素質之出眾,星光之燦爛,絲毫不遜於三國名將群。

    即使是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來衡量,高歡和宇文泰各自的名將群都是頂級的。

    雲從龍,風從虎,高歡和宇文泰各自率領自己的弟兄們,用最為鐵血霸道的方式,向蒼天大地證明自己是頂天立地的熱血男兒。欺軟怕硬,專挑軟柿子捏,自詡先易後難、廟謨神算,算不得英雄好漢。

    西元六世紀中葉,因為有了高歡和宇文泰,江湖上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這是歷史的幸運。

    高歡死後,宇文泰又多活了十年,直到西元五五六年,宇文泰才平靜地離開這個喧鬧的名利場。但在這十年間,宇文泰並不寂寞,因為高歡的兒子們都非常強悍,一個狠過一個。他們接過父親留下來的那杆鐵血戰旗,率領麾下將士,繼續和宇文泰進行著命運的決戰。

    宇文泰準備進攻北齊,當聽說高歡次子高洋治軍嚴整,不禁長歎:「高歡有這樣的兒子,雖死猶生!」遂撤軍。

    宇文泰的歎息,實際上並不是對自己無法征服天下的一種哀傷,而更像是對老朋友高歡的懷念。一個人的世界,終歸是寂寞的。宇文泰英雄惜英雄,就像曹操稱讚孫權的那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若景升兒子,如豚犬耳。」

    東魏和西魏,其實只是後來取代東魏之北齊、取代西魏之北周的前身,一副華麗的政治外殼而已。西元五五○年,高洋廢掉東魏,建立北齊;西元五五七年,宇文泰的三子宇文覺在權臣宇文護的擺弄下,廢掉西魏,建立北周。北齊和北周的雙雄對峙,實際上是高歡、宇文泰時代的延續。物是人非,但雙方的爭霸戰依然盪氣迴腸。

    在高歡、宇文泰時代,雙方的戰爭整體上呈東攻西守之勢。因為高歡佔領的地盤是北魏時期的黃金區域,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所以發動戰爭的能力要強於宇文泰。雙方的幾次大戰,基本上都是高歡主動挑起的。

    而進入雙方的第二代較量後,北周趁南梁陷入侯景之亂的災難中不可自拔,及時吃掉了南朝蕭梁王朝的西川、荊湖地區,實力暴漲。北齊也趁侯景之亂,吃進了南朝的淮南地區,在整體實力上,周、齊旗鼓相當。

    高歡、宇文泰死了,但是他們的子孫還在!特別是兩個敵對政權的第二代接班人,整體素質之出眾,在歷史上也不多見。北齊方面有高澄、高洋、高演、高湛、高浚、高淹、高浟、高渙、高孝瓘(即大名鼎鼎的蘭陵王高長恭)。北周方面有宇文護、宇文毓、宇文邕、宇文憲、宇文盛、宇文達、宇文逌。

    雙方從人才素質到綜合實力相差無幾,但最終卻是宇文家族笑到最後,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北周優質的第二代統治者戰勝了北齊劣質的第三代統治者。在北齊的第三代子孫中,同樣擁有不少才俊,比如高澄的幾個優秀兒子高孝瑜、高孝珩、高長恭、高延宗。但問題是,坐在金字塔頂端的,卻是高歡孫輩中最不成器的高緯。而高緯的對手,卻是宇文家族第二代精英中能力最強的宇文邕,結果可想而知。

    西元五七七年,宇文邕率麾下將士攻克北齊國都鄴城,生擒高緯。高歡積二十年之功打拼出來的大齊帝國,在一瞬間煙消雲散。高歡地下有知,會做何感想?唐人李商隱嘆惜北齊的滅亡:「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人的一生,最值得回憶的,除了親情、友情之外,還有能讓你刻骨銘心的敵人。缺少了敵人,人生不會完美。北周的存在,實際上是因為有了北齊這個偉大的對手,才顯得更有意義。北齊的滅亡,宣告著這一段熱血激情歲月的終結。
    歷史,漸漸歸於平淡。

    宇文邕實現了父親吃掉北齊的夢想,他是勝利者,但北周宇文氏的勝利,僅僅維持了四年。西元五八一年,北周的天下落在了一個名叫普六茹那羅延的漢人之手,他的漢名就是楊堅︱隋高祖文皇帝。
    一切都結束了。

    一北魏王朝的崩潰
    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在名著《中國大歷史》中,明確地將中國歷史劃分為兩個帝國階段,即中華第一帝國︱秦漢四百年,中華第二帝國︱隋唐三百年。在大多數中國人的歷史意識中,還沒有哪個時代會比這兩個偉大的時代更讓中國人感覺揚眉吐氣,由衷地迸發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秦漢以降,隋唐之前,中國歷史上還有一段轟轟烈烈的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時期。作為第一帝國和第二帝國之間的過渡階段,魏晉南北朝對上承秦漢、下啟隋唐,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沒有這段充滿血腥和殺戮的夢幻時代的反襯,則秦漢失色,隋唐無光。

    按照主流歷史觀來看待魏晉南北朝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民族問題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繞過去的。在這段漢人與胡人兩種不同文明長達三百多年的碰撞中,有猜忌、有合作;有排斥,也有融合。但最終,融合是主流,以漢人為代表的農耕文明,以鮮卑人為代表的游牧漁獵文明,融為一體,從而開啟了隋唐第二帝國的瑰麗旅程。

    自西晉統治崩潰後,活躍在中國北方的幾個主要民族,除了漢人外,還有匈奴人、羯人、氐人、羌人、鮮卑人。在這段特定歷史時期內,他們為了爭奪中原統治權,歷經百年廝殺,上演了一幕幕讓人熱血沸騰又扼腕歎息的人生大戲,高潮迭起。在這百年戰爭中,最終笑到最後的,是鮮卑人。

    鮮卑人作為一個游牧與漁獵文明兼而有之的民族,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非常大。隋唐第二帝國的出現,就與鮮卑人有著直接的關係,隋唐的統治者都來自以鮮卑人為主的武川軍事集團。但如果說隋唐是鮮卑人建立的,現有證據並不足以證明這一點。

    關於鮮卑的起源,最早見於《後漢書.鮮卑傳》,鮮卑本是東胡族的一個別支,後來遷徙到鮮卑山(大興安嶺北段)居住,以山名作族名,從此自稱鮮卑。在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境內的大興安嶺北段的峭壁上,有一座西南朝向的山洞,洞口周圍草木茂密,洞內陰涼濕潤。這座山洞名叫嘎仙洞,而鮮卑人正是從這裡走進中國歷史的大舞臺,創造了一段轟轟烈烈、盪氣迴腸的歷史,從而極大地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鮮卑是一個以漁獵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他們捕魚射獵,穿獸皮,居穹廬,在一望無際的白山黑水之間過著快樂的生活。歷史已經證明,鮮卑、契丹、女真這樣的漁獵民族往往比匈奴、柔然、突厥這些傳統的游牧民族更容易接受農耕文明。

    在三大文明方式中,漁獵文明是介於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間的一種過渡型文明,所以漁獵民族一旦和以漢民族為主體的農耕文明發生聯繫,很快就會被「封建化」。羌人和氐人,則是典型的山地農耕民族,與漢民族的生活方式非常接近,所以他們的漢化進程要比鮮卑人更早。

    鮮卑人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不是偶然的。十六國中的前燕、後燕、南燕、西秦、南涼,以及不算在「五胡十六國」之內的代國、西燕、吐谷渾,均為鮮卑人所建。而其中的代國,則正是鮮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帝國的前身。

    東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歷史有一個明顯的北亂南安、南亂北安的格局,即十六國在北方進行百年戰爭的時候,南方的東晉則相對比較穩定;而南朝宋齊梁三朝在不停地更換政權時,北方的鮮卑魏則相對比較穩定。

    北魏的歷史,如果從西元三八六年,前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孫子拓跋珪在牛川稱代王開始算起,截止於西元五三四年,孝武帝元修出逃長安,首尾長達一百四十八年。北魏歷史明顯可以分為三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朝陽初升,開拓期:從西元三八六年至四三九年。西元四三九年也是十六國正式被北朝取代的紀年。
    第二階段,如日中天,守成期:從西元四三九年至五一五年,這也是北魏最為強盛的時期。
    第三階段,殘陽西下,沒落期:從西元五一五年至五三四年,累世強盛的北魏帝國從混亂走向崩潰。

    北魏最有名的皇帝,自然是孝文帝元宏,但北魏歷史最應該感謝的是處在帝國開拓期的三位鐵血帝王: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太宗明元帝拓跋嗣、世祖太武帝拓跋燾。是他們祖孫三人,歷經五十三年的艱苦努力,將原來毫不起眼的鮮卑拓跋部,打造成威震天下的鐵血帝國。

    不過在南北朝對峙形勢出現後,鮮卑魏帝國已經基本失去了再南下擴張的可能性,宋朝的塊頭太大,只能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零敲碎打。所以在拓跋燾死後,北魏開始了由擴張向守成的轉變,這也是符合北魏自身條件的政策定位。

    在文成帝拓跋濬、獻文帝拓跋弘、孝文帝元宏統治的近五十年間,北魏很少發動對南朝的戰爭,而重點則是漢化改革,鮮卑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漢化運動就發生在這一階段。北魏漢化運動其實早在拓跋珪時代就已經開始,只是一個歷史結果需要一段歷史進程來證明。

    北魏第二階段的漢化運動的主導者,有兩個人:北魏孝文帝元宏和他風華絕代的祖母馮(太皇)太后。因為元宏即位時只有五歲,政權實際上把持在馮太后手上。

    鮮卑政權的漢化改革,是一場鮮卑貴族階層與漢族貴族階層公開的政治鬥爭,這次漢化運動受到了來自鮮卑貴族階層強大的阻力。身為漢人的馮太后以鐵腕手段堅持推行漢化改革,絲毫不向舊勢力妥協。而元宏雖然是鮮卑人,但他的母系血統卻以漢人血統為主,他本人繼承了祖母的改革基因,義無反顧地推行漢化。

    元宏認為鮮卑人如果想要發展進步,就必須接受先進的漢文明,除此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站在歷史的高度來看,北魏漢化改革極大地打破了各民族之間的心理壁壘,推動了原來互相猜忌的各民族之間的大融合,為漢文明在北中國的進一步確定統治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的發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在特定的歷史階段總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反覆,甚至是全盤否定正確的路線。這次漢化改革激起了鮮卑各階層的強烈反抗情緒,不能就此指責他們固守陳規,畢竟老祖宗傳下來的生活習慣,不是靠一紙公文就能改變的。

    對元宏的漢化改革,大量鮮卑貴族和維護鮮卑貴族階層利益的漢族大臣群起而攻之,而地方上的普通鮮卑人階層也對此極為不滿。元宏率鮮卑貴族南下接受漢化,這部分鮮卑人稱為「南遷鮮卑」,而在北魏與柔然接壤的六鎮,還有為數眾多的鮮卑人,稱為「原住鮮卑」。

    在鮮卑漢化的過程中,南遷鮮卑得到的政策照顧遠遠高於原住鮮卑,北魏甚至把在政治鬥爭中失敗的大將貶到六鎮當鎮將,足見南遷鮮卑和原住鮮卑的地位差距。所以這也激起了原住鮮卑的不滿,他們拒絕接受漢化,依然從鮮卑舊俗。

    在北魏推行漢化至北魏滅亡的四十年間,本來同根同脈的原住鮮卑和南遷鮮卑漸行漸遠,南遷鮮卑已經和漢人沒有區別,但原住鮮卑依然在大漠草原上孤獨地堅守著。雙方的文化心理認同的對立,最終導致原住鮮卑對漢文化的全面反攻,高歡、宇文泰就是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

    不過在孝文帝時代,兩支鮮卑的矛盾並沒有激化,最多是分道揚鑣,各走各的通天大道。至少元宏本人對原住鮮卑的反抗也有所妥協,他「理解」有些鮮卑人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舊俗,所以同時規定:「其年三十已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歲以上的鮮卑人允許講鮮卑語。實際上這也是元宏的無奈之舉,他知道有些人不願接受漢化,再過三十年,他們依然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

    魏太和二十三年(西元四九九年)初一,孝文帝元宏去世,太子元恪繼位,就是北魏宣武帝。元恪時代是北魏強盛期的最後一個階段,在他統治的十六年間,北魏帝國如同打了雞血一般,莫名其妙地亢奮起來,將南朝的梁武帝蕭衍打得灰頭土臉。雖然元恪時代也有鍾離之戰這樣的空前慘敗,但在北魏與梁朝的競爭中,整體上還是佔上風的。

    北魏帝國的這一管「雞血」,其實就是孝文帝漢化改革後,漢族地主階層對北魏強烈的心理認同感的成果。漢化之前,漢族地主階層對鮮卑政權若即若離,一代智聖崔浩的「國史案」何其慘痛!之前的北魏是一個標準的鮮卑貴族政權,漢化之後,北魏已經華麗地蛻變成為一個標準的漢人式王朝。最重要的標誌就是,漢族地主階層與北魏拓跋政權融為一體。

    北魏帝王的整體素質偏高,這是南朝那幫另類的行為藝術家劉義符、劉子業、劉昱、蕭昭業、蕭寶卷等人比不了的,北魏有暴君,無昏君,這也是北魏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延昌四年(西元五一五年),三十二歲的元恪壽終正寢,太子元詡繼位。因為元詡年齡小,所以由他的母親胡太后臨朝聽政,也正是從這位美豔風流、鐵腕手段都不遜於馮太后的女人坐在小皇帝旁邊的時候,北魏帝國的悲劇命運不可逆轉。

    北魏國勢之所以在元詡時代發生逆轉,主要原因是上層政治的極度腐敗,導致整個北魏權力控制體系的大崩潰。胡太后喜好男色,這在道德上也沒什麼好指責的,武則天的面首更多。

    但問題是胡太后取消了官僚系統攫取自身利益的上限,人性的貪欲被無限放大,導致的惡果是「朝政疏緩,威恩不立,在下牧守,所在貪惏。……文武解體,所在亂逆,土崩魚爛,由於此矣」。這是《魏書》對胡太后執政時期的定評。
    不過真正導致北魏統治崩潰的是,原住鮮卑階層和南遷鮮卑(及漢族地主階層)在利益分配上的懸殊,再加上原住鮮卑不能接受漢化,從而導致的逆反心理,最終爆發了著名的六鎮起義。

    六鎮是指北魏原國都平城北邊的七大軍事重鎮,即懷荒(今河北張北)、柔玄(今河北尚義西)、撫冥(今內蒙古四子王旗南)、武川(今內蒙古武川)、懷朔(今內蒙古固陽)、沃野(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南),再加上設於孝文帝時代的禦夷(今河北赤城)。由於禦夷鎮設立較晚,所以通稱為六鎮。

    六鎮的原住鮮卑堅持以鮮卑人利益優先的立場,拒絕漢化。其實所謂六鎮鮮卑是代北諸民族的共同體,並非單指鮮卑人,也包括生活在代北的漢人、匈奴後裔、丁零(又名高車或敕勒)、羯人(即契胡)等民族。

    雖然六鎮以鮮卑人為主,但這些異族的豪強階層同樣可以得到相對的利益分配,所以,他們之間有民族矛盾,但在階級立場上,他們是一致的。真正處在六鎮社會底層的,是各族的普通牧民或編戶。一個階層從被壓迫到忍無可忍的反抗,這期間需要一個過程,也就是矛盾不斷激化的過程,最終導致被壓迫階層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

    北魏正光四年(西元五二三年),沃野鎮的匈奴人破六韓拔陵最先舉起反壓迫的大旗。深受民族歧視和階級壓迫的「諸鎮華、夷之民」雲從回應,北魏末年聲勢浩大的六鎮起義正式拉開大幕。

    雖然破六韓拔陵不久後失敗,但六鎮牧民的反抗已呈星火燎原之勢。孝昌元年(西元五二五年),柔玄鎮民杜洛周接過破六韓拔陵的反旗,起事於上谷(今北京延慶)。孝昌二年,原破六韓拔陵的部下鮮于修禮起事於定州。在這一年的八月,鮮于修禮被部下元洪業殺死,準備投降朝廷。但元洪業的發財夢還沒有醒,他的人頭就被鮮于修禮另一個部下砍下來,繼續舉旗「造反」,這位好漢就是北朝史上著名的「反賊」葛榮。

    和歷史上大多數農民起義的性質和失敗的過程差不多,北魏末年的六鎮起義剛開始還有一點反抗壓迫的正義性,但慢慢就變了味。各大頭領開始稱帝建國,實際上都奉行流寇主義,四處流竄打游擊。最致命的是他們內部互相火拼,杜洛周就是被葛榮偷襲幹掉的,這樣的人物能成什麼大氣候?

    魏武泰元年(西元五二八年)二月,葛榮在滏口(今河北磁縣附近)與北魏大將爾朱榮的決戰中失敗被俘。葛榮人頭落地的那一刻,標誌著北魏末年轟轟烈烈的六鎮大起義勝利結束。葛榮死後,北中國隨即進入一個更加驚心動魄的階段,就是北魏握有兵權的地方豪強開始了殘酷的兼併戰爭。

    胡沙漫天、殘陽如血的中原大地上,先後有兩個男人站在舞臺的中間,鎂光燈對著他們不停地閃爍,風光不可一世。他們是爾朱榮、賀拔岳。

    不過爾朱榮和賀拔岳也只是墊場演員,舞臺不屬於他們,而是屬於曾經在他們身邊跑龍套的兩個真正意義上的鐵血梟雄。

    英雄不問出處,排名不分先後,他們是:高歡、宇文泰。
    高潮,即將到來……

    二改變北魏國運的河陰之變

    讓我們翻開已經發黃的、帶有濃重血腥味的史書,走進那個天高雲低、波瀾壯闊的草原英雄時代……

    北魏是一個由鮮卑人為領導核心、輔以其他民族上層的統治集團,北魏歷史上的許多重要人物都不是鮮卑人,最典型的就是高歡。爾朱榮也不是鮮卑人,他是契胡人。其實早在爾朱榮之前二百年,契胡人就已經在中原大地上建立過屬於自己的王朝,就是石勒建立的後趙。契胡,就是著名民族羯族的別稱。

    爾朱榮出身於契胡豪族家庭,他的祖先曾經以爾朱川為自己的領地,所以就以爾朱為姓。爾朱榮的高祖爾朱羽健就率領契胡族軍隊一千七百人投在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門下,跟著魏軍平定後燕,因功被封在秀容川(今山西忻州附近)。

    從這之後,契胡爾朱氏與鮮卑拓跋氏的關係日益密切,爾朱榮的祖父爾朱代勤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賀皇后的舅舅,而北魏帝王自文成帝拓跋濬以下,都是賀皇后親生子拓跋晃的後人。爾朱氏與北魏是姻親之國,再加上對朝廷非常恭順,要錢獻錢,要馬獻馬,所以終北魏一朝,爾朱氏都處在北魏統治集團的最頂層。

    孝明帝時,爾朱榮的父親爾朱新興在得到了朝廷許可後,把爾朱部大酋長的位置讓給了兒子爾朱榮,爾朱榮正式走進歷史的前臺,上演了一幕幕熱血悲壯的人生大戲。

    爾朱榮生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西元四九三年),比高歡大四歲,比宇文泰大十四歲。值得一提的是,爾朱榮是南北朝著名的大帥哥,身體潔白,容貌俊美,為人聰慧,又有一身好武藝,箭術極好。

    在北魏胡太后統治後期,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愈演愈烈,最終引發了大規模的六鎮起義,破六韓拔陵、杜洛周、葛榮等人相繼起義,天下大亂。爾朱榮認定北魏這回是徹底沒救了,立刻散家財,募集強兵,訓練軍隊,就地等待朝廷的任命。有些人之所以浮出歷史的水面,就是因為他抓住了在河水的漩渦中不停打轉的稻草,大多數人沒有抓住,所以沉了下去。

    爾朱榮為北魏朝廷立下的第一次軍功,是在正光五年(西元五二四年)八月,平定了南秀容川的「反賊」乞伏莫于和萬子乞真的叛亂,因功封為冠軍將軍。由於北魏局勢崩潰的速度太過猛烈,遍地都是反王,特別是六鎮一線。

    此時的爾朱榮成了北魏王朝的消防隊長,哪裡有火警,哪裡就有爾朱榮的身影。爾朱榮率領軍隊在今山西北部一帶來回掃蕩,專吃這些草頭王。

    每吃掉一個草頭王,爾朱榮就能從朝廷那裡多得到一份賞錢,爾朱榮的實力不斷壯大,野心也不斷膨脹。爾朱榮並不甘心只做北魏的滅火器,他想成為滅火器的主人。爾朱榮這幾年在代北連年掃蕩,但卻沒有自己固定的戰略根據地。

    北魏似乎也有意在利用爾朱榮的同時,限制他的發展,爾朱榮立功卓著,朝廷卻只賞名號,將軍的頭銜一大串,但就是沒有封地。爾朱榮知道,如果做不到這一點,自己的理想只能是一場春秋大夢。

















    一北魏王朝的崩潰
    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在名著《中國大歷史》中,明確地將中國歷史劃分為兩個帝國階段,即中華第一帝國--秦漢四百年,中華第二帝國--隋唐三百年。在大多數中國人的歷史意識中,還沒有哪個時代會比這兩個偉大的時代更讓中國人感覺揚眉吐氣,由衷地迸發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秦漢以降,隋唐之前,中國歷史上還有一段轟轟烈烈的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時期。作為第一帝國和第二帝國之間的過渡階段,魏晉南北朝對上承秦漢、下啟隋唐,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沒有這段充滿血腥和殺戮的夢幻時代的反襯,則秦漢失色,隋唐無光。
    按照主流歷史觀來看待魏晉南北朝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民族問題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繞過去的。在這段漢人與胡人兩種不同文明長達三百多年的碰撞中,有猜忌、有合作;有排斥,也有融合。但最終,融合是主流,以漢人為代表的農耕文明,以鮮卑人為代表的游牧漁獵文明,融為一體,從而開啟了隋唐第二帝國的瑰麗旅程。
    自西晉統治崩潰後,活躍在中國北方的幾個主要民族,除了漢人外,還有匈奴人、羯人、氐人、羌人、鮮卑人。在這段特定歷史時期內,他們為了爭奪中原統治權,歷經百年廝殺,上演了一幕幕讓人熱血沸騰又扼腕歎息的人生大戲,高潮迭起。在這百年戰爭中,最終笑到最後的,是鮮卑人。
    鮮卑人作為一個游牧與漁獵文明兼而有之的民族,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非常大。隋唐第二帝國的出現,就與鮮卑人有著直接的關係,隋唐的統治者都來自以鮮卑人為主的武川軍事集團。但如果說隋唐是鮮卑人建立的,現有證據並不足以證明這一點。
    關於鮮卑的起源,最早見於《後漢書.鮮卑傳》,鮮卑本是東胡族的一個別支,後來遷徙到鮮卑山(大興安嶺北段)居住,以山名作族名,從此自稱鮮卑。在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境內的大興安嶺北段的峭壁上,有一座西南朝向的山洞,洞口周圍草木茂密,洞內陰涼濕潤。這座山洞名叫嘎仙洞,而鮮卑人正是從這裡走進中國歷史的大舞臺,創造了一段轟轟烈烈、盪氣迴腸的歷史,從而極大地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鮮卑是一個以漁獵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他們捕魚射獵,穿獸皮,居穹廬,在一望無際的白山黑水之間過著快樂的生活。歷史已經證明,鮮卑、契丹、女真這樣的漁獵民族往往比匈奴、柔然、突厥這些傳統的游牧民族更容易接受農耕文明。
    在三大文明方式中,漁獵文明是介於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間的一種過渡型文明,所以漁獵民族一旦和以漢民族為主體的農耕文明發生聯繫,很快就會被「封建化」。羌人和氐人,則是典型的山地農耕民族,與漢民族的生活方式非常接近,所以他們的漢化進程要比鮮卑人更早。
    鮮卑人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不是偶然的。十六國中的前燕、後燕、南燕、西秦、南涼,以及不算在「五胡十六國」之內的代國、西燕、吐谷渾,均為鮮卑人所建。而其中的代國,則正是鮮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帝國的前身。
    東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歷史有一個明顯的北亂南安、南亂北安的格局,即十六國在北方進行百年戰爭的時候,南方的東晉則相對比較穩定;而南朝宋齊梁三朝在不停地更換政權時,北方的鮮卑魏則相對比較穩定。
    北魏的歷史,如果從西元三八六年,前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孫子拓跋珪在牛川稱代王開始算起,截止於西元五三四年,孝武帝元修出逃長安,首尾長達一百四十八年。北魏歷史明顯可以分為三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朝陽初升,開拓期:從西元三八六年至四三九年。西元四三九年也是十六國正式被北朝取代的紀年。
    第二階段,如日中天,守成期:從西元四三九年至五一五年,這也是北魏最為強盛的時期。
    第三階段,殘陽西下,沒落期:從西元五一五年至五三四年,累世強盛的北魏帝國從混亂走向崩潰。
    北魏最有名的皇帝,自然是孝文帝元宏,但北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496


    出版地:台灣


















    • 作者:姜狼








    • 出版社:大地




    • 出版日:2012/9/5








    • ISBN:9789866451553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逐鹿天下:北齊和北周四十年爭霸史

    < async src="//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

    台長: 喬伊
    人氣(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