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0-12 12:24:32| 人氣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吃鷹肉,補身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每年春、秋兩季大量過境恆春半島的伯勞鳥、灰面鷲,對老一輩的恆春人來說,就像是上天恩賜的禮物一般,他們﹁珍惜﹂老天的賜予,從來沒想過,烤伯勞、吃鷹仔肉是違反保育的事。
 曾任屏東縣野鳥學會理事長,南遷恆春十餘年的袁瑞雲,多年前上山﹁盯梢﹂,頭皮上還因嚇阻非法獵捕人士留下一道至今仍清晰可見的疤痕,對老一輩在地人的想法,她從不覺得詫異。
 她甚至認為,要做好保育工作,一定要從在地人的歷史、背景理解起,不可以帶有任何中心思想論。
 住在滿州山頂路,灰面鷲密集棲息山區附近的潘正玉,今年五十五歲,廿多年前,每逢落山風呼呼吹起,她就知道,吃鷹仔肉的季節又到了。
 潘正玉說,鷹仔肉的味道其實並不好,腥味重,體質敏感的人,吃了馬上有反應,若身上碰巧有傷口,吃了肯定發瘡紅腫,為了壓住鷹仔肉的腥味,熱炒時還得加些豆子,才能鎮住鷹仔的怪味道。
 ﹁那時候大家經濟都不好,鷹仔去頭去腳,切一切也只有一小盤﹂潘正玉說,不過,那可是冬天進補最好的料理了。
 為了一雪往年非法獵捕汙名,滿州鄉公所今年首開先例,成立一支灰面鷲巡守隊,潘正玉就是十七名隊員中唯一的女性。私下面對記者詢問,她不好意思的笑笑坦承,每年這麼多鷹仔,吃一兩隻有什麼大不了的。
 這或許正是老一輩在地人的想法,不過就像袁瑞雲一再堅持的,要先理解才有可能解決。潘正玉也說,不會再吃鷹仔肉了,因為環境早已經不一樣了,鷹仔肉也沒啥好吃。
 事實上,保育人士早也感受到了,與其取締﹁鳥仔踏﹂、﹁鷹仔踏﹂,不如從改變吃食習慣做起。
 根據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多年前委託學界進行的調查,當季過境期間收集的一百七十一隻紅尾伯勞,其中五十七隻採血檢查後,幾乎每隻都有蝨、璊寄生,而在一隻伯勞的血液塗抹片中,更發現一種無鞘的微絲狀幼蟲。
 整體而言,過境伯勞體內寄生的線蟲、吸蟲、孤蟲、圓葉目絛蟲等寄生蟲感染率都不低,儘管就嚴謹的學術調查立場來看,這些寄生蟲都未有寄生人體的病例報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無法就此斷言。但以現代人的飲食衛生條件來看,不管是鷹仔肉或烤伯勞,恐怕都不是很恰當的食源。
 事實上,年輕一輩的在地人,已開始對這些上天恩賜的禮物避之惟恐不及,滿州永港國小的小朋友,從小生長在充滿自然野趣的環境,他們對﹁鷹仔肉﹂一詞的聯想是﹁噁心﹂。和他們的上一代相比,某種曾發生在這片土地的習俗或許消逝了,但這也正是保育生根的開端!

台長: 亞平
人氣(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