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26 20:31:34| 人氣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墾丁魚類相調查,竟發現十一種新種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041026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助理研究員陳正平,受託進行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魚類多樣性調查,意外發現十一種新魚種,不過調查過程也有壞消息,多種以﹁福爾摩莎﹂為名的台灣特有種魚類,似已消失在水域,其族群面臨莫大危機,亟待保育。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魚類相多樣性調查及稀有魚類相保育研究﹂,是由墾管處委託進行。陳正平以潛水目視、漁釣等方法,在鵝鑾鼻等十餘個測站普查,昨天公布調查結果。
 墾丁海域最近一次魚類多樣性調查,是於十三年前進行,當年共紀錄到一千零一十五種,此次調查增加到一千一百七十四種,最讓人驚喜的是,其中另發現十一種新種,二十種新紀錄種。陳正平透露,有五種魚類因標本不足,暫列未鑑定種,牠們也極可能是新種。
 此次紀錄到的魚種、數量顯著增加,不少魚種隨黑潮進入台灣海域棲息,極可能是聖嬰現象效應,雖然魚種增加,但進一步分析,稀有種較十三年前減少,卻令人憂心。
 陳正平指出,台灣因冰河時期隔離,生態演化殊異,南台灣水域就有不少以﹁Formosa︵福爾摩莎︶﹂為名的台灣特有種魚類;牠們的名字都叫台灣,像台灣松毬、台灣櫛★︵左魚右段︶虎、台灣鬍鯙等,只在台灣海域才能見到。
 但此次調查竟再也找不到台灣櫛★虎,陳正平說,研究人員九年前在南灣潮池發現台灣鬍鯙,但此後也沒再發現,全世界現在只有一尾。這些以台灣為名的生物,在生物演化上別具意義,野外罕能再見,多少引人滅種疑慮。
 陳正平建議墾管處,儘速將核三廠入水口、船帆石外二十米水域及青蛙石外三十米大浮礁等地,劃為保護區。
 墾管處副處長李登志表示,海域保護實有相當難度,不像陸域,若有盜採,透過衛星影像比對,立即可以取締,該處將加強管理保育,也希望民眾不要食用珊瑚礁魚類,讓海域資源得以永續。

台長: 亞平
人氣(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