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21 13:36:35| 人氣1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凱達格蘭舊社巡禮」參與心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休閒教育與輔道07
「凱達格蘭舊社巡禮」參與心得
894007 王雅怡
主辦單位:山水客文化學會
解說導覽:吳智慶老師
參與人數:約30人
活動日期:九十三年五月一日 上午7:00-下午6:00

活動簡述

本次活動為探索平埔族大台北地區凱達格蘭族各社,追尋失落的生活文化遺跡。並由古老風俗依循殘存的先民族樹刺桐花開時,來一趟台北文化尋根活動。

活動從松山火車站前松山國小的刺桐樹開始,一路走過慈佑宮、基隆河岸,這裡是原「麻里錫口社」,從慈佑宮的廟匾上我們尚可已看到錫口社的字樣,也證實這裡曾有的地緣關係。接者我們到今天的第二站位在汐止的「峰仔峙社」,吳老師試著在與潘家後裔的對話中幫助我們更瞭解這裡的故事,接續我們到內湖的江北福德宮,聽著當地人士敘述著刺桐樹的傳奇故事,也感受到當地對文史的漸趨重視。而到「塔塔悠社」看堪稱台灣最大的土地公廟—下塔悠福德宮所在,廟公除了告訴我們關於這間廟的緣起與這裡的人文故事外,更破例讓我們看古時被村民刮盡金箔的土地公佛像後背。接下來我們到天母,探訪「毛少翁社」在沖積扇中掘的三角埔番仔井,沿途老師則又介紹了不少植物給我們認識。

下午到「唭里岸社」,於石牌捷運站看到漢番界碑,這個漢番和解的象徵。另外我們也順道到唭里岸山走走,沿途的遺跡在在證明這裡曾有的樣貌。再往「北投社」前進,我們先到凱達格蘭文化館二樓,透過一些文字與圖片,讓我們對平埔族有整合性的了解,不在僅止於想像,我也總算了解了平埔族和自己可能有的淵源。另外我們也特別去看溫泉博物館前的老刺桐、以及擁有歷史見證的番王爺廟。接著從北投轉往新莊,去看「武拉灣社」地藏庵公園的刺桐群,較令人興奮的是,這幾株是我們今天看到花開的最美的一群,回程在華中河濱公園一棵具歷史代表性的樹下,我們結束了今天的遊程。

今天的遊程其實有一定的深度,因為含有太多的人文與時代變遷的故事,與其說今日是文史導覽不如說我們是在探訪一個族群的變遷,諷刺的是我們的身上可能流著平埔族的血,但我們對這個族群的故事卻都是陌生的,今天的內容我雖然不是全盤瞭解,但我也終於知道原來平埔族離我們這麼近。

心得感想

我的參與心態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山水客文化學會所辦的活動,也許是自己還是想保有一些休閒的感覺,我實在很不願意在行前做一些功課,尤其是對這段我完全陌生的台灣史。我想讓自己從零開始,不想有什麼先入為主的觀念,以結果論來看,其實我還是很滿意我這樣心態下的學習與收穫。我現在的心態是「先走一遍慢慢有個輪廓性的瞭解,回家查相關資訊,以求更多知識上的共鳴,然後未來有機會再走一次」。不過也許是我還未嘗試過先準備再參與,所以這樣的比較或許不是那麼客觀,但這似乎還是跳脫不出Learning by doing和Doing by learning兩者的較勁。但其實還有一個關鍵是我對於這樣深度的文史導覽,基本知能上還是非常不足,所以如依賴老師整理過的解說,我很快就能大致明白,但若是我自己主動去查詢,或許我可能要花上十倍的力氣才能有這樣的瞭解。而我依舊很相信「老師是知識的催生者」這句話,沒有老師的引導,我的主動學習可能還是會繞很大的一圈還不得要領。

另外,我覺得自己在學習與休閒間仍無法完全平衡,我參與的這個活動可以很休閒也可以很知性,但我現在尚處於知性吸收的休閒階段,但偏偏自己的知能又不夠負荷這麼大的資訊量,所以在太具深度的探討時,我就很難跟的上吳老師的節奏。目前我的調適尚可以讓自己維持在一個很歡愉的心情,但或許是吳老師在上次去新竹,活動後與我的對談,讓他竟對我產生了一些期許,這點讓我有些困擾,因為我對這文史學習的心也不是完全積極的,我只是在眾多的探索中去試圖追尋自己最高的休閒利益,如果如吳老師所期許的,我這休閒對我而言就一點也不休閒了。我現在還在試圖找到那個平衡點,因為我還是很喜歡山水客這樣的活動,但要再多一絲的投入對我而言,實在需要一些時間去調適我的心態,甚至我也還不明白自己是不是該接受這份善意。

活動的啟發

這次活動走了那麼多點,老實說,我一直到下午到了凱達格蘭文化館,才真正進入狀況。上午聽了很多故事,但我卻不太能抓住活動參訪的核心,聽的非常「霧沙沙」。但到了文化館,看到文字與圖片的解釋,那種不僅有腦中的想像,更有許多的資訊是在我們眼前直接呈現,我這才終於明瞭所謂的平埔族概況,也終於知道平埔族和自己可能有的淵源,更重要的是我終於能夠理解平埔族與漢文化的關係,也較明白了平埔文化對台灣的影響,更能相信台灣文化是充斥著平埔文化。

在這樣對平埔族的探訪中,我最好奇的是,一個女性社會的平埔族是怎麼演進到去接受漢人男性社會主導的文化?這樣的一個族群為什麼在幾個外來政權與文化的入侵之後,幾乎未有保留自己文化的概念?究竟這是怎麼樣的族群呢?雖然吳老師的答覆是這是時空環境的演變影響,也就是將這些變換歸因於歷史的發展所致,但我卻覺得似乎不該那麼單純的去解釋這樣的轉變。因為從今天吳老師的描述以及文化館中的文物介紹,我感受到的是平埔族並不是個很族群意識的民族,與高山原住民相比,平埔族顯得平和許多,若與歐洲那種民族優越感比起,那平埔族可是完全不夠看。平埔族幾次的大搬移,或許可以說是漢人的壓迫,或是抵抗之後敗戰而逃,但我好奇的是平埔族怎麼不是「奮勇抵抗」,怎麼不是漢文化告訴我們的要有忠義精神呢?究竟是漢文化的霸權,還是平埔族的不願正面衝突?

從現今社會來看,平埔族的行為思考似乎是影響著台灣的泛社會價值,撇開政治的意識型態,如果我們和大陸是同樣的民族,那麼在一般的行為與個性上,台海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或許是大陸那樣的時空環境所造就我們現在看到他們的強勢,但或許漢文化就是如此不是嗎?我想踏入台灣這片土地,應該還是潛移默化的受到平埔文化的影響,我不是在拉抬擁有平埔血統的優越,而是我們真的可以由此去追本溯源。不論從歷史或文化的角度,平埔文化是台灣文化很根深柢固的部分,已是可被接受的概念。然而,這樣的概念對我而言,卻是今天才形成,雖不至於完全推翻以前所學,但這段視野的開拓的確讓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是我這次參與中最大的驚奇,也是我最大的收穫。

文史導覽與資源整合

在回家瀏覽更多的相關資訊後,我發現原來在從事這樣文化史蹟導覽的單位,是非常多元的,不僅現在有許多公部門的政策重視與組織成立,教育中鄉土教材的推動、各學術單位、與民間基金會,也紛紛對鄉土文化有更進一步的重視,有的或許並不是那麼學術導向,而是以休閒為主,但整體來說,我認為既然有這樣廣泛的資源可以去整合與應用,何不一同把文史導覽的餅做大,避免流於單打獨鬥。以山水客來說,這樣的經營實在太辛苦了,尤其文史導覽的市場目前尚未完全被打開,也從不是休閒的主流文化,所以依賴資源的整合是最有利的發展方式。雖然單位之間多少還是有學派與門戶之見,尤其是站在不同的歷史角度,所詮釋的就會有所不同,但以永續經營來說,我實在很不樂見山水客這樣的活動一直孤軍奮戰下去。現在這類的活動其實不虞匱乏,但許多民眾卻仍是不得其門而入,或許就是老師所說資訊蒐集的能力吧,畢竟這類活動的主辦單位在行銷與推廣上還是有一些發展的限制,所以若一般大眾未能找尋到特定的管道,文史導覽的發展依舊會有一定的瓶頸的。站在像我這樣樂於參與導覽活動的角度而言,我真的十分渴望導覽市場的興盛,也期待導覽活動能越來越精緻。

台長: Ya-i
人氣(18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