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08 12:37:44| 人氣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飛鴻雪爪-12 星辰之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 Mon Jun 7 23:12:38 2004




  昨天又去接受西洋藝術的薰陶,非常專注地聆聽與記錄、吸收。由於我報名的,已是二十世紀開始的,所以關於一些傳統藝術的概念,都不大了解,老師提到了十七世紀的荷蘭,義大利,法國的藝術家,我都只能記得國家,藝術家的名字,只能任空氣帶走。現在主要聆聽到的是二十世紀活躍於20、30年代的藝術家。老師還提到在下學期的幾堂課裡,除了介紹一些計畫好的藝術家,還要介紹些當代的藝術家,像墨西哥,偏向左派社會主義,對美國有宿命的痛恨,但卡羅卻也得在美國紐約開畫展。


  十九世紀後半葉,藝術品被作為投資,已經被逐步開發出來。二十世紀時,洛克菲勒建紐約大樓,請共產畫家來作畫,他卻在畫裡放了個列寧的像,引起反彈,終被拿掉。這一次要上的柯克西卡正也有這樣類似的作為。文藝復興時代時,三十歲的達文西,由於生活的壓力,寫信給暴君波吉亞,說要幫他設計武器,達文西知道只有他能提供他經濟的支援,因此他甘願於為他效力。在幾百年前,藝術作品、藝術家已經和社會有所牽扯,到了二十紀,藝術和社會、政治、經濟的牽連,更加的複雜。


  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只有一層樓展畫,其他的樓層則有很多資料,討論現代的電影、服裝、廣告……許許多多視覺聽覺的藝術,解開美學與消費市場之間的關係。一八五○年有了攝影,一八九五年開始有了電影,對傳統藝術而言,是一個極大的衝擊,電視畫面,許多訊息重疊,同時出現,使得古典美破碎,廣告、媒體,正對我們做全面性美的教育。廣告,是一種包裝,靠著量多,驅逐品質,所謂的名牌,可能是頻率出現最高,而不一定是品質最好的。一次又一次映入我們眼簾的廣告,對我們進行視覺與聽覺的洗腦。連建築也和廣告包裝消費,緊緊相繫,可以是建築屬於建築,而廣告噱頭又是令人突兀地與藝術名稱牽扯上關係。老師說,在中港路上就可以看到貝多芬、羅曼羅蘭……等名字,連地中海、加勒比海、波斯灣……等也都出現在許多台灣的店家名稱。我們缺少一個討論社會意義的地方。


  民國九十年台北當代藝術館璀燦開幕,老師期許他能夠來破除種種魔咒,這都是屬於符號學的範疇。西方消費性很強,人文也很強。一個廣告出來,馬上有人來進行解構,如:傅柯、羅蘭巴特,他們都針對成功的廣告來談論。台灣正缺少這樣的人文批判。美學教你如何解放。事事物物都是一個符號,如:泥雕、媽祖、八卦鏡……等,他們在包裝,說服美醜,正在對我們施行魔法。「天下萬物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老師還提到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戕害、扼殺國中生的創造力,有47%是屬於父母,有26%是老師。但好像結果顯示了,卻沒有什麼討論的可能。端看臺灣的教育生態,近幾年來確實如此,填鴨教育,不僅是很多人畢生的痛,更是許多少年小說作品不可避免的題材。


***


  如果由十九世紀的古典美學來看莫迪里亞尼和柯克西卡,他們都像是變態一樣。莫迪里亞尼是猶太裔的義大利人,一九○六年來到巴黎,待在蒙巴納斯,這是個很特別的藝術社區,待在這兒的藝術家幾乎都是異鄉人,有西班牙來的畢卡索,有中國去的常玉,有俄羅斯去的蘇汀,有義大利去的,也有波蘭來的詩人……這兒給了藝術家極大的發展空間及荒唐生活。


  莫迪里亞尼極為俊俏,在義大利接受不錯的教育。義大利的藝術,亦有其文化的基礎,像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拉斐爾等大師。從小就得肺病的莫迪里亞尼,來到蒙巴納斯,過著放浪形骸的生活,酗酒、吸毒都來,常常在黎明的時候,朋友到處找他的下落,才在垃圾堆裡覓得蹤跡。醒了過來的他,卻說:「你看,天上星空好漂亮!」「天上都是星星。」因此,朋友給他封了個「星辰之子」的名號。蒙巴納斯,就是這麼充滿著荒涼、孤獨、自由的地方,屬於流浪者的心聲,那麼的荒涼,那麼的孤獨,卻也是那麼的自負。從四川來的常玉,也是如此,過著約會,打網球的日子,盡情地玩,直到兄長無法接繼他,所有荒涼因此產生,開始將這些生命力表現在作品上。六月中旬,巴黎也將舉行一場常遇的畫展,他成了東方一位受到西方矚目的藝術家。而用功七年的徐悲鴻,就少掉生命的用功,只在學院裡雕琢。每一個人都有各自完成自己的方式。


  在巴黎晃蕩的乞丐,很可能是教授,尤其可能是哲學系的教授,在體驗生活。這兒的落魄,成了自負。老師說,他不久前收到一個學生的來信,那學生在巴黎待了十多年,有一次因為在友人家喝酒,走不到家就昏倒在街上。後來醒了過來,看到眼前一輛加長型的凱迪拉克停了下來,一位紳士下車給他一個信封,拍拍他的肩膀,就離去了。那學生繼續昏睡,醒來過後,打開信封,裡面裝滿了錢。老師的解讀是,也許這些錢是救贖了那位紳士心靈的空虛。那些街頭藝人,可能是在救贖這個城市。莫迪里亞尼的酗酒吸毒,也許是自我毀滅,但也可能是自我治療。


  老師說,他每次參加文建會的會議,談到對藝術家的補助,都有相當性的心理掙扎。「文窮而後攻」,城市裡,會不會孤獨性太少,愛太多?而不能放逐自己,流浪出去。莫迪里亞尼在自我毀滅的過程,創造出最驚人的鉅作。被大家認定是瘋子的梵谷,畫下的卻是藝術史璀燦的一頁。


  像巴黎的蒙馬特、蒙巴納斯這樣的城鎮,有著城市的心事、記憶與滄桑。如張愛玲離開了上海,可能就沒有辦法創作一樣。而蒙巴納斯,卻是個異鄉人的聚集地,是不是有這樣一個地方,不是我們地域上的故鄉,不是血緣的源頭,而是心靈的原鄉?尋找他鄉,流浪只為了找一個心靈的故鄉。因此,大家來到這個地方。聖米納諾,是不是我的心靈原鄉?步道咖啡館呢?或者台東?台北?唐朝?又或者是老莊?


  小李白十一歲的杜甫這麼描述李白「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在盛唐這麼繁盛的榮景裡,李白卻是那麼瀟灑,那麼孤獨,寫出像「獨酌無相親」、「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瀚」這樣的詩句。而杜甫又是另一種生命狀態。浪漫的李白是楚辭的傳承,而杜甫則是詩經般的寫實。幾年前,讀文學史,就讚嘆這樣兩種淵源流長的力量,感動於「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樣的詩句。


  我也深信這種世界文化的家譜。世界上,有另一個家譜,是文化血緣的親人。莫迪里亞尼,是嗎?他在蒙巴納斯認識了俄羅斯來的蘇汀,蘇汀是來當工人的,但後來也成了藝術家,他的生命元素和莫迪里亞尼有極大的不同,他偷了一個牛的死屍回家,畫屍體,畫發臭長滿了蛆的屍體,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呢?我們談論著美,談論著含蓄,但卻常避談另一面。沒有惡,怎麼會有善?沒有死,怎麼會有生?孔子是避談死的,要我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儒家少了這一方面的探討。但生命也有死的元素,生命也有屍體的元素。生命一開始,就開始邁向死亡。一個字句開始,就有句點在前方等待。


  莫迪里亞尼有蘇汀這樣極不同情調的朋友,可能一見面就吵架,卻也惺惺相惜。莫迪里亞尼的畫作,亦是奇特。畫裡的人常常沒有眼珠,而線條常常是屬於東方線性,像花瓶一樣。在他最大憂傷、沮喪裡,在最窮困潦倒、浪蕩的時候,他仍保持畫作的優雅。落魄成了一種自豪。


  一九二○年,莫迪里亞尼死去,他的葬禮,卻是很盛大。畢卡索來參加,阿波里奈爾為他寫詩。在他還沒有多大成就時,他的逝去,卻是如此的華麗與動人。

台長: 飛飛
人氣(4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