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28 12:15:46| 人氣1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過去收集的報紙簡報系列(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整理房間,找到一些過去收集的報紙~
不是要拿回來資源回收(不好笑),覺得內容有趣拿回來收藏...這個系列大概是三篇的份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另一種專業:東京學 秋葉原的變貌 ─ 從電腦中心到OTAKU空間」中XX報,94年1月12日。以下以該文代稱之。

以上是該副刊文章的標題,暨望沒觸犯到法律...本文只做適當引用,觸犯該報著作權應該不至於吧?
人生真是步步險...在此一些宣告,有沒有法律效力就不知道了。知道的訪客們可以告訴我正確的做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身為一個動漫愛好者,對這種議題感興趣也算自然。
該篇文章對某O開頭的族群所下的描述如下:「熱中於漫畫、動畫、電腦遊戲,反而對運動、時裝等主流年輕人文化沒有興趣,性格普遍內向、交不到異性朋友,其中男生占大多數」。

熱中這個在下掛保證沒有,因為眾所皆知(?)電腦壞很久了...因此也沒有大量看動畫的條件。再來是清楚的意識到自己跟主流文化的格格不入。本質跟自己相同,但是已經融入主流的女孩子...的確是很令人神傷的。
說太遠了。在日本,這個族群給人的印象=戀童癖,但是在其他國家---至少在我們台灣,還沒有這種現象。

我想把文章的順序到過來介紹...最後該文提到秋葉原V.S.澀谷,澀谷照文章的說法是主流的青年鬧區。
兩相比較。秋葉原的建築沒有窗戶,虛擬的、內向的;相反的,後者撤掉牆壁改用強化玻璃,則是外向的。前者模特兒多半是黃種人,而後者多半是白種人...
如果女孩子的嚮往是屬於澀谷那型的,怎麼不令人神傷?而穿著漂亮的女孩子,卻只能存在在他們的想像之中嗎?
「hetare」意指對軟弱少女性格表示愛護、讚美的立場。但在西方(尤其是美國)浸泡之下,我們卻看到人類漸漸失去作為兩性生物的特質...

話說回來,照文章說法「普通日本人看OTAKU的眼光開始變化,大概跟美術家村上隆塑造的...一有了商業價值,二被西方人肯定,日本人談論OTAKU的語氣非改變不可了」
那個時代真是不幸,從這段可看的出來。只是日本已不在西方至上,但台灣的我們好像還沒覺醒...
卻引起延伸的問題:日本主流社會真正懂他們嗎?這個問體顯然台灣人是無法代替日本人回答的。
另一個延伸的問題是:照此來看,台灣存在日本意義的「OTAKU」嗎? ... 這亦是一個複雜難解的問題。或許有人的論文題目就是這個也說不定呢!

再來,該文引用評論家著作提到手塚治虫的路線「符號主義」。這個名詞給本座的感覺很怪...,以各種符號構成登場人物。本座不清楚手塚治虫是否真正如此想,且繼續看下去...

「萌」真正的意涵,在網路各角落上爭論已久。
該文說所謂的「萌」意指對某零件...也只能說萌了。但是最原始擁有萌之思想的那群人,現在又在哪裡呢?

近年來日本動漫流傳世界,商業化是可想而知的...這個文化,會不會在流傳個幾世代就自然消滅呢?好恐怖的猜想...
昨天的報紙也看到了,日本側也想在歐洲推廣日本產的動漫。如果這樣的2D美少女正確的切合人們的渴望...那就>///<了。
但是又牽扯到另一延伸的問題:歐洲本土的漫畫到底是如何?對於他們本土的漫畫資訊太少了。但是話又說回頭,搞不好日本側知道的一清二楚??

再說回來我們台灣,我們到底還要歧視這個領域多久?台灣喜歡動漫的人,不見的會變成日本人印象中的「御宅族」...
也就是說,台灣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讓源自於日本的東西變成我們的(但不見得必定要「本土化」)。
再說過份一點,如果到最後被全球化的竟然是日本...那台灣是否有能力可以傳承?目前當然說這個是毫無意義的。因為該懷疑的是在台灣是否會被消滅...但是好歹也給看不慣英雄主義的人們另一個選擇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了這麼多,全都是紙上談兵。歷史榮辱,實也跟我這種還要煩惱將來生計的人無關。看看就算了吧...

台長: M-I
人氣(1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閒談隨筆 |
此分類下一篇:05 - 06 跨年特集~~
此分類上一篇:[公告續篇]距元旦只剩一星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