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21 15:47:47| 人氣6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藍光新技術帶動錸德集團 鈺德掌握影視商機潛力無窮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9/01/06

2008/05/29 00:07:11  一年前文章一年後發酵

link http://myblog.marbo.com.tw/mac/Post/4500

今年年初科技產業最大的震撼彈就是東芝與新力延續數年的高畫質DVD規格戰

在華納和Wal-Mart都站到新力的藍光DVD那邊(後面簡稱BD)

使得東芝黯然放棄而正式的宣告結束

這也標誌的日後影音新時代的來臨

相信BD的應用也將會加速的普及喔

像台灣知名的拓樸產業研究所就提出報告說

今年遊戲機PS3的銷售持續上升

就將會成為BD產品的推動主力

而這塊大餅台灣的廠商有誰能夠受惠呢

我認為布局藍光DVD已久的錸德集團將會是最大的贏家喔

尤其是大家一定要特別注意旗下3050的鈺德。

   五月份整個錸德集團可說是利多頻傳

上週就傳出接獲日本客戶藍光光碟片訂單的捷報

今年將會成為世界BD產量的第三大遙遙領先國內競爭廠商中環

而我們剛提到錸德集團旗下生產預錄光碟3050的鈺德

也在昨天也傳出與線上娛樂平台的威望國際合作

推出了大成本動作電影「第一滴血4」的BD

這將是台灣第一片自製藍光光碟影片。

據了解鈺德在母公司錸德的藍光技術支援下

藍光光碟研發速度領先同業

已購置可以大量生產的BD50藍光生產線

第二季開始裝機

經過兩個月測試後

9月開始投產

正好趕上第四季聖誕節傳統旺季

而公司不僅接獲威望國際藍光光碟預錄訂單

也取得八大片廠藍光DVD亞洲區壓片訂單

今年第四季就要開始出貨

為了加快藍光DVD規格普及速度

廠商將大舉推出不同價位的藍光播放機與電腦用產品

預計年底美、日市場藍光DVD普及率將從現在的兩成一口氣提高到五成

所以我認為大家千萬不要忽視鈺德逐季成長的爆發力喔

尤其他淨值高達15.6

股價淨值比只有0.61實在相當的安全

大家可以注意同集團的國碩(2406) 再轉投資太陽能導電膠開發出成果後

股價本月曾經連續噴出六支漲停板

而不管公司獲利或是體質都比國碩好了不知道多少

挾著目前最夯的藍光題材

股價的想像空間實在很大

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532147_622964_NT_8490c71c.HTM

藍光贏了面子沒裡子

高解析度(HD) DVD格式之爭已告一段落,在此戰役中,新一代藍光光碟(Blu-ray)明顯勝出!但這場爭戰究竟值不值得?藍光又是否能夠如它的前身——標準解析度DVD般在稱王風光這麼多年後,再度引領影像光碟格式邁入新局,開創高峰?

儘管市場期待藍光光碟機將於近年內出現爆炸性的銷售成長,甚至超越標準解析度DVD設備,然而,即使藍光光碟在高解析度DVD格式之戰勝出,其銷售也不如預期。研究單位Digital Tech Consulting Inc.(DTC)預測,在未來五年內,藍光光碟的銷售比重不會超越DVD設備銷售量的三分之一。DTC指出,今年全球非個人電腦的藍光光碟機銷售僅會達到所有DVD設備銷售成績的3%,直到2013年,全球非個人電腦藍光光碟的銷售成績,也僅會達到總DVD設備銷售量的31%。

DTC預估,2008年預錄型媒體市場中的DVD光碟出貨量將達55億片。而預錄型藍光光碟出貨量則預估為1.8億片左右。DTC預測,即使藍光光碟技術曾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高成長表現,但短期內高解析度影音光碟的出貨量仍無法與DVD光碟並駕齊驅。事實上,這些對HD光碟的預測仍是針對一種新格式的初期發展階段,不過,由於目前在市場上消費者能夠選擇的高清晰度節目實際上並不多, 因此,短期內高解析度DVD不可能豎立如同標準解析度DVD般的巨人地位。

藍光光碟無法完全取代DVD有幾個具體因素:歷史經驗來看,主流的媒介格式並不容易被只有些微改善功能的相容產品所取代。舉例來說,數位錄音帶並不能取代小型卡式磁帶;S-VHS不能替代VHS;SACD與DVD-Audio也無法取代CD。同樣,藍光光碟若無法提供便利性、更長播放時間...等更優良功能,將難以取代標準DVD。以功能優越進而取代前代產品技術的成功案例有,黑膠唱片(vinyl records)取代臘筒(Wax)唱片、CD取代黑膠唱片、DVD取代VHS。

DTC相信,更多的遊戲規則變化因素,將導致未來藍光光碟無法達到DVD在市場上所創下的成就。

而其中最深層的因素是,新的網路傳輸方案選擇,使得媒體內容供應商可直接將HD內容傳送給消費者。傳統付費電視服務供應商、網際網路和行動服務業者,現在都能夠更彈性地為消費者提供更有選擇性的套裝媒體。透過AVC/H.264擴大的頻寬,促使網路基礎設施升級,有助於傳統付費電視服務供應商,透過高畫質隨選視訊系統(video-on-demand)與DVR服務來說服消費者,使他們的電視以及電影節目獲得更佳效果。

進階的付費電視服務,可能成為套裝媒體(packaged-media)業務的一大威脅,但透過網際網路傳輸影片到電視的技術,卻也為所有影像經銷商帶來了一幅壯觀的蜃景。當技術不斷演進,越來越多的數位內容可在網路上被取得,大量的數位內容可在網路上被觀看,這些都能吸引這些公司們開始規劃他們的新商業模式。

雖然預錄型影像光碟片將持續每年以幾十億的數量出貨,但在整體影音光碟出貨量中,即使高解晰光碟標準只有一個,其成長也微乎其微,甚至將遲滯不前。相反地,iTunes 影片銷售將呈現明顯成長──其實在提供網路付費影片的服務業者中,蘋果僅僅是其中一家供應商。

付費影像的直接電子銷售模式會有一番精彩的表現。但是在影像光碟格式寫下終結歷史之前,這些影音光碟產品應該還有好幾年可活,即使藍光雷射影音格式可能無法到達前輩——DVD格式所創下的高峰。DTC認為,未來幾年內藍光光碟仍會有爆炸性成長。我們預估,藍光光碟PC在2008出貨量接近3百萬台,2012可望超越1,500萬台,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達62%;藍光消費性電子產品在5年內將有111%的年複合成長率,出貨量從2008年5百萬台躍升到2012年的3,600萬台。

僅僅預錄型藍光光碟在2007~2012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就將達到257%,此處我們並不反對藍光光碟將獲得成功。不過,要採取何種標準來衡量此一產業的成功卻又是另一回事。然而,我們相信新的發行管道將強迫這產業做出改變,並學習如何評論個別產業的成功程度。

DTC相信,提供消費者更多接受娛樂節目的選擇,將創造一個更大的直接傳送影像節目市場。但對所有業者來說,這並不意味全然是好消息。如果沒有對當前的商業模式進行大力改革,對現有的影像節目業者來說,在面對競爭時,這將侵蝕其核心業務,而且會侵蝕到什麼地步沒人可以知道。

即使在高清晰度的影像格式之戰中,藍光雷射影音已經獲得了的勝利,但它的支持者必須繼續武裝好自己,因為面臨緊接而來的挑戰,會是封裝媒體與電子傳送內容之間的新一波更大戰局。

(參考原文:Study: Hollow victory for Blu-ray?)

(Maya Jasmin, Stewart Wolpin)

台長: Column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