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6-09 20:40:08| 人氣4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和美織仔」的發展歷史看台灣中小型產業的性格(六)(涂一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註釋:

 

註一:有關台灣棉紡織業的資料,請參見如下:

 

周文(1973)〈台灣之紡織工業〉,《台灣銀行季刊》第二十四卷第一期,頁95-124

黃維翰(1975)〈台灣之棉紡織工業〉,《台灣銀行季刊》第二十六卷第一期,頁311-325

黃樹型(1971)〈台灣紡織工業中的僑外資〉,《台灣銀行季刊》第二十二卷第四期,頁120-132

施敏雄、張溫波(1971)〈台灣的紡織工業〉,《自由中國之工業》第二十七卷第六期,頁2-11

陳善鳴(1975)〈台灣之人造纖維工業〉,《台灣銀行季刊》第二十六卷第一期,頁255-309

黃東之等(1956)《台灣之紡織工業》,台灣研究叢刊第四十一種,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

林邦充(1971)〈台灣棉紡織工業發展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二十卷第二期,頁76-125

 

註二:同註一,見周文(1973)〈台灣之紡織工業〉,《台灣銀行季刊》第二十四卷第一期,頁95-124

 

註三:同註一,見黃維翰(1975)〈台灣之棉紡織工業〉,《台灣銀行季刊》第二十六卷第一期,頁311-325

 

註四:陳昌堯(1956)〈台灣之棉花〉,收錄於黃東之等著《台灣之紡織工業》,台灣研究叢刊第四十一種,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頁220-334

 

註五:同註一,見黃維翰(1975)〈台灣之棉紡織工業〉,《台灣銀行季刊》第二十六卷第一期,頁311-325

 

註六:陳善鳴(1975)〈台灣之人造纖維工業〉,《台灣銀行季刊》第二十六卷第一期,頁255-309

 

註七:參見《七十九年紡織工業年鑑》(1990),台灣紡織同業公會。

 

註八:許嘉明(1973)〈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三十六期,頁165-190

 

註九:惜遺(1950)〈台灣之水利問題〉,《台灣銀行季刊》第三卷第三期,頁13

 

註十:台灣製糖研究會,《糖業》,第246期,頁54-55

 

註十一:當時的主要成員是:理事長洪海影(洪勝和紡織公司)、常務理事謝成哲(裕源紡織)、常務理事蔡磁(元益紡織)、理事黃清池(源榮紡織)、理事卓金城(源豐織布廠)、理事謝東柳(東裕織布廠)、理事蔡燦明(月眉織布廠,理事蔡金瓶(辰北織布廠)、理事柯嘉文(伸港織布廠)。

 

註十二:當時六十六件棉紗與市面黑市價格計算差額達新台幣二十三萬,約可買到當時和美街附近田地約五十公頃,數目相當龐大。

 

註十三:台灣省建設廳編(1952),《台灣的民營工業》,中興新村台灣省政府。

 

註十四:見《彰化縣工業會工廠登記名錄》(1987),彰化縣工業會。

 

註十五:本文特別感謝和美裕源紡織創辦人謝成哲老先生,由於其所提供的寶貴資料,才能使我們對於「和美織仔」的發展歷史有所掌握。文中的說法,引自謝老先生的口述。

 

註十六:同註十四。

 

註十七:目前這些代工織布廠的員工數多寡不一,從最少的三、五人之家庭式工廠到一百五十人的廠不等。

 

註十八:有關「協力組合」的生產關係,請參見陳介玄(1991),《台灣中小企業之經濟結構及社會特質》,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論文。

 

註十九:訪問記錄T17  ,《社會與經濟》第四十六期,1990,頁1-7,台中:東海大學東亞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註二十:這是根據謝成哲先生的口述資料。

 

註二十一:所謂「稻田上的織布廠」是一句常見來用來形容和美地區,同時兼具農村特色與工業特色的特殊地區特點。

 

註二十二:即使是所謂「策略性」工業,往往也是在該項產業已經具備發展的成熟條件下所制定的。因此,嚴格說來,台灣的產業在發展上都不是經由刻意的培養下所成長起來的。

 

註二十三:有人認為早期電動玩具的生產,對於後期台灣資訊業的發展有其關連性。

 

 

 

編註:該文刊登於《社會與經濟》,第48期。台中市:東海大學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台長: 涂弟的朋友
人氣(4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