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07 18:24:31| 人氣9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冷眼看大藏寺作百座本尊砂壇城寶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冷眼看大藏寺作百座本尊砂壇城寶瓶

眾所周知.我們對格魯修學社區一向有懷疑!
坦白說.祈竹是否有修雄天.我們不知.但由他公開的黑文殊等法與薩迦格魯的十三金法傳承有差別.我們也對他的傳承有懷疑!
(一般薩迦格魯的十三金法傳承是一個字都不敢動的)
但.由於是經由格魯修學社區傳出的祈竹.有沒失真.也就先不管它
2014年寺院成立600年,大藏寺製作了2014枚附編號證書的百座本尊砂壇城聖砂總集護身寶瓶.這就讓我們哈哈大笑
之前.格魯修學社區發了公告.要所有的人提供壇城砂給他們.格魯修學社區也收了各派不同的壇城沙.給刊登出來...一個格魯的寺院.連格魯自宗的壇城砂都沒有嗎?格魯雖不是常灌頂.但兩三年內居然沒有一百種灌頂的壇城砂.這是不可能的.作為格魯上師又自稱為老衲的祈竹仁寶哲.會拿不到自宗格魯一百種壇城砂嗎?--這是可疑之一!
另外.先是說要了壇城砂.說是修啥法門.等過了一些日子.再把要來的壇城砂.裝成瓶.賣出去.格魯論壇與大藏寺慶祝六百年的這種作法.令人哈哈大笑.
在藏地還沒有寺院敢這樣搞的
 
壇城沙是本尊所依.灌完頂後有其處理方式.拿出來賣.是嚴重的破戒行為
以佛之真諦.三寶護法的諦力.特別是格魯自宗三根本的諦力.看清楚!
 
-------------------------
賣佛塔.賣佛像到賣壇城.宗大師的戒律何在?
 


利益壽終者教授•解脫幻境


 
    敬禮三世如來自性諸吉祥上師正士足下祈大悲攝受!
  此中所說為利益臨終及已死者善妙方便之理。諸上師正士語錄中說:“有一生精進行善,而于臨終伴諸貪嗔等猛力不善心死者,後世生於惡趣;亦有一生孜孜行惡,而臨終于賢妙善心中死者,後世生於善趣。此因臨終時之心力大故,令往昔所造隨生善惡二趣之某業具足堪能。彼業之果即先出現;而此生所造諸業待將來某時遇緣會合者方出彼果。是故業未造而受或造已不受之二者皆非。”  如昔有一屠豬者,臨終時遇善知識,因往昔善業之力生於三十三天,名“無垢摩尼”,後過七日將生地獄。帝釋問佛解脫惡趣之方便,佛為說《淨治惡趣續》,帝釋作淨治儀軌之當晚,彼即生於兜率天中,此一史事可作例證。  是故于臨終時,令其不生嗔怒等不善心,而生信等賢妙善心,乃利益臨終有情方便之心要,當以此為主。

臨終者應以自作為上,若諳熟(顯教)修持者,可依止《臨終智與依十一想經》[1]中所說之諸想及《修心七義論》之“五力頗哇”並“臥修”[2]教授等;若精擅“集密”瑜伽者,應配合收攝光明之所緣,修“以死為道”[3]等:若修“覺域”[4]教授者,即按彼派臨終修持而修;若已嫺熟頗哇(遷識)教授者,則勵力作識從頂門遷出所緣[5]等。

  然對不知彼等扼要之普通大眾而言,則由善知識及良伴策發其心念而利益之,其理如下:于臨終時,彼極珍愛之財物,家屬妻小及所憎惡之仇人等,凡能引生貪嗔者均不令其睹見,然而《毗奈耶》中說,彼臨終者若欲見其喜愛之財物等,即應示之,故應知時宜
(以不遂其願,則反生煩惱故。——譯者注)。死後善事(如超薦佛事)及造墳等處理後事之語不令其聞。不出嘈雜、哭泣及歎息等聲音,務必令死者心神安泰。
  “臥法頗哇”者:因能引動不善分別(心念)之風經身中右脈流動故[6],臨終者威儀應作右脅臥[7],以絲綿團等堵其右鼻,心想:“我佛大師即以如是臥姿示涅磐相,我應隨學之。”若為猛利病痛所礙于改變身姿威儀等不能忍受者,若強改之,弊大於利。故知時宜極為重要。

如力堪能,應陳設臨終者所信奉之上師本尊等像及諸供品。
自己(修法者)應除劣等起心[8]。對彼所緣境(臨終者)殷重生起慈心與悲心,對上師三寶之能力及佛名號,陀羅尼咒之大功力等,朗朗生起勝解淨信。如彼臨終者,為猛利病痛所苦而對任何聲音及移動皆無法忍受時,對其大聲說法有無所遮(是否合適)?那應從彼之神態得知。又若正渴望痊癒者,對其說“死亡”[9]之言語等是否合宜?亦應觀察。若無此類所遮時,當以高壯之聲,吐詞清晰明瞭,緩緩作如是開示:“汝心不應胡思妄想!總念上師三寶,別想余諸上師皆融入汝所信奉之上師本尊身中[10],安住汝頂上。隨我默誦,心勿散亂:具加持之上師本尊三寶,請汝等救護我解脫現、後,中有之怖畏與痛苦,請引導我至極樂妙刹!”次誦皈依偈,及迎請皈依境偈,若願意且有暇,可獻七支[11]。複次請其救助,廣者可誦《安慰贏弱頌》,略者可誦:    汝等無偽正救處,悲加持力大依怙。    於此無依弱有情,作救助者時已至。    解支幻相[12]加持滅,具力善心[13]加持生,    中有幻相[14]加持淨,修法妙身[15]加持得。  或誦彼臨終者所信奉上師、本尊之啟請文,及彼日常念誦之顯密經續者,如是誦之甚善。

  複次,以高昂聲於其耳邊誦寶髻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善名稱等七如來[16]、不動佛、無量光佛、彌勒佛等之名三遍,及三十五佛之名。《朵哩都嘎底》、《崗嘎尼》、《尊勝佛母陀羅尼》,《無垢陀羅尼》、《蓮華頂髻》等淨治惡趣五大陀羅尼,以及《秘密舍利》、《十萬菩提莊嚴》、《十二因緣咒》、《彌勒陀羅尼》、《能滅罪陀羅尼》、《十一面觀音長陀羅尼》等。彼臨終者若勝解勝樂金剛[17](無上部一本尊名)者,為之誦《八句贊》;若勝解六臂怙主者[18],為之誦《上師怙主二無別》等及《那摩布達耶》[19]等文,策發其正念。

  若有加持物(如舍利、大德上師之衣物等)可加其身。上述之諸陀羅尼可書之佩帶於頸項,若有《隨求佛母陀羅尼》亦可佩帶。若已斷氣則作“物頗哇”,即于上述諸咒尾加上綴語:“死者某某之一切罪障香丁咕嚕耶娑哈”[20]。將誦咒加持之水、土等物抛灑其身。

  如此作對死者雖甚有益,然因死相力大故,生前雖熟練而臨終時尚有少許錯亂者,為數甚多。若特作臨終開示,當依班禪一切智所造之《中有啟請文》中所說臨終時四大收攝之相及幻相現起之理而作中有開示,此即最善及最具效益之方便,或許此即《中有啟請文》之密意。當以清楚不含混之語句及能引發信心之方便,逐一作如下開示:

“汝死時已至,貪著現世已無濟於事,而且損害與過患極大,故絕不應貪戀!絕不應念死後此等親屬將如何,亦不應悵悵然,想諸事業尚未完成當如何之。若此等思慮太猛不能遮除,可順勢發願:願我至佛土後,能引導此等親屬且令未竟之妙業得以完成!對平素不睦之親友不應惱恨,倘若生起怨念須立即戒之!若不能遮,當思:我得能力(如成佛等)已,對其作清淨如法之治罰而引導之。佛說死時,最初所念善不善心,乃至未達想心不明之間,其心不退。[21]若于賢妙善心中死者,昔日純造惡業者亦能生於樂趣;若伴諸貪嗔等猛力不善心死者,昔一生行善者亦可能生於惡趣。是故汝于此時應生起有力善心,努力為之!若善心生起,如是即可全無困難生於樂趣。故不須因曾作多罪而生畏懼,然於罪墮亦不應生輕忽之心;善心雖生亦絕不應因此而驕舉自滿。

因死苦短促故,對此絕不應畏懼膽怯。臨近死時,因病等內外死緣而導致四大紊亂不調:眼作觀見之末摩
(要竅一一人體要害部位),耳作聽聞之末摩,手作執放、與伸蜷之末摩等,如幻輪機樞之人體末摩有一百零一,彼等壞時如刀割錘擊之苦,名為“斷末摩”[22]。此等情況出現時,絕不應想:我是大罪人,將生惡趣。當知諸造有力善而生大斷末摩苦者有之,諸造有力不善而不生大斷末摩苦者亦有之,故無任何決定。倘若生起猛力痛苦,亦絕不應沮喪及生起疑惑等心而妄想所造之善為虛無或無益。若思一人孤獨無伴趨向陌生恐怖之險關,應念利我之大友伴上師三寶與我同在而仰賴之。憶念自己上師本尊,想有如是之皈依處與我同在,何故畏懼死亡?以後可能遭遇惡劣之死緣,此番能念上師三寶,于此之際死者當極為慶倖。應對死無畏無懼,如遊子還鄉,歡喜舒暢,作此定見。

  當念:以前未能廣學正法及思惟修習等,而今當我轉成妙身已便能完成未竟之妙行,勵力發起希求心。昔頻婆娑羅王臨命終時,其子阿闍世王不予飲食,饑渴異常。時舍利弗至,王問何處有飲食?答:“北方柳葉宮毗沙門王前有之。”[23]王遂於彼處生樂欲心,即生為毗沙門之子名“牛王”。是故當汝欲求飲食、涼暖等時,即於極樂世界或兜率天[24]、空行刹土[25]等處之五欲受用生希欲心。以此為例,心中勝劣隨其所現,即以彼等為緣,憶念佛土之快樂與資具,生大希求心。

  無論貴賤,乃至死時未斷氣間,我貪不由自主而生起,其後由彼力故,念我將亡而樂得一身,以此為緣汝將轉成中有。汝生如是之心時,即于彼等莊嚴悅意之佛土天人身生起愛樂,由是汝將生於彼處,故當勵力為之!汝身諸大之功用開始衰敗時,或出可怖之境象、音聲等,由難忍之色聲等相生起種種恐懼,或現美好之色聲等相而生起貪著。當知此一切唯是幻相,都無實義,隨所有相皆不執實,不應歡喜貪著,亦不應畏懼忿怒。

  汝若曾修上師本尊瑜伽,死時上師本尊空行等決定前來迎接,如是情況出現時,捨棄驕舉心與疑惑分別,敬信皈依:“請迎我至空行刹土。”
複次,汝身鬆馳似沉入地下,故生起攀爬之欲,心中現起如藍色陽焰波動之相時,應識為:此是地融入水之相。修皈依、取捨(自他相換之所緣),念諸有情之恩皆未能酬報,現在往生佛土得能力已,當引導無餘有情至於佛位。應作此認識,生起有力思惟,別修上師本尊無別,思自與一切情器為真實能所依曼荼羅[26];未能如是,則想諸相乃上師佛之變化,生起信心。

如是位元中,若不能認識心中所現為自顯之幻相,雖善巧顯密教且精進善業者,亦恐一時隨錯亂而轉,若識為幻相,則大罪人亦能以一扼要解脫眾多險怖,故應勵力為之!
《噶當父法》[27]雲:此地界融入之時,金剛薩埵眾飾莊嚴,身如須彌,與眾菩薩眷屬當從東方來。此時若習氣善妙者,識為天(本尊、佛)故生起歡喜;若習氣惡劣者,生起怖畏而暈眩。故應向東方作意細觀。若如是現,無有較汝更喜悅者。信賴啟請,發起將心識遷轉于彼(金剛薩埵)心間之希求心。

  其後汝之唾液、鼻水乾枯,嘴唇上翹等,心中現起如煙囪忽忽冒煙,或如薄煙遍滿之相時,應識為:此是水融入火之相。修上師本尊無別等如前。
此時寶生佛眾飾莊嚴,與眾菩薩眷屬當從南方來。彼時若識為天,則生起歡喜與信心;若不識則怖畏昏迷,為《噶當父法》中說。故應向南方作意細觀,若如是現,生信敬等如前所說而作。

  其後諸造不善者,從上身開始依次收暖至心間而冷,其後從下往上轉冷;諸造善業者,從下身開始如前變冷。此時身體色澤消失。心中現起如螢火蟲紅色火光閃爍之時,應識為:此是火融入風之相。修上師本尊無別等如前。此時無量光佛,身如須彌,偕眷屬從西方來,如《噶當父法》中說。汝心境中決定現故,觀於西方。若如是現,生信敬等如前而作。

  以後呼吸開始短促,內攝粗重且出嘯聲等,心中如前似螢火蟲之相現,此時應知,此生死等相一切皆由自心分別所幻現,所謂生者死者,于勝義中,即死之名亦無,如是決定。此時,不空成就佛身如須彌與諸眷屬從北方來,為《噶當父法》中說。故向北方作意細觀,倘若彼相現前而不生怖畏識為天者,作敬信等如前。

  又,《噶當父法》中說,彼等外相圓滿後,當現本尊與空行迎接之相,若識彼為天則賜予悉地;若不識則生怖畏之苦。複見眾多可畏明王,若習氣劣者,則生害我想,將皈依處錯亂認作仇敵;昔曾串習者,則識為友伴與歸(皈)依處,心生歡喜,彼等即對汝開示妙道。汝于此等一心專注,隨其所現皆寬心舒懷憶念教授為要,請勵力為之!”

其後死者呼吸將停止,心亦將轉成單一無記之細心[28],此為顯教說,是故以下之解脫開示對一般大眾而言意義不大。然諸修咒瑜伽有經驗者,能將此等轉為道故,可繼續誦之:

“此後風之流動趨向微弱,出入息皆停滅,覺外所取相似較內能取識為遠之粗分二相沉歿,心中現起如無風燈燃之相,此是汝之諸粗分別心開始融入細心之相。彼時心中出現如虛空空明無邊無中之赤裸明智,此即所謂“心之世俗自性”。[29]此時若有生圓次第經驗者,應念與彼契合等諸教授。”

  克珠傑所造《大生起次第》中說:“火界融入時,鼻根亦消融故,鼻孔之出入風斷。其後風界融入之相,如燈燃之相現起,十種風各從本位趨入心間。”跋索傑[30]所造《和合修法》中說:“粗風界融入時,如燈燃之相現起,自性分別心所禦之粗風融入中脈時,外氣即斷。

“其後汝心中現起如秋季澄明虛空中月光遍滿之白相,是分別心所乘之諸風融入細識“明”分之相。彼時三叉猛利火[31]熾燃,由中脈內上行,融降頂上菩提心,引發俱生大樂。應以彼樂等至於空性義中。

其後白相消散,出現空寂之紅相。彼是汝之細心“明”融入“增”心已,“增”分現前之相。認識已,如前修樂空和合。
其後紅相消散,出現空寂之黑相。彼是“增”融入“近得”之相。認識已,如前修樂空和合。
  其後離月、日、稠密黑暗三者,如秋季黎明虛空澄明之相現起,此即原始俱生心赤裸顯現,謂之“母光明”。以修習力將彼心轉為大樂自性,複等持於空性中者,謂之“子光明”。彼二光明自性合一,即所謂“母子光明會”。汝於如是和合中等持。”

  此諸臨終教授,于現在起即應數數串習,並數數持念思惟“死時應如是修”,並向上師本尊猛力啟請,此三要每日不斷而修,宗喀巴大師說,此是“利益臨終教授之王”。章嘉大師說,以下之中有教授亦然。

  如前所說,當令臨終者于死時憶念善業,然昔未曾串習及業障極重者,因恐懼及惡業之力,難以認識故,死後再為其作中有開示者甚善[32]。
  此應為作全圓淨治儀軌。不然者,為防止死者中有被引向惡趣,拋朵瑪驅逐違緣障礙令其遠離,及燒瞰食空行護摩,拋擲加咒之砂及芥子等令遠離怨仇。
  於已死數日者,應先勾召其神識,然後方作開示。  先誦三次諦力文:“敬禮佛諦力,法諦力,僧諦力、諸密咒明咒諦力,別緣起無偽諦力,法性不變諦力。以此諦力,死者某某之識上至有頂下至十八地獄[33],地下地面天上,隨住何處,一刹那間回轉於此。”勝解已召至其識後,供養三寶已,緩緩作如下開示。注意:不可似經懺般從速而誦,亦不可不顧他人是否理解,斷句應明瞭,且通俗易懂,能使亡者引發信心。

  “嗟!死者某某!聽之!汝已舍壽行(不相應行之一)[34],前身已舍後身未得之現在者即為中有。從何而知?與生前不同,現有種種恐懼及徵兆故,此等是汝已處中有之相,望汝識之!

汝已取中有身,然不必為此憂愁苦惱。我將佛經中有益之教授告汝,望聽之!為利益汝,已向三寶呼援,故汝不論見否,皈依處上師三寶決定安住汝頂上!彼等之悲心與加持不可思議。力量極大,咒與三摩地力亦大,為利益汝行善回向發願之力亦大,離戲論法界不立一法而一切法皆立之加持亦大,緣起之法性亦不可思議,及佛之事業與有情界無別之理(佛之事業純為利益有情故),以彼等之力令汝異熟果不生,以俱有緣之力修道之友伴為汝轉之,汝中有將生惡趣者亦能轉趨善趣故,不須急躁!

汝現在之形狀與將來受生之形狀相同。”
中有與生有為同業所引故,彼中有應具後生之形。《俱舍》雲:“如當本有形。”此義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曾作決斷:“有誤解此說是前生身形,又有見說是後生身形故,說三日半為前生形,次三日半為後生形。此說全無清淨依據,唯增益執。別(原文較略,今將廣論原文引出。)那若六法諸傳承祖師及瓊波瑜伽師(香巴噶舉祖師)等大成就者曾數見中有有情故,說中有半生現前生形,半生現後生形。《藥師經儀軌》中所說與此相同,且引果嘎裡嘎(人名)與目犍連母故事等所說之某些地獄有情仍具前生之形及習氣等為依據。(宗喀巴大師駁斥者許中有半生為前形,半生為後形是中有之普遍情形,某些特例應除外,故上述二說並不相違,智者以慧觀察,自可分辨。——譯者按)
 
“是故汝身若具天形者生天,具人形者生人,是傍生形者生傍生,餘皆依此類推。現在汝若有生樂趣之諸征固善,倘若出現生惡趣之兆亦無須懼怕。汝中有有情如水中船,以前說之方便極易轉惡兆故,任現何相皆不忙亂,自心保持安泰,憶念教授為要!

 
若對前生之親眷,友伴,受用等生貪嗔,對誰亦無益處,若如是作即不能解脫閻羅及惡趣之怖畏。憶念汝以前曾串習之善行與修持,向觀於頂上之上師本尊啟請,諸相皆決斷為上師之變化,若如是作使得生佛土或樂趣之妙身,應努力為之!”

雖作如是教授開示,然恐亡者因惡業力難以體認者,複如下誦:
“嗟!死者某某,汝聽之!汝中有身非是骨肉之軀,乃極細澄淨之大種所成之意生身自性。同類中有可互見,及見將受生之生處。與自不同類之中有不能見。具有離十一過之天眼通者可見汝,生得之天眼不能見。南洲之中有唯見南洲之中有,及人之中有唯見人之中有等,餘皆類推。汝眼猶如天眼,雖無顯示種種變化之神通,然具足佛亦不能滅之業生神通,與“意捷”(日天之馬)之神通相似,刹那即至所思之處。此一切是汝已處中有之相,望體認之!

汝受生之前,若憶念前之教授即可往趨佛土;如未能如是,應發清淨願,盡力取妙身為要。
嗟!汝聽之!汝雖可能受生為根不具足(有生理缺陷)者,然現在六根一切具足。除母胎與金剛座[35]外,山、土、石等皆不能礙,汝可自由穿行,雖無眼耳等浮塵根,然具足見色聞聲之有色根故,無不具根之過。如岩石中所生蟲以心識活命,汝現在唯以嗅香令根滿足而活命(無福者食劣香,有福者食妙香)。此皆是汝已漂泊於中有之相,請體認之!

于彼等相不應貪著,亦不應厭惡,一切置之不理,啟請上師,憶念上師說教授為要!現在汝心緊張浮躁不安。無粗身故,與往昔不同,居處不定,姿態不定,極其放逸;心識時而恍惚,時而紛亂,時而激動,此皆是汝中有意生身漂泊之相,請體認之!

汝以見自屍身等為緣,心想:噫!我已死去,今後當如何是好?忐忑不安。複思:我得一身豈不是好?便有求生之念。”
他論中有謂於自屍身可趨入九次,而因屍身腐爛、僵硬等,缺乏趨入之方便。然總體上,彼中有雖見舊身,然與彼身心能所依之緣已為業力斷故,不生欲入舊身之心,是故不趨入舊身,此義為《本地分》中說。(原文為“彼于爾時,先我愛類不復現行,識已往故”。——譯者按)然例外情況亦說有趨入者。若得受生之緣,中有壽量為一七日等長短不定。若未得者,乃至受生之間,每七日一小死,然於四十九日內決定得生緣,是《本地分》之意。他論中亦說有較彼時間更長者,如通常住胎時間為九至十月,然古時老子住胎六十年[36],故某些特例不定也。或有雲七日者應各別計,如天中有為天之七日等,非也,皆應以人之時日為准。

“此後決定獲生緣故,汝不應為時或生起求身之欲所忙亂與急躁,應希求佛土之身為上。時雖至而汝受生不定故,令心安泰,念上師三寶不離自身,亦念上說諸教授為要!
嗟!死者某某汝聽之!今為汝說中有相兆之差別:汝所趨之處若通現白光相者,將生天道或非天道;若現黑光相者,將生地獄道;若現紅光相者,將生餓鬼道;若現黃光相者將生人道或傍生道。”

嘉瓦揚貢巴雲:求生處故,若生天者現白光;若生非天者現紅光;若生人者現藍光:若生餓鬼者現黃光;若生傍生者現綠光;若生地獄者現煙色光。攝受何種光明即執取其相應之生處。他論中餘皆相同,唯人與餓鬼之相互換而說。

  “此時任現何相,皆觀想彼即上師本尊,此為甚深扼要,勵力修之!時或想彼上師本尊有相無性猶如幻化;時或觀上師本尊與自身從四周向內依次消散,於空性無執中等住;又修本尊,修光明空等輪番而作;時或勝解虛空所遍滿之處即離戲論之空性遍滿,空性遍滿之處即自心遍滿,於彼之中空寂而住;數數發起求生佛土之希欲與妙願。

  若生樂趣者,因善業力故神清智明:若生惡趣者,其心則極鈍不明。
  地獄中有其色如焦木或黑晦光或陰暗夜;餓鬼中有其色如水;傍生中有其色如煙;欲界天人中有其色如金;色界天中有其色鮮白。
  人鬼畜三,各如自行之相若現,即生於彼。(亦即人之中有平行,鬼之中有跳躍而行或後退而行,傍生中有如其自行。又三惡趣中有眼目視下倒擲而行)。此等種種之相現時,不作歡喜貪戀,憶念教授為要!

“可怖三淵者”,于汝前方,將有三深淵斷汝去路,大深淵紅漫漫、白茫茫、黑沉沉,深不可測,深淵紅漫漫、白茫茫、黑沉沉,深不可測,可畏異常,而汝將墮落其中。彼等事實上非真實深淵,依次為汝貪煩惱分、癡煩惱分及嗔煩惱分之變相,唯是中有之幻相,請體認之,憶念諸教授為要!上師三寶加被,令我某某不入惡趣而作啟請,萬勿忘失!

又,“可畏四聲”者,汝所至之處,現如斷岩坍塌土雨壓頂之相及山崩地陷之聲;現如沉入大海漩渦之相與大海攪動之喧嘯(海嘯)聲;現如森林失火、劫火之相與令人耳破心驚之燃燒爆裂聲:現如劫風動搖相及令人心驚膽戰之聲,感自身悶閉於暴風之中,被挾著吹走。此等相將現並生起種種怖畏痛苦,此等皆因汝生前未攝諸根風與分別,流于庸常,現在因地風顛倒,水風顛倒,火風顛倒,風風顛倒之力,心中如是而現。事實上全無所有,故不須怖畏,觀如生前夢境,仰賴上師三寶,任現何相皆不顧不理,安然不動為要!

又,“怖畏三相”者,現起地獄、餓鬼、旁生三者之相,或難可瞻視可畏之閻羅鬼卒,身如須彌,揮舞種種器杖作殺戮狀,彼等口呼打、殺、捉、綁等,喧染囂囂之聲竟相傳來,令人膽戰。以彼等為緣,汝心生起極大憂苦怖畏。此等亦唯汝漂泊於中有之幻相,請體認之!

汝應大聲哀呼自所信仰之上師、本尊、護法名號:我於中有中如是漂泊故,請大悲不棄送我至清淨刹界!
可畏四聲、可怖三淵,閻羅加害等怖畏之相現前時,若是出家者,憶念自己之學處及裝束[37],維持自心原狀,親友喚之亦不趨彼處。野獸及食肉羅刹等追逐時,若念自學處及裝束者,即可息滅怖畏,解脫閻羅之加害。若是密咒行人,應憶念自之上師本尊及彼所賜之密與諸咒,即能不生怖畏,解脫閻羅加害。恐有非人鬼魔假冒本尊作倒授記故,可觀想智慧尊融入而作啟請,如是則中斷亦轉成悉地故,應勵力為之!

  “六決定相”者:  (1)身相——汝身往昔于山石等有礙,如今卻能無礙穿行。昔往他處須用力方能至,現在略思即能到達。前身溺水須用力方得出,現在此等情形皆不發生;  (2)語相——昔與本地人、家人、鄰居、親友等可共談話,如今向彼等說話皆無答語,對諸親友言我在此不須如此(哭泣等),而彼概無所聞;  (3)意相——往昔眼見外日、月、星三,而今不見。此因無內日月紅、白菩提心,及無血肉粗身故使然;  (4)如前所說,此細身具將生趣道之容貌、諸根具足,所至之處皆無身影;  (5)往昔舉足時有足印,如今沒有;  (6)昔無能知隱秘事之神通,而今具有漏微細神通。”

  前四出於至尊章嘉遊戲金剛之《勝樂南門儀軌》,後二出於至尊嘉木祥寶無畏王之《中有開示》。

 

戒--四部都不同的

于灌頂時所認可,三昧耶戒守護法。    比丘為上沙彌中,近事為下應具戒。    彼近事中有二相,滿分以及梵行者,    初如譯師瑪爾巴,次如仲敦巴大師。

    次從金剛持商主,獲得真實灌頂已,    便受願心行律儀。願心八學處﹑行戒,    十八根墮與四六,惡作粗相應認識:    第一願心八學處,此生不衰增四法:    念發心利為第一,六時發心為第二,    不舍有情為第三,積福慧資為第四。    諸生不離四因者:第一不欺親教等,    第二不令行善悔,第三不說菩薩過,    四增上心舍諂誑,舍四黑法八學處。

    行戒十八根本墮,自贊毀他為第一,    慳吝不舍法財二,不受悔謝捶打三,    舍大乘法說相似,此四《律儀二十》說。    《虛空藏經》出十三,奪三寶物﹑舍正法,    褫奪袈裟﹑五無間,執持邪見﹑壞村邑,    發小乘心﹑退大乘,舍別解脫﹑謗小乘,    妄說上人法﹑邪命,訂立惡制共十三。    《方便善巧經》說一,心舍有情棄願心。    菩薩十八他勝者,須具四纏十六條,    邪見﹑舍願心二項,不須具足作即犯。    不見過患﹑數欲行,深生愛樂﹑無慚愧,    具四大纏根本墮,若具不見過患纏,    縱無餘三中纏犯,彼無三有下纏犯。

    不以三門供三寶,心隨貪欲無厭足,    對諸耆長不尊敬,他來慰問不酬答,    他來延請故不應,他施金等恨不受,    誠心求法不施予。此七佈施相違品    輕舍彼等破戒者,不學令他人起信,    於有情事少事業,有悲憫心無不善,    甘心忍受邪命法,恣縱最極掉舉等,    一向流轉輪回心,于諸惡名不護雪,    于諸煩惱不改正。此九持戒相違品    他罵報罵等不忍,輕舍諸具憤怒者,    棄舍他人之悔謝,隨逐憤怒心而轉,    此四忍厚相違品。    為求利養攝徒眾,於懈怠等不斷除,    貪說世間諸綺語。此三精進相違品    不求三摩地教授,于靜慮障不舍除,    味著靜慮見功德。此三靜慮相違品    譭謗捨棄聲聞乘,現有自法而勤彼,    勤學非應勤外論,精進研習複愛樂,    不信捨棄大乘藏,自贊毀他起貪嗔,    慢心不往聽正法,譭謗法師但依文。    此八智慧相違品。    為他要事不助伴,對於病者不供事,    於有苦者不為除,對放逸者不規勸,    于諸有恩不酬報,見憂惱者不開解,    有財不施來求者,于諸徒眾不饒益,    不能隨順彼心轉,他實有德不讚揚,    不作稱緣諸治罰,不現神通恐怖等。    此十二條總六度,饒益有情相違品    具足悲憫與慈心,及諸善心無過失。    等起故思非故思,成染惡作﹑唯惡作,    四十六種皆分二。

    菩薩律儀為共同,密咒律儀為不共。    金剛界等瑜伽續,樂﹑密﹑時輪無上密,    上二續部灌獲已,總五部與別誓二。    總五部分根﹑支二。總五部之根本者,    十四根本﹑八粗墮,拉唏嘎惹釋中出,    二種粗墮合計十。    彼初十四根本墮,謗師﹑違犯如來教,    憎恨兄弟﹑舍慈心,棄菩提心﹑謗宗派,    洩密﹑輕損自蘊身,譭謗空性﹑慈具毒,    不修空性﹑壞信心,不依誓句﹑謗智女,    此即十四根本墮。

    強取智慧﹑取甘露,非器不密﹑會輪諍,    倒答求﹑安住聲聞中,我慢﹑示密於無信,    此八龍猛師所說。拉唏嘎惹所說二:    未作承事而入壇,無義違越二律儀。    此乃根本三昧耶。

    支分誓句有三種:依止誓句、斷除誓,    其它斷除誓為三。四根本﹑酒總攝五,    近事律儀即依止。斷除十不善即斷。    其它斷除誓句者:自利作意應遮止,    本尊手幟鈴杵等,供佛舊花等佛像,    並諸殘供不跨越,此乃無上總護戒。

    母續勝樂別誓句,左之遍行﹑初十供,    八句贊﹑見智女時,以此續頌作讚歎:    “我是汝子汝是母,乃至菩提藏之間,    菩提支分甘乳汁,維願於我作長養。”    贊已複以意旋繞。是為母續中勝樂,    四種不共三昧耶。

    若獲時輪四灌頂,其根本墮有十四:    擾亂師心為第一,違上師教為第二,    憎恨金剛兄弟三,捨棄慈心為第四,    漏泄精液為第五,於彼顯密之空性,    妄執勝劣為第六,洩露秘密為第七,    苦行身衰為第八,不信空性為第九,    心口不一悲第十,無不變樂為十一,    不具瑜伽[9]為十二,輕會輪明妃十三,    譭謗諸母邑十四。如是與無上總規,    七條相同七不同,已獲時輪大灌頂,    彼等十四應了知。

    其它時輪中禁行,二十五種應宣說:    五種罪及五近罪,五種殺及五忿恨,    五種欲等共廿五。所說第一五罪者:    殺生﹑妄語﹑不予取,欲邪行及酒等五。    第二五種近罪者:拈鬮、擲骰、下棋一,    食用見﹑聞﹑疑肉二,空談自言自語三,    祭祀祖宗為第四,殺牲供血為第五。    五種殺者謂殺害,牛、童、母邑並男子,    毀身語意所依等。五忿恨者謂忿恨,    正法﹑佛陀與友伴,以及君主與僧伽,    欺誑信任自己者。五種欲者謂貪著,    色、聲、香﹑味及觸五。此為時輪所不共,    二十五種應守護。

    若獲普明大灌頂,十四根墮第十三,    二種不同須了知: 無上會輪謗肉酒,    瑜伽部為謗手印,無上部須抱明妃,    瑜伽但自觀本尊。
    時輪、無上、瑜伽三,所犯十四根本墮,    須俱纏犯有十三,不須全俱根本墮,    第五捨棄菩提心。時輪規中亦第五,    逐出所發菩提心。根本墮中四纏犯:    不見過失為第一,欲數數行為第二,    深生愛樂為第三,無慚無愧為第四。    除去深生愛樂者,纏犯僅說三亦有。    五部總三昧耶者,即如上說應了知。

    五部別之三昧耶,總合共說有十九:    恭敬三戒及三寶,是為毗盧六律儀;    恭敬鈴﹑杵﹑印﹑上師,即是不動四律儀;    財、法、無畏及慈施,是為寶生四律儀;    恭敬上、下續、三乘,即是彌陀三律儀;    精進諸戒內外供,是為不空二律儀。    另有一說謂如是:毗盧有四﹑不空四,    然則無有少差別。

    別解脫與菩薩戒,持明律儀共三種,    欲守護者應觀察,無著所說四墮門:    第一無知墮落門,第二放逸墮落門,    第三不敬墮落門,第四煩惱墮落門。    彼等皆應善觀察。

    複次蓮華手上師,教誨師之諸弟子,    急欲閉關修壽者,彼等續部任隨一,    閉關所重取捨法。    藏地閉關修雖多,如理相﹑德卻不生,    究為破壞三關過:不解身關與他唔,    不解語關失禁語,不解意關煩惱重。    三種敗壞誓言者:所生之身不明顯,    所誦之咒不清淨,所修之定成昏沉。    三種敗壞應護者:敗壞身精界精華,    拋棄語精息﹑唾液,斷除意精分別流。    以上所述三三者,名為根本九過失。    支分過失有十四,諸修行者應守護:    不出關前座不移,墊與鋪座不抖動﹐    與他木碗不混用[10],供獻朵瑪不逾時,    不應鬥諍與記恨,舊薦新食不入室,    犬﹑患痲風﹑屠夫三,不令入于修室內,    禁忌冒瀆晦氣食,鬍鬚頤須不剃除,    自之床褥不予他,念珠等物不傳玩,    不觸弓箭兵器尖,亦不將尖放口中,    彼等十四應守護。

 

我對佛說:讓我愛的人永遠健康快樂!佛說:
只能四天!我說:好,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佛說:三天。我說:好,昨天、今天、明天。佛說:不行,兩天。我說:白天、黑天。佛說:不行,就一天!我
說:好!佛茫然問到:哪一天?我說:每一天!佛哭了說:轉發後你愛的人將天天健康快樂!


這人
一定是格魯的

辯經他勝了!

時代在進步,經濟在發展。偉人的名句也多了一個字“為人民幣服務”。---漢地財神派的

台長: 期指贏家
人氣(98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佛法密宗 |
此分類下一篇:事業咒
此分類上一篇:佛說摩訶迦羅大黑天神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