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4-15 23:04:11| 人氣1,5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竹巴噶舉傳承俱生大手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竹巴噶舉傳承俱生大手印--1

俱生大手印俢持正行之微許講解文辭明顯心金剛之真實本性法要

虔信頂禮具德上師心金剛    

真如本性如義圓滿觀   一切所知善知蓮花瓣    廣大無邊遍觀本傳的  金剛持眾足蓮前頂禮   無有染垢本體明空根    自性遍知無亂殊勝道 身及智慧任圓果之法   三相手印解脫當俢持    廣大諸法殊勝心明點  入成就者心之速樂道   推理之耳難忍大教言    金剛持佛手印窮究竟 此對有緣微詞講解法   令達廣義甚深加持增    具德貝瑪噶波圓滿賜  僅聞微詞開示令滿足        

此乃遍知圓滿之如來貝瑪噶波所祕密開示,大手印正行之甚深心要之講解文辭,即是以微許之言詞解說的方便所記載之筆記。

此分為前行、正行、結行三類。前行則更分為共同及不共同二類,前者之教授解說,則如其他一般所說,此處則從不共前行開始著述講說。然如是而說,即 從此 教授開始,即是從明白指示出一般人心相續中之真實智的俱生大手 印 教授的講解階段開始。

我們若想快速地得証無上清淨圓滿之大樂菩提本體自性的話,就要進入此道俢行,它是無量無邊之一切之上及殊勝且是心髓而成的了義大手印名為「心金剛」之明顯次第之加行道。

其義明指一切明相及萬有,或是輪迴及涅槃總聚之一切諸法之根本及生起之基及命之所化,皆在自心體性上。

十地經云:「啊!佛子等三界等此皆僅在心性上。」

金剛鏈續云:「珍寶心性所化故,無有眾生無有佛。」

三菩提經云:「外及內之本體性,一切皆在本心住,僅有此心唯如是,而非其他之一切。」

山居自在云:「一切光陰皆在自心中,唯是此心他法塵亦無。」

所以現在外在的色聲等境,皆是由心所化的物質,有如其他某些能夠獨立自取的實有種類,它是一種明相,但也是在我本體心性中,從無始劫之無明生起自他二元之明相的。且因執著它而起分別,而不斷地集聚習氣而起迷惑,因而對外在生起種種諸義。

入愣伽經云:「習氣翻攪動之心,能生種種諸外境,心性本無自性故,外在顯義皆錯亂。」。

從心性中又是如何化出輪迴涅槃的呢?

心從錯亂中生起能所二執之自他無明迷惑之輪迴,若能消滅它即証涅槃。

喜金剛二品續云:「無明故生輪迴相,無明滅故輪迴淨,輪迴涅槃如是化。」龍樹菩薩云:「諸凡輪迴之因化,即彼滅故而化生,清淨彼性即涅槃。」

是以輪涅功過一切,皆是心之自性明覺或無明之取捨故,不住涅槃之果位俢持法門之要義,唯有是廣知自性且依此圓滿清淨之此道次第俢持,其他也有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氣脈觀俢法門等,而此處所說僅是其中之一的竅門。

又云:「勇父次第自我加持的,次第淨罪但非解脫道,圓滿清淨唯一之次第,為求解脫俢持諸佛教。」。

因此為窮盡此甚深要義之講解次第,才於此講說。

此分前行及正行及結行三類,首先是前行,又分為共同及不共同二類,如是從共同前行開始明白講解到不共同前行。而此道之觀俢,首先是不得不作的方便前行,有稱為「三相本性」,或「三遠離」,或「三不動」。

眾生怙主法王章巴嘉列開示說:「身語意三諸造作」,等如是之法語。

所以為令因身之行止造作,語之言論,意之分別之集散而生之戲論執著等力不生故,而俢三遠離。

此在吉祥大日如來菩提心續中有云:「身正金剛跏趺坐,意住專一大手印」。此法語已直接主體及間接附帶的說明了。

所謂的「身正」,即是指金剛跏趺坐及其他相關的六身要教授,即是手及脊椎等身之各處,都有各自安正之意義及,金剛跏趺坐中之其他身要,也是大身要之故,需一一分部的解說。

是故以身正及金剛跏趺坐為直接主要的部分,而其他一切是間接附帶的部分,但也要 符合 教授,則為身遠離,或身不動,及意住專一等,為心遠離或心不動之教授,而語不動如是等為間接之教授。

若說意和語的關係,語以調氣的方便而發出音聲,但若想說出任何一句話,則必先動念,彼即是心或識,從彼氣動而觸動舌、喉、顎等聲音的生處,而令人能發出音聲。

明論云:「文字動機了知後,生起意識後出聲。」

是故若想說話,必集聚意及舌顎等身體各部位作用的因緣方能產生,故若欲攝伏身心,依語力來攝伏是必需的,再者以調伏身體來作調伏的話,只要閉住語之上下行氣,意根之緣境則不會再相應,此時唯見瑩亮之明點,且會一心安住,自然就能攝心。

法王日巴云:「身之安住若安住,語之安住必安住,語之安住若安住,意之安住必安住。」

一切遍知佛法王云:「身住不動,則語不動,語住不動,則意不動,爾後方生本體勝義啊!」。即謂此一入三門的法語意義,就是三遠離的引導次第與俢行。而身遠離就是依前所說身要而作。

稀法續云(專敘佛菩薩聲聞等所有一切不可思議最極稀有功德及其剎土莊嚴之經):「身依金剛跏趺坐,脊椎骨如寶堆續,胸膛常挺應開闊,下巴時常應收縮,舌尖上顎應抵住,等持手印臍下安。」

依如此開示解說,金剛跏趺坐要右腳在上,脊椎骨如寶堆聚一般直立的正直,而胸膛常挺應開闊,則是說肩脖應向外挺起而俢,下巴收縮則是說前顎應壓住喉結而微微彎曲喉嚨,舌尖回捲抵住上顎而唇齒隨意即可,手則以姆指壓在無名指的根部,結成左下重疊的等持印等六種攝伏,而第七種則一般以明覺轉根,特別是以眼來轉化,就是不閉眼且不動搖地正直看著約一牛軛長的地方,行止威儀都是看著僅約一牛軛長之處,總而言之,就是看著僅約一牛軛之處,即是走路,心也不可散亂。

金剛歌云:「若不閉眼心寂滅,氣閉具德上師證。」

然而其他也有口中唇及牙各安其位的說法,但如前所言即可。

蓮花戒在俢道次第論中有云:「彼等俢持之始,即是氣息的出入,對一切的音聲、惱怒、悼舉散亂,皆不可攀緣,且心不可此處彼處的散動,要令心閑緩無勤而入。」

且身之八威儀中也多有說,要訣方法可依彼處之任何一類。

金剛鬘云:「行者安樂墊上坐,眼朝鼻尖安住後,明觀鼻處一心住,兩肩均勻舌顎抵,唇齒隨意安樂置。」

還有,金剛跏趺安坐住,如是手印也具足。

還有在金剛頂經云:「滅除散亂清淨住,唯俢金剛跏趺坐,何以菩提薩埵成,菩提心發如是住,眼不閉目保原狀,身正手印結持後,」等云。

上師無量金剛云:「安樂墊上金剛跏趺坐,雙手等持手印結安住,身正直後喉部微彎曲,」等云。

那洛巴尊者云:「此處身之要訣說,如似珍寶堆相續,非常挺直如挽弓,如似黃丹內緊密,空心結似之式住,擴大增長圓滿生,等持定印結安住,」等云。然而眼睛的觀法就是觀鼻尖,且目光落在約一牛軛長之處而不相違,且之後的附帶作法則如前所說而行。

此處也有所謂聲聞寂靜的觀法,就是如聲聞寂靜的往下方觀注,而身要的方式也如是而行即可。

嘉威旺波云:「身要需以具足靜慮五法,將五大之氣,於本地中清淨後,即能清淨五煩惱。」。

以淨氣的方式,更將氣攝於中脈等法門而俢,故依跏趺坐攝伏下行氣,結等持手印安於臍下,攝伏平住氣,脊椎正直且要挺胸則是攝伏遍行氣,喉下壓且舌抵上顎則是攝伏上行氣,眼觀之法則是攝持命氣入於中脈。

或說脊椎正直且身要挺正是為攝遍行氣,肩及手肘不彎曲且肩正直的伸展是為攝持命氣,觀法不動是為攝伏一切支分之氣,一般而言是以攝伏一切根本氣為主,而以攝伏一切支分之氣為副。因此有某些利根行者,僅依身要俢行即能解脫。

依法相及甚深稀有密續中文說:「金剛跏趺圓滿佛,」等如是而說。

以此攝伏之力將十氣攝伏於本地後,再攝入於中脈,及令其堅固且融入,以此直至窮盡通達,而現證登地直至圓滿佛位。

勝法和合往生中云:「僅依身要得解脫,」如是而說。

在律經的典故中也曾說到,獼猴若依此教法之身要而俢,也能成就如五百仙人五百僻支佛一般,或是類似的說法,然大多如前所說,無其他特別情況的說法。

然對中下根人,於此身要則有論述攝氣精髓入中脈的法門典籍,即是為進入正行俢持而入俢的語遠離俢行啊!

其他階段的功德,是以脈氣菩提心等於本地上安住且堅固而俢,如是堅固後,即能得身之四大平衡且會感覺到體質變好,故於身之俢道上,能快速生起輕安,及能超越長時間的俢行,且身體不會感覺任何的疲倦,有云:「於此俢道上,能令我辯勝外道,於此俢道上禪定,能快速生起明相,此俢道是佛及聲聞眾所依而俢的。」

身要錯誤而生之過失而言,若右邊偏斜不正,則開始會一見顯像,即多生所執之分別心,若左邊偏袒不正,則開始會一生喜樂,即多生能執之分別心,若身過度彎曲,

則開始會在清明中,令外心生起昏沉障礙,若過度挺身上舉,則開始會令內在明亮過度擴大而生大散亂,若眼觀法變動時,則會向外生起轉識,而多生分別散亂的過失。此調整的作法就要如毘盧遮那佛觀世音的坐姿一般,而其他色蘊的法性或本性,亦如毘盧遮那佛的坐姿。

金剛鬘密續云:「首先身之金剛俢,於此色蘊清淨坐,」等說之本質決定現量俢行,故云為毘盧遮那佛之法,而再從此調整之部分而數,可歸類為七項啊!而其他也有心跏趺、身正、火竈六法等調法,然雖有此特別之身要及身清淨法,但此處所用之法僅為生起色蘊清淨的俢行功德而非其他,故僅說毘盧遮那之法,而不再說明此中沒有之法。

若無法持續長久的金剛跏趺坐時,可用心跏趺坐,但其他一切身要則必須如前而修喔!如是依此方式的身要法門而修持到離一切罪障,則必須認真精進的修持,而若想心能安住的話,則必先調伏身之惑輪。

緣起經云:「要先能約束身後,心才能有所證悟,」等如前等云。

那洛巴尊者云:「身之要門禪修要,」等云,彼身之本性了知後,心之本性即了悟,除此而無他了!

三菩提云:「法蘊雖有八萬及,四千法門總集聚,身之本性若不知,彼等一切皆無果,」等云。

身之本性即是以修脈氣明點三門之緣起等,及身之自性身金剛上真實清淨,及依身要上釘住而了悟心性之要門明覺等,有些若是在圓滿次第上,是必須依身要而釘住的,然而此在大手印上是普遍流傳的,若不如此則不能窮盡密咒道,欲望僅以在此階段即能斷滅,故金剛身必須如前要訣釘之方便堅固而修,若更僅以身要總括說明的話,即是所謂的金剛身之要訣釘。如是僅依身要,而了知身之本性,或者如是也因不依要訣釘,也不於金剛身之要訣上釘住,於此處能淨所淨果淨等上絶對堅固,能淨色蘊或身之法,所淨毘盧七支法,淨相氣入處融之次第,淨果毘盧之果位啊!

第二、語遠離。一般而言說話是障害喜樂之門,及生起一切煩惱之因,佛曾開示說:「說話對喜樂的罪過有八十二種和二十七種之多。」

一切密續中云:「為免真言之力减損,應俢禁語,且為令誦咒殊勝而行禁語安住本性。」

上師金剛座云:「阿利噶利等持俢,不動不語誦最勝,」等云。

如是三毒清淨的表徵是三持氣脈到一般的閒談等任一種,然後到暫時停止一切經懺、念誦等,都應安住於禁語。

四金剛座云:「若氣及語皆不動,即證禪定之果位,」等云。

金剛鬘云:「氣息出入放鬆後,」等云。

在如是階段尊者又云:「大手印之禪俢時,身語俢善皆不作,無分智慧任運持,」等云。

上師蓮花生亦云:「諸法之根皆是本心性,內在等持之意應了悟,身語俢善稍一勿需作,然後獨自觀俢本心性,」等云。

阿底峽尊者云:「專一等持心堅定,身語俢善非重點,」等云。

而如是俢行時,只要僅稍能安住於不散亂之法爾中,即能覺知到對身語俢善上及,事部法行等俢行是不如理的,但初業者在此階段上,對彼等是很難掌握自在的,又或者能如是稍微掌握自在者,對其明相或禪觀上所生起的障礙,在行及住的部分上稍有時,則應以禪觀想其隱沒消失,令其因緣在行諸等時截斷,此事是必須了知且非常重要的啊!

第三、心遠離。身要及語要如是具足後,則依具德帝洛巴之六法或禪修六方便來禪修,即是彼云:「無想無思無伺察,無觀無心本地住,」等云。

所謂「無想」者,即是涅槃勝義之證悟之心,了不可得,然若一得,則意必散亂啊!

所謂「無思」者,即是如前彼等之心相,不修整也不計較,然若計較修整的話,則等持禪定因之心,會因攀緣力而散失啊!

所謂「無心」者,對過去未來之能所的分別皆不執著,然若執著的話,即會因認識外境而產生散亂且不堅定的現象啊!

此時撒拉哈尊者開示云:「能思所思等皆捨棄後,猶如小孩悠閒安住般,上師口傳專心虔信勤,俱生生起猶豫心消滅,」等云。

如前「專心虔信勤」的意思是對上師的口訣或傳經教言所生之意,都應專心且虔信精進修持奉行的意思,但精進修持之勝義而言,是將精進的因、境及能思所思等皆捨棄啊!

其他還進一步的說:「外內一切皆無觀待心,一切無想一切也無心,安住自性金剛杵尖歌,」等云。

夏哇拉云:「如此三時所有一切相,意上不作離邊本初性,如是守護離觀離言說,」等云。

謂「無觀」者,就是對諸相及無相等心之境所化的一切都不觀想之意。然若觀想,則成能所二執之作意啊!

如是大梵志更開示云:「啊!遠離自性之意即是無禪觀,若觀即成能觀所觀二分別,二之執著心將菩提心捨後,此人必由己身己上造諸罪,」等云。

謂「無伺察」者,就是如前息滅一切戲論之法性,心不應作觀察分析,若作則起分別心,而生二相及相之執著啊!

大梵志云:「邊不染著無垢之心中,本初自性皆淨無伺察,倘若伺察正如毒蛇害,」等云。

謂「本地住」者,即心之本性或以如是而坐的方式,如前不俢整而安住,若非如此,則本初之勝義,會因作意而染垢啊!

箭刺尊者云:「如是安住本性而定即如是,果由無始本初之中自安住。」就是說以此自性清淨之心禪定則無染,即能令我安住大樂無煩惱。

夏哇拉云:「自性清淨之心無俢整,無執無捨本性自安住,」等云。

如前之禪定的所有方法,就是將心專一護持為總集而成最重要的要門,應如是嚴謹的護持而俢。

其他更有剛波巴尊者之開示說:「欲見本體之自心,心應放鬆而住,清淨而住,隨意而住,悠然而住,」等云禪定四法。

然多數而言,彼此是大同小異的,這一切都僅集中且圓滿的說明不散亂。

月光童子云:「不散亂是諸佛之共道,不散亂是善根之親友,不散亂是口訣眾之主。」,又云:「不亂相續之此念,三世諸佛共通道。」。

龍樹菩薩更說:「自在唯身念處如來的,趨入唯一通道相近教,於此專心現行護持及,念處俢行諸法摧壞滅,」等云。

未來經釋此義時,謂「自在」者,是國王之安樂俢行,由上師所傳普及到西藏後,即是對身的站立及坐等之所有的階段上,都會仔細觀察分析,這就是身念處的俢行,也是趨入成佛之一大道啊!

更有經云:「若諸比丘及一切眾生能清淨而俢,即能清淨消滅痛苦及不安樂,若俢此派能得證悟,及現量得證涅槃之道,如此皆屬身念處的俢行啊!」是以念處乃非常重要之故,則應需專心且真實的護持而俢,而此念處是以無希求於諸方,而入圓滿佛地之大道,或如一切所緣依身的話,即是屬身念處的俢行啊!

一般而言所謂的「念處」,是觀察「滅」的念處,及配合由諸法前後執取觀察的念處,對五別境的念處等一些特別的作法,首先是在過去的時候,對所有境起念後,即會現量生起貪執。

中論四百云:「顯像無一是實性,更是非由心所生,起念認知錯誤的,意之分別隨之生。」

第二在釋量論有說:「五根錯亂而生它,一切五根是組合,各別相無錯亂者,依念生起諸分別。」。是以五境之念是特殊之念,且阿毗達磨集論有云:「云何為念,嫻熟之事,心無忘失,即心不散亂者。」

如是而言,第一、二點是在俢止的時候,破除而俢的,但心所仍有很多項,第二項雖是依止所俢之念,但此念應是禪定之念啊!

於此境之特別是如前嫻熟且真實而俢之事上觀想之所依,但若不嫻熟此境則不為此念處,是以執取方式的特別之處在於嫻熟其他,且自身能如實分別於它的話,則此觀想之所依,即相近矣。

但若僅能以此念處,卻不作如實觀想了知的執取方式,而於心相續上堅定而俢的話,若此執取的方式,卻對其他散亂的話,則會令此念處失敗的。因此全心的觀想皆以專一之念處,然後令此觀想之心,在心相續上護持不斷,且令此念處堅定。

此特別之方法,可依如是之護持,能令此意之觀想,不會因其他而散亂啊!其他還有菩提心支分之念處,佛說法集經云:「云何此念處為清淨菩提之道呢?此念是如實了知一切諸法,及一一了知一切諸法,以及觀察分析一切諸法,及諸法上一切的消逝,及思惟一切諸法,及法後隨知一切法,此念處可了知諸法自性法相,云何諸法自性法相,一切諸法之自性法相皆是空性,一切如是且如是的觀察與分析,此即是清淨菩提支的念處。」

在八聖道支的念處中,無盡慧之教典上說,云何清淨之念處?

入甚深圓滿禪定之念處,不搖動、正直,而不虛偽,正視著輪迴的過患罪失,進而引導趨入於涅槃解脫之道,然對此念處,及正實,及聖道皆能不忘失,方是清淨之念處啊!

如是等是三十七道品之念處次第與此處所用之念處次第是同一法門,因此配合三十七道品的法門且如前之法雙運而俢,此屬下品資糧道之身念處之禪定俢法,然後是受、心、法之念處的四種禪定俢法。

中品而言,是罪惡之法令不生,已生者令斷,不生善者令生,已生善者令增長等四正勤,上品資糧道為欲神足,及勤神足、觀神足及心神足等四神足,然後是加行道的煖及頂上的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等五根,然後是忍及世上的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等五力,然後是見道上的念菩提分、擇法菩提分、定菩提分、精進菩提分、喜菩提分、輕安菩提分及等捨菩提分之七菩提分,然後是俢道上的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等八正道分等,因此四念處之念是專一階段的前行資糧道。

然後是煖頂忍世之四加行道,接著是五根五力之念根念力。

而後是離戲見道階段之七菩提分之清淨念菩提分。

然後是一味俢道階段之八正道之清淨之念等如是次第的配合,如是之配合的說法是依無上之大俢行者所說,而關於心的註解也有很多不似如此的其他說法,而四瑜伽本身之次第而言則是說:念處、無念、無生、心滅啊!然而執境之念處與清淨正念二者皆是調伏之用,此二者之範圍皆屬三十七道品之正念及组合,它們只是種類的集合及名相上的差別而已,然對意義上而言是沒有分別的淨念俢行,而此也是四解脫之自性之念處的教法。

法相宗廣注云:「念處之本體性是空、無相、無願及自性光明,是首愣嚴等百千禪定之主,四念處是禪定之王,」等云。

總之歷代噶舉祖師皆云:「一切諸道之根本是念處,還有說一切俢行為一念處,以及說念處是不散亂的俢行,還有說唯有不散亂的禪定,方能一一開顯出三乘之菩提道,」等云。

所以一切善法之根本及心髓就是唯有不散亂之念處俢行,且法語廣增又富饒圓滿而說,且在某些位階方向上計算如何方能窮盡時,將很重要的關鍵總集後而說,此為令稍微了知噶舉諸佛傳承之真實決定彼等之密意,在此僅作微許的說明啊!

如是三遠離之義總略而說的話,帝洛巴云:「身之所作超越住本初,語之音聲默然如回響,意之無想如觀月之法。」

因此任何戲論之精勤都應消滅,住無戲論之三遠離之法爾得證勝義。

班智達那吉仁波切云:「諸凡無上之果位,若能制心一處俢,必可得證彼悉地,任一果位從此俢。」

第二是正行,是由四瑜伽之法門所組成。今以經及續部的方式,直接如是而說,或從各方,或從其一而說。

愣伽經云:「誠佛之敕命,大慧是四法具足之菩薩大菩薩眾,是大瑜伽士之瑜伽士,云何四法,即是對己之心相作禪觀及對生、住、壞之見,完全地捨棄消滅,及對外境之實有無實有之了知,及對神聖之各本智之內證信解,如是之大慧,即是如前之四法圓滿具足之菩薩大菩薩眾,是大瑜伽士之瑜伽士啊!」

如是說何謂是四瑜伽之教法呢?

若要一一分開說明的話,首先是對心相甚深專一禪觀瑜伽的教法。

即是如前之大慧,云何是菩薩大菩薩甚深禪觀通達己之心相呢?

就是說三界唯心,且離我及我所而不動,離取捨於無始劫時,因戲論惡處執取之習氣,現量起貪執而染生之三界各種色相,因經常運行的關係,而有的身及資財及住處及眾生等之分別後生之相消逝之現分,是謂窮盡一切分別,專一瑜伽即是如前之義啊!

而生住壞之見,已完全捨棄消滅,則是離戲瑜伽之教法,若以大慧而言,云何菩薩大菩薩完全捨棄消滅生住壞之見呢?

即是一切有為法,如幻如夢之相而生,而與此相似的我及其他不二分別之故無生,且隨己之心相而生之外境為無實有之見,所謂無實有之見,就是不入一切諸識,及諸緣及蘊及無集聚之見後,三界分別之緣化生所見的一切外內諸法皆無有自性,且無自性隨見之故,知生之見是顛倒後,隨即了悟如幻之諸法之自性為無生之法,即證得忍位,此即離戲瑜伽之義。

故在對外境之實有無實圓滿了悟上,已然通達無礙即為一味瑜伽之教法,如前大慧之例的話,云何菩薩大菩薩在對外境實有無實有之了悟上已然通達無礙?即是說一切為法,如陽焰、夢、髮絲繚亂啊!一切有為法,在無始劫時,因執取戲論惡處之各種分別習氣,現量起貪執之因化生之故,無有自性!即是正見之菩薩及一味瑜伽之義故啊!而對神聖各本覺之智的內證信解為無俢瑜伽之教法。

如是之故,於無生之法上已能甚持堪忍後,即是得登八地之位,而對心及意及意之識及五法及自性及二無我已然行深了悟之故,即得證意生身之果位,如是皆與無修瑜珈之義是相契合的啊!

楞伽經云:「僅以此心依止後,不再分別外境事,如是緣此安住後,再以超越此心修,此心若已消滅後,無有顯現安住修,無顯安住瑜伽士,此乃大乘法顯現。」

彼義明白解說觀修次第,以及清楚說明所有的般若口訣,且又契合四瑜伽之教義。

續部也如是而說,在吉祥金剛有云:「無生次第之方面,如是俱生有四相。」

此義已是堅固且是確定的。

且在律儀三品中云:「如是等空是空性,各種自性皆無我,方便乃是大悲力,雙運即是離分別,此即壇城之勝心。」

決定基大手印云:「然後放下、斷絕、不分別的禪修,此時不分別不可思,且相一切殊勝無比。」

且在專一上云:「專一與相不分別只是名相上的不同。」

然後又說:「大樂之王無名相,如是境及無境我,恆常立即生起有,各種戲論分別滅,恆常生起大安樂,以此無生之自性,由此生起淨實相。色法無故自性明,無明之相無顯現,乃至無色亦不住,不變異且又堅固,生起假有再生起,非無之故無無境,此謂為離戲。」

然後又說:「俱生喜之自境上,諸法一切皆俱生,我之加持自生起,不破壞且亦無滅,無生法義之覺受,觀修更應亦如是,空性一一若了悟,禪定般若則如是,此謂為一味。然後又說:諸法廣大了悟的,觀修即是無觀修,圓滿菩提之大樂,如是無上大手印,即是契入諸法故,彼等差異教法上,應依上師正口訣,明白顯現而無他,此謂為無修瑜伽之教法。」

三品中亦云:「是以智慧生起的,諸等更應廣說及,桑部達拉更說:法界圓滿等持性。」

等等雖如是而說,但仍是有依次第之教法,此從其他經續部中之各方教法而言是很不可思議的。

吉祥撒拉哈尊者之界墨朵哈中云:「心性一切皆光明。此為分支的專一。」

然後又云:「非有但是亦非無,非是明覺之所成。此為中間之離戲。」

無滅無分一味上,一味禪定修亦無,此亦為中間之一味。

精髓即是無後的,唯此不為何所動。此為口訣之無修教法。

是以到此處是從專一之「止」,離戲之「觀」的教法來作說明,此是所謂的一般共通的禪定修持法,即是由經教之道的明文記載而明說,以及一般在大部分上是共通的部分,及在瑜伽僧殘二部中有經教的明文記載說明的部分。然而在特殊的方面上,則大多數是屬無上密咒教義之故,則是屬於不共的論述。

如是前面之瑜伽法與後面之二者,與經教而生的方式亦有所不同,此在經的方面有所記載,以及僅有少量的修持教法,但沒有少許完整次第修持能令大樂不隱而漸次增長乃至廣大之教法,此乃如邊界之劃分而區分經教與密咒。

總之經教是廣說的,但密咒道是針對任何教法之勝義,只以少許略說以能契入其領域即可,此為共通部分之自顯方式的次第。

經莊嚴論云:「因依過去生未來,故有下處與上處,亦分粗大與細小,如是次第而安住。」

是故六波羅密多亦是從過去過去開始依止行持以來而生起未來及未來,如是才會在心相中從過去的下處,轉化為未來的上處,粗與細之力亦復如是。

龍樹之勸誡親友書亦云:「若無禪定則亦無般若,」等。

入菩薩行論亦云:「以此具足甚深「止」之「觀」,識中煩惱方能盡毀滅,開始亦是從「止」上尋求,」等云。

然及在觀修的階段上,觀修的根本,是從止的修持到專一瑜伽的觀修,及轉化的根本是從伺察到勝觀的辨識,且要以離戲的瑜伽觀修二次第來說明,而說明的基礎就是以止觀的本體釋文來分別這些,此處只是附帶的說明而已。

然此二之本體而言,真實密意經疏云:「獨自一人在避靜處禪坐,內住清淨安住後,如是才能善自思維佛法,且能作意將心趨向於法,」。

任何一位眾生皆有作意之心,且於內心中不斷地作意又作意,如是契入且多次的安住,身能得圓滿清淨,且心亦得圓滿清淨後,如是安住而將心完全捨棄,如是善加思維佛法,而彼等於內在中,修等持禪定之行境所顯色相一一了悟而信解,如是對等持禪定之行境所顯之色相所知之義能清楚分辨及明見,且能完全了悟其真諦則謂:「勝觀」。

寶雲經云:「止即是心專一,觀即是能清淨正確地一一了悟啊!」。

經莊嚴論云:「法之名相盡斷除,止於道中清楚知,觀於道中一切義,伺察明辨於所知」。又云:「清淨正住所依後,因而心能安於心,為能伺察諸法故,止外尚須修勝觀」。

根據世親之註釋而云:「依止清淨之正定後,而令心能安於心,及於法上能夠清楚抉擇之故,如是依次沒有止與觀之明覺不可,此即是止與觀之性相」。

又云:「一般的修法,僅是將心專注於任一之所緣境,然後將心安住而不散亂的專一為「止」,以及於所知之義,於彼以一一分別的方式,能清楚明辨而抉擇於心,是謂「觀」而明示,而這一切首先將心於所緣境安住且收攝,要安住後,心相續才能逐漸專一,乃至於等持禪定,這一切是為「止」,以及對所知義之性相於心作意,且能清楚明辨後,逐漸增長廣大而通達熟練,而能契入而般若智慧法性中,這一切是為「觀」而說。」。

蔣薩云:僅不忘失於實境,以及僅於義上所緣,而心能決定安住後,離一切戲論,且心寬廣而離一切散亂之想而作意所緣一切而得信解時,於內之等持禪定之一切性相上,心皆能安住及收攝,且安住後能增長到令心相續攝於一處而直至等持禪定,此即謂:「止」。

而所謂的「觀」,就是修止時廣大觀想之作意。即是從對於心之諸法的一切性相上,心意之能作及所作,及對其之抉擇,以及對諸法之抉擇後,漸漸增長直到通達一切,以及能於智慧上安住,此即謂:「觀」。

若從詞義解釋的話,從音合形有兩種,有稱為:「三瑪達」,亦有稱為:「三昧巴西塔爹三瑪達」,「三瑪」就是「寂靜」,「剎達」就是「安住」的意思。就是從對色諸等境所生之散亂心令其寂靜後,而能入禪定,以及所作之任一觀想能令心得專一且安住的話,即立名為:「止」。

還有稱為:「比旺夏迦那」者,「比」者是「比謝洽」,意思是特殊或殊勝,「巴夏迦那」者是覺知或見的意思。一般而言,就是說以般若智對外境自性之特殊證悟之立名,或稱為:「勝觀」,或謂「生起」,簡單的說,就是能令心之煩惱及尋思妄念得入寂靜,且能專一安住於善之面相者,謂之:「止」,以及在遠離觀、見之義理上,如是所作之特殊觀照時,從這種一切之觀照內,稱之為:「特殊之觀照」或是「勝觀」。

尋思分別之妄念有粗與細兩種,其中粗的部分是指只要是從意之境上稍起尋思分別即是,而細的部分則是指更從此處所生起的尋思分別,加以伺察分析。

俱舍論云:「尋思分別與伺察分析有粗細之分」。

釋經亦云:「此有訣竅當諸根於境上攀緣而起之尋思分別與伺察分析,現量而有感受時是為粗,而於境上攀緣無感受時是為細」。

止觀之類別亦云:「在止之類別上,若從本體之門而言時,有世間與出世間之止二種,若從能作者事之門而言,則是於所觀見之法上大樂安住之止等三種,而大多數是以方便之門而言,則有九住心的分類」。

經莊嚴論云:「所緣境上心住後,心相續定不散亂、、」等種種相關的說法上,世親則云:「十二分教之第四部偈頌中有說及九住心之方便法門,有九相之分,依次為於心能安住、於一切能安住、決定能安住、近住、調伏、寂靜、最極寂靜、專注一境、等持而住等相」。

集論亦云:「云何是止?此有心之內住、續住、回住、近住、調伏、寂靜、最極寂靜、專一、等持而住」,即是所謂的九住心。

而在觀的類別上而言,註釋云:「云何為勝觀?此有能抉擇一切諸法、最極抉擇諸法、廣大分別思擇、廣大伺察分析等,還有於煩惱習氣及性相上的對治,及對顛倒邪見的去除,及為令心能安住於正見。」

即是所說的能抉擇一切諸法、最極抉擇諸法、廣大分別思擇、廣大伺察分析等四勝觀,如是及如前之止的部分,對彼等能夠加以辨別認識的階段上,稍做一些次第上的說明。

現在就先從教法上的實際禪修之根本,「止」的方法上探討。

首先是專一瑜伽的禪修,簡單的分類有二:有所緣及無所緣的禪修。然而在一般眾生的智慧上而言,是無法突然立即做無所緣的禪修,是故無疑的必定要先在心的意識做任何一種的所緣依止而觀想,此有所緣的禪修是首要之教法。

然後又可分有氣息及無氣息二種。若說無氣息的話,法王密勒日巴云:「緣依小石木棍及,火及上師皆可依。」

若說所謂上師的部分是清淨之一切所緣表示的話,那就可區分為不清淨小石木棍之所緣依,以及清淨如來之身語意之所緣依二種修持。

首先要清淨凡夫之下劣心,則需先要尋找到心之安住分,而持心之分支不一,但可依任何一種明覺心之修持法門,而尋找到心之安住分。

帝洛巴云:「見法持心支分各不同,明覺法上不住而安住」。

還有在經藏及蓮花戒大師的所有禪修次第中,都是說要從觀想如來之身像來修持心之安住分為首要之禪修法。

而且在過去成就傳承之一切勝眾皆說,對智慧淺薄者,通常是很難馬上達到令如來之身像能在他們的心境中生起的,但若是從緣依實物來修持心的話,應該是比較容易生起心之安住分的。

是故先從不清淨之所緣依的禪修說起,與前一致的至尊菩提道門云:「修持一切止支分,則需精進修禪觀,一年千次精進修,等持成就不變異」。

是以等持禪定總集亦云:「所說支分禪修中,任一禪修專一修,令意安住善根修。」,這是等持禪定總集之部分所說的一般之禪修,又云:「上師蔣促桑波及,向外觀看禪觀二,特殊法及一般法。」,又云:「此先從所說的一般法修持略說,首先要如前所說的身要部分完備後,要以熱切虔誠之心向上師祈請,信解觀想具德證悟之清淨上師坐在我之頭頂上」。

至尊蔣巴云:「一切自生之勝義,唯有信心能了悟」,又云:「唯一能入是信心」。

所以要信解觀想上師是一切諸佛之總集而坐於頭頂上,而如母般之等虛空一切眾生,皆向上師佛寶虔誠的皈依,然後祈求於我心相續中生起殊勝之證悟,祈求加持得證大手印之殊勝成就。等念誦祈求賜我成就後,上師化光融入於我,如是安住於心意不二分別一味之觀想法爾中,然後在前面看得見之正前方放著小石或木棍等之所緣物,色白且不是非常光明燦爛,又不礙眼之任一細小物體。

然後眼睛注視此所緣依物,不動搖的如綁在拴牧樁上一般後,心坦然寬鬆而住,如是心於他物一絲絲也不流馳且不散亂。如是於所緣物能安住不動後,對所緣物之色彩、形象等之在心相上之任何一種的分別及尋思伺察之心識等一絲皆不可有。

總之於所緣物不可捨棄,且以不尋思之無分別心,專心的注視它,而心坦然寬鬆的住分而修。然若是稍有證得住分時,則如是安住之法爾中一有流馳散亂則應立斷之,且立即恢復到原來狀態後,立即入住,此應長短不一的多次修持,且於禪修時立斷流馳妄念的禪修,以及善相生起後則會想繼續的禪修,但若一開始就很疲累的話,則會感受挫折失敗,恐會產生以後不想再禪修的危險。

或者有些對於小石及木棍之所緣依來修持安住分的方面,在其他的經論上有各種的不同說法,說及心安住分的修持禪觀是無知的,在修持經驗上來說,雖不合理,但這種的修法對一般下根器者,在修心安住分時,是比較容易入手,且能事半功倍的重要訣竅,這在其他經論上也有說及到如前之引導法。

然則心安住分是在心之意識上的修持,需從小石及木棍等外境之實物,而讓我們能見的五根認知而緣依禪修,雖是不如理,但修持的經驗上來說,卻是沒有過失的。

一切的根識對外境的作動,以眼識的造作為主,根識攀緣後,意識隨之而動,是大多數之關鍵於此,故能以眼根不動之觀法而修的話,則根識也就不再作動了,而且其他根識之作動也會隨之變弱,乃至不再作動,此為意識的作動變弱之關鍵,因而得證安住分之位。

如是僅以意識及眼識注視於小石及木棍,即是為令其他意識不再散亂之故,例如心於不忘失之物相上緣依後,如是的憶念勝義。

竹巴噶舉傳承俱生大手印--2

竹巴噶舉傳承俱生大手印(中)--釋見倫恭譯

因此能令心安住的性相方法是沒有一定的,因此有說觀修浮腫想等人苦之性相,或者是不一樣的方法等也很多,也有依止文字的形像、音聲、光明,及名字等多種安心禪修的方法,而此觀修次第及修止的觀想,也都說的不一樣。

其他更如過去祖師龍樹菩薩所說如一位年老的水牛牧人,受水牛攝受接引的公案一般,他從對一切顯現的熟悉,到能說出水牛的形象,直到能生起觀想水牛頭上長角,然後到一切顯像能清晰到如牛角穴一般,最後到達臨終時既使不用刻意觀想,也能如前一樣的口訣依次第的觀想出來,未來轉生名為「那噶菩提龍菩薩」,得無上身壽之大士。

還有一如捕鳥者的公案上,上師畢魯巴即曾開示說,若從捕鳥者觀察而言,他會反覆的觀察,從最初的食物開始,到鳥的身像,然後到他們被殺的整個型態,為觀想之所依來修禪觀,為修心之「觀」。

還有上師密那巴以琵琶之音為修心之所依來修禪觀,在過去成就者的傳記中,都有類似這樣的記述。

是故應先對一切顯像熟悉,然後令此熟悉力增長到最大直至能堅定不動。然後這是在禪定中容易生起的一些主要現象,首先是對一切眾生之善行的增長不要執著,對三寶虔信之不良習氣,我從一開始,就應對任何清淨之所依不可於心有所執著。

故第一的習氣熟悉精鍊之所依,是依小石木棍等一般普通實物而修持心,是為達安樂且義成之故,所作不清淨所依之修持心之教授,然對善根之有緣,能夠以身像等所緣為觀想而修持心者,我應如是宣說,此為對有福之眾能得證更高之境界而所必須的。

第二是以清淨如來之身語意為所依而修。此三次第之第一是依身像為所依而修,以如前之小石等不清淨之所緣依以如來之身代替而修,猶如以鎔鑄一般的浮雕,或是如以一副畫而修,而且全部皆是形象圓滿具足,不舊又無破損缺失等,毫無一絲的缺點可見,離一切不順違逆,而能承事供養故於面前妥善安置。

然佛之顯像,具足無上殊大福德,巍然神聖,放大光明,然後從心中生起對如來之身作皈依後,眼及心放下而禪定且不散亂,一心專注於不變異本體中而觀。

也就是觀此身像之形相,圓滿無缺,清淨無詬,且在無特殊因緣等中,以無分別心緣依此身像而念不散亂後,於本體中寬鬆坦然的守護,要辨別認識出分別心念,一有散亂時,就會生起出慾念,長時間下來身體各部會不舒服,身不見時,則住心無法護持等問題產生的話,立斷流馳散亂,待疲勞恢復後,再如前祈禱而護持。

如是能將顯像於心攝持後,直至能將自己之身像觀想到與彼相同為止繼續於心攝持。然於此能安住的話,身像則在眼前上方之前面,有珍寶的法座,蓮花、日、月等莊嚴的上方,端坐著本師釋迦牟尼佛之身像,如黃金山與旭日雙運所成之身色,一面二臂下壓成等持印,具足三十二相,及八十種隨形好,身披如彩霞顏色之三法衣莊嚴,雙足以金剛跏趺而安坐,如是意念觀想如來實像,而且隨念其功德並生起敬重仰慕後,如前於心攝持。

然後首先在熟練的習氣上學習修行,之後再於如來之真實身像等上學習修行,然後再進入無實境之意念觀想之身的學習修行,但這是對下根人之次第教授的方便法門。

其他則是從一開始就明白觀想出實境等之身的心禪修,且無須前行,如是之語與意亦如是了知。這種情況如來曾對一長者以反問的方式,令他在尚未了悟空性勝義中,而知佛在汝心,如是我也應知以佛之身在我心之理而作祈求,若是則善。

如是在作禪觀時要非常地專注,如前任何的說明一般而修,且長時間,無執著的於甚深法義中了悟、、、等等的說明。

賢護請問經云:「賢護見此,如有香氣即在汝前,說法者亦復如是,菩薩諸如來彼等皆由汝心而生,如來於法座上說法,具足一切殊勝之相,一見美好、莊嚴之色身,即心生悅意,身具足一切圓滿豐饒無缺之一切如來亦由心生,對如來之一切名相,一一皆能生起百種功德,而作禪觀。」等很多的說明。

且在禪定之王中亦云:「身體如似黃金之顏色,世間怙主甚深極莊嚴,緣觀於彼一切皆專注,菩提薩埵等持慎重修」。

噶瑪拉西云:「瑜伽士一開始即顯見如來身像,及如是聽聞、心安下後,而修持止」。

經部亦云:「如是對如來身以虔信而見,此佛隨後念起而入禪定海之境界,然後立得廣大福德,一切罪障立滅,一切功德悉皆圓滿。」

上師龍樹菩薩亦云:「如來於心生起時,立執如來之一切大力與功德之庫藏,禪定之門一切剎那現量而顯,如來經典之一切部主立成後,五道十地之功德一切圓滿,且立得一切如來之百千億光明灌頂。」

又云:「任一如來心生後,彼之前方如來住。」

禪定之王亦云:「如是夜晚虛空滿佈星,若於行住坐臥四儀中,隨念一尋如來之滿月,彼之前方如來恆常住。」

如是入定與出定之一切時中,皆觀如來於心而不散亂且不分離而修。

若是此刻生起昏沈的過失時,立將觀的姿勢及心舉高到上方後,觀如來身之頂髻,或是眉間白毫,或是臉部之壇城而持心。

若是生起散亂悼舉之過失時,立將觀的姿勢及心引導至下方後,觀想如來之臍部、足、寶座、蓮花等而持心,如是去除。待昏沈悼舉消失時,再將心安住於身之廣大圓滿中。

然後其他亦可觀前方宮殿中有一珍寶所成之法座,有大日如來安坐,身色如月及水晶一般的淨白,手結菩提妙印,以及大象肩負之寶座上有不動佛,身色如似藍琉璃之心髓,手持觸地等持印及金剛杵等,還有勝馬肩負之寶座上有寶生佛,身色如似純金,手持勝施及等持印,然後是孔雀肩負之寶座上有阿彌陀佛,身色如似紅蓮花,手持等持印,最後是由共命鳥肩負之寶座上有不空成就佛,身色如似綠玉山的綠,手持救施及等持印,彼等皆是寂靜且面帶微笑,相好廣圓,身著三法衣,放大光明,內外一切悉皆遍滿光明而心安住。

其他還有三部怙主及上師金剛總持,或是金剛薩埵之相等及,本尊金剛亥母等,觀想於己之心中且全面逐一皆能清清楚楚,及是為持心,如是於此堅固後,觀想之效益及利益則必隨之附帶而生,但有些時候在持心感到煩躁時,則再返觀如先前之相,從佛像持心開始,然後本尊、菩薩等其他很多等依次的觀心禪修的話,必定會改善。

至於自己煩惱的大多數的對治觀想法,對治痴大多數以大日如來,嗔以不動佛,慢以寶生佛,貪以阿彌陀佛,嫉妒則多數以不空成就佛之身相持心禪修。

如是修持後,於自相續之煩惱,及因其力所累積之污垢、習氣等皆得清淨後,五佛五智之果位,現量之緣起於心相續中集聚且安住時,煩惱以皆得調伏。

其他尚有智慧低者觀修文殊,悲心少者觀修觀世音之身而持心等是必須知道的法門。總之五佛及釋迦牟尼佛等佛及,文殊等菩薩及,大樂亥母等本尊之身上,從己身之禪觀,而到持心而禪修是善且是如理如法的。上師菩提章波云:「身作本尊之觀修及、、」。

第二是依語種子字之禪修法。觀想己之前方有一月壇城,瑩亮且如滿月,約如大豆一般大小,上有吽字如似細毛般的書寫藍色瑩亮,有一放五色之光明輪。吽字面向前方,安住於心而不散亂。若是散亂時,則以欲樂三摩地為所緣而禪修,若長時間下來而生起昏沈等現象時,則應立斷散馳之相而如前觀修。

如是於此亦有如先前消滅昏沈之方便法門,觀想月輪壇城光明熾盛,及在其上有一吽字白光燦爛,如是持心禪定。

若是發生悼舉時,則觀想藍黑色吽字,煩惱很重時則觀想為紅色,若是持續時則觀想為五色。

亦有如是所說,彼無窮之月輪壇城上有白色嗡字,及日輪上有紅色阿字,及如前之吽字,然後以此金剛三相唸誦,然後再觀想五佛五智之自性嗡吽彰啥阿等,顏色依次為白藍黃紅綠。

以觀想此三種子字,淨除三門之罪障後,即種植下證得三金剛之因緣,五種子字即能淨除煩惱五毒後證得五智,至於煩惱的對應部分,則如前所依之觀想則是。

復次前方虛空中有日月輪等之上坐著上師或是本尊而唸誦,然彼之真言咒鬘旋轉,自誦音聲與自生音聲雙運合一而心安住禪定。

而自身如前所說,是五佛金剛薩埵亥母等之顯現的心輪中,有月輪或日輪上,有各自之種子字咒鬘旋轉持心等修持。

第三是依意之明點之禪修法。自身前方約一牛軛之虛空處,有一明點形如鳥蛋,大小僅約如大豆一般,自性之精華明瑩且無始本初藍色各種光明放射散馳,或者是觀想五色其中之一亦可,然後如前安心等修。

如是心已堅固後,再觀想明點約如鳥蛋等逐漸增大,以及逐漸變小到約如一粒芥子等攝心而修,直至觀想之力出現為止。

若是產生昏沈的現象,則以明點之光明,遍滿顯現己身之內外一切而觀,若生起悼舉的現象,則觀想明點放出黑光持心則能消除。

復次則又自顯本尊之心輪中有藍色明點而持心禪觀等及,明點白紅藍三種及,五種各種不一的觀想,及如似五堆之合適的觀想。

功德支云:「金剛空行之心輪,中心之處明點住,明點之相不壞滅,智慧光明充遍滿,是故金剛相圓觀,金剛無我母圓輪,勸請儀軌觀想修,空行母之鼻尖上,芥子之相住觀想,眾生無餘芥子中,若能如是作觀想,己身加持悉成就。」

國王因札菩提云:「輪涅無餘諸一切,明點之丸一聚後,三千無餘遍一切,總聚僅約如芥子,如是微誦皆具中,三金剛之壇城及,金剛淨土廣大中,散集二次自性化,金剛喻之禪定及,神變舞之自在證。」

同理尚有其他可觀想藍色明點,而證不變異之法身,以及觀想五色,而可生起證得五身五智圓滿之力,並且可觀想心輪明點,晝夜之光明顯現生起等。

附帶講解意之手幟之所緣觀想法。前方有月輪或是日輪,上有白色法輪,藍色金剛杵,黃色摩尼寶,或是八寶、各式珍寶或藍寶石,然後有紅色蓮花,各種金剛杵,或是劍,是五方佛之一切手幟,其外相皆如虹光之自性。

此外更有本尊之手幟,金剛鈴、金剛杵、顱刀、天杖等,以及四部或五部之手幟,如是安住於自觀本尊顯現之四處或五處而作觀想則善,如頂輪有法輪,喉輪有蓮花,心輪有金剛杵,臍輪有珍寶,密處有十字杵或寶劍。就暫時及究竟的功德而言,即在修明點的階段時,要相應於教法。

上師菩提桑波云:「要觀想微細的符號,要觀想明點,以及要觀想光明的支分,且以歡喜及安樂來觀想。」。即是說觀想明點,即是要清楚明顯一切實境,所謂的符號,即是觀想手幟的教法。

而且在明燈續中又云:「清淨緣觀依止後,無緣自性清淨生,無所緣觀之行後,無自性之本體成。」。如是清楚說明一開始以依止緣觀為主的修行,是為了生起無自性之覺受,因此之前行要接受無上瑜伽之灌頂,且要得到廣大的生起次第口訣,此時要生起五現觀等之生起次第,而為持心若修觀想,而能至專一則善。

但最重要的是若過度勤修緣觀,則反容易成為心散亂的緣起,故應對任一顯像保持適當的安樂是為重要啊!

對於身語意的觀想次第,上師蔣促桑波更開示說:「看外觀所得者二,特殊者及一般者,特殊者又分為二,緣觀身及緣觀語啊!」

即是說身及語的緣觀實境堅固後,心自然隨順所引之意啊!此處所說明身語意之觀想次第僅是次第而已。對一般人而言此三項次第,是一定的學處,若是不修或僅修某些次第的話,那所得之效用,從根本而言是無意義或是無用的。

第二大項是依止有氣息而修。至尊帝洛巴云:「愚痴者未能安住於心性,但若能掌握氣之要訣而修,即能捨離覺知之情世間。」所謂駕馭心氣者,即是說若能控制氣息,即能控制心之要訣。氣息之教授講解於此有:依止金剛誦及依止寶瓶氣二項。

第一項:身之要訣則依七支坐法方能無過,一心虔信祈求上師為前行而修,於三時清淨之緣起中,持氣三次後,鼻孔之氣息,以短促有聲無悼舉的呼吸,且於本性中入息,及於對面緩慢自然於本解脫中出息,如是了知而修,如似心氣合一而修。

剛開始如是反覆七次或二十一次後,再逐漸地直至能做到約二萬一千六百次方是圓滿而持數修行。

此未熟練之根器,若生起散亂心,或是身要,或氣息上之過失時,則再重新持氣後,調整各項要訣,再如前修持,如是持數。

且出入住三者為一次的修持,從一次、二次、、等的持數,為了能使心安住,所必須作的主要修行,且隨之而生的結果是能知道或是決定得到一晝夜出入息之數目,以及對出入住的各自觀察,且看此三者是否有進入到身體之一切部位,或是單修一處出入息的禪修,隨順著出入息之後,觀察身體各部位,或是集聚一切,然而未能流走則要能知,即是要能通曉各種因緣所生的一切性相。

這種方法在吉祥戒生起續中有云:「瑜伽士修禪定時,應對入息做持數,直至十萬等持數,離音觀察恒常誦,修者能在離音時,若能廣圓十萬誦,長時修行至五年,於此對治疑慮消。」。於此明確說明長時修持此法門所生之功德等。

再來是氣息來去的學處,於數息時,心不起分別的呼吸,以及清楚的知道出入,即是說出息時從肚臍出去到鼻端,乃至入息時從鼻端到肚臍,此中間的過程,要出處注視此二者之本體,且心不散亂專一的安住禪定。於此隨之而生的結果是,可見顯現五氣之色並可攝持控制。地大之氣是黃色,水大之氣是白色,火大之氣是紅色,風大之氣是黑色,空大之氣是藍色等。

且亦能攝持控制氣之長短,從鼻端出息到約十六指的距離以內是空大之氣,到十五指是風大之氣,到十四指是火大之氣,到十三指是水大之氣,到十二指的距離是地大之氣。在出入息中,以出息較短,而以入息到身內較長。

如是從顏色及長短皆能攝持控制,且到五大之各種氣皆能不混淆的持心。譬如觀從右鼻中地大之氣息流走時,要直到地大之黃色氣,明白顯現為止。

再來是三種字金剛誦之學處。鼻門之氣息外出時,觀想氣息為白色嗡字咒鬘,以此嗡字的形式呼氣而專注。往內吸氣時,氣息為藍色吽字咒鬘的形式。於內住氣時,則觀一紅色阿字,或是各種阿字的形式,住氣於臍下而專注。如是氣息之入住出轉為三種字後,如是的集散住觀想專注而修。

注釋續金剛鬘云:「身語意之諸金剛,真言攝持且唸誦,必能快速得成就。」

未來所生之結果是會達到氣息停止狀態。因對外息流動所能依之心境不再攀緣之故,現量之心緒窮盡寂滅。

此外尚有五次第及和合遷識法等之所生的金剛誦中,有相關的論述及觀想等,以及翻譯相關之勝義法。

在四次第上而言,此四者是能依之道圓滿及緣起之門上,如是而說身、氣、觀修三者之無錯誤且必須之禪修次第。

然於奢摩他之修行階段上,持念之稍微依止,是必經之次第,或如是方能達到內心之專一的禪觀。

此外尚有顯教之各種觀修次第,但大部分仍是在分別尋伺作意中而說的氣息觀修等形式的觀修。

俱舍論的自釋中云:「數息隨息及止息,觀息尚有是還息,及有淨息等六相。」

第一是數息,呼吸隨念二十一次後,從分到時的數息,直到能無誤地數息觀修後,方是持心攝心啊!」。

第二是隨息,彼之此下行氣,進入身之全部,或是進入身之一切處,即是逐漸能達到進入身之一切處而隨息之來去觀修。

第三是止息,在此一切中特別於無分別相上安心。

第四是觀息,氣息之本體上,無緣自性的觀修。

第五是還息,緣觀氣息之心性,如是修止禪觀,反覆變換地修。

第六是淨息,能所之分別心廣淨後之無分別心性上觀修。

還有在數息的部分上,於地藏十輪經中有云:「如是以此念力,於清淨法性中,如是地在外內呼吸中思維,即是在清淨法性中數息,然後如是來去的隨念而持,禪修安住,即是於清淨正法勝義中住心禪修啊!」。

咒師瑜珈士常云:「應於清淨法性中禪觀。」

第二項:依止寶瓶氣之修法:

金剛空行密續云:「吸滿全身清淨後,毒及疫厲之病滅,寶瓶之氣若閉持,門之穴處皆阻塞。」。

戒經云:「上行以及下行氣,以意將之雙運合,此之瑜珈應熟練,此之能依證果位」。

更云:「更以寶瓶相合修,一切時中勝死亡,自性明覺雙足心,一切氣以遍諸處,依此寶瓶作修持。」

時輪續云:「閉口從二鼻口清淨後,向外呼氣盡無餘,命之氣力洗淨且,無垢之電相等的,下行氣與相合修,時以熟練相合修,清淨相化日月火之中央上有屍相,身上食等飢渴滅,而得無死之性相。」

如是身要等氣脈三次等修後,外氣緩緩從二鼻孔圓滿地吸入,流入臍下,然後稍微牽引此下行氣和合持氣而修,直到人稍有不適,或是悼舉及音聲消失後,才緩慢地吐氣。

如是地從外吸氣,然後於內閉氣,直到向外吐氣等全部過程,皆如前一心不亂地安住法性而修。特別是內氣要一直閉氣,直到分別心消滅為止,無心地注視而安住,如是相續地延長下去。

如是行者首先吸氣三或直到二十一次等之任一類等作換氣而熟練修持,然後在漸漸延長時間,如是修持通達則會心離掉舉,且心不散亂,又心能悠閒自在地安住。

但若是不順生障時,則會心感疲倦,因此則需修去除疲倦之任何一法。如旋轉頭部或是心作放鬆悠閒、吐息、或是多少作些飲食,喝些喜歡的湯。

以閉氣之要訣,不令生起昏沈。但若有生起時,則可作注視高處,或勤奮專注地唸誦讚文等法。如是若成妄念紛飛,則應持念於法性中,對於微細妄念生起的過失不應攝持,亦勿有憂疑而復此念力生起,則會由緊轉鬆。

因此那洛巴尊者云:「吸及滿及消以及,射等修氣有四相,四種加行若不知,功德即轉成過患。」又云:「如似鐵鉤勾引入,如似寶瓶充滿及,如似花結閉氣後,如似挽弓箭射出。」如是詳加說明修氣所依之四種加行。

此時從二鼻同時修氣分小中大三次,或更有從右鼻吸氣,從左鼻呼出後,再吸氣而從右鼻呼出,二次後則從二鼻吸氣後,再向外呼出,如是修則生喜樂。

力道可從小、中、大等分九節而修,然後上方氣由鼻緩緩吸入,然後氣以意引導下行到臍下相合閉氣後,長時攝持而修。

然後輕緩攝持的壓制,更小吸一口氣而修,再從右出或左出等方式呼出,隨後再加上微許而壓制。爾後從開始而逐漸地從力道小直到力道大,如是呼氣更如前反覆地修持。

亦有待氣顯現後,從鼻緩慢吸氣入至腹腔,持意而壓制。放鬆胸腔後,直到有不適感,而一直閉氣,且一直是充滿氣的。

如是作氣的瑜伽修持時,身之要訣上,可前後左右各隨自搖動及,頂上以衣覆蓋後持氣及,猛烈吸氣及,善持氣無違逆的吸氣及,向外吐氣時,身內餘氣於身中,不可堆積之說法等閉氣等持氣不善之過失等應消除而修。

如是方式瑜伽修持的功德,身最初之寶瓶修氣者有小中大三分及,瑜伽之時間亦有小中大等會漸次第地消失。

此如先前引導的金剛空行經中有明文記載,毒及瘟疫等不能侵害階位之果報及,對文詞上之隱義更能得通達究竟之果報。

此中所謂毒者,乃指煩惱之罪障,及瘟疫之病所生之罪障等二者,還有入四加行之一住向之門等之因而有礙後,為能轉為證得如來果位故,大德撒拉哈尊者云:「一旦若進四加行之一住向,不能容於無上大樂空行界。」

此時大遍智教授文中云:「氣之流動停止時,心境上漂流之分別心亦停止。」

如於一義證悟上,氣之出入停止及,流動停止之二相,一義覺受必所需,氣息出入停止者,外之氣息以停止,如是所依之心境,不再攀緣故斷絕,生起之門故停止,氣息流動停止者,內之禪定之散集,或是融入無所緣,外內二執流動停,此境中之聖力修,依此隨順稍修後,止之階位必生起。義之究竟者,無無如是何有無,無礙力中無有滅,從始至終如是住。

然則云何為「轉依」和「本體」之分別自性智慧之圓滿境界,通達究竟之象徵。但是在此階位中,為令氣得堅固和得安住之故,基本上必須修寶瓶氣,令氣息停滅等稍作小部分的精進地修持。

但有些利根者,在此階位能僅僅於道圓滿中,即能將所知障及煩惱障清淨等之功德生起而具足。然心分別之輪轉不停止之氣之瑜伽修持者,勝義尚無法成就,也不稀奇。

印度聖者那涼巴及穆帝些巴云:「生命若欲得清淨,則需修持寶瓶氣。」

蔣揚部達云:「心氣不二無持的,氣入精脈涼風吹,身之惑輪如舞者。」

又云:「觀想氣與無常變異雙運,而作正法修持。」

尊者康楚云:「心氣不二此口訣,甚深禪觀之修法。」

如是大成就者帝洛巴云:「觀法持心支分各處的,明覺性中不住直安住。」

換言之,在中脈心髓亦云:「意之大象亂奔跑,緣觀之柱堅固定,念之繩索束縛後,智慧鐵鉤漸自在。」

意思即是說心如大象一般的不溫馴,故緣觀要如大柱一般的堅固,念要如繩索一般地堅固束縛後人禪坐時,智慧如鐵鉤一般鉤招,漸漸地能得解脫自在之譬喻。

第二類是無所緣的禪觀次第:續云:「有相無相依止後,無有依止事上修,無心心上修持後,無有一絲作想念。」

如是義上專心修,但前面已有說過依止木石身語意,及依止氣息的修法,到如持心的修持皆非如是之意,或是說依止心等的修持不作時,即是無依止的修持。噶舉中有少分有依止無依止二種修法,第一是木石及身語意所依之二種,無依止是指後面所說有氣息及無氣息的修法。

以前面所說持心之各一支分修法,即能獲得心之各種住分,而無依止的修持法即是在無一定的方式上配合而修。

且如此的方式,除如前所說身要之法外,含外的有緣依的觀修,及內的呼吸來去等的安心禪定,皆無須配合而修。

對心之任何一處,無能依之處,且無須挑動作意之分別,而於心之本體法性上安心即是,且不思過去所作及已生起等過去一切相,亦不散馳於未來想作及所作之未來相,只於當下如是安住,及如是顯像等,如是的觀察,但不作意地心於本性上,寬鬆而安住。此種禪修之法在密集續云:「心於非心安住後,任何心念皆不生」等義而說。

而大遍知貝瑪噶波尊者在此大手 印 教授的文句中,所提及無氣息的禪觀方式,有部分是很相似的。

此禪修方法的要訣,可從四項的教言分別而說。而此處所說的無所緣禪修法,可分有一生念立斷法,及對一切顯像不造作法,及安住不動法之三要訣:

第一、       一生念立斷之禪修法。如似以垢洗垢,以楔出楔的方式,就是以

制伏尋伺分別心之去除尋伺分別心之法。換言之為滅未來念及收攝現在之現前因心之故,所立之觀修。並非以無任何造作之見之空性等方式的準則,而是以作意來斷止啊!

通達斷止之此時,僅只通達尋伺分別心不生起之覺受心而已,此是於暫時所立執念之名中,於此對彼作觀後,如前一切皆能得到遮止。

然後首先得尋伺分別心不散亂之覺受,及若散亂即能攝持後立斷散亂,即成一生念立斷。修時身要訣如前一般,及熱切祈誦上師祈請文,淨不淨之所依及氣等所緣境皆不執之明覺力下,令尋伺分別心一剎那亦不生起而以猛力之希求心而修,然過去心明顯出現後,對外境相等之各種分別,一次從基一一生起,此時對一切生起之分別散亂,即立斷而觀。如似時間越久,尋伺分別心就會越來越多,然後尋伺分別一個接一個的相續生起而不間斷的能依能知,我如似不間斷的觀修,或分別心如前產生很多的悼舉,就會感覺心很厭煩,此時如前觀修之無想及僅感微有昏沈等力出現中之無受,此蓋障於觀修分別實應所知。

例如小偷一再進入空屋,然因無主故多或少之相分皆不生,然若有主,則僅三四次,每次會有越來越多的相分產生,且一有主人,小偷則會辨識而見,心有主造作之功能,則分別多少都會產生,然既使僅一剎那,心安住之分別一生則應立斷須知。

依此力故,大部分之分別心會如是消失,然僅存一絲微細分別心之生起,亦不可有。

雖僅剎那之過去心,一生則未來心會如是立即生起,法性一轉,則如水車輪一般。

如是法王云:首先必從立斷分別心起禪觀。

且莊嚴經亦云:散亂罪失顯現故,此之不善應立除。

三菩達亦云:空與不空執著化,分別決不少生起。

如是因此亦有一說是,修持立斷分別心及不分別者,會因希求心之緣,而令分別心相續不斷地生起,然此感受一生,則應立斷而須知,然此乃認知分別心之覺受而云。

初安住如似險坡瀑流之際。帝洛巴云:於此業中,剛開始如同斬斷山谷瀑流一般,如是說及相關。

此處任一罪失會一再出現,若能於此不要在意,而對一切顯像不造作的放鬆為要訣,其他則不可得,還有初安住之時,心感似乎安住,從分別而到不變異之顯現覺受,此一切是明覺淨濁未分,理應嚴格守護而修,至為重要。

法王親云:初安住之生起時,如似險坡旁墬落,分別續流不斷起,無需觀修正覺知,現量覺受分別生,此即少分安住已,無有安住如先前,分別自處自消逝,恆常放逸且無知。此意義目的上而言,是為了容易認知分別心,例如農民若欲有水灌溉,則需蓄水於池一般,復次於顯相之生門上,以佛印立斷而不動。

第二、對一切顯像不造作法之教授。對一生念立斷之修持法而言,分別心念,一再不斷地生起,心念奔馳無法切斷而感厭煩的話,則於一念頭上悠閒放鬆後,於念頭自顯中而安住,六根不隨之而去,斷而不斷隨念中安住,對一切分別心念的奔馳,不聽不聞,心漸次於本處得堅定,為止之專一安住之初生起。

賢者大師開示經中有云:河水常攪水則濁,不動放任則自清,如是心之分別念,不動安住則自明。又云:極甚不能安住心,勿需再做何觀修,放任自在則大樂。

撒拉哈尊者亦云:線紇繨之束縛心,放任解脫疑慮消。又云:束縛者反十方奔馳去,放任者反不動堅定住,顛倒如似駱駝我了知。

後論對此意更釋云:一生念立斷法之行持,立斷分別心念的禪觀時,對散馳之妄心作緣,放任的話,妄念反而不再散馳、不再動亂而能安住。譬如若用牧繩緊拴駱駝,反而令他想往其他方向走去,對比的尚有輕拍及牽引等作,然若以拴牧樁放之,反而不會往其他地方去,而會悠閒安穩的停留安坐。

而且帕當巴桑傑更云:斷捨不善妄念則如水湧出,雖不斷亦不消定如山,無執取之誘惑及,心執取之誘惑皆不得,如是認知自性之法爾中,無執無縛悠閒則安樂。

成就寧千云:無整造作安住覺悟生,如水常流守護更廣增,緣依名相一切廣斷捨,恆長等持安住及瑜伽。

法王章列云:心不整治則安,水不攪動則清。

遍知貝瑪噶波云:心不縛不縛悠閒而安住,心若縛反向十方散馳去,放任不治安住瑜伽降,無有散亂守護自顯明,修整造作之觀反迷惑。

竹巴噶舉傳承俱生大手印(下)--釋見倫恭譯


法王拉界巴云:以放鬆的悠閒及放下為宜。

然後法王列巴又云:直至妄念熄滅為止而禪修。

妄念熄滅為止而禪修之意,即是說以此方式守持之意。

如是安住後,妄念諸等會慢慢完全的消逝。然後如前反覆禪修為續住。時間一長,在安住之間會有如瀑布緩緩的流降一般。

帝洛巴在恆河大手印中云:直至猶如恆河水流一般的動。

界香亦云:後如緩慢水流般,意識悠閒妄念少。

對此大德桑布札云:法界圓滿平等性,如似芭蕉廣大持,空性禪觀不作且,非空禪觀亦不作。如是說明平等性,是最適宜的禪觀,且妄念無須阻斷,也無須做空性禪觀,妄念非物所化,故也不作非空之禪觀,如是此心本面是平等性,然若用觀察尋伺的話,即非平等性,如取芭蕉之形,但不作尋伺觀察之平等性。

當修持此教示及如前之三相本性之意不動之禪修法,出現有特殊如是的覺受時,有說在意不動之階段時,從口中現出愛行之金剛鉤女之相。

在對一切顯像不造作之階段時,於妄念自顯中禪定等教授文字開示之故,於此修「止」,且於本心中忘失思慮的禪修。

最後怙主更云:心之妄念罪失皆不見,為無妄念是故無修持,心於本體安住念之尋伺寂靜及,修持止之中心精進行。如是對此意作特別開示。

第三、安住不動法,其要訣有四:一、如捻婆羅門線之禪定法,二、如切斷捆繩法,三、如兒童觀看佛堂法,四、如大象荊刺之禪定等四種次第:

第一、如捻婆羅門線之禪定法。如前說明的一生念立斷法及對一切顯像不造作法,於二者修持時,因敵視注意先前之妄念,而後之鬆懈或昏沈作緣之親因能捨之故,應增強放鬆之禪修。

大師米傍瑜伽士云:不空廣大不需捨。如是作雙運之開示,若昏沈則修一生念立斷及注意一個方位,及因心思散亂而厭煩,則如對一切顯像不造作法之修持悠閒放鬆,如是階段已有及隨附之所知一一消除。

於此經中有云:昏沈且重高讚頌,離且無邊本面住。

與此呼應的所謂捻婆羅門線之語的說明上,具德撒拉哈云:如捻婆羅門之線,瑜伽了知悠閒住。所謂悠閒之意,是以悠閒的方式作專注,是為專注之關鍵,然此暗喻,

聖者帕莫竹巴云:本初法身之禪觀,如捻婆羅門之線,本然無作任運住,定時取捨任流去,罪失染垢若生起,俱生雙運禪觀修。

如對喜議論者,賢者大師云:如捻婆羅門之線,本然無作任運住,此即是云大手印,此意若察如是顯,新念禪定如羊毛,線之捻作若整治,是故於此生過患。如是而云。

如是不能如鬆緊均勻捻線方式的想念及,對新念之意勿需尋伺了知而令自消逝及,如是禪定的方向,在大手印中雖不說名,然在無想念的修持上,諍論是罪過之相。

然而在此意義上是說,如若捻線過緊,線起紇繨而易生斷裂等,不應繼續而放鬆,然若捻線過鬆弛,線則搖擺鬆散,使用時無法切斷。然若緊鬆得宜,縫紉線則能適宜,故對緊鬆之方式而說明,凡對一切相皆應適中得宜為要。

現量論中,有音非常法之喻,如單有瓶不能成因,且音亦不在瓶口及腹部。

第二、如切斷捆繩之禪定法。如前之觀修精進持斷念而修,一染戲論執念,則如前將持執念轉後,安住於本體。

旃陀羅閣彌(印度聲明學家)云:過度精進緊張生悼舉,過度放鬆則易有昏沈,是以明覺等持若難得,故我之心隨時易散動。是故應以無勤之念的方向而修。

雙運論云:二之執著廣盡捨,分別所住即遠離,云我所造此分別,為此之故廣盡捨。

更說明此意的話,所謂我的執念,即是說將我見之各種思維盡皆捨棄。

第三、如兒童觀看佛堂之禪定法。意不動能得調御後,即會生起外內的一些徵兆。朵哈云:「若見虛空是氣得調御,等性廣皆意識盡消融,無常動搖立速盡捨化」,等如是而云。

心入甚深寂靜時,彼根之氣之明淨徵兆之相,會逐一不可思議的生起,明相的覺受,空性的覺受,大樂的覺受等三之總聚。

對此明相之覺受而言,是五大之氣於本地調御後自然生起及,進入中脈而生起及,安住於中脈而生起及,消融於中脈而生起等。

然大多數的人在此階段生起時,首先有二:

此攝持地大之氣所化之如似景象,即是煙霧瀰漫及其相關之嗔貪如是生起。

而攝持水大之氣所化如似陽焰之景象,如似陽焰之狀態是五色光之柔稀藍光及,藍色圓形及,水動之相如似及,如似水流及降雨。

攝持火大之氣,所化如似螢火蟲之紅稠狀及,紅點狀於空中生起且,隱沒及集散如似生起。

攝持風大之氣所化如似燈焰之景象,則生起如似燈之一或二盞等,開始排列之燈鬘之一切景象。

然更深入而言攝持風大之氣,所化如似黎明三期之三明相顯現之覺受生起。(註:三期:破曉、將曉、拂曉。三明相:初明相、中明相、後明相或稱白相、藍相、紅象)

正量論云:「煙霧陽焰螢蟲及,黎明顯現如是及,無雲晴空如似生。」

攝持空大之氣,是如似無雲晴空之景象。如似從竅穴雕孔網眼及天窗等中而出,隨即進入無有邊中且圓滿,無罪垢之一本來明淨生起。

然後氣會進入於中脈,進入開頭的景象,是熾燃等相生起,而此亦是地大之氣進入中脈之熾燃景象,即是黃色明點火焰搖曳熾燃之相,以及水大之氣進入之月亮景象,則如初一逐漸到十五的月亮之相。火大之氣進入是太陽之景象,如似太陽初昇及全現之相。風大之氣進入是羅睺羅之景象,生起如圓形黑寶及眼之相。空大之氣進入中脈之景象,是如電光之相,而且

如隆隆作響般之景象。即是以所謂十種景象的顯現徵兆為主,且其更有顯現之實境,及不顯現之夢境之生起。

如是時輪云:「從虛空一切到貪執之心,眼一合閉,即入金剛道,空性幻化煙陽焰,甚至顯現無垢晴空之相及燈焰,以及熾燃則有日月金剛杵等及,無上部及明點之顯現」。

且五景象部分之後而言,法相論云:「虛空化起俱生的,般若智慧之大火,

大光明相甚顯現,智慧明相閃耀亮,眾生之火智慧燈,殊大華嚴光明顯」等之教言。

十景象顯現之後,則是會生起大明點等相,通常並無一定次第的方式,生起六道之處,進一步而言,是於清醒時或夢中,自身會覺受三惡道的痛苦,以及其他如是轉化之明相及,自身亦會覺受三善道之受用及,其他如是體會覺受所見之相等輪迴的話,輪迴有量之一切相及,如來淨土大小各種不一及,壇城之圓輪及,光圈進入之如來身,大小單一之佛父母之團堆,佛塔、種子字之相等,總之是屬涅槃層面,法之證悟一切相的生起。

大德夏哇拉云:「若能證悟十景象,廣大明點之相生,各種廣大明點中,時或黑之明相生,然後六道等以及,極甚微細化身及,報身各種顯現生,各種色相光明顯」。

覺量燈云:「復持氣後習氣及,心之無方自顯故,惡趣三道痛苦及,欲界天人相顯及,蓮花林及佛淨土,覺受之相隨一顯。」

更有在黑暗中禪觀,然一切境相如似月亮顯現一般的特殊,且常時守護則牆及山等無障礙,且對面之所做,皆能觀見等有漏神通會生起。

我會證得五神通,然若心想已證得最高的五道十地的話,是人已生起驕慢心而說。

至於空性的覺受,如似將堅固的污垢淨除一般,身心無受,如似置於虛空中心一般等之覺受之相會生起。

至於大樂的覺受,如似身得甚深淨罪之大樂,或如似密佈之大樂,充滿一切且會昏迷,及大樂如似翻騰搖動。

樂空之善覺受,是能攝持身心,遠離意因衣食等之而受動搖後,如似晝夜三時皆能一心安住禪定,證得不變異大樂境,或覺受等之生起而云。

復又「覺受」而言,有身覺受、心覺受、相覺受、夢覺受等四項。

身覺受而言,攝持地大之氣,則身消瘦,其他則有如似被壓。而攝持水大之氣,則身柔軟且細潤清涼。攝持火大之氣,則有高熱起塵及口渴之相。攝持風大之氣,身輕如風。攝持空大之氣,則身不動、無受等生。

心覺受而言,地大之氣的住分之相有昏沈,黑暗的發生。水大之氣則是意識柔順平和,火大之氣所住之上,則是意識稍有緊張慌亂。風大之氣則是動搖不定無依。空大之氣則是空分極甚廣大,無有一切境相之覺受。

相覺受而言,如前所說之煙陽焰等景象。

夢覺受而言,地大之氣是作夢時,在地下及地穴中睡覺等。水大之氣是山谷漲水、渡水、被水沖走等夢。火大之氣是山及森林宅舍自身等火燒之夢。風大之氣是隨風飄盪,及空中飛行,跑馬等夢生。空大之氣更是與風大相同,及無自身的消逝等夢生。其他則尚有如前所說之煙等一切相,然而是在夢中發生的。

復次至尊密勒尊者云:「瑜伽士會生起任何覺受,夏天的草地亦會生」,等如是而云。

然若如是發生貪著的話,則會誤入三界輪迴而說。

因此更云:「大樂明相無分三,此三觀修之錯處。」

因此之故,無上佛王云:「法身者是勿虛構,妄念者是勿抹殺,取捨二者應放下」。如是開示轉為道用。

如是不應以喜好做取捨之心之轉為道用,是故應如如兒童觀看佛堂一般,比喻兒童主觀想法未開,既使身處佛堂看見畫像,也不像是看見各種宗教之佛像及供物,更不會想生起善惡之分別心。

此處若引伸稍做解釋的話,煙等之如是徵兆,自他之往昔賢哲眾,在依大印圓滿六加行拙火等修持後,會顯現出一切,等同果位而說。

六加行之覺受而言,以依止外內虛空等,直至生起一切種相為至上,且是真正具有殊勝之一切種相。

其他尚有此一切僅是空相,而此一切種相並非真實之認知為要的態度,認此特殊的一切顯現徵兆的特殊見解。

還有拙火六加行等密咒道不共所生之空相,是具有殊勝之境的一切種相,且在大手印的階段生起,雖有與顯教之共通化生之相,故缺少密咒道此獨有之空相。

此意是說,當空相等一切覺受,不顯現之隨後才有真實之顯現。於此密咒道中,此心境是廣增且堅固地生起不變大樂之證悟等說。

於此更說此證悟之相,一切所生之相上說明,於心境上如似往生虛幻之禪定現前量之「有」,且如是之時,則又化如似光明金剛杵之禪定現前量之「基」,如是則成就密咒道僅有之難行位之相。

然在一般傳統的實修上,不會如是強加做此傳習,而特殊福緣之弟子則非如是。對於輕易守護的方式上,此守護的方式而言,三菩提云:

「無差別相無疑慮,無欲求且離罪失」,等說明此意。

有些人等之心境雖未有顯,然亦能親見本體,且如是之時,則如似壽命收攝之時,為證此心境上覺受之故,端賴修行之有無。

心續部云:「諸凡陽燄等徵兆,並非隱暗中轉化,現前成就之空生,隨一有之其徵兆」,等如是而云。

第四、如大象荊刺之禪定法。即以捨親平等,此時希求之心,能專一於此空性的結果而云。此身心得到輕安,已得「止」之性相。

觀想次第云:「對外境之分別心已然寂靜後,內之緣觀能長時相續,以契入法性而得歡喜及輕安之心,能如是安住者,謂之「止」。」,於此即能生起妙觀察智。即經所云:「「止」能如是安住時,即能真實伺觀察,此即是「觀」」。

經莊嚴論亦云:「然後彼之身與心,證得殊大輕安後,作意以及伺察識」。

如此安住後,一開始會生起尋思及同時生起熟識之念,此時要斷捨隨喜好取捨之心,尋思分別就不會由一到二的相續下去。

所謂無需用力勞於對治壓制的修行,即能掌握自生之念者,是說當尋思分別產生感受時,不用破立的安住,如似大象於荊莿中一般的禪定之意。

此譬喻亦有些是說如似大象在荊莿中行走,如似一般養象者捨去鐵鉤後,反而會默默無言的躺臥,尋思妄念煩惱隨生於自我主觀意識中,然僅於自己來且自己去而云。

總義而言,大象雖處於荊莿中,卻毫無感覺之意。

對於此段,無比剛波巴尊者云:「顯像無定之、、、,所謂止者,乃如來一切功德之基,為所讚嘆。」。

由此「安住」之上,粗細大小放逸「動念」,隨之顯現,更應對治的精勤修持及,無記的消失及,分別妄念從一到二相續等對治,且不可慌亂的加以辨識「覺知」,是安住之上、放逸動念之自我辨識「覺知」,然僅是自我辨識覺知,因觀修心之希求之故,切不可隨行追求,應如水注水一般,安住會在本人之上,自顯的忽然證得。住、動二者之差異無須分別,且落於住、動二者之中。

此時之住及動、覺知應要熟練通達,如理即所謂作意思維或妙觀察智及自明而稱,然亦有稱之無勤之本明無執。

於此更有三菩提云:「解脫始終之妄念,如似虛空通達觀。」

即是破斥所謂的新生妄念,亦破斥所謂的最後妄念之對治而修。於此安住的最後境地是如無浪之大海而云。

所謂最後之境地,即是希求之心,到達專一之究竟地之意及三摩地,且不墮落於無色界中,此希求心,即是將希求之心總攝之三摩地。

此時安住上動念之辨識覺知,動念上安住之本地執持,落於住動之中而修至專一,即能親見本面。

如是在專一瑜伽中,若是說到修「止」的觀修次第,則共有九住心。

若全部圓滿的說明的話,第一住心是:「初住」。心對外境之一切顯像等攀緣奔馳且散亂不能安住,然後能夠正確清淨的收攝後,將之緣觀於內而能專注,且在緣觀中心能專注。

然後是是第二的「續住」。在第一階段中,專注於緣觀的心,能不為其他所散亂而奔馳,且能持續的安住,且於此持續的不散亂。如是可與三遠離有緣依等一切配合而修。

第三是「回住」。倘若忘失,而被他物散亂之時,能立即了知後,緣觀能再次如是的清楚顯現,即是能快速地了悟到散亂後,再次的將心拉回到原處。

第四是「近住」。對於奔馳攀緣於廣大外境的心,一再一再地收攝,令心微細,然後逐漸增上到最頂而住,且心識智慧增長,更令心於內收攝而修,而彼等可與一生念立斷法同理而修。

第五是「調伏」。三摩地之功德,即是思維且如實殷重而修,將心調伏,因而從此即會顯現功德之故,於三摩地中心得調伏。

第六是「寂靜」。散亂之罪過,從思維到三摩地,平息不喜之心,因散亂罪過顯現之故,於此平息不喜而修。

第七是「最極寂靜」。貪心及不悅意及愚痴等,在三摩地中若生罪過時,以各種方便善巧將之徹底平息,即貪心不悅意等生起時,如是平息而修。而此三者,存在一般教法或在一般很普遍。

第八是「專注一境」。禪定如是將現前有為造作及等除去後,為證得無勤任運無間斷的生起,故嫻熟通達的修持。僧伽云:「心上現前起造作,我之法爾生起得。」,此處應配合修持對一切顯像不造作法而守護。

第九是「等持」。於八住心嫻熟通達修後,契入無勤任成,我之法爾,且得

自在,如是嫻熟通達後,不起現行造作,此處可與安住不動法,二者口訣配合修持。

更有聲聞云:「此之九住心中,有四作意之明覺(修定時引心趨境的四種警覺性),勵力運轉作意及,有間缺運轉作意及,無間缺運轉作意及,無功用運轉作意。而此中之第一內住及第二之正住即是屬勵力運轉作意。而集住、近住、調伏、寂靜、最極寂靜是屬有間缺運轉作意。專一住境是屬無間缺運轉作意。三摩地是屬無功用運轉作意。」

此處與九住心之全部名稱,有些是不一樣,但本質上是一樣的。然雖第一、二住心,但是需要有間缺運轉作意,然後到第五住心也是需要有勵力運轉作意,如是方式、、、等說法的認為。

然若如是認為的話,在第一二住心,而不到三摩地者,大部分是勵力運轉作意之言說,之後直至三摩地者,大部分是有間缺運運作意之言說的說法而有。

於此以安住不動四法,於捨親平等之時,將希求心專一安住於空性而串習而云。此時身心即能證得輕安,此為「止」之性相。

觀修次第云:「攀緣外境之分別尋伺平息後,即能往內緣觀,進而相續延長契入於本性,能安住於具足喜悅及輕安之心性中,即為:止。」。

此時即會生起妙觀察智。

經云:「止者,即是心安住之時, 唯彼之中以伺察而觀照。」等云。

如是不動之三摩地,即如是增上,提升伺察覺知而致三摩地之九等住心。

此處唯此之分位中,「觀」之教授,在九住心定等中是無觀待的。

復有巴渥上師云:「汝之教因十方的,眾生無明而立起,直至到達三有頂,

痛苦復生輪迴成,汝之教後契入眾,禪定正行中不得,如魔眼目之愛護,輪迴有之皆迴遮。」

意思是說如諸佛所讚嘆開示,禪定正行中不觀待之勝觀的生起而云。

此段中有止觀之因教及,附帶止觀之蓋障而說。

更有經中之註解云:「成佛之因全在止與觀,慈心戒律清淨因化生,聞及思之清淨見之因。」

至尊剛波巴云:「且因如是說,復又對止而言,要有上師加持及緣起及積聚資糧及淨罪」,對此勝觀亦是同理。

觀修次第云:「安住於相應之境,希求心變小,能捨很多的作意心,能持清淨戒律,廣捨六種分別尋伺為止之因,及聖者所依,是廣多聲聞所守護。如是方法為三心勝觀之因。」

止觀之罪失而言,有註釋中說道,成佛中共有五蓋障(貪欲昏沈睡眠掉悔疑法蓋),若干會成為止之蓋障,若干會成為勝觀之蓋障,若干會成為二者蓋障,掉舉及悔作是止之蓋障,昏沈及睡眠及疑法是勝觀之蓋障,貪欲之希求及嗔心是二者之蓋障啊!等蓋障之各種不一說法。

然總略而言,昏睏、掉舉、昏沈三者,或說昏沈掉舉二者之總結。

若說是三者而言,在觀修次第有云:「如是任何時候的天生盲人,或是如進入黑暗中,或如閉眼一般,心中所緣顯像不現之時,即會出現昏沈之覺知」。

昏沈而言,俱舍論釋云:「是神智模糊不清之意。感覺身體沈重,及心也沈重,身不像是身,心不像是心!」

掉舉而言,集論云:「是放逸之意。隨所愛之相牽引之貪欲分相屬之甚深不能平息之心,而要直到止上而斷除一切業。」

消除方法上,總略而言,龍樹菩薩云:「昏且沈重高讚頌,散且無邊本地住。」等如是開示。

尚有說掉舉用無常觀,令心沈澱,悔作時,則於對境不作意,昏饋時意緣於歡喜之境,沈重時高聲讚誦,欲睡時生起想像,疑法時制心一處,貪欲時,可以意念思維妙欲的罪過,嗔心時作慈心觀,及其他一切有助益的發心修法,至為重要。

第二是住、動之根本伺察覺知,能此勝觀辨識之後,即入離戲瑜伽之觀修。

住動之根本伺察,勝觀之辨識,離戲瑜伽之觀修,分三:

第一是住動之根本伺察。因之大乘云:「心之大象無覺中,法上心思之大柱,如是安立不散失,如是用功一切察,由此勤修三摩地,剎那專一不散失,我之意上何伺察,如是意上一一觀。」

如是伺察之修持,就其方法而言,在無分別之止上生起了妙觀察智後,止則具有某些力道作伺察,依此伺察之力,觀察住動之間的變化與否。

如前專一之等持後,住不住之狀為何?

專一之時心住等持及不住之跡,能否覺知?或於此後得位時,如何保持不動,及伺察之因其他尚有因不動之故,如似水不生波瀾。

朵哈云:「如是本體絕對不散動,己於己處絕對察覺知。」,等如是說明此不散亂之伺察的修法。

耶謝寧波上師云:「於此寂止之道中,與勝觀不二分別,即是以勝觀之所緣之心做緣觀之故,在寂止之道中,唯以勝觀之所緣之心之所緣境上,能觀及所觀二心之體性,有何不同差異?」

如是方法作伺察:寂住時是何一體性?如何方式能寂住?又如何變動?動時又如何從寂住中散亂而動,或如在寂住中而動,動時寂住尚在?不在?

即是如此所謂窮盡究竟的方式做伺察,且還有的是寂住時尚有動否?及動時是否有保持定於寂住中?在住動之體性尚未證悟時,善於伺察之明覺性上做觀察擇取,於能觀與所觀不二分別上得了悟,如是本體性上更無所立之心行處滅、言語道斷之見,謂之離認知之見。

嘉威汪波云:「心行之見善而滅,超心上見名亦無,能見所見無分的,真實此得上師恩。」

尚有朵哈云:「本初清淨虛空之自性,反覆諦觀而見為關鍵。」

昆千千波云:「心性之本體作觀察,能見之意識境中隱,能見因及見一切盡」

等如是作伺察,寂天上師云:「隨時勤修三摩定,剎那一亦勿散逸,我之意何伺察修,如是於意各伺察。」

意謂於不散亂之性中,伺察及善察之明覺伺察之因等,皆是意之幻化,亦即是無所緣之教法。而對此意,阿牙爹哇更云:

「若說大樂覺知否?即是意上覺知作,無自性故能知及,所知所作罪本無。」

般若定將二執分別等淨後,即是於寂靜中有動相等。

大寶積經中之迦葉所問品有云:「二木互相摩擦化生火,火生即如彼之二木燒,如是般若之根生起後,生起即是彼之二燃燒。」

意謂二支剖開的酥油木柴,經互相牽引摩擦,頓生火後,亦會燃燒起二支木柴而成灰燼,如是以妙觀察智伺察住動二相後,了悟無自性之般若則頓生,而住動無有自性通達後,般若隨即自生,且自身亦無有自性,此之譬喻如燧木及燧墊互相摩擦而生火後,二木亦隨之燃燒,逐漸被所燃之火燒盡一樣的解釋。

入菩薩行論更云:「空性串習嫻熟後,外境串習成捨棄,即是嫻熟無所有,從今以後盡捨棄,隨時隨處無所有,能觀之境無自性,此時無境離所依,此心之前如是住,任何時境及無境,此心之前若無住,此時無有可安立,無有自性甚寂靜。」

入中論亦云:「大眾皆被分別緊束縛,唯有無分瑜伽方解脫,一切分別反用諸分別,反覆伺察直至成熟果。」

第二、勝觀之辨識。等持之法性中,有如是的喜悅、如是的嗔恨之分別顯現且情緒等隨一生起安立時,對其顯現專心注視,然對分別所顯之相分,不要有一絲的感覺,於本體之分中作辨識後,毫無所立之空性自然顯現。

而顯現之相分及本體空性二者實無分別,動於空性之覺受中,若堅固之執實不生起的話,分別俱生之本面則會顯現。

勝觀之辨識,即是對一切顯像作辨識,而如是之明覺顯現,且對明覺上所顯之種種作伺察。

於分別上所生起之相,皆不罣礙的令如是顯現,一般而言會有散失且錯亂的分別,然亦有不是如此的特殊者,即錯亂分別之能作頑固之執實不生,且辨識此分別之本體自性,是因且一無所有之空性。

如是分別之顯像及辨識皆無之空性,二者實不能分。

如是空動或動空之覺受,是分別俱生之本面的自然顯現,若是譬喻則如波浪亦不離水,且水、波之顯現皆是水之顯現,不外有他。雖是分別,然亦不離空性,且一旦停止空性之禪修,則僅是因緣之緣起所化分別之相的顯現,然若遠離對其顯像體性之辨識時,即是空性,而無他法。

此時,對分別生起停止觀修時,貪著亦是清淨本地之一而來,及彼亦是於無生法身空性之自性上,自我意識之認識勝觀及,動有空之自性者及,空有動之相者。總之空動或是動空乃是不可分之止觀雙運。

此乃分別自顯自解於法身。對此達波噶舉才有分別即法身,以及錯亂是智慧生起之了悟,等法上詞義的說法。

然在經續中亦有說此教法者,則有無窮智者教云:「了悟煩惱之故證菩提,然此煩惱之本體,正是彼菩提之本體。」

智海請問經亦云:「智海云:婆伽梵,三摩地實是甚深難行啊!婆伽梵開示意識與智慧乃平等之分別故。」

一切法無生之教云:「貪欲是涅槃,嗔亦如是,且菩提乃彼之住處也。」

又云:「菩提與貪欲無分別」等。

寶積經云:「無生化起一切生,然生性中是無生。」

第二品又云:「清淨智於有色及,輪迴尋思分別上,特殊某些無一有。」

又云:「若說此乃是輪迴,亦可說此為涅槃。」

又云:「輪迴嗔恚等諸有,此等諸法是涅槃。」

三瑪帝云:「輪迴即是為涅槃,於此並非是為二,輪迴自性若認識,亦能說此為涅槃。」

大婆羅門云:「智慧如似太陽之光線,無明明覺所造殊勝智,如金化汁諸法大樂化。」

龍樹云:「輪迴涅槃之二上,無一特殊是不同,輪迴或者是涅槃,無一特殊是不同。」

阿牙爹哇之無分別品云:「分別尋思之一切,彼等應斷自性化,清淨涅槃若復有,非有之境之一切,即是人心我自身。」

畢哇巴云:「上師教之本初自性若了悟,各種念覺法之境上自散失。」

帝洛巴云:「蘊界處入諸一切,大手印之自性化,無餘此生此入融。」

那洛梅紀之攝偈云:「煩惱殊大智慧者,如林之火瑜伽伴」。

又云:「分別自解大智慧」

竹巴噶舉傳承俱生大手印--3

 竹巴噶舉傳承俱生大手印(圓滿)--釋見倫恭譯

梅紀巴云:「無生體中分別突然生,分別即是境之本體性,此二從始無有差異故,此二一味而成是我教。」等云。

與此意相等的,在噶舉諸寶之金剛語中,已有很多闡述,不待多言。然此時有些同意認為,如是僅以清淨觀待分別於無分別中,即能逐漸解脫分別於法身之義,及有些不同意認為,分別之自性,若了悟則為法身及不了悟不為法身之說。

因為不知往昔以來分別妄念之自性本住於法身中,分別妄念從本於法身中本是解脫之顯相,而分別妄念是法身上未解脫之故所成,及於未來時,分別妄念之自性仍相續不斷住於法身中而不自知。一般人則以悟與未悟而顯現。如是的話,彼之自性是法身變異上變異之故。

然而果真如是的話,先前之義中,分別妄念只是顯像及,彼之自性住於空性二者之覺受,及此信念依止後,分別法身之詞則能安立。

而以後的意思上,人雖有悟及未悟,然而分別之自性法身,沒有是非有無的造作。譬如對盲人而言,陽光有否都不成問題。又如太陽永恆不斷地放射陽光一般,更如前經中導言。

更有些支持自性中輪涅不二的學派者,認為分別妄念法身,是錯亂於智慧上生起的相對概念的世俗言說。

己之輪涅不二之任一有所立的話,那合乎此理之外及各方先前的說法,皆被破斥,且還會遮遣你自身,以及你的規避之詞。

此時僅對輪迴之相之意上,是非輪迴及單就涅槃而言。輪迴之相上,若不立輪迴之名稱的話,則不會得立輪迴之名相。

如是之故,輪涅二者無分之因,是輪迴之名不安立之故。然若不是的話,輪涅雙運便單是涅槃所化之故,及其相應之明覺上,方便智慧雙運等,一切所立皆是雙運之般若,單一等脫離時,則成障礙的為多。

如是一切分別妄念煩惱,若知皆是自我意識所成,則自解脫,對此道中一切顯像,應無取無捨,迴遮之禪觀而修。

普稱云:「此之迴遮之觀修,附佛外道所不知。」。附佛外道者,對生起次第以後,尚有未知的秘密及甚深的讚誦,則說其境為非實。

於此法王列巴云:「分別對治分別捨,遮觀分別轉驅逐,取捨行者如是說」

如是續部又云:「如似耳中注入水,再以水將之鉤出。」

所斷以斷捨之道再斷後則於勝義近矣。此處取捨等二法一切離後,則為殊勝之聖者。

具德殊勝之續云:「輪迴體性本清淨,本體性上離輪迴,自性清淨之菩薩」,輪迴正行如是修」(輪迴=有)

如是的話,更對先前已然之串習,因生起取捨無分,故假立因名果。

第二品云:「眾生無窮之業力,一切一切所束縛,若是以此為方便,輪迴束縛中解脫」(輪迴=有)

多哈云:「依止諸境且不為境染,烏巴拉花於水不被染,一切根本瑜伽皈依及,毒之真言修行毒摧毀」,等如是教云。

第三、離戲瑜伽之觀修,分有觀察三時之法、觀察實性與非實性之法、觀察一與異之法等三種。

第一是觀察三時之法。寶積經之法數品云:「如是廣大尋覓心,有過去、未來及現在,然此過去心已滅,未來心未生,現在心不住。」

又云:「心者一切無所緣,無所緣者無過去心,無未來心,無現在心,無過去、未來、現在者,三時俱滅。」

夏哇利云:「無所緣之三時無生滅,如是之上更無復變異,此是自性大樂之本體」,等如是說明真實智生起之因由。

然於此我所了知之此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是三時之總攝而分析。剎那意識心是單一總攝於三時並無安住一處,若能覺知三時者只是總攝的話,過去心則滅,未來心不生,現在心無所認識。

如是分析審查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一切諸法皆非真實不變,皆是我心微許之假立,而生、滅、住皆無所成立時,即會生起真實智。

此於續部有云:「始末皆無之菩薩」

又云:「始末皆無即寂滅」,等說明心性是無生無滅,始末皆無之教法。

當過去心消逝且寂靜等時,生起的信念,是何覺受?

從心性本體的主體上而言,始中末三者皆無,以及從形相的主體上而言,有消逝且寂靜等,一定會生起。

然若了悟勝義上形相是離戲的話,則不難現起自性密意,此之文字更無法言說。然而在自性或本體之主體的觀察作法上,更是應如是而觀,心一開始從何而生?中間又安住於何處?最後又消逝何方?等而如是觀察時,會發現從一開始即本不生,中間亦無安住之處,最後亦無消逝何方。

如是第一,若了知現在萬有輪涅之一切諸法,皆會消逝,而無所立時,則相對觀待現在已成過去,則此現在即為本不生。

相對觀待於未來心,則為無願而成現在,相對觀待於現在心,則已非認識,而成過去,故於本初中,是已離邊而悟啊!

是以無生中有滅,生滅皆無中有住,如是生滅住三者皆離而了悟,依緣而有所生起及,於勝義中無認識,二者實無有違背而悟,無礙解脫實乃同時無分,而離戲之本體則自顯現。

大德撒拉哈尊者云:「色境生起如空深寂後,色境一切捨後任有生,從本初中無生自性上,今依上師怙主之教悟」,等如是說明而觀察。

第二是觀察實性與非實性之法。大德夏哇拉云:「有心方成萬法諸一切,無心則無一法立而悟」,等如是說明,以本明觀察離生滅住而知。

龍王請問經云:「諸凡道中非實造,無實實性滅造非,實與無實皆遠離,殊勝之道而觀修,佛已實及非實性,遍知噶亞雅那的,口訣所示有以及,無之二者皆滅修。」

大梵志云:「任運俱生自性即如是,實性以及非實性皆非,箭刺常時哀嚎呼喚修」。等如是了悟之故,知因我有此心,方成一切實性色法,若無此心,則不成實性色法。

若看第一實性,所取能執皆成立,所取者(外境),是何形狀、顏色所成而作觀察。若是形狀所成者,是三角形四角形等,是何所成而作觀察。若是顏色所成者,是白色黑色等何顏色所成而作觀察。

若是要覺受能執所成者,則是從所取外境的相對觀待而作,若是所取不能成立的話,那能執亦無法成立。

若看非實性,對各種顯現之所成而作觀察,虛空或石女生子之相似與否,或亦根本不是。倘若如是的話,則此顯像,一切生起之因,從無變化而成之故,則非實性不成立。

然而密勒尊者云:「心變異非實此空性,合你我然則無顯現,」,說明心非實性,以及在般若心經更說道,從色乃至到智皆無等語,如是而有破邊之說,勝義而言,非實亦非。

如是故,以己之明覺觀察各種時,於義無有一事可成立,有實性之法了不可得。己明覺智慧之所行處,無有變異,則非實之法,亦非離,則超越實與非實性二者,不墮入常與斷之道,是謂:「中道」。

捨常斷者即是中道。捨常斷者,對生滅來去等,亦能以任運之姿捨棄八邊。龍樹阿闍梨云:「一切所依因緣生,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異不一,戲論永寂之教法,圓滿佛陀如是說的一切開示的正法,應如是了悟。

然亦不可單以此因之跡的來回有無作議論歸納,而應依上師口訣而修,如手掌心中已然握有寶藏一般至為重要啊!不具上師口訣的,中道僅是凡俗論,上師口訣融入心,如手心中握寶藏。」

第三是觀察一與異之法。中道口訣云:「彼等如似虛空一般了不可得,或亦可說離一與異,或應說無生及自性光明等明覺,是無法以觀察及理解的方式而了知的。」等如是而說若觀察心識之意時,此心是一亦非一,若說有一,然亦會生起不一樣的種種。然若說是各異,而此一切即是我之本體空性不二分別,如是觀察其中差異,及離邊戲論之心行處滅,是謂大手印之無所住。

對此朵哈云:「於二不生因於一造作,總與分支實在無分別。」

及云:「唯獨心性一切之種子。」,等云心性是一,亦是多,亦是非一與異。

教言中明文記載說,若是只量一方,就沒有以後的二,即謂一如是生起一切。勝義而言,一異、實非實、有無、常斷等,總及支分及各自差異實不可分開。復次僅以觀察我之心性是唯一,及更進一步觀察一異皆非而了知。

如是階段以此方式作觀察,然後更加觀察心在外境上,如何從所依到所住,內為自己的身體,如何從所依到所住。

若覺知自己身體之所住的話,則從身體之頂髻到足心之間的肉之所住,或皮膜之特殊所住而觀。

若說一般、特殊之所住,則有外內的方式或混和的方式所住而觀。若是混和的話,心對外之色等諸境攀緣奔馳時,如何消逝等分作觀察,所執境之執實及其變異,心於空性上作為辨識之基,而觀察彼相為有乎?顯現之辨識及其相之存在作觀察。

若是空性,則如似甚麼都沒有的空性,亦是如中空之空性,又是如何存在而作觀察。若有所顯,則如日月或油燈放射光明一般,然又有顯像、光明、顏色皆滅去之自顯等的各種面向作思維且觀察。

聽聞之心及聽聞之境由心的顯現後,不起分別尋伺,亦對心的住相不作觀察,以不散亂的心,來對心性作透徹的伺察。

如是觀察住、所依地等為一起不加辨識,且對光、顏色等亦無之心,令如是的自覺自顯,且辨識之基亦無之本空如是,且此念覺有時,會有如是極度清明的覺受之因微許生起,然若此念覺散亂,則彼等散失後,去到庸凡之境,若此一起契入觀察時,則此階段之覺受亦生。

此時本心即是,無須辨識,如是我於自明自顯之法爾,不散亂之念覺依止後,剎那即成不散亂。

如是伺察時,從不散亂之法爾中,即得以妙觀察智而作觀察。然若念覺散亂後,如有凡庸的思維,不必捨後作觀察。

大梵志云:「啊!我於我之如是相觀待,若以不散亂心離觀見,散亂之心如是不顯現。」

如是伺察之觀修,在顯宗之道次第見教授等亦有很多,如是之故有諸多賢哲認為證悟法性亦是要依伺察分析而修等之說法。

伺察分析的方法,要依教理作伺察分析,其方法有:伺察五蘊為空性?如似芭蕉樹無心?然此處所云伺察法,並非是向外看之顯宗之伺察法之故,而與他們不相似。

此需以不散亂之覺知為首之伺察,是謂古薩里之伺察觀修,是一種內觀之伺察法啊!依止有些學者之理論學說,然後單純的作聞思之伺察,以及古薩里口訣依止後,等持禪定單純而修,令心等顯現。

然而一般是此二者,且此二者皆是需要的,雖然是大禪師也要作此伺察觀修。而此向外的伺察觀修,則知其是無,然又如是保持不散亂之伺察觀修後,又知其非無的慎重而修。

伺察如似一切之道統,是在分析摸索心之明相而修。有些是說心非實性,求則了不可得,如是無故求亦不意義。

然若不解此正法之要,而追求心之明相,寶積經亦如先前所引述,如是心廣大追求等、、及,頂髻珍寶龍王請問經云:「此心一切上尋求、、等。」

在三十三品中又云:「賢者正從心之法性求,若從心之法性求,心及心之法性顯現時,心之心體若有可求者,此心復還自性立消失」,等多有闡述。

心之實性不能成立,且如是觀察分析而顯現,如此依後,是為證悟心自性之空性。聖寶雲觀修次第所引述說:「空性之長時觀修安住,逐漸遍及一切處,且心會現起喜住,於彼之本體性繼續廣大顯現,則會證悟空性。所謂心者,需如是反覆伺察,方能證空。心了悟後,更以此體性一切上顯現,則能證空。如是方能證悟無相之瑜伽而契入。」等云。

第二、不共禪修之教法。先前所說的一切,是所謂共通的禪修法門。然而聲緣大乘三者之共通道是止與觀。而此三乘各自之菩提修行上,乃因止觀是絕對需要之故啊!

如是之故,在三乘之勝觀之證分中,有一樣的過失之罪,切勿造犯。人無我及法無我,各自而有。總之止觀二者,是大小乘所共通,與一味無修是大乘二共通,然而下乘則是不共通,或稱謂:不共法門。

此即為一切法顯像與心不二分別之一味瑜伽,及一切法本初俱生法身之決定的無修瑜伽法二類。

第一、一切法顯像與心不二分別之一味瑜伽修法。其中有以睡與夢之隱喻,說明色心(相心),以水與冰之隱喻,說明色空雙運,以水與波之隱喻,說明一切法一味等持之決定等三項修法。

第一項以睡與夢之隱喻,說明色心。如似睡與夢一般,色相與心是不二分別的。夏哇拉云:「證悟我之心性即是大手印,然而如是色相更是我心幻化而無他。」等如是而云。

顯相者,正是我心之色相。撒拉哈云:「水因風而動,平靜水面更因投石而生變化之象,如國王箭刺之顯相,是一而生諸相之一即是多。」,等云。

是故沈睡之時所起一切顯相,皆由心所幻化,除此無他。其好壞苦樂善惡之任何顯現,更是由我心所顯相,除外其無法自主獨立而應如是了悟。

白日顯相的一切諸法,乃至愚癡之睡中顛倒所作之夢,皆由我心所化而無他,一切相所顯之境,首先心應放鬆後,安住於自性,對外境之顯相,與我心不二分別,一味融合而觀。

瑜伽自在洲云:「夢中覺受之一切,顯相心之說明的,上師唯一為我教。」

又云:「一切動及靜實性,嫩草樹藤諸等類,我之實體之自性,正確如法串習修」,等一般而云,此乃是教授雙運之理。

多哈云:「三界無餘彼等諸一切,廣大貪欲雙運顏色變」,等說明三界身語意,以大貪欲之雙運、俱生、顏色變化等,指示自性一味之教授。

第二項以水與冰之隱喻,說明色空雙運。至尊密勒云:「外之色相如是之顯相,若無悟時迷惑於顯相,對境攀著於是被束縛,當悟一切法身之顯相,境相皆是心之助緣生。」

是故在離戲之時,了悟色空無有差異,境相則不顯於禪修,一味之時則如是顯現色空俱生雙運之境界。

此外若僅有色時,絕不可能成立,然不立之性相上,則會顯現一切喔!境是大樂。境之一切相是與無上殊勝之空性雙運,乃是空樂俱生雙運,幻身世俗諦,光明勝義諦,二諦不二俱生雙運等諸一味,且如是顯相之一切法顯相之時,於本體上無一法可立,則謂空性。

然雖無一法可立,但如是任一顯相皆是存在,是謂色空雙運,或稱色空一味。譬如冰與水,其形式即是樂空、明空、覺空(心空)雙運,而證悟意識所造種種皆是一味雙運。

若證悟則一切如是,此外無一法可得,唸誦如是、執取記憶如是、禪修亦如是,等如是說明。續部二品中更云:「彼之輪迴一味是,禪修一味等持觀,即是說明此真義。」

山居尊者云:「恒河等之各種河水,流入鹽海如是成一味,能觀心及心生諸一切,法界一味如是應了悟。」,等如是說明,彼之如是本體現量顯現。

第三項以水與波之隱喻,說明一切法一味等持之決定。法界遍行之三摩地,譬如水及波浪皆是水之顯現,如是一切法皆由我心性體空,所顯一切諸相,如是了悟而修。撒拉哈云:「一切由心變化現,乃至本尊之自性,水與波浪及其他,」及「如是波浪由大乃至海」,等如是了知本面,明白理解的文字。

一切皆因我之助緣而生起,且如是之力用而顯,毫無障礙,如太陽的出現,不會有任何的顯相可障礙。因此所謂一真法性是法界一切眾生一味而有各顯之行相。此證悟瑜伽之後,了悟空性中生起一切眾生啊!

然又二品云:「我動一切有情生,我動三處立生起,我即融合眾生者,眾生自性他不顯。」

現行云:「眾生即是五佛之自性,如似善舞者及畫家顯,遍滿大樂即謂是唯一,唯一等同各種之幻化。」,等如是而云,一味即是一多之顯現,盡所有之智慧之增長啊!

第二、一切法本初俱生法身之決定的無修瑜伽法。從廣大斷捨部分的修持中,二罪習氣等漏皆已盡滅,且在廣大證悟部分中,法性本初不可思議之法爾中,不動堅固二身雙運之二義已達究竟。

撒拉哈云:「不二心之殊勝之根莖,無餘一切遍廣三界逝,心地開花之故結果實後,是以殊勝菩提利眾生。」

又云:「空性之根殊勝花廣增,悲心體性之花各類具,任運成就未來之果實,大樂即是此心無有他。」

金剛心云:「人之出生淨土國,無緣大悲之種子,種植任一如是故,空性如意寶樹生,無緣大悲之果實,若是想及諸眾生,立即生此無猶豫。」。

如是斷之修行令諸漏煩惱窮盡,斷之對治修行亦已窮盡後,道亦圓滿,除此之外已無窮盡之地,而契入無以上更勝無住涅槃俱生智,正是證悟大手印之殊勝悉地。

更有和合遷識法之內文云:「奇哉此之本覺之智慧,言語道斷心行處亦滅,帝洛巴我無上之教法,己之自性體相需了悟。」

又云:「不思不想不伺察,不修不整本體住」即謂所說之義。

吉祥密集續云:「無有實性無觀修,所作觀修非觀修,如是實與非實性,無有自性作觀修。」

嘿班札云:「無觀修者無觀修」等云。

嘉列法王云:「大無觀修是如來,造作力用一切離」等云。

喜金剛云:「一切離言是俱生」等云明相心續等一切皆是俱生智,謂是法義之最主要教法,即是動靜輪涅一切皆是佛所化,如似虛空之自性光明之故,從本體部分而言,雖是無有分別,然而在階段性上卻可分為基道果之三俱生。即輪涅一切之基或心髓所化心自性,所顯之光明是基俱生。且從依止聞思修等後,如是了悟一切萬法之體性是空,是為道俱生。於此串習修行基俱生,證悟二真實之俱生智,所成之道俱生的如是說明。

俱生智的種類,尚有融樂俱生、樂空俱生智等名稱。對此達波法王云:

「心性俱生不二之法身,顯相俱生法身之光明,是故色心不二分俱生。」。

本體色相雖不二,然可各顯為二,本體不變之大樂中,即是心性俱生智,即顯相與本初俱生之故,以及一切色相於無上空性中顯相俱生,且心性亦是俱生,心性不動或僅是顯宗之教法。

傳承上師云:「如是過去到未來,如如不動之法性。」

續部云:「恆常自性具大樂」,等云是大樂。

顯相俱生若證悟,世俗諦則如實顯,且能證得如幻之三摩地及幻身成就。

心性俱生若證悟,如金剛之三摩地及光明次第之顯現。

然而勝義諦上,俱生二部等至雙運若證悟,雙運次第現前顯現,離戲之智究竟,相續地生起利樂如前,然後證悟一味瑜伽,爾後乃至來到無修圓滿的階段,次第上未來會漸次現前的。

此處遍知法王云:「心性俱生需認識,顯相俱生之力用,萬有俱生一多月。」

得此心性一真之決定分後,則假立此名為基。於此中能得契入安住,則假立此名為道,因此得堅定不動,則假立此名為果。

體是本覺之智慧,相是一切之生起,迎視然而不修整,此因本初已任成,即是僅僅需要安住本處而已,無須任何觀修之因的開示說明。

教授文字上,即是不思不想、、等,在帝洛巴六法之法本上亦有記載,六法行者需要一細讀啊!

第三、結行。大手印之認識且釋明,障礙及錯誤迷失的伺察,修證三知之分辨,及分三:

一、首先是大手印之認識且釋明。如四瑜伽之各個階段上,要有很紮實的基礎、取用菩提道上之經驗、分別各種的經驗且能識別道地之暖因、果位現前。即謂組合有基及修持經驗及區別暖分及果位,是現證四種瑜伽於此,道上決定性之總攝。

如是樹立紮實基礎者,菩提道上修持所生的經驗覺受,於此道上如是前進及現量上相結合、、等大手印之說明,一切來自上師所開示的勝義見地之善目說明,增長到堅定紮實而如是的了知。

此時認識及釋明需總和一起,如說及大手印本質時,則說一切法之自性或本性,然後覺受到全力堅定的落實時,則心能在專一上落實。

道上一切為之取用者,一切諸法皆為道用,如是覺受證得果位時,則會生起萬有是三身之幻化的覺受。

對於如是道用而言,嘿班札云:「是故意上不觀修,一切眾生作觀修。」

不作破立、取捨、斷執之緣觀,而安住於本體之本地而修,此謂無功用坦然安住,以及謂了悟自我本地風光,及謂無生上堅定後,生起無礙之力用,及謂無為清淨念,及謂道自生心之自解脫,及謂各自本明智慧等無量之各種名稱,對大手印本體保認的說明。

彼所有名稱,各自有其含意,攝持有證悟本性保認的要訣,然雖假立名為大手印之念,但能念所念等是心行處滅。

決定的徵兆尚需注意的一個是,意上之念與無念為二分之念,則對祇求自心上本性證悟之生起是無意義的。

然後以上師加持及教授口訣,生起俱生智慧時,迷惑之繩,二執之結,疑慮之縛等自解脫,譬如牲畜尾巴之結,無須用力過勞就會自解。

二、障礙及錯誤迷失的伺察。障礙者是顯相敵的生起,分別妄念敵的生起,空性敵的生起三種。消除的方法:

第一、以心外無法之心識認知後,然後了悟心無自性等義,如是顯相心色一定消除。

第二、分別妄念即是大智,是清淨法身所示真如不動,薩拉哈云:「分別妄念即大智,輪迴大海立乾枯。」等所說之義觀想則能消除。

第三、薩拉哈云:「悲心相離即使入空性,然於勝道恐難獲證悟,雖然僅是悲心作觀修,輪迴此處解脫證不動。」

又云:「因緣所生諸一切,即為空性如是想。」等如是空性與緣起不二分別之義,決定思維後則得消除。

此外更有三項錯誤是在止的輕安時,所顯之無念覺受起貪執而發生。

畢哇巴云:「於本體上作意且對覺受起貪執,如是觀修之故則生緣觀之誤。」

可分類為:執樂生欲界,執明生色界,執無念生無色界等三界之誤。

對此一切戒捨之法,對離因根之空性義,決定認知生起後即得消除。

法王剛波巴云:「應抉擇契入樂明無念三者本無生之義。」

此外迷途有四:廣大從本地迷失所遇迷失有四。此是無造作之力所生。首先是對空性起所知心之原因而迷失者,此因不知空性與悲心雙運無分,而對空性起貪執,不顧輕視因果,如前之空性敵生起為一關鍵,但是主要還是如前觀修之過失,以及見地之過失為主。

二品云:「空性悲心無分別,如是即名菩提心。」

消除之法是應了知空性中應有悲心而修啊!

因封印而迷失者,即是本初中一切善法,尚未真實成就之未悟心,雖得無念心,卻以為印而封閉不前。

消除之法是應了知本體上離生滅住法。

因對治而迷失者,是不悟自性無分別,而生能捨之煩惱及對治之各種不同智慧的執著後,所生修行障礙的分別妄念。

其消除之法是應戒捨對治俱生。

道上迷失者,是不明基道及果不二之義,認為道與果分開,而沈迷追求證悟及力用勤事之故。

消除之法是自顯自解等至及三身本然而安住。

三、修證三知之分辨。法王列巴云:「伺察修行需了知,樂明高低之覺受,認識本體即證悟」。如是一開始要知道的是虔信修行的覺受,生起聖智而得證悟,然而本覺之證悟,實乃假立之名,若不斷則非,一名不依從虛構中斷除而云。

而此有特殊分四:見地經等不相觀待,從證悟之內顯現之特殊。

此時顯現之色相皆不能立,安住本初之顯相,不生昏沈掉舉。關鍵在無所依無昏沈掉舉安住本地自解脫。

此是觀修之心執不相觀待昏沈掉舉,於本地自解脫的特殊。窮盡能取與能捨之自性,見聞皆是法身之佛界所成之故。

依止方便道而令大樂相續不斷,是故對修行之開遮不相觀待之取捨不二之特殊。而此修行是中脈的修行且更是一般所共許。

證悟相續不間斷而分三身,所謂覺受究竟,證悟果位時不相觀待,三身任運自成之特殊。所謂禪定,從見修行果分四,深入剖析並無差異,即是基道果不二分別之定見。如是法相宗論云:「如來無始亦無邊」等如是於無量經中而云。

以上一切是大手印正行,組合前行、正行、結行之教授方式,以微許的文言稍作講解記述。

一切諸法自性是真如不動共主聖大樂,一切諸法之生處是一切相殊勝無量覺受之喜樂,常樂之音樂,離一切罪障,自性智慧之廣目,無境離塵等覺之善業,我及無量一切諸眾生,甚深迷惑覺受消除後,無迷真實大果位,解脫如是當願證。

如是俱生大手印合正行之教授文字,更是書寫於米胖蔣巴巴喔耶些朗哇之伏藏,當願一切吉祥。

嗡梭帝!基續心性明空集無為,如顯方便傳承大手印,一切之根俱生組合的,法如雨降大地成水泡,固湯祖古殿津旺託的,利他心生大海而編輯,以此善行三世諸功德,利樂生處佛教永住世,掌教經懺講修總聚增,往生佛國離障喜樂具,因緣成熟眾生一俱的,元始本體法身願現前,哇奇那札所發願,善哉!善哉!善哉!此版在嘉即希利列屋上所發行。全文至此恭譯圓滿。

吉祥法寺住持釋見倫恭譯,若有錯誤之處,祈願三寶三根本的寬恕,若有功德善報,當願回向一切眾生共成佛道。

註:此大手印甚深教授得自根本上師噶爾仁波切尊前,並於德拉敦寺中親授訣竅及講解。

公開翻譯法本的原因,是希望大家知道有此甚深教授,因而能虔信勸請所依止中心仁波切傳授相關教授。

內容參考即可,並不希望各位就此私下揣模修持。

望能知我用心良苦。阿彌陀佛!

 
供施食子等次第儀軌(上)-釋見倫恭譯(觀音水供完整版)


供施食子等之次第上,供施浴食恆河水續流,梭帝巴拉札位,欲開富饒圓滿善吉祥,諸相百惡習氣籠解脫,轉化無餘眾生功德田,殊勝上師及佛菩薩眾,出離增上緣行勸請化,空前善釋新月似含笑,賢劫東山頂端曙光射,利樂白蓮開展吉祥顯,復次依止補特伽羅眾,輪迴本質為苦悟出離,涅槃解脫功德明顯現,欲得遍知果位心猛具,對此儀軌鄭重勤修行,選擇一處合意修行處,供施食子水器等一切,必備資具積聚齊準備,而後擇一適座而安坐,以觀修皈依發心四無量心為前行:

諸佛正法僧伽三寶尊      直至菩提我等誠皈依

以我所修布施等功德      饒益有情眾生願成佛

當願一切眾生具足樂及樂因   當願一切眾生遠離苦及苦因

當願一切眾生不離無苦之樂   當願一切眾生遠離親疏愛憎住等捨

自性剎化聖觀音 身白寂靜微笑姿  右手悉結供施印

左手悉持白蓮莖 綾羅珍寶華嚴飾  相好莊嚴勝熾身  如是觀想

嗡 沙哇大塔噶大 瑪尼卓拉 嘻大呀 噶爾貝卓拉 都魯都魯尼 梭哈

如是七誦能令百善轉化廣增。加持地基:

鐵圍地基正如是  極樂淨土之莊嚴  富饒圓滿諸功德

華麗莊嚴心合意  不可思議悉變化

嗡 沙哇比布拉 布拉 蘇拉蘇拉阿哇大呀 阿哇大呀霍

剎帕拉那康  三誦,加持供品:                                              

富饒圓滿清淨土  彼等天及人資具  清淨色聲香味觸

諸淨合意供雲海  不可思議悉廣遍  充滿一切虛空界                

那瑪 沙哇大塔噶爹 拜又比秀木給畏 沙哇塔康 烏嘎爹

剎帕拉那 依曼卡卡 那康梭哈

三誦而加持、迎請,一心希求唸誦此:                         

所有方時三皈護法眾   煩惱眾生悲智深意出

無量淨土無礙神變化   降此供雲海中住祈請

上師三寶諸佛雲海會   本尊空行護法幻化舞

累世深恩悲憫無方眾   無明執著恒漂仇恨眾

眾皆大樂法身莊嚴化   無礙幻化圓滿現賓客

一切無有定準悉供施   虔信悲憫迎請祈降臨             

班乍剎瑪乍  迎請

貝瑪噶瑪拉耶當  獻座     

無垢合意天物化生的  功德飲水浴水花聞香

明燈塗香神饈饒樂等  普賢供養雲海悉上供                    

嗡 沙哇大塔噶大 阿槓 巴當布修貝 都貝 阿洛給 驗碟

內微碟 夏大 雜地雜耶 梭哈、供養

高舉浴水:

僅以如是此降生  一切諸尊祈沐浴

以此清淨本尊水  如是我以祈浴身  

嗡 沙哇大塔噶大 阿比肯噶大剎瑪呀西利耶吽

浴身祈請:

此外更以薈供養  饒樂悅耳合心意

眾生痛苦寂滅的  雲海各自當願住

水供第一:

自性大悲聖觀音  右手妙施印頂化

甘露相續不斷流  餓鬼悉皆滿足觀 

嗡瑪尼貝妹吽

水供第二 嗡阿啥吽

水供第三 卓拉米當 沙哇借爹畏 梭哈、沾水彈指

水供第四  嗡加那 阿哇洛給爹 剎曼大 拉剎米 巴哇 瑪哈瑪尼 都魯都魯 啥大呀 卓拉尼 梭哈

水供第五  <不動佛咒 令餓鬼道眾生.身語意三障淨除>↓

那摩惹那乍呀呀 嗡岡噶尼岡噶尼洛乍尼洛乍尼 卓札尼

卓札尼 乍剎尼乍剎尼 乍地哈那乍地哈那沙哇噶瑪 巴浪巴拉 尼妹 沙哇剎埵娘乍 梭哈  舉水注滿杯

當願中陰有情眾、梵淨沐浴渴滿足、無上大樂感觸得。以及

以我思惟清淨力  如來無上加持力

及以一切法界力  悉皆供養諸聖眾

為利一切有情故  一切所願諸希望

如是彼等之一切  當願無礙悉地成 誦諦力文而作發願

【財神水供】為利益貧窮而準備供養食子:                                              

空性法化前方有  黃黑章字廣圓化  如是依序生財神

身黃一面二手臂  如意果樹執持及  藏寶鼠狼亦捧持

烏巴拉花及珍寶  莊嚴結縵華麗飾  威嚴神態蓮花上

月墊上坐鎮伏著  海螺大蓮伏藏主  一面二臂黑財神

執持血顱藏寶鼠  八大龍王莊嚴飾  赤裸憤怒威神姿

蓮花日輪墊上住  左足伸展鎮降伏  如意摩尼黃庫主

二者頂輪嗡 喉輪阿 心輪吽 吽化光明散馳射、相似智尊

班乍三瑪呀 迎請、乍吽榜霍

復次灌頂五本尊  眷屬一切悉迎請  彼等甘露水灌頂

遍滿全身淨染垢  更勝滿溢頂漩化  寶生不動頂嚴觀

己之右手心月輪  上有宗唵今看吽  次化五方如來的

智慧甘露悉融化  隨順手指緩流降 如是淨觀  

嗡章巴拉乍練乍耶梭哈、舉倒淨水而誦咒百次等

頭瘡劇痛消除心歡喜、

如是修黑財神:

嗡因乍尼木康乍瑪利梭哈、唸誦

嗡乍龍梭哈、如前上供、喉火劇痛消除心歡喜

二個食子:嗡阿吽火、誦化甘露之自性觀、二咒後接:

嗡 章巴拉乍練乍耶 剎巴利哇拉 衣當巴林大即哈那那都 瑪瑪 沙哇悉地 瑪妹乍呀查

嗡阿爾呀章巴拉剎帕利哇拉 阿槓巴當 布修貝 都貝 阿洛給 驗碟 內微碟 夏大 雜地雜耶梭哈                                                                 

嗡 因乍尼木康乍瑪利 剎巴利哇拉衣當巴林大即哈那 那都 瑪瑪 沙哇悉地 瑪妹乍呀查                

嗡阿爾呀章巴拉剎帕利哇拉 阿槓巴當 布修貝 都貝 阿洛給 驗碟 內微碟 夏大 雜地雜耶梭哈    供養

摩尼自在珍寶庫藏得  藥叉摩尼滿持一切主

北方守衛怙主藏巴拉  賜予無上悉地敬禮讚

離塵虛空身色威武像  神韻優美變化伏藏主

貧窮惱滅所求殊妙賜  怙主藥叉汝者敬禮讚   讚誦

慳貪業火一切諸苦惱  生生世世汝者誠皈依

珍寶甘露伏藏大雨降  眾生貧窮苦惱悉消除

祈求且以無名指沾一滴水沾舌.:嗡章巴拉悉地帕拉霍、得證悉地

若有所依則融入彼,若無則誦:班乍木、而以遣送

若欲修紅財神等水供,則可從此段接續。

※然後是準備五個或四個白食子,首先二個,誦阿密利大淨垢,

梭巴哇清淨後:

空性法化宗字化,廣大珍貴寶器內,食子色香味力具,

富饒甘露大海化。如是淨觀。嗡阿吽、以此熾耀後,

【第一、供養不動明王】

由己心輪光馳射,至尊不動忿怒王,身藍劍及絹索持,

蛇及珍珠寶嚴飾,蓮花日輪上安住,前方虛空邊札三瑪阿札

迎請。結虛空藏印。

嗡邊札間達瑪哈洛洽那吽呸。七誦後接:(如下補充)

阿爾雅阿乍拉剎巴利哇拉依當巴林大、、等三誦而供食子。

阿爾雅、、等後接阿桿、、夏打等上供。

(阿爾雅 阿乍拉 剎巴利哇拉依當巴林大卡卡卡依卡依。 阿爾雅阿乍拉剎巴利哇拉 阿桿 巴當 布修貝都貝 阿洛給 驗碟 內微碟 夏大 雜地雜耶 梭哈)

大怒威猛醜惡相   身藍寶劍絹索持  

威猛大力之舞姿   不動怙主恭敬禮

讚頌: 我及一切有情眾,四魔障礙中守護,

      共與不共之悉地,無餘請賜誠祈求。

【第二、供養綠度母】

己之心輪光馳射,至尊度母身色綠,左持烏巴右妙施,

綾羅珍寶裝嚴飾,蓮花月輪上安住,前方虛空邊札三瑪阿札

迎請、虛空藏印。

那瑪沙哇部達 普地剎埵 朗阿乍地哈大夏剎那浪 嘿嘿

巴噶哇爹 瑪哈剎埵 剎哇部達阿哇洛奇爹 瑪比浪巴

瑪比浪巴 依當巴林大 即哈那巴雅吽吽 剎哇比剎乍拉梭哈

三誦以供食子、嗡阿爾雅達列剎巴利哇拉阿桿、、夏打等上供。

(嗡阿爾雅達列剎巴利哇拉阿桿 巴當 布修貝 都貝 阿洛給 驗碟

 內微碟 夏大雜地雜耶 梭哈)

天及修羅寶冠戴  足蓮尊前恭敬禮

貧困諸業救度母  救度佛母恭敬禮  讚頌

我及一切有情眾,八大災難十六等,輪迴苦邊皆守護,

共與不共之悉地,無餘請賜誠祈請。如是祈求。

【第三、供養龍眾】,結金剛藥叉印、嗡邊札呀洽吽、淨障、

結金剛火焰印、嗡邊札卓拉 阿那拉哈那 大哈巴札瑪大

   邊札拉那吽呸、以此淨罪

廣大珍貴寶器內  食子能令龍眾喜  所求甘露自性化 如是淨觀

結金剛禁戒印、嗡阿噶洛木康剎哇大瑪浪阿爹努班多大嗡阿吽呸梭哈、

三誦廣增。

隨欲手印而縛、由己心輪光馳射,龍眾眷屬皆降臨、而觀想。

嗡哇大利哇大利瑪哈哇大利吽吽乍乍梭哈

嗡 無邊龍王廣財子  安止龍王力行王  蓮花龍王大蓮王

   護貝龍王具種王  天女龍王大天女  月髻龍王大頂髻

   持棍龍王大持棍  索瑪妹及呼倫大  歡喜以及近歡喜

   海洋以及大海洋  熾熱以及大熾熱  祥光以及大祥光

   寶光以及相華嚴  相大華嚴善化身  大腹行及脂銅鐘

   大脂銅鐘及清淨  此處供養祈降臨 

嗡阿噶查阿噶查 瑪哈那噶阿地 巴大耶 沙哇布布哇尊普梭哈

七誦後降臨而觀。貝瑪噶瑪拉耶當、獻座、

嗡瑪哈那噶 阿地巴大耶 即哈列當阿桿 梭哈如是布修貝、、夏大等上供。( 巴當 布修貝 都貝 阿洛給 驗碟 內微碟 夏大 )

龍歡喜印、依嘻 利嘻 瑪哈嘻利 尊普梭哈、三彈指後

嗡巴噶恰巴噶恰 剎瑪呀 地查尊普梭哈、三誦迴向食子

嗡耶大瑪、、(嗡耶大瑪、嘿都巴、巴哇嘿敦、喋肯大他噶多、哈哇大爹、爹肯乍右尼洛大 耶旺巴地 瑪哈夏瑪那梭哈)

 諸凡惡業令不作    眾善豐饒皆奉行

自心廣大悉調伏    此是如實之佛教  法施

八大龍王等龍族,所化一切及各類,障礙我等及宿債,

一切令喜滿足後,障害毒心立消除,願具利他菩提心。誦願文

嗡瑪哈那噶 阿地巴大耶 剎帕利哇拉噶查、白方之龍返回本處。

結金翅鳥印:嗡噶路達漢剎嘿 乍列乍列梭哈、驅逐黑龍眾。

此段可接其他的龍王食子或如是即可。

【第四、誦酥路之真言而施食餓鬼眾】

自身剎那變化顯現妙色身如來,如是觀想。

嗡阿吽、三誦。

能夠滿足餓鬼眾之妙欲甘露之自性、如是觀想。

那瑪酥路巴呀 大塔噶大呀 阿拉哈爹三藐三部達呀 爹雅他

嗡酥路酥路 乍酥路乍酥路 達拉達拉巴拉巴拉 三巴拉三巴拉

剎瑪拉剎瑪拉 三大巴呀三大巴呀沙哇界大浪梭哈、三誦後彈指且

阿巴剎浪都 阿哇大列 借西洛大大藐罕 沙哇洛噶 大都巴西

浪借大那 瑪哈浪、一誦後又如前法施:

諸凡惡業令不作    眾善豐饒皆奉行

自心廣大悉調伏    此是如實之佛教  法施

一切餓鬼飲食之物滿足後,飢渴貧困之苦皆遠離,

善趣解脫勝樂當願得。如是誦願文。此食無有浪費地盡食。

供施食子等次第儀軌(下)-釋見倫恭譯(觀音水供完整版)

 【第五則是地神食子百供段】,然後是百供次第,準備十份糌粑丸子而依序灑淨,如前之四段淨障、淨罪、加持為前行。

第一:那瑪沙哇大塔噶大阿哇洛奇爹嗡衫巴拉衫巴拉吽、21誦及

阿幹---夏大等上供:

嗡 沙哇大塔噶大 阿幹 巴當布修貝 都貝 阿洛給 驗碟 內微碟 夏大 雜地雜耶 梭哈

本續上師本尊壇城眾  三寶諸佛海會一切眾

上供享後我等虛空眾  灌頂加持勝共悉地賜

第二、杉巴拉及阿幹—等:

那瑪沙哇大塔噶大阿哇洛奇爹嗡衫巴拉衫巴拉吽、21誦

嗡 沙哇大塔噶大 阿幹 巴當布修貝 都貝 阿洛給 驗碟 內微碟 夏大 雜地雜耶 梭哈

瑜伽權女神變五空行   大力允誓護法海會眾

供後教及持教如子護   逆緣皆滅順緣如雨降

第三、杉巴拉及阿幹—等:

那瑪沙哇大塔噶大阿哇洛奇爹嗡衫巴拉衫巴拉吽、21誦

嗡 沙哇大塔噶大 阿槓 巴當布修貝 都貝 阿洛給 驗碟 內微碟 夏大 雜地雜耶 梭哈

天及人之仙人持明者  具五通慧諦詞成就等

供後如來佛教廣遍佈  饒益有情發願誠祈請

第四、杉巴拉及阿幹—等:

那瑪沙哇大塔噶大阿哇洛奇爹嗡衫巴拉衫巴拉吽、21誦

嗡 沙哇大塔噶大 阿槓 巴當布修貝 都貝 阿洛給 驗碟 內微碟 夏大 雜地雜耶 梭哈

毘沙門及財神伏藏主  俱生神眾白方皆守護

供後病魔貧衰難離後  壽命資財廣增誠祈請

第五、杉巴拉七誦及誦四佛聖號:

那瑪沙哇大塔噶大阿哇洛奇爹嗡衫巴拉衫巴拉吽

多寶如來恭敬禮  妙色身如來恭敬禮  廣博身如來恭敬禮

離怖畏如來恭敬禮

南瞻共與不共雪山國  此境分支地神眷屬眾

供後病飢戰諍皆消除  富饒圓滿眾生皆長養

第六、杉巴拉及四佛聖號:

那瑪沙哇大塔噶大阿哇洛奇爹嗡衫巴拉衫巴拉吽、7誦

多寶如來恭敬禮  妙色身如來恭敬禮  廣博身如來恭敬禮 

離怖畏如來恭敬禮

牧野五等藥叉部主眾  訶利母子世間皆守護

供後眾生壽命威光韻  傷害等障心思悉消除

第七、杉巴拉及四佛聖號:

那瑪沙哇大塔噶大阿哇洛奇爹嗡衫巴拉衫巴拉吽

多寶如來恭敬禮  妙色身如來恭敬禮  廣博身如來恭敬禮 

離怖畏如來恭敬禮

八萬邪魔及鬼之部族  瘟疫災禍作障等一切

供後具毒心行皆消除  當願利他菩提心續生

第八、杉巴拉及四佛聖號:

那瑪沙哇大塔噶大阿哇洛奇爹嗡衫巴拉衫巴拉吽

多寶如來恭敬禮  妙色身如來恭敬禮  廣博身如來恭敬禮

離怖畏如來恭敬禮

眾生六道五道四生處  中陰有情累世恩德故

供後各自痛苦悉皆離  當願殊勝無上菩提修

第九、杉巴拉及四佛聖號:

那瑪沙哇大塔噶大阿哇洛奇爹嗡衫巴拉衫巴拉吽

多寶如來恭敬禮  妙色身如來恭敬禮  廣博身如來恭敬禮

離怖畏如來恭敬禮  

從口噴火外內罪障等  飢渴苦惱餓鬼一切眾

迴向飲食如雨降滿足  慳貪障離願得解脫樂

第十、杉巴拉及四佛聖號:

那瑪沙哇大塔噶大阿哇洛奇爹嗡衫巴拉衫巴拉吽

多寶如來恭敬禮  妙色身如來恭敬禮  廣博身如來恭敬禮

離怖畏如來恭敬禮

無始劫來累世以至今  命身受用宿債等一切

迴向仇恨宿債皆淨後  利樂吉祥當願恆長養、迴向

然後準備殘食食子後,誦杉巴拉及四佛聖號:

那瑪沙哇大塔噶大阿哇洛奇爹嗡衫巴拉衫巴拉吽

多寶如來恭敬禮  妙色身如來恭敬禮  廣博身如來恭敬禮

離怖畏如來恭敬禮

意外災禍損害力微薄   殘食淨水請賜諸滿願

各自飲食甘露德得後   當願殊勝無漏大樂修

如前一般誦法施,以我思惟清淨力---等誦諦力文且發願: 

以我思惟清淨力   如來無上加持力

法界體性加持力   悉皆供養諸聖眾

為利一切有情故   所有諸事一切思

如是彼等一切類   當願無礙悉地成

【一般的八十緣起及互相所依四大之食子】,殊別有意樂時,準備五食盤上有糌粑團:半月形、三角形、圓形、四方形,清淨贖命替身粉團如似次第排列。

自身清淨如來裸體身色紫黑,殊勝熾耀威光六印莊嚴,二手搖鼓及鈴,三摩地之法味定中,輪涅威光鎮伏視姿作觀想。

嗡阿阿 依依 嗚嗚 惹熱 利利唉唉 喔喔 諳阿 噶卡噶噶拿

乍查札札釀 乍差札乍那 達踏答塔那巴怕拔叭瑪 雅喇拉哇

夏恰剎哈噶恰  對所有食子灑淨

空性化出食子本體無漏智慧之甘露,相具諸大之用以及性相圓滿作觀想,嗡阿吽。三誦加持後:

己之心輪放光馳射上師本尊諸佛菩薩勇父空行聖眾海會雲蘊

遍滿虛空清明作觀想。  阿桿到、、、夏打作供養。(如下補充)

嗡 沙哇大塔噶大 阿槓 巴當布修貝 都貝 阿洛給 驗碟 內微碟 夏大 雜地雜耶 梭哈

第一、央嗡乍查札札釀央依伊。三誦。

央化風物藍色此動性   東方金剛部之三根尊

無量廣大如來輪供養   風及嗔恨業化病魔息

諸法緣起幻化生起及   二義任成殊勝當願賜

第二、浪嗡乍差札乍那浪惹熱。

浪化火物紅色此熾耀   南方寶生部之三根尊

無量廣大如來輪供養   火及我慢業化病魔息

諸法緣起幻化生起及   二義任成殊勝當願賜

第三、汪嗡巴怕拔叭瑪汪嗚嗚。

汪化水物白色此濕液   西方蓮花部之三根尊

無量廣大如來輪供養   水及貪欲業化病魔息

諸法緣起幻化生起及   二義任成殊勝當願賜

第四、朗嗡達踏答塔那朗利利。

朗化地物黃色此堅固   北方羯磨部之三根尊

無量廣大如來輪供養   地及嫉妒業化病魔息

諸法緣起幻化生起及   二義任成殊勝當願賜

第五、灑淨替身贖命食子:

空性化出蘊處界,廣大圓滿贖命替身相,華嚴合意妙欲無盡

受用之資財,不可思議等之變幻化。如是觀想而誦虛空藏咒印及三巴拉及四佛名號。(如下補充)

那瑪 沙哇大塔噶爹 拜又比秀木給畏 沙哇塔康 烏嘎爹

剎帕拉那 依曼卡卡 那康梭哈

那瑪沙哇大塔噶大阿哇洛奇爹嗡衫巴拉衫巴拉吽

多寶如來恭敬禮     妙色身如來恭敬禮 

廣博身如來恭敬禮   離怖畏如來恭敬禮

給  障礙魔鬼部多眾  來此請聽聖諦句  華嚴替身相合意

    各需物質如海聚  禪定真言廣熾後  宿債仇恨尋求及

    障礙魔鬼廣迴向  歡喜滿足享用後  人及替身交換後

    障礙之心立消除  如前誦法施後(如下補充)

以我思惟清淨力   如來無上加持力

法界體性加持力   悉皆供養諸聖眾

為利一切有情故   所有諸事一切思

如是彼等一切類   當願無礙悉地成

剎哇部達噶查   即謂遣送祈請之義。

【為接引殘留之所有中陰眾而作中陰四分食子】。準備四個食盤,二份作堆垛,二份是糌粑碎粉,如是百次灑水加持。第一、對二份誦三巴拉21次及阿桿等供養:

那瑪沙哇大塔噶大阿哇洛奇爹嗡衫巴拉衫巴拉吽、21誦

嗡 沙哇大塔噶大 阿槓 巴當布修貝 都貝 阿洛給 驗碟 內微碟 夏大 雜地雜耶 梭哈

本續上師靜忿無量尊   三寶菩薩弟子等供養

中陰眾生灌頂加持及   慈悲皈處救助誠祈請

第二、

勇父空行聖眾護法眾   護法使者等眾誠供養

中陰眾生索命魔離及   接引超度引路誠祈請

對後面二份誦三巴拉及四佛名號。第三、

那瑪沙哇大塔噶大阿哇洛奇爹嗡衫巴拉衫巴拉吽

多寶如來恭敬禮       妙色身如來恭敬禮 

廣博身如來恭敬禮     離怖畏如來恭敬禮

俱生鬼等中陰之眾生   障礙索命魔族眾迴向

滿意飽足今後中有上   障礙損惱之心立消除

第四、

死後身無所依中陰眾   意身依者等空眾迴向

迷相恐懼中陰了知及   清淨國土當願得往生

第五、中陰之水供修法及再誦法施。然後對賓客作一般事業囑咐:

嗡  上師三寶本尊天  空行護法海會眾   白方守護大力及

    三有部多薈供眾  供施食子此享用   所願一切當成就

    如是如文而修後,唸誦以我思維清淨力等諦文且又如前唸誦祈願文

以我思惟清淨力   如來無上加持力   法界體性加持力

悉皆供養諸聖眾   為利一切有情故   所有諸事一切思

如是彼等一切類   當願無礙悉地成

嗡 汝為利眾諸所做   隨順相等成就賜   如來淨土回歸後

   復次降臨誠祈請   邊札目。食賓勝眾全部回歸自性之處。

   供施此處諸餘的   部多地下遊行及   更有地上所住及

   天上遊行一切眾   歡喜而後本位處   一切一切皆離去

   剎哇部達噶查     此即謂遣送下等眾返回本處,更以廣施念誦迴向及

祈願文,以及吉祥讚頌等隨後即修,為邊飾莊嚴。

賢善論述語辭善趣水   有之罪業遍入洗足水   舉水力除色垢大覺的

本色二糧年紹華嚴滿   意樂持地高超月光的   顯相善聚一切之淨苗

廣增而修一同此眾的   煩惱心之迷暗盡消除   如是善修二糧恆河流

無量殊勝菩提之海入   遍知智慧如意珍寶的   生處眾生當願圓常養

供施清涼食子之儀軌此名謂恆河水續流。此即是三學之寶相續充滿且由

乞行者之禁斷戒之專心行持比丘戒圓滿者所勸請,由釋迦居士持明者

局美多傑於禪定之山坡真實義之樹林中所造之正法加行,當願一切眾生

皆能共登無上菩提道。

吉祥法寺住持釋見倫恭譯

竹巴噶舉傳承俱生大手印--4

月輪觀儀軌(見倫師父編著)


月輪觀儀軌

『入堂』

        依門前作法、淨眼、壇前普禮

『著座普禮』

           嗡 沙拉霸 大塔迦大 含那滿那洛 迦洛米    

『塗香』

          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五分法身者磨瑩。

『三密觀』

          問、問、問

          觀想掌中、舌及心上有月輪,其上有八葉蓮花,其上有問字( ),變成五股杵,放光明,斷淨身口意中,煩惱不淨。

『淨三業』

          嗡、梭哈漢霸、咻大沙拉霸、大拉瑪、梭哈漢霸、修多看

觀一切法本性清淨,猶如蓮花不染污泥,我亦獲得三業清淨。

『佛部三昧耶』

          嗡、塔塔迦多、肉漢霸呀、梭哇卡。

          觀佛部諸尊,加持護念修真言者,速令獲得身業清淨,

          罪障消滅,福智增長。

 

『蓮花部三昧耶』

          嗡、含多墨、肉漢霸呀、梭哇卡。

          觀蓮花部聖眾,加持行者,速令獲得語業清淨,言音威肅,令人樂聞,無礙辯才,說法自在。

『金剛部三昧耶』

          嗡、霸卓洛、肉漢霸呀、梭哇卡。

          觀金剛部聖眾,加持行者,獲得意業清淨,證菩提心,

          三昧現前,遠離罪障,速得解脫。

『被甲護身』

          嗡、霸乍拉機尼、哈拉機、漢大呀、梭哇卡。

          觀得被如來大慈大悲甲冑,遠離諸魔,一切障難,

煩惱業垢,身不染著,脫諸惡趣苦,證無上菩提。

『發菩提心』

          嗡、薄機悉大、薄大哈塔呀咪。(三誦)

          觀想我今悉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圓滿世俗勝義二諦之悲智雙運菩提心。

『三昧耶戒』

          嗡、三瑪呀、剎多滿。(三誦)

          觀我今為金剛薩埵受戒發願,為圓滿實踐如來之誓願。

 

『五大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福智無邊誓願集

          法門無邊誓願學        如來無邊誓願事

          菩提無上誓願證        (三誦)

『五字明』

           阿咪拉問掯(一百零八遍)

『調息』

           雙手結法界定印,兩眼三分微開,慢慢作三次深呼吸

, 之後觀呼吸之出入息,以收攝六根散亂,使心專注。

『月輪觀』

           觀前方虛空,有一月輪,具足圓滿、明淨、清涼之相,

           性如虛空體性一般,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

           不一不異,這個無量無邊、離二元戲論無淨垢、無因業

           ,如虛空一般常、樂、我、淨的體性,即是月輪。

          觀此法義後,月輪緩緩融入我心,心即月輪、月輪即心,亦是我本具之真心佛性。

          如此稍定片刻後,月輪由心漸漸擴及全身,身與月輪相融,不二分別,去除人執。

          在稍定片刻後,月輪再往外擴展,遍及全屋、城市、國家,能觀此一切外境,皆在我身心中,萬法無有自性,皆我心所生所化,雖無離去、但無執著,不著不離,保持中道,去除法執。

          稍定後,月輪擴及相融於虛空。當下我身如虛空一般,無有邊際,語如虛空一般,默然寂靜,離諸戲論,意如虛空一般,無有生滅,身語意雖三是一,是一無著,不假一絲方便,捨此能觀覺性,去人法微細根本執著,與虛空體性自然瑜伽和合,心境雙運,不生分別妄念,令六根、六塵、五蘊、五大、五毒、五智,悉皆消融一體,此心任運自然、無造作、無修整、無尋伺、無相分、無能所、亦無分別。

          如是安住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五蘊皆空之中,此心真如不動,如金剛不為外物所壞,但可破萬象生滅、諸魔惡法。

          如此入三摩地、、、

『出定』

          出定後,令心月輪漸漸回縮至地球、國家、城市、鄉鎮、

          家、全身、直到心中。

          了悟萬法生滅,無有自性,惟心所現,此意識心所造之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無常、無我、緣起性空。惟有無生滅之真心佛性,方是常、樂、我、淨,諸佛密意,我應以此真心修行,破諸妄心。

『佛眼大咒』

            洛墨 霸迦霸豆 烏咻尼夏 嗡 洛洛搜墨洛 浸霸拉

            機咻達 悉達 洛夏尼 剎拉霸拉大 剎達尼唉 梭哇卡

『普供養』

            嗡 阿墨迦 霍佳瑪尼 含多瑪 霸機列 達達迦大

               咪洛機爹 三曼大 哈拉剎拉 問

『三力偈』

           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及以法界力,普供養而住。

『祈願』

           願知萬法惟心生      離此根塵攀緣識

          水波輪涅本一如      願悟緣起本性空

『護身法』

『出堂』 

          從此行住坐臥,於一切處,常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觀一切外境的人

、事、物,皆因緣起而生滅,毫無實性,是我根塵攀緣心所化所現,猶如夢幻泡影。

常以此能觀覺性,破己妄心分別、尋伺、造作,令妄心不再作動,自見真心本淨、無生滅、戲論、染垢、因業,等如虛空體性,能容萬物、不著一物,不著不離,持此中道,安住輪涅不二之本淨真心,契入真如涅槃寂靜,使心任運,不假方便,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二六時中,保持常、樂、我、淨之真心、直心。

我佛眾生,三無分別,真如一體,當相即道,即事而真,如是世俗現分,為清淨本尊,當下外境即是淨土,本尊壇城,一切音聲,皆是真言,起心動念,皆乃真如佛性,大悲顯現,

如是安住於本體空、自性明、大悲周遍之法、報、化三身大圓滿離戲本淨中,如如不動。

2003/2/25,竹巴噶舉傳承,噶爾仁波切弟子見倫金剛阿闍黎,翻譯東密月輪觀法本為基礎,

添加個人修持大印大圓滿略生的覺受經驗,而成此法本,當願根本上師加持,喇嘛千洛!

阿字觀儀軌

『入堂』

        依門前作法、淨眼、壇前普禮

『著座普禮』

           嗡 沙拉霸 大塔迦大 含那滿那洛 迦洛米    

『塗香』

          戒定慧、解脫、解脫智見、五分法身者磨瑩。

『三密觀』

          問、問、問

          觀想掌中、舌及心上有月輪,其上有八葉蓮花,其上有問字( ),變成五股杵,放光明,斷淨身口意中,煩惱不淨。

『淨三業』

          嗡、梭哈漢霸、咻大沙拉霸、大拉瑪、梭哈漢霸、修多看

觀一切法本性清淨,猶如蓮花不染污泥,我亦獲得三業清淨。

『佛部三昧耶』

          嗡、塔塔迦多、肉漢霸呀、梭哇卡。

          觀佛部諸尊,加持護念修真言者,速令獲得身業清淨,

          罪障消滅,福智增長。

 

『蓮花部三昧耶』

          嗡、含多墨、肉漢霸呀、梭哇卡。

          觀蓮花部聖眾,加持行者,速令獲得語業清淨,言音威肅,令人樂聞,無礙辯才,說法自在。

『金剛部三昧耶』

          嗡、霸卓洛、肉漢霸呀、梭哇卡。

          觀金剛部聖眾,加持行者,獲得意業清淨,證菩提心,

          三昧現前,遠離罪障,速得解脫。

『被甲護身』

          嗡、霸乍拉機尼、哈拉機、漢大呀、梭哇卡。

          觀得被如來大慈大悲甲冑,遠離諸魔,一切障難,

煩惱業垢,身不染著,脫諸惡趣苦,證無上菩提。

『發菩提心』

          嗡、薄機悉大、薄大哈塔呀咪。(三誦)

          觀想我今悉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圓滿世俗勝義二諦之悲智雙運菩提心。

『三昧耶戒』

          嗡、三瑪呀、剎多滿。(三誦)

          觀我今為金剛薩埵受戒發願,為圓滿實踐如來之誓願。

『五大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福智無邊誓願集

          法門無邊誓願學        如來無邊誓願事

          菩提無上誓願證        (三誦)

『五字明』

           阿咪拉問掯(一百零八遍)

『調息』

           雙手結法界定印,兩眼三分微開,慢慢作三次深呼吸

, 之後觀呼吸之出入息,以收攝六根散亂,使心專注。

『阿字觀』

           觀心中有一月輪,具足圓滿、明淨、清涼之相,

           月輪中,有蓮花,花上有阿(  )字,阿字放五智光明

           ,遍耀全身,照破九識迷暗,無能所、無尋思、無相分、

           無極微塵色,一切萬法皆無自性,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無一法可執,性如虛空體性一般,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一不異,這個無量無邊、離二元戲論無淨垢、無因業,如虛空一般常、樂、我、淨的體性,即是真心佛性,亦是阿字本不生體性。

          如是收攝六根,不令散亂後,觀此本尊月輪、蓮花、阿字,與我心中月輪、蓮花、阿字,一切眾生心中的月輪、蓮花、阿字,皆不二分別,同一真心佛性,皆不生不滅。

如是慧觀禪定片刻,勿生妄念,對任何起心動念,皆阿字所化,不二分別,勿再生起分別。

然後月輪、蓮花、阿字由心漸漸擴及全身,身與月輪、蓮花、阿字相融,不二分別,去除人執。

          在稍定片刻後,月輪、蓮花、阿字再往外擴展,遍及全屋、城市、國家,能觀此一切外境,皆在我身心中,萬法無有自性,無生滅,皆與阿字一如,雖無離去、但無執著一法一念,不著不離,保持中道,去除法執。

          稍定後,月輪蓮花阿字擴及相融於虛空。當下我身如虛空一般,無有邊際,化身大悲周遍,語如虛空一般,默然寂靜,離諸戲論,自性光明,報身圓滿,意如虛空一般,無有生滅,本體性空,法身清淨,身語意雖三是一,是一無著,不假一絲方便,捨此能觀覺性,去人法微細根本執著,與虛空體性自然瑜伽和合,心境雙運,不生分別妄念,令六根、六塵、五蘊、五大、五毒、五智,悉皆消融一體,此心任運自然、無造作、無修整、無尋伺、無相分、無能所、亦無分別。

          如是安住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五蘊皆空之中,此心真如不動,如金剛不為外物所壞,但可破萬象生滅、諸魔惡法。

          如此入三摩地、、、

『出定』

          出定後,令心月輪蓮花阿字漸漸回縮至地球、國家、城市、鄉鎮、自家、全身、直到心中。

          了悟萬法生滅,無有自性,惟心所現,此意識心所造之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無常、無我、緣起性空。惟有無生滅之真心佛性,方是常、樂、我、淨,諸佛密意,我應以此真心修行,破諸妄心。

『佛眼大咒』

            洛墨 霸迦霸豆 烏咻尼夏 嗡 洛洛搜墨洛 浸霸拉

            機咻達 悉達 洛夏尼 剎拉霸拉大 剎達尼唉 梭哇卡

『普供養』

            嗡 阿墨迦 霍佳瑪尼 含多瑪 霸機列 達達迦大

               咪洛機爹 三曼大 哈拉剎拉 問

『三力偈』

           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及以法界力,普供養而住。

『祈願』

           願知萬法惟心生      離此根塵攀緣識

          水波輪涅本一如      願悟緣起本性空

『護身法』

『出堂』 

          從此行住坐臥,於一切處,常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觀一切外境的人

、事、物,皆因緣起而生滅,毫無實性,是我根塵攀緣心所化所現,猶如夢幻泡影。

常以此能觀覺性,破己妄心分別、尋伺、造作,令妄心不再作動,自見真心本淨、無生滅、戲論、染垢、因業,等如虛空體性,能容萬物、不著一物,不著不離,持此中道,安住輪涅不二之本淨真心,契入真如涅槃寂靜,使心任運,不假方便,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二六時中,保持常、樂、我、淨之真心、直心。

我佛眾生,三無分別,真如一體,當相即道,即事而真,如是世俗現分,為清淨本尊,當下外境即是淨土,本尊壇城,一切音聲,皆是真言,起心動念,皆乃真如佛性,大悲顯現,

如是安住於本體空、自性明、大悲周遍之法、報、化三身大圓滿離戲本淨中,如如不動。

2003/2/25,竹巴噶舉傳承,噶爾仁波切弟子見倫金剛阿闍黎,翻譯東密月輪觀法本為基礎,

添加個人修持大印大圓滿略生的覺受經驗,而成此法本,當願根本上師加持,喇嘛千洛!

竹巴噶舉上師供養法(1)==見倫師父恭譯


頂禮上師金剛總持

頂禮雪山大修行者寧列巴

聞時喜悅若見欲想見    虔信頂禮圓滿至尊前   廣集德道如意寶之力 

如是本尊耀亮誠頂禮    法門無餘傳承密句等   如蜜貪著百蓮之面上     

如是蜂羣速成一切眾    大福德空無始盤迴旋

若欲入此至尊清淨上師供養廣軌  首先聚齊瑜伽眾具  坐上舒適座位後

此上師修持共通傳承是虔信的尼霍嘉威旺波所作

四身自在如來金剛持      首徒大成就者帝洛巴

窮盡喜行勝見那洛前      虔誠祈請噶舉上師眾

法身殊大廣遍現量顯      報身相好莊嚴之身得

化身利眾無餘窮盡後      三身於心証得悉加持

一切續部之主馬巴前      雪山成就自在密勒尊

噶舉一切頂嚴岡波巴      虔誠祈請噶舉上師眾 

法身殊大廣遍現量顯      報身相好莊嚴之身得

化身利眾無餘窮盡後      三身於心証得悉加持

三界至尊法王塔雜巴      無諍了悟現証寧千日

悲智事業殊勝章巴嘉      虔誠祈請噶舉上師眾

法身殊大廣遍現量顯      報身相好莊嚴之身得

化身利眾無餘窮盡後      三身於心証得悉加持

窮盡自他二利翁千日      四灌心續圓淨雄努星

証悟自在清淨尼瑪前      虔誠祈請噶舉上師眾

法身殊大廣遍現量顯      報身相好莊嚴之身得

化身利眾無餘窮盡後      三身於心証得悉加持

三身現証法王多林巴       通持成就體系配嘉巴

眾生具恩德怙啾順巴       虔誠祈請噶舉上師眾

法身殊大廣遍現量顯      報身相好莊嚴之身得

化身利眾無餘窮盡後      三身於心証得悉加持

智慧無比蔣揚却即傑      大賢哲大堪布多寧巴

持掌如來語藏洛星前      虔誠祈請噶舉上師眾

法身殊大廣遍現量顯      報身相好莊嚴之身得

化身利眾無餘窮盡後      三身於心証得悉加持

二利任成欽哲多殿前      成就一切殊勝宮桑巴

偉大滅亂南開那就前      虔誠祈請噶舉上師眾

法身殊大廣遍現量顯      報身相好莊嚴之身得

化身利眾無餘窮盡後      三身於心証得悉加持

一切頂嚴嘉旺却即傑      教派之主拿旺却嘉及

那洛化身蔣揚却乍前      虔誠祈請噶舉上師眾

法身殊大廣遍現量顯      報身相好莊嚴之身得

化身利眾無餘窮盡後      三身於心証得悉加持

了悟自性昆邦却即傑      遍知大伏藏師貝瑪噶

赫魯噶境却即宮波前      虔誠祈請噶舉上師眾

法身殊大廣遍現量顯      報身相好莊嚴之身得

化身利眾無餘窮盡後      三身於心証得悉加持

金剛持境拿旺章波前      悲心大藏巴桑旺波等

法之藏庫昆噶潤促前      虔誠祈請噶舉上師眾

法身殊大廣遍現量顯      報身相好莊嚴之身得

化身利眾無餘窮盡後      三身於心証得悉加持

大力伏魔南嘉却即旺      廣大持有給列謝拜巴

無比掌教蔣貢給巴前      虔誠祈請噶舉上師眾

法身殊大廣遍現量顯      報身相好莊嚴之身得

化身利眾無餘窮盡後      三身於心証得悉加持

恩德殊勝大樂蔣巴前      神聖加持殿拜嘉千及

接引蔣巴耶些促巴前      虔誠祈請噶舉上師眾

法身殊大廣遍現量顯      報身相好莊嚴之身得

化身利眾無餘窮盡後      三身於心証得悉加持

大悲自在米胖法王前      眾族部主耶些浪哇等

本尊空行允誓護法前      虔誠祈請噶舉上師眾

法身殊大廣遍現量顯      報身相好莊嚴之身得

化身利眾無餘窮盡後      三身於心証得悉加持

母  等同虛空有情眾  上師如來法身誠皈依
母  等同虛空有情眾  上師圓滿報身誠皈依
母  等同虛空有情眾  上師大悲化身誠皈依
母  等同虛空有情眾  上師尊貴佛寶誠皈依

三次等如是之類而誦後

無窮一切眾生的   痛苦悉皆遠離後  不於涅槃安住故          上師金剛薩埵的   悉地修持而入行  如是入觀想念而發心

當願一切眾生具足樂及樂因

當願一切眾生遠離苦及苦因

當願一切眾生不離無苦之樂

當願一切眾生離愛憎親疏苦樂之因的大等捨恒久而住

四梵處之勇心連觀後

嗡梭巴哇咻大沙哇 大瑪梭巴哇咻多吭

空性唉字自性廣化的      法生生起依次重重疊

須彌山蓮帳幕諸等類      金剛杵基五智自性的

無量宮殿四方四門及      四牌坊及供女台階及

紅磚半瓔檐瓶翅扁骨      中央突起寶珠頂莊嚴

蓮花上住祥麟法輪傘      諸等莊嚴之內各種的

五瓣蓮花中心八大獅      安有寶石莊嚴之法座

蓮花日月重疊之座上      己心因位之時之上師

金剛薩埵本初無始的      普賢動静一切遍主化

如是以此大悲之威力      利益三界輪迴眾生故

以吽種字幻化之果的      上師金剛總持眾部的

部主姿態不可思莊嚴      相好妙飾之身如同是

藍寶石等放射天藍色      寂靜微笑髮之分髻上

各式金剛杵及半月飾      寶冠等飾及六手印嚴

綾羅肩披以及下裙穿      紅色金剛慢女勝嚴降

十六女之年韶法界母      五手印飾鉞刀顱執持

金剛杵及鈴執之淨印      以此雙運金剛跏跌坐

光鬘籠罩之中安住化      從前花瓣右旋力士及

大象及馬孔雀共命鳥      支撐寶座蓮日之墊上

主尊之身幻化散馳的      嗡字化白大日佛父母

吽字化藍不動佛父母      占字化黃寶生佛父母

啥字化紅彌陀佛父母      阿字化緑不空佛父母

一切佛父金剛杵鈴執      佛母鉞刀顱持雙運抱

如是法輪莊嚴眾莊嚴      而後禮敬主尊之姿態

以此金剛跏趺而安住     

一切諸尊之頂輪嗡  喉輪阿  心輪吽  彼等放光散馳射

勇父瑜伽母之圍繞的  智慧之輪上之虛空「遍」      

乍吽榜霍    誓句之輪不二分別化 

心輪日之壇城上有吽字觀想後             

嗡班乍古魯逹奇(台)尼悉地吽

如是念誦、信解而細精的相應且觀 ,手持金剛杵: 

吽  以此金剛杵旋麗   一切眾生救度行

    解脫之法悉修行     無上心髓金剛執

   瑪哈班乍吽    【取金剛鈴】 

阿  以此慧巧之儀軌   一切眾生醒悟主

    無明泥濘昏沈的     眾生利故搖請修

  達瑪驗爹阿    【等持雙運手印而修】

元音輔音等雙運   等持禪定吽之身

十方一切高宣揚   智慧方便之音宣

  憶念三誓句後而持

然後供魔食子

以嗡一切悉清淨    阿令合意多廣增   

吽之種字燃起觀

嗡阿噶洛木康沙哇大瑪浪阿爹奴班都大嗡阿吽呸梭哈

吽  於我吉祥大悲力   守護之輪圓修合

    身壞諸等一切事   所有魔眾他方去 

    如若違越我訓誡   我以金剛部主身

身壞諸等劈裂散   於此粉碎而無他 

吽  我乃具德金剛持   一切諸佛灌頂及 一切事業之部主

我於隨後請賜予   導邪魔鬼薈供眾  我之教敕勿違越

 如若違越我教敕  悉皆粉碎必無疑 

上師之後不入隨  對於三寶不虔信

彼等如是諸一切  速令汝等他方去   

     嗡順巴尼順巴尼吽吽呸     驅魔        

下皆金剛之地基   上皆金剛幕華蓋    四面金剛墻及網

外圍悉皆五色的   火山廣大旋繞化    班乍拉洽拉洽

嗡梭巴哇……      清淨一切供品

一切供品無自性空化   空性法爾化    

嗡阿班乍布咻貝吽、、到、、夏大吽    普賢供雲悉幻化    然後以”梭巴哇”..淨壇

布畫壇城此之前虛空 空性唉字自性廣化的

法生生起依次重重疊 須彌山蓮帳幕諸等類

金剛杵基五智自性的 無量宮殿四方四門及 

四牌坊及供女台階及 紅磚半瓔檐瓶翅扁骨

中央突起寶珠頂莊嚴 蓮花上住祥麟法輪傘

諸等莊嚴之內各種的 五瓣蓮花中心八大獅 

安有寶石莊嚴之法座 蓮花日月重疊之座上 

己心因位之時之上師 金剛薩埵本初無始的 

普賢動静一切遍主化 如是以此大悲之威力

利益三界輪迴眾生故 以吽種字幻化之果的

上師金剛總持眾部的 部主姿態不可思莊嚴 

相好妙飾之身如同是 藍寶石等放射天藍色 

寂靜微笑髮之分髻上 各式金剛杵及半月飾 

寶冠等飾及六手印嚴 綾羅肩披以及下裙穿

紅色金剛慢女勝嚴降 十六女之年韶法界母

五手印飾鉞刀顱執持 金剛杵及鈴執之淨印

以此雙運金剛跏跌坐 光鬘籠罩之中安住化

從前花瓣右旋力士及 大象及馬孔雀共命鳥

支撐寶座蓮日之墊上 主尊之身幻化散馳的

嗡字化白大日佛父母 吽字化藍不動佛父母

占字化黃寶生佛父母 啥字化紅彌陀佛父母      

阿字化緑不空佛父母 一切佛父金剛杵鈴執

佛母鉞刀顱持雙運抱 如是法輪莊嚴眾莊嚴

而後禮敬主尊之姿態 以此金剛跏趺而安住      

一切諸尊之頂輪嗡   喉輪阿   心輪吽  彼等放光散馳射 

勇父瑜伽母之圍繞的   智慧之輪上之虛空”遍”  

僅非自心禪定入觀且需如前,然後燒香、搖鈴

吽  一切悲眼眾生怙   法身離諸戲論化

    色身圓滿起顯後   為利眾生祈降臨

嗡古魯沙哇大塔噶大唉嘿嘻、巴噶問、瑪哈噶路尼噶霍、

剎瑪呀乍:剎瑪呀當、班乍暗固夏乍、班乍巴夏吽、班乍

剎波大榜、班乍阿畏夏呀霍

誓句尊與不二化 復次心輪光明射    迎請灌頂尊薈供

彼眾寶瓶甘露滿   灌頂對生之本尊  全身染垢悉清淨

餘水頂輪凝聚化   一切主尊壇城中  白色金薩頂嚴化            

怙主於此降臨後,當願速証無上菩提心,  如是經論上而說。以曼逹供為前行得灌,加持薈供後,直到殘食酬謝而修,我心愚痴陰暗之力化,等諸一切寬恕祈修持。壇城本尊融入我身或者如有布畫等時,彼則圓滿轉化再誦吉祥文如是一切上師部族之主此壇城之供養輪補遺 是貝瑪噶波在上年波如意山的禪室中作。願以一切當成大金剛總持。一切功德生起的具德上師供養儀軌,梵文云:古魯布乍比帝那瑪 藏文云:上師供養儀軌,吉祥金剛薩埵恭敬禮,佛陀功德深圓遍知般若意,解脫息災之音無明闇滅除,殊勝福德莊嚴威光德熾耀,具德珍寶足前虔誠頂敬禮,不可思議具德智功德 對彼虔敬供養讚誦的 福報功德廣深不可思,功德遍生儀軌如是說。復次律儀戒生云:一切供養廣捨離 上師供養淨編纂,如是歡喜遍知的,無上智慧廣得化,無上行止之上師

金剛薩埵若廣供,不行彼之福報且難行不依任誰無性相文詞如是說。 應供堪讚頂禮處,亦應恒常繪畫修,應敬虔恭之殊勝,傳承上師應禮拜若思彼等之功德,殊勝上師如佛陀  以此顯現我淨信,上師供養精進修,進入實境勝上師,諸凡一切歡喜供,不思涅槃常住化,進入實境不二分  以此虔信意思惟,前行修此曼達供,諸凡實物情器聚,取此諸意誠上供,如是乃彼之次第,首先本尊之瑜伽  具心搖動金剛杵、金剛鈴搖精進修,天及非天守護及,乃至作障魔眾驅,然後具心以持咒,能依所依皆生起,迎請安住祈請後,外內密等供養及  讚誦一切清淨讚,懺罪迴向直至修,如是及彼之次第。

吽.搖金剛杵 班乍吽.阿:智慧驗爹阿:

阿利誦音緣起修   吽  於我…他方去、、、以四吽咒等驅魔,金剛墻網悉結界,然後誦嗡梭巴哇、、、、謂一切供品淨,再誦嗡阿班乍布咻貝吽…….夏大吽     即謂誦咒以加持,然後越量宮.寶座等

生起次第後  吽  一切、、、暗固夏乍

竹巴噶舉上師供養法(2)==見倫師父恭譯

吽  怙主於此悉降臨  我等福報有縁者   我之飲水享用後     如是於此住祈請   嗡古魯沙哇大塔噶大.乍哇拉.剎大噶拉.瑪哈剎大噶拉.瑪哈阿槓乍帝查吽梭哈

浴水供

如是降生因縁故   諸尊淨浴誠祈請    本尊淨水無垢故       我以如是祈浴身

嗡古魯沙哇大塔噶大瑪哈巴當乍帝查吽梭哈  

浴水供

我及眾生悲憫故    即此以汝神變力    若我恒常誠供養

直至佛陀住祈請   嗡古魯沙哇大塔噶大貝瑪噶瑪拉耶當

於此安住寶座誠頂禮

那摩  一切如來集聚身  金剛總持本體性  殊勝三寶之根本          所有上師誠頂禮  (隨此持誦)

上師之身金剛身    華嚴威光不可視     不可思議功德具

上師之身誠頂禮    上師之語梵淨音     無礙獅子音具足

摧滅外道邪見的   上師之語誠頂禮     上師之意如虛空

樂明無分別空性    三解脫道善住的    上師之意誠頂禮

身 無有變異上師身     語 無有障礙上師語

意 無有動亂上師意    上師之身語意誠頂禮         

上師佛陀上師法   如是上師僧伽眾    一切所作是上師       所有上師誠頂禮  

吽  諸凡輪廻之過患   稍僅憶念悉摧滅  無上菩提立得証      上師尊前誠頂禮   諸凡無明陰闇聚  昏暗所化悉滅除

    如似太陽壇城的   上師尊前誠頂禮   諸凡輪廻痛苦的

    煩熱無餘悉滅除   如似月亮壇城的  上師尊前誠頂禮

諸凡貪欲諸等的   煩惱病等悉滅除  如似醫師藥王的

上師尊前誠頂禮   諸凡無繩大樂的   前往殊勝妙城市

如似殊勝寶馬的   上師尊前誠頂禮  諸凡生老病死的

瀑流生命悉救度   如似船夫大王的  上師尊前誠頂禮

諸凡眾生之希望   如意圓滿生起化   如似摩尼珍寶的

上師尊前誠頂禮   諸凡眾法諸一切   集散皆無廣遍化

如似虛空意具的  上師尊前誠頂禮      以諸眾語光明耀

我等愚痴盡無餘  心之蓮花開展的   上師尊前誠頂禮

以諸眾念大樂性   刹那性上眾生起   上師如似寶之身

金剛持之足蓮禮

然後是外供養,勝樂本續云:倘若想得勝悉地,塗香如是花聞香,百盉燈火誠上供,依循儀軌如是供,生起云:以是資具及以心取而上供

吽 青蓮烏巴拉花及睡蓮     白色蓮花諸等妙花類       顏色形相氣味一切具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嗡古魯沙哇大塔噶大布咻貝布乍妹噶刹木乍沙帕拉那刹瑪耶吽

沈香及安息香等一切     薰遍淨土香力具化的

窮盡一切世間妙薰香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嗡古魯沙哇大塔噶大都貝布乍妹噶刹木乍沙帕拉那刹瑪耶吽

種子精髓酥油之燈及     果樹蘆草竹籐之燈類

世間暗除一切盡光明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嗡古魯沙哇大塔噶大阿洛給布乍妹噶刹木乍沙帕拉那刹瑪耶吽

龍腦檀香紅花等類的     俱生以及廣大混合的

妙味塗香若觸皆大樂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嗡古魯沙哇大塔噶大驗爹布乍妹噶刹木乍沙帕拉那刹瑪耶吽

浄飯以及如是梵浄食     各種不同熟食廣無量

混合神饈妙味一切具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嗡古魯沙哇大塔噶大尼微爹布乍妹噶刹木乍沙帕拉那刹瑪耶吽

大鼓海螺腰鼓多弦琴     鐃鈸小鈸諸等音樂聚

窮盡一切世間妙音聲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嗡古魯沙哇大塔噶大夏打布乍妹噶刹木乍沙帕拉那刹瑪耶吽

身語意之讚誦

吽 身是無量不可數  幻化等同如虛空  各類自在不滅的

    金剛之身敬禮讚  一切空性幻化出      五大之性自生德 根大神變大自性   金剛之身敬禮讚 無為法且任運成     無實皆實自性者   無相善相無上士  金剛之身敬禮讚

始終來去不俱存    生滅集散亦無存  利生之事皆做的

金剛之身敬禮讚    証得神變幻化身  各種幻化舞皆做

解脫果位賜予的    金剛之身敬禮讚   身之神變時輪換

眾生界中無量的    所求如意悉滿酬   金剛之身敬禮讚 直至輪廻窮極盡   身之所作不間斷 大悲鐵鉤引眾生

金剛之身敬禮讚

吽 毫無戲論自性化   梵浄諸等妙音聲  響遍十方一切處    清浄之語敬禮讚   三有無餘眾生的   耳根滿足之所作   一切如意幻化的   清淨之語敬禮讚   語之言論時輪換

    無明陰暗悉滅除   涅槃勝道引導的   清淨之語敬禮讚

息等諸業之一切   唯從尊口開宣示   如理多少成就的

清浄之語敬禮讚   以此深廣妙音聲   疑感之網悉盡斷

賜予安樂淨信的   清淨之語敬禮讚   眾生一切之所求

以此大悲之願力   富樂豐饒悉生起  清淨之語敬禮讚

語之神變自生語   虛空等之諸境化   法音於此生起的 清淨之語敬禮讚

吽 蘊界以及入處及   能執所執諸等的   一切分別中解脫

   智慧之意敬禮讚   不可思議無量數  不可測度無量邊

不可等同無比的     智慧之意敬禮讚   輪涅諸法皆無餘     汝之意上悉遍知    如似虛空無垢的   智慧之意敬禮讚

世間行為諸一切   看似假有變幻化  多是生滅遍知的

智慧之意敬禮讚   三時所知遍無餘   無有生起亦無因 刹那性上遍知的   智慧之意敬禮讚   無有生起亦無滅

無有自性本不住   無有性相之性相   智慧之意敬禮讚

清淨離諸戲論意   離罪大悲之自性  如來功業行持者

智慧之意敬禮讚

外器世間供養呈上供

吽   虛空日月星曜彩虹及     華嚴雲及晨霧等集聚  

圓滿莊嚴合意滿幻化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須彌勝山如似支脈及     雪山藥山寶山等一切

滿願生起之山他一切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珍寶地基豐熟農作物     花園以及經堂寺廟及

大殿堂等宮殿基幻化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無量大宮涼亭牌樓及     牌坊諸等華嚴飾莊嚴

稀有殊勝幻化彼等眾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寺廟經堂以及王宮殿      碉堡區域村莊及城市 

悅心華嚴美屋盡一切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華蓋寶傘勝幢飛幡及      旗聲飄揚幡及彩纓 及

幔幕諸等莊嚴殊別眾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金銀銅鐵如是珍珠及      藍寶石及法螺水晶及 

珊瑚諸等珍寶盡一切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大海以及河流溪水及      湖泊及池泉眼湖流等 

無有濁穢八大支流水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農物草芽水果一切的       香味具足養育眾生化 

六根所行稀有各種眾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檀香龍腦安息香等聚       味及力道不可思議的 

除病之藥所有盡一切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勝因善縁以此調配的       吃及嚼食舐吮及喝等 

世間美食無餘盡一切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世間清淨衣服勝幻化       殊勝觸身柔軟華麗的 

各種無量所有盡一切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四身自性上師的讚誦

吽   捨離一切分別相  無明暗除智慧燈 二淨具足無染垢   空性心髓汝讚嘆   遍知智慧心髓者 諸罪皆離變幻化   一切功德集聚身  智慧之身頂禮讚  眾生無明斷絶後   清淨本性引導出   無我法上皆生的 金剛薩埵頂禮讚   諸佛如來大菩薩  度往彼岸淨功德  怙主汝化生起的   菩提薩埵頂禮讚  三寶以及大乘道   三界彼等一切的

情器世間汝化生  眾生勇父頂禮讚  眾生願望成就故   如似如意摩尼生  具德如來智慧處 如來佛子頂禮讚

法界清淨無所縁  自性無垢汝化生  各種無量神變化   眾生大依頂禮讚

內精華的眾生供           

吽    天人之主近似天王及     華麗男及女人眷屬眾 

資財妙欲薈供等一切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修羅龍及藥叉食香眾  帝釋諸等男及女人及

眷屬資財稀妙盡一切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轉輪聖王人之勝自在     王后子眷輪王七政寶  

軍隊薈供等眾盡一切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小國諸等男人婦女及   幼兒女孩華麗衣穿著

珍寶莊嚴美飾等一切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獅子牛王諸等大力及   衣嘉呀等華麗野獸眾

密林深山遊走一切眾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馬及大象如是車乘及    世間彼能大乘騾之勝

大力迅速來去彼等眾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金翅鳥王迦陵頻伽及   杜鵑孔雀仙鶴鴛鴦等

音聲悅耳鳥禽一切眾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天人資財廣大持有及   廣大無所執取自性類

稀妙之行如是盡一切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器之世間宮殿越量宮   情之眾生各類化身眾

悅心華麗幻化盡一切   以此供養一切寶聖眾

我之身及資財一切及     虛空等同眾生盡無餘

勝士汝之黎民誠供養     大悲心起享用祈守護

依四身清淨之門而讚   

吽 內空無有汝之身  亦無肉及血及骨   如似虛空中彩虹 汝之身上顯現出 無所縁汝頂禮讚   身上無病無污穢  饑餓及渴皆不生  是汝為入世間故     世間所作顯現出  無所縁汝頂禮讚 如是水月無所執   一切諸法無所住

無有我慢無困惑 無所縁汝頂禮讚   行住坐卧如似的  所有一切之行為  汝即隨時平等心   無所縁汝頂禮讚   

以如虛幻之禪定 廣大幻化神變化   各種成熟三摩地  無所縁汝頂禮讚  三界化中悉解脫   於此虛空平等化  一切欲中無壞的 無所縁汝頂禮讚   一切蘊及一切界

 一切入處皆不依 顛倒化中解脫的   無所縁汝頂禮讚   

無分別亦無妄念 心中圓滿皆不住   不可思議之密心  無所縁汝頂禮讚  如似虛空無所住   離戲如似無穿著  等持虛空不二意  無所縁汝頂禮讚  

然後是內無養 密集中有云:恒時妙欲五功德,等如佛陀供養行 以諸五種妙供養 當願速得如來位 如是云: 此乃妙欲五功德供養     

廣大一切十方世間中  殊勝妙色佛眼皆華嚴

金剛色女薈供神變化    具德上師薈供誠供養

嗡古魯曼逹拉爹哇大班乍路巴乍帝乍吽梭哈

廣大一切十方世間中   殊勝妙音佛耳皆悅意

金剛聲女薈供誠供養   具德上師薈供誠供養

嗡古魯曼逹拉爹哇大班乍夏大巴乍帝乍吽梭哈

廣大一切十方世間中  殊勝妙香佛意皆大樂 

金剛香女薈供誠供養  具德上師薈供誠供養

嗡古魯曼逹拉爹哇大班乍驗爹乍帝乍吽梭哈

廣大一切十方世間中   殊勝妙味佛舌皆甘美  

金剛味女薈供誠供養   具德上師薈供誠供養

嗡古魯曼逹拉爹哇大班乍拉些乍帝乍吽梭哈

廣大一切十方世間中   殊勝妙觸佛身皆柔細

金剛觸女薈供誠供養   具德上師薈供誠供養

嗡古魯曼逹拉爹哇大班乍剎巴列夏乍帝乍吽梭哈

依止十波羅密門的讚誦

方便智慧自性的   波羅密多皆圓滿      十地果位如來者   殊勝珍寶頂禮讚   無有迷惑三布施   殊勝大樂歡喜地

無畏金剛堅固心 殊勝珍寶頂禮讚    持戒圓滿波羅密 近似聖處無垢地 離罪清淨金剛杵    殊勝珍寶頂禮讚

忍辱圓滿波羅密 最清淨土發光地    具德無障金剛杵 殊勝珍寶頂禮讚   精進圓滿波羅密    近似淨土焰慧地  

無礙金剛虛空意 殊勝珍寶頂禮讚    禪定圓滿波羅密 極難勝地千多哈   圓滿淨罪智慧意    殊勝珍寶頂禮讚

般若圓滿波羅密 近似千多現前地    斷絶虛構離猶豫 殊勝珍寶頂禮讚   方便圓滿波羅密    集聚和合遠行地

小乘地已超越者   殊勝珍寶頂禮讚    力之圓滿波羅密   近似聚合不動地 自利風中已不動    殊勝珍寶頂禮讚

願之圓滿波羅密   尸陀林之善慧地      具足深且廣大意 殊勝珍寶頂禮讚   智之圓滿波羅密    近似尸林法雲地

心名境已超越者 殊勝珍寶頂禮讚    勇父瑜伽母薈供 十方如來菩薩眾 能依所依總聚的    殊勝珍寶頂禮讚 

然後是密供養密集中有云:以此二根雙運的,我之精液諸等聚,如依儀軌一切供,如來菩薩果位証,如是義而以十六明妃上供    

竹巴噶舉傳承俱生大手印--5

竹巴噶舉上師供養法(3)==見倫師父恭譯


秘密殊勝供養聖士中    身色淨藍琵琶音樂響

手執金剛鈴杵甚華麗    以此勝樂具德歡喜修

嗡阿班乍比尼吽

秘密殊勝供養聖士中    身色淨黃管笛音樂響

手執金剛鈴杵甚華麗    以此勝樂具德歡喜修

嗡阿班乍哇些吽

秘密殊勝供養聖士中    身色淨紅圓鼓音樂響 

手執金剛鈴杵甚華麗    以此勝樂具德歡喜修  

嗡阿班乍木拉列乍吽

秘密殊勝供養聖士中   身色淨緑腰鼓音樂響   

手執金剛鈴杵甚華麗    以此勝樂具德歡喜修  

嗡阿班乍米利當給吽

秘密殊勝供養聖士中   笑女身紅微笑俊悄姿   

手執鈴杵悅耳音樂響   以此勝樂具德歡喜修

嗡阿班乍大些吽

秘密殊勝供養聖士中   媚女身藍嬌媚俊俏姿 

手執金剛鈴杵甚華麗   以此勝樂具德歡喜修

嗡阿班乍拉些吽

秘密殊勝供養聖士中   歌女身綠唱歌俊俏姿

手執金剛鈴杵甚華麗   以此勝樂具德歡喜修

嗡阿班乍奇帝吽

秘密殊勝供養聖士中   舞女身黃嬌媚俊俏姿

手執金剛鈴杵甚華麗   以此勝樂具德歡喜修

嗡阿班乍尼微爹吽

秘密殊勝供養聖士中   身色淨白妙花蓮花器

天杖以及手鼓甚華麗   以此勝樂具德歡喜修

嗡阿班乍布咻貝吽 

秘密殊勝供養聖士中   身色淨藍聞香蓮花器

天杖以及手鼓甚華麗   以此勝樂具德歡喜修

嗡阿班乍都貝吽

秘密殊勝供養聖士中   身色淨紅明燈蓮花器

天杖以及手鼓甚華麗   以此勝樂具德歡喜修

嗡阿班乍阿洛給吽

秘密殊勝供養聖士中   身色淨緑塗香蓮花器

天杖以及手鼓甚華麗   以此勝樂具德歡喜修

嗡阿班乍驗爹吽

秘密殊勝供養聖士中   色女身白圓鏡蓮花器

天杖以及手鼓甚華麗   以此勝樂具德歡喜修

嗡阿班乍大列夏吽 

秘密殊勝供養聖士中   樂女身紅法螺蓮花器

天杖以及手鼓甚華麗   以此勝樂具德歡喜修

嗡阿班乍拉些吽

秘密殊勝供養聖士中   觸女身黃衣服蓮花器

天杖以及手鼓甚華麗   以此勝樂具德歡喜修

嗡阿班乍刹帕列夏吽

秘密殊勝供養聖士中   法女身藍生法蓮花器

天杖以及手鼓甚華麗   以此勝樂具德歡喜修

嗡阿班乍大列瑪吽

五部本體上師讚

以汝聖士斷離及  殊大智慧自性上   五部如來之名聲  具德上師誠頂禮   愚痴法界體性智    法界母及幻化及 

色蘊本來清淨相 大日如來誠頂禮    嗔恨大圓鏡智慧   瑪瑪奇母及幻化   識蘊本來清淨相    不動金剛誠頂禮

我慢平等性勝智 佛眼母及幻化及    受蘊本來清淨相 寶生如來誠頂禮 貪欲妙觀察勝智    白衣母及幻化及

想蘊本來清淨相   阿彌陀佛誠頂禮      嫉妬成所作勝智 三昧耶母及幻化 行蘊本來清淨相    不空成就佛頂禮

具足清淨五智慧 幻化之相是五蘊    巧慧雙運金剛身 總聚金剛杵頂禮

然後是真實性供 戒生續云:如似生起一般 即誦詞又修義觀。  

唉瑪霍以此大樂願   三地之中悉圓滿

唉瑪霍降下寂滅樂   各種現量菩提增

唉瑪霍樂之大樂者  清淨大樂聖者清淨顯

唉瑪霍如是如是食   一切諸相空性悉盡食  

唉瑪霍俱生大自性  一切諸法本體性

眾生如是水月顯現及      如同聽聞回響當下清淨入  

心如荒漠中之陽焰似有見  如是食物飲料如似廣虛空

香即如同虛空之花遍聞及  意即如同太陽月亮悉廣遍清淨聖地即是如同須彌山    如似女童夢幻如是夢幻作

世俗清淨如似魔術神變化  如似彼等俱生大樂如是生

如離輪廻之性不可思議相  恒常生起善逝勝道頂禮讚

如似無雲晴空太陽顯   清淨心上智慧日顯現

所知無餘遍知明相增   心性尊貴之寶誠頂禮

如似瀑流相續不斷降   堅定心上等持不留痕

不增不減大樂覺受增   心性尊貴之寶誠頂禮

如似不可動搖須彌山   分別心縁不動堅定得

相續不變之住勝果位   心性尊貴之寶誠頂禮

唉瑪霍具德尊貴寶    唉瑪霍正法尊貴寶

唉瑪霍心性尊貴寶       菩提妙心頂禮讚

四身功業之生起讚 

怙主汝之身語意   無為法且無戲論     離戲似空清淨者   密集金剛誠頂禮 一切執實中解脫   生滅常斷邊中及 

來去行住皆無的   法身金剛誠頂禮     清淨聖士淨土中  相好菩薩熾耀的 勝乘功德增長的   不空金剛誠頂禮

寂靜忿怒身顯現 九種舞姿諸等聚   眷之菩薩總聚的  報身金剛誠頂禮   守護弱小眾生故    有情虔信各種類

各種身之顯現的 無礙金剛誠頂禮   以此身語意功業   乃至輪廻之盡頭 平等利他事業者   化身金剛誠頂禮 

如一虛空雲集聚   如似如來之色身   法身之性唯一化 法界金剛誠頂禮 如似瀑流降入海   如來三身之自性

法爾海中逝去的 本體性身誠頂禮   法身戲論皆寂靜  憂苦泥沼不染著   一切功德生吉祥    生處金剛誠頂禮 

色身入住輪廻後 輪廻罪失不染著   如似水月清明身   勝樂汝者誠頂禮 如來五身諸功德   圓滿之意具足的 

具德殊勝人獅子   如來尊寶誠頂禮     僅以見聞覺知念  罪失眾皆消滅且 功德心上生起的   具德上師誠頂禮

直到自生對生供養讚嘆圓滿念誦後進入寶瓶本尊的生次而且更在尊勝瓶及其上置大尊勝顱器或法螺

一切事業寶瓶等需集聚 首先分二以”梭巴哇”淨罪  

寶瓶無有緣境空性化    空性化故智慧寶瓶及

顱器性相一切清淨內    廣大之下降起甘露海    

(中央藍色蓮上八大獅、、、、、上之虛空”遍”)

中央藍色蓮上八大獅      安有寶石莊嚴之法座

蓮花日月重疊之座上      己心因位之時之上師

金剛薩埵本初無始的      普賢動静一切遍主化

如是以此大悲之威力      利益三界輪迴眾生故

以吽種字幻化之果的      上師金剛總持眾部的

部主姿態不可思莊嚴      相好妙飾之身如同是

藍寶石等放射天藍色      寂靜微笑髮之分髻上

各式金剛杵及半月飾      寶冠等飾及六手印嚴

綾羅肩披以及下裙穿      紅色金剛慢女勝嚴降

十六女之年韶法界母      五手印飾鉞刀顱執持

金剛杵及鈴執之淨印      以此雙運金剛跏跌坐

光鬘籠罩之中安住化      從前花瓣右旋力士及

大象及馬孔雀共命鳥      支撐寶座蓮日之墊上

主尊之身幻化散馳的      嗡字化白大日佛父母

吽字化藍不動佛父母      占字化黃寶生佛父母

啥字化紅彌陀佛父母      阿字化緑不空佛父母

一切佛父金剛杵鈴執      佛母鉞刀顱持雙運抱

如是法輪莊嚴眾莊嚴      而後禮敬主尊之姿態

以此金剛跏趺而安住     

一切諸尊之頂輪嗡  喉輪阿  心輪吽  彼等放光散馳射

勇父瑜伽母之圍繞的  智慧之輪上之虛空「遍」

直到此處不僅心入禪觀入定要如前然後燃香而且搖鈴

吽   一切悲眼眾生怙  法身離諸戲論化

色身圓滿起顯後   為利眾生祈降臨

嗡古魯沙哇大塔噶大、耶嘿嘻、巴噶灣、瑪哈噶魯尼噶霍、 三瑪呀乍:三瑪呀當、班乍暗固夏乍、班乍巴夏吽、班乍剎波大榜、班乍阿畏夏呀霍    誓句尊與不二分別化

復次心輪光明射 迎請灌頂尊薈供   彼眾寶瓶甘露滿

灌頂對生之本尊 全身染垢悉清淨   餘水頂輪漩聚化    

一切主尊壇城中   白色金薩頂嚴化  

如似本尊薈供之對生尊生次一般生起直至圓滿而修再以具八支等供讚以十二供養願文配修後上供

無有染垢具八功德水   各種吉祥乳水相續流

於此供養如來漱口水   當願眾生吉祥富豐饒

香及檀香等之混合的   行修諸業此之清淨水

於此供養如來浴足水   當願眾生當下染垢淨

水生地生以及意生的   菩提支分華嚴此妙花

布施本性佛頂誠供養   當願眾生資財富豐饒

天然俱生廣大混合的   圓滿滿足清淨此聞香

持戒本性佛足誠供養   當願眾生暇滿功德圓

清明不動華嚴明相的   無明暗除光亮此明燈

忍辱本性佛眼誠無養   當願眾生相好悉圓滿

檀香龍腦紅花諸等的   滿具香味清淨此塗香

精進本性佛意誠供養   當願眾生功德遍廣增

勝味百具殊勝妙神饈   一切豐饒生起甘露類

禪定本性佛舌誠供養   當願眾生禪定食養命

五支具足鐃鈸此伎樂   般若本性佛耳誠供養

功德此即一切無漏法   當願眾生心續上生起

能滿五根妙欲五功德  豐饒殊勝一切之資財

方便本性諸佛誠供養   當願眾生無漏五蘊得

淨生咒生本性俱天生   意生幻化天女薈供眾

力之本性佛之印母供   當願眾生殊勝大樂得

如來功德無餘善集聚   以虔信心勸請此文句

願之本性佛耳誠供養   當願眾生如來功德証

深寂離戲光明無為法   清淨之中等持禪定義

智之本性佛意誠供養  當願眾生法爾勝義証

依十二大功德明之讚誦

殊大悲心勝大心   殊大勝觀殊大見    殊大盔甲大兵器

汝大勇士頂禮讚    殊大信心大虔誠     殊大誓句大禁行

殊大精進殊大力   汝大聖士頂禮讚    殊大智慧大方便

殊大勝樂殊大明    殊勝大空殊廣大    汝大能仁頂禮讚

殊大乘教殊大地   殊大勝道殊大智    殊大功德大聲譽  汝大如來頂禮讚    殊大淨土大明相   殊大神變大應機

殊大加持大利益   汝大歸依頂禮讚    大身華嚴殊大士

殊大音聲大光明    殊大遍知殊大力    汝大勝德頂禮讚1

殊大法輪殊大劍    大金剛杵大蓮花     殊大鐵鉤大絹索  汝大部族頂禮讚    法界自在大生處   如意大樹大寶瓶

摩尼大寶大寶藏   汝大珍寶頂禮讚     殊大太陽大月亮  廣潤大海大虛空    殊大深山殊大地   汝大廣遍頂禮讚

殊大舟子大船夫    殊大醫師大甘露    殊大事業大安樂  汝大本尊頂禮讚    具德上師一切知   引導眾生金剛音

諸界眾生立醒的    汝大明相頂禮讚     無明暗除智慧燈

大悲之月甘露光   一切本性生處德    汝大殊勝頂禮讚

罪業懺悔等修

我與等空無餘眾生的     煩惱力故一切薰染起 

以此身語意之諸罪障     聖者汝之尊前發露懺 

聖者珍寶之子一切眾     入道以及修行諸等眾 

所作一切盡有之善根     彼等一切之後我隨喜 

信解各異各種之應機     一切能調之教勸請後

各乘善巧方便通達的     法之寶輪常轉誠祈請

法身戲論無餘息滅化     殊大慈悲應機之明相

乃至輪迴一切色身眾     不入涅槃住世誠祈請

各各解脫如是菩提心     持名咒之戒律彼一切

聖者汝之尊前我受取     我以如是次第依止的 

學處所修之法諸一切     以思善巧及以淨悟力 

唯有精進修持殊勝義     無論何時不違佛教誡 

共與不共誓句戒律及     違犯所化罪過盡無餘 

怙主汝之尊前我若懺     以大悲眼視我誠祈請

聖者汝之大悲加持力     無論何時不生一邪念 

煩惱分別一切息滅後     當願白業功德遍滿增 

依止上師供養三寶尊     虔信不定任何時不生

殊勝乘道法門修行時     當願無微剎那之懈怠 

四攝事及息等諸事業     如來事業所作圓滿時 

所有眾生一切之心願     當願我令彼等一切成

利益眾生從不厭捨離     身及受用資財一切物 

貪愛慳吝何時皆不生     當願窮盡無明皆捨棄

以此功德等空有情的     罪及障礙會集皆清淨

一切心願如意成就後     當願速証無上菩提心 

增補念誦而勸請

真言咒鬘繩上廻繞旋   殊大尊勝尊眾心融化

嗡班乍古魯達奇尼悉地吽     唸誦成就後

光明融化相續流 融入寶瓶之本尊  自性甘露悉轉化

一切事業者 上誦四吽咒嗡順巴尼、、、、      

我心陰暗愚痴力化故   於此善行一切染過失

聖士寶眾以及彼之子   對汝殊大自性祈寬恕   之後

色身利眾降臨融入觀

罪失染垢會集皆清淨,希望福報功德廣遍增,亦望魔及障礙皆息滅

自他二利成就諸心願,上師供養祈求修持法,此及鄭重而為所作啊!

金剛總持廣大所宣說,一切智者於此精進修,上師供養儀軌次第及

配合彼化生起諸功德,一切眾生以此淨上師,隨後修持願証勝大樂

此上師供養儀軌次第暨功德一切生起法,是於洛濃莫巴城的巴查宮寺中小房的瑜伽土寧列巴圓滿所作。

本文引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4_ltTWaFGRlZDPIlaXb6ln4-/article?mid=-2&next=30134&l=a&fid=6

 




台長: 期指贏家
人氣(1,5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心靈養生 |
此分類下一篇:密勒日巴上師相應法
此分類上一篇:大悲觀音超渡儀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