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01 21:58:19| 人氣3,4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可不信 不可迷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可不信 不可迷信

在一行情研討會上,某分析師大談波浪理論,並對照銅走勢圖演示“波浪”的具體數法,立即引起台下“波浪”愛好者的爭議。

技術分析方法常為技術分析迷們所津津樂道。那麼,什麼是技術分析呢?技術分析真能準確地預測市場嗎?

技術分析是通過對市場行為本身(如成交量、圖形等)的分析來預測市場價格走勢的方法。國內早期的期貨技術派人士們每日手工計算指標,並繪制圖表,用以指導投資,效果卓越。但後來在期貨公司陸續引入分析系統,投資者廣泛了解技術分析方法並加以實際運用後,技術分析方法不靈了,甚至有不少投資者認為,技術指標、波浪理論統統都是騙人的!

筆者以為,技術分析的功效不能簡單地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這涉及到具體的概念問題。比如,某種農藥對某類害蟲是有效的,但時間長了害蟲產生了抗藥性,我們就要換農藥,但我們不能據此就認為,這種農藥沒用了。說不定過了若干年,害蟲的抗藥性喪失後,此藥又可以起作用。技術分析作為投資分析工具不可不信,但不可迷信。原因如下:

1.市場行為反映一切。這一假定是說,影響價格的每一個因素都已經完全、充分地反映在價格之中。一項資訊公開後,如果商品價格上漲了,則利多;如果下跌了,則利空;如果價格沒有變化,那是因為此資訊顯中性。換句話說,僅僅對商品價格的變化(不考慮高低)進行分析就夠了,而沒有必要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在影響商品價格或某個原因究竟對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

對此,筆者常想,是市場行為反映了一切資訊還是一切資訊形成了市場行為?如果市場行為包容了一切,那麼它只是消化了過去的一切。對未來的一切,它又是如何包容呢?另外,通過商品價格變動所反映出的資訊和原有的“一切”資訊肯定是有差異的,因為資訊損失是必然的。事實上,在一則消息公布之後,市場往往不是反應過頭就是反應不足。投資者需要迅速做出判斷,才能把握機會。

2.價格呈趨勢變動。“趨勢”作為技術分析的核心,“順勢而為”被認為是最佳的投資策略。筆者以為,順勢而為的原則,可以指導投資者的投資。但有些人把它翻譯成重“勢”不重“價”,就值得商榷了。比如一位投資者,去年曾經持有某一月合約8000多的買單,在9000附近走掉了,可以說做得不錯了吧。可是,後來價格稍有回落後,再度漲起來,該投資者又在9500附近,經不起誘惑,重新殺進買入,結果把賺的錢又送了回去。另有一個投資者,在某一月合約8500附近提出“戰略性建空”,結果悉數一路被套、斬倉上去,待到9200時終於“認識”到這是一個漲勢,重“勢”當然就不能重“價”了,開始反手做買,後來買單也套在裡面。他們犯了什麼錯誤?都是重“勢”不重“價”的誤導!

有人用“賭大小”為例反駁順勢而為原則:賭者在押大小時,如果結果連續出現八次大,第九次他是該在“大”上下注,還是在“小”上下注?如果在“大”上下注,他就是順應趨勢者。否則,即為逆勢操作者。根據假設,順應趨勢,結果應對賭者有利。但根據統計學原理,賭者押“大”的勝率仍然只是50%,不會由於趨勢的關係使他的勝率變大。換句話說,市場未來的走勢不是由所謂的“趨勢”決定的。筆者以為,這樣的類比顯得牽強附會。比如說,有一些彩票中獎號碼的分析者,通過制作K線圖來預測下一次的中獎號碼,這說明這些人不懂概率。大家知道,這次出現中獎號碼8,下一次還出現8的概率既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但期貨價格的變化就不一樣,具有明顯的連續性和方向性。

當然,期貨價格的變動也有隨機的一面。學術界對期貨價格資料間的“系列相關性”或“自相關性”進行了大量的統計檢驗,結果是無法檢驗出具有統計顯著性的系列相關性,這意味著價格變化具有隨機性,不可能存在所謂的價格運動“趨勢”。因而,這些檢驗結果全面地否定了技術分析方法的存在基礎。

3.歷史會重演。投資者在某種情況下,採取某一策略獲得了盈利(或導致了損失)。下一次出現了相同或類似的情況,他應採取大致相同(或相反)的策略。這一假定使得投資者把過去的經驗當成制定投資策略的參考。

古希腊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經告誡:“人不可能兩次同時踏進同一條河流。”也有人說:“人一次也不可能同時踏進同一條河流。”至少歷史不會簡單重複,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定差異,所以你如何斷定市場走勢就一定會重復?學術派人士通過隨機數生成的圖表說明:隨機數不僅同樣產生所謂的“趨勢”,還會產生技術分析人士熟悉的各種各樣的形態。

巴菲特說得好,價格是一恍如行走在荒原上的漫無目的的醉漢。“醉漢”又怎麼可能循規蹈矩?如果我們堅信歷史會重演,在所謂的“頂部”、“底部”進行經驗性操作,那麼,一旦突破“頂部”或“底部”,投資者將遭遇慘敗。正確的做法是,投資者既要保護無數次重演給我們帶來的豐厚利潤,也要注意控制一次改變所帶來的損失。

4.實力機構逆技術操作。目前的國內市場還是中小散戶居多的市場,機構投資者較少,但主導行情歷來都是實力機構。在投資者廣泛崇尚技術分析方法的當今,實力機構往往利用資金優勢逆技術操作,或廣泛採用套利手段,在技術分析方法提示買進時大量賣出,在提示賣出時大量買進,甚至部分地左右價格使之完全符合技術分析方法的要求,誘使中小投資者掉入技術陷阱。當然,市場容量越大,機構投資者越多,實力機構逆技術操作的成本就越高,其操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市場容量越小,機構投資者越少,市場操縱的成本就越低,操縱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總之,市場結構的不完善促使操縱者更輕鬆地逆技術操作,從而導致技術分析方法的失靈。

5.政府的調控。任何國家的政府都會干預市場,但政策的出台要充分考慮對於市場的可能沖擊。政府調控期市的目標是穩定和繁榮。政府既不願看到期價低迷而導致諸如促進產業增收的目標無法實現,更不願因期市投機過度而產生過高的資產價格泡沫,由此決定了政策干預的方向往往是逆市場(特別是短期)走勢的。如此也限制了技術分析作用的發揮。事實上,任何一個期貨投資者都會感受到期貨價格隨機變動的力量。期貨價格變動的隨機性特點,決定了任何預測方法都有其侷限性。

江恩理論認為,回調第一目標位1/3處失守,下一目標位1/2將是強支撐,若再失守,那下一目標位2/3處將成支撐。如此的“處處皆支撐”暴露出該理論的缺陷。波浪理論第五浪的說法是,“如果始終一個小浪一個小浪地上行,則是延伸的五浪,如果一頭扎下去了,則是失敗的五浪…”。如此解釋對具體投資還有指導意義嗎?

全面地看,觀察過去的走勢對投資者的交易是有一定指導意義的,因為技術分析側重於歷史資訊的梳理和過去經驗的總結,許多技術分析方法還包含著對人們心理活動的定量分析。通過一定方法對歷史資料進行加工,可使其中揭示未來變化的成分更加明顯。

誠然,投資的本質是由“盈利”來說話的。對於投資者而言,盈利不是掌握一些技術指標、理論那麼簡單。既然單純的技術分析不能確保投資者穩定獲利,那投資者就應該客觀反思,是自己的悟性不夠,還是這些理論根本就不適合自己或不適合當前的市場環境?找回迷失在“波浪”中的自我,更加注重在預測基礎之上的交易策略的擬定(比如盡量避免在一波大趨勢中被一個相反的小趨勢所拖累),這是每個成熟的投資者應當考慮的。

研判的誤區

 K線圖與表象偏向
      K線圖包涵著四條資訊: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以及其波動狀況。我們在看K線圖的時候,能知道的資訊僅此而已。所以,以此來作為投資的決策,肯定存在資訊的不完整,至少,我們無法從K線圖中了解到有多少量發生,在某個價格區間有多少量?是什麼樣的人在做這種交易?有多少量是大投資者買進或賣出的?是誰持有這些倉位並且倉位有多大?他們的交易傾向如何?更為關鍵的是,K線圖根本就無法準確地反映出未來的價格趨勢。出現X,並不意味著Y。但是,很多人仍然以為K線圖就是真正的市場。其實,人們只是假定它代表了市場。另外,我們所談論的各種指標亦是如此,如RSI、MACD等指標,這些指標的走向完全取決於價格和成交量,雖然看上去很真實。但筆者認為,它們只不過是代表某些被歪曲的資訊罷了。

      資料與控制市場偏向
      一些對市場理解程度較深的投資者十分注重利用各種資料資訊來進行交易判斷,如大戶持倉狀況、大筆單量、成交分布等。但是,經驗豐富的交易者都知道,資料的可靠性是他們可能遇到的最糟糕的問題之一。那麼,在構造一個交易系統的時候,我們必須知道我們所認為的一個好的系統,也許僅僅是因為資料的錯覺。一些人利用某些資料,認為他們可以預測市場,同時也誕生了一些大師級的人物,出售他們的分析軟體,並且產生了能夠控制市場的錯覺。但是,也許他們可以控制自己什麼時候買入,買入什麼,卻無法控制市場。一旦你在市場占據了某一個位置,那麼你除了控制什麼時候離開外,別的什麼也控制不了。如果不能明白這一點,遲早要吃大虧。

      模式與數字定律偏向
      W底、M頭、頭肩頂、頭肩底等,是市場交易過程中常常看到的圖形模式。大多數人認為,一旦出現某種模式就是一個好的入市或出市信號,但是此種經驗也並非完全可靠。因為,我們常常記住的是成功的例證而忽視那些曾經讓自己吃盡苦頭的事例,即使是非常有經驗的交易者也存在這種傾向。大多數人只有在連續虧損之後,才會突然關心起模式的有效性來,而在此之前卻從來沒有想過系統的有效性問題,以及如何利用這種有效性。我們必須知道,僅僅利用模式是賺不到錢的。我們至少要知道,模式在多少時間內是有效的,它運動的軌跡是否能夠使得系統獲得正期望收益。

      系統與追求完美偏向
      假定你已經有了一個可以進行交易的系統,但是,由於存在思維的偏向,可能導致你徹底推翻自己的系統。人們總是追求完美,特別是在充滿機會的期貨市場,人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推翻自己的交易系統。比如,人們完全忽視了隨機因素而去尋找確定的事實,這是因為人們有著壓倒一切的想得到“正確結果”的慾望。然而,這種不可能實現的想法,導致他們的交易系統處於癱瘓狀態。所以,一旦一個人作出了預測,而走勢又與預測不符,則往往很難接受這種結果,從而導致交易的失敗。

技術分析贏家的兵器庫

韓國電視連續劇《大長今》中,長今的成長非常有戲劇性,筆者也從長今的成長中學到不少東西。劇中講到食物和葯物有自己的搭配原則,很多食物和藥物是有沖突的,例如吃了中藥不能吃蘿蔔,因為蘿蔔會解藥。使用技術分析工具,同樣需要搭配。投資者能夠使用的分析工具非常多,但在運用這些工具時,首先要將工具分類,如果亂用,就像亂吃藥一樣,會產生很大的沖突,甚至有害無益。
技術分析工具是指使用市場交易資料如開市價、收市價、成交量等,經過電腦的系統化搜索檢驗,並進行優化處理的交易模型。其理論基礎主要建立在已有的傳統技術投資理論如圖型分析、均線理論等基礎之上,並經過大量統計學分析檢驗。該模型最大優點在於:
1.消除了投資者的情緒在交易決策中的影響,特別是在對重大事件中判斷的主觀性和盲目性。
2.避免了由於資訊不對稱性造成的分析失誤。
3.保證了交易分析中的連貫性。
4.給投資者提供了風險控制的方法。
期貨技術分析贏家的兵器庫工具有:趨勢型指標、振盪型指標、成交量指標、圖形分析、周期分析。
投資者在選擇技術分析工具時不能同時挑選同一類型的兩個指標工具作為分析交易決策工具,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就像抗菌素要分成五大類,同一類抗生素的效果是一樣的,吃多了是不會產生效果的,因為病菌對此種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當病人對一種抗生素吃了一段時間沒有效果,醫生就會換另外一個種類的抗生素。
 捕捉能翻倍的超級大趨勢行情的趨勢型指標是非常重要的。趨勢型指標,如同兵器中的長武器——大刀、長槍、棍棒。趨勢型指標系統主要是根據設計者的資料統計,捕捉價格的轉折點,然後假定趨勢會繼續,並按趨勢方向建倉交易。趨勢型指標系統的主要作用在於捕捉大行情。MACD、SAR、移動平均線、DMI等都是可以使用的趨勢型指標。
趨勢型指標特點:
1.利潤豐厚。趨勢型指標最大優點是,在大行情到來時,使用這些指標能產生豐厚利潤。
2.“魚身理論”。不會在最低價處買入,也不會在最高價處賣出,放棄行情的前後一段的利潤,利潤主要來源於捕捉一波大行情的中間70%—80%部分。
3.靈敏度。靈敏度高的指標對趨勢反轉反應迅速,但是假信號多;靈敏度低的指標對趨勢反轉反應慢,但假信號少,放棄的前後部分的利潤多。
4.不會錯過任何一波大行情。只要投資者堅持按照趨勢型指標發出的信號交易,就不會錯過任何一波大行情。
5.持倉時間都比較長。美國期貨大師威廉斯說,你的利潤和你持倉時間有關係,時間越長,利潤越大。趨勢型指標要求投資者的持倉時間都比較長,一般都有2—3個月以上,所以要求投資者要有一套與趨勢型指標相適應的心理控制方法和生活、交易模式。
6.適用性。每個指標都有自己的優點,但也有自己的缺點。趨勢型指標的缺點是,在盤整行情時會產生連續虧損,這一點使投資者不能接受。所以使用趨勢型指標的難度不在於尋找捕捉趨勢的方法,而在於要有一套完善的趨勢確認和過濾原則,才能回避風險。
使用趨勢型指標是投資者最容易在市場中獲利的方法,也是期貨、股票、外匯市場中最為著名的格言“讓利潤充分增長,限制損失”的真實反映。

如何捕捉大行情

一、捕捉大行情的操作思路

操作思路是投資者成功的基礎。在操作思路上投資者要樹立以下幾個理念:

1.投資者要明白,任何一種投資方法都有其缺點和風險,只有明白這一點,才能使你的投資方法發揮出正常的使用效果。而且,你更要明白,任何試圖消除這種投資方法的缺點的努力都將削弱該方法的效果。

2.真正的大行情既要經得起幅度的考驗,又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大行情肯定不會在短時間結束,投資者進場的時機也決不能僅限於突破的那一、二天,不要產生“沒有在第一天突破時跟進就再也沒有機會了”的想法。

3.大行情在沒有走出來之前誰也無法肯定地判斷。“投資組合”非常重要,中等以上規模的資金可對兩個以上有“走入大行情”趨勢跡象的品種同時進行投資。經過一段時間持倉後,哪個品種盈利大、振盪少,就在哪個品種上加倉,同時減掉沒有獲利或出現虧損的頭寸。“盈利多少”是判斷趨勢是否強烈的好指標。

4.大行情中間往往夾雜著短暫的劇烈回檔。當順勢的單子被這種劇烈回檔打出來,投資者在發現“平錯了”的時候要果斷地將單子重新追回來,而不要念念不忘之前是在什麼價位出手的。

5.在完整的一輪大行情中無論回檔多麼劇烈,在“周線上”都不會出現“破位”或“反轉”的K線形態和組合。如果發現周線錯位,就要果斷出場。

6.強者恆強,弱者恆弱。越是高位強勢橫盤的品種,越有可能出現超級規模的上漲行情;越是價位低的品種,越有可能進一步走跌。不要因為價高而不敢做多,也不要因為價低而不敢做空。

二、捕捉大行情的技術依據

對技術層面沒有深刻把握,操作理念就會變成“空談”。雖然大行情的出現形式各異,但所有的大行情都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投資者的任務就是尋找大行情的共性。

1.絕大多數的大行情是由“盤整”引發的,當一個大規模的盤整區(時間三個月以上)被突破後就很難再保持“盤整狀態”。如果價格突破後沒多久又回到盤整區之內,盤整區所積蓄的能量也不會消失。重回大盤整區的行情會進一步積累更大規模的能量。

2.一個大型盤整區所爆發的大行情通常不只一波。行情“跑”起來之後就很難停下來,會來回地跑,直至能量消耗盡為止。這個過程需要好幾波大行情。把握這一規律對按照機械交易系統進行交易的投機者回避大盤整時期的多次止損具有重要意義。

3.大牛市上漲行情的特徵與大熊市下跌行情的特徵是有很大差異的。牛市上漲初期,行情多反復且溫和,但隨著牛市展開,中間的回檔越來越少,幅度也越來越小。熊市的第一輪下跌非常劇烈,與牛市大相徑庭。

4.趨勢正向延伸與趨勢逆向延伸,其判斷標準由MACD指標的狀態可以清晰地看出來。正向延伸風險最小,是短線順勢加倉的主要時機。逆向延伸特徵下應防範回調風險,多次逆向延伸積累的結果是最終出現一次深幅調整。

最有效的技術分析方法

我們都知道風險報酬比 3:1 的時候,每操作十筆只要有三筆看對就夠了。問題是,為什麼有人操作十筆有九筆看對,有的人卻甚至連想要看對一次行情都認為是奢求?個中原因何在?是技術分析功力的高低?還是對於行情預測的能力?

    一般人在操作遇到挫折時,首先會歸責於看錯行情,接著就開始追求精準的行情預測分析,或自力救濟開始鑽研更深奧的技術分析方法。

    然而,就我所知,最偉大的技術分析方法簡單到難以置信,就跟所有真理一般;一味陷入太多太複雜的技術分析思考,只是讓人更加困惑而已,對操作並無幫助。此外,“精準的行情預測”只是種不切實際幻想,更重要的是即便行情預測能力出神入化,也不代表操作就會成功。有幫助,誠然,但並非等號。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提昇操作正確率的關鍵?

    對我來說答案是一貫的 .... 籌碼管理、資金管理、風險控制、風險報酬比 ...名稱相異,本質相同,端看你從什麼角度觀察。我相信光舉出這些名詞對許多人來說還是很困惑,因此今天我打算從另一個面相舉例說明我的看法:提昇操作正確率的最佳方式,就是 ...減少你的出手次數,只挑贏面大的時候進場(廢話)。

    雖然很像廢話,還是要解釋一下。以後您也會發現大部分的真理都簡單到幾近於廢話。

    一般人因為太急著賺錢,因此非但越做越短(除非被套),而且任意出手,每天都在解讀當日的多空,每天都在決定次日多空的方向 ...這樣操作當然進場十筆八筆被電擊,甚至想要做對一次都是奢望。

    你可以把操作想成是一場賭局(雖然這種比喻對一般人來說有點負面意義,但兩者真的很像)。在賭博的時候,沒有人能預先知道未來會出什麼牌(否則就是作弊),但為什麼還有贏家跟輸家?運氣固然有之,但持續地贏 / 輸,就跟運氣無關,而是在於“你下注的方式”。

    對贏家來說:發到的牌面不好,不跟 ...有形成好牌機會?勇於跟牌下注 ...有機會形成大牌?加碼! ...就是這樣而已。

    那麼輸家在做什麼?你會發現很不可思議地,即便是賭博,即便是根本無法得知未來的游戲,還是有一堆人用盡各種方法在找“明牌”或預測未來的方法!或者用他的“信心”認為“下一張牌一定是大”!

    於是,用“投資”掩飾“博奕”本質,經過合理化、科學化的外衣之後,“預知未來是有可能的”,“解決操作問題的答案就是找到更準的分析工具”就成為標準模式,於是絕大多數人比賭博更加根深蒂固在輸家之路上,難以跳脫。許多人都會嘲笑那些迷信彩券號碼可以靠“科學方法”推算出來的人,但多少人會嘲笑那些聲稱他可以準確預測大盤的老師或預言家?

KD和MA的組合應用

在技術分析指標體系中,KD指標(下稱KD)和移動平均線(下稱MA)是兩種較受歡迎的常用的和較有效的技術分析指標。雖然幾乎所有的市場人士都習慣應用這兩種分析指標,但鮮見有人關注這兩種分析指標的組合應用。其實這兩種分析指標各有長處和短處,所以單獨應用會遇到分析盲區而出現市場誤判,組合應用可使二者優勢互補,從而大大提高這兩種指標的應用價值及其市場預測的有效性。

一、KD和MA的應用特點

1.KD的應用特點

KD屬於擺動類分析指標,它的測市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根據KD指數的高低測市,即KD進入70以上區域時可判斷市場進入超買區,價格將可能進入調整,應該了結多頭頭寸,建立空頭頭寸;反之,若KD下跌進入20以下區域時可判斷市場進入超賣區,價格可能即將反彈,應該了結空頭頭寸,建立多頭頭寸。第二,利用快線穿越慢線的信號測市,即當KD從低位往上攀昇,並且快線向上穿越慢線時,了結空頭,建立多頭;反之,若KD從高位向下降,並且快線向下穿越慢線時,了結多頭,建立空頭。

在市場實踐中KD的測市方法是較為有效的,但我們也發現KD指標在盤整市況中預測很有效,但對有趨勢的市況就出現鈍化現象而失去預測的功效,這是KD指標應用的突出特點。

2.MA的應用特點

MA是最常用的並屬於趨勢類的一種指標,MA主要有以下幾種測市方法:第一,均線穿越法。即均線向上攀昇,並且快速均線向上穿越慢速均線,這種穿越資訊給出了結空頭頭寸、建立多頭頭寸的交易信號;反之,均線從上昇轉為下降,並且快速均線向下穿越慢速均線,這種穿越資訊給出了結多頭頭寸、建立空頭頭寸的交易信號。第二,均線組合法。即均線組合呈多頭排列時給出做多交易信號;均線組合呈空頭排列時給出做空交易信號。

毫無疑問,MA的預測效果是得到絕大多數投資者公認的,但是在應用實踐中,我們發現當市場處在有趨勢的場合,MA的測市功能非常有效,但當市場為無趨勢狀態時,MA的預測作用就很有限了,這是MA指標應用的突出的特點。

二、KD和MA指標的互補性

從上述KD和MA指標的應用特點可以看到,KD的優勢是MA的弱點,即在盤整振盪市場中,MA的測市作用失靈,但KD測市卻很有效。同樣,MA的優勢是KD的弱點,即當市場有趨勢的時候,MA有很好的測市效果,可是KD指標基本失去測市功能。如果我們沒有注意到KD和MA的這些優缺點,簡單地不管市場場合用其中的一種方法來預測市場,就會患得患失,得出KD指標無用或MA指標無用的錯誤觀點。經常聽到一些人抱怨:“KD指標沒用或MA指標沒用。”這都是由於沒有真正理解KD和MA的應用特點並正確運用的結果。

事實上,擺動類分析指標與趨勢類分析指標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前者適用於無趨勢市場,在有趨勢市場中常出現鈍化,後者適用於有趨勢市場,在無趨勢市場中難有作為。然而,這兩類性質不同的分析指標有很強的互補性,如果將這兩類指標組合應用,一定會取得良好的市場分析效果。最常用的KD指標和MA指標就是這兩類指標的代表,有很強的互補性,它們的組合應用值得探討。

三、KD和MA指標的組合應用

每一種分析方法的應用都存在市場環境的適應問題,KD和MA指標的應用也不例外。例如MA指標適合在有趨勢市場中應用,KD指標適合在無趨勢市場中應用,所以弄清目標市場環境,是KD和MA組合應用的關鍵。

1.目標市場環境概念及其劃分

目標市場環境是為市場分析方法的應用而提出的,是指分析方法應用所面對的目標市場狀況。

我們可以把目標市場環境劃分為有趨勢市場、無趨勢市場兩個類別。有趨勢市場是指市場價格單邊持續上揚或單邊持續下跌的市場;無趨勢市場是指價格持續在較小的空間內來回反復的市場,即價格較長時間窄幅盤整的市場,包括矩型整理、三角形整理、旗形整理等價格型態。

2.不同目標市場環境中KD和MA的組合應用

在以上兩種主要目標市場環境中,KD和MA在預測中的效果和作用是不一樣的,所以在不同的目標市場環境中,KD和MA的組合應用一般會出現主次換位現象,準確把握好KD和MA的主次換位是二者組合應用的要點。

(1)有趨勢市場中KD和MA的組合應用。

在有趨勢市場環境中MA是主要分析方法,KD為輔助分析方法。即在這類市場環境中,MA的市場預測資訊有很高的可靠性,它提供的價格資訊是交易決策的主要依據;KD在這類市場環境中,常在趨勢方向的超買(或超賣)區鈍化,失去分析作用,但在趨勢不變的價格逆勢調整期,KD可提供有效的入市時機資訊,所以KD可作為MA的輔助分析工具。概括地說,在有趨勢市場場合,KD和MA組合應用的原則是:以MA資訊確定交易方向,以KD資訊確定順勢操作的交易時機(如圖)。


圖中位於左邊和右邊的A、C兩區是有趨勢市場,A區為極端趨勢,價格直線上昇,C區為常見趨勢,價格振盪下行。A區特點是:KD指標快速進入超買區後鈍化,基本失去預測功能,而MA給出強烈的做多信號,價格基本在5日均線之上急昇,MA的強烈做多信號和KD快速超買並鈍化,構成極強趨勢的綜合資訊。此實例說明,當MA給出明顯的趨勢信號而KD鈍化時,一定不要理會KD的超買(或超賣),堅決按MA的指向操作。C區特點是:MA呈明顯的空頭組合,給出後市下跌持續做空的信號,KD進入弱市區,在50線以下振盪,兩次快線穿越慢線都給出了很好的做空機會。此實例說明兩點:一是KD和MA組合應用,可以幫助判別趨勢的強弱;二是可以提供較可靠的入市時機。

(2)無趨勢市場中KD和MA的組合應用。

在無趨勢市場中KD為主要分析方法,MA為輔助分析方法。當均線組合從向下(或向上)變為走平,可以確定市場進入無趨勢的平衡市,這時KD的測市功能將發揮有效作用,可利用KD提供的市場資訊作為主要交易依據。如(圖一)所示,MA組合從A區進入B區開始振盪走平,說明先前趨勢完結,進入無趨勢市場。在B區,MA基本作用淡化,KD出來唱主角,KD在20—80間振盪,如果以快線穿越慢線為交易依據則有4次成功的交易機會,其中兩次做多,兩次做空;當均線組合由平緩變為明顯的向上(或向下),說明振蕩市場環境改變,新的市場趨勢到來,如圖中從B區到C區,MA組合由走平變為向下的空頭組合,市場展開了一波凌厲的跌勢。

綜上敘述,KD和MA組合應用的優點是:第一,通過MA組合預判出未來市場傾向(有趨勢還是無趨勢);第二,通過KD的有無鈍化判斷市場的趨勢強弱;第三,通過MA和KD的綜合分析,既解決了交易的方向問題,又解決了一些交易的時機問題。

3.KD和MA組合應用須注意的問題

(1)市場環境的判斷。

上面提到的有趨勢市場和無趨勢市場,概念鮮明,劃分也很清楚。但是市場預測的本質在於“提前預測”,最起碼的要求是在趨勢的早期就能把它們判斷出來,否則市場分析就變成事後諸葛,毫無用處。如果在市場環境出現的初期無法判斷出來,何談得上應用呢?所以先一步判斷出市場環境是KD和MA組合應用的基礎,然而困難的是,市場環境的初期判斷有時是不確定的。

(2)過渡市場環境。

有趨勢市場和無趨勢市場之間存在一種過渡性市場,權且稱為 “振盪市場”,其特點是價格呈帶方向性的寬幅振盪,例如斜三角形、楔形價格形態等。這種市場環境出現的機會雖然不多,但是一旦遇上,就會給KD和MA的組合應用帶來麻煩,這時候KD和MA組合應用中的主次之分可能應該淡化,或者二者組合應用的效果反而不如單獨應用好。

(3)不同市場環境級別。

如同波浪的級別一樣,市場環境也存在不同級別,例如市場趨勢有超級趨勢、大趨勢、中級趨勢、小趨勢、微趨勢等等,KD和MA在不同量級市場環境中的應用差異是不言而喻的。

(4)同一市場環境中的不同強度。

市場的強弱程度對KD和MA指標的應用有很大影響,如在窄幅波動中KD的應用效果就不如寬幅振盪的應用效果好,在弱趨勢市場中MA的應用就沒有強趨勢市場中的應用效果好。

總之,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優和劣既矛盾又統一。KD和MA的組合應用是一種思路,如同每一種技術分析方法一樣,需要去實踐和總結。

簡單的事需要耐心做

華爾街百年經驗告訴我們,市場比大部分人有耐心,所以大部分人虧錢。只有比市場更有耐心的人才能在市場上賺到錢。沒行情時要忍,忍不住也要忍;行情來時要敢沖,做對了要敢抱;回調時一定要忍住,不見轉勢不平倉。

耐心地開始一切

“破位了!破位了!”某日早上去洗手間經過交易大廳時,一位投資者興高採烈地喊著。這麼響亮和振奮人心的聲音,不由得吸引我進去探個究竟,原來是某合約向下破位了。打開圖表看到,某合約在經過2個多月的三角形振盪後,終於選擇向下突破。而期價的破位過程得到持倉量和成交量的配合,中短期均線也開始拐頭向下,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漂亮且很經典的突破形態。“對於這個圖形來說,只要期價回抽不站回頸線以上的話,逢高沽空將是最適宜的操作策略了。”我站在旁邊給這位投資者支持“助威”。

突然間想起在前幾天也看過的一個經典的“蓄勢待發”圖形的品種。我快步走回辦公室打開某合約的K線圖,原來它還在繼續做經典動作——箱體振盪(注:那日早盤還未向下突破)。中午後,放量增倉快速下跌並跌破維持了2個多月的箱體,5分鐘不到的時間跌幅達到100多點,相當於1手賺了幾萬元。同樣是放量增倉,同樣是均線拐頭向下,讓人感覺到原來賺錢的方式有時還是很“簡單”的。但這種簡單的事卻需要耐心去做。而這種耐心對交易者來說則是很必要的,因為花費了2個多月時間“耐心”構造的圖形,就在短短的不到5分鐘的時間內完成突破。如果不是一個有心的守候者,我相信很多人都很難及時快速地捕捉到機會。

等待機會出現需要持之以恆的耐心
談到耐心,我想很少有比狼更有耐心的動物。其實做交易的過程就如同狼在圍捕獵物的過程。狼群在圍捕獵物之前總要進行仔細觀察,這種觀察最長的時候會持續幾天。在漫長的觀察等待過程中,它們沒有絲毫的疲倦和厭惡,它們也不會沒有目的地追逐或者騷擾獵物。在這個過程中,它們就像冷漠的旁觀者,但它們不會放棄獵物身上的每一個細節,它們會判斷出誰是最合適的攻擊對象——通常是獵物群體中的老弱病殘。最後,狼群鎖定真正的狩獵目標——不是整個獵物群,而是特定的幾只獵物!
其實,成功的交易者具有同樣的特點,他決不會為做交易而交易,他應該耐心地等待合適的時機,然後再採取行動。傑出的投機者索羅斯就將自己成功的祕訣歸於“驚人的耐心”,歸於“耐心地等待時機,耐心地等待外部環境的改變完全反映在價格的變動之上”。
當機會出現後,更需要堅定持有的耐心
如果說等待機會的出現需要耐心的話,那麼當機會出現後,交易者更需要堅定持有有利頭寸的耐心。後者的考驗顯然比前者大得多,因為耐心地持有有利頭寸比耐心地空倉等待機會更需要堅定的信念。

   說到堅定持有的耐心,我想到某合約的走勢能讓我們很直觀地理解到這點。打開圖表(見上圖)我們可以發現在某合約這兩個月的下跌過程中,真正下跌的時間並不多,每一次快速下跌後隨之而來的是超過15個交易日以上的橫向振盪。如此走法,我想不會有多少投資者的空單能從開始拿到現在。
有句老話說得不錯,市場比大多數人都更有耐心。它總是竭盡其所能地拖垮大多數交易者的鬥志。只要有人願意逆市而為,趨勢就會長期保持下去。所以,如果你想賺得比別人更多的錢,那你就必須比大多數人更有耐心。巴菲特的核心競爭優勢是比其他基金經理人更有耐心、更堅定,你可以學會他的價值投資理念,但你能如同他一樣有耐心嗎?我想,這也許就是大師與普通投資者的區別吧。
事實上,在這個市場裡充滿了太多的自以為是的投資者,他們總是試圖在趨勢的運動中賺走全部的錢,因而頻繁地奔波於市場,以證明自己的聰明過人之處。但投資的實踐證明,這一切都是徒勞的,也是極其危險的!
成功需要耐心
很多人都有積極行動的勇氣,卻缺乏等待勝利果實到來的耐心。當然,等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使,等待的過程可能往往需要成本,也需要面對猜疑和自我的懷疑。你必須常常提醒自己,今天付出的努力,不見得在明天就能看到效果和回報。
我們要對自己的目標充滿信心,當形勢有利的時候,播種量可大一些,需要的只是耐心等待收獲的時節,同時別忘了儲備一些冬天的糧食。當形勢不利時,播種量可少一些,見好就收。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儲備,大勢雖然不好,但目標是薄利多收,我們就需付出無限的耐心。良好的資金管理,是保持良好耐心的基礎!
最後想說一句話,其實賺錢有時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那就是耐心地等待經典圖形的突破,並且在突破後耐心地持有!

平均真實波幅的妙用

此前《倉位管理:讓你活得更久》中對於平均真實波幅(ATR)指標在倉位管理中的用途已經有所介紹。不過,ATR指標在現代技術分析和資金管理方面,作用絕不僅限於此。

  若還不知曉什麼是平均真實波幅,這裡再次簡單介紹一下。要計算這個ATR,就要先會計算真實波幅。真實波幅是以下三個值中的最大者:

  1)當前交易日的最高價與最低價間的波幅

    2)前一交易日收盤價與當個交易日最高價間的波幅

  3)前一交易日收盤價與當個交易日最低價間的波幅

  在有了真實波幅後,就可以利用一段時間的平均值計算ATR了。至於用多久計算,不同的使用者習慣不同,10天、20天乃至65天都有。

  本文不加說明,一般採用的就是20日資料計算。

  妙用一:合理分配資金

  在進行短線交易時,不少投資者都會同時持有2個甚至更多的股票。如何在多個股票之間分配資金呢?均分法是大多數人選擇的方法。若準備同時買股票A和股票B,手頭有10萬元資金,那麼就兩者各買5萬元。如此算法固然簡單,但卻有一個重大問題———不同的股票股性不同,有的很活躍波動很大,有的卻往往波幅較小,若這兩類股票用同樣的資金購買,那麼股性活躍的股票帶來的虧損和盈利都會超過股性相對不活躍的。假設你選上漲股的成功率有60%,看起來是不錯的水準了,但若不幸成功的股票漲得少,失敗的卻是股性活躍會大跌的股票,總賬依舊會虧損。

  要解決這種問題,就可以利用ATR來分配資金了,只要我們讓所有資金的固定百分比與某個股票1個ATR的波動對應,那麼這個問題就會得到解決。例某A股,週四ATR為0.152元,相當於收盤價的4.08%;而某B股,週四ATR為4.741元,相當於收盤價的6.69%,顯然後者股性比前者更活躍。假設手頭有100萬元資金,我們就可以設定讓上述兩個股票1個ATR的波動等價於總資金1%的波動,那麼100萬元的1%為1萬元,10000÷0.152=65789.47,即我們應當買入某A股,按照當日3.721元收盤價計算,涉及資金24.45萬元;與此同時,10000÷4.741=2109.26,即我們應當買入某B股,按照當日70.85元收盤價計算,涉及資金14.88萬元。如此,通過資金分配的不同,我們大體可以使這兩個股票的正常波動對投資組合的影響大致相等,不會過分受到某B股的影響。

  妙用二:動態調整止損

  除非你是巴菲特這樣的絕對價值投資者,否則對投資者設定止損是極其重要的事情,10%的虧損只需要11%的盈利即可彌補,20%的虧損,則需要25%的盈利才可彌補,50%的虧損,必須要100%的盈利才能彌補。及時止損,是為下一次交易留下足夠的彈藥,對於長期獲利,意義重大。當然,不同的交易者,往往會使用不同的止損方法,比如選股大師歐奈爾便推荐投資者使用8%作為止損線,一旦虧損超過此數目,便割肉離場。

  利用固定比例作為止損,固然簡單易算,但問題還是在於前面講到的股性區別。若某 A股這樣波動較小的品種和某B股這樣波動較大的品種都選擇8%作為止損線,顯然不太合理。這時候,ATR就有用武之地了。

  利用ATR設定止損其實很簡單,大體就是選擇一個基準價位,然後減去一個系數調整後的ATR。比如有的投資者喜歡選擇前一日的收盤價,有的投資者喜歡選擇前一日的最高價作為基準價位,至於減去的值,快進快出的交易者會選擇0.8,喜歡做長線交易的會選擇2甚至3。

  還是以某B股週四收盤後為例,假如某個投資者對其後市看好準備週五買入,那麼可以同時先利用ATR計算止損價。投資者可以選擇週四的收盤價70.85元作為基準,若熱愛快進快出則減去0.8×ATR,即0.8×4.741=3.768元,則若某B股下跌超過5.3%,價格跌破67.08元便止損。於此相比,若買入某A股,同樣使用0.8系數,那麼按照週四3.721元收盤價和0.152元的ATR,0.8×0.152=0.1216元,即某A股下跌3.27%,價格跌破3.60元便止損。可見,雖然使用同樣的系數,但是ATR會根據投資品種的股性自動調整實際的百分比止損值,這就比固定使用8%作為止損更具靈活性了,避免對某些股票止損設置過小,股性活躍的過早被震盪出來,同時又對某些股票止損設置過大,股性不活躍的止損過慢,利潤被侵蝕過多。

  妙用三:動態調整倉位

  對於利用ATR來分配資金設定入市資金的投資者而言,ATR的另外一個效果就是可以動態調整倉位。就以前一例中100萬元資金按照1%資金=1ATR波動共買入65700股某A股,涉及資金24.45萬元的例子為例。假如買完之後某A股此品種長期盤整,既無大漲也無大跌時,這時ATR就會進一步下跌,比如由0.152元下降至0.120元時,投資者便可重新計算倉位。依舊按照1%資金=1ATR波動計算,則可持有83000股,此前已經買入65700股,則投資者還可加倉17300股。

  有經驗的投資者都明白,長期盤整往往是大方向出現的前兆。若是向下,由於投資者按照ATR設定止損,若止損定為2ATR,雖然股數增加了,但因為ATR對應的止損實際百分比變小,所以虧損的資金總額依然不變,按照1%=1ATR,則止損的損失就是總資金的2%。但是若方向朝上,則後面加倉的部分便可以為投資者帶來額外的收益,使持倉的盈利能力進一步加強。

均線的意義

均線我以20天為例,只是想說明均線對股價有何指導意義。

均線有短期和長期均線的區分,這個不用說大家也明白的。

那麼就以20天均線為例,昇破20天均線的股價,那麼其最少要在20天均線上方運行20天左右。跌破呢,則最少要在空頭下方運行20天左右。當然這是在上昇或者下跌趨勢的情況下。

20天你可以認為是中線趨勢,那麼,3、5、8、10天均線等大家權作是短期均線的運用。像這些短期均線對於股價以後的運行沒有多少指導意義。並不能單獨使用其中任一均線作為買賣操作點,只能說明短期的趨勢向好,勝算的幾率不高。

20、30、60、天均線等中期均線的真正作用是作為一波行情的趨勢線,是波段操作的工具。

120天均線:在判斷多頭行情中是十分重要的指標,一旦股價在120天均線之上,則將有5---7月一直運行在120天均線,標志是120天均線走平上行;當股價一旦跌破這條均線,說明進入了空頭市場,大約運行時間在5---7月,標誌是120天均線走平下行。即使此時有小反跳出現建議120乖離率小於-25時,可以搶反彈,一般有20--30%的昇幅。

同理,250、360、600、840天均線與120天均線相同。

另外,我這裡還要說明的是均線運行有個時間放大效應:

在這裡我只說說長期均線的放大效應,120、250、360、600、840均線。

二:時間放大效應:

正常情況下,股價再120天均線之下運行達6個月左右,將會上120天均線之上運行 6個月左右,但如果股價在120天均線之下運行超過6個月,且股價遠離120天線時,則在120天線之上運行時間將會超過1倍,即運行12個月。反之,在120天線之上運行超過6個月,亦然。一般情況下,時間的放大不會超過2倍,即18個月。同理360、600天線亦然。在股價實際運行時,時間可能短,或者可能長的,應綜合120、360、600天線所對應的時間來一一判研,確定股價運行的反轉時間點。


三:均線系統的一般規律

我給出的均線系統就是以30.60.為短期均線,120為中期均線,360.600.840為長期均線,他們一般具有以下規律:(30.60.120.360.600.840均線)

1:股票開始多頭行情,股價連續振盪上行,且遠離均線金叉點,則均線系統之任何兩均線發生金叉,則股價必出現回落。


2:股價維持振蕩下行,且遠離均線死叉點,則均線系統之任何兩均線發生死叉,則股價必出現反彈。

3:在均線交叉發生前一周以上,股價如進行盤整,或已經發生反彈(下行),1、2條有失效的可能。


4:當均線系統構成多頭排列後,股價將維持振盪上昇,當股價回檔時,第一次真正的死叉是難以出現的,即均線系統由空頭排列轉為多頭排列後,當30均線靠近60均線時(無論是否發生死叉),表明股價的調整趨於結束,將展開新一輪上昇行情。

5:如果股價穩健上昇,第二次中期調整結束的標志是60均線靠近120均線,或者30均線靠近120均線(無論是否死叉),新的一波行情將要開始。

6:如果牛市經歷過此系列均線呈多頭排列後,調整過程中曾經出現30均線跌穿360均線(前一輪牛市的大調整在此時有可能結束)的情況,那麼當均線系統在此出現多頭排列時,標誌大牛市的最後一波行情,股價見頂後標誌大牛市的結束。


7:此均線亦遵守一般均線的規則,當股價在此均線系統附近,均線A發生金叉,則股價會上漲,尤其是中長期均線之間金叉會產生大行情。均線死叉,則股價會下跌。


8:調整行情可以是下跌,也可以是平台波動。


具體實例我就不列舉了,你可以在軟體中自己設置一下均線為:30、60、120、360、600,相信你可以找到其規律。這有利於你在短線操作中不會迷失自我。

什麼是委比

委比是衡量某一時段買賣盤相對強度的指標。它的計算公式為:

  委比=(委買手數-委賣手數)/委買手數+委賣手數×100%

  委買手數:現在所有個股委托買入下三檔的總數量

  委賣手數:現在所有個股委托賣出上三檔的總數量。

  委比值的變化範圍為-100%到+100%,當委比值為-100%時,它表示只有賣盤而沒有買盤,說明市場的拋盤非常大;當委比值為+ 100%時,它表示只有買盤而沒有賣盤,說明市場的買盤非常有力。當委比值為負時,賣盤比買盤大;而委比值為正時,說明買盤比賣盤大。委比值從-100%到+100%的變化是賣盤逐漸減弱、買盤逐漸強勁的一個過程。如某一時刻,股票G的買入和賣出委托排序情況如下:

  序號 委托買入價 數量(手)         序號 委托賣出價 數量(手)

  1   3.64     4            1   3.65     6

  2   3.60     7            2   3.70     6

  3   3.54     6            3   3.75     3

  4   3.50     6

  現在委托買入的下三檔的數量為17手,賣出委托的上三檔數量為15手,股票G在此刻的委比為委比=(委買手數-委賣手數)/委買手數+委賣手數×100%

  =(17-15)/17+15100%

  =6.66%

  委比值為6.66%,說明買盤比賣盤大,但不是很強勁。

不要迷信底部一天就可以完成

投資者在大市中期轉折(轉勢),開始漫長的下跌調整過程中,由於慣性思維的影響,總以為大市會在很短時間內重拾昇勢,再創新高,往往認為反彈當日即是底部位置,從而,在總的下跌趨勢中奮勇搶進,結果層層套牢,一次又一次斬倉。那麼,如何才能正確判斷底部呢?

  一、不要指望買最低點

  大部分股民認為反彈即是底部,擔心錯過買入時機,但由於搶反彈是高風險的行為,建議股民朋友千萬不要希望能買到一個最低點,等待底部形態成熟後再大量買進,以免在跌勢中被低點的低點套牢。

  二、不要迷信底部量

  大家都知道,價跌量縮。但量縮了還可以在縮。所以應等待大盤指數或股價走穩後,六日均量連續三日迅增才能確認。

  三、不要以為底部一天就可以完成的

  俗話說“天價三天低價百日”就是這個道理,一般底有幾種形態,W底及園弧底是較為常見的底部,絕不要去搶V型,因為V型底經常就是一個左肩,一買入就有會被套住的可能性。

  底部確認的標準,一般而言底部出現必須符合三大條件:

  1、技術面:【BINGO 收集整理】

  A、各種技術指標必須向上突破下降趨勢線,由於的階段其下降趨勢線均有所不同。一般以25日平均線為準。

  B、從形態上看,以前的最低位置都是參考點,如果在一年內有幾次都是在某一最低位置反彈上昇的,那麼該位置即可以認為是一處中期的底部。

  C、周線已經形成多頭排列,日線六日均量連續三日迅增。

  2、基本面:

  有時股市是一個典型的政策市,當一些消息面未明朗前常易跌難漲,大批量新股上市等情況,都可以使股市在跌一個台階;反之,股市就會相對企穩。

  3、其他因素:

  比如:年底資金短缺或回籠等等,這都可以引起市場心理上的看淡。因此,底部是一個較長時間的建立過程,以上這些都是在判斷底部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正確識別和把握好進出時機,也是我們廣大散戶逐步靠近主力行為的一種方式!

《計量技術操盤策略》中的系統

《計量技術操盤策略》中的各個系統


先來段作者的介紹,如果覺得此人值得看可以繼續看下去,不然會覺得在浪費時間
Lars Kestener
  任職於花旗與投資銀行擔任投資部門副總裁,他的主要重點在為花旗銀行和它的主要客戶操盤。 Kestner 寫有很多有關投資方面的文章,也是A comparison of Popular Trading Systems的作者。
英文書名:Quantitative Trading Strategies
  中文書名:計量技術操盤策略(上)(下)
  作∕編者:Lars Kestener 
  原出版公司:McGraw Hill
深入觀察當今頂尖的技術交易系統,告訴你如何把它們納入你個人的交易系統內。並配合先進科技與歷史資料,讓技術分析者能夠憑借直覺控制交易結果而迅速認賠,讓獲利持續發展。本書探討目前最常用的一些有效系統,告訴你如何運用計量方法的優點,提昇進場與出場的時效與風險管理。本書主要內容如下:
◆ 如何建構、測試與運用交易系統。
◆ 介紹最常用的交易系統,並列舉其歷史檢定績效。
◆ 根據最佳信用擴張程度執行資金管理的方法。
  本書準備探討計量交易策略對於市場時效拿捏的能力。計量交易策略結合了技術分析與統計分析,藉以產生買賣訊號。這些訊號來自於價格型態,或來自於市場價格構成的某種指標的複雜讀數。交易策略設定之後,我們利用歷史資料檢定(測試)其績效,藉以確認交易策略是否有效。績效經過檢定之後,我們挑選一些市場實際進行交易。操作分散性的投資組合,可以在特定期望報酬水準下,盡量降低風險。發展觀念,測試歷史績效,然後挑選市場進行交易,這是有效整合交易策略的少數幾種技巧。雖然有不少書籍曾經談到上述發展程序的某些領域,但我相信本書是觸及交易程序所有層面的第一本專門著述。
※本書特色:
◎本書主題是發展有關金融資產買、賣的交易策略,同時管理這些部位的風險。
◎探討計量交易策略對於市場時效拿捏的能力。
◎本書的論點都有歷經時間考驗的統計資料作為證據,並以圖表說明實際操作績效。
◎本書準備回答的問題,目的在於增進對市場行為的了解,並利用這些資訊提昇投資或交易的獲利能力。


書中內容豐富,這裡只準備就作者對一些交易系統的說明部分錄入。
為了比較各交易系統的績效,作者使用了一些指標,我們先從這些指標說起吧

還是先說一下都有哪些交易策略吧
包括常用的7種:
通道突破、
兩條移動平均線穿越、
動能、
價格波動率突破、
隨機指標、
RSI、
MACD;
以及十一種作者所謂的新交易技巧:
凱斯特納移動平均系統、
第二階突破、
MACD柱狀圖折返、
背離指數、
移動平均匯合方法、
常態化包絡指標、
多重進場擺蕩指標系統、
調整型隨機指標、
三連發、
成交量反轉策略、
賽塔支撐/壓力策略

作者用來衡量系統績效的指標主要是兩個:夏普率與K比率

夏普率是由諾貝爾獎得主威廉夏普提出,也是資金管理產業的標準衡量指標。
計算公式  夏普率=(平均報酬率/報酬率標準差)×期間調整因子

分子部分,計算每天、每周或每月報酬率的平均數。對於特定期間的報酬率,還必須減去無風險工具(例如國庫券)的報酬率。分母部分-也是這個公式的風險部分-則是報酬率的標準差。

如果某個策略的交易結果經常大賺、大賠,則報酬率分配的標準差就會很大,因此也屬於高風險策略。反之,如果報酬率都緊圍繞在平均數附近,報酬率標準差就會很小,策略的風險程度也較低。
所得的商還要乘以期間調整因子,後者年度期間的平方根。如果夏普率採用每天報酬率,期間調整因子就是252(一年的交易天數)的平方根,才能轉換為年度化夏普率。同理,如果夏普率採用每月的報酬率,期間調整因子就是12的平方根。經過期間調整為為年度化夏普率之後,才能比較不同測試期間長度的兩種策略。
夏普率沒有基準點,因此其大小本身沒有意義, 只有在與其他組合的比較中才有價值。夏普率越大,說明投資單位風險所獲得的風險回報越高。
關於K比率,描述稍複雜,在此只簡單一提。K比率沒有單位,可以用來比較不同市場與不同測試期間的策略績效。玉米期貨的每周績效,可以與IBM短線交易績效互相比較。
另外,作者還提到基準策略比較。關於交易策略的績效衡量,除了採用夏普率與K比率之外,評估其他新想法時需要既有策略作為評估基準。
通道突破與移動平均穿越系統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策略,《常用交易策略比較》一書曾提到,絕大多數新策略的表現,都遠遠不如最簡單的通道突破與移動平均穿越系統。(ㄏㄏ,各位可以嘗試把這兩套方法的精義納入自己的交易系統中)因此,當我們測試任何新構想時,都與這兩種策略互做比較。
關於通道突破系統,我們採用下列法則:
建立多頭部位:如果今天的收盤價是最近四十天的最高收盤價;
結束多頭部位:如果今天的收盤價是最近二十天的最低收盤價;
建立空頭部位:如果今天的收盤價是最近四十天的最低收盤價;
結束空頭部位:如果今天的收盤價是最近二十天的最高收盤價;

移動平均穿越系統也採用類似參數:
進場做多:如果十天收盤價移動平均線向上穿越四十天收盤價移動平均線;
進場放空:如果十天收盤價移動平均線向下穿越四十天收盤價移動平均線;
這兩套系統是我們評估其他策略的基準。
每種策略都針對29種期貨市場與34支股票市場進行測試(包括外匯、利率、股指、金屬、能源、谷物、肉類、軟性;股票包括能源、工業、消費服務、醫療保健、金融---這里不一一舉例),涵蓋期間為1990--2001年低。
訊號都發生在每天收盤,然後在隔天開盤進行交易。起始資金:10,000


《計量技術操盤策略》中的各個系統(中)


通道突破

說了那麼多,現在正式進入交易系統,首先第一個是通道突破系統。
如前所述,交易法則是:
建立多頭部位:如果今天的收盤價是最近四十天的最高收盤價;
結束多頭部位:如果今天的收盤價是最近二十天的最低收盤價;
建立空頭部位:如果今天的收盤價是最近四十天的最低收盤價;
結束空頭部位:如果今天的收盤價是最近二十天的最高收盤價;
(見下圖。圖例均為我根據作者的意思自制)
作者經過測試(圖表略)後發現,該系統在過去十二年來具有非凡的獲利能力。期市有十年獲利,股票則有六年獲利。下列期市表現特別好:外匯、利率、石油與軟性商品。至於股票方面,特別適用於科技類股。
可是,請注意,通道突破系統的表現最近明顯轉差,這點比較值得擔心。
期貨結果:凈利5,971,279     最大流失金額:-1,710,956   K比率:0.12         夏普率0.41  突破相關:1.0      均線相關:0.9
股票結果:        3,511,542                        -5,100,466              0.06                  0.16                 1.0                            0.9

兩條移動平均線穿越

移動平均穿越系統交易規則:
進場做多:如果十天收盤價移動平均線向上穿越四十天收盤價移動平均線;
進場放空:如果十天收盤價移動平均線向下穿越四十天收盤價移動平均線;
請注意進場建立某個部位,同時也結束既有的反向部位。
此系統在很多市場的表現都很杰出(測試資料圖表略)。在整個測試的十二年中,期貨有十一年獲利,股市有六年獲利。表現優於前述的通道突破系統,它的K比率與夏普率都較高。均線穿越系統使用的市場或類股大體與通道突破系統相同。
用於期貨的結果: 凈利:10,434,539     最大流失金額:-2,069680     K比率:0.13    夏普率:0.68   突破相關:0.9    均線相關:1.0
用於股票的結果:             10,201,347                                -5,408,733                  0.13                     0.44                  0.9                           1.0

動能

利用價格動能指標提供買賣訊號,或許是本章討論的最簡單策略。我們準備測試兩組參數:較短期的二十天動能,較長期的八十天動能。
交易法則:
對於二十天動能:今天收盤價高於先前第二十天的收盤價,建立多頭部位同時回補空頭部位;
                            今天收盤價低於先前第二十天的收盤價,建立空頭部位同時回補多頭部位;(即我們常用的動能指標的零線穿越為訊號)
八十天動能系統的交易法則也是如此。
經過測試(測試報告略,下文同樣省略,不再贅述)二十天動能系統在期貨市場十二年中有十一年獲利,但股票市場只有五年。二十天動能系統與兩個基準策略--通道突破系統與均線穿越系統--之間的相關性都很高。
另外,八十天動能不論在期貨還是股票市場,其績效都優於二十天動能,K比率與夏普率都較高。
二十天動能突破系統結果:
用於期貨:凈利:8,591,095   最大流失金額:-1,631,559   K比率:0.32   夏普率:0.53   突破相關:0.86  均線相關:0.80
用於股票:          2,163,659                          -6,983,168                0.03                 0.10                      0.87                 0.79
八十天動能突破系統結果:
用於期貨:凈利:17,125,366   最大流失金額:-1,302,645  K比率:0.53 夏普率:1.01突破相關:0.71均線相關:0.65
用於股票:          13,287,461                          -5,863,550                0.18                 0.43                    0.72              0.61

價格波動率突破

這個系統牽涉標準差,大學副科沒學好,有些不明白
原文如下:
關於價格波動率突破,交易法則如下:如果今天的價格變動量大於過去一百天價格變動量的2個標準差,則建立多頭部位;如果今天的價格變動量小於過去一百天價格變動量的-2個標準差,則建立空頭部位。建立某個方向的部位,就結束另一方向的既有部位。
該系統測試的結果與前文討論的其他系統似乎不同。股票的獲利能力還算不錯,但期貨只能勉強獲利而已。該系統與通道突破或移動平均穿越之間的相關程度,大概都在0.50上下,意味著該系統如果被納入其他系統內,很可能有分散風險的效益。
用於期貨:凈利:341,640  最大流失金額:-5,802,061  K比率:-0.09  夏普率:0.02   突破相關:0.51  均線相關:0.43
用於股票:          4,097,361                     -3,198,651              0.07                        0.24                 0.51                   0.45

隨機指標

採用14天慢速隨機指標的K%建立多空部位(公式計算略)。
交易規則
建立多頭:如果今天的K%跌破20而又重新回昇到20之上;
建立空頭:如果今天的K%漲破80而又重新回落到80之下;建立某個方向的部位,就結束另一方向的既有部位。
期貨的測試績效很差,十二年內只有兩年獲利。股票稍好,但也只有五年獲利。
KD策略的報酬與通道突破/移動平均穿越系統之間,保持負數相關,因為KD策略屬於逆勢系統,試圖在價格下跌過程的底部買進,在峰位附近賣出,剛好與順勢系統的情況相反。
有一點值得注意,測試結果顯示近年來的行情趨勢比較不明顯,或許適合採用KD或RSI之類的逆勢系統。
期貨結果:凈利:341,640    最大流失金額:-5,802,061     K比率:-0.09      夏普率:0.02    突破相關:0.51   均線相關:0.43(注:此為正相關?疑有錯誤)
股票結果:           40,583                                 -8,192,040                   -0.03                      0.01                          -0.86                  -0.82

RSI

參數為14天
交易規則:
買進:RSI跌破35;
放空:RSI超過65;
建立某個方向新部位,就同時結束既有的反向部位。
不論期貨或者股票,此策略的測試結果都很差。K比率與夏普率都呈現負數,而且絕對值都很大。期貨四年獲利,股票雖然有七年獲利,但是五年的虧損遠超過七年的獲利。與順勢系統之間也維持負數相關。
期貨:凈利:-9,574,109       最大流失金額:-11,206,636       K比率:-0.17       夏普率:-0.57      突破相關:-0.84     均線相關:-0.80
股票:         -7,032,755                                 -13,381,024                      -0.13                      -0.26                       -0.85                            -0.77

MACD

MACD(12,26,9)(有人稱MACD為指標之王)
交易法則如下:
買進:MACD線往上穿越其九天的指數移動平均線;
放空:MACD線往下穿越其九天的指數移動平均線。
建立某個方向新部位,就同時結束既有的反向部位。
MACD策略的測試結果很有趣。MACD似乎同時呈現順勢與逆勢系統的性質。
這套策略的基本原則,是在價格走勢有弱轉強時買進,並在價格走勢由強轉弱時賣出。這種“混合策略”非常適用於期貨市場,有九年獲利。股票則表現很差,十二年全部虧損(注:後面資料顯示股票凈利為正數,疑為錯誤)。
期貨結果:凈利:5,052,672    最大流失金額:-2,371,700    K比率:0.18   夏普率:0.39  突破相關:0.34   均線相關:0.29
股票結果:          19,547,613                            -22,783,630                -0.45                 -0.90              0.23                        0.10

七種常用系統已測試完畢。
運用順勢系統的最堪憂之處,是市場是否能夠繼續呈現明顯的趨勢。雖然1990年初期的表現十分優異,但獲利能力近年來有逐漸轉差的傾向。這是系統性交易者必須留意的問題。測試結果或許意味著,未來十年到二十年之內,逆勢系統的表現將優於順勢系統。

《計量技術操盤策略》中的各個系統(下)

 接下來該是11種作者的新系統了---

凱斯特納移動平均系統

這套方法是由常用的移動平均穿越系統修改而來。單一移動平均線穿越系統的最大問題就是訊號反復。改進方法之一是利用兩條均線構建通道。
方法如下:兩條移動平均線,其中一條計算每天最高價的移動平均,另一條計算每天最低價的移動平均,兩者分別為通道的上限與下限。
交易訊號:唯有當收盤價高於通道上限才買進;唯有當收盤價低於通道下限才賣出。
除此之外,利用下列方法過濾交易訊號:今天的X天移動平均高於前一天的讀數,才接受買進訊號;今天的X天移動平均低於前一天的讀數,才接受賣出訊號。濾網使用的參數X,通常都設定等於移動平均長度(如採用20天的通道,則X=20)。
本案結合兩套系統,一個採用20天移動平均,另一個採用80天移動平均。唯有當兩套系統的訊號彼此一致,才接受進場訊號。至於出場訊號,如果今天的收盤價跌破80天期盤中低價的簡單移動平均,則結束多頭部位;如果今天的收盤價超過80天期盤中高價的簡單移動平均,則結束空頭部位。
此系統運用於期貨市場,績效很不錯有11年獲利,且夏普率、K比率都很高。股票市場稍差,但仍有7年獲利。
期貨市場:凈利:14,658,917    最大資金流失:-1,440,842   K比率:0.43  夏普率:0.95  突破相關:0.85   均線相關:0.81
股票市場:          12,244,768                                  -5,487,815              0.18                   0.44                    0.85                        0.75
某軟件版的公式:
hhv:ma(high,n);
llv:ma(low,n);
其中n是變量,根據作者的意思n可以取20、80。
類似於煉金術的火車軌指標(煉金術火車軌參數可能是30)

第二階突破策略

這種策略可以區別不同期間長度的通道突破強度。對於一般的二十天通道突破系統來說,如果今天收盤價創最近二十天的最高收盤價,則建立多頭部位。根據定義,如果今天收盤價是最近四十天的最高收盤價,必然是最近二十天的最高收盤價。因此,如果今天收盤價是最近四十天的最高收盤價,也將是二十天通道突破系統的買進訊號。或許我們應該強調一點,四十天期的最高收盤價,其意義顯然超過二十天期的最高收盤價。我設計第二階突破指標判別新高或新低收盤價的重要性。
每天,我比較今天收盤價與最近八十天收盤價的關係,藉以判斷今天收盤價的突破程度。如果今天收盤價是最近五天的最高收盤價,今天就是五天期新高。同理,如果今天收盤價是最近二十天的最高收盤價,今天就是二十天期新高。這種比較將回溯到最近八十天為止,藉以判斷今天的突破程度。
這種某天期高價或者低價,就是第二階突破統計量。高價記錄為正數,低價記錄為負數。舉例來說,如果今天收盤價是最近四十天的最高收盤價(四十天新高),今天的第二階突破統計量就是40;如果今天收盤價是最近三十五天的最低收盤價(三十五天新低),今天的第二階突破統計量就是-35。
我們利用第二階突破統計量建構通道突破系統:如果今天的第二階突破統計量創最近四十天新高,而且讀數大於20,則建立多頭部位;如果今天的第二階突破統計量創最近四十天新低,而且讀數小於-20,則建立空頭部位。


第二階突破策略的獨特結構,並沒有轉移為根本績效。雖然邏輯結構非常合理,但第二階突破策略的表現顯然不如標準的順勢系統。我想,這個策略恐怕必須重新設計才能運用於實際交易。

用於期貨:凈利:3,286,823     最大流失金額:-2,627,541     K比率:0.07     夏普率:0.21   突破相關:0.95     均線相關:0.87
用於股票:           3,639,699                                -5,379,816                  0.04                       0.16                    0.96                            0.89

MACD柱狀圖折返

MACD=12天期收盤價EMA-26天期收盤價EMA
MACD訊號線=MACD的9天期EMA
MACD柱狀圖=MACD-MACD訊號線(差值繪制為柱狀圖)
MACD柱狀圖通常可以提供早期的警訊,顯示趨勢即將發生變化。(記得三重濾網交易法中第一重濾網即是採用MACD柱狀圖作為趨勢變化的指標,本人在交易中亦採用柱狀圖作為研判工具之一)

MACD柱狀圖折返策略,是運用MACD柱狀圖偵測趨勢即將發生變動的能力,並轉為交易訊號。
交易法則如下:當柱狀圖由零線以下谷底向上反轉達x%,代表買進訊號;當柱狀圖由零線以上峰位向下反轉達x%,代表賣出訊號。
我們知道,當柱狀圖由谷底向上折返,意味著價格趨勢可能向上反轉;同理,當柱狀圖由峰位向下反轉,意味著價格可能向下反轉。可是,每當柱狀圖由極端讀數折返就立刻進場的話,可能會造成訊號反復,所以我們規定柱狀圖折返必須達到x%的門檻,才視為有效的進場訊號。
本例中的x%採用25%來測試。測試績效並不精彩。雖然優於大多數擺蕩指標類型的策略,但在整個測試的12年中,期貨只有5年獲利,股票只有2年獲利。
可是,請注意,在最近5年內,期貨市場有四年獲利。雖然還不適用於目前的交易,但MACD柱狀圖折返系統很可能是明日之星。
期貨結果:凈利:-3,110,671     最大流失金額:-7,011,997   K比率:-0.04        夏普率:-0.23    突破相關:-0.49   均線相關:-0.51
股票結果:          -8,034,651                              -8,562,901                  -0.18                         -0.48                         -0.45                      -0.55

背離指數

設計這套背離指數(divergence index)衡量這種拉回或者反彈走勢的勁道。背離指數是透過 兩個動能指標的乘積衡量拉回力道,遲疑最近價格變動量的變異數平方。
背離指數=(10天動能×40天動能)/(40天價格變動量標準差×40天價格變動量標準差)
交易規則:如果背離指數小於-10,而且四十天動能為正數,建立多頭部位;
                  如果背離指數小於-10,而且四十天動能為負數,建立空頭部位。
此處我們把背離指數視為順勢系統運用,但是該指數也可以作為逆勢系統運用,藉以猜測行情頭部或底部位置。
背離指數系統的表現很不錯,尤其在期貨方面。請注意背離指數近年來的績效沒有變差的跡象,這點與其他順勢系統不同,因此,這或許是頗具將來性的系統。
用於期貨:凈利:7,198,775          最大流失金額:-1,550,895        K比率:0.26    夏普率0.73    突破相關0.63    均線相關0.56
用於股票:          6,199,323                                       -2,377,389                    0.15                  0.40                    0.73                    0.62

移動平均匯合方法

基於均線創新用法的交易系統――移動平均匯合方法
本交易系統見於LARS KESTNER所著的《計量技術操盤策略(下)》一書
最佳化程序是很重要的概念,我設計一種移動平均系統,可以簡化參數最佳化程序。移動平均匯合方法(moving average confluence method)不採用最佳化參數值,而是檢視所有參數組合訊號,唯有所有訊號一致性達到某最小門檻,才進場交易。
     基本上,我們仍採用兩條移動平均線的穿越系統,短期均線的長度設定為一到二十天之間,長期均線的長度始終是短期均線的四倍。所以,可能的參數組合會包括1天/4天、2天/8天―――20天/80天等20組。短期均線向上穿越長期均線,代表買進訊號;短期均線向下穿越長期均線,代表賣出信號。每天我們都檢視20組參數提供的交易信號,計算發出買進信號的參數組合數量百分率。這個百分率讀數就代表“移動平均匯合統計量“(MACS),然後繪制為走勢圖。
舉例來說,如果1天/4天參數組合發出買進信號,MACS就+5(因為總共有20組參數,按100計,每一組參數發出買進信號,相當於5%)。依照這種方法,每天檢視所以20組參數;假設某天有12組參數發出買進信號,當天的MACS讀數就是60。
交易法則如下:如果MACS等於或大於60,進場建立多頭部位;如果MACS等於或小於40,進場建立空頭部位。
依據作者的統計(90-01年),不論期貨或者股票,移動平均匯合方法的表現都不錯(具體評價略),其中外匯市場、利率及石油表現最佳。只要價格出現明顯的趨勢,大多數移動平均參數組都會呈現相同方向的信號。MACS利用0到100之間的讀數,反映參數組合交易信號的一致性。將來這套系統可以採用更複雜的交易法則,另外設定出場信號。例如,多空部位的進場信號分別設定在75與25,如果MACS介於75與25之間,則保持空手。或者也可以把出場信號設定在MACS穿越50。
有上可以看出,傳統的指標在加入一些創意後可以構建一些不錯的交易系統。作者的這個系統彈性比較大,讀者自己可以相應作些調整,比如長、短均線關係可以從4倍關係改為3或者5倍關係。作者的統計是針對連續在市操作的統計,我們也可以根據作者後面的說明對進出場作些改變,比如進場信號仍是60、40,但是出場信號可以是穿越50;當然還可以結合其他――總之這套系統在運用時有很大的彈性,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作些相應調整。當然,真正用於實戰之前需要一番測試。
有興趣者不妨一試。

常態化包絡指標
最早的時候,某些人只採用一條簡單移動平均提供買賣訊號。可是,隨著計量策略變得愈來愈普遍,交易者開始採用更複雜的方法。對於那些遠離移動平均線的極端價格走勢,交易者試圖掌握其中的賺錢機會。為了辦到這點,她們必須藉有某種方法判斷價格是否太過遠離移動平均線。
理想的情況下,移動平均最好如同橡皮筋一樣,只要價格太過遠離,移動平均就會把它們扯回來。於是,這就產生移動平均包絡的觀念。
包絡是由移動平均周圍的兩條帶狀區間構成。
過去這是利用兩個常數乘以移動平均。例如,105%乘以移動平均為上限帶狀,95%乘以移動平均為下限帶狀。基本上,只要價格脫離兩條帶狀範圍,就視為太過遠離,應該會返回移動平均。若是如此,這套系統就有獲利機會:價格跌破下限帶狀而重新返回,代表買進訊號;價格穿越上限帶狀而重新折返,代表賣出訊號。
過去這是相當常見的系統。可是,關於這套系統顯然有一個問題:我們究竟如何精確決定帶狀的寬度呢?“不斷嘗試”似乎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我想應該還有更好的辦法,所以設計了常態化包絡指標(NEI).NEI會根據最近的資料,自動繪制兩個包絡。
NEI=(收盤價-今天的五十天收盤價移動平均)/最近五十天價格變動率標準差。
依照大小順序整理最近50天的NEI,然後
NEI上限=今天的五十天移動平均+第10個NEI
NEI下限=今天的五十天移動平均+第40個NEI
交易法則:價格向上穿越NEI上限而重新跌破,代表賣出訊號;
                     價格向下跌破NEI下限而重新穿越,代表買進訊號。
-----對於沒有明確趨勢的行情,這套系統似乎頗能精確判斷價格折返點。
測試的結果很有趣,期貨方面,雖然夏普率、K比率都為負值,似乎不堪使用,可是最近六年內有五年獲利,似乎獲利能力已經否極泰來。
股票沒有期貨好,但最近五年有三年獲利。
用於期貨:凈利:-5,551,261     最大流失金額:-9,908,916   K比率:-0.04   夏普率:-0.45  突破相關:-0.28  均線相關:-0.32
                 -8,034,193                               -10,324,072                     -0.22           -0.38                                  -0.23                 -0.24

交易機制分析

交易除了傳統的基本面和技術面分析方法外,還應有第三類分析方法,那就是交易機制分析法。一般投資者根據其喜好或特長不同,或重技術,或重基本面,或兼收並蓄,但很多人並未特別重視交易機制分析法,期貨交易理論上也未對此進行系統闡述。其實,交易機制分析法在期貨行情的研判和操作上大有用武之地,完全可以作為第三類完整的期貨交易分析手段。

  交易機制分析法是指通過研究構成或影響期貨交易行為模式的各個方面或因素,以獲得市場內在結構上的諸多資訊,從而為交易決策提供依據。交易機制是由一系列具體的分析手段構成的,主要包括如下幾類:

  1.持倉結構分析。通過觀察持倉結構及其變化,可以獲得市場資金的配置、主力動向等方面的重要資訊。持倉結構分析可以細分為如下幾種:(1)不同合約的持倉量分布。持倉分布體現了市場資金和多空能量在不同合約及不同時間段上的分配。期貨近、中、遠期合約的持倉分布是有一定規律的,分布的失衡或畸形化,很容易為技術性擠倉或逼倉提供條件。而近期向遠期合約間的遷倉交易也是存在時間規律的,可以成為價格波動的誘因,並提供相應的交易機會。(2)主力持倉變化。主要用來觀察市場各個交易側面,尤其是機構主力的造勢動向。我們每天關注國內交易所每天公布的多空持倉排名、每日公布的分類持倉報告(我們最關注的是自營商 基金凈頭寸變化)以及外資公布的期貨大頭寸報告等等。

  2.基差結構分析。理論上來講,期貨合約間的基差結構是由持倉費來決定的,一般的正向市場基差結構體現為近低遠高,越遠的合約因持倉費高而基差越大。但在現貨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可能導致期貨合約間基差倒掛,即出現逆轉市場結構。同時,持倉結構的失衡等因素也可能導致合約間基差結構分布的不平衡,即中間個別合約基差排列不正常,甚至嚴重扭曲。基差結構的異常,可以為交易提供很多獲利機會,也有專門的基差交易。而合約間基差(昇貼水)的變化,也為跨期套利交易帶來機會。甚至同一品種在不同市場之間的昇貼水差異,也是跨市套利交易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同時,基差的結構性變化,可以為判斷價格趨勢提供線索。在價格周期性循環的不同階段,基差結構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在熊市狀態下,基本體現為正向市場基差結構,但在多頭市場中,尤其是牛市末期(包括熊市初期),通常體現為典型的倒基差結構。

  3.倉單與庫存分析。交易所倉單和庫存實際上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倉單的變化最終體現在庫存的變化上。庫存變化是影響價格波動的因素之一,但庫存變化並非我們所見到的數量增加或減少那麼簡單。除了隱性庫存外,可見庫存也與倉單的性質及其變化密切相關。如果倉單作為融資工具,或者為大的機構所控制,那麼可見庫存的可獲量就是不確定的。因此,有時侯庫存本身不過是主力調控市場價格的一個工具。我們除了關注每天交易所公布的庫存動態外,還留意如下幾個方面:(1)注銷倉單數量的變化,因為注銷倉單的多寡反映了庫存下降的未來趨勢。(2)定期予以公布的大倉單報告,反映倉單的集中程度。如果倉單集中在少數大機構手中,市場被人為操縱的可能性就增加了。(3)庫存的地區分布以及出入庫變化。庫存地區分布的不均衡或不合理,容易造成現貨供應的局部緊張與失衡。而有時庫存集中在某個注冊倉庫增減,也影響到庫存增減對價格波動的有效性。

  交易機制分析在基本金屬市場上的重要性是最為顯著的。在長期的交易歷史中,全球大交易所都形成了各自獨特的交易機制,並發布不同特色的交易資訊供市場參考。其實,在高價區域的巨幅波動,為交易機制的分析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間。市場往往沉湎於從基本面和技術面尋找牛熊轉換的依據,其實,交易機制分析才是最為有效的工具。無論是處於歷史低位的庫存、合約間基差的巨幅倒掛,還是持倉結構的異常變化、基金的動向,都為我們開啟了把握行情脈動的大門。無論是基於基本面分析的趨勢追隨者,還是基於技術面分析的投機者,有幾個不是傷痕累累?而那些簡單地根據合約間的巨幅倒基差緊抱多頭不動、那些根據比價關係變化以及兩市間昇貼水結構的差異進行跨市套利的,以及賺取合約間基差不斷變化的跨月套利者,才是真正的贏家。

量能是選擇權證的重要標準

從權證選擇的角度,可以提供大家一個思路,就是看量價配合的關係。首先是當權證的每天換手能夠超過100%甚至達到幾百的時候,意味著權證的黃金操作期正式來臨。其次看隨著權證價格的逐步走高,量能是否能夠跟上,通常情況下當權證價格高位橫盤且量能出現萎縮的時候,後市的操作前景就不是非常樂觀了。而那些天天創出新高而量能溫和放大的品種正處於漲勢當中,這樣的品種如果漲幅還不是很大,將是最佳的看漲選擇。

操作權證主要是克服恐懼心理,不要老想著權證會大跳空﹔第二要克服極度貪婪的心理,獲利5~10%以上就獲利了結,看清趨勢可再度出手,反正T+0!在波動較小的時候,數量減少操作!上昇信道的權證,量能是靈魂,盤口是信號!不要老是看那些幾分鐘的K線圖,根本沒有任何意義,股票的所謂絕招也不能適用於權證!目前影響國內權證波動的因素非常單一,主要是看資金面和跟風盤,與正股和時間,行權價格,存續期等等基本無關!因此大家要忘跌價值,也不要看正股的走勢。
  大家可以看一下交易所公布的交易席位,基本上大多數情況下,權證上漲時,前五個席位當天買入和賣出的數量基本相等!這說明主力普遍採取循環套利的操作手法,與股票的做莊操盤有本質的區別。

主力具體操作是,一邊拉昇,一邊出貨,利用跟風盤的資金迅速把價格拉至高位,然後橫盤整理出貨,然後再拉昇…。如此循環操作獲利,因此主力不需要太多資金投入,基本上1~2千萬的資金,一天可以做出幾個億的成交量。

其實權證大部分瑣倉的都是散戶,主力一般只占20%~30%

基於這一點,以下幾種方法適合廣大散戶操作:

1.因為權證在上昇信道中,一般都會高開,這跟股票的操作原理一樣,一個漲停板後,第二天高開出貨,這樣能做到利潤最大化!權證高開後,迅速拉昇吸引跟風盤,然後出貨,經過一段時間整理,再度拉昇!大家仔細看看上昇信道的權證每天的走勢,是不是基本上是這樣?

這樣的話,大家可以在收盤的最後一分鐘買進權證(因為怕尾盤跳空,所以最好是最後一分鐘買進),然後第二天高開後,待主力拉昇至高點,再出貨!一般最少有2%的獲利,可以滿倉操作!

判斷拉昇的高點是有講究的,主要看量能和均線的角度,如果均線的角度超過45度,拉昇的時間會很短﹔盤口可以看賣出的大單的數量,也就是綠盤(內盤)的數量和大小﹔量能上可以看每分鐘的成交量,異常放大時基本見頂!這種方法每天至少2%~5%,一周也有10%以上,止損位可以設成你的成本,如果萬一有狀況,你當即賣掉,只虧手續費!

  2.在收盤前一分鐘買進,在第二天盤中或者尾盤賣出﹔這種方法需要具備一定的看盤能力和經驗。一般在上昇信道的權證,每天的開盤價(前一天的收盤價),基本為全天的最低點,因此在前一天收盤買進,不管盤中權證走勢如何,你的成本肯定是最低,被套的幾率很小,因此這樣一般至少獲利5%以上!如何把握最好的賣點呢?這要分幾種情況:如果操作能力較差的,可以在權證沒有回頭之前賣掉﹔或者不要管盤中的走勢,直接在收盤前半小時賣掉﹔這樣基本是穩賺,不過注意設好止損位,在-1%作為你的止損,加上成本,你最多虧1.6%!不到止損位,都不用管!萬一跳空,你直接掛止損位賣出!這樣一般獲利在5%~10%,有時甚至30%!

風險加大尋找機會

走勢大開大合,在連續暴漲使得眾多投資者無所適從之時,漲勢卻戛然而止,暴跌行情展開,更是以連續跌停的方式擠壓前期的泡沫。對於這種走勢,乍一看來,似乎漲跌均有暴利機會,但在實際操作中,這種行情的風險遠大於機遇,殺傷力極大。
      一、創歷史新高後的操作特點
      若處於一個高通貨膨脹的年代,滿目所見,皆是價格迭創新高的場景,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簡單的圖形結構分析,如阻力位等來設定目標位已經不具有操作性,一般地,投資者大多以整數位作為主要的目標參考依據。但是,期貨市場由於其雙向操作的特點,因此與股票市場不同,整數位在技術上的重要性並不高,其突破也並不需要太大阻力。而筆者認為,比較有效的目標設定,一是雙底或者圓弧底形態成立後的向上翻轉一倍的位置,一是波浪理論中的第三浪與第五浪可能出現的比例關係,也可以作為較為重要的上方目標。此外,出現強單邊走勢後,超買指標應當放棄。牛市中擺動指標超買還可以更超買,當然通過指標頂背離等相對複雜的規則,可能對於頂部的判斷準確率有所提高,但並不能改變其提前臆測轉勢的本質性缺陷。所謂牛市不言頂,筆者認為就是要右側交易,簡單地依托5日或者10日均線作為止盈位,具有更強的實戰參考價值。
      二、如何跟蹤短期頭部
      不通過擺動指標預測頭部,不等於我們就放棄做空的機會。對於牛熊市的劃分,實際上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國際期貨市場上一般以長期均線為主,100日、200日甚至是年線被有效擊破,三日處於該均線之下,則認為市場完全步入熊市,以逢高賣出為主要投資策略。但是,由於均線系統的滯後性,當100日、200日均線被下破時,往往價格的下跌幅度已經達到整個大牛市的20%—30%,此時再入場做空,將損失轉勢初期高台跳水所帶來的驚人的利潤。
      對於這一問題,相信每位投資者都有自己的見解及做法,筆者的操作思路是,在右側交易的基礎上,依托1-2-3法則及2B法則判斷短期頭部,具有較高的準確率和較好的操作空間,同時其止損及後續操作也較為明確。
      那麼什麼是1-2-3法則及2B法則呢?
      1-2-3法則 
      (1)趨勢線被突破;
      (2)上昇趨勢不再創新高,或下降趨勢不再創新低;
      (3)在上昇趨勢中,價格向下穿越先前的短期回檔低點,或在下降趨勢中,價格上穿先前的短期反彈高點。
      123法則相當於道氏理論對趨勢發生轉變的定義,注意其中第二點,有的時候,價格會出現短暫的假突破(新高或者新低),但很快又會回到前高以下(前低以上),因此還可以和2B法則相結合。
      2B法則
      在上昇趨勢中,如果價格已經穿越先前的高價而未能持續挺昇,稍後又跌破先前的高點,則趨勢很可能會發生反轉。下降趨勢也是如此,只是方向相反。
      那麼在具體的操作上,如果出現123法則所適用的例子,當上昇中出現法則中第3條,開立空頭頭寸,止損價位設在前低點稍上方。
      而如果出現2B法則所適用的例子,在上昇趨勢中,價格已經穿越先前的高價,稍後又跌破先前的高點,立即開設空頭頭寸,止損價為設在先前的高點稍上方。
      123法則、2B法則在期貨上的運用,其好處不僅僅在於較好地把握了價格轉向的先機,而且由於止損價位和開倉價位非常接近,使風險能被控制在更小的範圍內,從而獲得較高的風險收益比。同時,如果操作被迫止損,則說明市場並沒有轉勢,只是出現假突破,因此即可以反手依托原止損位做多。
      此外,利用123法則和2B法則,筆者還摸索出一條判斷頭部級別的規律,即在這兩條法則成立後,價格如果沒有跌破將頭部高度向下翻轉一倍所達到的位置,則說明這只是一個短期頭部,但如果跌幅超過一倍,則一個大級別的頭部可能已經確立。
      三、牛市中的套利交易
      套利交易具有低風險低收益的特點,因此在此前的暴漲行情中,與賺得盆滿缽滿的單邊交易相比,顯得較為遜色,但隨著行情急轉直下,套利交易的低風險性又開始重新被投資者青睞。那麼在牛市中,套利交易存在哪些機會呢?這就要比較牛市和熊市的不同特點了。熊市可以陰跌,但牛市卻一定要增倉上行。隨著價格的不斷飆昇創新高,市場投資者的狂熱情緒也愈發高漲,努力尋找價值還未被充分挖掘的品種甚至合約,此時,市場中的遠期合約開始得到青睞,而對於套利交易者來說,就可以充分利用這種情緒,在遠期合約初增倉時,堅決進行買遠賣近的套利操作。而如果狂熱的情緒進一步蔓延,價差接近或者超過兩合約間的無風險套利成本,則開始買近賣遠的套利操作。當然,牛頓曾經說過,我可以計算天體的軌道,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因此,遠近價差的拉開,可能達到難以想象的程度,但這也將進一步吸引大量的套利者,進入到這種可以與打新股媲美的無風險投資中來,並最終促使價差回歸。

正確理解技術分析之三大假設

市場價格行為包容一切、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以及歷史會重演構成了技術分析的三大理論基礎。當我們深陷於技術分析的迷宮當中不能自拔的時候,回歸原始的原始是一種最好的選擇。回歸這三個原始的基礎(假設)是一種對技術分析的再認識和再思考,畢竟一座大廈根基的可靠性應該是最值得信賴的或推敲的。在進行對技術分析三大假設的根本性思考中,思維會隨著記憶的延伸獲取新的材料,忽視表面的諸多指標或形狀不可靠的技巧性,更加堅持對原始的原始的執著。在思維的過程中,三個原始的基礎能否被正確理解,是技術分析能否產生正確結論的必要條件。
三大假設構成了技術分析理論的堅實基礎。如果願意理解技術分析,首先當然要承認這種基礎,而當在運用中出現了些許的偏差之後,回顧基礎的時候,技術分析可能會對基礎加以虛化,對具體的例子採用的是基礎不符合的解釋。可是,如果它不能概括市場的特性,難道就能成為分析市場工具的基礎嗎?這是一個悖論。當反對性的辯論在思維中出現的時候,技術分析的支持性思維認為,只有對理論基礎予以承認才能討論的辯護是對反對性辯論的有力回擊。畢竟這種基礎太過原始,證偽在任何市場分析理論中都是有可能實現的,更何況在這三個原始的理論基礎中承載了太多人的期望,即使在真正面對其失效的時刻,行動上的表現遠遠和心理上的痛惜還是不一致的。
思維並不是要在基礎的問題上停留太久,在對基礎的思考中,由此而來的是對傳統和原始的思辨。在真實的應用中,市場的無效會導致價格無法包容,趨勢的形成是一種心理對特定品種承受力的波動趨勢。事實上,操作中會遇到無趨勢和有趨勢兩種狀態,有趨勢也會因為制度、結構和心理等因素而無法轉換為現實,歷史會重演是一種多大程度的重演和以何種形式演化仍然是一個顯然存在的疑問。面對原始的基礎用一種現時的市場觀去理解技術分析並進行應用,對於技術分析的時效性是一種思維的彌補,而由此帶來的市場觀的變化以及更加宏觀和全面地看待並把握市場會對理解市場的思維有著不言自明的意義,對技術分析基礎的原始理解也是需要更加宏觀的思維作為有力的支撐,從而得到更多的開拓。
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資訊
“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構成了技術分析的基礎。除非您已經完全理解和接受這個前提條件,否則學習技術分析就毫無意義。技術分析者認為,能夠影響某種商品期貨價格的任何因素——基礎的、政治的、心理的或任何其他方面的——實際上都反映在其價格之中。由此推論,我們必須做的事情就是研究價格變化。這句話乍一聽也許過於武斷,但是花功夫推敲推敲,確實如此。
這個前提的實質含義其實就是價格變化必定反映供求關係,如果需求大於供給,價格必然上漲;如果供給過於需求,價格必然下跌。供求規律是所有經濟預測方法的出發點。把它倒過來,那麼,只要價格上漲,不論是因為什麼具體的原因,需求一定超過供給,從經濟基礎上說必定看好;如果價格下跌,從經濟基礎上說必定看淡。歸根結底,技術分析者不過是通過價格的變化間接地研究基本面。大多數技術派人士也會同意,正是某種商品的供求關係,即基本面決定了該商品的看漲或者看跌。圖表本身並不能導致市場的昇跌,只是簡明地顯示了市場上流行的樂觀或悲觀的心態。
圖表派通常不理會價格漲落的原因,而且在價格趨勢形成的早期或者市場正處在關鍵轉折點的時候,往往沒人確切了解市場為什麼會如此這般古怪地動作。恰恰是在這種至關緊要的時刻,技術分析者常常獨辟蹊徑,一語中的。所以隨著您市場經驗日益豐富,遇到上邊這種情況越多,“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這一句話就越發顯出不可抗拒的魅力。
順理成章,既然影響市場價格的所有因素最終必定要通過市場價格反映出來,那麼研究價格就夠了。實際上,圖表分析師只不過是通過研究價格圖表及大量的輔助技術指標,讓市場自己揭示它最可能的走勢,而並不是分析師憑他的精明“征服”了市場。今後討論的所有技術工具只不過是市場分析的輔助手段。技術派當然知道市場漲落肯定有緣故,但他們認為這些因素對於分析預測無關痛癢。
另外,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一方面表明市場價格的變化反映了外在資訊的變化,另一方面,外在資訊的變化在價格變化上是否完全體現或過度體現,也值得重點思考。一條或多條利多資訊在被市場得知時,價格可能已經有了一段上漲,那麼我們需要去理解和分析這樣的利多資訊是完全被價格的上漲消化了,還是未被消化(即能繼續推動價格上漲)或是已經被透支消化(即價格漲過了頭,會進行反向回落,也是通常意義上的利多變成利空)。
市場運行以趨勢方式演變
“趨勢”概念是技術分析的核心。研究價格圖表的全部意義,就是要在一個趨勢發生發展的早期,及時準確地把它揭示出來,從而達到順著趨勢交易的目的。事實上,技術分析在本質上就是順應趨勢,即以判定和追隨既成趨勢為目的。
從“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可以自然而然地推斷,對於一個既成的趨勢來說,下一步常常是沿著現存趨勢方向繼續演變,而掉頭反向的可能性要小得多。這當然也是牛頓慣性定律的應用。還可以換個說法:當前趨勢將一直持續到掉頭反向為止。雖然這句話差不多是同語反復,但這裡要強調的是:堅定不移地順應一個既成趨勢,直至有反向的征兆為止。
趨勢終有轉變的時刻,在趨勢進行轉變的時期,我們可能仍以原來的趨勢方式對價格進行預判,而這正是導致我們在前一輪的牛市中獲勝,而在後面的熊市中失敗的原因!這正提醒了我們在研究分析價格變化的時候,不能以主觀上的多(空)進行預推後市的多(空),否則,分析將失去客觀,從而陷入唯心主義了。
歷史會重演
技術分析和市場行為學與人類心理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價格形態,它們通過一些特定的價格圖表形狀表現出來,而這些圖形表示了人們對某市場看好或看淡的心理。其實,這些圖形在過去的幾百年里早已廣為人知,並被分門別類了。既然它們在過去很管用,就不妨認為它們在未來同樣有效,因為它們是以人類心理為根據的,而人類心理從來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歷史會重演”說得具體點就是,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隱藏在歷史裡,或者說將來是過去的翻版。
歷史會重演,但卻以不同方式進行“重演”!現實中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投資者經常在相似的歷史變化中尋求投資“真理”,但最後卻傷痕累累,這也正說明了市場是變幻無窮的。陰陽兩種K線,卻能構造百年來華爾街的風風雨雨,只因K線相似卻神不似,曆史重演卻不重複…
在金融投資市場中使用技術分析方法來進行研究分析,就有如基本面分析一般,必須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進一步地用好技術分析的基礎,從而做出正確的分析結論。而好的投資決策需要正確的分析方法。因此,我們進行技術分析時,需要正確理解技術分析的三大假設。

談價格與時間組合分析

專業人士常說,做期貨其實就是在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價格上做合適的事。行情走勢的表現要素主要是價格與時間,如果投資者能同時對這兩個要素進行有效的把握,也就是在把握合適時間和合適價格的基礎上採取合適的投資行為,那麼其離賺錢的目標就不會遙遠了。因此,期貨價格與時間組合分析應該是投資者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價格運行分析
翻開所有的分析材料,通常可以發現談論得最多的都是對價格的分析。無疑,價格現在所處的位置及其未來運行的方向是投資者最關注的資訊。
對於價格運行分析,首先,是分析價格目前所處的位置,這主要是進行靜態分析。先通過宏觀面和基本供求分析給目前的行情進行性質定位,包括判定整體的價格趨勢和合理的波動區間。比如,當前市場是處於牛市還是處於熊市,或是牛熊交界期。接著再對當前相關期現價格、國際國內價格等進行靜態評估,以分析目前價格所處的位置,並確定是否具有繼續操作價值和意義。對於這一點,要注意各種價格的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
其次,是分析價格未來可能的運行方向,這主要是對影響未來價格的動態因素進行評估。目前影響價格運行的因素未來是否會減弱或改變,後市新的動態影響因素出現後會如何影響市場。
時間運行分析
通常K線走勢圖給我們展示的除了價格要素外就是時間要素。在大量的分析報告中,很少有人提及時間運行分析。但事實上,時間運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要強調時間運行分析的重要性呢?在實際交易中,投資者常常會遇到過早或過晚地進場或出場,從而浪費投資者的時間,並可能失去更好的投資機會或操作價位。比如,在區間振盪行情過早進場,可能使投資者因缺乏耐心而最終導致失去投資部位。另外,有時我們通過一些分析也能夠正確判斷出價格會在某個時間段出現變盤,雖然不知道在這個時間到來前,價格會變化到哪一地步。也就是說,時間運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期貨投資。
關於時間運行分析方法,基本面和技術面分析均可採用。基本分析方面,季節性規律分析是較常用的方法,其中又可細分為季節性供應規律分析和季節性需求規律分析。比如,大豆季節性規律顯示,每年3月和9月份是比較異動的月份。重要政策發布和執行時間也是價格比較敏感的時期。此外,相關報告發布前後也是進行時間運行分析的參考因素。
對於通過技術面進行時間運行分析的方法則比較多,但其科學性和有效性爭議較大。比如歷史時間統計、重要數字周期、江恩理論、波浪理論等。其中,江恩的時間運行分析理論是最常見的。
在江恩的理論中,時間理論占有很大的分量。江恩的時間法則用於揭示價格發生運行的規律。江恩的循環理論是對整個江恩思想及其多年投資經驗的總結。江恩把他的理論用按一定規律展開的圓形、正方形和六角形來進行推述。這些圖形包括了江恩理論中的時間法則、價格法則、幾何角、回調帶等概念,圖形化地揭示了市場價格運行的時間規律。
30年循環周期和10年循環周期是江恩分析的重要基礎,江恩認為,10年周期可以再現市場的循環。而通過研究市場重要的頂部及底部出現的月份,投資者便可以知道市場的頂部及底部會常在哪一個月出現。他特別指出,將趨勢所運行的時間與統計的月份作一比較,市場頂部及底部的時間便容易掌握得到。另外,江恩理論認為,要掌握市場轉勢的時間,除了留意一年之中多個可能出現轉勢的時間外,留意一個市場趨勢所運行的日數,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於對“數字習慣”的認識,江恩認為市場的趨勢是根據數字的階段運行,當市場趨勢運行至某個日數階段,市場是可能出現轉勢的。
價格和時間組合分析要領
價格和時間作為最重要的兩個要素,如果能夠把握其中的一個,就非常不錯了。而如果能夠把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分析應用,則分析結果的有效性和成功概率都將大幅提高。因此,在實際分析過程中要盡量做到組合分析。當然在進行組合分析的時候,還要把握好一些分析要領。
首先,價格分析和時間分析都不要迷信精確預測。過於注重細節,有時容易漠視全局。
其次,當價格分析與時間分析所發出的信號不一致時,要麼放棄操作,要麼堅持“價格優先”原則。
再者,時間運行分析要重視,但不要痴迷,更不要執迷不悟。通過基本面進行時間運行分析,應重於通過技術面。
最後,不管組合分析的可靠性有多高,操作上仍必須堅持相應的交易原則。包括做好資金管理計劃和設置必要的利潤和風險控制措施。

走出技術分析泥沼

股市由於其無時不在的投資制富機會而魅力無窮;股市也因為其難以猜度的風雲變幻而顯得“詭異”和“凶險”。不少股民在腥風血雨的股市中上下求索,也常被找馬鬥牛而大傷腦筋。面對千餘支股票以及形形式式的概念和變幻莫測的機會會茫然不知所措。在風雲變幻的股海,無論你持有什麼樣的理念,投資或者投機,盈利大概是每個市場參與者的唯一目的。但市場卻總是不按大多數投資者的想像運行,因此在市場中成功者寥寥。成功的祕訣到底在哪裡呢?筆者認為作為市場弱勢群體的普通投資者只有通過對盤面的細微變化對主力的操作思路和運行趨勢作深入的研究,在投資過程中不斷避開“泥沼和“陷阱”。才能夠把握住市場跳動的脈絡,在瞬息萬變的股戰中占得先機。
  
  
   一、解讀技術形態的真實含義
   技術分析是普通投資者重要的資訊來源和入市依據。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人們不斷研究和探索各式各樣的技術分析理論,以期把握股市漲跌規律的脈搏。但市場主力為成功地把利益留給自己、把風險轉移給他人,總是以各種變幻莫測的手段刻意制造各種下跌、漲昇趨勢形態。運用各式各樣的 技術圖表陷阱,竭力掩飾其真實意圖,左右和影響投資者的行為決策,以迷惑打亂散戶投資者的心智,刻意誘導市場投資方向。因此把技術形態分析放到每一個不同的階段進行客觀和深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主力在不同的階段的盤面語言具有不同的含義。技術陷阱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形式有:
   (1)吸籌陷阱--刻意掩飾,普遍採用先往下打,在圖表上制造向下突破的形態,給出明顯的賣出信號,長時間壓住股價、悄然吸貨。
   (2)突破陷阱--先制造巨量突破圖形,虛張聲勢、吸引市場注意。拉昇初期還不斷震盪洗盤、試盤,用古老的“剪、包、錘”猜謎游戲消磨投資者的信心。(總之精彩表演剛剛開始)
   (3)拉昇陷阱--放出使人迷醉的香餌,也許還會讓追入的投資者嘗點甜頭。在技術上不斷制造上昇三角形、旗形、上昇三浪狀等完美形態,強調漲勢的不可逆轉,而當投資者撲向香餌時,莊家笑了--他們的美餐已在盤中。
   (4)派發陷阱--這也是表演高潮疊起的時刻。為順利完成派發,莊家使盡解數,或高
   台跳水;或橫盤整理;或高位震蕩;或聲東擊西等等,精心設計出無數美麗如花的陷阱。總之 ,派發階段的技術圖形可以是最完美、最令人安心的。
  
   二、客觀分析股票投資價值
   我們知道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裡股票的投資價值還是將反映在其短中期的股價漲跌上。雖然股票的技術形態複雜多變、左右其運行趨勢的因素也非常復雜。但主力資金的參與還是影響股價漲跌的首要因素。因此,研究股票背後的“莊家”或者講在這支股票中運行的資金動向才是我們的關注要點。我們如果能夠及時體會到裡面的實質並大膽介入,豐厚的回報是可以預期的。
   首先,我們應該關心大盤的趨勢和價格中樞位置形態以及整體市場的價值取向。這就要求你必須對消息面以及盤面語言有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細心分析主流資金的流動方向,選擇股性較活有未被投資大眾認同的潛在價值的股票,低位介入。
   其次,股票的昇值潛力還取決於它流通盤的大小,這主要是由於市場主力的能力所決定
   的,我們認為在一般情況下,小市值股票是主力的首選.再者,股票的市場認同度也是主
   力是否選中的關鍵因素.這裡面主要表現在股票的絕對價位(市場的比較)和相對價位(歷
   史的比較和同類型股的比較)的高低;以及該股歷史形象的好壞.最後,股票的成長前景也是重要條件之一.這里講的成長性並不單純是行業的前景,公司的成長環境.其實最重要的是國家的政策扶持力度,和未來市場的取向.也就是說:主力對該股成長故事的演示能否在大背景下得以延續並在市場中引起強烈的共振.當然,股票的潛在題材是否豐富,它向市場大眾描繪出來的美麗故事的”科學”性和“可信度”怎樣也是另外一個不能夠忽視的因素。
三、走出盲目信奉技術分析泥沼
   普通投資者大多因為信奉短線操作理念,追求資金的高使用率和投資回報的最大化。在實戰中無法擺脫浪漫化、理論化的心魔糾纏,最終掉入陷阱的徵結。由於“敏銳”,他們最早感知莊家技術圖形的誘惑;由於“浪漫和自信”,他們也就最容易忽視動態市場的複雜多變,而將面對的種種表象理想化、純技術化,最終陷入經驗主義、教條主義的泥潭;由於過於“專注”,他們就太容易把整個市場的一小部分當成全部,割裂開進行判斷。越做越短也越來越近視。並據此挺而走險、奮勇介入,最終身陷絕境。怎樣識別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圖表陷阱在殘酷的股市博弈中最終勝出呢?筆者認為以下幾點是關鍵。
  
   (1)熟悉市場規律,重視資訊處理。
   雖然我們不具備更多的資訊渠道,但我們卻可以重視和加強資訊處理,從分析主力動向入手找到避開危險的方法,我們要熟悉和追蹤目標個股,把想要介入的股票分門別類地進行系統研究、長期跟蹤。了解莊家的手法和習性,做到知己知彼。
   (2)預判風險,遠離險地。
   當我們從大勢研判和技術分析上感知風險後,快速離場,站在另一個角度和高度去觀察股市的發展。
   (3)有信心和耐心,有長遠的眼光和遠大的理想。
   我們應該加強大局觀。把短期的目標行為放到一個較長期的運作趨勢中去分析,不拘泥
   於一時的得與失,結合股票的做莊運作周期分析中短K線等技術形態,以正確判斷目前莊家所處的形態位置。
   (4)總結每一次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溫故而知新,比較同類技術走勢以及運作手段的種種差異,找出莊家的破綻。在市場中不斷提高自己。一旦發現誤入陷阱也絕不循常規路線出逃。並在跟蹤股票形態完成後進一步深入觀察其後的連續性演變以及成交量的差異。操作上堅定“入境宜緩”的原則,不作盲目的冒險。
  
   (5)不斷向莊家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分析能力。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一旦中招,決不補倉,不吊死在一棵樹上,快速出局,尋找新的市場機會。
   (6)正確判斷和分析市場的現實狀況和主力的意圖。 我們也應該準確判斷莊家的介入時間、成本和目前的心態。比如在正確判斷大勢的基礎上,我們對次新股的投資價值分析就首先應該考慮其一級市場的發行價格,再結合中簽率、換手率等判斷莊家的持股成本和市場意願。而老股則要研究其歷史高低位和莊家運
   作周期以及獲利情況和目前成本區間等。
   當然,我還要說明的是:證卷市場是虛擬經濟的最佳土壤.資金的流動和市值的不斷變化是它的重要特點.因而,在這樣的市場裡,一切都是在變化和流動著.雖然,每個股票的莊家也許雖然相對是比較固定,但在這樣一個流動的市場里,我們也應該把“莊家”看成一個流動的概念來研究.莊家在潛伏期我們可以暫時放棄關注,進而重點追蹤一些已經有活動苗頭的股票.比如:底部放量、上昇趨勢確立、以及長期在低位橫盤、價值和股價嚴重背離、在資源配置上有被政策和市場理念引導的趨向、與市場同類股票相比有明顯被低估嫌疑的股票。這些股票也就蘊涵著投資機會。最後,我想提醒大家,特別是散戶朋友,由於目前大盤還處於反彈的初級階段,行情的反復和震盪是不可避免的,而投資者對股價的走高還會有懼怕心理,因此,目前投資者千萬不要追高操作,對熱點的把握上則不要犯“盲目”和“近視”的錯誤,而應該選出不同類型的股票長期跟蹤。在介入時要堅決.進出動作要快!

如何定位最佳買點

“量比價先行,成交量是最真實的”,這都是老聲常談了,也可能是因為經常聽而麻木的原因,大多數人都沒認真的研究過,而是靠片面的去觀察成交量,往往被莊家放出的假象所蒙蔽。怎麼樣去揭露莊家的真實意圖,小弟在這談談幾點心得:
  成交量組合將會把某支股票的當日成交量與其若干日內的成交均量綜合起來,一並研判股價後市的走勢。經過觀察、研究、分析,五日成交均量、十日成交均量與當日成交量相結合,判斷買點準確率較高。使用成交量組合選股既符合“成交量是股市的元氣,量比價先行”的道理,又可提防某些主力莊家通過對敲短期成交量制造騙線。當某只股票顯示成交量組合出現時,表示股價已調整到位,此時投資者應在該只股票即將被拉昇的前夕跟進買入,即可享受坐轎的樂趣。經過三年左右的研究,已定型的成交量組合有20個,這些成交量組合在軟體動態圖形上經大量實例驗證,準確率很高,恩,下面說明下。。。
  1、五日成交量均線在下,十日成交量均線在上,五日成交量均線自下向上叉,與十日成交量均線趨近交叉,五日成交均量與十日成交均量趨於一致,大致持平。
  2、五日成交量均線與十日成交量均線趨近交叉當日,K線為陽線,與此相對應當日成交量為陽量。
  3、五日成交量均線與十日成交量均線趨近交叉次日,K線為陽線,與此相對應當日成交量為陽量,但此日量比前一日量小。
  4、出現在上漲初段、中段。莊家進行短暫強勢調整後,很快會繼續上攻。
  5、五日成交均量與十日成交均量趨於一致時,允許有百分之十以內的正負誤差,二者越接近越好。
  6、符合葛南維移動平均線四個買入法則之一。
  7、成交量組合出現同時或出現後一、二個交易日內,如有K線組合出現相配合,則該支股票股價上漲概率更大。
  8、按此方法買入股票且股價上漲一段後,如果葛南維移動平均線八大法則中四個賣出法則之一出現,應出脫持股。
  成交量組合出現背景
  莊家將股價小幅上拉一段後,開始進行強制洗盤,目的是將前段買入股票的散戶投資者驅趕出局,以免在莊家大幅拉昇時,這些散戶投資者因獲利太多而拋貨砸盤,從而使莊家付出更多的拉昇成本,這是莊家絕對不能容忍的,因此強勢調整在所難免,成交量組合於是出現了,那麼該怎麼做,就自己下決定吧!!
    當然要研究莊家們的動向,看懂大盤也是非常必要的,培養出敏銳的觀察力,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最後推荐幾本對大家有幫助的電子書,跑贏大盤就在這裡了 ㄏㄏ。
《凱恩斯看盤:雙線制勝操作法》
《看盤高手贏字訣:看長做短》
《專業操盤手》

專業套利技術入門和提高

股市實戰,操作成敗的分野在哪裡?有經驗的老手認為,在於是否有一套同時適應自己和市場的合理系統,或者也可稱為實戰思維,而不是跟著感覺走的靈機一動。股市就是一層紙,如果你有了一套很實用的實戰思維系統,即使很放鬆,很懈怠,也會獲得不錯的套利業績。如果你沒有一套很實用的實戰思維系統,完全是跟著感覺走,有很多人很可能會在股市遇上他人生中的最大的一次打擊,這次打擊可能痛徹心肺,甚至有人可能會承受不住。下面我就把我自己的實戰系統給大家做個介紹吧,也許對有些朋友有用。

一、機會的評估

關鍵性原則:看大盤做個股,不逆勢操作!

1、市場的機會評估

股市中的套利機會可以分為四類:強勢市場機會、弱勢市場機會、平衡市場機會、特殊市場機會。

強勢市場機會的操作原則:長多短空,注重大盤的超買心理線和個股寶塔線買進指標。

弱勢市場機會的操作原則:長空短多,注重大盤的超賣心理線和個股KDJ賣出指標。

平衡市場機會的操作原則:折中交易,注重大盤的MACD指標和個股的強弱屬性。

特殊市場機會的操作原則:弱勢注意無風險機會,強勢注意槓杆機會。

2、市場的波動動機

每個階段的市場存在一個主要的動力,投資者應清楚這個動力的波動動機與能量狀況。最常見的市場波動動機是與政策、主力、消息關聯的。

最常見的政策動機:擠泡沫、價值回歸、市場穩定、自由交易、放鬆監管、視窗指導。

最常見的主力動機:社會大題材、大型融資再融資、關鍵日、解套、流行盈利模式、供求關係、周期。

3、市場轉機爆破點

爆破點是股票市場中的細節決定成敗,主要方式有題材爆破、技術爆破和基本面爆破。

題材爆破點:大消息的直接點爆,大消息的預期點爆,大消息的間接點爆。

技術爆破點:順勢的大K線連續拉出,生命線的突破與彈力,圓頂尖底,極度恐慌和極度樂觀。

基本爆破點:市盈率,資產重組,定向增發、股東大會、重大公告。

二、個股的評估

強勢炒題材、追強勢,弱勢炒確定、炒超跌!

1、個股機會的必然性

價格確定 時間確定:比如說價格低廉的債券等,操作方法看投資者意願。

價格確定時間不確定:比如說有資金選擇權的資產重組,弱勢中的技術打法。

價格不確定時間確定:比如說期權行使日,判斷莊家波動風格。

價格和時間都不確定:比如說前期比較活躍的創投概念等,技術結合消息打法。

2、個股題材的爆破點

個股題材的爆破點首先注意題材爆發的時間分析(注意成本與效率的均衡),次之是消息的直接點爆,第三聯動性和技術性的點爆。

3、符合盈利模式的個股

個股的操作必須符合大盤背景,以及自己的能力。不能有自己的主觀意願,該做長線就做長線,該做短線就做短線,不能蠻幹,不能有僥倖心理,不能不作為。

在強勢時注重相對低位的強勢股,在弱勢時注重雙重超跌的開始抵抗股。

三、時機的評估

1、多方向應對思維

經過市場機會評估,投資者應該有一個主趨勢判斷。但是市場有時會因為各種突發因素而發生突變,因此投資者也需要做好意料之外的補救措施打算。比如說強轉弱情況下的止損與弱轉強情況的節奏把握。

2、最佳機會

股市與賭場的最大區別是:賭場的概率是始終如一的小概率,而股市提供的輸贏概率是變化的,有時其輸的概率和力度比賭場還殘酷,但有時其贏的概率和力度足以改變命運。

因此,高手與消費者的最大區別是:高手識時務,有耐心等待和抓住最佳機會;而消費者多數時間有多動症和手癢病,在最佳機會來時又犯失眠症和充當運輸大隊長。

3、特殊機會

特殊機會主要是極端性的暴利機會與穩健的撿錢機會,這需要職業的敏感和對交易制度的熟悉。衍生品種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機會放大效應和無風險機會,而不是常規的操作習慣。

市場的特殊波動方式也經常的產生特殊機會,關鍵是在特殊波動產生時不能從眾要有逆反心理,但在實戰中要理性的把握度的作用,把握度的時候要按成功者的標準。

四、行動的選擇

1、沒有完美英雄

股市套利技術就是一層紙,如果弄懂了,異常簡單和快樂自由;如果弄不懂,很多人一定會遇到至少一次重大打擊,也許這次打擊是很多人的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打擊,最大的打擊程度可以是死亡。

在股市中不要求完美,不追求成為低概率的幸運者,只把握簡單容易的機會,就能讓有30萬元資本的人過像風一般的快樂日子,男人快樂,女子幸福!有什麼理由不這樣做?

股市中不存在完美英雄,沒有人能做到完全正確,你不能用千支股票的低概率運氣來代表你應該具備的能力。投資者具有較高的成功率就足夠了,關鍵是你判斷失誤時別虧大錢,判斷正確時穩穩的掙大錢。

2、俘虜營中無英雄

人在不同的狀態下,智慧和能力是不同的,即使是英雄人物被股市雙規了,也得變成狗熊。因此,我們在設計自己的股市盈利模式和操作方法的時候,在買股票之前,就不能讓自己有處在不利狀況出境的可能性。

股市中的錯誤無法悔改和挽救,失誤者只能接受懲罰。我曾經告誡一個在熊市中依然蠻幹的股友,你不改變你的股市操作方法,你可能會死在股市裡,遺憾的是這個朋友最後還是死在了股市。

在熊市中,聽不得看空意見,甚至有抵觸情緒的投資者,死在股市中是早晚的事情。股市陣亡的最常見方式是:借錢炒股,輸紅眼者急於扳本,在極端市場中順勢而為,在歸零品種中博傻,無知者無畏。

3、資源的積累和應用

在現代社會中,一個過於單一的人是很難成功的。股市也是這樣,並不是操作者具備不具備能力的問題,而是需要你具備比其他人能力更強的問題。比如說,兩個水準一樣的高手,如果一個高手是單打獨鬥,另外一個高手有一群大戶追隨者,有追隨者的高手一定看的更準,成功率更高。

現代社會中的股市中高手需要具備的素質,是個人能力與社會資源的綜合。說實話,有一些同時了解 A和B的朋友認為,A的股市專業技術遠不如B,但是B的股市成就依然遠不如A,就是因為A的社會資源非常強大。

因此,年輕人要想在股市中成功,除了苦練專業功夫外,還得在積累社會資源方面努力,就像令狐沖與郭靖一樣,見多識廣,多角度多層次的看待社會非常的重要。



 

台長: 期指贏家
人氣(3,4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終結盤口 |
此分類下一篇:怎樣在股市中獵熊
此分類上一篇:看盤要素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