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25 00:51:05| 人氣5,0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過敏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過敏煎

【方名】過敏煎
【處方】防風(6g)、生黃芪、生烏梅、制何首烏(各15g)、地膚子、地龍、牡丹皮、甘草(各10g)。
【用法】上藥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適用病症】

用於益氣養血、祛風止癢。蕁麻疹(氣血兩虛)、風疹塊反復發作,
症狀為延續數月或數年、伴神疲乏力、舌質淡、苔薄、脈濡細。


【按】本方症乃因氣血不足,血虛生風氣虛已外不固,風邪乘虛侵襲所致。故治宜益氣養血,祛風止癢。方中生黃芪益氣固表,防風疏風,生烏梅、制何首烏養血祛風;地膚子祛風止癢,地龍、牡丹皮活血通絡,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益氣養血,祛風止癢之功。現代藥理研究症明,黃芪對體液免疫功能有促進作用,烏梅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有抗過敏作用;牡丹皮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甘草有抗變態反應作用。

疹色鮮紅、遇熱即甚者加生地15g,蟬蛻8g,
遇冷即發者加桂枝8g,制附片6g;
伴有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者加廣木香8g,生薏苡末30g;
伴蛔蟲症者,加使君子10g,檳榔15g;
氣虛衛弱者生芪增至30g,加白術10g;
皮膚劃痕試驗陽性,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高者,用烏梅至30g,防風15g,甘草12g;
伴有胸悶氣急者加桔梗10g,生杏仁8g;
月經前必發者,加淫羊藿12g,全當歸10g;
久延不愈者地龍增至20g,何首烏增至30g。


【方名】祝湛予過敏煎加味
【處方】
銀柴胡(12g)、烏梅(15g)、防風(12g)、五味子(12g)、辛荑(12g)、牡丹皮(12g)、黃芪(15g)、白術(12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適用病症】用於益氣固表、散風祛濕、通鼻竅、過敏性鼻炎,其症狀為鼻癢、連續噴嚏、大量清水樣涕、鼻塞。
【按】本方證乃為肺、脾、腎虛,複感外邪的本虛標實之證。故治以益氣固表,散風祛濕,通鼻竅。方中銀柴胡甘寒益陰,烏梅酸斂化陰生津,防風辛溫散風祛濕,五味子酸溫益氣斂肺,黃芪、白術、炙甘草益氣固表,辛荑散邪,通鼻竅,加牡丹皮清熱涼血,從而使方藥相合於病情。標本兼治,相得益彰。現代藥理研究證明,
烏梅能抗過敏,可以因為非特異性刺激,產生更多游離抗體,中和侵入體內的過敏原。
牡丹皮能抗變態反應。
兼脾虛者,加山藥30g,茯苓15g,大棗6枚,
兼腎虛者加淫羊藿12g,補骨脂12g,菟絲子15g。

【方名】加味縮泉丸
【處方】益智仁(15g)、山藥(12g)、烏藥(10g)、黃芪(15g)、蒼術(10g)、蒼耳子(10g)、細辛(3g)、辛荑(10g)、烏梅(15g)、五味子(15g)、防風(6g)、甘草(3g)。
【用法】每日1劑,用急火煎2次,第1次煎25分鐘,第2次煎15分鐘,將兩次所煎藥液混合約300ml左右,分早晚兩次空腹服完。
【適用病症】用於溫腎固澀、補肺益氣、過敏性鼻炎,其症狀為鼻塞、流清涕、噴嚏、伴腰酸膝軟、面色白、夜尿頻、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按】“肺主涕”、“腎主液”,涕為五液之一,五液為腎所主,腎虛不藏,津液自鼻竅外泄為涕。故治當溫腎固澀,選用縮泉丸深諳此理;又肺開竅於鼻,且肺(金)為腎(水)之母,遵“虛則補其母”之意,補肺益氣,宣通鼻竅。故用益智仁、山藥、黃芪溫腎補肺,治其本,蒼耳子、辛荑通鼻竅;蒼術、細辛燥濕,溫肺化飲;烏梅、五味子味酸以收斂固護津液治其標,肺腎同治,標本兼顧。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黃芪對體液免疫功能有促進作用;烏梅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有抗過敏作用;甘草有抗炎和抗變態反應作用。


過敏煎治過敏症


過敏煎組方:防風、銀柴胡、烏梅、五味子各10克。

     用法:水煎,每日一劑,早晚服。

    適應症:凡過敏試驗陽性者,均可採用本方。

    隨症加減:

如過敏性蕁麻疹屬於風寒者,加桂枝、麻黃、升麻、荊芥;
風熱者加菊花、蟬衣、銀花、薄荷;血熱者加丹皮、紫草、白茅根;
熱毒內盛加連翹、銀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藍根。
過敏性哮喘,常加萊菔子、白介子、蘇子、葶藶子、杏仁。
過敏性紫癜,常加藕節炭、血余炭、荊芥炭、茜草根、旱蓮草、仙鶴草。
過敏性鼻炎,常加白芷、菖蒲、辛夷、菊花、細辛、生地、蒼耳子、葛根。
冷空氣過敏症,加桂枝、白芍、生薑等。

    來源:盧祥之,《名中醫治病絕招》

     按語:祝諶予所制過敏煎組方簡單,藥味平淡,但立方確有巧思,非常嚴謹。四藥組合,有收有散,有補有泄,有升有降,陰陽並調,實乃大家之也!在臨床應用中隨症加減,並採用西醫的辨病,中醫的辨證,加減有制,應用廣泛,值得臨證參考。本方曾經上海某醫院實驗研究和臨床驗證確有抗過敏作用。祝氏應用於臨床幾十年,屬於過敏疾患者,均獲得滿意療效。是以推薦,造福民眾。
 

 


過敏煎加減治療喉源性咳嗽72例療效觀察

 

源性咳嗽病程較長,纏綿難愈筆者以過敏煎加味治療本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將資料完整的78例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般資料  本組78例病人均我科門診病人,其中男49例,女29例;年齡7~66歲;平均35歲,其中7~12歲12例,13~19歲16例,20~49歲37例,50歲以上13例;病程最短15天,最長4月,平均26天。所有病例發病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治療後其他症狀消失,僅遺留咳嗽。其特點為:陣發性刺激性嗆咳,咽癢則咳,乾咳或痰少,吸入刺激性異味、油煙等均可誘發咳嗽,咳甚則面紅耳赤,飲少量水可暫時緩解,無全身其他症狀。查血常規為正常,X線胸片正常或僅提示肺紋理增粗、增多,部分病人經五官科檢查示咽腔充血,咽後壁濾泡增生,所有病人均經中西藥物治療,效果欠佳。


  1.2  治療方法  所有病人均使用過敏煎加味:銀柴胡10g,防風10g,烏梅10g,五味子10g,甘草5g,蟬衣10g,炙紫菀10g,炙冬花10g,桔梗10g。咽痛加牛蒡子15g,青果10g,口幹舌紅少苔加沙參10g,麥冬10g,聲音嘶啞加玉蝴蝶15g,胖海10g,病程長者加僵蠶10g,上藥用水浸泡2h,大火煎開後改用小火煎煮15~20min,將藥液濾出,再加水複煎,二次藥液混在一起,少量頻服,徐徐咽下,每日1劑,服藥期間停用其他中西藥物。


  1.3  治療結果  治癒(咳嗽、咽癢等症狀完全消失,咽後壁濾泡消失)48例;好轉(咳嗽,咽癢明顯減輕,發作次明顯減少)24例;無效(咳嗽咽癢無明顯改善)6例,有效率92.3%。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38歲,2002年5月16日初診,陣發性刺激性嗆咳2個月,患者2個月前因受涼致鼻塞、流涕、咽癢、咳嗽,經治療後其他症狀消失,僅咽癢、咳嗽未愈,呈陣發性刺激性嗆咳,咽癢則咳,聞各刺激性氣味則發作,夜間咳甚不能入睡,咳甚面紅耳赤,連連嗆咳,發作頻繁,痛苦異常。多次在內科、五官科就診,查X線胸片、血常規均正常,喉鏡示咽後壁濾泡增生,屢用中西藥物、霧化吸入等方法均無效果,伴聲音嘶啞、舌淡紅苔白,脈弦,診為喉源性咳嗽,給予基本方加玉蝴蝶15g,膨大海10g,囑頻服徐咽,3劑咽癢咳嗽大減,夜間能入睡,繼服5劑症狀全消,咽後壁濾泡完全消失。


  3  體會


  喉源性咳嗽由著名老中醫乾祖望教授最早提出,是因咽喉不適引起的咳嗽,其特點是咽癢則咳,呈陣發性,刺激性氣體、異味可誘發,乾咳或痰少,咳甚則面紅耳赤,纏綿難愈,X線胸片及血常規檢查多無異常,咽喉可見黏膜充血,咽後壁濾泡增生。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空氣污染的加重,過敏體質的人逐漸增多,本病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西醫治療多以抗感染、抗過敏、止咳為主,療效欠佳。筆者認為,本病病位在喉而不在肺,稟質過敏為內因,異氣刺激、風邪犯肺為外因,肺氣上逆,咽癢嗆咳。過敏煎乃名老中醫祝諶予的經驗方,由銀柴胡、防風、烏梅、五味子、甘草組成,全方有脫敏、解痙、止咳、平喘之功,加紫苑、冬花可宣肺止咳,蟬衣、防風祛風利咽,同時有抗過敏作用,桔梗利咽止咳,合用可祛風解痙、宣肺止咳,用於喉源性咳嗽有較好的療效。

 


過敏煎治療慢性蕁麻疹50例

 

  蕁麻疹俗稱“風團”、“風疹塊”,中醫稱其“隱疹”和“風疹”等,其發病原因與機體正氣不足,風邪入侵而致現代醫學認為,蕁麻疹是在多因素作用下,引起皮膚、黏膜的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種局限性水腫反應。近年來,筆者用過敏煎治療慢性蕁麻疹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0例均為門診患者,男23例,女27例;年齡最者68歲,最小者7歲;病程最長的3~5年,最短的4月;全部病例均用過西藥抗過敏藥物治療,治療效果不佳來診。
   
  1.2 治療方法 過敏煎處方:柴胡15g,防風12g,五味子6g,烏梅6g,甘草6g,當歸12g,白芍12g,阿膠6g(沖服)。隨證加減:血虛加熟地12g;氣虛加黃芪24g,黨參12g,白術10g;陰虛加麥冬9g,天門冬9g,石斛12g;伴有便秘者加大黃6g;陽虛加杜仲10g,補骨脂12g,附子6g。服藥方法:每日1劑,早晚分服。10天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忌腥、辣食物。


  1.3 療效標準 服藥10天內無風團、紅斑,瘙癢者為痊癒;10天內有時出現少量風團、紅斑、有癢感者為有效;10天病情無變化者為無效。
    
  2 結果


  痊癒38例,有效12例,無無效病例。


  3 討論
    
  慢性蕁麻患者均有全身散在風團塊、紅斑,色鮮紅或蒼白稍凸出正常皮膚,劇烈瘙癢。由於患者氣、血、陰、陽虛的機制不同,分別以過敏煎為主,進行加減應用。方中柴胡能升舉陽氣;防風祛風解表;五味子、烏梅能斂氣;甘草補脾益氣;當歸、白芍、阿膠補血養血,活血通絡,符合“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說。現代藥理學證實,柴胡能抑制組織胺和5-羥色胺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出現水腫反應的作用;防風有解熱作用;五味子有抗膽鹼和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烏梅對蛋白質過敏有對抗作用,甘草對過敏物質有降解作用,綜述全方功效,對慢性蕁麻疹有較好的抗過敏作用。


  (編輯唐 城)

過敏性皮炎的自我診治-過敏煎和Vc

 

主訴:足面部及下肢腓側皮膚紅癢2日

 

病因及病史:由於心情的逐漸激動(我的貓即將飛來非洲看我),全身激素分泌偏亢,免疫力增強,增加了變態反應的幾率,所以,可能在一些致敏因素的作用下,出現紅癢。過敏因素考慮波蘿和未熟的芒果一起進食導致。否認曾經單獨服用波蘿及芒果的過敏史,否認家族史。

刻下:足面部及下肢腓側皮膚發紅,高出皮膚,如圖所示,壓之可褪色,足面大約45mm×40mm,下肢腓側皮膚35mm×65mm,癢甚,經過搔抓後更癢,停止搔抓,忍耐片刻可以緩解,其他地方偶有出現,迅速緩解,此兩處最為嚴重。

一般狀況:食欲增加,二便正常,眠佳,偶有夢境。

舌脈:舌淡苔白,脈滑。

診斷:過敏性皮炎

辨證:肝鬱化火,風熱下注

治療:疏肝活血熄風清熱

處方:過敏煎合Vc

柴胡6  陳皮6  烏梅10  防風10

丹參10 五味子10 金銀花10 玄參10

茯苓10 青蒿10 生草6

 

五劑顆粒中藥沖服

 

Vc泡騰片2片/日(感謝GY的幫助)

 

 

服藥一天后,皮膚變為淺紅色,感覺癢的症狀減輕,第二天繼續減輕,仍有紅色,經刺激後可產生癢的感覺。

 

 

服藥第三天,大部分症狀消失。

我想,徹底好,需要我的貓來到我的身邊。

 

過敏煎的應用經驗(原創)可應用哮喘,蕁麻疹等
在此回復一味我食療區的一位論友的疑問:如何治療哮喘![
在治療過敏性哮喘時以及一些蕁麻疹,過敏性皮炎等等過敏性疾病時除針對疾病應用平喘藥,去風除濕藥外還要應用脫敏的藥。
我臨床上喜歡使用過敏煎
防風10銀柴胡10烏梅10胡黃連10甘草10艾葉10
入煎劑早晚服,再用藥渣外敷!效果十分不錯!是我臨床的經驗方。大家可嘗試使用!!

 

 

 

耿鑒庭先生治療鼻病十二法


文章摘要:耿鑒庭先生國病有相當研究,早在80年代初曾撰《中醫中藥防治鼻病》一書。本文介紹其治療鼻病常用的十二法,疏散利鼻法、清散暢鼻法、辛溫燠鼻法、排膿清;竇法、清氣肅鼻法、消腫闊鼻法、滋陰潤鼻法、禦風健鼻法、解毒拔療法、瀉白靖鼻法、清火止衄法、育陰止衄法。並對每法的主治、經驗方藥一一作了歸納介紹。

 

弘串匡黢0江蘇中醫2000年第21卷第8期一耿鑒庭先生治療鼻病十二法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100091)耿引循-—~2撬饕耿鑒庭先生對鼻病有相當研究,早在80年代初曾撰《中醫中藥防治鼻病》一書奉文介紹其治療鼻病常用的十二法:
疏散利鼻法,清散暢鼻法,辛溫燠鼻法,排膿清竇法,清氣肅鼻法,消腫闞鼻法,滋陰潤鼻法,
禦風健鼻法,解毒捏疔法,瀉白靖鼻法,清火止衄法,育陰止衄法.

並對每法的主治,經驗方藥均一一作了歸納介紹.黌鼻病耿鑒庭耿老對鼻病有相當研究,如辨涕:清涕多為初感風寒;粘黃涕多為感受風熱;黃膿涕乃熱毒蘊聚之象血性涕多為燥火上幹;臭涕乃熱毒蘊藏已久,濁氣彌漫而粘涕久久不斷則為脾肺俱虛,氣不攝津所致.下面重點介紹治療鼻病十二法:疏散利鼻法主治:暴感風寒.鼻塞流涕,涕多清,常打噴嚏,頭痛,或嗅覺一時失靈.局部檢查:鼻甲腫大,粘膜充血,呈急性鼻炎現象.或兼有上呼吸道症狀,發熱惡寒,舌苔白,脈浮.證屬風寒犯鼻.方藥:疏散利鼻湯(蘇葉6.白芷,防風1,川芎,桔梗1.生薑6.蔥白).咳嗽加杏仁,前胡6痰多欲嘔加橘皮,半夏;頭痛甚者加羌活6.不宜久煎.煎好後,先利用其熱騰之氣蒸薰鼻竅約~2分鐘,隨即趁熱服下.方解:蘇葉,白芷為主,溫散暴感之風寒,兼通鼻塞,止痛;防風,川芎為輔,加強主藥的作用;桔梗為佐,宣肺化痰通鼻生薑,蔥白為使,既可溫散風寒,又可通鼻,更協調諸藥,使風邪速從毛竅而解為感受風寒而致鼻病的基本方.2清散暢鼻法主治:感受風熱.鼻氣不利.粘涕多.漸轉為黃涕,嗅覺有時失靈查:鼻呈急性炎症現象.發熱不惡寒.口渴,或不發熱.頭疼體痛,舌紅苔薄.脈浮數.證屬風熱襲鼻方藥:清散暢鼻湯(薄荷3.葛根.豆豉.蒼耳子4.蔓荊子.甘草2,柳芽).消化不好加橘皮6;鼻粘膜發紫加黃芩6;頭痛甚者加白蒺藜發熱不退加桑葉,菊花各1面頰腫甚加板藍根5若因病毒感冒引起,可加大青葉12;涕如膿加七葉一枝花;兼咳嗽加杏仁,桔梗6;若是感受風暑加鮮藿香.方解:薄荷為主,散風熱,並能暢鼻;葛根,淡豆豉為輔.能使手太陰,足陽明所伏之風熱,得以速解;蒼耳子,蔓荊子為佐,祛風暢鼻,又上行搜風止痛;甘草,柳芽為使,調和眾藥.並引諸藥逐風外出.為感受風熱而患鼻病的基本方.3辛溫燠鼻法主治:鼻患稍久.鼻塞難通,溫罨則稍通.多涕,頭痛往往定時,或痛在頰,或痛在額,同時巔頂與太陽穴亦痛嗅覺差,但一旦氣通.則可知昧這些徵象主要見於慢性鼻竇炎(多數是上頜竇炎),可是慢性鼻炎有時也能使用此方.主要是全身症狀顯寒象.且是較久之病.舌多白苔,脈多沉緩.證屬寒氣久凝鼻部.方藥:辛溫燠鼻湯(辛夷.細辛3,檀香3.槁本.白芷,川芎.鮮松針3).亦可加蒼耳子6同用;消化不好加橘紅6,藿香1;舌苔白厚加生薑2片;若痰濕重加蒼術;眩暈加天麻,荷蒂5枚;頭痛甚加獨活6;若有血滯現象加當歸須1;寒象顯著又有腎陽虛,督脈虛之象者,可加鹿角片0.方解:辛夷為主.辛溫燠鼻;細辛,檀香為輔,協助主藥溫鼻宣竅;槁本,白芷為佐.祛風止痛.重點在於頭面;川芎,鮮松針為使.可增強宣透作用.為寒氣久凝鼻部的基本方.江蘇中醫2000年第21卷第8期4排膿清竇法主治:化膿性鼻竇炎,膿涕多,通氣不好,面頰隱痛.咽後壁受膿液刺激.往往有慢性炎症.同時老痰亦多.嗅覺常失靈.甚至有異味感,舌苔多牯滑.脈或滑或數.證屬熱毒聚於鼻部.除用迎香散(梅片,黃芩,甘草)或梔子散(梅片,梔子)吸鼻外,內服宜排膿,清解熱毒.方藥:排膿清竇湯(桔梗,黃芩,天花粉,浙貝母.七葉一枝花,金銀花葉.蒼耳子6,甘草節6).亦可加金蓮花6同用;頭痛加白芷.止痛又兼排膿;鼻竇有積膿加敗醬草15;若自然通道受阻,加皂角針1,炮甲片;有血熱現象加歸尾6,紫草1;膿涕帶血且鼻塞難通,加小薊.方解:桔梗,黃芩為主,排膿斷涕,清頜走竇;天花粉,浙貝母為輔,祛膿向外;七葉一枝花,金銀花葉為佐,杜絕生膿並解膿毒蒼耳子,甘草節為使,清熱解毒,又加暢鼻引經.為清血分解熱毒的基本方.附記:此方服7~14劑以後,膿涕已轉粘涕,量尚多者,或顯體力虛,脾虛,可用苡仁,冬瓜仁,山藥,白術,黃芪,黨參等,製成藥粉.調其善後.5清氣肅鼻法主治:慢性單純性鼻炎或兒童鼻炎,患日已久.時好時差.或夏秋較好而冬春轉差,重時則氣塞難通,平時每兩側交替不通,常覺頭昏.感風則症狀加重,粘涕多,下鼻甲雖大,但點藥可以收縮,觸之蠕軟,有時亦影響嗅覺(慢性上頒竇炎竇腔粘膜厚者,亦可用此方加味治之).舌苔,脈搏變化往往不大.證屬鼻患日久,氣失清肅.除用甲號清竅散(梅片,硼砂,荸薺粉)吸鼻外,內服以清上除濁為主.?方藥:清氣肅鼻湯(絲瓜藤5,荷蒂5枚,金蓮花6,龍井茶葉2).兒童可加甘草2;頭痛加菊花1'氣憋加橘絡;胃納欠佳,加薺菜花1,菰米1'慢性上頜竇炎粘膜增厚,可加浙貝母1,土貝母1.參照第一法,宜用微火煎.方解:絲瓜藤為主,清絡肅鼻;荷蒂為輔,有升清作用,能清氣分.可治頭昏;金蓮花為佐,清熱解毒.對五官慢性炎症有良效龍井茶葉為使,能引藥力較持久地作用于高巔.此方輕可去實,為清氣分治鼻炎的基本方.6消腫闊鼻法主治:肥厚性鼻炎,鼻甲增大,粘膜肥厚,點藥不能收縮,通氣差,嗅覺欠靈,常用口呼吸.若痰多者,脈多顯滑象;若血瘀者,脈又多呈澀象;舌質多青紫,舌苔多白色,痰多者則粘厚,證屬恙久而血凝氣滯,故局部僵化不消,以致吐納有礙.肺失清肅.痰濁難?43?化.除用利鼻散(梅片,白芷)或鵝不食草研末吸鼻外,內服宜從消腫清肺著手.方藥:消腫闊鼻湯(美蓉葉.絲瓜葉10~15,浙貝母,馬勃6,路路通6.紅花6,菖蒲6,蒼耳子5).中隔肥厚而全身症狀無熱象者,加鹿角;痰多者加陳皮,半夏各1'氣憋加橘絡,或郁金1;僵腫加山慈姑,土貝母各1;若須增強和血作用,可加當歸1.方解:美蓉葉,絲瓜葉為主,清肺消腫閼鼻'浙貝母,馬勃為輔.協助主藥發揮更好作用;路路通,紅花為佐,通氣活血,消腫散結;菖蒲,蒼耳子為使,通竅暢鼻.7滋陰潤鼻法主治:慢性乾燥性鼻炎,鼻腔粘膜乾燥,粘膜之上往往復薄層痂皮,自覺發幹.有時發癢,或有灼熱

 

 

 感 冒

參考方劑:

葛根湯、九味羌活湯、十神湯、麻黃湯、大青龍湯、麻杏甘石湯、

銀翹散、荊防敗毒散、辛夷散、香蘇散、參蘇飲、人參敗毒散、補中益氣湯等隨症應用。

 │TOP│

 咳 嗽

參考方劑:

止嗽散、寧嗽丸、頓嗽湯、二陳湯、杏蘇散、桑菊飲、麥門冬湯、

百合固金湯、柴陷湯、滋陰降火湯等隨症應用。

 │TOP│

 氣 喘

參考方劑:

麻黃湯、麻杏甘石湯、射干麻黃湯、定喘湯、小青龍湯、大青龍湯、

神秘湯、蘇子降氣湯等隨症應用。

麻杏甘石湯 2g + 半夏厚朴湯 2g + 桑白皮 1g

小青龍湯 2g + 定喘湯 2g + 杏仁 1g

小柴胡湯 2g + 半夏厚朴湯 2g + 杏仁 1g

 │TOP│

 慢性支氣管炎

參考方劑:

二陳湯、小青龍湯、清肺湯、清燥救肺湯、華蓋散、瀉白散等隨症應用。

 │TOP│

 肺氣腫

參考方劑:

小柴胡湯、百合固金湯、麥門冬湯、清燥救肺湯,

合用燕窩更好(經濟用雪耳燉冰糖)。

 │TOP│

 過敏性鼻炎

參考方劑:

優鼻湯+辛夷清肺湯+十味敗毒散

荊防敗毒散+辛夷散+補中益氣湯

玉屏風散+辛夷+蒼耳子+白芷+黨參

 │TOP│

 慢性扁桃腺炎 

參考方劑:

清心利膈湯+知柏地黃丸

 │TOP│

 急性咽喉、扁桃腺炎 

參考方劑:

普濟消毒飲、清心利膈湯、涼膈散、銀翹散等隨症應用。

 │TOP│

 中 耳 炎

參考方劑:

普濟消毒飲、龍膽瀉肝湯、荊芥連翹湯、柴胡清肝湯等隨症應用。

 │TOP│

 百 日 咳

參考方劑:

小青龍湯、麥門冬湯、頓嗽散、小柴胡湯、半夏厚朴湯、黃連解毒湯;

止嗽散+清燥救肺湯等隨症應用。

 │TOP│

 聲 嗄 啞

參考方劑:

響聲破笛丸、百合固金湯;

麥門冬湯+半夏厚朴湯+玄參+桔梗等隨症應用。

 │TOP│

 咽喉異常感

參考方劑:

半夏厚朴湯、柴胡龍牡湯等隨症應用。

 │TOP│

 口內炎(生扉嗤)舌瘡

參考方劑:

導赤散、涼膈散、甘露飲、三黃瀉心湯、柴胡清肝湯、十味敗毒散

等隨症應用。

 │TOP│

 牙痛、齒槽膿漏

參考方劑:

甘露飲+玉女煎;葛根湯+黃連解毒湯或甘露飲+清胃散。

 │TOP│

 鼻 炎

參考方劑:

黃連解毒湯、三黃瀉心湯、甘露飲、桂枝茯苓丸、小建中湯、溫清飲

等隨症應用。

 │TOP│

 高 血 壓

參考方劑:

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大柴胡湯、鉤藤散、防風通聖散等隨症

應用。

 │TOP│

 中風後遺症

參考方劑:

八味地黃丸、黃耆五物湯、補陽還五湯、黃連解毒湯、鉤藤散、

桂枝茯苓丸、柴胡龍牡湯等酌情使用。

 │TOP│

 半身不遂

參考方劑:

四物湯+黃柏+蒼朮;六君子湯+黃柏+赤芍;

四逆散+八味地黃丸、補陽還五湯、黃耆五物湯等。

 │TOP│

 麻木不仁

參考方劑:

二陳湯、六君子湯、四物湯、鉤藤散等隨症應用。

 │TOP│

 神 經 痛

參考方劑:

三叉神經痛:葛根湯、川芎茶調散、五苓散。

肋間神經痛:柴陷湯、四逆散、柴胡清肝湯、當歸拈痛湯、五積散。

坐骨神經痛:疏經活血湯、當歸四逆湯、蠲痺湯。

 │TOP│

 動脈硬化

參考方劑:

八味地黃丸2g+柴胡龍牡湯2g+山查1g+毛冬青1g 。

天王補心丹2g+逍遙散2g+山楂1g+毛冬青1g。

六味地黃丸2g+栝樓實1g+薤白1g+赤芍1g+雞血藤1g+葛根1g。

 │TOP│

 心肌梗塞之預防

參考方劑:

大柴胡湯、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鉤藤散、防風通聖散、

柴胡龍牡湯、八味地黃丸、當歸芍藥散等隨症應用。

 │TOP│

 心臟衰弱與保養

參考方劑:

養心湯、炙甘草湯、天王補心丹、歸脾湯、加味逍遙散、五苓散等隨症應用。

 │TOP│

 心悸、不整脈

參考方劑:

知柏地黃丸+天王補心丹+柴胡龍牡湯。

加味逍遙散+苓桂朮甘湯+柴胡龍牡湯。

半夏厚朴湯+炙甘草湯+柴胡龍牡湯。

 │TOP│

 甲狀腺機能亢進

參考方劑:

炙甘草湯+加味逍遙散。

半夏厚朴湯+柴胡龍牡湯。

 │TOP│

 低血壓症

參考方劑:

半夏天麻白朮湯、歸脾湯、十全大補湯、真武湯、濟生腎氣丸等隨症應用。

 │TOP│

 貧 血

參考方劑:

四物湯、四君子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歸脾湯、炙甘草湯等隨

症應用。

 │TOP│

 梅尼爾氏症

參考方劑:

苓桂朮甘湯、加味逍遙散、知柏地黃丸、鉤藤散、半夏天麻白朮湯、

歸脾湯、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溫膽湯、真武湯、桂枝茯苓丸、

柴胡龍牡湯等隨症應用。

 │TOP│

 耳鳴、重聽

參考方劑:

益氣聰明湯、鉤藤散、八味地黃丸、防風通聖散、大柴胡湯、

柴胡龍牡湯、柴胡清肝湯、銀翹散、龍膽瀉肝湯。

六味地黃丸+五味子+磁石;  苓桂朮甘湯+四物湯。

 │TOP│

 不 眠 症

參考方劑:

天王補心丹、酸棗仁湯、歸脾湯、養心湯、溫膽湯、六味地黃丸、柴胡龍牡湯等隨症應用。

 │TOP│

 嗜 睡 症

參考方劑:

半夏天麻白朮湯+六君子湯。

 │TOP│

 身 心 症

參考方劑:

桂枝茯苓丸+六君子湯。

 │TOP│

 失神、情緒不安

參考方劑:

抑肝散、烏藥順氣散、柴胡龍牡湯。

 │TOP│

 歇斯底里症

參考方劑:

甘麥大棗湯、苓桂朮甘湯、抑肝散、柴胡龍牡湯。

 │TOP│

 精神分裂症

參考方劑:

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柴胡龍牡湯、桃核承氣湯、溫膽湯、甘麥大棗湯、歸脾湯、酸棗仁湯等隨症應用。

 │TOP│

 健忘症、老人痴呆症

參考方劑:

歸脾湯、八味地黃丸、人參養榮湯、溫膽湯、補中益氣湯、天王補心丹。

 │TOP│

 胃、十二指腸潰瘍

參考方劑:

仙豐胃散、安中散、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湯。

 │TOP│

 胃 下 垂

參考方劑:

半夏厚朴湯+加味逍遙散。

 │TOP│

 慢性腸炎

參考方劑:

虛瀉:參苓白朮湯+補中益氣湯。

水瀉:五苓散+藿香正氣散(四逆散)。

 │TOP│

 下痢整腸

參考方劑:

白頭翁湯、黃連湯、黃芩湯、葛根黃芩黃連湯、藿香正氣散、

半夏瀉心湯、參苓白朮湯、補中益氣湯等隨症應用。

 │TOP│

 便 秘

參考方劑:

麻子仁丸、潤腸湯、三黃瀉心湯、大柴胡湯、桃核承氣湯、乙字湯、

防風通聖散等隨症應用。

 │TOP│

 疝氣、疝痛

參考方劑:

補中益氣湯10g+小茴香1g+延胡索1g+吳茱萸1g+木香1g+

川楝子1g,以上一天份等用。

 │TOP│

 腹 膜 炎

參考方劑:

四逆散、藿香正氣散、桂枝加芍藥湯、小建中湯、血府逐瘀、

排膿散等隨症應用。

 │TOP│

 胰 臟 炎

參考方劑:

柴胡桂枝湯、大柴胡湯、桃核承氣湯。

 │TOP│

 糖 尿 病

參考方劑:

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濟生腎氣丸、大柴胡湯、防風通聖散、

白虎湯、生脈飲、黃耆湯等隨症應用。

大柴胡湯2g+參苓白朮湯2g+濟生腎氣丸2g。

濟生腎氣丸2g+清心蓮子飲2g+參苓白朮湯1.5g+人參1g。

 │TOP│

 慢性肝炎

參考方劑:

仙豐龍膽瀉肝濃縮膠囊、大柴胡湯、小柴胡湯、茵陳五苓散。

 │TOP│

 膽 結 石

參考方劑:

大柴胡湯+溫膽湯+海金沙+化石草或金錢草、內金

疼痛厲害合用芍藥甘草湯。

 │TOP│

 減肥(通用)

參考方劑:

防風通聖散2g+防己黃耆湯2g+山楂1g+車前子1g+陳皮0.5g+

甘草0.5g每日2~3次。

 │TOP│

 腎 炎

參考方劑:

急性:五苓散、豬苓湯、小柴胡湯。

慢性: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濟生腎氣丸)、五苓散、防己黃

耆湯、參苓白朮湯。

尿毒症:五苓散、八味地黃丸、黃連解毒湯;有錢者以熊膽、綠豆

代替黃連解毒湯更好,(但熊膽已經禁用)。

 │TOP│

 腎 結 石

參考方劑:

八正散、萆薢分清飲、清心蓮子飲等合用化石草、海金砂。

 │TOP│

 膀胱炎、尿道炎

參考方劑:

五淋散、八正散、龍膽瀉肝湯、八味地黃丸等隨症應用。

 │TOP│

 攝護腺肥大症

參考方劑:

八味地黃丸、濟生腎氣丸、桂枝茯苓丸;日常吃向日葵子。

 │TOP│

 精力減退

參考方劑:

仙豐補腎丸、八味地黃丸、濟生腎氣丸、還少丹、歸脾湯、四物湯、

十全大補湯、柴胡龍牡湯、補中益氣湯+小柴胡湯等隨症應用。

 │TOP│

 早洩、遺精

參考方劑:

六味地黃丸+桑螵蛸散; 金鎖固精丸+抑肝散。

補中益氣湯+歸脾湯或還少丹。

 │TOP│

 夜 尿 症

參考方劑:

八味地黃丸+桑螵蛸散(柴胡龍牡湯);

參苓白朮湯+補中益氣湯; 濟生腎氣丸+鹿茸

小建中湯(小兒用)。

 │TOP│

 皮膚過敏搔癢症

參考方劑:

消風散+荊防敗毒散。

溫清飲+十味敗毒散。  

外陰癢:龍膽瀉肝湯+土茯苓+金銀花。  疼痛兼用葛根湯

 │TOP│

 濕 疹

參考方劑:

急性:龍膽瀉肝湯+當歸+蟬退。

慢性:消風散、十味敗毒散、荊防敗毒散、溫清飲、真武湯等隨症應用。

化妝品過敏:黃連解毒湯、苓桂朮甘湯。

      大柴胡湯+十味敗毒散。

 │TOP│

 暗瘡、青春痘

參考方劑:

清上防風湯、荊芥連翹湯、溫清飲+薏苡仁。

發炎者合用黃連解毒湯。

 │TOP│

 女人肝斑

參考方劑:

當歸芍藥湯(桂枝茯苓丸)+薏苡仁。

更年期肝斑:加味逍遙散+四物湯+紫河車。

 │TOP│

 黑皮、紅皮症

參考方劑:

肝斑或色素沉積者:溫清飲或十味敗毒散或加味逍遙散+薏苡仁、紫河車長期服用即可改善。

 │TOP│

 酒 齇 鼻

參考方劑:

三黃瀉心湯、清上防風湯、桃核承氣湯、防風通聖散、葛根黃芩黃連湯、黃連解毒湯+排膿散等隨症應用。

 │TOP│

 天 皰 瘡

參考方劑:

清暑益氣湯+荊防敗毒散+六一散

 │TOP│

 單純性皰疹

參考方劑:

板藍根+馬齒莧+紫草根+薏苡仁或龍膽瀉肝湯+山豆根+金銀花。

 │TOP│

 帶狀皰疹

參考方劑:

龍膽瀉肝湯+牡蠣+磁石。

溼性:龍膽瀉肝湯+二陳湯。

肝火大 :龍膽瀉肝湯+柴胡清肝湯。

 │TOP│

 脫 毛 症

參考方劑:

荊芥連翹湯、柴胡龍牡湯、人參養榮湯等隨症應用。

大柴胡湯(小柴胡湯)+柴胡龍牡湯+何首烏。

 │TOP│

 汗 斑

參考方劑:

麻杏薏甘湯+十味敗毒散; 歸耆建中湯+荊芥連翹湯。

 │TOP│

 多 汗 症

參考方劑:

玉屏風散、防己黃耆湯+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

 │TOP│

 狐 臭

參考方劑:

防己黃耆湯、龍膽瀉肝湯+黃耆。

 │TOP│

 富貴手、主婦手

參考方劑:

溫經湯+平胃散+消風散。     導赤散+五味消毒飲。

溫清飲+消風散+防風通聖散。

當歸四逆湯+吳茱萸生薑湯。

 │TOP│

 風 濕 症

參考方劑:

獨活寄生湯、疏經活血湯、三痺湯、當歸拈痛湯等隨症應用;

有浮腫或一觸即痛時兼用葛根湯。

 │TOP│

 痛 風 症

參考方劑:

上中下通用痛風丸、當歸拈痛湯。預防用越婢加朮湯;

保養用還少丹。

 │TOP│

 五十肩、肩週炎

參考方劑:

二朮湯、葛根湯、桂枝茯苓丸、防風通聖散、桃核承氣湯等隨症應用。

 │TOP│

 紫斑症、浮腳筋

參考方劑:

疏經活血湯、當歸芍藥湯、桂枝茯苓丸、歸脾湯。

小兒用小建中湯。

 │TOP│

 痔瘡、脫肛

參考方劑:

乙字湯;乙字湯+補中益氣湯+赤石脂,痔痛合用芍藥甘草;

痔血合用槐花散或消痔丸。

 │TOP│

 乳 腺 炎

參考方劑:

十六味流氣飲、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氣湯、十味敗毒散、葛根湯、

普濟消毒飲等隨症應用。

 │TOP│

 子宮內膜炎

參考方劑:

桂枝茯苓丸、當歸四逆湯、龍膽瀉肝湯、清心蓮子飲、當歸芍藥散

、逍遙散等隨症應用。

 │TOP│

 子宮筋腫

參考方劑:

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氣湯、散腫潰堅湯、龍膽瀉肝湯、溫經湯、

少腹逐瘀湯、芎歸膠艾湯、歸脾湯。

 │TOP│

 子宮脫垂

參考方劑:

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赤石脂)。

龍膽瀉肝湯+逍遙散(溫經湯)。

當歸四逆湯+吳茱萸生薑湯。

 │TOP│

 月經不調

參考方劑:

溫經湯、調經丸、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加味逍遙散、

芎歸膠艾湯、折衝飲、小建中湯等隨症應用。

 │TOP│

 帶 下 症

參考方劑:

八味帶下方、龍膽瀉肝湯、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完帶湯、

清心蓮子飲、加味逍遙散、柴胡龍牡湯、五積散、溫經湯、

十全大補湯、八味地黃丸等隨症應用。

 │TOP│

 不 孕 症

參考方劑:

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十全大補湯、加味逍遙散、溫經湯、

真武湯等隨症應用。

 │TOP│

 習慣性流產

參考方劑:

當歸芍藥散、補中益氣湯、八珍湯、逍遙散、保產無憂方、抑肝散等隨症應用。

 │TOP│

 更年期障礙

參考方劑:

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芎歸膠艾湯、四物湯加減方、加味逍遙散

、柴胡龍牡湯、柴胡桂枝湯、桂枝加龍牡湯、清心蓮子飲、半夏厚朴

湯、甘麥大棗湯、苓桂朮甘湯、黃連解毒湯、抑肝散、真武湯等隨症應用。

 │TOP│

 小兒夜驚

參考方劑:

小建中湯、小兒萬病回春散;抑肝散+陳皮+半夏;

抑肝散+溫膽湯; 抑肝散+柴胡龍牡湯。

 │TOP│

 小兒發育不良

參考方劑:

補中益氣湯、小柴胡湯、抑肝散、六君子湯。

 │TOP│

 增強免疫力

參考方劑:

小柴胡湯+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濟生腎氣丸)。

易感風寒:玉屏風散+桂枝湯。

 │TOP│

 
中醫稱:鼻淵
    “淵”是淵深之意,形容鼻涕量多,流涕時間久。

 
頭顱中線偏左的切片,可清楚的看見額竇、篩竇和蝶竇。下鼻甲(道)位於上額竇相對之處。

【古書記戴】

 <內經、素問、氣厥論 >
 ”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
 <景岳全書、卷二十七>
 ”鼻淵證、總由太陽督脈之火甚者上連於腦而津津不已、又名腦漏
 。”
 <幼幼集成、卷 四 >
 ”鼻淵者、流涕腥臭、此膽移熱於腦、又名腦崩。”

【臨床表徵】

 症狀:本病的主要症狀表現為鼻涕多量、濁涕,伴有頭痛、鼻塞、
    嗅覺減退。
    頭痛:實證;頭痛較劇或前額頭痛,或枕後痛,或雙側太陽
          穴疼痛。
       虛證;頭部鈍痛或悶痛、伴頭昏不適。
    鼻塞:實證;多為持續性鼻塞。
       虛蹬;鼻塞輕重不等。
  嗅覺減退:實證;暫時性嗅覺減退或喪失。
       虛證;可輕可重,暫時性嗅覺減退。

 檢查:鼻甲腫脹、鼻道見膿涕引流。
    鼻流濁涕:實證;鼻涕黏稠黃濁而量多,或涕中帶血絲,或
            有臭味。
         虛證;鼻涕黏黃或黏白。
    鼻甲腫脹:實證,鼻甲紅腫。
         虛證,鼻甲淡紅、腫脹。

 
頭顱右方矢狀切片。三顆臼齒齒根頂都離上頜竇下壁很近
,若其中的一個牙根發炎時,便很容易造成上頜竇炎。

【中醫辨證】

 肺經風熱

 病因:(1)生活起居失常。(2)寒暖不調。
    (3)過度疲勞。易被外邪侵犯。
 主證:鼻流多量黃白黏涕,鼻塞時作,嗅覺減退,鼻甲黏膜紅腫,
    前額或顴部疼痛,全身並見發熱惡寒,咳嗽痰多,口乾,舌
    質紅,苔薄白,脈浮數或浮滑數。
 治療:治則;疏風清熱、芳香通竅。
 方藥:蒼耳散(可加菊花:疏風清熱;葛根:升發清陽解熱生津;
    黃芩、連翹:清肺熱)。

 膽府鬱熱

 病因:(1)情志不暢、膽失疏泄。(2)外感邪熱、內犯於膽。
    (3)飲酒過度、酒歸於膽。
 主證:鼻涕黃濁黏稠如膿,量多、有臭味、鼻塞、嗅覺差、鼻竅肌
    膜紅赤腫脹,頭痛劇烈,或前額痛,或雙側太陽穴痛,或面
    部顴骨疼痛,全身並見發熱,口苦咽乾,目眩、耳嗚耳聾,
    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治療:治則;清泄膽熱,利濕通竅。
 方藥:龍膽瀉肝湯、當歸龍薈丸。

 脾經濕熱

 病因:(1)過食肥甘、濕熱內生。(2)外邪侵龔、內傷脾胃。
 主證:鼻涕黃濁量多,涓涓長流,涕帶臭味,鼻塞較甚。嗅覺消失
    ,鼻竅肌膜紅腫,全身並見頭痛劇烈,頭重脹不適,肢體困
    倦,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
    數或。
 治療:治則;清脾瀉熱、利濕祛濁。
 方藥:黃芩滑石湯、加味四苓散、甘露消毒丹。

 肺脾氣虛

 病因:(1)病後失養、體質虛弱。(2)邪毒內困、遷延失治。
    (3)勞倦過度、正氣耗傷。

☆肺氣虛寒

 主證:鼻涕黏白而量多,無臭味,嗅覺減退,鼻塞或輕或重,鼻竅
    肌膜腫脹淡紅,每遇風冷則症狀加重。全身可見頭重頭昏,
    自汗惡風,氣短無力,懶言聲低,咳嗽痰稀,舌質淡,苔薄
    白,脈緩弱。
 治則:溫補肺氣,疏散風寒。
 方藥:選用溫肺止流丹加蒼耳子、辛夷花、白芷。

 註:(如肺脾氣虛,易感外邪,常患感冒者,可加玉屏風散,以益
   氣固表。頭痛頭重頭暈者,選加白芷、川芎、蒿本、白蒺藜等
   。鼻塞較甚者,可選加白芷、辛荑花、蒼耳子、石菖蒲等以芳
   香通竅。鼻涕黃濁量多者,因濕濁滯留,久鬱化熱,為正虛邪
   實,需用托裡透膿之法,可選用托裡消毒散。或可加黃蓮、車
   前子、木通等以清利濕熱 )。

☆脾氣虛弱

 主證:鼻涕黏白或黏黃量多,無臭味,鼻塞較重,嗅覺減退,鼻內
    黏膜淡紅,腫脹較甚,全身並見頭重眩暈,肢倦乏力,食少
    腹脹,面色蒼白或萎黃,食少便溏,舌質淡,苔薄白,脈緩
    弱。
 治則:宜健脾益氣,清利濕濁。
 方藥:參苓白朮散加黃耆、澤瀉。加黃耆:加強方中補氣之功。澤
    瀉,健脾利濕。亦可選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通、澤瀉,以補中
    益氣,升清化濕。

  鼻竇是頭部骨骼中充滿氣體的空腔,這些空腔內充滿著黏膜,而
 且有通道與鼻腔相通,鼻竇有四對、左右各一共八個鼻竇腔,
    上頷竇 (Maxillary )
    額竇 (Frontal )
    篩竇 (Ethmoid)
    蝶竇 (Sphenoid )。

 鼻竇功能:(1)調節空氣。
      (2)減輕顱骨重量。
      (3)鼻腔的共鳴作用。

  當鼻竇的黏膜腫脹及發炎、變得紅腫、分泌物大量產生,把通道
 阻塞、造成鼻腔清理作用發生障礙,無法宣洩、蓄積於鼻竇之中引
 發慢性鼻竇炎。

【臨床表徵】

 主要:流鼻膿、鼻塞、顏面痛、嗅覺失靈、黃涕腥臭、倒流入咽中
   。
 次要:牙齒痛、發燒、口臭、咳嗽。
 其他:耳鳴、心悸、頭暈、頭痛、咽痛、胸悶。

 鼻竇炎症狀托延療程時間之後,可怕的併發症:
 (1)(眼睛 Eye) 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眼睛膿腫 。
 (2)(腦部 Brain)腦膜炎腦部膿腫。

【臨床病因】

 (1)鼻道狹窄或阻塞 [鼻黏膜充血,增生肥大 (鼻腔鼻甲部份) ]。
   (註A)
 (2)鼻腔內空氣流通受阻(鼻中膈彎曲,長瘤或有異物)。(註B)
 (3)鼻黏膜纖毛上皮受損(因滴鼻劑過量或化學藥物反應)。
 (4)鼻黏膜受到細菌感染、由鼻腔傳入鼻竇的壓力過大(擤鼻
     涕的方法不當)。(註C)
 (5)少數為游泳或拔牙不慎(牙漏)引發牙根發炎導致鼻竇炎。

 註A:鼻道狹窄或阻塞:
    鼻病與各人體質有密切的關係,雙親會把容易羅患鼻竇炎的
    體質遺傳給子女。有過敏體質的人也容易感染此症。重複的
    感冒,長期性鼻腔反覆發炎,導致鼻腔鼻甲黏膜肥厚腫脹、
    形成慢性肥厚性鼻炎,使得鼻腔變窄、呼吸困難、產生分泌
    物滯留或倒流現象,堵塞鼻竇開口而導致鼻竇炎。

 註B:鼻腔內空氣流通受阻:
    由於先天性或後天性因素所產生鼻中膈彎曲,當引起肥厚性
    鼻炎時,鼻腔的分柲物就更無法排泄,空氣通過的流量會不
    平衡,當然也無法充分的換氣。如體質虛弱感冒就引起急性
    鼻炎,鼻粘膜的炎症會從鼻腔蔓延到副鼻竇內,使得鼻黏膜
    腫脹、換氣及排氣愈困難。而抵抗力變弱的黏膜,容易感染
    細菌而引起化膿、其分泌物會排泄困難、而逐漸積聚形成蓄
    膿狀態、這就是蓄膿症(引發鼻竇炎)。尤其小孩子抵抗力
    弱容易感染細菌所以常常感染鼻竇炎。

    鼻中膈骨頭顯著增厚、往前傾入鼻腔造成先天性畸形現象,通
    常都是先天造成鼻翼和鼻尖左右不對稱、或鼻骨與軟骨連接處
    畸形增厚彎曲而變狹窄。後天性意外撞擊鼻骨內部之外傷性變
    形,就本院治療鼻中膈彎曲而言,使用純高貴中藥材特殊提煉
    藥膏,加上硬質棉花固定矯正軟骨彎曲組織部位,療程中不痛
    ,因保留了軟骨能避免日後併發症的出現。在一般情況下、改
    善創傷彎曲矯正療程大概7~20天就有健康的鼻子。

 註C:鼻粘膜受到細菌感染:
    因鼻腔空氣傳入鼻竇的壓力過大如擤鼻涕的方法不當。
    (正確方法:口微開、互換壓鼻翼、以單邊輕微擤鼻涕即對)

☆黴菌型鼻竇炎(Fungal Sinusitis)

 症 狀:慢性鼻竇炎、有鼻過敏史,病情進展十分慢,鼻涕多為咖
     啡色或帶血絲,並有惡臭味,多發生於單側、多見以黃麴
     黴菌為多。
 併發症:『鼻腦型白黴菌症』多見於免疫功能不全者(Cancer. AIDS
     …….)造成鼻腔壞死,侵入眼睛及腦部,死亡率很高。

【診斷方法】

 (1)副鼻竇X光(Sinus Routine )。
 (2)電腦斷層攝影(Sinus CT Coronal View )。
 (3)鼻內視鏡檢查(Nasal Endoscopy)。
 (4)望聞問切各鼻竇位置處、腫脹、刺痛、微熱感,分泌物乳白色
     、嗅感惡臭。若分泌物頻繁嚴重時,可請專科醫師檢查,免耽
     誤鼻病惡化。

 治療:(內科)西醫以抗生素為主,以收斂劑(Ephedrine)、黏膜
        酵素(Danzen )、類固醇噴劑為輔。
    (外科)西醫以手術為主。

☆鼻竇炎應儘快治療,因有鼻竇炎病史而得鼻咽癌(NPC)是常人 5
 倍之多。

台長: 期指贏家
人氣(5,00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養生雜記 |
此分類下一篇:治過敏鼻炎
此分類上一篇:慢性鼻炎治療新觀點初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