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4-27 08:00:00| 人氣1,3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心不定,因為世界變得太快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上週4/22是世界地球日,其旨在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目標的意識,不過環保固然重要,若說到永續發展,其實根本還是在於人心,我們對於自己的「心」,有好好保護嗎?

《禮記‧大學》所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這段文句告訴我們,一個經過學習修養的成年人(大學乃是“大人之學),必須能彰顯品德,最終達到至善,是依「」五個步驟而成。「定」是根本,若心不定,就什麼也不用說了,就好比嬰兒學走路,站都站不穩了,又怎麼會跑會跳呢?

然而世俗人心愈趨浮動,隨著文明進步,人們的心智反而倒退,甚至「三十不立」、「四十仍惑」、「五十不知天命」,更不用說六十、七十了。雖然現代人的壽命變長,好像也沒什麼幫助,只是讓原本虛擲的時光變得更長罷了。

人心不定的原因大致為二:一是外在環境不安定,二是內心定性的修養不足。要進行內在修養必須等待人成長至一定程度,但人一生下來,最先一定是被外在影響的。以往外在不安定因素多為天災(例如水旱災)人禍(例如戰亂),但號稱和平盛世的21世紀,即使是豐衣足食的台灣,為何人心仍不定?


因為世界變得太快,所謂的「傳統(經驗)」難以累積。以往社會有一準則可遵循,但現在日新又新、瞬息萬變,什麼也留不住,才剛適應一種生活方式,又出現新的事物得重新適應,人心便如浮萍漂蕩,無法扎根滋養。

求新求變並非不好,況且環境中有新的變化是必然發生的,但若人們缺少停留凝視感受思考驗證這一連串行動,便無法進行更深層的思想或創意,這也是為何現在「經典難現」的原因之一,更別說適應新的變化,很可能囫圇吞棗、盲目起舞跟從,或是無法招架而惴惴不安。長期下來,人們活得無趣又沒意思,便把氣力發洩在一些無意義的事情上(因為自身也找不到、也不了解意義為何),於是產生更多動亂,人心也更惶惶不安,如此惡性循環下,人的素質很難有更高層次的進步。


「安身立命」這句成語分別出自《呂氏春秋》和《孟子.盡心上》,是說人要有居處得以容身,才能進一步修身養性,以奉天命。而「容身」不只是有房子住、有地方待就好,而是處於一個安心之處,能讓自己好好停留、凝視、思考各種人事物,且精神上有了寄托,進而創作、發展,如此才能精進。


曾有一則知名廣告如是說:「世界越快,心則慢。」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或許要不隨波逐流的慢下來,恐怕是有點難;但反過來想,一直隨波逐流,又有什麼好處呢?就好比身處人潮擁擠的觀光景點,一直被人潮推著走,無法好好停下來觀賞美景、把玩奇物、與人交流,又有什麼樂趣可言呢?


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雖然各有各的限制,即使在有限的選擇中,我們也盡可能的找到讓自己「心定」的方式,才能長久的好好生活著。若心不定,即使長命百歲,也多是一片空白或是憂鬱、恐慌、厭世,這些都是品質不佳的生活模式。


在這分裂、破碎的社會,找到一個完整的自己,是非常重要且困難的課題,但我們仍要去做,這比考高分進資優學校、進大公司還重要,若心定不下來,在學校或職場上也待不住的。因此,唯有讓自己安定下來,才能找到真正的快樂,只可惜無論在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沒有人主動告訴我們怎麼做,也沒有人告知其重要性,若能及早自覺,受益的不只是自己,更可能影響身邊的人,進而攜手創造一個安定的環境,讓彼此更好。

台長: Tinkle
人氣(1,346)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創作坊」居,大不易 |
此分類下一篇:為何都21世紀了,仍盛行「唯有讀書高」的觀念?
此分類上一篇:為什麼閏月沒有節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