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8-08 08:00:00| 人氣6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親子之間可等價交換?大錯特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天是父親節,不過生活中不乏對父母歌功頌德的圖文,反倒該注意的是親子之間相處這個大難題,無論古今中外,都存在這個問題,輕則影響家庭,重則影響社會、國家,為什麼這個問題會如此嚴重?若說是個性不合、理念不同,這在朋友、情侶、同事等人際之間也會發生呀,為何在親子之間特別嚴重?我竊自思索,其中一大原因應是一開始的不平等。

父母與子女之間有種奇怪的「等價交換」,尤其東方人所說的「養兒防老」,其實直接來說,就是「你小時候我養你,你長大養我」,所以有些親子之間吵架衝突,甚至會脫口說:「把我以前花在你身上的錢還我!」這看起來好似公平,其實很不公平,我以下列幾點說明:

1.選擇權
父母有要不要生孩子的選擇權,但孩子完全沒有選擇權;而且孩子出生後,父母有一定機率去形塑孩子的人格,但孩子出生時,父母已定型,就算不喜歡也無法改變,就算溝通請父母改變,也很有可能被指責「不孝子」、「敢管到你爸/媽來」之類,實在很無奈,似乎要達到一般父母所認為的孝順,就是得全盤接受父母的所有一切?還真的是很不公平呢!



2.貶低心理
父母有了孩子,通常會覺得自己有掌握控制孩子的權力,雖然父母的確需要管教權,但很多父母會以「造物主」的心態,當孩子一出生,會覺得「我賜你生命、賜你吃穿、賜你居住…」,儼然孩子一出生就是欠他們的,甚至中華文化還有「削骨還父、削肉還母」的說法,真是令人咋舌!照理來說孩子出生就是獨立個體,不是父母的一部分,也不會是父母的財產,然而在那樣扭曲的觀念下,孩子就得低聲下氣,不得忤逆,不得有和父母不同的想法。

當孩子也很吃虧,首先光是叫了數十年的「爸/媽」就很虧了,想想如果一個朋友(或者陌生人),要你叫他「爸/媽」,叫一聲給你一千元甚至一萬元,你叫不叫?也許有人會說這樣很賺,叫幾聲也無妨,但你會願意也是看在錢的份上,那請問你的孩子這些年來叫你幾聲,你要不要也比照給他錢?

還有就是「寄人籬下的壓抑」,可能有人會問:「我和孩子是同住在家裡的一家人,哪來什麼寄人籬下?」那是指一般父母若有給孩子「家」的感覺,但我這邊說的是,其實不少家庭並沒有給孩子「家」的感覺,尤其是父母有「造物主」或「控制狂」心態時,孩子每天被呼來喝去、不准做這個做那個,只能乖乖聽話,真的很壓抑。就算說在職場也有這般無奈,但至少有薪水領呀,孩子沒有辦法獲得報酬,心理無法平衡,難怪很多家裡沒愛的孩子會被壞,就是這樣來的。




3.否定人格
比前一項更慘的是直接被否定,有些父母會覺得自己的決定最好,無論孩子提出什麼,常常會以「聽我的準沒錯」、「我是為你好」、「你這樣怎麼行!我跟你說我都幫你想好了…」、「沒有我幫你做,看你要怎麼辦…」之類的,這類父母通常連讓孩子嘗試的機會都不太給,更不容許孩子失敗,一旦失敗,必定將孩子攻擊得體無完膚,甚至懷疑自我、懷疑人生,覺得自己很沒用。

4.溝通權
不少親子之間,溝通權僅在父母手上(父母想溝通才溝通,孩子不能提出溝通),或是根本沒有「溝通」這件事,上(父母)對下(子女)傳達叫「命令」,下(子女)對上(父母)傳達叫「頂嘴」,子女怎麼說怎麼錯,真是有苦難言。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明理、肯溝通的父母,尤其中華文化裡常說「父母之命不可違」,或是台灣以前常聽「囝仔人有耳無嘴」,都是叫孩子只聽不說,相形之下,歐美國家常鼓勵孩子表達自我的教育方式,真的差很多。



以上幾點看來,親子之間根本無法單純的以金錢花費來等價交換,如果以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金錢、心力來看,孩子在兩項都吃虧。想想小時候孩子吃不夠,在外面吃還可以點兒童餐,而且孩子是愈長大愈省心(狀況愈來愈好);父母即使老了,各項花費仍是成人花費(除了一定年紀有敬老價之類的),而且愈老愈費心(狀況愈來愈差),兩者壓力負擔是不一樣的。

既然如此不等價,那還憑什麼提「養兒防老」這種交易,而且對孩子而言是種強迫交易,簡直像是強迫借高利貸嘛!孩子並沒有拜託你生下他,說不定他根本不想當你的小孩(因為沒有選擇權呀)。

「養兒防老」這句話本身就沒有愛,而僅是一樁交易,所以當父母的一定要把「養兒防老」這個觀念剔除,才算是真正的愛孩子,如果是真心愛孩子,給孩子良好的教育,相信孩子也會懂得感恩,而不是一開始就用「價格」衡量孩子,這樣就沒有「價值」了。

台長: Tinkl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