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25 18:27:55| 人氣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喬丹到村上春樹@黃哲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球迷罵、消基會跳出來、檢方分案追查是否「詐欺」,喬丹步下神壇,變成一介凡人,來時銷售紅盤,走時留下罵名,耐吉只好概括承受。

檢察官要查,就查吧;犯罪認定除了客觀證據,還得要有主觀犯意,這點上,耐吉公司於情義有虧,於法律應不致有罪。反倒能讓我們思索面對,當前紅火的「迷經濟」裡,一點荒怪現狀。

有人問了,「迷經濟」是什麼?請容我偷懶抄書,引用一位哈佛教授寫村上春樹的例子,這本「聽見100%的村上春樹」裡頭,有段描寫村上因「挪威的森林」熱銷七百萬冊,從「作家」變成「暢銷作家」的奇特現象:

——1987年出版「挪威的森林」後,村上從作家轉變成一種現象。他的主要讀者群是十幾二十歲的少女,形容這些人的特定名詞也很快就出現了:一家報紙稱其為「挪威族」,代表「迷戀這本書,希望認真討論愛情和如何生活的年輕女孩」。挪威族會抱著小說,成群出現在「挪威的森林」提到的新宿酒吧DUG,她們也會買紅綠版小說當做聖誕禮物(很多人希望溫柔體貼的渡邊徹,可以成為模範,改善她們男友的言行)。

——廣告業迅速利用了這股熱潮,到處可見舒適綠色森林景象的插畫,有個輕型地毯清潔器在廣告中利用這個當背景,宣稱它適合在「你不想打掃房子」,只想縱容自己在「挪威的森林和薄酒萊新酒裡,穿著絲質襯衣、赤腳遛答、不接電話」的日子裡使用。有個可愛的綠茶口味、綠茶形巧克力新品牌,標榜它「帶有純正愛情森林的味道」,包裝上以日文和英文寫著:挪威的森林。

村上書寫、喬丹灌籃,當他們逸出了原本的職業身分,變成一種流行文化現象,他們自身(神、大帝)或他們的作品(挪威、森林),就被賦予一種符號意義,被消費者投射各自的慾念、各自的想像,商業組織則是「夢想收割者」,從中操作牟利。

在村上的例子中,他對自己(及他的小說)變成一種商品,感到痛苦而無所適從,他推掉成噸拍廣告、改編電影的邀約,與妻子逃到歐洲,刻意寫了一本較為艱難冷僻的「舞.舞.舞」,作為「騷亂餘波中的復元」手段,然後,停了四年不曾發表長篇小說。

喬丹是另一種極端案例,他一方面用自己的名氣冒險,拍電影、打職棒、打高爾夫,最後才發現他除了籃球,最適合的工作是商人。他的名字、他的剪影,再加上一點高科技的神話想像,一點流行感的拜物情結,他隻手撐起了龐大的體育用品產業,也孳養了千萬名很少上籃球場(甚至沒看過幾場NBA轉播),卻把自己的夢想願念欲望,投胎轉寄在足下球鞋的粉絲。

作為一種集體心理現象及購買行為,「迷經濟」已是文化研究與企管教材的新興範本,有人想要販售它、有人憤怒批判它,喬丹的快閃事件,則給我們一絕佳的機會,重新思考所謂偶像崇拜、商品符號、炫耀消費這些糊答答的名詞意義。


圖片來源:http://www.geocities.com/Heartland/Ranch/2195/jordan00.html
邱立翔

台長: 黛博拉.戴
人氣(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