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6-10 11:28:04| 人氣1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個人評論: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利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所謂思維方式,就是我們對問題的探詩,解決,理解,分析等,所採取的思維方法。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就是從五千年文化中,中華民族漸漸形成的普遍思維方式。這種經過多年積累的思維方式,無論在當天四大文明古國,還是處於今日的發展中國家,都深深地影響了我國社會和人民,這些影響,有利,亦有弊。
  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很大程度上源於中國的古典學說,尤以先秦學說為甚。以儒家學說為例,差不多由漢武帝開始,儒學就成為中國的主要理論,它對人倫關係如君臣,父子,夫妻等都建立了一個明確的尺度,對人們的行動有了一個的規範,君臣父子各師其職,形成了一個強而有力的綱常關係,任何人都不能超越自己身處的“崗位”,否則便“有違倫常”,被所有人視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儒家這種重“忠考仁義”的思想體系,使得大部份中國人到今時今日還是以“父慈子孝”為基本的常理,而中國人“反哺”的特性至今還受到很多西方國家的羡慕。美國的一所大學曾做了一份報告,內容大概是這樣:“如果自己的配偶和自己的母親同時遇溺,你會先救那個?”統計的結果,在學校的大部分華裔學生會選擇先救母親,而美國本土的學生則多選先救配偶。雖然事後曾有西方學者“解析”說:“因為西方學生多信基督教,而把自己的母親看作聖母一樣慈祥,他們有理由相信自己母親理解先救配偶的苦衷。”不論學者們的解釋是否正確,華裔學生對於這個問題的選擇,明顯是受到儒家傳統思維的影響。由儒家思想所創立的強而有力的綱常系統,使得君王可以較容易地管理國家,然而,儒學發展到後期,太多不切實際的暇想,使儒家流於迂腐,間接令中國的科學停滯不前,被其他國家所超越。此外,重農抑商的思維方式,使過去中國的商業始終維持在手工業的時期,不能“經邦濟世”。除儒學外,先秦諸子各家學說,如法家和道家等對中國的傳統思維無不有深厚的影響。可惜,過去的中國始終未能從各家學說中找出一個均衡點,未能真正定立一個最佳的方法去治理國家,無論是日後流於迂腐的儒家,還是近乎於消極的道家,都不是治理社稷的最佳方法。至於法家,它賞罰分明的法律系統,確實使國家有了更有效的管理方法,可是,它那“君權至上”的論點,要是遇上英明君主,故然如魚得水,但若遇上暴君愚皇,卻如令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中,間接促成了中國自秦後二千年的君主專制統治。

  在傳統思想的薰陶下,中國人特別重視“家”,無論在外地還是故鄉,都喜歡置業。很多中國人到外國不到數年就可以擁有自己的物業,而那些本地人往往反而要向中國人租借來住。中國人喜歡未雨綢繆,總會把部分的積蓄存入銀行,可以以備自己不時之需。不像西方國家的人,喜歡把自己薪金的大部分消費,中國人總喜歡儲錢,所以,只要有能力,中國人可以很快在外國富起來。中國人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心態,使人們永遠想把自己的快樂,傳給自己的子女。中國自古時候,普遍人都會“望子成龍”,他們往往把自己未完的願望,都寄託在子女上,於是他們把最好的都無私地奉給子女,可是,卻又把所有壓力都背負在他們身上,可能使小朋友自生下來就承受不必要的壓力。

  自古以來,我國便以天朝大國自居,對西方各國均視為蠻夷,不過,除少數朝代的君主喜歡擴張領土外,大部份的君主更喜歡要別國屈服於自己,這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外交政策,就普遍跟人民的思維方式相同,不喜歡霸佔別人的東西,只喜歡別人臣服於自己,可惜,自鴉片戰爭以後,天朝大國的作風經已完全崩潰了。但不難看到,現今的中國人還是喜歡貶外,對“洋鬼子”,“鬼佬”,“架仔”等稱謂仍然不絕於耳。

  儒家思想強調君子謙遜,結果發展到後來,人人都變得過度謙虛,人們總是吹捧對方如何如何了得,自己又自嘲不如,這種近乎虛偽的謙遜,使得人與人的關係想是多了一層隔膜,無論心胸如何窄,總得在大家面前保留點謙遜形象,這樣,自古而今的偽君子與偽善者,在中國屢見不少。

  中國人的凝聚力很強,幾乎每一個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唐人街”,然而,凝聚力通常只出現在身在國外或戰亂時期的中國人身上,但在平常日子,凝聚力往往被排外性所掩蓋。在國外,不論是祖藉如何,只要大家都是華人,都會互相幫助,“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但如果身處國內就大大不同,南方省份和北方省份都相互岐視,即使是相同省份,不同縣之間的關係也不太融洽,即使是村與村之間亦常有爭鬥,同村的鄰居也有可能勾心鬥角。日本大和民族的凝聚力強是人所共知的,所以使小小島國經濟可以如此發達。而美國自九一一事件後,人民的凝聚力也異常的強,使得美國在襲擊後很快便回復了元氣。如果中國人的凝聚力可以無時無刻的表現出來,今天的中國,肯定會更強大。

  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無論對古代,或現代的中國都影響極深。這些思維方式本來是先進和開明的,可惜因為日後發展各走極端,所以使這些思維方式存在利和弊,如果有一天,中國人可以在聚多思維方式為基礎,建立一個適合時勢的方法系統,也許,我國可以創造漢唐以後又一個輝煌的盛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6/2002 <中國古代文化>作業

台長: 小曦
人氣(1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晨曦隨感 |
此分類下一篇:個人評論:談<愛與和平>
此分類上一篇:晨曦隨感:澳聯盃首場後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