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2-12 21:12:26| 人氣6,8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 藥草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五)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陀一大事來人間,無非就是要告訴人人皆有如來清淨本性,不只是人類,大地眾生有生命者,無不都是皆含佛性。

所以,在人類之間,除了人與人互相愛護、彼此讚歎、互相成就之外,人類應該要付出的,對一切有生命物,同樣一視同仁的愛,這叫做平等。

佛陀施法給眾生,如雲雨在天空,一雨普降,天地之間二木三草皆得受潤。

佛陀來人間,為眾生平等說法。佛陀不分,是多人來聽,或少少的人來聽,佛陀同樣用平等、歡喜的心說法。

經典中有一段這樣的故事,有一條毒龍,發願要持戒,持一日出家戒。那一天,有一位獵者,看到那條龍,覺得龍是很稀有的動物,若能將龍的皮剝下來獻給國王,就能得到很大的賞賜。

所以,這心念一起,用一支棍子,將龍的頭重重地壓住,用一把刀從龍的皮這樣劃開。龍痛啊,但是那個時候,龍想:「我今天是持一日之戒,我不能傷人,我甘願受戒忍辱,我要忍。」

皮這樣被他剝開了,全身赤裸裸,牠忍著全身的痛,要進入水中,不論是螞蟻、蟲等等,都聚集整個身體。那時候痛不欲生。

還同樣地:「我自念,今天我是在持戒,所以我的心不能起瞋恨心,我不能有什麼樣,對眾生不利的動作,我應該要盡此一報身。」所以,身體被所有的蟲嚙食,最後,就這樣往生了。

這就是佛陀在說過去生,有這樣的這條龍,就是持戒,牠願意守戒,棄捨生命。獸類,動物類可以,人為何沒辦法呢?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學的,要忍。

接受佛陀的教育,要戒、定、慧。

戒得防非止惡,預防,預防不對的事情。

對事要想好,對的才可做,不對的,不可以做,這也叫做戒,這樣叫做防非,不對的事情我們要預防,不要做。

惡的境界現前,要趕緊停止,這叫做防非止惡,一個「忍」字,海闊天空。這就是要修的行,這就是戒,戒能讓一生中輕安自在。戒沒有守好,可能自己自造業,自己惹來複製煩惱。

五戒十善,就是佛陀為人間所說的法,這是應機,應世間人的根機。

佛陀鼓勵人人要行十善,要持五戒,造福人群,能修五戒就不失人身,若是能再進一步,加行十善,這樣就生在天堂,所以叫做「五戒善處人天」。

佛陀應眾生的病,所開出來的藥,那就是法,法治天下病,所以應天下一般眾生的根機,開出的藥方,就是要治三惡八苦的病。

在印尼的棉蘭那個地方,有一位董先生,他本來是一個小康家庭,就是夫妻又領養一個孩子,但是養的這個孩子是弱智。忽然間有一天,太太不知什麼原故就往生了。太太忽然往生了,這位先生就這樣個性變了,開始六年的時間,都自己關在家裡。志工接到個案,去和他溝通,都是被拒絕在門外,不回應。

每天都去和他溝通,溝通三個月後,終於這位董先生,他開門了。志工看到這間房子裡面,驚訝,整個屋內沒有一個空間可以走,垃圾這樣滿屋內。同樣是三個月的時間,將一整間的垃圾這樣清理出去,將這兩父子,整個身體,都洗得乾乾淨淨,頭髮剃得很清爽,這個家庭煥然一新了。

慈濟人,志工菩薩,開始和他溝通、談話,送書給他看,打開了他的心門。原來這位董先生,他是一位中文老師,就是因為太太這樣,忽然間往生了,忽然間將一念心封閉起來,生活變了,體形也變了,就像在垃圾地獄裡一樣。幸好生命中還有貴人菩薩,出現了,也開始慢慢走出人生。

所以說,一念之間,就是在三惡道中。遇到了人間菩薩,運用佛法的精神道理,這樣把他救拔出來,治療他脫離了三惡道,同時解開八苦的心。

譬喻「小草治小病」。這只不過是人間的生活,將他引入門,將他帶出苦坑,卻是接下來就要他自己的人生,願意修,還來得及。

十善、五戒,只是治療我們這輩子,或者是這個時代的濁氣,或者是這輩子的心理毛病,五戒十善,這是治小病而已。

菩薩是我們的目標,是佛陀教育我們,要成佛一定要經過菩薩道,菩薩道就是要自利利他。

學佛者,最根本要學的,就是佛陀所教育的,立願是要自己立願,看看佛陀施用五乘的教法。

要破「法執」,要投入人群,要發弘誓願,「立願行持,專精大乘佛道」。

要很用心,發大心,這就是菩薩道。

「佛道雖多,四無量心為本」。「四無量心」: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大慈無量、大悲無量、大喜無量、大捨無量,不只是無量,無量就是開闊。

修行,聽法,要學的,就是一切善法。

真如本性如一朵蓮花,在濁群中不受污染,人人本具的,這是慈愛,平等慈愛的心,那就是真如本性要安住。

什麼叫做神通?不是飛天鑽地。真正的神通,「神即心神」。要將心,精神合一起來,自然能「靜心照物」。

常常聽慈濟人:「漏氣求進步」,「我過去的人生就是……」。一些慈誠隊(員)都說:「我過去是『五專』。」到底「專」什麼呢?天天醉茫茫,所做的,不論是對妻兒的虐待,對父母的不孝,對朋友的不義,對自己,無惡不做,很多事情都是不對的。法來轉心輪,現在的人生精進,未來的人生自己決定。這也叫做「宿命記持」。

若能這樣,心就專了,心就定,這個力量永遠都能向前前進,「無有障礙」,這樣叫做神通。

眾生的性,就如大地的諸草木,「隨其大小,稟受不同」。

「佛平等說」,就是「能潤」。能說法者就如水,它能潤濕大地。「所稟各異」,就是「所潤」。

〈藥草喻品〉,佛陀他就用雨,雨水來譬喻,雨水能潤澤天下萬物,不論是大樹、小草,它們所吸收的同樣都是水分,只是所吸收的量是多或少,量的大小就是在各人、各種類別的物質。

有的人根機很利,一聽,樣樣都了解,一聽就知道應該付出,轉自己的心,就能利益無量的眾生。若是根機很小,所受的法就少。

如來之教法譬雨甘露,大的就是雨,很微細微細的濕氣凝聚為露珠,這個露水能潤濕大地,這要看大地與氣流的因緣。教法諦理只有一項,那就是水性,就是潮濕、滋潤的水性,唯一無二」不論在哪裡,同樣能接受到法。

佛法本來是一,一真實法,但是根機差別很多,不論他是什麼樣的根機,佛陀還是將一乘實法,隨眾生機加以分別,應眾生的根機,人人能夠接受,這是佛陀的智慧。

若有因緣接受佛法,受佛的教育,法入心來,這輩子就能安住自己的心。既發道心,就能身體力行於道來修行。

學法,了解法,一定要很堅定這念心,法就是一,一乘實相,別無他法,就是一乘實法,這是佛佛道同。

學佛,真正是要堅定這念心。器世間成、住、壞、空,都是在無常間會發生,雖然來到人間,在這時間,生、老、病、死,也要把握現在,讓心,不要這樣生、住、異、滅,起起落落,我們要安穩、安定下來,所以要時時多用心。(詳見【靜思妙蓮華】《藥草喻品第五》藥草喻)(2022.02.12 夜)

台長: Tellme
人氣(6,857)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靜思妙蓮華 藥草喻品 |
此分類下一篇:靜思妙蓮華 藥草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六)
此分類上一篇:靜思妙蓮華 藥草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四)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