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17 12:54:09| 人氣631| 回應0 | 下一篇

女魂幽唱--評馬勒 [悼亡兒之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樂評/古典音樂 57 號

馬勒「悼亡兒之歌」現代版
編號:KR30140(響韻)
錄音:’93年11月至’94年3月
發行:1996年

演奏:
蘿倫‧紐頓/女高音  
漢寧‧舒密特/鍵盤樂器、鋼琴、管風琴  
沃夫岡‧舒密特/(電)吉他
約格‧虎克/伸縮號
優赫‧墨瑞慈/打擊樂器

人類最沈痛的悲哀莫過於幼小生命的死亡,近百年來,馬勒的「悼亡兒之歌」抒發人類傷逝的哀情,一闋心曲哀悼亡魂,成就了以管弦樂伴奏的聯篇歌集的濫觴之作。這五首聯篇歌曲完成三年後 (1907年),馬勒的女兒瑪麗亞也悲劇性地死亡,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命定。馬勒本人曾說「我將自己置放在一個遭喪子之痛的父母的情境當中,如果譜曲當時我已經失去愛女,就無法完成這些歌曲了。」正因為有理性的審美距離,馬勒才能從傷逝的折磨中抽離出來,以比較冷靜的態度譜曲,展現一種節制的基調,避免過度放縱耽溺,從而沈澱出深刻宏遠的情感,就算在情感糾結的最高峰(終曲「在暴風雨中」),也慢慢轉化為寧靜平和的心境。馬勒限制全曲的音域範圍,以低抑的語調含融無限的情感,這種超越形式的自由,正是藝術創作最難達到的境界。

這張現代版的「悼亡兒之歌」,乍聽之下很難和正統的古典演唱法聯想起來。蘿倫‧紐頓 (Lauren Newton) 不帶感情的吟唱,好像在鬼影幢幢的陰暗世界中飄盪的幽歌,歌中沒有悲、沒有喜,只有淡淡的憂鬱,她似乎完全從傷逝的悲苦中超拔出來,冷然坐看人間悲劇。貝克(Dame Janet Baker) 的「悼亡兒之歌」描摹的是形容端整、進退有格的貴婦,在現實和幻境中痛苦掙扎,最後相信親子已安息在天國之中,代表一個起伏有致的古典典型;紐頓的「悼亡兒之歌」則是在黑暗中放歌的倩女幽魂,輕輕吟唱一個故事,也僅止於一個故事而已,一切悲喜盡付於風中。

編曲者漢寧.施密特 (Henning Schmiedt) 用吉他、伸縮號、鍵盤樂器和打擊樂器營造巨大的音場,迴盪著飄忽的歌聲,猶如黑暗中隨著音樂節奏若隱乍現的舞者,忽遠忽近令人捉摸不定;沈沈的鼓聲彷彿大地的呼吸,應和著倩女的冥思嘆息,這樣自由的現代形式超越古典曲式的侷限,開發原曲另一層表情空間,讓人激賞。施密特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以現代的觀點看得更遠,領著聽者拓展了全新的視野。

天災、人禍、戰亂頻仍的世紀末幾乎令人失去奮鬥的勇氣,而「悼亡兒之歌」今日聽來依舊動人,如世紀末的悲歌,為人類的苦難欷歔長歎。

台長: 黃香
人氣(6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