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1-05 00:18:33| 人氣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知識經濟的時代(只會做 OEM 的台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政府和產業,在50年來,仍然脫離不了一個 Business Model,那就是代工,從成衣,鞋子,電器產品,直到現在的高科技代工,採購外國的機器,生產外國委託的產品,仍然是一個 No Brand & Low Margin 的Model,這種繁榮和昌隆,會因為產業國際化,和國際產業流動,或是政經情勢的改變,產生結構性的變化,這是台灣前半年的情景,”一個沒有自信心的政府,和一個古老的 Business Model”。

現在全球產業的一個大趨勢,就是分工整合。整個價值的創造不斷地在改變,過去有價值的東西都會慢慢的轉移,實質上在全球分工整合的一個發展,最重要的一個趨勢就是--outsourcing是全球性的,整個早期的經濟理論都是一貫作業,為了要有競爭力,就需要world integration & recourse redistribution ,Nike Rebook 的鞋子到 RCA,Sony 電器產品生產外移,而最明顯的來自於資訊產業,然後是半導體產業,最有名的美國主動提出這句話的人是91還92年Harvard Business Review提出一個computer list ,computer company,美國的許多公司希望發展成不做電腦的電腦公司”Dell”,沒有晶圓廠的半導體公司” TI ”,對我們這個產業而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趨勢,因此整個思考的還是在全球性的一些成本,更重要的是借重全球性的一些人才,終究人才是非常有限的,美國的人才如果不朝更高的附加價值去發展的話,是絕對沒有競爭力的,這就是所謂的知識殖民的第一波。

另外一個就是Mr. James Morgan談的outsourcing context,resource就是core competence,只要有這樣一個核心能力,再加上outsourcing,對於成長以及面對未來市場的變化將是比較有利的。對新經濟面而言,分工整合要做的好,資訊的應用就變得非常重要,不論是美國現在很熱門的virtual corporation或是一般人所熟知的分工整合理念,都完全是要靠資訊科技才能夠有效地將它整合在一起,網際網路正是知識經濟發展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趨勢。

知識經濟裡另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創新,創新這個字是從英文翻過來的,innovation and creation,創新是要做的不是只有idea,要實際去實行才能帶來新的價值,如此一來無形的價值就會越來越提高,過去你所擅長的可能到了現在就不值錢了,因為隨著時間、潮流的變化,大家都學會了你的核心價值,因此企業必須不斷投資創新、不斷的開發新的價值,才能永遠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但是創新必須承擔很多的風險,他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因此知識一定要想辦法大量來使用,來分擔單位成本。過去台灣的發展都是以實質成本來思考,從勞力、自然資源等等,面對知識經濟時代,一些間接的、無形的、未來的成本--比如說創新、品質、形象以及服務等,都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台灣的競爭力過去是靠廉價的勞力、勤奮,現在則是講求速度、彈性以及腦力,現在還是運用同樣的優勢,我們過去的努力在創造價值方面,實際上是非常非常少的,因此要提昇台灣長期的競爭力空間仍然非常大,只要我們可以不斷的透過對客戶滿意的服務、對品質的提昇、對整體台灣形象的提昇以及不斷的創新,我們就有無窮的機會來提高競爭力。

以往美國的低附加價值產業若是遇到勞力不足,資金不足的問題時,他們就會透過全球outsourcing策略,在海外建立很多策略夥伴,以資訊業界來講,早期是製造部門劃分出來,現在是設計部門劃分出來,現在連資金也借重台灣,所以現在台灣很多人投資股票的錢,實際上是被COMPAQ所利用,這也就是說美國已經做到連資金都outsourcing。日本遇到勞力不足的問題則是用自動化,不斷品質提高而且成本降低,因此80年代的日本在經濟方面是世界第一的。到了90年代之後,整個產品的變化、市場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自動化只能做一些低附加價值的東西,甚至於造成了一個過量的生產,供過於求,產業空洞化的結果演變成日本今天的經濟問題。 台灣應該如何避免空洞化呢而不開步向日本的後塵?過去10年,台灣競爭力的提昇,尤其勞力密集以及低附加價值產業實際上是借重大陸的勞力資源,而在留在台灣的產業,是朝著資金密集的方向走,而不是一個知識密集的產業,在這樣一個發展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在研究發展方面繼續加強,我特別要強調--台灣的工程師如果未來不能投入到更尖端的知識密集的產業,(所謂尖端是比較級的),並且一直往前走的話,台灣現在因為半導體和晶圓OEM 所帶來的成果和富裕,將會成為另一個幻影,正如當年食品,成衣,鞋子和電器。

如果不去想如何製造一個知識密集的 Business Model,台灣在政策和資源上大概不太可能,台灣就要想下一波,要從事那一種東東的OEM,老的 Business Model 有時候也有新的用法,代工,代工,就只能代工,50年來的封鎖和保守,造成了一個應該是海洋國家,而不是海洋國家的台灣。


海洋國家 : 馬漢的海洋論中的名詞,藉由貿易或商業去操作或運用境外資源的國家 ( etc. 荷蘭,英國,到現在的美國 )

台長: 媽媽們的孩子
人氣(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