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30 14:15:26| 人氣7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參觀霧峰農業試驗所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淑媛








最近讀書會討論的是印度物理學家范達娜
.席娃的書<生物剽竊>,此書講的是跨國企業對第三世界國家「自然與知識的掠奪」,吃像之難看被視為21世紀的殖民新手法。關於作者:

「典範生活獎」(Right Livelihood Award)始於1980年,每年頒獎表揚對環保、人權、永續發展、健康、教育、與和平有功的人士。獎額約650萬 台元,常由四位得獎人(或單位)平分。這個獎項成立之 初本來想援用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模式,諾貝爾經濟學獎並非原來諾貝爾成立的五大獎,而是後來瑞典銀行出資掛在諾貝爾基金會下的,此後因基金會不再接受此模式而作罷。但「典範生活獎」自稱「另類諾貝爾獎」,也常為外界所引用。

一九九三年「典範生活獎」得獎者之一是印度物理學家出身,而獻身於反抗跨國大企業主宰的全球化、拯救傳統農業,倡議種子與糧食自主的活動家:范達娜 席娃博士(Vandana Shiva)。得獎理由之一是推崇她「將婦 女與生態置於現代發展論述的核心」。然而反對者嘲笑她,宣稱頒給她「牛糞」獎(Bullshit Award for Sustaining Poverty),認為她講的不但都是廢話(bullshit),而其理念不啻是在維持貧窮,算是綠色殺手。不過公道自在人心,時代雜誌在2003年就稱她 是「我們這時代的英雄,全世界年輕人的楷模」;亞洲週刊認定她為亞洲五大溝通者之一。上文轉載http://e-seed.agron.ntu.edu.tw/shiva/

 生物剽竊

一般而言先進國家科技發達,但是遺傳資源較為貧乏;相對的,遺傳資源豐富地區經常是科技較為落伍的第三世界國家。因此不論是農業或者醫藥部門,許多生物探勘大都是先進國家前往第三世界國家進行的。然而當這些遺傳資源被先進國家取得,然後進一步研發之後,經常被先進國家經由智慧財產權的申請,成為其私有財產;有時候甚至於遺傳資源直接被拿去申請專利。這些行為,就稱為生物剽竊 (Biopiracy)

生物剽竊的行為層出不窮,有名的例子如:

()   Banisteriopsis caapiBanisteriopsis caapi是一種植物,亞馬遜流域原住民至少72族常用來製作祭祀或藥用的的原料Ayahuasca。美國專利商標局1986通過Loren S. Miller對於植物品種Banisteriopsis caapi  ‘Da Vine’ 的植物專利申請 (PP5,751),而在1994年被Coordinating Body of Indigenous Organizations of the Amazon Basin這個組織發現。因此該機構委託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在19993月提出異議。經過專利商標局的檢討,確認Loren S. Miller所提出申請的植物品種,與Field Museum in Chicago所保存的標本並沒有區別,未經過改良,因此在同年11月裁決撤銷該專利。

()   花豆‘Enola’ 美國育種家Proctor拿南美洲的花豆進行改良,育成黃色種皮的品種‘Enola’,在1991年得到美國專利,專利的範圍包括種皮顏色和種臍特徵與 ‘Enola’接近的花豆。在1994ProctorTutuli公司侵權,因為該公司由墨西哥進口花豆,雖然產品來自另外的品種‘Mayocoba’以及‘Peruano’,但因為同是黃色種皮而有 侵權之虞,該公司以及農民因此遭受到損失。

 

此外,根據非政府組織國際鄉村發展基金會 (RAFI) 以及澳洲的Heritage Seed Curators Australia1998年聯合出版的調查報告中指出,至少有140個案例顯示,種原庫的材料被某些種苗公司剽竊,沒有經過改良,直接當作自己所育出的品種,拿去申請植物品種權利,而獲得各國主管機構的授與權利;其中以澳洲的案件最多,高達111件,其餘美國11件、紐西蘭9件、南非7件、以色列2件、義大利2件。

根據分析,這些不實的申請,包括沒有人為育種的證據、沒有與來源國的材料進行新品種比對、臨時性保護條款的濫用、未經批准保護即欺瞞消費者,謊報已經授權等。   

生物剽竊也同樣發生在傳統知識上,有名的例子如:

()   薑黃:美國專利商標局在1993通過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所申請的,利用薑黃作為藥用的專利;該項專利的內容只是宣稱薑黃粉可以作為治療病人傷口的藥劑。然而因為薑黃在印度為傳統的藥用植物,用來治療創傷已數千年之久,因此被提出異議。美國終於在1997裁決撤銷,可說是第三世界國家對抗生物剽竊打勝仗的第一回。

()   印度楝樹:印度人把印度楝樹的葉片放在穀倉中用以驅蟲,是相當古老的傳統,因此引起各界對此植物的成分以及其利用加以研究開發。在1985~1998年之間,得到美國專利的案件約40件,全世界的專利更高達134件。其中美國公司W.R. Grace1994年以印度楝樹籽油作為殺蟲劑得到美國專利。同年,歐洲專利局也通過相同的專利。由於在印度,用這種樹來驅蟲,是相當古老的傳統。因此以之作為專利的申請,不但對印度不公平,根本上是違反專利申請的「新穎性」的要求,因而引起印度人以及35個國家200個團體的不滿。印度認為這是剽竊印度的傳統知識,因之向歐洲專利局提出異議,而歐洲專利局終於於2000年五月撤銷該項專利。

上文轉載http://seed.agron.ntu.edu.tw/agrabook/2-4.htm

 

 

除了讀書之外,我們還看了一部非常棒的紀錄片<牛糞傳奇>:

 紀錄片《牛糞傳奇》以這位1993年另類諾貝爾獎得主范達娜˙席娃博士(Vandana Shiva)為主角;紀錄她長年對抗如孟山都(Monsanto)等跨國企業,並成立「九種基金會」(Navdanya),證明社區的「種子銀行」可以讓小農免於跨國企業掌控種子,甚至可以培育種子的多樣性,發展出能因應全球暖化的好品種。

上文轉載http://sites.google.com/site/gffront/zui-xin-xiao/-niu-fen-chuan-qi-fang-ying-shi-jian-biao

 

讀書看紀錄片引起我們對自己國家的「種子」關心,遂有上星期五到霧峰農業試驗所http://www.tari.gov.tw/taric/參觀的行程,有專人為我們解說農試所對台灣各種植物種子的培育與保存,真的是大開眼界,感謝那些為臺灣人「口」默默奉獻的工作人員,沒有他們我們吃不到大而飽滿的五穀、豆類、瓜果、蔬菜………..

 

以上照片為淑媛拍攝

謝謝她跟格友分享

 

台長: sunneydog
人氣(773)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學習新知 |
此分類下一篇:巴勒斯坦之音
此分類上一篇:心靈點滴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