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10 12:17:19| 人氣1,4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兩億買《詭絲》的驕傲,划算嗎?!(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鬼絲》與《詭絲》】

《詭絲》電影似乎沒怎麼更動《鬼絲》劇本就進行拍攝,但仔細比較這兩種版本,就可發現其中透露出文字的劇本轉化成影像的電影所面臨的困境。這些差異可不是角色從台灣人換成日本人這種看似重大變動、事實上卻容易解決的問題,而是劇本跟電影將施力重點放在不同處所造成的差異。

劇情描述物理學家橋本良晴發明反重力裝置「孟傑海綿」後,繼續欺瞞日本政府支持他的抓鬼計畫——橋本設定鬼是一種能量體,而利用人體蛋白質製造的「孟傑海綿」則可以將能量封進這小小立方體內。當橋本找來「聯合犯罪打擊小組」的警探起東成功抓到世界第一隻鬼——小孩鬼「耀西」,試圖解開鬼的成因奧秘時,局勢卻逐漸失控,小孩鬼開始暴走殺害計畫相關人員,就在一件件慘死命案發生的同時,起東赫然發現原來橋本抓鬼另有其私心目的,而他與女朋友家維的生命已經陷入危險之中…

這故事非常有趣,劇情起伏流暢自然,閱讀起來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非得讀罷才得甘休,是個難得劇本。劇本從「鬼是什麼」進而到抓鬼的奇想的確緊緊抓住閱讀者的注意,在蘇照彬巧妙安排下,讓人會暫時忘卻「鬼故事的預期落空」的不滿,進入這段名為「科幻」、實為假想的幻想故事裡。

故事裡以小孩鬼無法割捨與母親的聯繫,成鬼後仍冤魂不息,無意識的週而復始生人行為飄渺人間,來對比男主角起東面對植物人母親的無力及心力交瘁,只不過是另一種死亡的活著,到醫院探視母親、陪沈睡的母親聊天,起東心裡很清楚這也是一種無意義的週而復始,但他卻無法掙脫這個循環,因為他跟母親之間也相繫著跟鬼母子間的同一種絲。

殘障物理學家研究反重力,試圖掙脫自小遭受訕笑辱罵的輪迴,將成鬼的自由自在視為對自我的救贖,即使已經掌握掙脫重力束縛的力量,卻擺脫不了恨意的纏繞,以恨眼錯看鬼母子之愛,最後真正墜進怨恨深淵,成了一場自以為是的荒謬鬧劇。劇本文字深具寓言性,對照呼應完整,結構十分紮實精彩。

然而,《鬼絲》當然不算血統純正的鬼片劇本,雖然故事裡兩隻鬼殺了不少人,但述事角度卻是一反傳統鬼片——通常描述鬼前身為人的悽慘只是在觀眾心中圖個鬼害人的合理說詞,但本作卻花了許多篇幅描述鬼母子的感情牽絆,這些溢滿而出的溫情其實會抵銷觀眾的驚嚇感;《鬼絲》當然也不是Hardcore的科幻劇本,不然不會通篇未提「孟傑海綿」反重力的原理為何(這可是科幻片一定會處裡的層級),而物理學家明明擁有反重力裝置已經可以突破肢體障礙,為何還要執著於「變鬼」?!「孟傑海綿」抓鬼的科學原理看來似乎有理可循,但只要仔細推敲一下,為何噴了海綿的奈米微粒在眼睛上就能看見鬼的道理怎麼也無法理解,這比民間傳說「牛的眼淚」的說服力還更低。

蘇照彬無視故事基本類別的缺陷,反而遊走在這兩種類別的邊緣,以精彩的劇情轉折及流暢的述事技巧,迎其「印象」的鋒而避其「內容」的利,將讀者期待落空的不滿轉向,改給他們新的感受。

這種手法對紙本的劇本閱讀尚稱有效,所以蘇照彬的劇本幾乎逢賽必勝,戰無不克。可是,這種戰略在電影執行及觀眾認同上,可能就會發生問題。

閱讀完全依賴讀者的想像能力,是種將解釋權完全交到讀者手裡的活動,讀者可以自己解讀、控制節奏、反覆推敲、旁徵博引資料來協助理解紙本內容;但電影卻是一種由電影製作方單方面施予的活動,觀眾可以自己解讀,但卻無法控制節奏、無法回頭翻閱,完全聽任影片的安排,此時的觀眾因失去自控的不安感作祟,會對疑惑、不解異常敏感,只要影片在觀眾產生疑惑、不滿時無法同時提供解答或安撫,觀眾不會像讀者那樣悠然自得般的寬容,而會緊緊牢記電影如何苛待他的點點滴滴。

於是,當觀眾期待進戲院觀看鬼片,導演卻給了一部鬼不像鬼的科幻片,觀眾立即在心頭記上一筆;同樣的,期待科幻片的觀眾也有類似的抱怨,而他們不只記了一筆,這類觀眾通常思緒比常人還邏輯清晰,他們會更挑剔劇情漏洞,然後採取比心裡記恨更有效的報復方法——上網發表不滿。

電影為效果之故對劇本增刪取捨後產生的後遺症,《詭絲》即使盡可能忠於劇本依然無法避免。如觀眾看完電影最常問「小鬼耀西為何死後一直逗留在那間房子」,電影並未提供解答。而劇本卻有這麼一段對白表示該房子是耀西生前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居住地,是以死後仍冤魂不散,但反重組調查結果該房子屋主已死亡,繼承人身在海外無法確認,才導致一直無法清楚承租的母子身份;而科學家因774句辱罵就對署長怨恨不已而痛下毒手,也被觀眾認為立基太過薄弱。在劇本裡科學家殘疾的設定來自天生,從小備受歧視才造成其痛恨世間的心態,所以電影中江口洋介曾有「……從小就受歧視…」之語,但電影改成是因罹患糖尿病所致,這句對白卻未修改,導致觀眾聽起來顯得唐突。

而電影的製作也會因類別不明發生統合性問題。最基本的,科幻片的明亮簡潔風格要如何與鬼片的陰暗髒污氛圍融合,這就讓電影工作人員傷透腦筋。結果也很容易可以推敲——一定會捨棄台灣電影業最不懂的科幻,而就只要夠嚇人,就可以遮掩演員欠佳、佈景簡陋、劇情不合理等缺陷的鬼片風格!因此,我們看到了江口洋介在陰暗寒色調的環境裡講述能量科學的怪異。雖然在日籍美術設計的巧手下,影片的光影tone調呈現一種滿溢被擠壓著的抑鬱,似乎隨時都可能爆發的不安,倒也創新了某種獨有味道。但這些不過隱隱藏著導演對鬼片可包容的一切缺陷有著深深不安。

首先,《鬼絲》不是正統鬼片劇本,不但背負「夠不夠嚇人決定一切」的原罪,而且電影裡可能得營造出超越一般的恐怖感,才能夠抵銷科幻基調的不協調。再則,現今恐怖片不再是只靠白衣、長髮、吐舌、五官流血或打綠光就可以嚇到觀眾,整個驚嚇的氛圍需要四項重點來烘托——特效(CGI)、特殊化妝(SFX)、美術(Art)、及音效(Sound Effect),很可惜這些方面在台灣一直缺乏專人研發經營,導致非但這些技術都需全假外求,而且電影製作團隊對這些技術的瞭解極度匱乏,在使用及發包的拿捏也常失去方寸。

中港台導演在資金物資短缺情形下常能激發潛能,創作出驚人不俗的感人佳作;但相反的,這些導演有充沛資金可供運用時,卻被一些CG、鋼絲、美術、特效等華麗眩眼的繽紛所惑,反而失去可貴的創造力。中港台電影創作者終日苦無金錢可用,待有錢時,卻又苦於不知該如何使用。君不見近年來中港台越大名氣導演的越大製作,就越有大而無用、不知所云的慘狀。其對所謂商業電影的認知,往往與觀眾有天差地遠之別。

恐怖片四項重點中的特殊化妝完全可以獨立出來,只要有錢可以花,就有辦法聘到實力堅強的道具、化妝團隊,但特效(CGI)、美術(Art)、及音效(Sound Effect)這三項還是得回歸到電影創作者本身對電影的設計,才能對這三項極花錢的部分加以掌控,不致於失控導致超支。

但《詭絲》在SFX方面,小孩鬼的造型、舉止、嚇人橋段等,活像日片《咒怨》裡的俊雄跨台演出,萬芳飾演的鬼母則以《七夜怪談》貞子的妝扮,配上《咒怨》伽椰子的行動!觀眾受到這兩部美日版本突破過個位數字的電影不斷洗腦轟炸,早已疲憊麻痺,而《詭絲》的鬼還很科學的講邏輯道理在行事,恐怖氣息殆盡,觀眾連害怕都說不上,更談不到恐怖程度。而那場張震找尋小鬼殺人線索闖進停屍間的戲,雖然外籍攝影師屍體作得還可以,但通常此時會配合昏暗燈光一來增加恐怖氣氛,二來遮掩破綻,蘇導卻光亮亮的處理這場戲,似乎對道具製作的信心太高了些,屍體細節部分在光明中立見真偽,加上陳柏霖、張均甯令觀眾哭笑不得的做作演技,這場戲完全失去該有的衝擊。

導演無法掌握恐怖片氛圍的問題,同也樣出現在明明擁有一流人才卻仍有狀況的美術上。香港攝影黃岳泰、日籍美術設計種田陽平等名家在棚內景的確為本片創造出具有奇幻詭異風格的氣氛,畫面中所營造出的多層次景深也屬國片少見的優質。但可惜一出攝影棚,導演不知是忘了、還是無法掌控那些現實景觀場面,與之前的奇幻風格落差頗大(甚至那些馬路夜間戲質感還蠻粗糙的),專家苦心構思經營的成績似乎被導演未加統合之過所累。(電子加速器旁山坡上的萱草花田真是一場惡夢,一支支塑膠花插在地上,比遊樂場的風車還假…)

而音效及特效部分並未因兩億成本而令人驚喜,相反的,「孟傑海綿」變化的單調特效重複出現似乎暴露了資金運用捉襟見肘的窘境。導演頗為自豪「絲」的呈現是世上罕見,但其存在好像重要卻又無法滿足觀眾的期待,若特效經費在此著墨過多,那又是導演對特效場面的目的性與觀眾有落差之故。至於在坎城首映時最被人取笑的張震翻車特效場面,正式映演版已剪成兩秒,然後以黑鏡頭帶過的作法是導演從善如流的睿智決定,因為單從那僅餘的兩秒,就可以聯想特效品質極度不佳。而萬芳飾演女鬼穿透物體而出、陳柏霖吃牛肉麵被殺害場面的特效僅有國外電視影集水準,我實在很難想像這些特效竟是出自曾製作過全CG特效電影《紫光任務》,及剛上檔《DOA》的Menfond特效之手!特效品質完全無法相提並論,我不禁悲觀的懷疑這還是資金多寡的問題,而兩億製作成本仍無法撐起一部特效還過得去的國片……

問題還是回到導演如何統籌電影資金的運用,或許蘇導可以不必迷信特效這隻吃錢怪物,而將資金移往其他更可以掌握的部分,或許是提升電影質感更有效的方法。譬如與其花功夫仿襲日片的表面,倒不如在張震與中風母親間的愛恨交織多作篇幅,還比較符合電影類型的策略。許多電影觀眾會受劇中母子親情的不捨而感動,正顯示原始劇本的強正在此處,電影捨感人親情而就恐怖特效,結果畫虎不成反而落觀眾笑柄。也不會造成《詭絲》明明是部電影,卻像八點檔連續劇不斷以「心底OS旁白」來交代劇情的無奈。(馬之勤可是個絕佳演員啊!電影沒花心思安排她如何演出,真是暴殄天物啊!)

又譬如在演員的口條訓練上。不知是否是江口洋介這個外籍傭兵的刺激之故,張震等一干演員的口條竟然奇蹟式變好了?!尤其是日文部分,特別令人驚喜(但那句「那條絲」還是有點怪腔怪調)。可能是因為演員在練習日文時,將日文老師的口音、聲調全當成背誦的內容而完全記憶下來,至少符合台灣觀眾所認知「影視娛樂」中日文的印象。由此可知,若導演多花心思在這層訓練上,仍有可能將演員原本不堪的口條拉至可觀的境界,不至於陳柏霖跟張鈞甯到了中文口部分又立即恢復平日要死不活的腔調,拉低了電影質感。導演在坎城之後大刀闊斧修剪了譬如大S與江口洋介之間糾葛的龐雜枝節,使電影變得單純順暢,這種毅然決然的決心令人敬佩!但為什麼不連這兩個人的戲份也刪一刪……

或許兩億買到了部分技術,讓詭絲有了光鮮亮麗的外表,雖然值得觀眾花錢買票進戲院觀賞,但深究其電影製作細節部分,卻不免發現可能都僅僅剛過及格邊緣而已。

編劇的蘇照彬給了《詭絲》好的故事骨架,可惜導演的蘇照彬卻無法賦予《詭絲》更多的血肉,讓這部電影呈現更佳狀態。

而我更不禁暗暗思量,或許,台幣兩億的製作成本真的也只能買到《詭絲》這樣的驕傲而已。兩億,仍然不夠《詭絲》,或說特效電影,輸血之用啊!

台長: 喬喬
人氣(1,4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