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型血尿 Sport Hematuria
正常人尿液中無紅血球或偶見個別紅血球。但如果離心沉澱後的尿液在光學顯微鏡下每高倍視野有3個以上紅血球時,就可稱為血尿。
所謂的運動性血尿,就是身體健康之人在運動過後出現短暫的血尿現象,而且去醫院做詳細檢查通常也找不到病因........總是會讓人擔心受怕。
運動性血尿有四個特點:
一、血尿在運動後即刻出現,血尿的嚴重程度與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大小有密切關係;
二、除尿血外,一般沒有其他症狀和異常情況;
三、血液化驗、腎功能檢查、腹部X光照像及腎盂造影等項檢查均屬正常;
四、出現尿血後立即停止運動,絕大多數在3天內血尿停止。
如果不具備上述特點,即使是運動後出現血尿,也不屬於運動性血尿,而該另當別論。
運動後出現血尿的原因:
運動前就患有慢性隱匿性腎臟疾病,如泌尿系統結石、腎小球腎炎、泌尿系統感染等疾病,通過運動
使結石滑動刺傷泌尿器官的粘膜而出血;運動加重了原有的炎症及感染程度,造成出血等。
以上這些雖然也是運動後發生血尿,但其主要原因是原來就已有生理病變,只是運動誘發出症狀,故血尿還是由原來疾病引起。這類型血尿要停止運動,治療原有疾病,等疾病治癒後再參加運動就不會發生血尿了。 (故這種不能算是運動型血尿,只能說是運動後引發血尿)
而運動性血尿是發生在泌尿系統沒有任何生理病變而完全健康的人身上。其尿血的原因主要是由於運動中腎臟劇烈震動或打擊使之發生創傷,這種創傷可使腎臟血管破裂而出現血尿。如拳擊運動後,大約有 28% 的人出現血尿,就屬這一種。有些運動項目發生腎創傷的可能性很小,如划船運動,但運動後也會出現血尿,其發生的原因可能是運動時全身的血液分配進行調整,腎臟的血液流量減少,腎小球的濾過率降低,越是劇烈運動,流經腎臟的血液量越少,而大量的血液流向身體活動的部位,如心臟、肺葉及肌肉,以便進行劇烈的運動。腎臟血流量減少,腎小球缺血、缺氧而通透性增加。
同時,血液中乳酸增加,也使腎小球的通透性增加。另外,運動時腎臟血液循環障礙發生淤血,也會使腎小球通透性增加,紅細胞便可通過血管壁進入尿中,出現血尿;長跑運動及長時間直立體位下運動可使腎下垂,腎靜脈回流受阻,腎淤血,也可造成血尿。
運動性血尿應引起重視,首先應認真體檢,尋找血尿原因。如原有隱匿性疾病,應積極治療,治癒後再參加運動便不會出現血尿了。如為運動性血尿應暫停運動,適當服用止血藥、維生素C、維生素B12等,血尿停止後就可繼續運動。如僅為鏡下血尿,則可不限制運動。
血紅蛋白尿多數發生在直立體位下運動後,如長跑、行軍、球類、體操、舞蹈練習後。一般需達到一定量的負荷後發生,少至行走20多分鐘或慢跑1000米後就可發生,多到要跑10000米才發生。
另外,練腰部動作較多或在硬場地(如柏油馬路、硬地草場)上跑,也易誘發血尿。
預防運動性血尿的發生,應遵守運動的科學原則,運動量要循序漸進,避免驟然增加運動量及運動強度。因病或因故停止運動後,重新恢復運動時,運動量亦應從小到大,逐漸增加。另外,在硬場地進行跑、跳等運動可穿帶有彈性鞋墊或橡膠鞋墊、泡沫塑料鞋墊的鞋,暫停跑、跳、腰部動作較多的項目運動,久治不癒者應考慮調換運動項目。
文章定位:
人氣(13,177) | 回應(2)|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