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08 16:31:54| 人氣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摘要 李嘉诚是商界巨子,也是一位高等教育实践家。他捐资办学、助学、兴学的爱国爱教爱乡精神,为人们所称颂,在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对于他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却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相当的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解析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研究的逻辑起点、重大价值和分析框架,以期对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借鉴。


  关键词 李嘉诚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思想


  李嘉诚(1928—)是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记黄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也是一位从20世纪70年代末即开始从事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实践家。他热爱祖国,小时立志学医以为社会服务,后因时世变幻而投身商界,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高尚的人品和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华人首富[1]。但他富裕不忘自己从小的志向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团结广大华人华侨,帮助祖国繁荣与发展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迄今仅各项捐款已超过五十亿港元。创办汕头大学,更是数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在长期的高等教育实践过程中,他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比较连续的高等教育思想,这是他爱国爱乡爱教育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一份宝贵的资产。这份宝贵的资产,不仅在当时代具有很大的意义,如果从后时代的角度审视,其价值和意义必然在社会和学界得到彰显。其时代意义和价值必如德国前柏林大学校长洪堡(William Von Hunbldt,1765-1835)、美国前麻州教育厅长贺拉斯•曼(Horace Mann,1795-1859)以及中国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1868-1940)、厦门大学创办者陈嘉庚(1874-1961)等人的教育思想一样,虽在当时代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但几经时代和历史的检验,而在超越他们所处的时代之后却放射出巨大的光辉!同样,以跨越当今时代的研究视角,结合时代背景对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也必然有助于繁荣高等教育科学,有助于更多渠道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一、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多学科分析框架的解读


  陈嘉庚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而被称为当代“陈嘉庚”的李嘉诚,也必然会在当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不仅是由于他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国内和香港向多间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无偿捐资,树立了当代华人捐资兴学的典范;更由于他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在创办汕头大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办学思想。李嘉诚的兴学、助学和办学事迹,包括捐巨资兴办汕头大学和倡导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已载入中国当代史和高等教育史史册,他的兴学、助学和办学实践已为当代中国人所熟知和颂扬;但是对于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他的高等教育思想,相对来说,论述较为罕见。这是因为他的教育言论,尤其是高等教育言论,散见于他30年兴学、助学和办学历程中的演讲、函电、文稿、谈话、讲话、交流、采访等之中,非精心收集、整理、分析、评估和解析,难以窥其全貌,抉其精微[2],这莫不表明,这项研究,当是以“无涯”追“有涯”的大胆尝试。众所周知,在一般人眼里,李嘉诚先生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位商界巨子,世界华人首富,“晕轮效应”之下,明确提出并研究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不仅在当下并非易事,而且可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也很难有大的突破。毕竟,能够以超越时代的战略研究眼光来研究一个正在从事高等教育实践的教育实践家的思想,是很难突破固有的文化偏见和认知局限的。


  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起,李嘉诚的主要活动和精力逐渐转向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兴办汕头大学。正如他所言:“我对汕头大学的支持,将超越我生命的极限,” “80年代以来,已再没有任何生意令我需要通宵工作了,但兴办汕头大学一事,不得不让我工作到深夜”以及“我在生意上可以退休,但为了汕大办学的事,我坐在轮椅上也臁保琜3]“我认为汕头大学的设立,不是为了造就个人的成功,也不全在为了汕头地区的利益,而是属干整个中华民族的事业。我希望它的设立,能为国家的教育前途作出好的开始,将来还会有千千万万间作育人才的学府出现,使国家的文化科学生机蓬勃,民族的机运欣欣向荣”等等[4]。无一不包含着李嘉诚对汕头大学呕心沥血的付出和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期望。而他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目的、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思想也常常见诸话端。李嘉诚的高等教育思想,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思想史证明: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某种思想,不仅要听他关于这个领域的言论、见解、观点和看法,特别是一些在该领域具有开创性、批判性、发展性和特色的较连续性观点,更要看他在这个领域是否有一系列较连续的主要活动,而且还必须考虑他的这些主要活动是否对这个领域的发展产生过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5]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邓小平、蔡元培、陈嘉庚、张伯苓等人的教育思想,事实上也是通过这样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来衡量,并且也是通过这样的界定后作为研究他们相关思想的基本依据。极而言之,人们首先是基于某人“做”了什么,才感兴趣他“说”了什么。


  以此为据,我们可以明确地说李嘉诚不仅具有经济思想、教育思想,而且也具有高等教育思想,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李嘉诚就开始主要致力于汕头大学的建设和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活动,包括和教育部合作设立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为了加强汕头大学与海外的学术交流而在港设立的“汕头大学学术基金会”、为了培养内地教师而在香港与英国的大学设立“李嘉诚奖学金”、为了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清华大学设立“未来互联网络研究中心”,向广东省教育基金会和广州市科技进步基金会捐赠上百万用于发展广东教育和促进科技进步,以及对中国许多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包括一些医疗高等教育机构)的无偿捐助,等等。可以说在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方式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而发挥这些影响的还包括他在不同场合发表的对高等教育相关领域的讲话、致辞、演说等。从以上诸多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毋庸质疑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不仅作为一个较系统的理念存在着,而且研究它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的确立,还可以纳入一个社会学学科分析框架予以解读,即学科的认知维度与组织维度。我国学者高静美不久前撰文转述了这一理论,颇具说服力。该理论认为,学科认知维度基于两个变量,第一变量:“软”/“硬”度,即研究人员对某一特定理论体系的认同程度(程度高则硬)。第二变量:“纯”度/“应用”度,即“纯”度高表明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主要是线性、逻辑的模式,遵循着一条以理论为导向来形成知识体系的路线,“应用”度高则倾向于以实际的需要为导向来构建知识体系。学科组织维度同样基于两个变量,第一变量:“趋同”/“分野”度,即“趋同”度较高表明研究人员一般具有相类似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并导致“排异”倾向;“分野”度较高则相反,因而对不同研究范式持比较宽容的态度,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也并不十分明晰。组织维度的第二变量:“城”/“乡”度,即“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学科就如同城市里的上班高峰期一样,相对多的研究人员抢占相对狭小的学术研究空间;“乡村”程度高的学科与此相反,它通常拥有较广的学术边界,专业研究人员相对分散,亚团体之间的批判性交流和激烈的辩论也远不如前者[6]。


  显然,包括李嘉诚在内,教育理论界对中国近现代以来诸多知名人物教育思想的研究,均体现出其学科认知维度的“软”和“应用”性,学科组织维度的“分野”和所谓“乡村化”的特点。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我们也应采取开放的研究策略和跨文化的研究方法。


  二、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


  自20世纪70年代,李嘉诚的事业在香港取得重大突破性发展开始,他和他的事业开始受到国内和国际的关注,关于他在商业上的不断成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极大兴趣,相关性的研究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自20世纪80年代,李嘉诚捐赠创建汕头大学开始,他和他的“长实王国”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海外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大举动[7],也逐步受到高教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对他的这些行动的研究已经上升到高等教育思想的水平,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正逐步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可以预期,在若干年后,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有影响的组成部分,形成一个一定意义上的研究思潮。


  李嘉诚关于高等教育的直接论述虽然较少,但大都十分精练,而且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系列举动,尤其是他与汕头大学始终如一的密切联系,均表达了他关于高等教育的看法、见解和观点,为研究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提供了一个与研究历史名人教育思想更为鲜活的“资料库”。在商业界,李嘉诚的许多言论被奉为“经商圣经”,而他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见解,也应该成为一种财富,一种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具有广泛精神价值的总结。可以说,李嘉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是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他在参与建设和发展汕头大学过程中的经验,他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类似的项目中的思想,不仅仅是属于汕头大学的,也是属于中国高等教育的。他的行动和言论中反映出的高等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这些思想的很多方面具有“李氏特点”和“汕大特色”,但其中也不乏具有普遍意义的因素,比如在人才培养上期望的“有志、有识、有恒、有为”。[8]因此,可以毫不讳言地说,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理论界的共同财富。尽管许多学者研究李嘉诚的目的、动机并不相同,但他们研究的都是李嘉诚在某个领域的有价值的个人思想。我们认为,其高等教育思想事实上也是其思想的核心成分。从李嘉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刻影响为研究的基本视角,应该成为研究李嘉诚思想的基本走向,也是完善这一思想的重要一环。


  中国哲人们指出: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教传统中名人教育思想(包括高等教育思想)的延续,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高等教育理论视角关于李嘉诚的论述或叙述十分有限,仅有的也多是一些史实性的描述或累积,缺乏从理论上对李嘉诚一系列高等教育活动所折射出的思想的总结、概括和提炼,因此还很难归入学术讨论的范畴。当然,这些叙述性的研究也有它的一些积极作用。以哲学的视角我们可以知道,事物从量变到质变是需要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研究,我们也需要走先积累、再提升的基本研究思路。因而,对于各种史实性的描述或累积,我们要崇尚“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精神,采用借鉴和批判的方法,吸收对于拓展我们的研究有用的一切因素。


  三、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国外的视角与本土化的研究


  诚然,许多学者在研究中由于受资料、理论、方法、专业甚至立场的局限,其中很少有李嘉诚教育思想的论述,又因他们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专业领域、不同的研究方法出发来研究李嘉诚及其思想,其研究也不乏科学理性的闪光点,尤其是一些论著中有关李嘉诚的一些教育活动的评述或言论,有许多颇有价值的成果。如果比较诸如张謇、盛宣怀、陈嘉庚等人教育思想的研究中,我们能比较深地感受到这一点。一些人认为,如果说李嘉诚有什么思想,那主要也是他关于商业领域的思想,如果这样的判断放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话,可以说是基本正确的,因为在这之前李嘉诚的活动多在企业和商业领域,但在这之后,李嘉诚越来越多的进入教育领域,尤其是发端于汕头大学的高等教育领域,他关于教育及高等教育的看法、见解和言论等不断见诸报端、杂志,或者关于李嘉诚的专著、传略等之中。越来越多各界人士在他们的著作、文章或谈话中,无一例外地涉及到李嘉诚的高等教育活动,有的还对此发表过很有价值的评论。可以说,香港或国外关于李嘉诚的相关研究和客观评述,对我国学者,尤其是教育界和高等教育界学者的研究是有益的。


  因此,重视香港、国外对李嘉诚的研究,开展对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的分析与研究,是一件有积极意义的活动,也是一个超越时代的课题。从理论层面看,有利于开拓我们的视野,有利于吸取其他领域学者研究的有益成果,深化和推动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的科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从实践层面上看,有利于吸收对我们有益的经验,少走弯路;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办学和管理理念,推进像汕头大学这样新办院校的超常规发展;有利于我们正确阐释李嘉诚的人才培养思想,消除各种误解和偏见;也有利于我们了解其他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动向,深刻认识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中的管理、投资、发展、国际化等的思想文化背景,从而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尤其是汕头大学快速、健康发展的正确决策。


  在当前关于李嘉诚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大陆教育理论工作者必须正视和回应香港、国外李嘉诚研究的挑战,并给以科学的把握和积极的回应,在尽可能全面把握李嘉诚高等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对其高等教育思想做出尽可能准确、科学的诠释并界定其特有的“话语”。同时,注意将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9]和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研究方法[10]运用于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研究,必将对此研究有所突破和创新。


  当然,要全面评价香港、国外二十多年来对李嘉诚的研究,以作为国内研究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的有益借鉴,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项目,需要充足的资料和理论准备。但通过初步分析可以发现,境外的研究虽然是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和氛围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研究的性质[11],但主要都集中于李嘉诚的为人、商业、管理、创业等方面所展开的,涉及到高等教育思想的研究微乎其微,而有限的论述大都是李嘉诚所参与的教育活动,而其中又主要的是李嘉诚参与兴办汕头大学的事情或活动。但是对于这些活动,却很少从理论的高度来对此进行概括或总结。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在认识上,还没有意识到研究李嘉诚教育思想的重要意义;或者在方法上,还没有找到研究李嘉诚教育思想比较合适的研究方法和范式,等等。
  另外,从研究的对象——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来看,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既是一种带有历史连续性(继承性或延承性)、发展性的思想,又具有特定的文化、社会发展性质(跨越一个时代)和“李氏特色”的特征。另一方面,从香港和国外研究的主体看,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制度、领域及所掌握的资料等的不同,特别是他们的研究目的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也导致了研究视角与结论的不同[12]。因此,在科学评介、借鉴境外关于李嘉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合理地提出并科学地诠释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本身更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质的研究。在这种具有开拓性、探索性的研究中,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科学的分析研究的内容框架。笔者认为,这一分析研究的内容框架可以细分为若干部分专题,如: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的哲学起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教育投资与教育技术理念、人才思想、高等教育功能论、高等教育发展观、医学教育理论、教育资源论、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等。


  以上的从国外视角到本土化的研究分类,只是一个尝试,可以肯定地说,既不能概括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的全部内容,也未必一定符合学术逻辑。抛砖引玉,以此为参照,在后续的研究中才能有所拓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搜集更为鲜活的资料,不断地吸收国内外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从而使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研究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一个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的研究领域。
  四、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研究:期待中的展望


  学术能够得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越来越多不同研究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的积极参与。[13]勿庸置疑,李嘉诚高等教育思想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对这项工作不论是精力的投放还是实际水平,都远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李嘉诚先生的高等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说,对于高教界,更直接地说,对于汕头大学,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当前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犹未为晚。李嘉诚先生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和他繁复的高等教育活动,以及他依然旺盛的生命力,对有志于研究他的高等教育思想的学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想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并得出较科学的、有价值的成果,也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和努力,而且更需要多学科领域专业研究人员的广泛参与。历史多次演绎的事实表明,只要了解和把握住了当前的现状,执着而又大胆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就一定能在这个跨越时代的课题领域中结出“丰硕的成果”。



台長: Stanley
人氣(7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知識學問 |
此分類下一篇:幾個好用知識
此分類上一篇:中年男子要注意嫉妒的問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