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4-25 09:00:00| 人氣897| 回應16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亞半球大國崛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星籍印裔的馬凱碩《亞半球大國崛起》雖是本難得不以西方為中心之書,但仍有二失:仍肯定現代文明的七大支柱(自由市場經濟、科學與技術、用人唯才的精神、務實主義、和平精神、遵守法治和重視教育等)皆來自西方(但西方言行不一);太過褒印。

接下來貼十幾本美、中專著,總評是、與後鄧或鄧後時代的「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之諸前貼(剪貼於後)、沒差!面對「中國」的事實,戴著資本主義政經意識形態反中眼鏡者(連號稱客觀的紀錄片如《激流中國》也在紀錄觀點),即使在2008全球經濟危機「西衰中盛」之後,還是誇大失實的在「褒美貶中」。

難怪如前評本館《中共研究方法論》所言:美國各階段的中共研究方法,都是無法預測到中共做為(如發動韓戰、越戰、文革、六四,還有最近的拉蕯事件、川震救災)的失敗之研究方法論(反而我館沒啥方法限制之研究,較能合乎六四、後鄧、拉蕯事件、川震救災之事後發展,其因是依宏觀的歷史之經、論理之緯,不預設立場、如實地了解中國大陸,便是了)。

另參本館:中國 中國非洲 《妖魔化中國的背後》 《東方主義與中國威脅論》 中共的救災 《天安門一九八九》 《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亞半球大國崛起:亞洲強權再起的衝擊與挑戰》(天下雜誌出版社 2008)
The New Asian Hemisphere: The Irresistible Shift of Global Power to the East

「亞洲的崛起,以及後續的發展,將是三百年後歷史著作的主要題材。」─—勞倫斯.桑默斯(Lawrence H. Summers),前美國財政部長、前哈佛大學校長
  西方國家主導了過去兩百年的世界歷史。
  現在,亞洲大國再度崛起,中國、印度將重新站上世界舞台的中央,伊斯蘭文明也將再現光芒。
  西方國家將如何回應亞半球大國的再起?毗鄰大國的小國又該如何因應?
  曾經輝煌一時的的亞半球大國,在落敗了兩百年後,已經急起直追,將西方文明的七大支柱:自由市場經濟、科學與技術、用人唯才的精神、務實主義、和平精神、遵守法治和重視教育等,快速全面採納。他們也以特有的方式發揮創意,展開西方不曾見過的新合作型態。它們的崛起有如渴馬奔泉,勢不可當──二○五○年之前,全球四大經濟體中將有三個在亞洲:中國、印度和日本。
  亞洲大國能和平崛起嗎?西方會阻撓嗎?如果是這樣,結果將是一場災難。現今西方世界瀰漫一股悲觀氣氛,對於亞半球大國崛起戒慎恐懼,甚至退化為保護主義和恐慌。其實,亞洲想做的事是仿效西方,不是主宰西方。西方必須身段優雅地與亞洲大國分享權勢,放棄理所當然把持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七國集團(G7)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等全球機構的一貫作風。
  由於西方國家長期把持這些重要國際機構,卻缺乏對不同文化的了解與尊重,以致於各種重要的全球性議題,包括反恐、消滅貧窮、WTO談判、限核武談判、遏止地球暖化等,紛紛陷入僵局。本書指出如果西方願意分享權勢,許多棘手的全球性議題將出現曙光,新興的亞洲強權將投桃報李,扮演負責任的參與者,共同推動穩定的全球秩序。但這種正面的結果,並非必然來到。歷史告訴我們,新興強權的崛起,十之八九總會引來緊張和衝突。
  本書告訴我們,可以如何避免災難發生。本書也帶領全球有識之士瞭解正在形塑亞半球新世紀的各種力量,並指出未來居世界領導地位的西方及亞半球強權,在共創世界新秩序上應遵循的原則。
  作者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生長於印度家庭,結交穆斯林和華人朋友,接受英國的殖民教育,他研習西方哲學,長期擔任新加坡這個實事求是的城市國家的外交官。他用宏博的歷史知識、流暢清晰的文采、機智詼諧的分析,強而有力地描述了世界政經實力的演變。他直言不諱地指出了近年來西方國家外交實務上的種種輕率和疏失,說明全球權力政治已走到不得不改弦易轍的重要關頭。全球其實唇齒相依,西方國家應該放下意識形態和驕傲心態,接納亞半球的觀點來共同解決錯綜複雜的全球性議題。馬凱碩提出的忠言對西方人而言或許逆耳,但對亞洲人來說,他提醒了我們要做好準備,讓自己具備未來全球領袖的必要條件:有原則、合作、務實。
  本書提出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觀,是每位決策者所必讀。當台灣開始嘗試參與各項國際事務時,必須充分了解周遭亞洲強國和西方勢力的角色轉換。本書也是台灣走上國際舞台時,產官學各界必備的參考指南。
  作者簡介
  任職新加坡外交部長達卅餘年(1971-2004)的資深外交官,曾擔任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及公共政策實務教授。《時代雜誌》曾稱他是「二十一世紀領袖的代表人物」、《華盛頓郵報》曾稱他是「推動儒教倫理的『馬克斯韋伯』」。著有《亞洲人會思考嗎?》(Can Asians Think?)和《超越純真年代》(Beyond the Age of Innocence)等書。2005年獲美國《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loicy)及英國《展望》雜誌(Prospect Magazine)選為全球百大傑出知識分子。
  目錄
導 讀
第一章 未來的三種可能
第二章 為什麼亞洲正在崛起?
第三章 為何西方並未歡欣鼓舞?
第四章 去西方化:歷史走回頭路
第五章 西方無能,亞洲能?
第六章 全球領袖的必要條件:有原則、合作、務實

亞半球大國崛起:亞洲強權再起的衝擊與挑戰
     
 如果今天西方的勢力式微誰應該取而代之呢?中國、印度、伊斯蘭世界,還是整個亞半球。亞半球新興國家逐漸茁壯長大之後,這個世界的主導權應該由誰來做運作,亞洲準備好了嗎?
這本書我覺得很適合一般人來看,台灣很多人都太活在「台灣」的視野裡面了,我們更應該將視野擴展到亞洲、世界,不能一直活在西方的媒體報導中,更要展開視野去瞭解更多深一層的內涵。
作者從之前的歷史角度到現在的世界組織運作狀況,再期許未來整個亞半球應該努力的方向。
這本書我個人給滿高的評價,很值得推薦給大家看。
  亞洲大國能和平崛起嗎?西方會阻撓嗎?如果是這樣,結果將是一場災難。現今西方世界瀰漫一股悲觀氣氛,對於亞半球大國崛起戒慎恐懼,甚至退化為保護主義和恐慌。其實,亞洲想做的事是仿效西方,不是主宰西方。西方必須身段優雅地與亞洲大國分享權勢,放棄理所當然把持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七國集團(G7)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等全球機構的一貫作風。
   由於西方國家長期把持這些重要國際機構,卻缺乏對不同文化的了解與尊重,以致於各種重要的全球性議題,包括反恐、消滅貧窮、WTO談判、限核武談判、遏止地球暖化等,紛紛陷入僵局。本書指出如果西方願意分享權勢,許多棘手的全球性議題將出現曙光,新興的亞洲強權將投桃報李,扮演負責任的參與者,共同推動穩定的全球秩序。但這種正面的結果,並非必然來到。歷史告訴我們,新興強權的崛起,十之八九總會引來緊張和衝突。
   本書告訴我們,可以如何避免災難發生。本書也帶領全球有識之士瞭解正在形塑亞半球新世紀的各種力量,並指出未來居世界領導地位的西方及亞半球強權,在共創世界新秩序上應遵循的原則。
http://piratechu.pixnet.net/blog/post/21734983-

東西博弈:亞洲崛起是好事 西方排斥非智策 2013-04-23莊達成

 曾任新加坡外交部的資深外交官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在《亞半球大國崛起:亞洲強權再起的衝擊與挑戰》著作中指出,亞洲崛起顯然都會帶給世界更多的「善」,所以單從倫理道德的觀點來說,西方理應張開雙手,歡迎亞洲的變貌才是,而且亞洲崛起的益處並不只限於倫理道德層面,整個世界將變得更和平與穩定。他預期,亞洲對歷史的最大貢獻將是證明邁向現代化能創造更穩定、和平與繁榮的世界,西方需要做的第一項重大務實決定是,捨棄孤立或包圍其他社會的企圖。 
  作者簡介 莊達成 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曾任教高補通識教育科,現任教高中和初中通識教育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文學碩士。編著《如何做好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一書。
  1. 細閱以下資料:
 亞洲是當今世界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亞洲發展同其他各大洲發展息息相關。亞洲國家積極探索適合本國情況的發展道路,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有力促進世界發展。亞洲與世界其他地區共克時艱,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的重要引擎,近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50%,給世界帶來信心。亞洲同世界其他地區的區域次區域合作展現出勃勃生機和美好前景。
 亞洲發展需要乘勢而上、轉型升級。對亞洲來說,發展仍是頭等大事,以及解決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迫切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亞洲穩定需要共同呵護、破解難題。亞洲穩定面臨新的挑戰,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都有所表現,實現本地區長治久安需要地區國家增強互信、攜手努力。亞洲合作需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加強亞洲地區合作的機制和倡議很多,各方面想法和主張豐富多樣,協調各方利益訴求、形成能保障互利共贏的機制,需要更好增進理解、凝聚共識、充實內容、深化合作。 
  想一想:
a. 你認為有甚麼因素會影響亞洲國家間的合作與競爭?解釋你的答案。
b. 有人說:「部分亞洲國家參與全球政治事務將有助世界多元化發展。」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種看法?解釋你的答案。
  2. 請先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2009年,美國宣布「重返亞洲」,開始不斷強化對中國周邊亞洲國家的盟友和戰略夥伴關係,並與日本、韓國和菲律賓等盟友在東海、南海等海域舉行聯合軍演,導致地區局勢緊張,而且形成一道圍堵中國的陣線。在過去至少150年,美國一直是西太平洋最重要的區外勢力,為的是爭奪地區霸權。今日中國崛起,美國不可能無視亞太地區冒起戰略對手的事實。有輿論認為,美日同盟關係是好事。若日本不再相信美國會提供安全保護,有可能走上軍事化甚至尋求擁有核力量的道路。而且,美國「重返亞洲」必會減少其在其他地方(包括歐洲、非洲和中東等地)的影響力,有助全球地區勢力均衡。 
【資料B】 中國過去30年的經濟增長,實在有賴於平穩的發展環境。中國要維持這種環境,需要積極與多國建立良好關係,促進經貿及外交關係。面對太平洋、南海周邊的複雜形勢,中國的外交政策只能採用溫和方向,既不能太激烈,令局勢惡化;但也需要做出恰當反應,必須堅持立場,維繫國家主權。中國應力爭中美關係平穩發展,不斷增加對美國國內的投資,牽制美國對華戰略遏制衝動,在國際問題上選擇性地、有條件地與美國合作;另一方面,對美國的行為應有清晰、有力的應對措施,包括增強與周邊鄰國的關係。儘管中國的影響力正提高,但並無能力獨自來履行國際、區域責任,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符合中國的長遠利益。 
  想一想:
a. 你認為美國「重返亞洲」政策能否有助化解亞洲國家間複雜的地區形勢?試加以討論。
b. 有人說:「就現時的中國情況而言,中國應致力維持穩定的發展環境優先於抗衡別國的聯合圍堵。」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解釋你的答案。
現代中國+全球化
  3.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 中國改革開放後,更關注與非洲的合作。從2000年以來,非洲局勢逐漸穩定,發展經濟成為重要方向。中國工業化逐漸成熟,需要擴大市場,這形成中非共同發展、彼此依賴的密切關係。中國對非洲持平等對待、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內政的政策;與西方相比,中國具極強的政治優勢,有力保障中非間互信關係的建立。在外交領域,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在全球事務上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非洲國際影響力也正上升。中非間可探討和平與安全、經濟復甦、氣候變化和新科技等全球問題。  
【資料B】 近年,中非經濟關係日益緊密。中國對非洲提供的發展支持是全面且多元化,並兼顧長短期需要,包括經濟、民生等領域;但卻引來西方的攻擊、批評,認為中國是新殖民地主義者,掠奪非洲資源及市場;只求利益不理非洲的人權、貪污問題。事實上,非洲是充滿希望的地區,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借鑒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有輿論認為,非洲長期飽受殖民主義的統治和欺壓,中非雙方有共同的歷史遭遇、發展任務和戰略利益;雙方的關係,不是施捨、扶貧和人道主義,而是國際主義與國際道義。 
  想一想:
a. 中國與非洲的合作可如何有助促進非洲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解釋你的答案。
b. 你在甚麼程度上同意「中國在非洲實施新殖民主義」這種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總結
 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亞太地區、非洲是新興、有活力的地區。世界是平衡的:各國間聯繫將日益緊密、相互依存日益需要;現代化、和平、發展、合作和共贏,應是各國共同的外交目標;惡化形勢並不符合任何國家的利益。馬凱碩認為:西方領導人不願承認西方稱霸全球的地位難以持久,這正是世界的一大危險。西方社會必須選擇:在21世紀,是要設法保衛西方價值,還是保衛西方利益。
延伸閱讀:
1.《中非合作需克服「成長的煩惱」》,新華網,2013-04-21,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4/21/c_124608041.htm
2.《英媒:亞洲崛起重組世界格局?》,BBC中文網,2012-12-11,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press_review/2012/12/121211_press_asia_rise.shtml
3.《國際化與中國崛起》,人民網,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8212/191615/243180/
  概念鏈接:
新殖民主義(Neocolonialism):現代的經濟發展較好國家不再以舊有的強佔土地形式進行殖民活動,而是改為通過政治、經濟、外交等影響力控制當地。 
  小知識:中國崛起(Rise of China)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全球經濟、政治、外交、軍事及科技等方面實力明顯增長,尤其進入21世紀後,上述各方面的發展勢頭更強,被視為「超級大國」。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4/23/ED1304230028.htm

新亞洲半球:歷史客體的主體翻轉

國際政治與經濟事件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中國、伊斯蘭和印度等歷史客體的主體翻轉更將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國際油價的起伏影響不少人的心情:yes, 降價囉;國際糧價的漲跌讓許多店家的心在淌血;國際金價在高檔盤旋讓習慣購買飾金的台灣人吃不消,結婚首飾還能用租的。當然,影響最大的還是股票、基金和債券市場,不知何時開始台灣股價才與國際股價摸得上邊,還記得幾年前台股狂跌到3,411時,似乎沒有人記得還有國際股市這一回事。
  其實,國際政治和經濟事件是受到長期存續、但緩慢變動的國際政治經濟結構所影響。換句話說,政治經濟結構是因,發生的事件是果。若我們對「國際政經濟結構」有所了解,就不會訝異於幾年前油價、糧價和原物料飆漲導致的輸入性通貨性膨脹,也不致被1997年亞洲和當前的金融風暴嚇傻。
  這次介紹一本由已經由「天下出版社」漢譯的書籍,作者是印度裔的新加坡外交人員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漢譯為《亞半球大國崛起──亞洲強權再起的衝擊與挑戰》。有鑒於這本書已經有漢譯版,在此不贅述內容,僅略提修伯特有感觸的地方。
  馬凱碩的成書對象是「西方人」:跨大西洋兩岸的美國和歐洲人。從馬凱碩的外交經驗和生活經驗,認為西方人不了解真正的亞洲,這個快速崛起、即將扭轉國際政治經濟結構的新主體(subjects),也將從數百年來的歷史客體(objects)翻轉成主體!意味著一個非大西洋兩岸國家能主導或控制的新世界將要誕生。最主要的證據是經濟的快速成長,與國際威望的提升。
  然而,新亞洲半球的主體翻轉不會那麼順利,有太多的課題需要學習。馬凱碩總結亞洲必須向歐洲學習的七大支柱:
1. 自由經濟市場:實施這種經濟制度的好處是效率和降低貧窮,亞洲緩慢施行的因素是「過於相信社會所有進步來自仁慈和聰明的統治者」;
2. 科學與技術:這是西方文明的絕對優勢,亞洲再興需重要博士研究人員的質和量;
3. 用人唯才:若政治、經濟或社會徵補只能來自特定的階級或族裔,將嚴重降低發展的可能性,必須做到階級流動和量才任用;
4. 務實:這是明治維新成功的基石,從日本向亞洲擴散;
5. 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的中產階級(also see Richard Betts and Aaron L. Friedberg),不過此處馬凱碩過度誇耀東協的外交斡旋成就;
6. 法治:西方的正義女神乃蒙著雙眼、手持天秤,問題在於只要相信仁慈和聰明的統治者,就難以落實法治;
7. 教育:完善的教育體系。
  新亞半球的主體翻轉,必然會影響著全球的政治經濟結構,塑造新的全球領袖。馬凱碩認為全球領袖有五項必要條件:民主精神和全球治理、一體適用於國際和國內的法制、達成社會秩序與穩定的社會正義、夥伴關係,以及務實精神。就馬凱碩開出來的必要條件而言,中國、伊斯蘭和印度等新亞半球國家仍有改進的空間,在歷史客體的主體翻轉之際,更應做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
  補充說明,在之前的文章〈誰將取代美國:世界新秩序的挑戰〉,已經提及數本討論未來國際政治經濟變遷的書籍,如下:
1. The Post American World,《後美國世界:群雄崛起的經濟新秩序時代》,剛出版; 
2. The Second: Empires and Influence in the New Global Order,尚無漢譯本; 
3. The Great Experiment: The Story of Ancient Empires, Modern States, and the Quest for a Global Nation,尚無漢譯本; 
4. Rivals: How the Power Struggle Between China, India and Japan Will Shape Our Next Decade,尚無漢譯本,鄭重推薦這本《經濟學人》主編論中國、印度與日本的書籍; 
5. The War for Wealth: The True Story of Globalization, or Why the Flat World Is Broken,尚無漢譯本。某些書評認為這本書有力地駁斥《世界是平的》的論點。 
  有興趣聽馬凱碩演講的請點這我,要看演講稿的請點這邊(Eng.)。
http://hubertyu.pixnet.net/blog/post/22189614-

台長: 阿楨
人氣(897) | 回應(1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社會政治 |
此分類下一篇:《美國夢醒》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繼承制度史》

阿楨
G20綜合國力評估 中國政治文化世界第一俄羅斯綜合國力跌至第十二

朝鮮日報記者 洪永林 (2009.08.15)據G20綜合國力評估調查顯示,以100分為滿分,美國的綜合國力得到69.15分,與排名第二的中國有10分以上的差距,證明了其作為世界最強國的實力。美國在13個具體測評領域中有7個(國防、經濟、科技、教育、信息、外交、宏觀變化應對能力)排名第一,在綜合國力硬件和軟件能力方面均處於優勢。
中國在政治實力、文化實力、社會資本實力等3個軟件領域排名第一,綜合國力排名世界第二。而最有趣的是,實行共產黨一黨獨裁體制的中國,政治能力竟然排在世界第一位。
國力研究組評價說:“統治13億中國人的政治領導人事先排好次序,權力系統在沒有極端對立或報復的情況下持續了30多年,這是一個很可怕的力量。”但研究組指出:“中國在環境管理水平和國政管理水平方面排在靠後的第十八位,預計今後在環境問題上可能會與發達國家不斷產生摩擦,或對國力因素的推進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另外,研究組還表示,中國的文化實力獲評世界第一,這得益於其創作產品出口額高達美國的兩倍,但有必要考慮到出口額當中可能含許多中國產的低價文化產品。
綜合國力排名第三至第十位的依次為: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意大利和西班牙。其中,大多數國家的軟實力比硬實力佔優,或兩方面實力保持均衡。只有日本,軟實力(第八位)遠遠落後於硬實力(第三位)。中國也是硬實力(第二位)和軟實力(第七位)間的差距較大。這說明這兩個國家的國力在結構方面具有脆弱性。
http://chinese.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09/08/15/20090815000005.html

另參本館: 中國崛起 G20 vs G7 G2 《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研究》中共十七大 民主形式萬歲《中國跨世紀綜合國力》

OECD預言:中國經濟 2016稱霸全球【經濟日報 2012.11.10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9日發布預測說,全球經濟勢力在未來半個世紀會出現大洗牌,中國最快將在2016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而2025年前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產值合計可能超越7大工業國(G7)的總和,並在2060年前超越所有已開發國家加總。
2013-05-30 10:51:19
版主回應
普世價值引爭論 共同價值更貼切 2013-05-30 中國時報 【鄭海麟】

 近年來,由於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及綜合國力大幅度上升,高科技如太空衛星、遠程導彈等迅速發展,還有巨額的外匯儲備,這些因素和硬性指標使大陸有部分知識分子的民族主義情緒空前高漲;加上歐美等部分西方國家中時不時產生以自由、民主、人權等所謂「普世價值」杯葛中國的舉動,致使部分知識分子中間產生了一種反西方文化、否定有所謂「普世價值」的思潮,這種思潮與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以龔自珍、魏源、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胡適、陳獨秀等為代表)主張開眼看世界、提倡向西方學習的思路大異其趣,與「五四時期」呼喚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甚至鼓吹「全盤西化」的思潮更是大相逕庭。在這種思潮影響下,部分知識界人士開始懷疑西方的民主政治以及人權、自由等概念,於是在思想界挑起了一場關於「普世價值」的爭論。
 在瞭解這場爭論之前,有必要對何謂「普世價值」稍作介紹。按辭書的解釋,「普世價值」泛指那些不分區域,超越宗教、國家、民族,任何一個自詡文明社會的人類,只要本於良知與理性皆認同之價值、理念。至於「普世價值」的內涵,包括人道關懷、人本思想、人權觀念、平等自由、民主法治、公平公義、多元包容等等。由於理性的人文主義運動是從近代歐洲文藝復興開始的,因此,「普世價值」的概念內涵無疑帶有濃重的西方色彩。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普世價值」的核心日益穩固,特別是關於平等自由、民主法治、天賦人權等觀念,為所有具理性和良知的人民普遍認同。
 中國大陸對「普世價值」持否定態度的人士,其持論依據主要認為所謂「普世價值」,只是歐美等西方國家將適合自己國情和國家發展的價值觀念泛化和普遍化,並且將其到處推廣,甚至強迫不認同這些價值觀念的國家和民族接受。
 比如關於人權:贊同「普世價值」的人士認為,「人」的位階在國家之上,「人」才是國家存在之目的,而非「人」是為了國家而存在。因此,人權高於國家主權,國家有義務捍衛「人」與生俱來的權利,如生存的權利、免於恐懼的權利、知的權利、思想的自由、言論的自由、集會遊行的自由等等。否定「普世價值」的人士則認為,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國家主權高於人權,沒有國權,哪來人權?近代中國飽受西方列強的侵略壓迫,試問西方列強何曾尊重過中國人民的人權?因此,爭取人權首先必須伸張國權;西方國家今天以人權作為「普世價值」強迫中國人接受,就像昨天用「堅船利炮」強迫中國人接受鴉片一樣,目的都是為了干涉中國的內政。
 又比如「民主」:贊同普世價值的人士認為,「民主」政治就是肯定人民為國家真正的主人,政府是由人民委託產生,執政者的權力只不過是受人民暫時委託所賦予,政府若做得不好,人民隨時可將委託的權力收回。否定「普世價值」的人士則認為,民主只是一種政治方式,它的實質內容就是多數決定,然後由全體公民行使公共權力。但是,從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民主實踐經驗來看,民主政治往往有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弊病。況且,在公民素質較差、法制不太健全的國家和地區,民主政治的多數決定還會產生多錯的情形。特別是像中國這樣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和文化程度發展極不平衡的大國,如果照搬西方的民主制度,不但難於實行,而且還會造成極大的混亂。
 以上關於「普世價值」的爭論,贊成和否定雙方各有所本,似乎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楨:豈只!)極端民族主義者對「普世價值」持否定態度,一般知識分子。(楨:民主信徒吧!)則肯定和認同「普世價值」。至於官方學者的態度,從維護現行政治架構和自身已得利益的角度,他們不讚成「普世價值」;但在處理國際關係或涉外事務時,又不得不正視「普世價值」的客觀存在。特別是胡錦濤、溫家寶等領袖人物在許多場合都以肯定的口氣提到自由、民主、人權、法治、人道關懷等概念。因此,官方學者近來又別出心裁地將「普世價值」中胡、溫提到過的概念歸結為人類「共同價值」,以示有別於西方國家強調的「普世價值」概念。相信在官方學者和媒體的主導下,將會以「共同價值」取代「普世價值」的概念,以止息有關「普世價值」的爭論。(作者為香港亞太研究中心主任)
2013-05-30 10:55:34
阿楨
不可愛的與不可信的 2013-06-02 旺報 胡勇(大陸自由作家、大學教授)

 隨著一個高度敏感日期的日益臨近,《紅旗文稿》、《環球時報》、《光明日報》、《黨建》、《人民日報》等官媒掀起了一個批判以「憲政」為代表的普世價值(楨:?)的小高潮。知識分子們雖然在微博上「負隅頑抗」,甚至不惜炮製《光明日報》發文擁護憲政的假新聞,但也明白胳膊擰不過大腿的道理。於是,一位因主張「社會主義憲政」而兩邊不討好的知名學者只好在網上自嘲:在中國研究了這麼多年憲政,原來是在幫資本主義國家實施憲法。
 眾所周知,在虛擬空間抨擊或挖苦當局和體制早已成為輿論的一種新的「政治正確性」,但必須承認的是,中共領導人民所取得的驚人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國現行體制的合法性甚至遠遠超過很多所謂的「民主國家」。
 胳膊擰不過大腿
 比如,來自皮尤(Pew)的權威資料顯示,87﹪的中國民眾對國家的發展方向表示滿意,74﹪的受訪者相信未來五年生活會繼續改善。而大部分「民主國家」的政府在上台半年後就會面臨合法性大量流失的窘境。大陸民眾對腐敗和特權雖然深惡痛絕,但中央(特別是最高領導人)仍然擁有極高的威信。
 讓人聯想到文革
 另一方面,可愛的也未必可信。自由、民主、法治、人權……這些詞都非常「可愛」,尤其能夠在知識分子中引起共鳴。但是如果去掉口號的成分,這些詞對中國到底意味著什麼?中國人在追求和享受「普世價值」的時候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這些問題並沒有引起認真和充分的討論。很多知識分子只是謀求書齋裡革命的「網路公民」,在現實生活中並不真正信仰和推進「普世價值」。
 更重要的是,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的政治認知之間是有巨大落差的。比如,在《中國人想要什麼樣的民主》一書中,作者張明澍發現認可「民主就是一個國家要定期舉行選舉,並且通過幾個政黨競爭選出國家領導人」的受調查者,僅占樣本總量的15.3﹪,而當今中國社會的左派超過了38﹪。作者對此也感到意外,「但你冷靜地去觀察你身邊,不要只往知識分子裡面套,到你自己的家鄉去,到街頭去,你會發現這個比例是基本準確的。」
 可愛與可信糾結
可信的不可愛,可愛的不可信。這就是中國複雜性的一個面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還將這樣糾結下去。
2013-06-02 11:26:40
阿楨
謊言是獨裁者和政客的罩門 2013-06-06 中國時報 張光華

 新加坡退休外交官馬步班尼(Kishore Mahbubani)二○一一年九月在倫敦《金融時報》發表文章:「那些獨裁者一個個倒下,可是民主國家也正在敗亡中,這是巧合嗎?或者人類歷史已經有了基本上的改變。獨裁者靠什麼存活?它們靠的是滿口謊言。
 那麼西方民主國家為什麼會衰敗呢?因為他們的政客們也是一派胡言。「整個歐元區就是一個大騙局」,政客們鼓吹幣制統一和財政獨立可以並存不悖,各國無須有任何陣痛就可以達成歐元通用。
 美國有相似情形;「領袖們沒有一個敢說真話,所有他們的談話都是環繞著一個虛幻的假設;就是經濟衰退很快就會過去」。這次的經濟衰退不是一般模式,沒有犧牲和痛苦的方法解決不了問題,許多美國人民知道這點,但政客就沒有一個敢說「犧牲」兩字。
 小布希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時,不管軍費大增,逕自減稅,任由華爾街玩「次貸」遊戲,並且將戰爭外包給○.五%的人口執行,於是有人大發戰爭財,全國人民則「錢照賭,馬照跑,舞照跳」,在小布希任內,大家參與一個大派對,直到國債暴增逾十兆,華爾街發生金融風暴,大型投資銀行幾乎全要崩潰,小布希下台前緊急撥款七千億搶救保險公司,才穩住局勢。
 倫敦《經濟人》週刊二○一三年一月五日一期特別分析歐洲和美國這對難兄難弟有三個共同點:
 一、任何難題只能修補一下,談不上有徹底改革的長遠方案,小修小補將問題拖延下去;二、外在各種利益團體運用金錢和政治影響力阻止各個政府真正面對問題,有的甚至為了一小撮企業或人士修法立案,照顧的只是少數人的利益;三、歐美的民主普選制度,為了順利當選執政,不惜開空頭支票,更糟的變身為散財童子,慷公帑收買選票,面對選民從不說老實話,有的根本是一派胡言,公然矇蔽大眾。譬如民主黨掩飾老人健保需要整頓,減少巨額浪費的事實,共和黨則總提一些不著邊際的削減預算計畫,認定任何增稅都屬社會主義的政策,於是兩黨各不相讓,抵死不妥協,結果是阻礙了所有的改革。
 這些年美國不進則退,國力自然大不如前。而很多人還執迷不悟,以為國家安全還是只靠坦克車、火箭、無人飛機和航空母艦維持就行,殊不知全世界對歐美已喪失信心,不再接受西方的領導才是重心所在。
2013-06-06 11:00:10
版主回應
新加坡報紙:美喪失道德如何讓亞洲接受其領導

中新網2014/06/04電新加坡《聯合早報》3日發表文章稱,時間如此遠,卻又如此相近。 5年前,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宣布美國將“重返亞洲”;5天前,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指責中國在南海和東海採取單邊行動,並重申了美國重視亞洲的政策。美國“重返亞太”之下正失去的東西。美國信譽的“附加值”正在失去,美國的道德立場也在失去。
  中美沒有地緣政治衝突美國誤讀中國崛起
文章認為,美國宣布“重返亞洲”意在避免亞洲落入中國的勢力範圍,這是美國的長期戰略意圖,實現這一戰略的方法和策略很重要。如果方法和策略失誤,就會走向反面。如果從美國的自我認知、美國和亞洲盟國的互動方式、中國的崛起方式,以及中國和亞洲國家的互動方式來看,儘管美國在亞洲有所獲,但失去更多。
  文章指出,亞洲國家現在面臨的所有問題的核心,就是中國的崛起及對其地緣政治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崛起是世界經濟上的奇蹟,但經濟崛起必然會對本區域的地緣政治產生重要的影響。從現實主義的視角看,至少有兩層意涵。首先,中國的崛起,其周邊形勢必然向中國傾斜,有利於中國。其次,中國政府的政策也很重要。中國政府推動著中國的崛起,但也要面對本身的崛起所帶來的問題。
  但是,美國把中國崛起所帶來的所有變化,全都看成是中國政府的作為。實際上,中國和美國根本就沒有地緣政治衝突。世界上沒有國家能享受美國那樣安全的地緣政治環境和安全。美國所面臨的問題,在於美國的地緣政治觀和美國的絕對安全觀。由於過去一個多世紀捲入世界事務,又充當世界警察,美國把全世界都視為自己的地緣政治利益,包括俄國和中國。
  文章指出,嚴重的問題在於美國實現全球性地緣政治利益和絕對安全的方法。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加強和盟友的關係。但美國給它們一個想像,好像不管它們對中國採取什麼政策,美國都會永遠在背後支持。這就給這些國家提供了“綁架”美國的條件。為了製衡中國,美國似乎更願意被“綁架”。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也失去了很多東西。
  美國正在失去信譽“附加值”和道德立場
文章認為,美國信譽的“附加值”正在失去。美國能夠真正保護這些同盟國嗎?在這個問題上,人們並沒有共識。有人相信美國在衰落,有人相信美國仍然會保持為最強大國家。但中國已經崛起並且還在繼續崛起則是普遍共識。中美關係是今天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誰也缺少不了誰。
  同時,美國在同中國的合作中可以獲得巨大利益,至少是經濟利益;這種利益遠超過美國和一些同盟國的關係。因此,越來越多人也開始相信,如果中國和菲律賓發生衝突,很難說美國願意為了菲律賓和中國發生正面衝突。在人們的認知中,隨著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美國對其同盟所做出的“承諾”的實際價值正在遞減。
  文章還指出,美國也正在失去其國際關係中的道德立場。這主要表現在日本問題上。在冷戰期間,美國為了對付共產主義陣營,“原諒”了日本。今天,美國為了對付中國,也在“原諒”日本。但日本可以通過美化戰爭的歷史來成為正常的亞洲國家嗎?中國和韓國絕對不忘記歷史。從長遠看,一個沒有道德立場的美國,很難讓中韓等亞洲國家接受其領導地位。
2014-06-16 09:31:43
阿楨
歐巴馬:歡迎中國和平崛起 習近平:盼建立非對抗關係2013-06-09 中時

 美國總統歐巴馬七日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炎熱的加州會面,展開兩天高峰會談。歐巴馬重申美國的立場,「歡迎中國和平崛起」,並提及北韓、網路安全等議題;習近平則強調,從人民利益出發,中美兩國必須要走出一條不同於以往「大國之間必然對抗衝突」的新型道路,共同「建立新型大國關係」。
 首場會談後,兩人共同會見媒體。網路安全是焦點,因美國指控中方從事網路竊密,而在會談前夕,美國政府窺知人民電話、網路訊息一事曝光。歐巴馬回答說,個人隱私與國家安全間如何尋求平衡,是個複雜且重要的任務,但「不同於竊取機密與駭客入侵」。他說,全球都面臨駭客入侵等網路安全議題,他相信美、中兩國可以合作以化解。
  回應(楨:另參本館:)相關新聞
習近平:盼美放寬技術出口限制
華時:大陸圍堵美國
中美都有夢 歧見待磨合
中美變麻吉 日、印憂邊緣化
中國崛起 歐洲國家期待又害怕
星抗議網管新規 有請「李光耀」
美透過網路監控個資 歐盟擬修法反制

見不著蜜雪兒 彭麗媛逛博物館2013-06-09 旺報

 中美兩國第一夫人無法會面,令不少大陸民眾失望,甚至有大陸學者認為,美方這項安排有違基本外交禮節,沒有把面子做足給北京。
 另外,彭麗媛使用iPhone 5拍照,在大陸微博上引起熱議。有大陸網友說,彭免費成為蘋果的代言人,但怎麼不是拿大陸自主品牌小米機?還有人問,iPhone的定位功能(楨:可不用,美真要定位、啥手機都行、反恐便是!),難道沒有國安疑慮嗎?但也有人說,不過是用個手機,別這麼嚴肅。
  回應(楨:另參本館:)相關新聞
彭麗媛有少將頭銜… 蜜雪兒沒來 避跟軍人合影(楨:找理由!)
大陸網友:蜜雪兒怕被比下去 故意缺席
  回應
笨,彭夫人這才聰明,還沒到美國已經征服美國上流階層的人心了,看啊,中國第一夫人有跟我們一樣的品味,也是為蘋果族呢。這是攻心為上,予之為取之本,笨蛋....
2013-06-09 10:37:44
版主回應
  相關新聞
中美互駭 不能說的祕密

另參本館:另參本館:中共十七大 第一夫人 中國的國際責任 《美國人權外交政策》 PLA最急需的武器 中國宣言 中國大戰略 中國崛起(二) G2 《中國模式》 《亞半球大國崛起》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國市場 中國式媒體監督 網軍與美人計 電腦病毒成人 《信息戰爭》 《碼書》

習近平出訪行程 展現大國自信 2013-06-05 中央社

由千里達到墨西哥市,習近平展現出,大陸是開發中國家的重要夥伴,也是市場與資金來源。他此行對外提供了近40億美元貸款,也承諾擴大進口。
美聯社將國際貨幣基金的進出口數據加以統計發現,截至2012年,大陸對128個國家而言,是較美國更大的貿易夥伴;而美國僅與72個國家的貿易關係領先。這一反6年前的情況,當時美國與127國的貿易關係領先,大陸僅與70國的關係領先。
大陸憑藉著4兆人民幣擴大內需案的力道而迅速擺脫了2008年的危機,這有助於使大陸領導人相信自家體制的力量。
英國諾丁罕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所長曾銳生說:「大陸制度是否運作良好,實在令人質疑。但金融危機以及至少到目前為止大陸有能力比較妥善因應的感覺,向大陸領導班子顯示,他們的制度行得通。」
大陸這種自信心的顯露跡象之一在習近平此次出訪的行程,即他直到訪問過千里達、哥斯大黎加和墨西哥之後,才將在7日和8日會見歐巴馬,且地點在加州,而非如大陸以往領導人一般,力求安排充滿儀式的白宮會談。
曾銳生說,這顯示,大陸當局已感到,不再須要美國協助打磨其形象,而希望專注在實際問題上。

經濟爭霸戰 美已輸中 2013-06-06 旺報

美國經濟學者、知名專欄作家法雷爾日前撰文指出,大陸是「新的經濟超級大國」,美國正輸掉和大陸間的全球經濟爭霸戰,大陸經濟總量將在2年後超越美國,2040年大陸將占全球GDP的4成,影響力更勝當今之美國。
 兩者消長主因,法雷爾把矛頭指向美國國內安於現狀的國會和執迷於財政緊縮的政客,棄衰敗的基礎建設和教育系統不顧,眼睜睜看著就業和利潤流向國外。
 他甚至嚴詞批判美國對外政策的無知,稱耗資3兆美元的伊拉克戰爭及每年5000億美元的軍費,一再把美國財政拖進泥淖。
 反觀大陸,法雷爾認為其最成功之處,在於「偷師資本主義最好的方面,使之和政府規畫混合」,促使大陸快速奪取頭號大國的聖杯。

站上巨人肩膀 共享成長果實 2013-06-06 旺報 【高行】

 大陸經濟實力迅速壯大,國際間「中國威脅」論調亦趨高張,近來美國、歐盟相繼對大陸貿易和投資築起高牆,可說是明顯例證。抱持該觀點的人們有一共同特色,他們刻意忽略大陸在全球經濟中的正面作用,反向放大遭大陸剝奪的恐懼,害怕公司被陸資吃掉、害怕被搶走飯碗……,簡而言之,就是害怕競爭。
 不過,這種直觀的恐懼並不能阻止大陸發展的腳步。身為最大競爭對手的美國,現階段官方和民間智庫愈來愈清楚認知,即全球經濟重心向大陸傾斜已成不可撼動的必然;更需關切的重點則是,如何面對和因應此一快速的板塊移動,才是現今最實際、也最迫切的態度。
 美國經濟學者法雷爾點出美國面對「中國崛起」的最大矛盾,「大陸在很多方面仍是封閉社會,卻有開放心態;美國是開放社會,卻有著封閉心態」。
 事實上不僅美國,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經濟體,或多或少有著類似的矛盾情結,限制對大陸資金的開放,也影響自身對大陸市場的參與。
 化解該項困境,法雷爾提出一有力的選項,就是從「背對中國」轉變為「擁抱中國」;一旦大陸順利轉型成為世界市場,擁抱中國,就等於擁抱13億人的購買力,站上巨人的肩膀。

大陸80後 對國家前途最樂觀 2013-06-06 旺報

 1項針對全球「80後」(1980年後出生)世代的調查顯示,全球「80後」對自己國家未來持樂觀態度比率為67%,在中國該比率高達93%,居全球之冠。
 該調查由西班牙最大電信公司Telephonica和英國《金融時報》針對全球27國共同製作。結果顯示,1000多名中國受訪者中,高達93%對國家前途樂觀,高居各國榜首。
 同為「金磚」國家的印度樂觀比率為81%;韓國77%;日本人對國家前途最悲觀,悲觀者比率高達81%。北美地區只有47%的人認為國家前途光明;歐洲只有41%。
 另外,在回答「你認為未來10年哪個國家是全球經濟驅動力」問題時,58%選擇中國,31%認為是美國,日本和印度均以22%居3、4名。
 雖然中國「80後」對國家前景充滿信心,但也有66%受訪者認為當前貧富差距正在擴大,且有67%表示解決環境汙染和氣候變化是「當務之急」。
2013-06-09 10:45:20
阿楨
金磚之國 (2012) 央視紀錄片
  簡介
  以金磚四國“中國、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為首的新興市場的發展之路,研究新興市場帶給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巨變。 並首次以電視形式全面、系統、深入地用紀實為主的拍攝手段,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獨特理解。
http://search.cctv.com/search.php?qtext=%E9%87%91%E7%A0%96%E4%B9%8B%E5%9B%BD&type=video&sid=0000&pid=0000
  短評
  都說本片帶有強烈的CCTV主旋律風格,遜於<大國崛起>但很相似。為什麼都是作為掃盲類紀錄片,本片備受詬病而<大國崛起>卻評價頗高呢?絕對國人心態有問題,講大局略細節一直都是央視的特點,不喜歡可以看NHK嘛。
  一股主旋律的氣息撲面而來
  繼《大國崛起》之後,央視財經頻道精心製作的大型紀錄片。不管外界如何評論,央視絕對是國內最有實力的媒體,製作的這部紀錄片非常值得一看。
  看完之後確實是對四個國家有了一定的瞭解,包括歷史、經濟發展等。俄羅斯拿休克療法寡頭開頭,印度服務業真神奇,南非種族隔離真悲劇,巴西新能源。
  認識金磚+讀懂金磚 2012-04-13
  看短評,或討論區,否定多,肯定少。   
  有說:“考察一個國家的發展歷程,取消制度和文化因素這兩個引數,單純去考察經濟變遷,未免失之片面,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我就不理解了。片名“金磚”的由來,就是因為非凡經濟成就的取得。當然,應主要從經濟史角度來敘事。而且,也不是沒提及其它,俄羅斯的“大國”民族性,巴西桑巴、足球,印度的宗教、種姓也都可說是文化的一個表現形式。   
  還有說:“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一貫作風就是沒有貼身的細節。基本上不涉及實質內容,很多東西一帶而過。大部分是在煽情,缺少對問題的深入報導。”   
  或許早些年是如此(慚愧也沒看過什麼早期作品,多看BBC、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和Discovery)。 ………
  結尾結的也好。金磚崛起的因由,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發達經濟體拉動經濟乏力。甚至拉遠至1993年克林頓政府肇始的第二次資訊技術革命以及世紀末互聯網泡沫經濟的破滅。與此同時,巴西、印度、南非在九十年代初經濟改革開始起步,俄羅斯的復興開始於新世紀上臺的普京。這樣一比較,還是中國邁早了一步,幸哉幸哉。並未一味說好,結尾也點出了五個國家前進道路上的問題和障礙。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508906/
2014-03-18 09:55:43
版主回應
戳破美國人權神話2014-5-25

去年12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萊斯說:「有時候……我們會和那些不尊重我們最珍視的權利的政府交易。」萊斯指的是美國和侵犯人權的國家交往這件事,但她說「有時候」,這句話有待商榷,精確地說應是「長久以來」,因美國和人權劣跡國家打交道並不始於今日,而是共伴美國崛起成為全球超級強權的整個過程。
  內外有別的雙重標準
美國高揭民主、自由、人權大纛,只是服務於其國家利益的神話,美國奉行的是「內外有別」的雙重標準。美國對自己的人權狀況諱莫如深,對自己的盟友的人權劣跡也輕輕放過,例如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巴林、烏茲別克等國,但對若干國家如中國、俄羅斯、伊朗卻是砲火猛烈,也難怪會招來強烈反擊。
  美援是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地緣政治的利益凌駕在人權的考量之上,許多接受美援國家的劣跡斑斑:「國際赦免組織」及「人權觀察」指出,2014年前10名接受美援的國家都實施酷刑及侵害人權,前3名國家是以色列31億美元、阿富汗22億美元、埃及16億美元。根據美國法律,侵害人權,酷刑包括在內,不能獲得援助,但美國就是鑽漏洞,以掃毒及反恐之名,繼續支持國外的殘暴行為;美國現今的作法是支持代理人,而非過去赤裸裸地進行軍事干預。
  3月初AlterNet網站列出美國支持35個人權劣跡國家,從中可以看到美國所謂的人權是多麼的虛偽。現在美國支持烏克蘭的右派、新納粹黨,而過去有一段很長歷史,美國與法西斯、獨裁者、毒梟、恐怖主義者合作,為的是美國在全球不受挑戰的地位。這些受援國家令人髮指的殘暴行為,從謀殺、酷刑、到政變、種族屠殺都有。
  美援流入殘民以逞的軍政集團口袋,所以受援國民眾對美國並不感恩戴德,例外的大概只有以色列。以色列是獲得最多美援的國家,從1966年以來美國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共動用42次關於以巴決議的否決權,在美國的庇護下,以色列繼續違背國際法,繼續對巴勒斯坦人權侵犯,美國置若罔聞。美國主流媒體是以色列的傳聲筒,例如南非曼德拉過世的新聞,對他曾大肆抨擊以色列迫害巴勒斯坦一事隻字未提。
  第三名的埃及獲得以色列金額的半數,幾十年來埃及獲得750億美元援助,這些錢落入政客及軍頭手裡。現在埃及的人權狀況比穆巴拉克時期還糟:去年埃及軍事政變推翻民選政府,數千人死亡、上萬人被捕,美國甚至連軍事政變都不願說出口,僅凍結部分援助金額,但美國只是作個樣子,只要埃及繼續和美國合作,恢復美援,指日可待。
  菲律賓專制獨裁的馬可仕政權,後台就是美國。2001年美國反恐開始,就有數百美軍介入菲南事務,菲律賓作為美國「重返亞洲」軸心,軍援從2011年的1200萬美元增加至現在的5000萬美元,但同一時間菲律賓的人權狀況惡化,人權團體指出,近3年平民遭到私刑而死的有100多人。
  過往的美援,也多流向嚴重違反人權的國家,學者指出,1980年代以前對拉美國家援助,傾向於不成比例地流向「殘害自己子民的拉丁美洲政府」。此後,受援的重點國家,哪一國的人權不是惡名昭彰?
  不能總是美國說了算
美國對友好國家侵害人權網開一面,對其敵人的人權卻窮追不捨,美國口頭說民主、人權,但聽其言觀其行,就可戳破美國的彌天謊言。著名的公共知識份子喬姆斯基認為美國需要照照鏡子:「我們應當設法瞭解自己,而不是一味大喊強勢的口號。」的確,如果美國要讓國際社會信服、重建道德高度,美國的意志須受抑制,總不能一貫地「美國說了算」!
2014-05-25 18:54:02
阿楨
台灣意識:邏輯邪35/66

台灣意識是啥意思
意識科學或觀念屎

你才是什麼意思呢
竟敢質疑台灣意識

二廝別嘶,依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理性專業事實地析判如下:

  法國思想家Tracy於1797-5-23首用ideology意指觀念的科學,並呼朋喚友形成意識形態共同體。第一共和結束後,意識形態家支持拿破崙,但拿破崙卻譴責他們的共和及反舊教為黑暗玄學,這是意識形態首次被貶化。到馬克思時二次貶之為統治者尤其資本主義為現行社會秩序和特權合理化的觀念,反之共產主義才是科學、正確的意識。到曼海姆時批評意識形態是一種保守安於現狀的心態,是使既存事實和階級利益合法化的思想系統,反之由自由且超階級的知識分子推動的烏托邦思想才能真正的打破現狀邁向理想。意識形態的被貶化,到英美資本主義自認是自由民主、而共黨納粹是意識形態,達到頂點。
……………………
  Waltzer認為意識形態有以下特質:1.包含片面乃至無所不包的世界觀。2.只有極少數人能有條理和清楚地表達它。3.是一種有條理、自足的政治思想模式。4.是簡單而抽象的。5.有自稱是真理具有普遍性的傾向。6.具有千福年傾向。7.具有說服力的論證與設計來引發積極的參與。8.是實用的,它具有策略與政策。9.與政治運動交織成一體。10.在社會危機與緊張時易於產生。11.人格化與經典化。它有其英雄(含創立者、偉大的解釋者、精神感召的領袖、殉道者),神聖的教條(聲明、宣言、憲章)、與儀式(誓言、歌曲、禮儀、假日)。以上存在於共產主義、民主主義,也存於李登輝、陳水扁和民進黨的台獨建國運動之中。
  Waltzer認為應嚴防意識形態有以下陷阱:1.具體化之謬,誤認意識形態為實際本身。如台灣人四百年來均受外族統治(荷日與明清國府不分),也一直為其獨立奮戰。2.邏輯之謬,誤以為意識形態能自圓其說即真。如台獨從歷史、文化、民族、語言、國際法等創出一自說自話的獨立邏輯。3.歷史之謬,誤認發生之事物必重現(如228)、未曾發生之事物必不發生(如屠中國豬)、或新事物優於舊事物(如換獨黨執政)。4.價值與事實混淆之謬。如美國獨立宣言中的貶英褒美,如台獨對所謂外來統治者的貶化和對台灣的美化。5.將政治和道德絕對化、確定化之謬。如台獨將自己肯定的事物均以獨立建國的神聖性予以美化,反之則批為低賤的奴役和背叛。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358824
2014-06-20 09:23:31
阿楨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中國軍艦敢在南海逼退美艦?
有何不敢?來而不往非禮也,那天中艦中機也該到美岸逛逛!
快了,2013年中國新艦數量世界第一
  相關新聞
南海對峙內幕:美國導彈巡洋艦「考朋斯號」(Cowpens)2013年12月初強闖航母內防區美媒稱考本斯號巡洋艦若碰撞中國坦克登陸艦吃虧大中國軍艦 南海逼退美艦 陸網民:顯示習李時代的強硬
南海對峙事件後 陸前進環太軍演
美國防官員:中國軍艦極具侵略性(楨:的相反!) 陸官媒:竟先告狀
美高官評中美軍艦對峙:中方經驗不足英語不好(回應: 哈哈,笑死了,美國佬,出了問題,怪別人不會講你們的話,丟人!)
美國《海軍新聞》網站2014-6-10美軍考彭斯號艦長Gregory Gombert被解職
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
2009年3月的無瑕號事件
2009年6月麥凱恩號驅逐艦撞船事件
2013年12月中艦南海逼退美艦事件

中與越菲日島礁之爭
  相關新聞
菲律賓抓扣11名中國漁民
菲軍強登仁愛礁
中國擴建南沙赤瓜礁
中國南海981深海鑽油平台
越南暴動2014-5-13砸搶 500台商 盛傳默許暴民發洩3天
中越南海紛爭影響越南經濟2014-5-8股市暴跌超過6%
東協峰會緬甸登場 聚焦區域穩定2014.5.11閉幕絕口不提陸
東盟首腦峰會成果未提及南海 菲南海企圖再落空
日本放棄武器出口三原則 引起中韓密切警惕
安倍2014-7-1強行解禁集體自衛權 孤注一擲為參戰鬆綁
安倍拉攏菲越聯手對付華或激怒中國 但美歡迎(楨:集體自慰權?玩3P?)
習近平 普丁揭幕 中俄5.20-25東海軍演
習近平會見普京:決不允許軍國主義侵略悲劇重演
日戰機曾監視中方軍機近半小時 最近距離僅10米
美環太平洋軍演 中2014.6.9首度參加
美日vs.中俄 雙方「鬥而不破」
亞信峰會 中俄通氣制衡美 中俄要將美踢出亞太
中女將軍香格里拉會議(2014第13屆亞洲安全會議)連發四問 美防長避重就輕
梅克爾訪陸 適逢七七事變77週年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774885
2014-07-13 10:50:55
阿楨
炒作能阻止中國崛起?

  炒作中國的維和救災1軍售2軍費3軍演4,雖不能阻止中國崛起,但可炒地中國遍地烽火、國弱民窮!
  的相反,「中國模式」造就國富民強的「中國崛起」5!不信看二文:<美國的挑釁,是中國前進的動力!><美國根本沒有能力阻止中國的崛起!>
  此即歷史哲學家湯恩比的「挑戰回應說」!
  我還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呢!與其引用不合當代史學6的歷史哲學,不如以歷史為鑑、央視紀錄片《大國崛起》7即是。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270129
2014-08-07 09:55:49
阿楨
吹填 大陸南沙島礁快速成長2014.9.14

目前網路上出現一組照片,顯示南沙群島由中國大陸佔有的島礁從今年2月到7月出現「快速成長」。這是中國大陸在南沙島礁進行的大規模填海工程,引發多國關注。中國大陸是如何在短短時間內取得島礁填海成果?大陸外交與軍事觀察者施洋指出,「吹填」先進工業技術是其中關鍵。
  「天鯨」號由上海交通大學、德國VOSTA LMG公司聯合設計,招商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2008年4月28日開工,歷時21個月建成。該船長127米,寬23米,是目前亞洲最大的自航絞吸挖泥船,配備多種當前國際最先進的疏浚設備,裝機功率、疏浚能力均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在執行吹填作業時,「天鯨」號能以每小時4500立方米的速度將海沙、海水的混合物排放到最遠6000公尺外,每天吹填的海沙達十多萬立方公尺。有如此強勁的工程器械,中國在南沙的「暴力填海」實現極高的效率:與越南先修築圍堰,排空海水後再將國內運來的沙土倒入完全不同。
  根據了解,從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間,「天鯨」號多次往返於南沙華陽礁、永暑礁、赤瓜礁、東門礁和南薰礁之間,通過輪流作業提高效率,累計天數達193天。其中,2013年12月至今是「天鯨」號在南沙作業的高峰時段,他往來於五個礁盤之間,累計工作174天,按照每小時吹填海沙4500立方米計算,「天鯨」號在南沙五個島礁吹填了超過1000萬立方米的沙土和海水,大約相當於3個美國胡佛水壩消耗的混凝土。
  回應
海底生態大概也一夕全毀了, 愚蠢至極.
南海已經是第二波斯灣了,每個國家都在大搞島礁建設,誰管你海底生態了.
這比其他國家直接從珊瑚礁鑿石填海要好得多!
比起台灣,一個颱風就把中業島送給菲律賓,大陸的作為更有國家尊嚴。台灣現在甚至還準備把釣魚台送給日本。孰強孰弱一比便知。
  相關新聞
中國一1500噸級海監船2014.9.17部署東海 可載直升機配最強水炮有效射程達到150米
路透社2014.3.6中國海監隊伍日益擴大令美日菲頭痛
漢和:越南可重演馬島海戰重創中國 西方將力挺(回應:漢和強烈反中立場,常發表讓人笑破肚子的荒謬評論,別太意外。詳參【圖博館】:《僵局》《海權》)
陸在南海各島設長程雷達/監聽/聲納 監控全南海(詳參【圖博館】:中國反潛裝備發展之路)
美國助理國務卿2014.9.12偵查南海因中國軍事不透明(回應:偷窺鄰家浴室,因為那間房子不透明。美國老真是一派胡言,十足的強盜邏輯。)
美機不停偵察 陸2014.9.18嗆:攔截到底
2014-09-19 23:49:45
阿楨
習近平求突破西進東躍拓外交 上合崛起北約失勢:上海峰會制定至2025年發展戰略並完成擴員法律準備,反觀北約則因經費等問題,失去該有功效。這可能意謂大陸將崛起,直追美國。
非洲人要走中國的發展道路
外媒解讀美國無法在非洲打敗中國5個原因
中印2014.9.18簽多項經貿協議 中印合作修好 管控邊界衝突

中國援斯里蘭卡最大電站習主席2014.9.16訪斯啟用 斯總統當場宣佈下調全國電價: 將簽署的可倫坡海港城建設和漢班托塔港工程第二期發展協定,可倫坡海港城填海造地276公頃的工程費約14億美元,是南亞唯一可容納吃水18米深船舶的港口,三分之一將屬於中國,其餘部分由斯開發,等到辦公室、酒店、公寓和購物中心全部建設完成後,15年內預計將吸引來200億美元投資。斯歡迎中國投資除了經濟原因之外還有政治(習主席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政府想讓斯里蘭卡轉化為一個航海中心,要跟新加坡和迪拜競爭。
  中國並不僅對斯里蘭卡的港口感興趣。2010年,中遠集團旗下的中遠太平洋向希臘政府支付了5億歐元,租下半個比雷埃夫斯港。2012年,中國接替新加坡港務局掌握巴基斯坦境內唯一深水港瓜達爾港。2013年,中國投資100億美元在坦桑尼亞的巴加莫約修建非洲最大港口。同樣是2013年,據報導中國向伊朗提供6000萬歐元,用於升級位於伊朗與巴基斯坦邊境的恰巴哈爾港。此外,緬甸實兌港、孟加拉的吉大港等港口也有中國資金和技術身影。
  600年前,中國的航海家與商人們曾開拓了連通南海、印度洋、紅海和非洲東海岸的航道。而今中國提出21世紀海上絲路經濟帶,希望與新舊絲路上的國家發展經濟、商貿、文化交流,打通原本相對封閉的各個區域。對中國來說,這是重要商貿線,也是能源生命線。

詳參【圖博館】:中國與非洲 《國家海上利益論》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中國與東協 中國與印度 中日釣島之爭 中國與中亞 上海合作組織 中國大戰略 中國崛起(二) 《中國模式》 《亞半球大國崛起》《海上絲綢之路》
2014-09-20 11:05:23
圖博館
新媒:5因素緻美"衰落"成定局難甩世界警察包袱

  中新網2015-05-26電新加坡《聯合早報》26日刊文分析,蘇聯解體後,美國是主導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的唯一霸權。沒過多長時間,各種跡像都指向美國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說,正如美國的崛起,美國的衰落也要歸諸其國際戰略。
  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在1890年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此前,美國基本上實行孤立政策,不願捲入國際性事務。當然,所謂的“孤立主義”只是相對的。美國的形成從根本上說也是擴張的結果。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實力的增強,美國的擴張主義也在形成。1823年的“門羅主義”,和歐洲列強爭奪地緣政治利益,美洲成為美國的勢力範圍。不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充其量只是個地區性大國。
  第二,美國是被邀請扮演世界領導角色的。這與其他大國截然不同。美國之前的所有大國,大都是自己打拼出來的。美國被邀請是因為歐洲的一戰和二戰,這段時期是美國成為世界大國的關鍵時期。當時,戰爭對歐洲各國造成了巨大的創傷,不僅自身很難恢復,更不用說是領導世界了。
  歐洲列強就邀請美國扮演世界領導角色。歐洲和美國基本上同屬一種文化,美國人大多是歐洲移民的後代。美國和歐洲大多數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相似。美國是歐洲地緣政治之外的大國,沒有和任何歐洲國家構成地緣政治競爭,容易被歐洲國家所接受。
  第三,可持續的內部發展和有效的外部策略。這兩方面都和美國式的市場資本主義有關。資本主義為美國內部發展提供了無窮的動力。不過,政府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危機期間尤其明顯,例如在1930年代的大蕭條時代。
  外部崛起的有效策略是先成為地區性大國,然後成為世界性大國。二戰之後,美國成為西方世界的領導者。但在冷戰期間,美國充其量也只是領導半個世界,對蘇聯集團沒有任何影響。
  在冷戰期間,美國的外部有效策略主要表現在其和蘇​​聯的競爭。蘇聯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為了和美國進行軍事競爭,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很快把整個國民經濟軍事化。而美國所實行的市場經濟,在和蘇聯競爭中,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不過是投向私營部門。美國很快在和蘇聯的競爭中贏得了勝利。在蘇聯解體之後,美國領導的西方很快把其地緣政治秩序擴展到前蘇聯的領域。蘇聯東歐共產主義一解體,美國各方面都沒有了競爭對手。整個世界似乎都在美國的掌控之下。這是人類地緣政治歷史上的奇蹟。
2015-05-27 14:21:48
圖博館
但是,為什麼在冷戰結束之後短短的20多年時間裡,美國衰落了呢?
  在討論美國的衰落之前,首先應當指出幾點。第一,美國的衰落是相對的。較之其他所有國家,美國還是最強大的。第二,美國的衰落不是全方位的,在軍事上仍然是世界最強。第三,美國的衰落要經過很長一段歷史時間。在衰落的過程中,如果美國能夠做有效的政策調整,仍然有復興的機會。
  從國際戰略層面看,美國相對衰落可以從如下五個因素來理解。
  第一,冷戰結束後,美國開始外交上尤其是軍事上的單邊主義。“九一一”恐怖主義事件後,在反恐的方式問題上,因為得不到其主要歐洲盟國例如德國和法國的支持,美國開始走上單邊主義路線。直到今天,美國的單邊主義以各種形式仍然繼續。近年的所謂“重返亞洲”就有這種味道。
  第二是美國的“世界警察的包袱”。美國強大的時候,能夠支撐其“世界警察”的角色。並且美國也的確是“稅收國家”,通過各種形式向其他國家“收稅”,來支付美國所提供的“警察”服務。但現在的情況很不相同了。美國國內經濟不如從前,不僅其經濟對外影響力減小,而且很多時候是負面的影響,例如2008年從美國開始的世界性金融危機。
  同時,美國不像從前那樣容易向其他國家“收稅”了。在冷戰期間,因為存在著共同的敵人“蘇聯集團”,很多國家願意向美國“納稅”以求得保護。但今天已經不存在像“蘇聯”那樣的敵人。
  第三是美國的“民主包袱”。美國堅定地相信,民主是其軟力量的核心,要維持美國的霸權,就要把民主的核心價值推廣到世界各地。但美國不切實際的做法,反而在加速美國自己所建立起來的地緣政治秩序的解體,導致其地緣政治利益的收縮。在中東,西方和美國可以說是在推翻自己參與建立起來的政權。
  第四是“聯盟包袱”。冷戰的結束表明一個歷史性的轉型,美國成為唯一霸權。但美國的戰略失誤,使其失去了調整聯盟政策的寶貴機會。美國不僅沒有調整,反而強化其聯盟政策。
  第五,美國的大國衰落“恐懼症”。任何霸權的最高政策議程就是維持霸權地位,這是權力的本質,無可非議。但是,霸權對自己的地位要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調整。例如,大英帝國在衰落時能夠“光榮體面地退出”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國相對衰落了,但還是想充當世界領袖“一百年”(誠如總統奧巴馬所強調的)。這個雄心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美國的實力已經不容許。(鄭永年)
http://oversea.huanqiu.com/article/2015-05/6531217.html
2015-05-27 14:25:58
圖博館
陳昕:理直氣壯地研究“中國模式”

《中國超越》是張維為教授走訪百國後,圍繞中國模式所作思考和研究的第三部著作,它與《中國觸動》、《中國震撼》一起構成了張維為的“中國模式研究三部曲”。《中國超越》秉承《中國觸動》和《中國震撼》的整體邏輯,闡述中國模式與中國崛起的內涵、路徑和前景。三部著作構成了一個絲絲相扣、層層遞進的有機整體,反映的是作者對中國模式不斷深化的認識過程。《中國觸動》是訪遍百國後對中國模式在感性層面的認識,《中國震撼》構建了文明型國家的框架來試圖解釋中國模式成功的內在原因及其給人們帶來的震撼,而《中國超越》則通過對中國模式與西方模式的全面比較,總結出中國模式的成功之道和基本特徵。
關於“中國模式”,目前在學術界存在頗多爭議。有人認為,中國的改革屬於轉型國家改革的一種,它只在區別“漸進式改革”與“激進式改革”方面有“模式”的意義;有人認為,中國的改革是動態的過程,彼岸究竟是什麼模式,現在並沒有人知道,談何中國模式;還有的人公然認為,中國的改革最終會過渡到西方模式去。但在所有質疑中國模式的議論和慎言中國模式的呼聲中,我們並沒有看到能夠真正否定中國模式存在的理論解釋。
張維為是中國模式的堅定支持者,這些年來一直從事著有關中國模式的研究。在他看來,“中國模式”在狹義的層面,指的是中國自己的一套做法、經驗和思路;在廣義的層面,則是這套做法、經驗和思路及其背後的制度安排和思想理念。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模式指的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超越》這本書中,作者就此展開了較為系統的理論敘述。我以為,張維為在下述三個方面的努力具有重要的價值。
2015-05-27 14:29:40
圖博館
一是提出了中國模式對西方模式,特別是對美國模式超越的觀點。作者指出,這種超越開始表現為經濟總量、百姓資產、社會保障、科技創新、制度安排和思想理念上的超越。對於不少人來說,超越西方,特別是超越美國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作者通過認真的比較分析,有力地說明了這一點。比如,書中用“板塊解讀法”、“購買力平價”、“家庭淨資產”等方法很好地解釋了中國在經濟總量、百姓資產上對西方的超越。尤其在“家庭淨資產”方面,不僅進行了中美兩國在家庭資產總額上的比較,還進行了家庭淨資產平均,以及中位家庭淨資產比較,因此有較強的說服力。書中在論述這些超越和質疑西方話語對中國發展的詬病時,都是從觀察事實出發而不是訴諸情感,書中引用了大量的國內外權威資料來說明觀點。值得肯定的是,在論述中國模式對西方模式的超越時,作者並沒有陷入那種自我陶醉式的心態,他很清楚,全球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是五百年前從西方國家開始的,近現代科學技術的發明和進步也主要是由西方國家完成的,西方國家的現代化程度現在仍然大大地高於我們,這是需要我們繼續追趕的。例如,書中指出:“我們說中國的增長不僅是量的增長,而且是質的增長,並不是說我們一切都做得很好,恰恰相反,在世界產業鏈上,我們總體上還處於中、低端。”這樣的提醒書中經常可以看到,這體現了作者對中國模式充滿自信時依然保持著一份清醒。
2015-05-27 14:33:34
圖博館
二是論述了為什麼說中國的制度建設超越了西方。作者認為,一個現代國家的制度安排,關鍵是要確保政治、社會和資本三種力量達到一種有利於絕大多數人利益的平衡。書中展開了中美兩國三種力量關係的比較分析。美國模式中,目前這三種力量之間嚴重失衡,資本力量獨大,美國標榜的“三權分立”制度已被資本力量所駕馭,“錢主”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民主”。而在中國,這三種力量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政治力量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資本力量總體上是受制於政治力量和社會力量的。因此,中國模式儘管還在完善之中,但確實有利於多數人利益的實現,中國夢的前景比美國夢更光明。不僅如此,作者還從理論上將中國的制度安排概括為“一國四方”,即中國是一個“文明型國家”,有四個方面的制度安排:在政黨制度方面,中國是一個“國家型政黨”,代表了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在民主制度方面,中國的最大特點是“協商民主”,包括在決策領域實行的“新型民主集中制”;在組織制度方面,中國實行的是“選賢任能”;在經濟制度方面,中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些制度安排均包含了中華文明的基因、社會主義的因素和西方文化元素,三者有機結合形成的新制度推動了中國的崛起。書中還總結了中國超越西方的四條思路和經驗,即民本主義、組織起來、綜合創新、上下策結合。當然,本書所說的制度超越是就三種力量關係的比較而言的,它並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學習借鑒西方的一些制度安排,如市場制度、企業制度、城市管理制度等等; 也不意味著在制度建設上我們已經全面超越西方國家,事實上在價值觀形成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等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5-05-27 14:35:04
圖博館
三是著手建立中國自己的話語體系。作為一個全球現代化進程中的後起國家,我們在全球化競爭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恐怕是缺乏話語權的問題了。沒有話語是無法真正崛起的,因為沒有自己的話語,即便是自己做對的事情,也會被看成是錯的。為此,書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從四個方面在質疑西方話語的同時論述了中國話語超越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具體的政治話語觀點和概念,如“良政還是劣政”範式應該代替西方主張的“民主還是專制”範式;“民意如流水”而“民心大於天”,治國要把“民心”和“民意”結合起來,並確保“民心”治國的主導地位;“選拔+(某種形式的)選舉”高於西方的大眾民主模式等等。中國的現代化實踐早已超出了西方話語的詮釋能力,我們切不可被西方話語所忽悠、所左右。對此,書中提醒到:“我們有些人只會在西方話語中打轉轉,在‘歷史終結論’的邏輯下討論中國,所以他們解讀中國的發展永遠是從所謂的‘極權模式’走向‘威權模式’,從‘威權模式’走向西方‘民主化’模式,但實踐證明這種邏輯是不靠譜的,它只會導致對中國未來一個接一個的誤判。”中國的話語必須建立在自己的現代化建設的理念和實踐中,本書關於中國話語的構建都是緊緊圍繞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解決各種問題的實踐展開的,這是正確的方法。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全盤否定西方話語,而是試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立起一套可以與西方世界溝通的中國標準的話語體系,它不僅用來說明中國模式,也可以用來質疑西方模式和討論世界問題。
《中國超越》告訴我們,中國模式客觀存在,有自己的邏輯,有重要的意義,理直氣壯地研究中國模式有助於我們樹立文化自信,更好地增強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論自信。
http://www.guancha.cn/ChenZuo/2014_09_04_263856.shtml
2015-05-27 14:36:4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