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18 08:49:12| 人氣1,83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窗外》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前評張曼娟《海水正藍》之處女作仍具真情,但之後便墮為販賣愛情的銷雜文名手和名嘴。
   瓊瑤1963年發表的處女作小說《窗外》仍具真情,但之後便墮為販賣愛情的銷小說名手和影視名制作人。(另參本館:甭《解讀瓊瑤愛情王國》 《浴室的肥皂泡沫》  沒有批評的《文化批評》  )

窗外 (197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DZapFpY2UI

導演:宋存壽  郁正春 
編劇:陸建業  郁正春 
主演:林青霞  孫越  胡奇  曹健  秦漢  (更多)
  故事梗概
根據瓊瑤的 同名小說改編
江雁容是被同學們羨慕的文學纔女,但數理化常不及格。父母對她態度嚴厲,常責備她不用功。她得不到家庭 溫暖,常望著窗外遐想,編織自己的夢。高中三年級時,全校最好的語文老師康南擔任本班導師,他在雁容的 周記中了解到她的煩惱和悲哀。他喜愛她的文學纔華,給予她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雁容對康南由尊敬發展 到愛戀。他們相愛了,學校傳出對他們的流言蜚語。因兩人相差二十歲,康南怕害了雁容,她則怕毀了一位好 老師。兩人決心懸崖勒馬不再來往,但又難舍難分。大學聯考後,康南被學校解聘。雁容認為是自己害了老師 ,適值她大學聯考落榜,於是給康南寫絕筆書後服毒自殺。被搭救醒來後,她向母親坦白了與康南的關繫,並 請求母親同意她與康南結婚。母親佯作同意這樁婚事,但限定雁容在法定年齡二十歲時結婚,一年內兩人不能 見面,並介紹江父的學生李立維與雁容相識。雁容仍暗地與康南會面。江母發現後去刑警隊控告康南勾引少女 。康南又被省立女中解聘,被迫離開臺北到南部鄉村學校任教。後來,雁容與李立維結婚,又因不堪丈夫的淩 辱提出離婚而出走。她去南部鄉村學校,幻想找回與康南那段刻骨銘心的舊情。但康南的精神已經崩潰了,校 長羅亞文不讓雁容再打擾他的生活。下課時,一個髒兮兮、老態龍鐘的老師走出教室,又從她眼前走過。他再 也不是雁容夢裡的康南了。
http://hk.cnmdb.com/title/9664/

宋存壽  

1930年出生於江蘇江都,1949年因國共內戰避居香港,旋即考入香港文化專科學校,畢業後與胡金銓同時供職嘉華印刷廠,兩人志趣相投,經常結伴觀賞電影。1955年由胡金銓介紹認識李翰祥,再由李翰祥介紹入羅維經營之四維公司,編寫《多情河》電影劇本,這是宋存壽首度接觸電影實務工作,次年轉入邵氏擔任編劇,完成劇本《一夜風流》。1958年,隨卜萬蒼加入童月娟的新華電影公司,擔任《豆腐西施》(卜萬蒼執導)場記,並隨新華公司《青城十九俠》(屠光啟導演)外景隊來台,這是宋存壽首次來台。1960年擔任嚴俊執導的《花田錯》場記,1961年再度加入邵氏,擔任王月汀執導的《神仙、老虎、狗》副導。1962年,擔任胡金銓執導的《玉堂春》副導,拍攝中途被李翰祥召回編劇組,完成《桃花扇》、《 卓文君》兩部劇本,但未被拍成電影。1963年,隨李翰祥來台發展,邵氏與國泰兩家公司搶拍《梁山伯與祝英台》,邵氏出品的版本由宋存壽與王卜一、蕭銅三人合編劇本,周藍萍編曲,李翰祥執導,胡金銓、何夢華協導,在台灣創下空前賣座記錄。1964年任李翰祥《七仙女》、《狀元及第》及《西施》等片之副導,至1966年才首次執導《天之驕女》,正式展開其導演生涯。歷來公認宋存壽最好的作品為《破曉時分》、《母親三十歲》及《窗外》(由林青霞主演)等片,備受影評人及知識分子的肯定;其中《窗外》因原著作者抗議版權問題而未在台灣公映,截至1982年的作品《老師‧斯卡也答》為止,一生共執導過二十六部電影作品。宋存壽晚年為帕金森氏症所苦,2008年5月27日與世長辭,享年78歲。 
  宋存壽是中國導演中少數能將形式與內涵融為一體的導演之一。他的風格清淡雋永,往往在一些平實的敘述中烘托出一個充滿「人」味的感情世界。在他的電影裡,普遍觀照人們由農業社會轉入工商社會的變遷中造成的個人價值的轉化,所以他的電影主題大多是「個人的情欲與團體道德規範的衝突、個人主義與家族主義的衝突、個人與社會的衝突、個人與傳統的衝突」(引述自李道明),這樣一個充滿矛盾與掙扎的世界。然而由於宋存壽本人清淡樸實的傾向,這些題材到他手裡並沒有被處理成情緒誇張的鬧劇,往往只是悲憫地呈現出這些人物的衝突、掙扎,並最終屈服於傳統的「成熟」過程。他的作品不講大道理,只求把一些通俗、言情的故事拍得細膩、恰到好處,透過他高度內斂的技巧,總是能夠描繪出一幅幅扣人心弦、感人至深的浮世繪。宋存壽這種沉緩細緻的藝術風格,恬靜質樸,似淡而實美,是純然的中國式風格,在華人電影史中自有其一定的地位!
   導演作品
1966 《天之驕女》  A Perturbed Girl 
1968 《破曉時分》  At Dawn 
1969 《鐵娘子》  Iron Petticoat 
1971 《庭院深深》  You Don't Tell Him 
1972 《母親三十歲》  Story of a Mother 
1972 《心蘭的故事》
1972 《輕煙》  Love is Smoke 
1973 《窗外》  Outside the Window 
1974 《早熟》  Thirteen 
1974 《古鏡幽魂》  Ghost in the Mirror 
1974 《夜半怪談》  The wind of ghost 
1974 《女記者》  News Hen 
1975 《晨星》
1975 《水雲》  He Loved Once Too Many 
1976 《秋霞》  Chelsia My Love 
1978 《花非花》
1978 《此情可問天》  Ask My Love from God 
1978 《留下一片相思》(又名《綠色山莊》)
1978 《鸚鵡傳奇》
1979 《第二道彩虹》
1979 《落花流水春去也》  Fallen Flowers, Flowing Water, the Spring Is Gone 
1980 《我歌我泣》  I Sing I Cry 
1980 《候鳥之愛》  To You with Love 
1980 《走不完的路》(又名《瀟瀟秋水寒》) 
1982 《翹家的女孩》
1982 《老師‧斯卡也答》  A Lily in the Valley
   編劇作品
1958 《一夜風流》  The Unforgettable Night 
1959 《歌迷小姐》  Miss Songbird 
1960 《自由戀愛》
1960 《茶山情歌》  Love Ditties on the Tea Hill 
1963 《義犬遊俠》
1964 《狀元及第》  Trouble on the Wedding Night
  年表
1930 九月二日出生於江蘇省江都縣(舊稱揚州),父親經營五洋店(小型百貨商店),上有兄姐六人,為么子。 
1936 六歲,入私塾啟蒙。
1938 八歲,入揚州私立達德小學。第一次看電影為陳雲裳主演的《木蘭從軍》。平日常接觸揚州戲及其他地方戲,較偏好武戲。 
1944 入震旦初中。
1947 入震旦高中。
1948 高二寒假揚州淪陷,至無錫投靠二哥,隨後輾轉至上海。 
1949 四月赴港。同年考入香港文化專科學校新聞科夜間部。
1950 白天在嘉華印刷廠任會計練習生,半工半讀。與同在嘉華任職的胡金銓經常相偕看電影,印象較深刻的有西片《巫山盟》,國片《生死恨》、《一江春水向東流》、《八千里路雲和月》、《小城之春》等。 
1955 經胡金銓介紹,進入羅維所經營之四維影片公司,第一次接觸電影實務工作,編寫羅維導演《多情河》劇本,依據法國名劇《西哈諾》改編,羅維、劉亮華主演。
 1956 認識李翰祥,並由李翰祥介紹進入邵氏公司任編劇。該年僅完成劇本《一夜風流》。 
1958 隨卜萬蒼加入童月娟女士的「新華」電影公司,任《豆腐西施》(卜萬蒼執導,林翠、金峰主演)場記。並隨新華公司《青城十九俠》(屠光啟導演)外景隊來台-這是宋存壽第一次來台。 
1960 任嚴俊執導《花田錯》場記。
1961 再度加入邵氏。任王月汀執導《神仙、老虎、狗》副導。
1962 任胡金銓《玉堂春》副導,拍攝中途被李翰祥召回編劇組。完成「桃花扇」、「卓文君」兩劇本,但未被拍成電影。 
1963 邵氏與國泰搶拍《梁山伯與祝英台》,與王卜一、蕭銅三人合編劇本,由周藍萍編曲,李翰祥執導,胡金銓、何夢華協導,在台灣創下空前賣座記錄。十二月隨李翰祥來台組「國聯」電影公司,任李翰祥《七仙女》副導演。 
1964 任李翰祥執導《狀元及第》、《西施》兩片副導。 
1965 開拍首部執導作品《天之驕女》。 
1966 完成《破曉時分》。
1967 《女記者》開拍,因「國聯」財務困難,未能完成。
1969 執導《鐵娘子》。認識聯邦影業公司招考新星趙瑛瑛小姐。1973年與趙小姐在港結婚,育有二女。 
1970 執導《庭院深深》,此後持續導演工作十餘年,計自《天之驕女》至《老師斯卡也答》共執導26部影片。 
1972 與郁正春、楊偉雄合組「八十年代」電影公司。 
1975 『影響』雜誌七月號製作「宋存壽專題」,為評論界首次完整報導其創作歷程。 
1977 《窗外》、《母親三十歲》參加荷蘭鹿特丹影展。 
1979 六月至七月,電影資料館前身電影圖書館舉辦「宋存壽電影回顧展」放映作品十部。
1982 首度執導電視劇,作品為張艾嘉製作「十一個女人」系列之「洞仙歌」。執導電影《老師‧斯卡也答》,之後長期拍攝電視劇。 
2000 東京影展舉辦「宋存壽電影專題影展」。 
2001 三月獲得法國杜維爾亞洲影展頒發象徵終生成就獎的「金蓮獎」,並放映《窗外》、《母親三十歲》等片向宋存壽導演致敬。
十二月獲得第三十八屆金馬獎「終生成就特別獎」。
2006 受帕金森氏症所苦,因行動不便住進台北市的安養院,由專人看護。
2007 「關懷演藝人員基金會」董事長小野前往探視並大聊當年一起拍片的往事。
2008 病逝,享年78歲。
    得獎紀錄
1968 以《破曉時分》獲中國影評人協會民國五十七年度最佳國語片第一名。
1971 以《庭院深深》獲第九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片,最佳男配角王戎。
1973 以《母親三十歲》獲中國影評人協會民國六十二年度最佳國語片第一名。
1974 以《女記者》獲中國影評人協會民國六十三年度最佳國語片第十名。 
1978 以《秋霞》獲第十五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片,最佳女主角陳秋霞。
2001 三月獲得法國杜維爾亞洲影展象徵終生成就獎的「金蓮獎」
十二月獲得第三十八屆金馬獎「終生成就特別獎」。
   相關閱讀
1 「宋存壽作品的結構分析」/ 李道明 /『影響』第11期 / 1975 / 頁2-14
2 「和宋存壽聊電影」/ 但漢章 /『影響』第11期 / 1975 / 頁15-25
3 「我所知道的宋存壽」/ 但漢章 /『影響』第11期 / 1975 / 頁25-27
4 『宋存壽電影回顧展專刊』/ 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 / 1979
5 「宋存壽專題」/『影響』第24期 / 1979 / 頁6-36
6 「母親三十歲和宋存壽的樸實風格」、「我瞭解宋存壽的方法和態度」/ 黃建業 /『轉動中的電影世界』/ 志文出版社 / 1980
7 『六十年代國片名導名作選』/ 蔡國榮編 / 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 / 1982
8 「宋存壽的畸零世界」/ 王墨林 /『中國的電影與戲劇』/ 聯亞出版 / 1983
9 『港臺六大導演』/ 李幼新編 / 自立晚報出版 / 1986
10 「略論宋存壽電影」/ 古繼堂 /『電影欣賞』第57期 / 1992 / 頁17-19
11 「追蹤神話的腳步——宋存壽」/『電影欣賞』第59期 / 1992 / 頁3-18
12 「台灣電影的性啟蒙」/ 聞天祥 /『影迷藏寶圖』/ 知書房出版 / 1996
13 『台灣電影導演藝術』/ 陳飛寶 / 亞太圖書出版 / 1999
 http://movie.cca.gov.tw/People/Content.asp?ID=3

林青霞被禁演35年《窗外》有望首次臺灣放映

中新網2008-5月29日電 《窗外》導演宋存壽過世後,臺灣電影資料館籌辦宋存壽電影回顧展,意外傳出“窗外”臺灣版權已於半年前由林青霞買下。林青霞昨天承認購下自己的處女作,她說:“如果瓊瑤同意,要用就用,我沒問題!”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窗外》到底有沒有機會首次在臺灣的戲院放映似已露出曙光。瓊瑤本人不願回應,平鑫濤表示 :“如果是非營利性質的放映,為紀念宋存壽,原則上我們會同意。否則再議”。電資館表示,如申請到補助,宋存壽電影回顧展將會采非營利方式進行。
   《窗外》是宋存壽的重要作品,也是林青霞的處女作,這部改編自瓊瑤1963年同名小說的師生戀題材電影,1973年拍攝完成後就遭到瓊瑤以版權問題制止影片在臺發行,也成了宋存壽生前的遺憾,林青霞曾居間盡過力,在多年前代向瓊瑤遊說,可惜瓊瑤堅持依舊。
   林青霞昨私下透露:“瓊瑤是對事不對人,她對宋導演沒有意見,還一度想找宋導演拍電視劇。”
   去年9月,林青霞返臺探視宋存壽,《窗外》臺灣版權舊事重提,導演之一的郁正春希望把版權賣給瓊瑤。林青霞說,她想了一下,雖然時隔35年,人事已有變遷,但瓊瑤有其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她不想再去勉強瓊瑤,因而決定自己買下。
   林青霞不願透露《窗外》臺灣版權多少。僅說:“意思意思而已!”如今宋存壽電影紀念展要安排放映這部片,她樂觀其成。
http://hk.cnmdb.com/newsent/20080529/1227855

林青霞>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3196.htm

瓊瑤臺灣三十年 《窗外》:當年最了不起的禁書

瓊瑤於抗戰時期(1938年4月20日)出生於四川成都。父親陳致平,湖南衡陽人,大陸解放前舉家遷居臺灣。陳致平在大學擔任史學繫教授,出身書香門第的瓊瑤自幼喜愛文學詩歌,16歲,在《晨光》雜志上發表了她的第一篇短篇小說《雲影》;19歲畢業參加大學聯考,初嘗名落孫山的滋味,從此展開寫作生涯。1962年,她頗富傳奇性的自傳小說《窗外》開始在《皇冠》雜志上連載。刊出之後,轟動一時,瓊瑤成為當時臺灣年輕人的偶像符號。
瓊瑤雖然出生於大陸,但是,她的成長期是在臺灣度過的。她寫作的黃金期,恰逢臺灣從傳統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的轉型期,人們對物欲的想望,對開放愛情的渴求,都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而舊禮教、舊思維仍牢牢地禁錮著人心。
與此同時,以威權統治形式控制臺灣的國民黨當局,拿“戒嚴時期”禁錮的法條,和民族主義保護傘,阻擋了歐美、日本流行文化的進入,更給瓊瑤作品存活發展留下了市場空間。
在那個沒有計算機、沒有網絡、連電視機也仍是奢侈品的年代,許多臺灣初中和高中學生(特別是女生)已經是人人一本瓊瑤女士的著作《窗外》了。
隻是,臺灣的高中軍訓教官和初中訓導主任,對學生管得緊,比如學生的頭發長短,裙子該不該短過膝蓋,男生戴的學生大盤帽是不是被刻意折成了美國西部牛仔帽,是不是有人偷偷躲在廁所抽煙 而至於男孩、女孩看什麼課外閑書,學校當局這班管事的人,更是將之當成一等一的大事查辦。上級指示,凡是政治禁書,一律嚴格禁止閱讀,抓到一律沒收,而且要追查禁書來源──那年頭,瓊瑤女士的《窗外》,對於學生來說就是最了不起的“禁書”了。
雖然瓊瑤女士那本處女作《窗外》問世時(1963年10月),我纔七足歲,剛上小學不久,但是,印像中,臺灣真正吹起瓊瑤流行風,還是一九六○年代中、晚期的事,當時臺灣的物質生活還很匱乏,整個社會的觀念也沒今天開放自由。
想起1968年我剛到臺北念國中(即初中,臺灣稱“國民中學”),美國嬉皮(hippie)風潮吹遍全世界,流風所及,臺灣的年輕人也拾人牙慧,在裝扮上、儀容上,開始向老美看齊。
一九六○年代晚期,臺北開始流行迷你短裙,想想,也不過是穿一件短裙子,就算露出半截白
http://hk.cnmdb.com/newsent/20070824/1149074

《窗外》臺灣禁演風波

  那天,林青霞按照導演的要求來到片場,早早做好准備工作。她是一個對工作異常認真的人,總是擔心自己哪一點沒做好,惹來導演以及別人的非議,所以,她盡可能地將所有事做到盡善盡美。可是,過了預定時間,導演還沒有出現,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在那裏等著,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過了好一段時間,傳來消息,今天暫停拍攝。對外界的一切,林青霞並不十分敏感,她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劇組有人對她說,可能是版權方面出了麻煩,說不定這部片子拍不成了。林青霞剛剛才進入狀態,這個消息不啻于一聲驚雷,令她感到絕望。
  有關的細節,林青霞後來從媒體上看到了。根本原因,在于瓊瑤不同意拍攝這部影片,向法院遞交了訴狀,要求八十年代公司停止拍攝工作。
  瓊瑤原名叫陳傑,湖南衡陽人,出生于1938年,父親是著名的曆史學家陳致平教授,母親也是一名知識分子。瓊瑤是文學天才,年僅10歲,就在報刊上公開發表了她的第一個短篇小說《可憐的小菁》,16歲時又在臺灣的《晨光》雜志發表短篇小說《雲影》,其後,她的小說散文,常常見諸于報端,在臺灣頗有點小名氣。但是,她的理科卻出奇的糟,接連兩次聯考,均都失利,其後專心文學創作,24歲前,已經公開發表中短篇小說及散文一百多篇。有了這樣的基礎,她當然想更進一步,于是開始創作長篇小說,但屢試都不成功。25歲時,她將自己高中時師生戀的經曆寫成長篇小說《窗外》,投寄給《皇冠》雜志的主編平鑫濤,《皇冠》雜志不僅全文發表,而且當年出了單行本,引起臺灣社會的轟動,一舉成名。可是,正是這本書,給她帶來巨大聲譽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困擾。
  她的母親認爲,女兒出這本書的目的是爲了罵自己。自己含辛茹苦,將這個女兒養大,她一點不知感激,還因此恨上了自己。在心裏恨倒也罷了,她還要寫出這麽一本書來罵自己,給自己貼上了封建家長的標簽。
  1964年,由陸建業創辦的建業公司買下了《窗外》的電影版權,並將其拍成黑白電影。電影上映,瓊瑤母女的矛盾進一步升級。她的母親躺在床上,幾天不吃不喝,瓊瑤則在母親的床前跪了幾天幾夜。好不容易將此事平息下來,母女關系有所緩和,沒料到8年之後,陸建業組織了一家新的電影公司“八十年代公司”,竟然拿出《窗外》要當著開山之作。瓊瑤擔心漸趨融洽的母女感情,會因這部電影再起波瀾,便與陸建業協商,希望他不要拍這部戲,甚至找到八十年代公司的其他合夥人,做了許多工作。
  可是,八十年代公司已經投入拍攝,停下來有一大筆損失,因此拒絕了瓊瑤的要求。爲了制止拍攝,瓊瑤不得不訴諸法律。她請律師仔細研究了當年的合同。那時,瓊瑤畢竟年輕,對法律知識以及簽署合同的某些細節,不十分了解。當時的合同中,並沒有寫明購買者擁有版權的年限。陸建業便是抓住這一點,認定自己仍然擁有《窗外》的電影版權。律師研究過合同後表示,合同中有一句話,如果兩年不拍,合同則自動失效。如果要打官司,只能從這一條入手,證明陸建業只買了兩年版權,目前時效已過,他不再擁有版權了。
  瓊瑤起訴之後,無論是對方律師,還是普通民衆,都認爲這一點站不住腳。那一條只說明陸建業若不拍這部影片,則合同失效。相反,陸建業如果拍了,版權合同是有效的。問題的根本在于,陸建業拍了,盡管沒有引起什麽影響,但那與法律無關。因此,輿論一邊倒,指責瓊瑤所說的理由站不住腳,無非是因爲近年來瓊瑤小說改編成電影十分火爆,而自己從《窗外》得到的版權費太少。她之所以打官司,就是想陸建業再付她一筆錢。
  上面提到的起訴理由畢竟不充分,這場官司打下來,一審時判瓊瑤輸了。瓊瑤不服,上訴到高等法院。
  爲了打贏這場官司,瓊瑤不得不采取某些手段,搬出陸建業一件有悖于理的事,作爲自己的證據。此時,媒體又對瓊瑤打這場官司的緣由進行了大量報道,特別提到她的母親因爲上次拍《窗外》,憂慮成疾,患上了輕度精神分裂症。此次如果重拍,其母很可能舊病複發,甚至可能更爲嚴重。此消息一出,民衆的同情,頓時偏向了瓊瑤,紛紛指責陸建業不道德。
  陸建業心裏也清楚,這場官司打下去,即使自己最終贏了,也贏不了民心。沒有了民心,他的八十年代公司,即使拍出了好片,也可能被人抵制。沒有了消費者,他的公司只可能走向倒閉。權衡再三,陸建業只好透過關系,希望和瓊瑤私了,以便結束這樁官司。
  最後,雙方各退一步,瓊瑤同意八十年代公司繼續拍攝《窗外》,但不同意在臺灣公演。
  經過這一場糾紛,電影重新開始拍攝,可是,這部影片,卻永遠失去了在臺灣放映的機會。談起這件事,林青霞的心情是異常的複雜,一方面,她非常理解瓊瑤的難處,她說,大家都說瓊瑤打那場官司是爲了貪錢,事實上並不是那麽回事,而是因爲瓊瑤母親的關系。大家都以爲《窗外》是瓊瑤女士的自傳,她的母親也因此深感不悅。瓊瑤甚至說,爲了《窗外》,她母親還得了輕微的精神分裂症。如果《窗外》上映,再次造成轟動,對她的母親的打擊自然更深。
  同時,林青霞不無遺憾地說,爲了瓊瑤的這片孝心,電影界諒解了她。但是我的處女作,卻被封殺了。
  這確實是林青霞的一大遺憾,直到今天,這部影片也沒有完全在臺灣上演,只是多年後,林青霞成了大紅明星,出于教學研究等方面的需要,某些機構在相對小的範圍內,播映了其中的部分。
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ent/1110444951_linqingxiahuazhuan/19.shtml

瓊瑤《窗外》的內容探討及人物性格析論

《窗外》這本小說主要在講述一位高中女生對聯考制度的不滿所造成和家庭之間不和諧的關係以及跟國文老師發生的一段師生戀情。我之所以會選擇研究《窗外》這本小說,是因為大部分的小說都是與現實生活中的情境有所出入,但《窗外》的內容中,有許多都是現實中會遇到的實際問題,例如說,教育改革問題、師生戀、家庭關係……等等,這些都是值得研究探討的問題。
以下我把它分為段來做研究探討,依序是:1、從《窗外》中探討填鴨子式教育法的影響力2、探討《窗外》中的女性主義3、探究從戀父情節所衍伸出的師生戀問題4、探討女子在社會中的存在地位和家暴問題5、探究瓊瑤中的浪漫色彩6、探究《窗外》的命名問題
   貳●正文
   二、從《窗外》中探討填鴨子式教育法的影響力
在小說當中不免會看到女主角江雁容對教育制度問題所感到的無奈和排斥感,從文中的兩段話可看得出來:周雅安,你看我怎麼辦好?我真的不是不用功,上課我盡量用心聽著,每天在家裏做代數、物理、解析幾何,總是做到夜裏一點鐘!可是我就考不好,……〈註釋 1〉我討厭這種填鴨子式的教育法,我不知道我要學那些大代數、解析幾何、物理幹什麼?將來我絕不會靠他們吃飯!〈註釋 2〉這樣的兩段話及映出現代社會真實的面貌。許多家長因為怕子女考不上好的學校,紛紛讓小孩上補習班補習,施予種種的壓力,再加上政府政策的變幻莫測,使得學生無法適從,就像當今的國中基測到大學統測都改變了傳統方式,改為一年考二次;這種措施是好是壞,任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小說中的女主角雁容被繁重的課業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父親又是個教授,至於上不上大學,攸關著父母親的面子。在這樣的情況下,課業不好的江雁容便常被母親責備,加上弟妹表現良好,備受寵愛,雁容覺得自己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文中的一段話可看出雁容的心情:爸爸又何曾把我當女兒?……我一心討好你們,我盡量想往好裏做,可是,你們不喜歡我……〈註解 3〉從這裡也可看出雁容之所以會愛上康南,不是沒有原因的這也是整本小說最重要的前因後果關鍵。是因為雁容得不到父親所給的愛,以至於到最後愛上了和父親同年齡層的康南老師,又稱所謂的戀父情結。但到最後的結局不禁又讓人錯愕,不過只要仔細閱讀,不難發現這些結果都是有跡可循的。雁容到最後看到康南已經是個背脊傴僂、步履蹣跚、滿頭發白的老人,不再是當年的風度翩翩、曠世才華的那個男人,她才從夢境中突然醒過來。原因就在她對父愛的渴求已不在了,對幻想中的愛情切切實實地醒了,而康南只不過是父親的另一個鏡子,希望能呵護、愛護自己,彌補情感中所欠缺的父愛罷了。
   三、探討《窗外》中的女性主義
而在整篇文章中最具領導性的人物,莫過於是江雁容的母親了。她是個好勝心極強的女人,不靠丈夫,也不靠兒女,總認為凡是要靠自己。所以他常自修英文,潛心繪畫,學習各種技藝、知識,全都用心去做,一絲不茍的,希望自己能夠有成功的一天。這種類型的女人就好比現代的女強人一樣有著相同的強烈性格,是瓊瑤塑造的另一社會風貌。突破了傳統女人操持家務的溫柔婉約的形象,反映出現今新女性走在時代的前端,掌握主權的新面貌。江母在文中為了阻止女兒雁容和康南的戀情,使用了情理並用的手段,在她寫給女兒雁容的信中不難看得見:所有做兒女的,總以為父母不瞭解他們,總以為父母是另一個時代的人,事實上,年輕一代和老年一代間的距離並不是思想和時代的問題,而是年老的一代比你們多了許多生活的經驗。〈註釋 4〉孩子,我一生好強,從沒有向人乞求過什麼,但是,現在我向妳乞求,回來吧!〈註釋 5〉這種柔和規勸的方法,使得意志不堅的江雁容果然被打動而沒有離家。這可看出兒女的婚姻在在的受到父母的牽制和束縛,不管在傳統或現代,這種現象依然還存在著。就算在現代這個自由戀愛的社會,有時父母也會因為對方的經濟條件或者是門第觀念,會有些許的幹涉和不贊同,這也是中國人一貫秉持的禮教態度,是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完全抹滅掉的。江母的這種行動派的女性,憑著目標而勇往直前,為達成功而不放棄的堅毅行為,何嘗不是女權主義的新象徵。
   四、探究從戀父情節所衍伸出的師生戀問題
反過來,康南所扮演的角色性格就跟江母完全不同了。他是一位從大陸之身來臺的一為中年男子,因為共產黨要殺他,被迫和妻子若素分離,若素也在他離開後自殺了。因此,康南心中常懷歉疚,藉著飲酒和抽煙來撫平情緒。但這樣的結果卻讓他成了一位消沈而懦弱、了無生氣的中年男子,面對江母咄咄逼人,竟沒有任何反擊,也沒有任何勇氣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他這種再面對感情有時積極投入,有時退縮怯弱的矛盾情結,反映出當時社會對那些年紀相差懸殊的師生戀有所批評,把他們視為不道德有違倫理的。但這些人心中常充滿著罪惡感,他們也知道這樣的戀情是不會被社會所認同的,長久地壓抑自己的情緒後,才會演變成怯懦的個性,這是值得同情的。不過,康南之所以會愛上雁容是出於自然而然的反應還是另有投射作用呢?從他寫給雁容的信中可看得出來:我曾經有個女兒,生於民國三十年,死於民國三十二年,我這一生是沒有女兒可教的了!如果我能夠,我但願能給妳一份父愛,看著你成長和成功!〈註釋 6〉可見,康南對雁容的愛是由父愛所衍伸出來的,不單單只是純粹的愛情而已,其中還夾帶著對自己女兒的思念之情,難怪康南從頭到尾都沒有和雁容發生內體上的關係這也是讓人不禁懷疑康南是否只是把雁容當做成自己的女兒一般地看待而已,而康南說不定也不知道自己內心的真正情愫到底是什麼?分不清楚是愛情或是所謂的思情知情。但不管如何,這樣模擬兩可的情感,反而是作為悲劇前的伏筆。五、探討女子在社會中的存在地位和家暴問題但是造成本篇小說以悲劇收場的重要關鍵人物是江雁容的丈夫李立維。李立維是一位窮無力錐的苦學生,她的個性多變,具有強烈的忌妒心,雁容之所以會跟他結婚,一半的原因於母親的撮合。婚後兩人相處地並不融洽,常常為了小事情就大吵起來,最終的原因都是出自於丈夫李立維得疑心病,他總認為江雁容從結婚後就一直沒有忘記過康南,吵架得緣由也都是因為康南,這也是兩人感情中的最大阻礙。而婚後破碎的最大原因是李立維對雁容施予暴力相向,甚至還強暴了她,這種行為任誰也會受不了的。從古至今,女孩子都一直處於弱勢地位,就算現在有了婦女保護法,但這些家暴情形一直隱沒了起來。在古代人們都認為女人只是一種生育的工具,從來沒有注意到女人的心聲,甚至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樣的偏見造成男尊女卑的現象,許多婚姻不幸福的來源都歸咎於此。女主角雁容會有這樣的悲劇,是因為她把愛情和婚姻想像成一件美好的事,以為有了愛情接著靠婚姻的維持,那麼幸福就會到來,這樣的想法未免太過於天真了。等到她真正走入婚姻後才發現夫婦生活上最難的一點,就是彼此適應,而維持夫婦感情的最大關鍵,是毅力和耐心;發現這種道理後,已是走到婚姻盡頭了。
   參●結論
   六、探究瓊瑤中的浪漫色彩
而這種婚姻失敗的情況在瓊瑤小說中有著戲劇性的表現。但不單單只有這樣,瓊瑤的小說常常有著夢幻色彩,男女主角常因為有共同的藝術才華互相欣賞著,戀情因此就發展的非常自然、迅速,毫不遲疑的;這樣天生俱備好的氣質、文學都配合的好好的,但戀愛過程中卻充滿著困難雨挫折,好像老天爺要考驗他們的感情似的。就好比那康南和雁容,他們都是感受細膩的人,對一草一木、日出日落都有所感悟;甚至共同享受他們周遭美好的事物。似乎具備這種纖細思微的人,在初次見面就被互相吸引,根本不需要一段時間的醞釀、造化。而瓊瑤的愛情小說有一重要特點,那一特點就是她對愛情的描述觀點完全從女性的立場著點出發。也就是說她是以女性來幻想另一伴應該要如何地給女方最真實的幸福保障。就像女主角江雁容一直沈浸在康南的呵護和懷抱之中,這時女主角所扮演的就是等愛和被愛的角色,男主角則是去愛和付出。這樣的浪漫和色彩,正是女生們最渴望享有的,而瓊瑤也真切地把它們融入小說當中,讓讀者去體會和感受,這也不正是瓊瑤小說那麼受到年輕女孩子歡迎的原因之一啊!
   七、探究《窗外》的命名問題
至於瓊瑤為什麼要把這本小說的題目訂為《窗外》呢?從小說中的兩段話可以知道瓊瑤所要表達的涵意:一直到現在,我對窗外還是有許多的遐想。你看,窗子外面的世界那麼大,那麼遼闊,那外面有我的夢,我的幻想。你知道,一切「人」,和人的「事」都屬於窗子裏的,窗外只有美、好,和自然,在窗外的世界裏,是沒有憂愁,沒有煩惱的。〈註釋 7〉那麼,妳所謂的「窗外」,只是個虛無縹緲的境界,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是嗎?……不過,我始終在追求著這個境界。〈註釋 8〉這兩段話顯示出現代人追求自由的理想,希望像鳥兒一樣地無拘無束的。雖然科技的發達造就了許多方便,但人們的壓力卻越來越大,因為時代變遷地太快了,人們要花費很多心力才能追上科學的腳步。因此人類生活過得忙碌不堪,想擺脫這種困境卻擺脫不了,只好靠幻想來填補內心中的空虛感,唯有幻想,才能找到真實世界中的自我。而另一層意義不就是在說明這本小說的內容就像是個虛構的另一世界,是人們可望不可及的虛擬世界,是要顯示出人類的另一面自己,也就是在現實面做不到的事情,就用小說來呈現出來罷了。所以,我想,這應該是《窗外》所要表達的意境吧!
   肆●引註資料
參考資料研究書目:《窗外》作者:瓊瑤出版社: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年月:1993 年〈民 82〉11 月
註釋 1 瓊瑤《窗外》,頁 46。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3。
註釋 2《窗外》,頁 47。
註釋 3《窗外》,頁 90。
註釋 4《窗外》,頁 266。
註釋 5《窗外》,頁 267。
註釋 6《窗外》,頁 123。
註釋 7《窗外》,頁 174。
註釋 8《窗外》,頁 175。

瓊瑤作品受大眾喜愛的原因分析──以《窗外》、《一簾幽夢》、《在水一方》為例  by任微微。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三年樂班
   壹●前言
瓊瑤作品從早期的小說、電影、連續劇、到晚期的劇本,甚至是再次重新翻拍的電視影集,這其中經過了社會風氣巨變的四十個年頭,從民風純樸的六○年代、到思想變革的七○年代、逐漸走向社會民風開放的八○年代、最後到達多元文化衝擊的九○年代,但她的作品依然在各種年齡層的女性們的內心中佔據著一席之地,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她在臺灣的大眾文學上屹立不搖呢?是那些充滿靈性和知性的女主角令人不得不憐惜;抑或是至高無上的真愛觸動了人們心底最深的渴望,本文將以《窗外》、《一簾幽夢》、《在水一方》作為研究的基礎,而在瓊瑤眾多作品中選擇以下三本的原因是,此三本書的自傳性質濃厚而具代表性。
   一、《窗外》、《一簾幽夢》、《在水一方》對瓊瑤之意義
   1、自傳性質
《窗外》是瓊瑤第一部長篇小說,同自傳性色彩也相當濃厚,瓊瑤自己說了「那是我自己的故事,是我的初戀,這件戀愛始終撼動我心,讓我低徊不已。我終于醒悟,我的第一部長篇,一定要寫我最熟悉的故事,我最熟悉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窗外》很大程度上是我的自傳。自小我就任性、倔強、我行我素,為此吃了不少苦頭。」於是江雁容化身成了瓊瑤的代言人,而瓊瑤也在當時艱困的環境中著手《窗外》的寫作。小說的自傳性到底濃厚到什麼程度?一部將近二十章節的小說裡,其中一到十四章皆根據事實加以改編,之後的篇章所杜撰出的角色裡也可看出有現實人物的影子,像是《窗外》中的李立維就是以瓊瑤第一任丈夫慶筠為基底的人物,可見其小說的真實性和瓊瑤對此小說所投射的情感之深。
   《一簾幽夢》雖不是敘述瓊瑤自己的故事,不過有兩點背景設定是和她自己真實生活相去不遠,第一,汪紫菱的家庭背景和瓊瑤有著極高的相似度,小說中紫菱的父親---展鵬,是個從商的中年男子,不過年輕的時候卻是攻讀哲學的學生,現實生活裡瓊瑤的父親是個大學教授,雖然兩者在性質上有所出入,不過總括來說皆算的上是知識份子,至於紫菱的母親---舜涓,年輕時也是大學的經濟系人材,最後嫁為人婦,這和瓊瑤的母親又更加相符了,瓊瑤的母親本是中文系的學生,要不是因為戰亂和家庭的關係,她是極度不願放棄學業的,而綠萍更是個年年領獎學金、畢業後保送國外的高材生,這樣的角色很明顯的是從瓊瑤身旁的手足所拼湊成的完美人物,至於紫菱的取材,有絕大部分是從瓊瑤本身拿出,包括聯考的失意和自身擅長的科目……等,這些都是有所根據的。第二,則是紫菱和雲帆的年齡差距,這和瓊瑤的初戀老師,非常接近,這點其實在《窗外》已出現,不過這次不同的是,雲帆不再是紫菱的老師,只是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長輩,所以兩人所要克服的世俗道德藩籬就沒有現實中來的如此巨大。
   《在水一方》無疑是繼《窗外》之後,另一部瓊瑤的自傳性小說,除了書中女主角---杜小雙的家庭背景是憑空杜撰之外,其餘的男女主角也就是瓊瑤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和她的第一任丈夫──慶筠,此書的一大重點在描繪小雙只因單純欣賞和支持友文對文學創作的前提下嫁給他,而並未考慮到兩人婚後必須面對的謀生問題,這正是瓊瑤當年初次婚姻失敗的原因。出自叛逆的心理,瓊瑤不願依順著父母的心意選擇自己的另一半,同時在那個還充滿夢想的青年時期,對創作也懷著一股熱情,於是慶筠就這樣出現了,他剛好就是瓊瑤心目中那個對創作有著十分熱血情懷的青年才子,不過這也是導致往後彼此感情生變的主因,過於崇高的理想化創作,使慶筠始終無法生產出一篇完整的好作品,就這樣自尊和自卑的交錯,就促使這段婚姻的破裂。《在水一方》就是敘述這樣一段不敵現實生活的高精神層次愛情。
   2、補償心理
在三部作品都有瓊瑤其自傳性質的基礎上,我們更可以從其中看出作者對劇情的發展或結局的設計都有其投射的心理。以《窗外》為例,這場和老師轟轟烈烈的愛戀除了讓瓊瑤引發一段家庭革命之外,還曾讓她經歷過一段鬼門關的自殺經驗,最終,和老師的「二十歲約定」也只能在母親的親情攻勢下給深深埋葬了「我總算把他們兩個帶大了。現在,他們已經有夠硬的翅膀,如果他們想飛,我再也不會阻止,就讓他們從我身邊飛走吧……」不管是說的多麼偉大的愛情擺在親情前面都顯得渺小了,此時此刻瓊瑤就是種感覺,想當然爾她最後選擇了這難以割捨的血肉親情,同時背離了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或許她本來是想先緩和母親的情緒,再獨自下南部去找老師,不過人生中就是有這麼多的事件,一旦錯過就再也無法追回了,正如日本茶道所講求的精神「一期一會」般,和老師會面的約定就這樣耽擱了一輩子的時間,直到現今她依然沒和老師相見過,也因此為了幫自己彌補這個遺憾,她選擇在《窗外》的結局中遠望老師身影作為補償。
   在《一簾幽夢》裡紫菱依然有瓊瑤濃厚的影子,例如稀奇古怪的思想不受拘束的性情,但紫菱比瓊瑤幸運是,故事裡的紫菱身旁多出了許多能理解她的人,像是紫菱的父親,他確切體認到兩個女兒的不同特質,姊姊綠萍是世俗眼光中的優等生,他疼愛,不過他更愛妹妹紫菱充滿與眾不同的性靈「告訴你,紫菱,你不是你姐姐,但是,你一直是我的寶貝!」(註一)不僅僅是在個性上的寵愛,紫菱的父親展鵬在許多事件上的信任和體諒,更是和瓊瑤的父母親做不到的事情,同樣的「重考事件」皆發生在紫菱和瓊瑤的身上,不過卻有完全不同的結果,紫菱得以在父親的信任下,去追尋想她想要的生活,而瓊瑤自己卻得在母親的半說服半威脅下重考;同樣都是「老少配事件」,紫菱能夠和雲帆過著閒雲野鶴的婚姻生活,而瓊瑤卻掀起了一場風波不斷的家庭革命,如此看來就知道瓊瑤在過往的生活裡是多麼缺乏一個真心疼愛的長輩。至於雲帆這個人物的出現,更可以說是為了補償瓊瑤未能和老師譜出戀曲的不完美結局所發展出的角色,同樣都是相差二十幾歲的年齡,為了當初無法被成全的愛情,在此她創造的這個人物,就此在作品裡補償過去的自己。
    二、瓊瑤筆下的女性型形象與異性的相處方式
   1、《窗外》──江雁容與康南江
雁容自身的背景即影響到她性格的發展,雙親的忽視,手足間的壓力,使她在家庭這部份不能得到滿足和歸屬感,因此她是不喜歡回家的,但某部份的她又是極度渴望自己哪一天也能得到雙親的關愛「好爸爸,好媽媽,把你們的愛心分一些給我!一點點,我只乞求一點點」(註二),所以書中江雁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從何處來,沒有人知道,我往何處去,沒有人明瞭」(註三)少了父母親的支持,少了兄弟姐妹的鼓勵,如此無助的她就只好向外求援。除此之外,文學的薰陶又增加她多愁善感的神經,使她常常不能下定決心,堅定的做出了斷,於是就造成了書中好幾次男女主角來來回回的糾纏,在此,江雁容就呈現出一種典型的林黛玉形象,富有文學素養、擁有高度敏感和容易受創的心靈,同時還有鑽牛角尖的傾向,但這些細膩的心理,其實正是反映出男人和女人最大的不同點,女人敏感和愛鑽牛角尖。 此書最大的衝突點在於康南和江雁容的年齡和職業是世俗道德所不允許的師生戀,為什麼師生戀不被我國傳統社會所接受?主要原因當然是天、地、君、親、師這類人倫綱紀的束縛,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所謂師生間的倫常關係正是一個極端不平等的上下宰制關係,但在經過作者的描繪下,這一對該有階級差距的戀人,就連相處都顯得平等自然「她望望康南,又望望桌上的菸灰碟和學生的練習本。她翻了翻表面上的幾本,說:『一本都沒改!交來好幾天了,你變得越來越懶了!』……『喂,昨天的國文小考測驗卷有沒有改出來?我多少分?』」(註四)對於一個大自己這麼多歲的另一半,就算是情人,多少也要展現出比較弱勢的形象,由此看起來瓊瑤並沒有打算將雁容塑造成那種小鳥依人的形象,而是給她和異性處於較平等的相處地位。
   2、《一簾幽夢》──紫菱與楚濂、費雲帆
紫菱是瓊瑤小說中最典型的女子,樣貌既不出色,學歷也不高,可以說是最平凡的一個女孩,就算說她思想活潑,但她還是沒有提出一項具體的想法「我遊盪了一整天。數人行道上的紅磚,看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可是,我的腦子並沒有停頓,我一直在思想,一直在觀察。」(註五)她的這些思想、觀察到底用在何處呢?在這裡都是一些很模糊的敘述,所以嚴格說起來,紫菱的優點就只有像費雲帆所說的,比起拘謹的綠萍,紫菱是生動、自然的多了,如此而已。同樣都是戀人的身分,不過卻有著不同的相處模式。和楚濂在一起的紫菱,因為輩分相同的關係,所以彼此間凡事都有商有量的,同時更展現出平輩中的戀情是非常有彈性空間的,在兩人為向綠萍攤牌而僵持不下的場面中,楚濂可以說是用動之以情、說之以理的方式讓紫菱由最初的反對,最後卻同意了楚濂的處理方式,相較於此,紫菱和費雲帆的關係本來就不是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費雲帆自身對年齡和過去的虧欠,導致他對紫菱是一種深深的寵愛和無微不至的呵護,感覺很像是父親對女兒的那種溺愛,不過費雲帆卻不像父親是無怨無悔,不求回報的付出,在每一個貼心的背後,都繞著同一個目的打轉,那就是希望紫菱能藉此愛上自己,所以每每當他發現自己做牛做馬的心血,還敵不過紫菱心中對楚濂的眷戀時,他所壓抑的大男人主義就一次一次的暴發了「這名字(楚濂)燒痛了妳嗎?經過了那麼久,這名字依然會刺痛妳嗎?」「很好,我當了這麼久的傻瓜!妄想你有一天會愛上我!如今,謎底揭曉,我該悄然引退了!我打了妳,這是我第一次打人!尤其,打一個我所深愛的女人!」(註六)當人投注越多的感情下去時,就越無法忍受自己的失敗。
   3、《在水一方》──杜小雙與盧友文
杜小雙,無關美艷的女主角,這是書中女配角詩卉給她外貌所下的定義,這並不代表小雙是個不漂亮的女孩,只是她的美和世俗間的庸脂俗粉不同,是一種清新脫俗的高雅和孤傲,正如她的個性一般固執、堅定,同時也是一個相當有骨氣的女子,比起前面的兩位女主角她更有自己的想法,更加的獨立自主,就以薪水事件來說,她以一個外人之姿來到朱家,就立即堅持要像其他人一樣將每月的薪水全權交給長輩處理,算是報答詩卉一家人的恩情「我看詩晴和詩堯也把薪水交給您的,我既成為這家中的一份子,應該按規矩來做吧!」(註七)當然她這樣的個性也給她吃了不少的苦頭,先是和詩堯的誤解,因為有自己的一份骨氣,所以在進到詩卉家的第二天她就和詩堯有了摩擦,接著是她和盧文不告而嫁的結婚,在還未和長輩們商討的情況下就到法院公証結婚了,這可以說是相當冒險的一件事,就連承認婚姻上的失敗也是拖到不能再拖的最後才向大家表明一切,如此要強的個性是為她帶來了獨立,卻也同時給她帶來婚姻的不幸。
   相較於前兩對的相處方式杜小雙和盧友文又有所不同,因為父母早逝的關係,杜小雙的個性是比較成熟而穩重,再加上盧友文只一心埋首於寫作中,生活中的大小事皆由小雙一手打理,從開始為盧友文的樓閣佈置,到婚後所有的柴米油鹽、生活開銷,甚至是孩子的養育,這所有的瑣事皆由小雙張羅,如此看起來這一對戀人的相處方式,就像是大姐姐帶著小弟弟那樣,女性佔居成熟的那一方,男性處於較依賴的一方,而當雙方有任何的不平衡關係時,這條婚姻的路是很難有個善終的。友文只是一昧的將寫作定位在高標準的理想中,而忘記了現實中的生活還須仰仗世俗的麵包,最後只能沈迷於賭博藉以忘卻自己無法成就巨作的自卑感,過程中小雙從崇拜這個丈夫到包容、體諒,最後的心灰意冷,這之中的轉變有多大從以下對白即可得知「他有雄心、有壯志,有夢想,有熱情。……他懂的那麼多,和他談文學,會使我覺得我像個幼稚園的小孩子。」(註八)臨界於失望的絕境「友文,我不能期望於你稿費呀!那太渺茫,太不可靠……」。(註九)
   三、瓊瑤愛情觀
   1、「靈性」的女主角
以此三本書為例,這之中沒有一本書的女主角是被塑造成豔麗型的美女,頂多也只能說得上是清秀型的佳人,這是一段有關江雁容的描述「兩道清朗的眉毛,一對如夢如霧的眼睛,小巧的鼻梁瘦得可憐,薄薄的嘴唇緊閉著。」(註一○)沒有用太多美麗的字眼去描繪,接下來是有關杜小雙的描述「她有張好清秀好清秀的臉龐,皮膚白而細緻,鼻梁小巧挺直,眉毛如畫,而雙眸如星……杜小雙給我的第一印象,就與『美艷』無關。」(註一一)由此看來瓊瑤所創造的女主角並不是以外型艷麗取勝,比起來她更喜歡塑造女主角們與眾不同的清新氣質,由內在散發出的美麗是外貌無可取代的。這聽起來虛無的「清新氣質」最常透過對「眼神」的描繪有更深入的感受,以下是杜小雙的例子:「總是閃著滿眼睛的光采,抖落著無數青春的喜悅」(註一二)。接下來是江雁容的例子:「她那對夢似的眼睛發著柔和的光采,使那張蒼白的小臉險的脫俗的秀氣,她並不很美麗」(註一三)。最後清純的形象和水靈靈的眼睛即造成了「靈性」女主角。
   2、心靈交流
在書中我們很少發現相愛的男女主角在生理上的結合或吸引,大部分兩人的相知相許都建立在高層次的「心靈交流」上。江雁容愛上了一個可以給自己溫暖的康南、汪紫菱愛上了能給自己避風港的費雲帆、杜小雙愛上了對創作有崇高理想的盧友文,瓊瑤創造了「精神愛情」的世界,當然這是非常不符合人性的,就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們基於傳宗接代和延續基因的天性,進而發展出交配的行為,而就物理學方面,人與人之間也是存在著吸引力,所以一個完全沒有生理結合的過程其實是很不自然的現象,如果偶有這種劇情需要,作者也僅止於用象徵的手法帶過,以《一簾幽夢》為例「我似乎又看到了那兩匹白馬,馳騁在古羅馬的街道上……那白馬,那夢幻似的白馬,我搖身一變,我們也是一對白馬,馳騁在風裡,馳騁在霧裡,馳騁在雲裡,馳騁在煙裡,馳騁在夢裡……呵,馳騁!馳騁!馳騁!馳騁向那甜蜜的永恆!」(註一四),廣泛而言,瓊瑤書中的情愛糾葛就只單純強調以心理為範疇。
   3、愛情至上
綜觀來說,每一本書中都提及了除了愛情以外的感情,《窗外》中江雁容和周雅安的友誼,還有她和母親間的親情,又或著是反映當代的考試制度;《一簾幽夢》中紫菱和父親間的親情,和那一群青梅竹馬的友情;《在水一方》裡小雙和詩卉的友情,和長輩間的孺慕情感等,也就是說每一本書裡還綜合了除了愛情之外的情感,只是作者都未去聚焦而已,這也就是很多人批評瓊瑤的地方,「寫作題材過於狹隘」、「愛情充斥在所有地方」等,對我來說這只是各種作家中獨特的寫作風格之一,魯迅所寫的《孔乙己》、《阿 Q 正傳》、《狂人日記》等,都是他反映當下時代的混亂和不滿;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封鎖〉等作品,又何嘗不是展現出大變動中的小人物,每個作家針對自己所觀察和特別有感觸的地方出發,著手進行自己的小說,而瓊瑤只是其中的一個。
   四、大眾喜愛的原因
   1、尋求精神的慰藉
在現實生活下,人們時常面對著許多不如意的事情,為了暫時逃避和給自己喘息的機會,往往就投身於小說的世界裡,尤其又是在生活困苦的五、六○年代中,瓊瑤無非給了大眾這樣一個合適的園地,她大部分的創作中很多的故事即是呈現出人生較圓滿的一面,例如在《在水一方》中,詩卉擁有一個幸福、開明和衣食無缺的家庭,相較於無依無靠又身無分文的杜小雙,這是一幅多和樂的景象,除此之外,她賜予了許多弱勢女主角最後的幸福。以此三本書為例,三位女主角中沒有一位是擁有超過高中學歷的,不過她們卻可以憑藉著自身特有的氣質或靈性來擄獲男主角的青睞,同樣的,他們也並沒有所謂的美貌,最多只能說是清秀,因為在書中總是有比她們更加豔麗的代表,如此平凡的女主角最後都能擁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戀情,這無非是給當時不滿現實的女性有了個慰藉的窗口,不受現實的限制,在瓊瑤一手打造的美滿國度中找到一個可以稍作休息的地方,追根究底,瓊瑤所塑造的這個過於理想化的「愛情烏托邦」可以說是當時代女性對於現實的不滿、焦慮、衝突、矛盾,因此藉由閱讀瓊瑤的愛情世界來展現她們對完美、理想世界的追求與渴望。
   2、滿足女性心理底層的期待
在書中很多的男主角都是以文學氣息和滿腹詩書的氣質來吸引女主角的注意,《窗外》中的康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康南並不是家財萬貫的富豪子弟,他只是一個從大陸流浪至臺的國文教師,因為是國文老師所以擁有更加雄厚的文學涵養,對於一個多愁善感的女高中生來說,在心靈上兩人能有高度的交流。除了文學外,多金、瀟灑,更是瓊瑤書中另一個令人心儀的男主角類型,以《在水一方》中的費雲帆為例,在世界各地擁有許多餐廳同時在人生閱歷上有著過人的見解,有著高水準的生活品質,對紫菱更有著無微不至的照顧,如此浪漫和多金,真是不可多得的伴侶,相對於這些溫柔和多金和男性,瓊瑤筆下的女主角大多都是一些沒有高等學歷的女子,同時是等待和這些人人稱羨的男主角相遇,這似乎反映出那個年代中經濟強勢的男人和感情強勢的女人是絕對理想組合的境界,柔弱女子的美感特質吸引了男性的注意,並讓男性理所當然的揹負起保護所愛女子的感情重擔,而女性所扮演的角色就僅僅是,將一生的幸福緊繫於另一名男子從一而終的愛情上,這樣看起來逃脫不了中國傳統父權下「才子佳人」模式的組合,卻是很容易被女性主義者抨擊為「缺乏獨立思想且柔弱無能的女性形象」,而現實生活中的女性又何嘗不是抱著這樣的期待,渴望在生活中能有一個可以依靠的男性,這其中所隱含的幻境,也可以說是對男性所做的道德呼求。
   參●結論
以此三篇為例,這當中都充滿了相當濃厚的自傳性質,最主要的原因即是源自於瓊瑤本身相當傳奇的故事,因為不虞匱乏這些靈感,因此她很自然的以自身故事當背景或直接將身邊的人物移植至小說中,所以大部分的作品中都有瓊瑤的影子,她同時也藉此機會在自己一手創造的世界中去彌補、滿足當年無法完成的事或遺憾。而瓊瑤小說之所以能引起大眾的關注和喜愛,最主要有兩項原因;
   一是大眾所尋求的精神慰藉其次是滿足女性心理底層的期待,而這兩大原因的構成又是由瓊瑤一貫特色所影響,第一,她擅於塑造兩種形象的男女,很多時候女性所扮演的是柔弱且被動地等待男子救贖的角色,而男性大都擁有一片光明前途且滿腹詩書極具文學氣質的英雄角色,他們的出場通常帶有解救和保護女主角的意義,這即是符合了一般女性的期待,尤其是五、六○年代的女性,在女性思想還未蓬勃發展的階段,女性最終的渴望即是希望能被呵護和保護,不過這樣的期待卻是被動且有瑕疵的,女性只是一味的等待卻沒有主動出擊去為自己的期待付出些什麼,正如那些童話故事裡的公主們都在等待王子的出現,白雪公主如果真的想認識王子,她就應該多在森林晃晃或者調查王子打獵的時間,而不是被動的等待王子來親吻她;睡美人如果想早點逃出詛咒的夢魘就應該多想想解決的辦法,而不是等待王子披荊斬棘的拯救;灰姑娘如果能更主動一點的留下連絡方式,就可以省去那幾日皇宮尋人的時間。在瓊瑤筆下的女性永遠都是楚楚可憐的溫柔形象,這或許是被傳統的父權思想給束縛住了,不僅僅是作者連讀者自己也不自覺的被催眠成「女性該被期待的形象」是最好的女性典範,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瓊瑤的作品能在當時引起這麼大的迴響。
   第二個受大眾喜愛的原因是瓊瑤的作品能當作讀者大眾的精神慰藉,這一原因又得追溯至其中所塑造的愛情觀,僅止於精神上的交流這似乎是一種高尚情操的代表,相對的,肉慾的需求卻被視為下流或低俗的愛情模式,而瓊瑤正對了大部分人的胃,她善於製造這樣純潔崇高的戀愛,沒有半絲半毫的邪念,兩人的相知相許很純粹的只是因為心靈上的契合而作結合,除此之外,平淡無奇的女主角和讀者間搭起了一座親和的橋樑,太過豔麗出色的女主角是過於完美的形象同時也會造成不可高攀的距離感,因此和讀者產生隔閡,所以瓊瑤筆下的女主角大都沒什麼高學歷,也沒什麼特殊才能,最多也只有豐富的文學涵養,最後即呈現出所謂的「靈性式女主角」。這兩項特色給了讀者很大的慰藉,書中的主觀標準和現實生活中背道而馳,讓不符現實的普羅大眾們能在這個全新的規則中得到一些精神上的慰藉。瓊瑤,在大眾對「愛情」都不懷抱完美結局的時刻,她創造了一個擁抱「完美愛情的烏托邦」,越是創作於現實的世界,就越令人嚮往。給困苦的人們一絲對愛情的希望,儘管有人批評她的作品為「灰色畸形的愛戀」、「千篇一律的手法」(註一五)等,而瓊瑤自己也為自己說「這就是我的味。在臺灣有人批評我,說我的作品總是一個風格,沒有突破自我。我說你不必到四川館子去吃北京菜。我可能是一道川菜,你要覺得可口,就吃,不喜歡,可以上別的館子。臺灣的雜誌多,作家也多嘛。在以後的寫作中,我還要保持這樣的味,這是人的個性。」(註一六)
   在我看來瓊瑤筆下的故事雖只是描繪兒女私情,不過她卻刻劃出一個純粹的愛情國度,將愛情最美好的初衷呈現在讀者面前,並且讓身在其中的讀者們將自己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期望,寄託於瓊瑤的小說中,但如此慣性的創作模式很容易流於不斷重複男女刻板形象的弊病,因此,這也就是其作品難以擠進純文學的殿堂的原因,不過,這卻不能抹煞其作品在通俗文學的地位及影響。
   肆●引註資料
註一、瓊瑤。《一簾幽夢》。(臺北:皇冠文學出版社,1996 年)。頁 12。
註二、瓊瑤。《窗外》。(臺北:皇冠文化出版社,1997 年)。頁 101。
註三、瓊瑤。《窗外》。同註二。頁 348。
註四、瓊瑤。《窗外》。同註二。頁 138。
註五、瓊瑤。《一簾幽夢》。同註一。頁 50。
註六、瓊瑤。《一簾幽夢》。同註一。頁 275。
註七、瓊瑤。《在水一方》。(臺北:皇冠文化出版社,1975 年)。頁 46。
註八、瓊瑤:《在水一方》。同註七。頁 99。 註九、瓊瑤:《在水一方》。同註七。頁 210。
註一○、瓊瑤。《窗外》。同註二。頁 11。
註一一、瓊瑤:《在水一方》。同註七。頁 14。
註一二、瓊瑤:《在水一方》。同註七。頁 44。
註一三、瓊瑤。《窗外》。同註二。頁 35。
註一四、瓊瑤。《一簾幽夢》。同註一。頁 205。
註一五、陳曉林。〈我論瓊瑤〉,《浪莽少年行》。(臺北:四季出版社,民 67 年)。頁 224-227。
註一六、覃賢茂。〈縱述與評價〉,《瓊瑤傳奇》。http://www.novelscape.net/js/t/tanxianmao/qycq/index.html。(檢索日期檢索日期 2007/8/16)

  
窗外與窗內 ——對瓊瑤小說評論的評論  
 
   摘要
本文討論如何正確看待和評論瓊瑤的作品。
 一、瓊瑤和她的小說,一直是外界評論的熱點,許多評論家認爲瓊瑤的作品題材狹窄、具有局限性;風格單一,自我重複,愛情呈上,純屬虛構。是一種“地攤式”的文學,不應將其作爲文學研究的對象。
二、對于外界的評論,瓊瑤認爲自己的作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味道,她以一種充滿激情的“愛”來寫作。無論外界如何評論,她都要堅持自己的創作風格和創作方向。
三、通過對外界各種評論的反駁,來說明瓊瑤的作品固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但作家、讀者、評論家的立場各不相同,我們的評論家要站在“客觀而沒有偏見”的立場上評論瓊瑤的小說,“瓊瑤熱”說明她的作品具有生命力,評論家不能以偏概全,完全抹殺這些作品的價值。
    目錄  
一、外界對瓊瑤小說的評論
(一)對瓊瑤小說的第一種批評
(二)對瓊瑤小說的第二種批評
(三)對瓊瑤小說的第三種批評
(四)對瓊瑤小說的第四種批評
二、瓊瑤自己的聲音
(一)對局限性的反駁
(二)對自我重複的反駁
(三)對“愛情呈上”的反駁
(四)對虛構性的反駁
三、對評論的評論
(一)對局限性的評論
(二)對自我重複的評論
(三)對“愛情呈上”的評論
(四)對虛構性的評論
四、參考文獻
   瓊瑤和她的小說,已經被人們談論得很多了。瓊瑤是一個豐産的作家,自從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窗外》使她一舉成名,隨後她又創作和發表了《煙雨濛濛》、《幾度夕陽紅》、《庭院深深》、《心有千千結》、《在水一方》、《月朦朧,鳥朦朧》、《新月格格》、《還珠格格》等40多部長篇言情小說及大量中短篇小說。而且,根據其小說改編成的影視劇達50多部,其中的100多首影視插曲都曾在社會上流行一時。  伴隨著這些作品的創作和發表以及瓊瑤影視劇的播放,外界對她的評價似乎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瓊瑤的作品及影視劇在大陸和臺灣引起很大的爭議,一方面是青年人,特別是年青的女性讀者對瓊瑤作品的迷戀和崇拜,並因而引發了一股“瓊瑤熱”。另一方面是文藝界、輿論界對瓊瑤作品的批評和“非議”。而且令人驚訝的是,似乎瓊瑤的小說越是熱,它所遭受到的“非議”就越多。在此我們姑且借助《窗外》這一作品的題目,將外界對她的評論稱之爲窗外的世界,而將瓊瑤及其作品稱之爲窗內的世界。將窗外與窗內的世界進行比較,看看我們的文藝界、輿論界是否能站在一個公正的、客觀的立場上來評論瓊瑤的作品。 一、窗外 :外界對瓊瑤小說的評論  來自窗外世界對瓊瑤及其作品的評論,不外乎兩種類型,一種是輕飄飄的贊美,談其“新女性文學”,“純情浪漫”,“藝術唯美”,“愛情唯美”,“藝術和意境上的美”,“語言藝術上的獨特”等等。
   另一種批評的文章,則是不假思索,想當然,印象式的批評,這些文章的作者總是擺出一副冷靜超然的大徹大悟的智者姿態,以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道學風範,評論瓊瑤的作品“膚淺虛僞”,是“病態人生”,“風花雪月”,“蝴蝶鴛鴦”。更有甚者,將瓊瑤的作品視爲洪水猛獸,據說,臺灣的文化界、教育界甚至一度認爲瓊瑤小說是“社會公害”,大罵瓊瑤的作品爲垃圾,是精神的大毒瘤。  在這兩種類型當中,以後者占了上鋒和主流。因此在本文中,我們暫且將前一種評論撇開,著重來分析對瓊瑤作品否定性的評論。
   歸納起來,對瓊瑤作品的評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一)、對瓊瑤小說的第一種批評
對瓊瑤小說的第一種批評主要集中在作品的局限性上,普遍的批評,都認爲瓊瑤小說的題材過于狹窄,只是通過男歡女愛的悲歡離合來展示社會生活環境和意義,評論家認爲這樣的生活既不廣泛、也不深刻,更難以令人置信。許多評論家指出,瓊瑤作品對現實社會生活中的不平與黑暗,雖有過觸及與揭露,憤怒和抗爭,但很不堅決,很不徹底,對帶根本性的社會問題,采取了回避的態度。這就使得作品失去了社會意義,從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持這種評論,最具代表性的要屬臺灣著名作家李敖,他有過對瓊瑤及其作品尖銳的批評。李敖在《沒有窗,哪有“窗外”》一文中寫道:“瓊瑤應該走出她的小世界,洗面革心,重新努力去做一個小世界外的寫作者。她應該知道,這個世界,除了花草月亮和膽怯的愛情以外,還有煤礦中的苦工,有冤獄中的死囚,有整年沒有床睡的三輪車夫,和整年睡在床上的要動手術才能接客的小雛妓。……她該知道,這些大衆的生活與題材,是今日從事文學寫作者所應發展的新方向。從事這種題材的寫作,它的意義,比一部個人的愛情小故事要大得多。一部斯托夫人的《黑奴籲天錄》,可以引起一個南北戰爭;一部屠格涅夫的《獵人日記》,可以誘發一次農奴解放。真正偉大的文學作品,一定在動脈深處,流動著群衆的血液。在思想上,它不代表改革,也會代表‘反叛’。又說“作爲新時代的中國知識分子,我們必須向一切陳腐的、落伍的、八股的、神怪的、閨秀的混亂思想宣戰,我們不再容忍它們來毒化青年少年的思想,蠱惑這些清白小朋友的心靈。[1]” 
   另外,還有些評論家指責瓊瑤的小說過分地追求刻畫人物的個性,從而忽略了這些人物所存在的典型環境,致使人物失去了社會意義。如郭建平在《細膩深沈的抒情藝術》一文中指出:“文學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而瓊瑤的小說獨立地將幾個人物組成了超脫社會生活以外的空中樓閣,在狹小的天地裏生活,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2]” 
   正因爲如此,這些評論家認爲瓊瑤不能站在一個超越自我的高度上向讀者展現更爲廣闊豐富的生活畫面,也極少能傳遞出新鮮的時代社會生活的信息,作品的社會批判力是十分微弱的,因而,瓊瑤的作品具有明顯的局限性。
   (二)、對瓊瑤小說的第二種批評
對瓊瑤小說的第二種批評,是瓊瑤小說的自我重複許多評論家認爲瓊瑤的生活面太過狹窄,從而帶來作品的雷同和重複,作品模式化過重,構思不夠豐富。
 郭建平在《細膩深沈的抒情藝術》中說:“再就是人物和事件的重複性。翻看瓊瑤的作品,大多人物都是可以在另一部作品中找到他的姐妹兄弟的,男主人公頗有才氣,女主人公更是長相迷人,而且十分‘灑脫’,故事情節大都是以多角戀愛爲主線的,使人大有似曾相識之感。[3]”
《花呀草呀雲呀天呀水呀風呀》(簫毅紅)一文批評瓊瑤小說的自我重複,技巧的缺乏,詞語和情節的重複,角色安排的公式化:“如果抽走了‘愛情’,瓊瑤的小說就成了個空殼子了。而這‘愛情’,瓊瑤大半以一種‘說故事’的方法來進行,有一些插敘、倒敘什麽的,其他也沒什麽可談的技巧。[4]”
《簡論瓊瑤的小說》(栗多桂)一文也批評瓊瑤小說風格單一,自我重複,缺少變化:“瓊瑤的作品風格單一,情節結構、人物形象都缺少發展變化。就單部作品看,無論就其內容或是形式,是有多彩的風姿與獨特的韻味的,還能深深地打動著讀者的心,能使人沈醉在她編織的那些如幻、如夢的美麗的愛的花環中。但接觸她的幾部作品之後,興致和韻味,就大不如先前那麽強烈,那麽有吸引力了。原因是它的內容實在單一,除了愛和情外,就顯得幹燥、空虛、缺乏新鮮空氣和營養。[5]” 
總之,評論家們認爲瓊瑤的作品自我重複的地方太多,人物的設置、情節的安排,語言的描述都如出一轍,看她的作品,不用看太多,看一部就夠了。
    (三)、對瓊瑤小說的第三種批評
對瓊瑤小說的第三種批評是批判瓊瑤小說純粹是在編造“才子佳人”的故事,具有濃重的“愛情至上”觀念。評論家指責瓊瑤的作品只有一個永恒的主題,那就是“愛情”,主人公爲愛而生爲愛而死,他們人生的意義、生活的價值似乎全部體現在愛情上面。
《簡論瓊瑤小說》一文批評瓊瑤小說的“愛情至上”:“瓊瑤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想色彩過重,又有‘愛情至上主義’的思想傾向,給人以虛幻不實之感。” “至于誇大愛情的力量,讓愛情主宰一切的愛情至上主義,在瓊瑤的作品中,則比比皆是。在瓊瑤筆下,‘愛’是至高無上的,‘愛情’更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它成了左右人們的思想與行爲的神靈,成了人與人之間的親疏、愛憎以及與社會矛盾沖突的惟一籌碼。瓊瑤自己曾說:“人類的故事就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總之,有了愛,就有人生的一切,愛情,就是人生的最後歸宿。相反,失去愛情,就會使人生暗淡無光,失去生活的意義,就會失去一切。” “瓊瑤作品中這種濃厚的愛情至上主義思想,對青年人的影響是很值得人注意的。我們的評論家們,應明確地指出這種影響的危害性,並予以正確的引導。讓廣大青年認識到,瓊瑤所編織的那些誘人的愛情故事,確是一個個美麗的幻夢,並非是真的現實。[6]”
   (四)、對瓊瑤小說的第四種批評
對瓊瑤小說的第四種批評是指責它們的虛構性, 這是瓊瑤小說遭人詬病最嚴重的一方面。評論家認爲瓊瑤筆下的男女主人公帶有過于濃厚的理想化色彩,作者對他們進行了虛構的美化處理。
小說中幾乎很少有壞人或小人,主人公都有天使般的仁愛純潔,作者往往用人性的單純性代替了人性的複雜性,有意遮掩人性醜陋乃至卑劣的一面。更有甚者,指責瓊瑤的作品是在描寫一種“病態的人生”,是精神麻醉劑,是“殺手”,使人迷惑,害人不淺。  張薇在《虛構與病態的誘惑》一文中道:“那是一個陷阱,一個海市蜃樓,美則美矣,卻太虛幻。在現實生活中你只能得到更加絕望的傷害、更加無聊的空虛。瓊瑤乃至港臺的大多數女作家(李昂、三毛除外)用一個個家資萬貫,才貌俱佳的男女主角顛倒了芸芸衆生,引誘著少男少女去追求一種神搖目眩的繽紛生活,卻不曾理會那只是“故事’而已,其實,那只是一種虛假人生、一種病態的人生態度,生命本身的內涵和價值被稀釋,甚而化爲烏有,人似乎進入了無序的情緒軌道。”  又說“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不識愁滋味’的少男少女們,在瓊瑤小說裏尋找到他們的理想愛情以後,必定會在嚴酷的現實生活中碰得頭破血流。青春的萌動、脆弱的靈魂,在瓊瑤多情地爲大家編織的一簾幽夢裏,被真實的人生演化爲巨大的心理失落,甚而至于鑄成千古遺恨。有人曾傳某中學某少女因爲承受不了失戀的壓力抱著瓊瑤的小說選擇自殺。[7]” 
以上列舉的都是對瓊瑤小說的批評,這些批評,有的是善意的誤解或是簡單化,還有的則是令人不敢恭維的“罵街”和“棒殺”了。甚至,有文學研究者指出,瓊瑤不應成爲文學研究者研究的對象,因爲她的小說和影視作品只有“地攤流行性”,不具備有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性,其故事和人物只按套路走,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創造。在此,我們不用去管文學研究者是否將瓊瑤作品歸入文學研究的對象。下面,讓我們來聽聽瓊瑤自己的聲音吧。
   二、窗內:瓊瑤自己的聲音 
成功後的毀譽總是相伴而來。幾十年來,面對來自窗外種種的非議和批評的聲音,瓊瑤又做何反應了呢?恐怕瓊瑤的表現一定讓諸位批評家尤其是李敖先生非常地失望了,因爲這麽多年以來,她一直固守在“言情”這個屬于她自己的窗內的小世界裏,她並沒有洗面革心,走出窗外的世界,而是數十年如一日在她習慣的愛情題材範圍內輕車熟路、一往情深地努力耕耘。迄今爲止,已著有四十多部膾炙人口的小說,而且幾乎每部都經改編被拍成淒美的電影或電視劇,蕩氣回腸,精彩絕倫,賺盡億萬中國人的愛與淚。 
然而面對外界種種的聲音,瓊瑤雖然能夠淡然處之,但也不可能完全做到充耳不聞,無動于衷,在她的作品及接受記者的采訪中,她也相應地做出了回應。
   (一)對局限性的反駁 
關于對瓊瑤的作品缺乏社會意義,題材過于狹窄,具有局限性方面的批評,瓊瑤作如是說:“作家有寫作的自由,讀者讀書也有選擇的自由。” “我從不認爲自己的寫作是多麽有意義的工作,我也從不覺得自己有‘使命感’。當初,吸引我去寫作的是一股無法抗拒的狂熱,其強烈的程度簡直難以描述。”  在她的作品《尋夢園》唐心雯與思美的談話中,也談到了一些對于文學的思考和看法: “可是我的東西就很膚淺,不深刻,我的材料離不開學校和家庭。我的生活經驗太少,假如你要我寫一篇東西描寫礦工,我一定會寫出一篇非常可笑的東西來。” “我想,就是學校和家庭已經夠你寫了!” “真的,小說材料是俯拾皆是。[8]” 
在這段對話中,瓊瑤要表達的意思是太明白不過了,小說的材料俯拾皆是,就是學校和家庭已經夠她寫的了。這就是瓊瑤對于批評她的小說有局限性的最好回答。
   (二)、對自我重複的反駁 
在自我重複的評論面前,瓊瑤有過這樣的回答:  當《文學報》記者曹曉鳴采訪瓊瑤時,談到有的評論家認爲她是在重複自己時,瓊瑤簡單地說:“讀者被觸動的神經往往也是單一的,只要能打動人心,重複怕什麽,不能打動人花樣再多也沒有用。”  1988年,瓊瑤回大陸時,《中國婦女報》記者高博燕、趙世民采訪她時問:“開始讀您的小說的《窗外》和《我是一片雲》,很喜歡,可再讀其他的,感受似乎都差不多了。”  瓊瑤感動地說:“這就是我的味。在臺灣有人批評我,說我的作品總是一個風格,不能突破自我。我說你不必到四川館子去吃北京菜。我可能是一道川菜,你要覺得可口,就吃,不喜歡,可以上別的館子。臺灣的雜志多,作家也多嘛。在以後的寫作中,我還要保持這樣的味,這是人的個性。”
    (三)、對“愛情呈上”的反駁 
在“愛情呈上”的評論面前,瓊瑤在她的作品中也做了回答:  在《寒煙翠》的後記中,她曾寫過這樣一段話:“我一生,都熱衷地追求著美麗的事物和感情,當然,我遭遇過打擊,一度也心灰意冷,但是,至今我仍然相信人生是美麗的。或者,有人會認爲《寒煙翠》過于‘癡人說夢’,過于‘不真實’。不過,我們畢竟要承認,人生還是會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和感情存在著,最起碼,讓我和喜歡‘它’的讀者們,相信這份美吧!相信人類的愛心吧!盡管仇恨、嫉妒、殘忍——的種種惡性,依然在部分人的心中作崇,依然在社會上制造問題,但,人類的愛心應該可以化戾氣爲祥和,不是嗎?借我書中一句話:人類因爲有愛心,生命才有意義呀![9]” 
在《蒼天有淚》的後記中她又寫到“我從事寫作,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歲月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人生的看法也有了一些改變。我常常在自我分析,也常常在自我檢討,總覺得我一直是個非常理想化的人。盡管在生命裏,也有無數坎坷,也受過挫折,我依然是相信‘愛’,相信‘美’,述說人類的“真情’,一直是我寫作的主題。我這種固執,是帶著一點‘天真’的。可是,世界畢竟不像我的小說那麽美好,人性也有它醜陋的一面。這些年來,我已體會到,‘善與惡’像是同胞兄弟,有著相同的‘血緣’,並存在我們的生命裏,主宰著我們。人性的戰爭,因而無休無止。“就是這個概念,引發了《蒼天有淚》這個故事。造就了‘雲飛’和‘雲翔’這一對兄弟。在這本書裏,我寫了善,也寫了惡,寫了生,也寫了死,寫了愛,也寫了恨。許多地方,我自己帶著感動的情緒去寫,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也能感動讀者。[10]” 
這些文字充分地驗證了瓊瑤自己說過的話:“我寫的是我的情。不一定只寫男女之情,也寫父子、手足、朋友之間的感情;我也不只寫愛也寫恨。”
   (四)、對虛構性的反駁 
在“病態人生”、“精神麻醉劑”的評論面前,瓊瑤曾在《人在天涯》的後記中寫道:“我從來不解釋自己的作品,15年來,不論褒與貶,我皆默默承受。對于《人在天涯》,我也不想再多說什麽。無論你喜歡與不喜歡,我‘努力’過了,‘我耕耘’過了,我‘寫’過了。其實,我這一生,在我的小說,我的歌中,都可以找到痕迹”。  又說:“至于我的書給人帶來狂熱的幻想,那是因爲讀者也有情,也有我的這樣的心態。其實《戰爭與和平》也給人帶來幻想,《西遊記》更令人想入非非,只是幻想的指向不同,除非你的書沒有深度,沒有人情味。[11]”
   三、對評論的評論 
在看過了外界對瓊瑤作品的評論和瓊瑤自我的真實剖白之後,我們要對以上來自窗外的幾個方面的批評,進行總結和評論。 
我們當然不能簡單的否定這些批評的意義。但在我們對這些批評進行評論之前,不妨引用一下瓊瑤作品《寒煙翠》中韋白與章詠薇的這樣一段對話: “我並不否定文藝批評,”韋白笑笑,認真地說,“但是,當一個文藝批評家非常難,首先要有高度的文藝欣賞能力,其次要客觀而沒有偏見,前者還容易,要做到後者就不太簡單,那麽,有偏見的文藝批評怎會幫助讀者?何況,這是一個充滿戾氣的時代,許多人由于苦悶而想罵人,很多人就借文藝批評來達到罵人的目的,徒然混淆了讀者的看法,弄得根本無從選擇。讀者不知道選擇哪一位作者?作者也不知道選擇什麽寫作方向?這樣,文藝批評就完全失去了價值。讀者通常都會去選擇他所喜歡的作家和讀物,他能接受多少是他自己的問題,並不需要人幫助。”  我(章詠薇)有些困惑。“我並不完全同意你,韋校長。” “我是說我們臺灣的文藝批評很難建立,在我看來,文藝批評只能說是批評家對某篇文章的看法而已,可供讀者作參考,不能作准繩。”  瓊瑤在這段話中要表達的意思也是很明白的,即我們的文藝批評中實在是存在太多的偏見和自以爲是。
   在我們就前面提到的四點批評意見來展開論述:
   (一)、對局限性的評論 
勿庸置疑的,瓊瑤的作品中的確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它們缺乏社會意義、題材過于狹窄、具有明顯的局限性。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以說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但是瓊瑤自己已經說過:“我一直對于‘小說’二字,有我的看法:‘小小的說一個故事。’所以,我‘小小的說’,讀者們不妨‘隨意的看’,別太認真了。希望它能帶給你一些‘小小的’感動,我就心滿意足了。[13]” 
可見,瓊瑤並不想賦予自己的小說太多的社會意義和使命感,她只是“小小的說”,要求讀者“隨意的看”,然後能給讀者帶來一些“小小的感動”就達到了自己的寫作目的,她並不想去寫出什麽具有“真正偉大意義”的流芳百世的作品。我們的評論家又何必替她幹著急,太過的要求她,非要她的作品具有社會意義,掙脫出所謂的局限性呢?或者,這是我們的評論家的一貫標准和立場,連對李白、杜甫這一類享譽古今的詩人,在盛贊了他們的偉大之後,還不免要冠之以“封建的士大夫文人,擺脫不了階級局限性”之類的說詞,更何況是尚不知能否劃歸“文學研究的對象”的瓊瑤呢? 
在此,我們也想反問李敖先生,你盡可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老子天下第一”誰也不能妨礙你去寫“煤礦中的苦工,冤獄中的死囚,整年沒有床睡的三輪車夫,和整年睡在床上的要動手術才能接客的小雛妓……”等等更有“意義”的生活和題材,去做新時代的鬥士,在必要的時候,我們甚至還可以不惜力氣爲李敖先生呐喊助威一番。可李敖先生作爲新時代的知識分子也該清楚,現代人除了要知道那些“煤礦中的苦工,冤獄中的死囚,整年沒有床睡的三輪車夫,和整年睡在床上的要動手術才能接客的小雛妓……”,還需要“花草月亮和愛情”。又何必斬盡殺絕,讓瓊瑤和她那些“花草月亮和膽怯的愛情”無處容身呢?
    (二)、對自我重複的評論 
關于對瓊瑤的自我重複的評論,這更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我們又能找出幾個不是在重複自己的作家呢?每個作家在寫作時都會帶有自己人生中的那些秘密情結和生命中不可言說的隱痛,都有基于對生命最深最痛的體驗。在梁曉聲的《雪城》裏,我們可以發現《白樺樹作證》的影子,在路遙《平凡的世界》裏,我們同樣也可以找到《在困難的日子裏》、《人生》的痕迹。那我們又怎麽能以此來苛求瓊瑤?事實上,重複性這一標簽是萬能的,你就是隨便貼在哪一位作家或藝術家身上,就廣義的真實來看,也完全不會錯。 
   而且,公正一點說來,瓊瑤小說也不是從頭至尾一成不變的,在她寫作的生涯中她也在努力吸取其他文學體裁的手法,力圖求變求新,《庭院深深》和《星河》就是瓊瑤小說中較有特色的兩部小說,頗有點推理和偵探小說的味道,極富懸念。瓊瑤的這些求新求變的寫法,對自身確實有所突破,使她的作品更爲成熟、厚實、飽滿、豐富。創作于1994年《新月格格》是瓊瑤對曆史小說和宮廷小說的進一步嘗試,說明瓊瑤想在她自己所寫的言情小說這一領域之外,尋求一種新的突破,企圖對在臺港有著悠久深厚傳統的曆史小說注入新的內涵和創造一種新的小說樣式。
    (三)、對“愛情呈上”的評論 
關于瓊瑤的“愛情呈上”這一批評,讀過瓊瑤小說的人當然都會有同感。瓊瑤小說被稱爲“愛情的百科全書”,她常借她筆下人物之口宣揚:“愛,沒有條件,沒有年齡,金錢、地位、人我一切的限制。”充分地表達了她愛情至上的思想觀念。但是,全面檢視一下瓊瑤的小說,又可以發現其中與作者愛情至上的觀念相違悖的諸多矛盾之處,如《碧雲天》、《浪花》、《一顆紅豆》、《幾度夕陽紅》中都寫到了婚外戀情。從小說中可以清楚看到,作者一方面對這種感情形態作了充分肯定和由衷贊美。
   但另一方面,在處理上述婚外戀情的結局時,作者卻要麽讓戀愛中的女性一方,理智戰勝情感,爲了所謂的義務和責任而慧劍斬情絲,以使對方無愛的婚姻得以繼續維持,如上述作品中的主人公俞碧菡(《碧雲天》)、秦雨秋(《浪花》)、和李夢竹(《幾度夕陽紅》);要麽讓互爲情敵的雙方最終達成諒解,妻妾和平共處,如杜慕裳(《一顆紅豆》)。表達出作者一方面對真正的愛情充滿贊賞,一方面又對相愛雙方屈從于外在壓力犧牲愛情,回歸無愛家庭的選擇大加肯定,這種矛盾清楚地表明了瓊瑤對傳統的婚姻家庭觀念的維護。 
   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瓊瑤筆下的那種至純至美的愛情雖然往往不是建立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而是根植于理想的王國之中。它們就象是作者精心編織的一件件“夢的衣裳”或是一個個富于幻想的愛情神話。但作品中男女主人公那種追求愛情全力以赴、對待愛情忠貞不渝、守護愛情生死相許的態度,與當今社會上許多人對待感情“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到處撒網,重點培養”等等不負責任的態度相比,瓊瑤筆下的愛情是一種摒棄色情、拒絕低俗、尊重道德的健康積極的愛情,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變幻莫測的時代,無疑是值得提倡的。
   (四)、對虛構性的評論 
關于以“虛構”爲理由指責瓊瑤小說是一種“病態人生”、“精神麻醉劑”,我們當然也不能不承認瓊瑤小說有虛構的成分,但又有哪部小說不含有虛構的成分呢?將她的小說指責爲“病態人生”、“精神麻醉劑”實在是有失偏頗的。只要了解瓊瑤的生活經曆或是讀過她的自傳體小說《我的故事》的人就會明白,瓊瑤的人生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她的童年在逃難的動蕩中度過,少女時代經曆了師生之戀,青年時代遭遇了一次婚變,之後她又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現在平鑫濤的婚外戀中,曆經曲折和坎坷後才共結連理。她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纏綿俳側的“瓊瑤小說”。了解了瓊瑤的經曆,再來看她的小說,就能品味出她的許多小說,都有她生命的鉻印,都有她人生真實的體驗,這些是絕對不能虛構出來的。瓊瑤曾說過這一句“你看過受傷的動物嗎?每個受傷的動物,都會找一個隱蔽的角落,去舔平它渾身的傷口。”她的作品《窗外》、《浪花》、《在水一方》、《紫貝殼》等其實就是一種“舔平傷口”方式的自傳性質的小說。 
   另外,瓊瑤的許多小說並不是虛構的,都是取材于真實的故事。如《彩雲飛》、《女朋友》、《彩霞滿天》、《碧雲天》、《匆匆、太匆匆》等等,這些小說的情節看起來雖然是非常的巧合非常的離奇,似乎令人難以相信,但這些故事卻是真實的。這就是瓊瑤小說看上去最爲特異而充滿矛盾的地方:很多人都認爲瓊瑤小說是虛構和編織的彩色的夢,而事實上瓊瑤的許多小說,在現實中都有真實的藍本。如果非要解釋,也許只能說是應了“無巧不成書”這句話吧。 
   在我們對這些批評進行評論的時候,或許應該申明一點:在此,我們無意于爲瓊瑤及其作品撥亂反正,因爲瓊瑤的小說固然是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和缺點而爲人所道。同時,我們也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即處于不同時代的讀者由于各自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差異,必然對同一作家,同一作品有不同的理解、解釋和評價,這方面的差異有時甚至很大。此外,同一曆史時期的讀者、讀者集團和社會階層由于社會政治地位、文化程度、生活經曆和欣賞趣味的差異,對作品的理解、解釋與評價也會大不一樣。 
   因此,對瓊瑤小說的解讀有所差異是完全正常的事,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是,作爲一個評論家,作爲一種社會的輿論導向來說,我們的評論家就應該以一種負責任的態度,站在一個公正的、客觀的立場上來評論每一個作家、每一部作品。現在,我們大多數的評論家只是一味的批評瓊瑤作品具有局限性、自我重複、愛情呈上,虛構病態,甚至把極少的當代青年迷戀瓊瑤的小說所産生的負面影響歸罪于瓊瑤,這是極其不公正的。 
   而且,瓊瑤小說擁有衆多有讀者,她的影視劇頗受歡迎且制造了轟動效應,這些本身就說明她的小說具有生命力。我們可以很真實的感受到,瓊瑤的作品雖然充滿了理想主義的色彩,但瓊瑤努力地在創造一個唯美的世界,極力地挖掘出人性中的真、善、美,她在積極倡導一種健康的、真摯的愛情觀。這種愛情觀,在當今這個物質至上,金錢主義盛行的年代,是極爲難能可貴的,也是許多人心向往之的。喜愛瓊瑤作品的人都將其視爲沙漠中僅存的綠洲,許多讀者說看了瓊瑤的作品,還能讓人相信在這個物質至上的時代,人間還存在有真愛。所以,在我們對瓊瑤及其作品做評論的時候,要做到客觀和公正,看到她在言情小說創作方面的地位,而不能以偏概全,完全否定和抹殺這些作品的價值。 
   在文章的最後,我們還是引用《寒煙翠》中韋白的話來作結吧:“所以,文藝是沒有一把標准尺可以量的,惟一能評定一本作品的價值的,不是讀者,也不是文藝批評家,而是時間,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就是好作品。壞的作品,不用人攻擊謾罵,時間自然會淘汰它。身爲一個作家,不必去管別人的批評和攻擊,只要能忠于自己,能對自己的作品負責任就行了。” 
http://www.ce100.com/info/list/1841165.htm

《窗外》免費網文

   第一章 
  九月的一個早晨。天氣晴朗清新,太陽斜斜的射在街道上,路邊的樹枝上還留著隔夜露珠,微風柔和涼爽的輕拂著,天空藍得澄清,藍得透明,是個十分美好的早上。
  在新生南路上,江雁容正踽踽獨行。她是個纖細瘦小的女孩子,穿著××女中的校服;白襯衫、黑裙子、白鞋、白襪。背著一個對她而言似乎太大了一些的書包。齊耳的短發整齊的向後梳,使她那張小小的臉龐整個露在外面。兩道清朗的眉毛,一對如夢如霧的眼睛,小巧的鼻梁瘦得可憐,薄薄的嘴脣緊閉著,帶著幾分早熟的懮郁。從她的外表看,她似乎只有十五、六歲,但是,她制服上繡的學號,卻表明她已經是個高三的學生了。她不急不徐的走著,顯然並不在趕時間。她那兩條露在短袖白襯衫下的胳膊蒼白瘦小,看起來是可憐生生的。但她那對眼睛卻朦朧得可愛,若有所思的,柔和的從路邊每一樣東西上悄悄的掠過。她在凝思著什麼,心不在焉的緩緩的邁著步子。顯然,她正沈浸在一個她自己的世界裡,一個不為外人所知的世界。公共汽車從她身邊飛馳過,一個騎自行車的男學生在她耳邊留下一聲尖銳的口哨,她卻渾然不覺,只陶醉在自己的思想中,好像這個世界與她毫無關聯。
  走到新生南路底,她向右轉,走過排水溝上的橋,走過工業專科學校的大門。街道熱鬧起來了,兩邊都是些二層樓的房子,一些光著屁股的孩子們在街道上追逐奔跑,大部份的商店已經開了門。江雁容仍然緩緩的走著,擡起頭來,她望望那些樓房上的窗子,對自己做了個安靜的微笑。
  『有房子就有窗子,』她微笑的想:『有窗子就有人,人生活在窗子裡面,可是窗外的世界比窗子裡美麗。』她仰頭看了看天,眼睛裡閃過一絲生動的光采。拉了拉書包的帶子,她懶洋洋向前走,臉上始終帶著那個安靜的笑。經過一家腳踏車修理店的門口,她看到一個同班的同學在給車子打氣,那同學招呼了她一聲:『嗨!江雁容,你真早!』
  江雁容笑笑說:『你也很早。』那同學打完了氣,扶著車子,對江雁容神秘的笑了笑,報告大新聞似的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昨天我到學校去玩,知道這學期我們班的導師已經決定是康南了!』
  『是嗎?』江雁容不在意的問,她一點都不覺得這消息有什麼了不起。那同學得意的點點頭,跨上車子先走了。江雁容繼續走她的路,暗中奇怪這些同學們,對於導師啦,書本啦,會如此關心!她對於這一切,卻是厭倦的。誰做導師,對她又有什麼關系呢?拋開了這個問題,她又回到她被打斷的冥想中去了。她深深的思索著,微蹙著眉,直到一個聲音在她後面喊:『嗨!江雁容!』她站住,回過頭來,一個高個子寬肩膀的女同學正對她走過來,臉上帶著愉快的笑。
  『我以為沒有人會比我更早到學校了,』那同學笑著說:『偏偏你比我更早!』『你走那條路來的?周雅安?我怎麼沒在新生南路碰到你?』江雁容問,臉上浮起一個驚喜的表情。
  『我坐公共汽車來的,你怎麼不坐車?』周雅安走上來,挽住江雁容的胳膊,她幾乎比江雁容高了半個頭,黝黑的皮膚和江雁容的白成了個鮮明的對比。
  『反正時間早,坐車乾什麼?慢慢的散散步。走走,想想,呼吸點新鮮空氣,不是挺美嗎?』江雁容說,靠緊了周雅安,笑了笑:『別以為我們到得早,還有比我們到得更早的呢!』
  『誰?』周雅安問,她是個長得很『帥』的女孩子,有兩道濃而英挺的眉毛,和一對稍嫌嚴肅的眼睛。嘴脣很豐滿,有點像電影明星安白蘭絲的嘴。『何淇,』江雁容聳聳肩:『我剛纔碰到她,她告訴我一個大消息,康南做了我們的導師。看她說話那個神氣,我還以為是第三次世界大戰要爆發了呢!』她拍拍周雅安的手:『你昨天怎麼回事?我在家裡等了你一個下午,說好了來又不來,是不是又和小徐約會去了?』
  『別提他吧!』周雅安說,轉了個彎,和江雁容向校門口走去。這所中學矗立在臺北市區的邊緣上,三年前,這兒只能算是郊區,附近還都是一片片稻田。可是,現在,一棟棟的高樓建築起來了,商店、飯館,接二連三的開張。與這些高樓同時建起來的,也有許多亂七八糟的木板房子,掛著些零亂的招牌,許多專做學生生意,什麼文具店、腳踏車店、冷飲店……這些使這條馬路顯得並不整齊,違章建築更多過了合法房子。但,無論如何,這條可直通臺北市中心的街道現在是相當繁榮了。有五路不同的公共汽車在這裡有停車站,每天早上把一些年輕的女孩子從臺北各個角落裡送到這學校裡來,黃昏,又把她們從學校裡送回到家裡去。
  校門口,『女中』的名字被雕刻在水泥柱子上。校捨佔地很廣,一棟三層樓的大建築物是學校的主體。一個小樹林和林內的荷花池是校園的精華所在,池邊栽滿了茶花、玫瑰、菊花,和春天開起來就燦爛一片的杜鵑花。池上架著一個十分美麗的朱紅色的小木橋。除了三層樓的建築之外,還有單獨的兩棟房子,一棟是圖書館,一棟是教員單身宿捨。這些房子中間,就是一片廣闊的大操場。
  江雁容和周雅安走進校門,出乎她們意料之外的,校園裡早已散布著三三兩兩的女學生。江雁容看看周雅安,笑了。周雅安說:『真沒想到,大家都來得這麼早!』
  『因為這是開學第一天,』江雁容說:『一個漫長的暑假使大家都膩了,又希望開學了,人是矛盾的動物。三天之後,又該盼望放假了!』『你的哲學思想又要出來了!』周雅安說。
  『上樓吧!』江雁容說:『我要看看程心雯來了沒有?好久沒看到她了!』她們手攜著手,向三樓上跑去。
  在這開學的第一天,校園裡,操場上,圖書館中,大樓的走廊上,到處都是學生。這些從十二歲到二十歲的女孩子們似乎都有說不完的話,一個暑假沒有見面,現在又聚在一塊兒,無論學校的那個角落裡都可以聽到叫鬧和笑語聲。不管走到那兒都可以看到一張張年輕的,明朗的,和歡笑的臉龐。教務處成了最忙的地方,學生們川流不息的跑來領課表,詢問部分沒發的教科書何時到齊,對排課不滿的教員們要求調課……那胖胖的教務主任徐老師像走馬燈似的跑來跑去,額上的汗始終沒有乾過。訓導處比較好得多,訓導主任黃老師是去年新來的,是個女老師,有著白的臉和銳利精明的眼睛。她正和李教官商量著開學式上要報告的問題。校長室中,張校長坐在椅子裡等開學式,她是個成功的女校長,頭發整齊的梳著一個發髻,端正的五官,挺直的鼻子,看起來就是一副清爽乾練的樣子。大樓的三樓,是高二和高三的教室。現在,走廊上全是三三兩兩談論著的學生。班級是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個字來排的。在高三孝班門口,江雁容正坐在走廊的窗臺上,雙手抱著膝,靜靜的微笑著。周雅安坐在她的身邊,熱切的談著一個問題。她們兩個在一起是有趣的,一個黑,一個白,周雅安像二十世紀漫畫裡的哥樂美女郎,江雁容卻像中國古畫裡倚著芭蕉扶著丫環的古代少女。周雅安說完話,江雁容皺皺眉毛說:
  『康南?康南到底有什麼了不起嘛!今天一個早上,就聽到大家談康南!只要不是地震當導師,我對於誰做我們導師根本不在乎,康南也好,張子明也好,江乃也好,還不都是一樣?我纔不相信導師對我們有多大的幫助!』地震是她們一位老師的外號。『你纔不知道呢,』周雅安說:『聽說我們班的導師本來是張子明,忠班的是康南,後來訓導處說我們這班學生調皮難管,教務處纔把康南換到我們班來,把張子明調到忠班做導師。現在忠班的同學正在大鬧,要上書教務處,請求仍然把康南調過去。我也不懂,又沒上過康南的課,曉得他是怎麼樣的,就大家一個勁兒的搶他,說不定是第二個地震,那纔慘呢!』說完,她望著江雁容一直笑,然後又說:
  『不過不要緊,江雁容,如果是第二個地震,你再弄首詩來難難他,上學期的地震真給你整慘了!』
  『算了,葉小蓁纔會和他搗蛋呢,在黑板上畫蠟燭寫上祭地震,氣得他臉色發青,我現在還記得他那副哭笑不得的樣子!』江雁容微笑的說。『嗨!』另一個女學生從教室裡跑了出來,大叫著說:『江雁容,訓導處有請!』江雁容嚇了一跳,噘著嘴說:『准沒好事,開學第一天就要找我麻煩,』她望望周雅安說:『周雅安,你陪我去一趟吧,自從換了訓導主任,對我就是不吉利……』
  『哈哈,』那個剛出來的同學大笑了起來,『江雁容,開開你的玩笑而已。』『好啊,程心雯,你小心點,等會兒碰到老教官,我頭一個檢舉你服裝不整。』江雁容對剛出來的那個同學說,一面跳到窗臺上去坐著,把身子俯在周雅安的肩膀上。
  程心雯也靠在窗臺上,眨著靈活的大眼睛,一臉聰明調皮相。『我怎麼服裝不整了?』她問。
  『你的襯衫上沒繡學號。』
  『這個嗎?』程心雯滿不在乎的看了自己的襯衫一眼:『等會兒用藍墨水描一個就好了,老教官又不會爬在我身上看是繡的還是寫的。』『你別欺侮老教官是近視眼,』周雅安說,『小教官不會放過你的!』『小教官更沒關系了,』程心雯說,『她和我的感情最好,她如果找我麻煩,我就告訴她昨天看到她跟一個男的看電影,保管把她嚇回去!』『小教官是不是真的有男朋友?』周雅安問。
  『聽說快訂婚了。』程心雯說,『小教官長得真漂亮,那身軍裝一點沒辦法影響她,不像老教官,滿身線條突出,東一塊肉西一塊肉,胖得……』
  『喂,描寫得雅一點好不好?』江雁容說。
  『雅?我就不懂得什麼叫雅?只有你江雁容纔懂得雅。一天到晚詩呀,詞呀,月亮呀,星星呀,花呀,鳥呀,山呀,水呀……』『好了,好了,你有完沒有?』江雁容皺著眉說。
 
   第三十四章
 
  『我能不能問一句,你這次來的目的是什麼?』他單刀直入的問。『我——』江雁容慌亂而惶然的說:『我——不知道。』是的,她來做什麼?她怎麼說呢?她覺得自己完全混亂了,糊塗了,她根本就無法分析自己在做什麼。
  『你離婚了?』羅亞文問。
  『不,沒有,還沒有。』
  『那麼,你只是拜訪性質,是嗎?』
  『我——』江雁容擡起頭來,決心面對現實,把一切告訴羅亞文。『我和我先生鬧翻了,所以我來了。』
  羅亞文看著她,臉色更加沈重了。
  『江小姐,』他說:『這麼多年,你的脾氣仍然沒變多少,還是那麼重感情,那麼容易衝動。』他停了一下說:『說實話,江小姐,如果我是你,我不走這一趟。』
  江雁容茫然的看著他。
  『康南不是以前的康南了,』羅亞文嘆口氣說:『他沒有精力去和各種勢力搏鬥,以爭奪你。目前,你還是個有夫之婦,對於他,仍然和以前的情況一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就算你是自由之身,今日的康南,也無法和你結合了。他不是你以前認得的那個康南了,看看這間屋子,這還是經過我整理了兩小時的局面。一切都和這屋子一樣,你了解嗎?如果說得殘忍一點,他現在是又病又髒,又老又糊塗,整日爛醉如泥,人事不知!』『是我毀了他!』江雁容輕聲說,低垂了頭:『不過,我可以彌補,有了我,他會恢復的……』
  『是嗎?』羅亞文又嘆了口氣:『你還是那麼天真!他怎麼能有你呢?你現在是李太太,他是姓李吧?』
  『我可以離婚!』『你以為能順利辦妥離婚?就算你的先生同意離婚,你的父母會同意你離婚來嫁康南嗎?恐怕他們又該告康南勾引有夫之婦,妨害家庭的罪了。而且,江小姐,你和康南也絕不會幸福了,如果你見了康南,你就會明白的。幻想中的愛情總比現實美得多。』江雁容如遭遇了一記當頭棒喝,是的,她不可能辦妥離婚,周圍反對的力量依然存在。她是永不可能屬於康南的!
  『再說,江小姐,你知道康南在這兒的工作情形嗎?初三教不了教初二,初二教不了,現在教初一,這是他改的作文本,你看看!』羅亞文遞了一本作文本過來,江雁容打開一看,上面用紅筆龍飛鳳舞的批了個『閱』字,前面批了一個乙字,全文竟一字未改。江雁容想起以前她們的本子,他的逐段評論,逐字刪改,而今竟一變至此,她的鼻子發酸,眼睛發熱,視線成了一片模糊。『你知道,如果他丟了這個工作,他就真的只有討飯了,江小姐,別再給別人攻擊他的資料,他受不起任何風霜和波折了!』江雁容默默的坐著,羅亞文的分析太清楚太精確,簡直無懈可擊。她茫然若失,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覺得心中酸楚,頭腦昏沈。『你知道,』羅亞文又說:『就算一切反對的力量都沒有,他也不能做你的丈夫了,他現在連自己都養不好,他不可能再負擔你。他又不是真能吃苦的,他離不開煙和酒,僅僅是這兩項的用度,就已超過他的薪水。』『他不能戒嗎?』江雁容軟弱的問。
  『戒?』羅亞文苦笑了笑:『我想是不可能。這幾年來,他相當的自暴自棄。我不離開這兒,也就是因為他,我必須留在這兒照應他。好在,最近他比較好些了,他正在學習著面對現實。江小姐,如果你還愛他,最好不要再擾亂他了。現在,平靜對他比一切都重要。或者,再過一個時期,他可以振作起來。目前,你不要打擾他吧!如果我是你,我就不見他!』江雁容乞憐似的看著羅亞文。
  『不見他?』她疑惑的問。
  『是的,』羅亞文肯定的說,江雁容感到他有一種支配人的力量。『你想想看,見了他對你們又有什麼好處呢?除了重新使他迷亂之外?』『羅先生,我可以留下來幫助他,』江雁容熱烈的說:『我可以為他做一切的事,使他重新振作起來,我可以幫他改卷子,收拾房間,服侍他……』
  『別人會怎麼說呢?』羅亞文冷靜的問:『你的丈夫會怎麼辦呢?你父母又會怎麼辦呢?就是本校也不容許你的存在的,學生會說話,教員會說話,校長也會說話,最後,只是敲掉了他的飯碗,把你們兩個人都陷入絕境而已,你再想想看,是不是?』『如果我辦好了離婚……』
  『還不是一樣嗎?你的父母不會輕易放手的,社會輿論不會停止攻擊的,這個世界不會有容納你們的地方。』他又嘆了一口氣:『江小姐,記得五年前我的話嗎?你們只是一對有情人,而不是一對有緣人。如果你聰明一點,在他下課回來以前離開這兒吧!對你對他,都是最理智的。你愛他,別再毀他了!』江雁容悚然而驚,羅亞文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深深的打進她的心中,她覺得背脊發冷,手心裡全是冷汗。是的,她毀康南已經毀得夠深了,她不能再毀他!她茫然四顧,渴望自己能抓到一樣東西,支持她,扶助她。她所依賴的大樹已沒有了,她這小小的藤蔓將何所攀附,何所依歸?
  『好,』她軟弱而無力的說:『我離開這兒!』
  羅亞文深深的注視她,懇切的說:
  『別以為我趕你走,我是為了你們好,你懂嗎?我一生貧苦,闖蕩四方,我沒有崇拜過什麼人,但我崇拜康南,他曾經把我從困境裡挽救出來。現在,我要盡我的力量照顧他,相信我,江小姐,我也愛他!』
  江雁容淚光模糊,她看看表,已經四點四十分了,那麼,再有二十分鍾,康南要下課了。她站了起來,提起旅行袋,一剎那間,感到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從。羅亞文站在她面前說:『現在,你預備到哪裡?』
  到哪裡?天地之大,她卻無處可去!
  『我有地方去。』她猶豫的說。勉強咽下了在喉嚨口蠕動著的一個硬塊。『五點十分有班公路局車子開到鎮上火車站,六點半有火車開臺北,七點十分有火車南下。』羅亞文說。
  『謝謝你!』江雁容說,滿懷淒苦的向門口走去,來的時候,她真想不到這樣一面不見的又走了。康南,她的康南,只是她夢中的一個影子罷了。
  『江小姐,』羅亞文扶著門,熱誠的說:『你是我見過的女孩子裡最勇敢的一個!我佩服你追求感情的意志力!』
  江雁容苦笑了一下。『可是,我得到了什麼?』她淒然的問。
  得到了什麼?這不是羅亞文所能回答的了。站在門口,他們又對望了一會兒,羅亞文看看表,再有十分鍾,康南就要回來了。江雁容嘆了口氣,擡起眼睛來,默默的望了羅亞文一眼,低低的說:『照顧他!』『我知道。』『那麼再見了!』她愁苦的一笑,不勝慘然:『謝謝你的一切,羅先生。』『再見了!』羅亞文說,目送她的背影孤單單的消失在前面的走廊裡,感到眼睛濕潤了。『一個好女孩!』他想:『太好了!這個世界對不起她!』他關上門,背靠在門上。『可是,這世界也沒錯,是誰錯了呢?』
  提著旅行袋,江雁容向校門口的方向走去。那旅行袋似乎變得無比的沈重了。她一步拖一步的走著,腦子裡仍然是混亂而昏沈的,她什麼也不能想,只是機械化的向前邁著步子。忽然,她感到渾身一震,她的目光被一個走過來的人影吸住了。康南,假如他沒有連名字都改變的話,那麼他就是康南了!他捧著一疊作文本,慢吞吞的走著,滿頭花白的頭發,雜亂的豎在頭上,面容看不清,只看得一臉的胡子。他的背脊傴僂著,步履蹣跚,兩只骨瘦如柴的手指,抓緊那疊本子。在江雁容前面不遠處,他站住了。一剎那間,江雁容以為他已認出了她。但,不是,他根本沒有往江雁容的方向看,他只是想吸一支煙。他費力的把本子都交在一只手上,另一只手伸進袋子裡去摸索,摸了半天,帶出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破紙片,纔找出一支又縐又癟的煙來。江雁容可以看出他那孩子般的高興,又摸了半天,摸出了一盒洋火,他十分吃力的燃著火柴,抖顫著去燃那一支煙,好不容易,煙燃著了。但,他手裡那一大疊本子卻散了一地,為了搶救本子,他的煙也掉到了地下,他發出一陣稀奇古怪的詛咒。然後,彎著腰滿地摸索,先把那支煙找到,又塞進了嘴裡,再吃力的收集著散在地下的本子,等他再站起來,江雁容可以聽到他劇烈的喘息聲。重新抓緊了本子,他蹣跚的再走了一兩步,突然爆發了一陣咳嗽,他站住,讓那陣咳嗽過去。江雁容可以看清他那枯瘦的面貌了,她緊緊的咬住了嘴脣,使自己不至於失聲哭出來,她立即明白了,羅亞文為什麼要她不要見康南,康南已經不在了,她的康南已經死去了!她望著前面那傴僂的老人,這時候,他正用手背抹掉嘴角咳出來的吐沫,又把煙塞回嘴裡,向前繼續而行。經過江雁容的面前的時候,他不在意的看了她一眼,她的心狂跳著,竟十分害怕他會認出她來。但是,他沒有認出來,低著頭,他吃力的走開了。她明白,自己的變化也很多,五年,竟可以使一切改變得這麼大!她一口氣衝出了校門,用手堵住了自己的嘴,靠在學校的圍牆上。『我的康南!我的康南!』她心中輾轉呼號,淚水奪眶而出。她的康南哪裡去了?她那詩一般的康南!那深邃的、脈脈含情的眼睛,那似笑非笑的嘴角,那微蹙著的眉峰,那瀟灑的風度,和那曠世的纔華,這一切,都到哪裡去了?難道都是她的幻想嗎?她的康南在哪裡?難道真的如煙如雲,如夢如影嗎?多可怕的真實!她但願自己沒有來,沒有見到這個康南!她還要她的康南,她夢裡的那個康南!她朝思暮想的康南!公路局的車子來了,她跟在一大堆學生群裡上了車。心中仍然在劇烈的刺痛著,車子開了,揚起一陣塵霧。康南那傴僂枯瘦的影子像魔鬼般咬噬著她的心靈。她茫然的望著車窗外面,奇怪著這世界是怎麼回事?
  『那個綠衣服的女人到學校去過,是誰?』有個學生在問另一個學生。『不知道!』另一個回答。
  『她從哪裡來的?』『不知道!』『她要到什麼地方去?』
  『不知道!』車停了,她下了車。是的,『我從何處來,沒有人知道,我往何處去,沒有人明了!』她茫然的提著旅行袋,望著車站上那縱橫交錯的鐵軌。『嗨!』一個女孩子對她打招呼,是那個水果店的阿珠。『要走了?這麼快!』『是的!』她輕聲說,是的,要走了!只是不知道要走向何方。她仍然佇立著,望著那通向各處的軌道,晚風吹了過來,拂起了她的長發。『我從何處來,沒有人知道,我往何處去,沒有人明了!』她輕輕的念,沒有人明了,她自己又何嘗明了?暮色,對她四面八方的包圍了過來。
http://read.big5.anhuinews.com/system/2007/08/23/001829616.shtml

瓊瑤>百度百科

 瓊瑤原名陳喆,衡陽縣渣江鎮人。1938年4月20日生於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臺灣。父親陳致平是大學教授,母親袁行恕出身書香門第。高中畢業後不久結婚生子,做主婦的同時開始嘗試寫作,其後步入職業作家行列,並進入電視、電影製作行業,其間婚姻破裂。現任丈夫為其經紀人、出版人,經營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瓊瑤所有作品均由該公司出品。 
 1947年九歲在上海《大公報》兒童版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十六歲時,用成人的口吻寫的小說《雲影》在《晨光》雜誌發表。1957年臺北第二女子中學畢業。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窗外》,從此躍登臺灣文壇。她創作頗豐,作品已有數十部之多。許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幾甚至幾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在臺灣和海外擁有大量讀者,尤其受到廣大青年的歡迎.
 1942隨家人由成都遷回故鄉湖南省,其後因抗日戰爭爆發遷回四川 ; 
 1947舉家遷上海,在上海《大公報》發表其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 ; 
 1949遷往臺灣臺北,父親任教于師大國文係,母親任教于建國中學 ; 
 1959結婚 ; 
 1963在《皇冠》雜誌刊出小說《窗外》,不久後出單行本,為瓊瑤出版的第一本書 
 1964離婚 ; 
 1965作品首度搬上錦幕,包括《婉君表妹》,《菟絲花》,《煙雨濛濛》,《啞女情深》; 
 1968成立火鳥公司,拍攝《月滿西樓》和《陌生人》(改編自小說《幸運草》) ; 
 1976成立巨星公司 ; 
 1979與平鑫濤結婚 ; 
 1985齣版《冰兒》,唯一沒有父母親角色的小說 ; 
 1986推出電視連續劇《幾度夕陽紅》 ; 
 1988首度返回大陸 ; 
 1990齣版《雪珂》,首部歷史古裝長篇小說 ; 
    瓊瑤的小說生涯 
 提及香港和臺灣兩地的愛情小說,瓊瑤確實是一個橫跨三十多年的"品牌".事實上,自她的處女作《窗外》在1963年發表後,便奠定了她在愛情小說的重要地位. 
 瓊瑤的小說可分為三期:早期小說包括1963年發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靈》和《白狐》,主要是由歷朝歷代中國民間傳奇發展的古人愛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說由《海鷗飛處》開始,至《燃燒吧!火鳥》,主要是描寫當代臺灣為背景的愛情小說,除《我是一片雲》外,可說全是大團圓結局.晚期則由八十年代創作出版《雪珂》開始,小說的背景搬回古代,內容企圖處理變遷中都會男女的愛情觀,並嘗試脫離早期悲劇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樂故事. 不過,很多人認為:瓊瑤的作品雖然有歷史背景,但卻並不注重歷史根據,以至於和真實歷史脫節,只是單純的幻想式娛樂產品,談不上歷史或文學價值。
事實上,從1960年代在臺灣發表作品,受到年輕人喜愛的同時,瓊瑤的作品就飽受批評,絕大多數評論者認為:瓊瑤的小說缺乏人物塑造和人物表現的原創性、情節佈局脫離現實、文字對話文藝腔十足,這些都讓小說缺乏張力。同時,書中角色不論男女都極端情緒化,人物和情節與現實嚴重脫節,這種種缺點,讓瓊瑤的小說始終被列為通俗文學,其實,瓊瑤作品能夠廣受歡迎的一大原因,就在於故事性及娛樂性較高,給予人們在平凡生活中一份調劑,不過,就影響力、知名度、把小說化為電影、電視劇的廣泛性、能夠受不同年代的年輕人歡迎這幾方面來說,瓊瑤自有其不忽視的大眾魅力。
 《幾度夕陽紅》是瓊瑤小說創作中的重要作品,當中時空交錯,人物眾多,情節複雜,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徵.兩條故事主線,分別發生於抗戰時期的重慶和六十年代的臺北.第一個故事是女主角夢竹的年輕時代,她和來自昆明的大學生何慕天相戀,因母親反對而發生許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後,夢竹嫁給了何慕天的好友楊明遠,並定居臺北.小說的第二部則是夢竹女兒曉霜的戀情,曉霜的相戀對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並在何慕天開設的公司任職,此後即是一連串的舊恨新愁的交織.最後,霜曉與魏如峰有情人終成眷屬,夢竹仍留在明遠身邊,何慕天隱居山上不問世事. 
 這部作品,內容和結構都類似電視連續劇的模式,亦即是情節複雜,高潮疊起;情感表達方式強烈而誇張;人物關係則因家庭夙怨而糾纏不清;人與人之間的誤解導致種種終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謎底的揭曉,及戰亂,分離和重逢,這一切無疑是通俗劇的"基本元素". 
 總括而言,在瓊瑤的愛情王國,愛情是滋潤女性自我並賦與活力的源頭.沒有愛情,女性的自我就會枯萎凋零.在這情況下,瓊瑤的女性形象無可避免的顯得被動和消極.事實上,在五四時代,"愛情"這個概念是一種公眾性的意識形態,主要是對中國父權制度的反叛和挑戰,但在瓊瑤的言情小說裏則完全屬於私人領域,對愛情的描述也純由女性的立場出發,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評為女主角面目蒼白的理由;然而,這樣一個夢幻世界推到了極致也有其意識形態上的助力,逆轉了父權家庭中尊卑階層的權利和義務關係,使擁有資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喚下,對一無所有的子女,特別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獻.這亦是言情小說的精神所在. 
    目前為止全部的瓊瑤作品:
 《窗外》《幸運草》《六個夢》《煙雨濛濛》《菟絲花》《幾度夕陽紅》《潮聲》《船》《紫貝殼》《寒煙翠》《月滿西樓》《翦翦風》《彩雲飛》《庭院深深》《星河》《水靈》《白狐》《海鷗飛處》《心有千千結》《一簾幽夢》《浪花》《碧雲天》《女朋友》《在水一方》《秋歌》《人在天涯》《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雁兒在林梢》《一顆紅豆》《彩霞滿天》《金盞花》《夢的衣裳》《聚散兩依依》 《卻上心頭》《問斜陽》《燃燒吧!火鳥》《昨夜之燈》《匆匆,太匆匆》《失火的天堂》《我的故事》《冰兒》《剪不斷的鄉愁》《雪珂》《望夫崖》《青青河邊草》 《梅花烙》《鬼丈夫》《水雲間》《新月格格》《煙鎖重樓》《還珠格格第一部三之一陰錯陽差 》 《還珠格格第一部三之二水深火熱》《還珠格格第一部三之三真相大白》《蒼天有淚之無語問蒼天》《蒼天有淚之愛恨千千萬》《蒼天有淚之人間有天堂》《還珠格格第二部五之一風雲再起》《還珠格格五之二生死相許》《還珠格格五之三悲喜重重》《還珠格格五之四浪跡天涯》《還珠格格五之五紅塵作伴》《還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間三之一》《還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間三之二》《還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間三之三》
http://hk.huaxia.com/hn-tw/2007/06/769981.html

台長: 阿楨
人氣(1,834) | 回應(1)|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山之音》
此分類上一篇:《沒卵頭家》

阿楨
通篇避世、投降、逃跑,以現在的角度看,紅樓夢不過是一個精編版的瓊瑤小說

【本文來自《以“殺過人”定義梁山好漢就是沒看懂水滸》不用死鴨子嘴硬,這四大名著,你要去找裡面的邏輯矛盾,以及噁心的東西,那肯定是能找出一堆的。還肯定能找出一堆,你對文學創作,真是一點譜都沒有,這話說出來,其實這討論就已經結束了,沒啥意義了。】
一個後宮媽寶
跟水滸和三國裡的真英雄比,境界雲泥之判,面對逆境,面對吃人的封建社會,他們身上那種反抗的精神,歷經百年仍熠熠生輝
方向錯了,寫的再好,不過是完美的蒼蠅;就跟降清的那些酸腐寫的文字一樣,有人稱讚”無一字不妙“,但是通篇避世、投降、逃跑;以現在的角度看,紅樓夢不過是一個精編版的瓊瑤小說
  回應
寶玉恰恰不是媽寶,後宮更談不上,說他“妥協,逃避,軟弱”,更是誤解。
寶玉一直在對抗封建父權家長,賈政罵他不讀書,寶玉恰恰不是不讀書,只是不讀八股,不讀那些“經世濟用”,用來謀取功名的書,卻偏愛雜書,唐詩宋詞西廂記,陶冶性情。寶玉挨打,就是父權的一次鎮壓。
所謂後宮,寶玉正是整部小說最尊重女性的人,每日面對大觀園諸女子,沒有半點淫邪,平等對待,一片真誠。相比賈璉賈珍薛蟠之流,視女性為玩物,他在富家公子裡絕對的異數。
所謂的軟弱逃避,恰恰相反,書中處處都在抗爭,多數失敗了,還有很多人付出了生命,寶玉就是一雙眼睛,一個見證者,帶讀者經歷這些“曆幻遭劫”,看著賈府轟然倒塌,大觀園風流雲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然後飄然而去。我認為這是寶玉經歷了世事後的超脫。人生近看是喜劇,遠看是悲劇。是非成敗轉頭空,只有青山依舊。電視劇《三國演義》有首曲子《貂蟬已隨清風去》,就是這個意味。
2022-11-25 07:40:1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