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9-26 09:25:40| 人氣1,8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雲深不知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實在看不出谷名倫在《雲深不知處》有何演技可得最佳男配角甚至最佳男主角?

片中的吳本偶見師母與師兄亂倫,師母轉誘吳本不成、並焚醫院弒師父,以及吳本與師妹從兩小無猜、誤會分散、重聚抗瘟、到師妹染瘟加過勞而亡於族人慶瘉之烽火晚會上,又真是真實故事?

娛樂電影嘛!總得加情添色才感人,不然就成傳統神怪戲了。

在韓劇《醫道》影響下,中醫之道似被韓醫所奪?豈不知台之中影早於1975年拍過“保生大帝”神醫吳本的《雲深不知處》,大陸更拍過《大宅門》《大清藥王》《神醫喜來樂》(後順道評)。

韓奪中之事件啊,多著呢:<別再韓行了來去都快

中影《雲深不知處》 (1975)

導演:徐進良
編劇:張永祥
演員:胡茵夢、谷名倫、林青霞
本片榮獲六十四年金馬獎
★最佳男配角★最佳音樂獎
★美國德州國際影展最佳男主角
敘述“保生大帝”神醫吳本學醫救母,懸壺濟世流芳千古的真實故事。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一稱大道公,吳真君。福建閩南和臺灣閩南籍民所奉的地方守護神。  據載,神姓吳名本(音滔),宋代名醫。清同治十年《福建通志》卷二百六十三雲:“吳本,生于青礁(今福建龍海角美白礁),世所稱吳真君也。少超悟,長得道術。不茹葷,不授(受)室。
  保生大帝姓吳名本(tao),字化基,福建省同安縣白礁村人,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生。相傳其祖先是戰國時的吳季禮,子孫向四處發展,傳了九世,到了大帝的父親吳通,母親黃氏,避亂而南遷,到了福建同安的白礁村。
  業醫活人,按病與藥,如矢破的。或吸氣噓水以飲病者,雖沈痼奇怪叵曉之狀,亦就痊愈。于是病人交午于門,無貴賤悉爲視療。景佑六年(景佑無六年——引者注),蛻化于同安之白礁。鄉人肖像祀之。水旱疾疫,款謁如響。部使者以廟額請,賜名‘慈濟’。開禧三年(1207),草寇騷擾境上,忽睹旗幟,懼不敢入。事聞,封英惠侯。後累封普佑真君。”撰《志》者按曰:“《同安志》雲:吳真人名本,由貢舉授禦史。
  仁宗時,醫帝後愈,煉丹救世。景佑(1034~1037)間蛻化于漳州白礁,乘鶴升天。
  此全與《閩書》所載互異。《閩書》不言(吳)本官禦史,亦無醫仁宗後事;惟記明永樂中,文皇後患乳,夢道人獻方,牽紅絲纏乳上,炙之,後乳頓瘥。問其居,對在某所。
  明日,遣使訪之,雲:有道人自言福建泉州白礁人,姓吳名本,昨出試藥,今未還也。
  既不得道人所在,遂入閩求而知之。皇後驚異,敕封吳天醫靈妙惠真君保生大帝,仍賜龍袍一襲。”由此可見傳說之分歧。
  《臺南市宗教志》所記更多神異。曰:“(吳)本,泉州同安縣白礁村人。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三月十五日生。
  幼習醫術,曾遇異人,授與神方濟世,兼授驅魔逐邪等術,遂成神醫。曾中進士,任禦史,以治愈仁宗皇後痼疾,著稱于世。尋退隱行醫,時有神異,爲時人所欽服。後收同安令江仙官、主簿張聖者爲左右侍從,借上帝公侍衛康、趙二將軍爲左右護衛,黃醫官、程真人、鄞仙姑等爲門徒。四出行醫除妖,著醫書內外科十三冊。仁宗景佑三年(1036)五月初二日,與父、母、妹、妹夫、仙官、聖者、書僮等,一齊騎白鶴飛升。
  時年五十八。世人感其恩德,建祠祀之,敕封爲慈濟宮。飛升後,神迹屢現,降魔解厄,逐寇安邦,醫疾療傷,受庇佑沐恩者難以計數。宋高宗時,封大道真人號,寧宗時封忠顯侯。明太祖時,敕封爲昊天禦史醫靈真君。”舊時福建泉州多建廟奉祀。傳入臺灣後,建廟亦多,爲當地醫師及泉州籍民所信奉。廟宇中心在臺北。《臺南市宗教志》雲:“府城(今臺北市)的居民,主要來自泉州,故祀大道公的廟宇很多,其中以建于明萬曆年間的開山宮最早。規模大者,除開山宮外,尚有興濟宮(頂大道)、良皇宮(下大道)、水仔尾元和宮、市仔頭福隆宮、安平妙壽宮、廣濟宮,安南區海尾寮朝皇宮等地。”

  保生大帝實錄

  世代積德
  保生大帝俗稱大道公,是周代秦伯的後裔,列國時分土金陵,建國吳縣(現在的江蘇省),傳到三十一世的時候,遂以吳爲姓。後來吳姓子孫繁衍,才分出一支,遷入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定居,這白礁鄉就是日後大帝生長的故鄉。大帝名夲(音滔),字華基,先祖世代都是勤修功德,樂善好施的好人。
  成夢懷胎
  傳到聖父名通,後來受封協成元君,平時也是勤儉治家,喜做善事,以勸人學好聞名。聖母黃氏,後來受封玉華大仙,性情幽雅貞淑,修前世功果,積德早已上達蒼穹。有一夜,她正在酣睡,夢見吞食一只白龜入腹,醒來以吞食白龜是吉祥之兆,心中暗喜,後來果懷聖胎,這就是大帝投胎。
  真人降生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歲次已卯,聖母將要分娩時,恍惚看見長素道人(即太白金星)和南陵使者,偕同北鬥星君,護送一位仙童到她的房門口,說:“這是上界的紫微星君,前來投胎降世的。”他們剛剛說完大帝就降生了。這時候異香滿堂,豪光燦爛,又見五老及三臺魁星現身來拜賀。屋外上空五彩祥雲朵朵覆室,紫氣滿庭,民衆個個嘖嘖稱奇,認爲這不是尋常的瑞氣。時正是農曆三月十五日辰時。
  博覽典籍
  大帝本是紫微星君轉世的,生來具有道性,所以品行性格都和常人不同,幼小的時候,身體特大而且很聰明。及長博覽群書,無論什麽書籍,凡是讀過一遍,都可以背念;不但天文地理,就是禮樂刑政的書也無所不通,尤其是對歧黃醫術,他特別下功夫潛心研究,所以修正了前人許多錯誤,在制藥方面,特別精研有方,達到奧妙,這就是大帝夙願救世濟人的緣故。
  偶遇異人
  大帝十七歲的時候,遍遊各地名山。有一天,來到江邊,偶然遇見一位面貌與世俗不同的異人,在江上劃舟,他忽然把舟搖過來,邀請大帝登舟一同遊賞。大帝很高興,也不推卸,登舟同往,任他搖到那裏去。頃刻之間,只見前面有一座高大巍然峙立,四周的風景非常好。大帝問那個異人:未知前面的高山是什麽山呢?異人說那是昆侖山。
  王母傳法
  異人請大帝登山,大帝束起衣裳跟他爬上山去,好不容易才登上這座山的最高峰。來到一座洞府,那異人便請大帝入洞,參見西王母。西王母大悅,就讓大帝坐下,西王母說:“你前生與我有緣,今世得與我會面,我要將神方以及驅魔逐邪的法術傳授給你,讓你去濟世救民。”大帝于是留在昆侖山過了七天,學習神方及法術。臨別時,王母再三囑咐大帝:“學成回裏,別忘記旨在濟世救人”。說完王母便仙法送大帝下山,不一會兒便回到家鄉,大帝自思既然得了仙法,應立志修真、研究醫法濟世救人。
  辭官退隱
  大帝平素孝敬雙親,和睦鄰居,守信約,淡金錢,重義氣,戒殺持齋,不娶妻室。傳說大帝24歲中舉人,朝廷授予禦史,他爲國家效勞數年,即辭官回歸鄉裏,退隱于泉州府白礁鄉文圃山龍池岩煉丹制藥,濟世救人。
  神方華骨
  有一次,大帝要上山采藥煉丹,經過樹林,看見一堆人的枯骨,他拾起來一看,只見那堆骨已經失了一支左腿骨。大帝于是取了一枝柳枝代替那左腿骨,即時畫符念咒,步罡踏鬥作法,說也奇怪,那堆枯骨即刻變成人形,原來是一個童子。那童子站立起來,啼啼哭哭,說要尋找主人。大帝問他什麽原因?童子答說:“我伴主人要去同安接任知縣,行到林中,突被老虎沖散,老虎把我咬死(枯骨欠左腿骨,就是被老虎吞食),現在不知我主人的下落。”大帝勸他不必啼哭,我可以收你爲書童。于是命他背藥同行,途中,遇見他的主人同安縣知縣,姓江名少,又名仙官。江知縣一見那個書童很驚喜,問他“你與我同往同安縣赴任途中,突遇老虎,你被老虎咬死,爲何現在還活在世間:”大帝便將起死回生之事從頭到尾說了一遍。江仙官半信半疑,問大帝說:“你既然有起死回生之法,是否能轉生爲死:”大帝點點頭,即時施符念咒作法,那書童隨即又變成一堆枯骨。
  江張從遊
  江知縣看見大帝法力無邊,知道不是凡人,他醒悟人生在世,爭名奪利終久無用,便要求大帝收爲徒弟。大帝即時允許,收爲門徒。江仙官再要求大帝施法,將枯骨在化成書童。事後,江知縣返回衙門,將遇見異人,收爲門徒的事一一告訴張師爺(即張聖者),並表明願意棄官跟隨大帝隱居修道,並將官印交給他。張師爺得次仙機,也深悟爵祿榮華終是一無所有,天下既有此異人,豈能錯過,所以他也棄官同行。
  結廬礁山
  大帝帶了江仙官,張聖者同歸白礁,蓋結草廬,隱居修真論道,行醫救世。事後這消息傳四方,受教日衆,諸門下深明秘法,同成正果者,有黃醫官、程真人、江仙官、鄧、何、紀、黃仙姑,趙、殷、康、辛、王等諸元帥,王靈官,王、康舍人,張、蕭、劉、連聖者,馬、虎迦羅,諸天君並各神將等。
  揭榜醫太後
  宋仁宗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一派太平稻世。
  天聖九年(1031年)宋仁宗的母後患疾,朝裏所有太醫多次診治,百藥無效,病情反而同日見沈重,奄奄一息危在旦夕。原來宋仁宗的母後患的是乳疾。太醫診治羞于開口,不肯讓人視診,服下許多丹藥均無見效,太後病久不愈,太醫束手無策,宋仁宗更是廢寢忘食,坐立不安,百般無奈,只好張貼黃榜廣征良醫。
  有一天,從福建到京都汴梁雲遊的民間醫生吳夲看了黃榜,伸手揭下來,這消息轟動整個京城,大家知道,伴君如伴虎,如果治好了病,當然有封賞,如果治不好病,那可得當心腦袋。
  吳夲揭榜後,被帶進宮中,宋仁宗親自召見,只見他道貌平凡,布襪草鞋,風塵仆仆,說話聲如洪鍾,上朝不拘禮節。宋仁宗心想,這分明是個鄉下醫生,豈能治好母後的病,既然敢揭黃榜,且讓他試看看。
  吳夲被帶到後宮,太後躺在房裏床上,太監從房裏接出一條紅絲線,讓他在絲線上把脈,吳夲三個指頭輕輕地按在絲線上,認真診斷一會兒,沈沈地歎了一氣道:“沒治了,沒治了,脈搏已經停了”。說罷站起來,就要往外走。宋仁宗和衆人大吃一驚,覺得“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這個鄉下醫生看起來還有點真本事。剛才故意叫宮女將紅絲線系在床杆上,被他診出沒脈搏,實非平庸之輩。衆人見大夫要走,忙上前勸阻道:“大夫留步,請再爲太後把一次脈。” 吳夲只好回身重坐案前,又伸出三個指頭輕輕地按在絲線上,聚精會神地把脈,低頭沈思片刻又道:“沒治了,沒治了,太後的脈搏跳得和貓一樣急。”以貓試他,又被他識破了,因此趕快上前挽留他再次把一次脈。
  吳夲百般無奈,只好坐下,再次伸出三個指頭按在紅絲線上,垂頭側耳,專心致意的掃寸脈,關脈,尺脈,認真辨認一番道:“不妨事,不妨事。”他爲太後隔幔灸艾柱,鋼針刺背脊,又用丹藥內服,經過一番調治,太後的病終于藥到病除。太後和仁宗喜出望外,十分感激,宋仁宗要賜封禦史太醫,他起身辭謝,要回故裏道:“吾志在修真,拯救衆生,榮華富貴,非我所願。”
  宋仁宗見他堅持,嘉獎他的美德,賜他在故裏白礁擇地(現白礁慈濟祖宮正殿)結廬修真悟道,行醫濟世。
  輸米濟急
  宋仁宗明道元年歲次壬申(1032年),漳州、泉州兩地久旱不雨,顆粒無收,饑荒遍野,民不聊生。大帝聽見這個消息後,便搭蓋了一座高臺,臺上豎起一面大旗,親自登臺步罡踏鬥作法,向民衆宣布十天之內,有大船載米前來救濟,民衆半信半疑,企望奇迹來臨。不覺十天已到,果然有大船數十只載米前來救濟,大帝計口賑糧,漳泉兩地災民聞此消息,招兄呼弟接踵而來,受賑災民人山人海,災民得食,地方安定。大帝救災救難的善舉,使漳泉兩地災民皆得飽食,個個感謝大帝功德無量。
  祛癘擊魔
  明道二年(1033年),漳州、泉州兩地瘟疫蔓延,民衆相繼而死,吳真人帶領徒弟江仙官、張聖者等奔波于漳泉疫區,施醫送藥,拯救災民無數。吳真人步罡踏鬥,驅雷擊斃瘟魔,平息一場災禍。漳泉兩地民衆永懷吳真人的恩德。
  白礁飛升
  景佑三年(1036年)農曆五月初二,吳真人外出救治病人,回家路上繞道到文圃山龍池岩采藥草,不慎墜崖,鄉親搶救回家,醫治無效,午時乘白鶴協同聖父、聖母、聖妹、吳明媽、王舍人得飛升,吳真人時年58歲。遠近鄉民揮淚致香案叩送。次年白礁村父老在白礁他的修煉處建龍湫庵,偶其像而祀之。
  除去賊寇
  大帝乘鶴飛升後,仍常眷戀鄉裏。有一天,有群寇擾亂鄉裏,聲勢洶洶,鄉裏人惶惶不安,家家列香案,禱祈大帝顯化庇佑。未幾,官軍來到,與群賊大戰,大帝暗中相助,賊首季三當場被擊斃,群賊無首,四散逃亡,賊亂遂平,鄉民拜謝大帝庇佑,除去惡賊,桑梓幸得安寧。
  跨鶴退潮
  有一次,大帝的鄉裏洪水暴漲,整個鄉裏變成汪洋,大帝跨鶴顯靈施法,頃刻之間,洪水驟退,全村幸得安然無恙。鄉民拜謝大帝神威顯赫,解救鄉裏,每年四季演戲酬謝。
  露幡救駕
  當宋高宗還是太子的時候(宋高宗即康王,是徽宗皇帝的第九子),大金國金兀術領兵侵犯中原,守軍無法抵敵,皇上將太子康王送給金邦爲質。經過長久的歲月,康王思念中原。 有一夜,他看見月色明亮,便偷偷離開,步行到崔子廟,可是沒有馬匹是不能脫逃的,他正在焦急的時候,忽然聽到廟廊下有馬嘶,他即刻跳上此馬逃走。當康王逃到江邊,只見前面江水滔滔後面的金兵快要追到,他急得舉頭仰天祈神保佑,說也奇怪,頃刻間看見神兵阻止金兵,並見雲端露出大帝旗幡。此乃大帝顯聖護駕。康王逃回中原,不久登了帝位,在臨安建都,派人四處查訪,始知是大帝顯聖保駕。
  興膺廟祀
  紹興二十年歲次庚午(1150年),高宗皇帝頒詔建廟白礁,奉祀大帝,以答謝顯化救駕之恩,這就是現在白礁的祖宮。紹興二十一年歲次辛未(1151年),漳州府龍溪縣有一位時任吏部尚書姓顔名師魯奏請朝廷,複在青礁建廟,塑大帝神像奉祀。
  卻賊封侯
  寧宗慶元元年歲次乙卯(1195年),賊寇又再侵掠故裏,大帝顯聖協助鄉民殺退賊兵,鄉親得以安然無事。朝中大臣聞知此事,啓奏皇上,封大帝忠顯侯。
  靈泉祛疾
  慶元三年歲次丁巳(1197年),白礁鄉民商議擴建大帝祠廟,因爲工程浩大所費甚鉅,無法進行。有一夜,宮前壇下突然湧出靈泉水,異香四溢,民衆取泉水飲之,甘而且香,又能醫病,這事傳出,每日叩求泉水治病者人山人海,求水投錢不計其數,數月湊齊擴建祠廟的一切費用,使擴建工程順利完成。
  旗退群賊
  開禧二年歲次丙寅(1206年),因群賊侵入漳州泉州,官兵抵敵不過,正在苦戰的時候,忽然看見空中出現忠顯侯的旗幡,群賊畏懼,遂紛紛潰退,漳泉二地得保安寧。
  除旱豐收
  開禧三年歲次丁卯(1207年),是年亢旱無雨,赤地千裏,無法耕作。漳泉民衆到慈濟廟祈求大帝,幸受庇佑,連降大雨數天,驅除旱魔,幣園複蘇,旱年反比常年豐收。此事傳到朝廷,追封英惠候,由于東至蒲陽、長樂、延建,西至汀洲、潮洲、廣東、廣西,到處都知道此事。
  部陽救駕
  元末明初,明太祖洪武帝與陳友諒戰于鄱陽湖。當時狂風大作,陳友諒將連環船列在上流向下壓迫,洪武帝不支戰敗。那時他所乘的戰船將要沈覆時,忽見大帝在雲端顯出旗幡,即時反風回浪,將陳友諒所乘的連環船吹翻,洪武帝于是轉敗爲勝。後來洪武帝即位金陵(現在的南京)後,感謝大帝神力救駕之恩,于洪武五年歲次壬子(1372年),封醫靈真君。
  國母賜獅
  明成祖永樂十七年(1419年)文皇後患痼疾,朝內太醫久治無效,皇帝下詔懸賞求醫,黃榜懸挂旬余,無人應詔,而文皇後病情日益增重。
  大帝化成遊方道士揭榜施醫,藥到病除,十分神效。皇帝要封他爲禦醫,他辭謝不就,即乘鶴飛升。後來,文皇後派人調查,方知白礁醫靈真君顯化所救,成祖敕封吳真人爲恩主吳天醫靈秒惠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文皇後爲感救命大恩,命京都能工巧匠琢造一只高舉“亞”印章的石獅,專程運送到白礁慈濟祖宮,曆代相傳永作紀念,後來人們就把文皇後所賜的石獅,稱爲“國母獅”。
http://baike.baidu.com/view/23453.html?tp=0_00

 

台長: 阿楨
人氣(1,8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史學 |
此分類下一篇:《神醫喜來樂》
此分類上一篇:《醫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