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01 10:15:53| 人氣2,08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阿拉伯的勞倫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阿拉伯的勞倫斯》的書影評,不是已於《智慧七柱》評過?

為影視史學的中東戰爭主題之故,再貼何妨。

那就補貼些相關貼文。

《智慧七柱》

果真是阿拉伯的勞倫斯?

別說「阿拉伯的勞倫斯」,就連「勞倫斯的阿拉伯」也談不上,只能說是「西方殖民者的阿拉伯」或「大英帝國的勞倫斯」。

雖然你有點「南蠻鴂舌」,不過口令倒繞得有意思。大衛連1962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名雖是《阿拉伯的勞倫斯》,但總給人「勞倫斯的阿拉伯」之感。

要不、能得好萊塢的賞識?沒明星崇拜、如何大賣?

你怎能奢望擅長拍攝史詩般異國風味(此即《東方主義》的大衛連,拍出上述充滿辯證意味的電影,連勞倫斯原著《智慧七柱》(馬可孛羅,2000)結尾僅存的一點自欺欺人的希望(勞認為阿拉伯人從戰敗德國接手的大馬士革已恢復正常,p.1008),也被電影中自我毀滅的阿拉伯人破壞無遺。雖然希望注定要幻滅,但在電影裡的阿拉伯人是因無法治理大馬士革而自動離開的(從電力、自來水、消防、醫院衛生、到交通、治安,全面崩潰),這不但太有「東方主義」了,而且也不合費瑟是在二年後才被法國逐出敘利亞的史實(一戰後英法分贓瓜分中東)。

電影又不是歷史,但比歷史更真實地反應殖民者的內心世界,只不過要觀眾有透視之眼。

要戴能過瀘「東方主義」有色眼鏡吧,你怎能期望引狼入室又內鬥內行的阿拉伯人(怎那麼熟悉?哦!原來和清末至今的中國人很像),在打敗了共同敵人、土耳其之後,以回制回的西方殖民者會吐出口中肥肉(從英法到美帝均如此)。

那至少要拍出軍事史上與漢尼拔、毛澤東一起並列「遊擊戰」典範的勞倫斯式遊擊戰吧?

這更非大衛連所能勝任。那勞倫斯的自我懺悔呢?

你想苦荼西方觀眾嗎?再說勞倫斯自欺欺人的自我懺悔,不提也吧。你看看他顛三倒四的說啥:「從一開始就很明顯,假如我們贏了戰爭,這些承諾不過廢紙一張;如果我是阿拉伯人誠實的顧問,我應該奉勸他們收拾回家,別為這種空話出生入死。可是我自欺欺人地期盼,藉著帶領這些阿拉伯人奮不顧身地贏取最後勝利,我可以讓他們在手握軍權的情況下,獲得鞏固的地位,以迫使列強與他們協商出一個公平的解決方案。換句話說,我假設……還能在會議室內打敗我自己的祖國與盟邦……而且我們勝利後總比戰敗來得好。」(前言XX)

難怪會成為「西方殖民者的阿拉伯」及「大英帝國的勞倫斯」。

你不了解洋人的苦心,洋人嚐到民族主義甜果之後、己所欲必施於人,也希望阿拉伯世界和中國天下也嚐嚐苦果,事實證明全世界全天下的人都很愛吃,這甜果中國戰國時代的孟子早就知了。

大不同!中國人二三千年來統一時期超過分裂,而阿拉伯伊斯蘭只有最初的七八世紀間統一約百年,至今一千三百年都是分裂的,其中搞統一的都是別有野心(中國就沒?)。

1962《阿拉伯的勞倫斯》 LAWRENCE OF ARABIA

劇情介紹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德國的盟友土耳其趁機侵入阿拉伯半島,而該地區的各個部族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無力抵抗土耳其的侵略軍。英國軍方派了有“阿拉伯通”之稱的陸軍情報軍官勞倫斯到那裏進行活動。
  勞倫斯在去麥地那會見部族首領費薩爾王子的途中,遇見了哈裏蘇部族的首領阿裏,此人年輕剽悍,給勞倫斯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勞倫斯到費薩爾處,親眼目睹了他的大本營遭到土耳其飛機的轟炸,傷亡慘重。費薩爾采納了勞倫斯的意見,從陸路攻打亞喀巴,爲占領大馬士革鋪平道路。勞倫斯則與阿裏率領突擊隊穿過沙漠,冒著炎熱與風沙。日夜兼程,很快攻下該城。
  英國在阿拉伯半島的意圖是給阿拉伯人有限的槍支彈藥,叫他們牽制土耳其的兵力,同時將阿拉伯各部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勞倫斯基本上是按照這一戰略采取行動的,但做法上比較講究策略。他換上阿拉伯人的服裝,盡量在生活上接近阿拉伯人,由于突擊隊屢建戰功,威震中東,勞倫斯被譽稱爲“阿拉伯的勞倫斯”。
  在對大馬士革發動的總攻勢中,勞倫斯與阿裏率領的阿拉伯軍隊驍勇善戰,長驅直入,比英軍提前一天攻入。但戰後,英阿雙方在管轄大馬士革這個問題上發生了嚴重的分歧,勞倫斯困于複雜的政治外交鬥爭之中,仕途失意,不得已退役。他回到英國後,憂郁不得志,不久後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身亡。

幕後制作

  導演大衛裏恩詳參【圖博館】:大衛連:名導演30希望由一位不知名的演員扮演勞倫斯,于是爲阿爾伯特?芬尼安排了一次試鏡,當時芬尼的成名作《年少莫輕狂》還未及上映。試鏡活動甚至使用了戲裝和布景,拍攝爲期4天,耗資高達10萬英鎊。除了裏恩之外,參加試鏡的還有攝影師、助理導演、剪輯師、制片人和阿拉伯曆史專家。試鏡非常精彩,芬尼雖然得到那個角色,但後來卻拒絕了,因爲他不想長期簽約。

  制片方曾因劇組要轉道西班牙而叫停拍攝,但影片直到3個月後才得以繼續拍攝,因爲編劇羅伯特?博特(Robert Bolt)因參加核裁軍示威遊興而被捕,直到制片人薩姆?斯皮格爾說服他簽署了保證書才被釋放。
  約旦國王侯賽因曾向影片劇組出借阿拉伯軍團協助拍攝,而且經常造訪片場,並喜歡上了一位英國女秘書。1962年,這位女秘書成爲侯賽因的第二任妻子,1999年,兩人的長子成爲約旦國王。
  本片是一部根據曆史上的真人真事拍攝的場面宏偉的史詩片。這個劇本是事實和藝術的巧妙結合,它忠于真實而又超出真實,它虛構出各種形象和情緒,這種情緒比勞倫斯本人所體驗到的更爲強烈和富于刺激性。這是一部真正偉大的驚險片。影片的導演手法及攝影極爲出色,既展現宏偉壯觀的戰鬥場面,又剖析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出身卑微、高深莫測、膽略過人、又受虛榮和情欲支配的冒險狂。本片榮獲第3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7項大獎。

精彩花絮

  這部史詩般的巨片長達3小時45分鍾,根據曆史上的真實的人物和情節改編。曾獲1962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等七項大獎。在英國最權威的電影雜志《TOTAL FILM》近日評選出了50部最偉大的史詩電影中,本片更是一舉擊敗了《賓虛》和《指環王》等強勁對手,奪得冠軍。
  導演大衛?裏恩最初希望由阿爾伯特?芬尼扮演勞倫斯,但凱瑟琳?赫本力勸制片人薩姆?斯皮格爾(Sam Spiegel)讓彼得?奧圖來扮演。
  阿蘭?德龍曾是扮演阿裏的人選,但因棕色隱形眼鏡而無緣出演,後來Maurice Ronet成爲接替人選,但他有法語口音,而且不適合穿著阿拉伯服裝。
  雖然影片長達227分鍾,但片中所有女性角色都沒有臺詞。
  1989年,影片的膠片得以恢複和修整,但很多對白丟失,于是彼得?奧圖等當時健在的主要演員來到錄音棚爲20多年前的影片重新錄制對白,至于那些已經過世的,則找來聲音相似的演員配音。
  1960年,馬龍?白蘭度曾是扮演勞倫斯的人選,但後來由于片約沖突而放棄。後來,安東尼?博金斯也曾爲扮演勞倫斯的人選。
  火車被毀的場景是在西班牙拍攝的。
  片中所有的運動都是從左至右,導演大衛?裏恩稱是想借此強調影片是次旅程。
  真實的勞倫斯是在從Bovington軍營回家的途中遭遇車禍的。
  勞倫斯被土耳其人攻擊和折磨的情節出自《七根智慧之柱》(The Seven Pillars of Wisdom),由于勞倫斯深受羞辱,于是不願出版這本書,只印刷給120人閱讀。在勞倫斯死後,《七根智慧之柱》終于得以出版。
  在影片拍攝期間,彼得?奧圖曾拒絕與奧馬爾?沙裏夫配戲。
  早在1926年,就有人建議勞倫斯將完成的作品拍成電影,但被他拒絕。1960年,編劇邁克爾?威爾森(Michael Wilson)說服了勞倫斯的兄弟同意將電影改編權賣給制片人薩姆?斯皮格爾。
  影片中的一些情節是忠于事實的,而且一些演員的外貌同角色原型很相象。
  在拍攝阿裏進入海市蜃樓的畫面時,攝影師弗雷迪?楊使用了一種特別的寬銀幕482mm鏡頭,後來攝影師們將這種鏡頭稱爲“大衛?裏恩鏡頭”。
  在《娛樂周刊》評選的“影史百部佳片”榜單中,本片排名第18位。
  片中角色約翰遜?本特利的原型是美國旅行家兼記者洛維爾?托馬斯(Lowell Thomas),世人從他的作品中開始知道勞倫斯的存在。
  彼得?奧圖在影片上映的20年後才完整的觀看本片。
  在《首映》雜志評選的“100次最偉大表演”榜單中,彼得?奧圖扮演的勞倫斯名列榜首。
  當得知影片的拍攝計劃時,洛維爾?托馬斯希望將自己收集的大量關于勞倫斯和阿拉伯戰亂的背景資料提供給制片人薩姆?斯皮格爾,但被後者拒絕。
  亞利克?基尼斯非常希望扮演勞倫斯,但導演和制片人認爲他年紀過大,于是安排他扮演了費薩爾王子。
  勞倫斯所騎的摩托車是Brough Superior,號稱摩托車中的勞斯萊斯,勞倫斯擁有7臺。
  穿幫鏡頭
  當勞倫斯到達蘇伊士運河時,50年代末期的Blue Funnel班輪出現在背景中。
http://baike.baidu.com/view/279834.html?tp=0_11

《阿拉伯的勞倫斯》沙漠與史詩的代言音樂

莫裏斯賈爾(Maurice Jarre)為法國作曲家,1962年,他因為幫英國名導大衛連(David Lean)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譜寫配樂而一舉成名,此後他又與大衛連展開幾次成功的合作,如1965年的《齊瓦哥醫生》與1984年的《印度之旅》,而這三部電影都為他拿下奧斯卡獎的肯定。
莫裏斯賈爾為《阿拉伯的勞倫斯》寫作電影配樂時,還是個初出茅廬的新手,原本他只參與協助音樂製作,並非主要作曲家,還好另兩位配樂家臨陣退出,莫裏斯賈爾才有這個機會獨挑大樑。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儘管連個電影片段都還看不到,賈爾已為電影寫好幾段音樂主題,並準備好配樂大綱,此時距離電影首映之日只剩兩個月,而導演大衛連仍苦於找不到可接替的配樂人選,一聽到賈爾的作品,導演立刻發現這就是他尋覓多時的聲音。為了不負導演的賞識,莫裏斯賈爾日夜趕工,硬是在四個月內完成所有配樂工作,為期雖短但經典不打折扣,而這次大獲成功的結果,也成就了一段導演與配樂家的合作佳話,後來導演大衛連更不顧片商安排,堅持要莫裏斯賈爾為《齊瓦哥醫生》配樂。
莫裏斯賈爾並非正統音樂科班出身,他憑著自學摸索出配樂之路,除了擅長的管弦樂編曲,他也勇於嘗試新的素材如電子合成樂等。對於故事背景發生在炙熱沙漠中的史詩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賈爾也以壯闊的管弦樂編寫出恰如情境的配樂,並因故事發生地點之故添加異國情調,用於電影中的配樂由倫敦愛樂管弦樂團演出,艾德裏安包特指揮。
除了莫裏斯賈爾的原創配樂,《阿拉伯的勞倫斯》也採用了英國著名軍歌進行曲「The Voice of the Guns」 ,原曲作曲1917年,由擁有「英國進行曲之王」之稱的肯尼斯艾弗德(Kenneth Alford)所作。艾弗德的另一首進行曲「Colonel Bogey March」更是名聞四方,它被用於大衛連的另一部電影《桂河大橋》中,許多人一提到這部電影就會立刻聯想到其中的主題音樂。
《阿拉伯的勞倫斯》的影響深遠,已成經典的電影音樂也不例外,因飾演男主角而蔚為影壇傳奇人物的彼得奧圖(Peter O'Toole),於2004年參與電影《特洛伊:木馬屠城》演出時,影片還特地安排讓《阿拉伯的勞倫斯》的合唱主題樂段響起;而在1975年007系列電影《海底城》裡,羅傑摩爾所飾演的詹姆士龐德與龐德女郎芭芭拉貝琪,因車拋錨而困在沙漠中,此時影片半開玩笑的用了《阿拉伯的勞倫斯》的主題旋律當配樂。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110&eid=1110006

大衛連

大衛?裏恩(1908年3月25日-1991年4月16日)英國著名的電影導演、制片人和剪輯師,在BFI于2002年評選的“世界頂級導演”中位列第九位。
少年時代
David Lean出生在倫敦郊區並不富裕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會計師。Lean小的時候學習很糟糕,讀和寫都有些困難。1922年,14歲的Lean未能通過普通學校的入學考試,只好憑借父親的關系進入一所教會學校。這期間,Lean對自然和攝影的興趣日漸濃厚。可貴的是,學校允許Lean去電影院看電影,娛樂的自由與嚴格的家庭管束相比,爲Lean帶來了絕佳的學習機會。
從茶水員到剪輯師
1923年,Lean 的父母離婚了。三年後,Lean離開學校,爲了能讓母親安心,他主動學起了會計學。但是Lean的阿姨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他的狀況:Lean並沒有成爲會計師的才能,他反而更熱衷于電影。雖然在電影行業立足是件困難的事,但是如果Lean能去親身體驗一下也是不錯的選擇。在阿姨的鼓勵下,19歲的David Lean進入了高蒙電影公司,從端茶送水的體力活開始做起。1930和1931年他先後成爲Gaumont Sound News和British Movietone News的新聞片剪輯師,同時還嘗試著成爲一名電影演員。最初,David Lean剪輯了不少低預算的長片,包括Bernard Vorhaus在30年代拍攝的兩部電影,之後他開始剪輯高成本的大片:比如Paul Czinner的《As You Like It》和安東尼?阿斯奎斯的《Pygmalion》。40年代初,跨過而立之年的Lean已在電影剪輯上享有了較高的聲譽。
導演生涯
  1942年,David Lean獲得和Noel Coward合作的機會,他們共同執導了戰爭題材的影片《In which we serve》,電影大獲成功,促成了Lean電影生涯中最爲重要的飛躍——成爲一名導演。在Noel Coward的鼓勵和幫助下,Lean與制片人Anthony Havelock-Allan,攝影師Ronald Neame共同組建了電影制作公司——Cineguild。公司制作的前三部電影的劇本均是由Noel Coward創作:《天倫之樂》(Happy Breed,1944)、《快樂的精靈》(Blithe Spirit,1945)和《相見恨晚》(1946)。其中,《相見恨晚》獲得了第一屆戛納電影節的國際電影大獎。這部電影中,Lean運用了富有感染力的音樂,采用了能更好地營造氣氛的布光方式,不追求浪漫的自我抒發,而是嚴肅地對待主題,從而形成了Lean獨特的電影風格,也爲他拍攝史詩片打下了基礎。  
  接下來的兩部電影《Great Expectations|孤星血淚》(1946) 和《Oliver Twist|霧都孤兒》(1948),均改編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小說,Lean也由此開始和英國具有傳奇色彩的演員亞曆克?吉尼斯長期合作。在努力維持了八年的經營後,Cineguild公司因Lean和Ronald Neame之間發生不愉快的爭執而關閉,Lean爲公司拍攝了最後兩部電影:《熱情的朋友》(The Passionate Friends,1948) 和《瑪德萊娜》(Madeleine,1950),盡管電影中嘗試運用了印象派的手法,但在上映後並未得到評論界和觀衆的贊許。《熱情的朋友》改編自英國科幻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G.Wells)的作品,《瑪德萊娜》則講述了維多利亞時代一個殺人犯的故事。
  David Lean于1952年獨立拍攝了在英國大獲成功的《一飛沖天》(The Sound Barrier),之後又接連拍攝了改編自劇場喜劇的《霍布森的選擇》(Hobson's choice,1954)和與英裔美國人Katharine Hepburn合作的《豔陽天》(Summer Madness,1955),都獲得了不錯的票房,《霍布森的選擇》更是獲得了1954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1952年至1956年之間,Lean一直在爲亞力山大?柯達拍攝電影,而柯達常對Lean的劇本有種種限制。1956年1月柯達去世後,Lean開始與美國制片人山姆?斯皮格爾討論和籌備電影《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電影由上了好萊塢黑名單的劇作家米歇爾?威爾森(Michael Wilson)和卡爾?福曼(Carl Foreman)改編自法國小說家皮埃爾?鮑利(Pierre Boulle)的同名小說,並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拍攝完成。1957年上映後轟動了國際電影界,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在內的七項奧斯卡大獎,也拉開了“裏恩式”史詩片的序幕。
  此後,Lean與斯皮伯格開始構思一部雄心勃勃的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這部電影是Lean與劇作家Robert Bolt、攝影師Freddie Young和作曲家Maurice Jarre的第一次合作,在約旦沙漠、西班牙和摩洛哥三處選景,曆時20個月拍攝完成。《阿拉伯的勞倫斯》不僅成爲了Lean最傑出的代表作,還開創了史詩片的新風格,緊接《桂河大橋》之後再一次囊括了七項奧斯卡大獎——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但是Lean和斯皮伯格的合作關系並沒有繼續下去,他與意大利制片人Carlo Ponti合作了下一部電影《日瓦格醫生》(1965),電影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鮑裏斯?帕斯特納克(Boris Pasternak)的同名小說,由Robert Bolt完成劇本,票房收入頗豐,並獲得五項奧斯卡大獎。與前兩部的獎項相比少了兩項,因爲同年的最佳的影片和最佳導演頒給了歌舞片《音樂之聲》。 Lean與Robert Bolt再次合作,完成了電影《瑞安的女兒》(1970),拍攝在愛爾蘭持續了一年。雖然影片獲得了兩項奧斯卡大獎,卻在評論界反響平平,甚至連大衆也保持沈默。與之前兩部既叫好又賣座的作品相比,《瑞安的女兒》並沒有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可,這令Lean很傷心,他整整14年沒有再拍過劇情長片,所參與的影視工作也僅是爲新西蘭電視臺制作了一部記錄片:《一位新聞主播的故事》(The Story of an Anchor ,1978)。
  73歲時,Lean與英國制片人John Brabourne和Richard Goodwin合作改編了福斯特(E. M. Forster)的小說《印度之行》,這是一部讓Lean牽挂了20多年的小說,因此他格外享受這部電影的籌備和拍攝過程,Lean不僅獨自改編了劇本,還親自擔任該片的剪輯師。《印度之行》(1984)一上映就大獲成功,成爲當年奧斯卡最有力的競爭者,獲得了11項提名,並最終奪得兩項大獎。 Lean將生命的最後幾年時光也花在了劇本的改編和拍攝工作上,這次改編的對象是波蘭籍小說家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冒險小說《Nostromo-A Tale of The Seanboard》,此外,他還參與了裏查德?哈裏斯版《阿拉伯的勞倫斯》的拍攝工作。1990年,美國電影學院爲垂暮之年的David Lean頒發了終生成就獎。1991年溫暖的春天剛降臨英國,癌症的長期折磨卻令這位老人奄奄一息,就在《Nostromo》開機之前,Lean長辭于世。
影響
  Lean的史詩片引起了許多爭論。一些評論家(比如保琳?凱爾和安德魯?薩瑞斯)認爲Lean的史詩片總體上對于曆史的描述太過簡單、不夠深入,這種觀點一直被嚴厲的評論家堅持到現在。法國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就曾在對電影《齊瓦格醫生》的評論中,輕蔑地指出Lean的史詩片是“奧斯卡專業戶”。持相反意見的電影工作者(比如Carl Foreman、Michael Wilson和Robert Bolt)堅持認爲Lean的史詩片是值得稱道的,認爲他的史詩片比銀幕上大多數史詩片顯得更富智慧、更有文化、更加可信。正如Lean自己指出(參見Kevin Brownlow: David Lean, p. 483),盡管引起了許多爭論,但他的電影被許多年輕導演當作了電影制作藝術的陳列櫃。事實上,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和馬丁?斯科西斯就是Lean史詩片的超級粉絲,兩人在1989年翻拍版的《阿拉伯的勞倫斯》發行後,爲Lean的聲譽再次爲大衆所牢記而做出了貢獻。從近年來的優秀電影如《英國病人》和《泰坦尼克號》中,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裏恩式史詩片的巨大影響。
作品
  孤星血淚 Great Expectations (2001)
  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1984)
  雷恩的女兒 Ryan's Daughter (1970)
  萬世流芳 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 (1965)
  日瓦戈醫生 Doctor Zhivago (1965)
  阿拉伯的勞倫斯 Lawrence of Arabia (1962)
  桂河大橋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豔陽天 Summertime (1955)
  女大不中留 Hobson's Choice (1954)
  一飛沖天 Sound Barrier, The (1952)
  梅特林 Madeleine (1950)
  歡樂的精靈 Blithe Spirit (1949)
  苦海孤雛 Oliver Twist (1948)
  孤星血淚 Great Expectations (1946)
  相見恨晚 Brief Encounter (1945)
  天倫之樂 This Happy Breed (1944)
  與祖國同在 In Which We Serve (1942)   
  編劇作品
  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1984)
  歡樂的精靈 Blithe Spirit (1949)
  苦海孤雛 Oliver Twist (1948)
  孤星血淚 Great Expectations (1946)
  相見恨晚 Brief Encounter (1945)
  天倫之樂 This Happy Breed (1944)
http://baike.baidu.com/view/243085.html?tp=2_11

 

台長: 阿楨
人氣(2,083)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史學 |
此分類下一篇:《美麗佳人歐蘭朶》
此分類上一篇:《閃靈殺手》

阿楨
沖著中國的恐怖組織ISKP,什麼來頭? 2022-12-19 觀察者網

2022年12月13日下午2時30分,平靜許久的喀布爾再次被滾滾濃煙和槍炮聲所攪動。3名恐怖分子對一家作為中國商賈聚集地的酒店——“桂園”商務酒店發動了襲擊,之後被趕來的塔利班臨時政府軍士兵擊斃。儘管沒有死亡,的損失也有限,但卻成功地讓“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ISKP,亦作ISIS-K,IS-K)再次登上了國內外媒體的版面。2021年8月26日美軍撤離阿富汗,如今,ISKP再次選擇站在聚光燈下揮舞屠刀。
在美軍佔領初期,一度默許和支持阿富汗人自己組建政治派別和政府,消滅塔利班殘存支持者、並對阿富汗人實施分化瓦解的手段,他們正是後來ISKP的前身。ISKP一方面組織鄉勇積極與塔利班遊擊隊作戰,以此博得美軍和阿富汗政府的信任與支持;另一方面,也通過洗白的身份作為誘餌,吸收包括塔利班和“東突”在內的其他勢力的戰鬥人員。不僅獲得了西方與阿富汗政府援助的資金,甚至還利用職務便利,貪腐、挪用與侵佔資金。ISKP將美國人趕走,隨後建立一個和古代呼羅珊一樣巨大的瓦哈比派政治實體,並與“伊拉克及黎凡特伊斯蘭國”東西對進,完成對整個中亞和伊斯蘭世界的威懾與統治。
  回應
ISIS是昂撒匪幫扶持,希望中國的西部邊界亂。美國支持過塔利班,這次用上了ISKP。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和美國無關的恐怖組織。
2022-12-21 09:25:50
阿楨
哈瑪斯5000枚火箭彈2023-10-07奇襲以色列 以巴衝突再起 美國新中東戰略受挫

哈瑪斯成立於1980年代,曾經與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激烈對抗多年,自2007年後雙方各自控制迦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
與PLO不同,哈瑪斯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存在。1993年,阿拉法特與以色列透過簽訂《奧斯陸協定》達成和平,結束了武裝衝突。哈瑪斯拒絕承認這一和平協定,繼續對以進行攻擊。美國等西方國家則視哈瑪斯為恐怖組織。
1990年代在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主導下,促成了「兩國方案」,目標是以巴「一邊一國」,讓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和迦薩走廊建立主權國家。這也成為國際社會解決以巴衝突的原則。然而,近年來,從川普時代到拜登總統主政,美以及沙烏地以伊朗為假想敵,在中東地區結盟的態勢成形,巴勒斯坦問題已被邊緣化。先前傳出,美以兩國官員正低調合作,試圖達成妥協,讓沙烏地興建一座由美國營運的濃縮鈾設施,作為以沙關係正常化的條件之一。哈瑪斯背後是由伊朗、黎巴嫩真主黨等什葉派為主的勢力扶持,自是更不願見到以沙建交,伊朗等勢力亦樂得為哈瑪斯敲邊鼓。
  相關新聞資料
中東和美歐反應“不同調”
沙烏地呼籲以巴立即停止敵對行動升級,並重申,該國曾多次警告情勢爆發的危險,是因為以色列長期對巴勒斯坦人的迫害所致。
哈瑪斯多戰線突襲,以色列情報螺絲鬆!
「梅卡瓦」將踏足俄烏戰場能力挽狂瀾,還是會重蹈豹2的覆轍?
時代變了!以色列「梅卡瓦」主力戰車 遭哈瑪斯無人機1發毀
  回應
不是號稱有鐵穹防護網嗎?
  相關新聞資料
「鐵穹系統」攔截敵軍90%火箭彈!各國都想要... 台灣需要買
鐵穹防禦系統攔截率爭議--維基百科
以軍方自稱鐵穹的攔截率在85%以上,但從未有人給出相關證據,美國專家指出,攔截率40%已經是人類科技極限,另一位以色列評論員則認為只有10%命中率上下。
2023-10-09 06:10:2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